少年天子 第七章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少年天子  作者:凌力 书号:44832 更新时间:2017/12/12 
第七章
  一顺治十六年,前方的胜利消息便雪片般飞来。正月,多尼、吴三桂、赵布泰等四路大军会师于平越府,随后再分三路取云南,所向皆捷,不久就收复了昆明。继而大军追击永历帝朱由榔,进克永昌,在怒江之滨磨盘山一场大战,清军虽然中伏损失不小,但最后大获全胜,李定国奉永历帝出逃缅甸,于是云贵全部收复。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继茂镇守四川,西南诸省大定,统一大业终于完成了。举朝上下一片腾,満洲王公贵族更是兴⾼采烈,他们攀上了他们祖先不曾达到的⾼峰!

  由于撤议政改內阁造成的矛盾和龃龉,此时都淹没在胜利的狂之中。各地一些响应南明的小股造反人马,都被轻而易举地平定下去了。三月里,郑成功曾率军进犯浙江太平,企图减轻云贵方面的庒力,但被官军击败,远遁海岛。撤议政虽未成功,但內院改內阁和增设翰林院,总算是付诸实施了。顺治踌躇満志,开始计划许多统一后的大事:撤回大军,削减军费,改⾰赋税,进一步推行"招抚流亡、开垦荒地"等等。

  福临⾝边也一切如意。宮內平静和顺,太后福体安康,后妃相亲相爱,阿哥、格格也都平安。由于皇上"雨露均匀”各宮主位的怨气平息了许多。董鄂妃的堂妹已经进宮,封为贞贵人,和姐姐一样受到皇上的宠爱。政暇⽇,顺治或与后妃们饮宴说笑、赏花看戏;或召內阁、翰林院学士谈诗作赋;或往万善殿拜访⽟林、木陈等⾼僧,参禅学道。总而言之,一切都顺利得不能再顺利,他自己也十分満意。

  七月初七七巧节,是民间所谓天上牛郞会织女的⽇子。喜鹊、乌鸦之类,一整天都应当不见踪影,因为它们都去天河为牛郞、织女搭桥了。偏偏有两只喜鹊,不知为什么缺少仁义心,不曾飞往遥远的银河,只在坤宁宮前⻩澄澄的屋檐上跳来跳去,喳喳叫。容妞儿正跟皇后的侍女在阶前卜巧,听到鹊噪,抬头呆呆地望了好一会儿,悄悄说:“俺再没喜气要你报的。你别叫了,你走吧,快去搭桥吧,人家夫一年就见这么一回面儿,这点儿忙你都不肯帮吗?…”“唉呀!瞧我的这个多好!"皇后的一个侍女拍手笑着喊:“容妞儿,快来瞧呀!"台阶上放了四五个盛満清⽔的瓷碗,晒在太下。女孩子们各拿一枚小针,轮流往⽔碗里投。沉⼊⽔底,最拙,能浮在⽔面,就算有巧。再看⽔底针影的形状:散如花,动如云,中等;如果细如线,尖如锥,这投针的女孩儿便是最巧手了。这就是俗称丢针儿的小姑娘七夕之戏,也叫卜巧。到了晚上月出的时候,女孩子们还要往供桌上摆瓜果糕点和自己的女红绣品,向银河祝拜,祈求织女保佑她们拙的变巧,巧的更巧。

  光在⽔面上嬉戏,女孩子们忽而叹息,忽而笑。容妞儿最后一个丢针。小小银针象贴在⽔面的一羽⽑,极轻极稳,⽔面纹丝不动,碗底透出一道细细如丝的线。"哈,容妞儿最巧!"女孩子们笑着嚷叫起来。

  笑嚷声惊动了董鄂妃,她走出暖阁,女孩子们赶忙低头敛容,恭敬地站好。董鄂妃看看阶上的碗,笑了,说:“在卜巧吗?你们最巧的是谁?"皇后的侍女跪下笑道:“禀皇贵妃,是你宮里的容妞儿。”“快起来,什么大事,还要跪禀。"董鄂妃和蔼地说:“倒不知道容妞儿这么好运气,今儿晚上还得乞乞巧吧?"女孩子们都笑着连连点头称是。

  “好。皇后病体初愈,你们不要大声说笑,好吗?"董鄂妃依然那么和蔼地提出要求,宮女们哪能不立刻遵行?看她移动着弱不噤风的⾝体回到坤宁宮,她们忍不住小声议论开了:“多亏了皇贵妃,不然,咱们皇后这一病可就难好了!”“可不吗!五天五夜,皇贵妃眼睛都没闭过,守在边喂⽔喂药,洗脸洗脚,就是坤宁宮侍女、太监还轮着歇息呢,她连口气的工夫都没有!”“唉,不管哪宮主子病了,皇贵妃都去亲自照看,她的心眼儿也太厚道了!”“哼,谁再说董鄂娘娘想当皇后,我就不信!…”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后侍女刚不平地说了一声,就被旁人把嘴捂上了,还挨了几句申斥:“这话是你能说的吗?快闭嘴!"容妞儿只是听着,没有搭碴。她比她们知道得多得多。她知道董鄂妃五昼夜目不睫;她知道皇后病危时,董鄂妃每离皇后榻出寝门便落泪说:“皇上委我侍候照看皇后,要是不能痊愈,可怎么办哪!"容妞儿还亲眼见她设香案为皇后祈祷。

  但容妞儿更知道在这耗费心力的五昼夜之后,皇贵妃更加消瘦、更加虚弱了;夜晚更难⼊眠,痰中见⾎的次数也更多了。

  不过皇贵妃严噤容妞儿对别人提起这些,如果犯噤,她说就要把容妞儿立刻赶出宮去!

  容妞儿可不愿离开这里!在她短短的一生中,还没有对谁产生过这样又敬又爱的感情。在马兰村的时候,她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丫头。她爱⺟亲、姐姐,也爱大哥。但对⺟亲她是爱而不敬,对姐姐是又爱又怜,对大哥是怕多于爱。怎么能跟皇贵妃比呢?皇贵妃象是天上的神仙啊!

  当初容姑全家被押进京,很快就被赏给功臣家为奴了。容姑因为年龄小,⼲不了活,王府都不要,最后落到一家包⾐佐领手中。包⾐按说是満洲的家奴,可是待自家的奴婢却格外凶狠,不到半个月,容姑就被打得浑⾝上下没有一块好⾁,一头黑发被揪得七零八落,一个漂亮活泼的小姑娘被‮磨折‬得没了人形,容姑的眼泪都哭⼲了。

  谁知主人家忽然变了面孔,对容姑好起来。做了两套绸子的鞑子袍,另拨了一间⼲净屋子让她住,不仅不再饿肚子,隔三岔五总有好菜好汤款待她。容姑是直心眼的小女孩儿,对她坏她就骂,对她好她又很感,不多时竟养得⽩⽩胖胖,倒象主子姑娘了,又恢复了原来的天真。这是为什么?容姑想不透,也不爱想。但主⺟很快就向她透了底:她得顶替主人家的女儿去选宮女。

  宮女不同于秀女,是每年由十三衙门中的內官监办选,选自包⾐佐领下各家十三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女儿。她们的地位比秀女低得多,主要供內廷各宮主位役使。年満二十五岁就被遣出宮,由⺟家另行择配。

  容姑的主人主管选宮女,暗中早已做好手脚,唯一要堵的漏洞是容姑的嘴。于是容姑受到严厉警告:胆敢透露真情,就把她的⺟亲和姐姐杀掉!

  就这样,容姑莫名其妙地进了宮,成了承乾宮扫地送⽔的耝使丫头。由于她天真的笑脸、秀丽的眼睛和对本宮主子的说不清的倾慕,董鄂妃注意到她,很快就使她代替出宮的蓉妞儿,做了皇贵妃随侍宮女中的一名。

  容姑心甘情愿地服侍皇贵妃,一片忠心。皇贵妃也喜她,但做得从不过分,恰到好处地使容姑感到皇贵妃另眼看待,又不使其他宮女、太监有所觉察。不管皇贵妃怎样得到內廷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和赞美,不管皇贵妃平⽇怎样谈笑风生,神采奕奕,容姑却知道皇贵妃有多少说不出的苦楚、有多少需要背人流泪的辛酸。在这些时候,容姑恨不得跪到皇贵妃面前,搂着她的‮腿双‬替她痛哭一场,哪怕只向她说一句安慰的话呢!但容姑不敢…“容妞儿,你听!"冷不防皇后的侍女小声叫她:“皇贵妃又讲笑话了,咱们去听听啊?"果然,从暖阁打开的窗纱里传来了笑声。自打皇后的病有了起⾊,陪在边的皇贵妃又多了一件事,为皇后读书讲史,不时讲几个小笑话为皇后解闷。可是皇贵妃‮夜一‬
‮夜一‬地睡不着、⾝体衰弱而又孤单的时候,有谁来给她讲笑话解闷呢?容妞儿摇‮头摇‬,她不忍心去听。

  东暖阁里,董鄂妃果然在強打精神,给皇后讲笑话:“从前有个邢进士,长得十分矮小,有一次在鄱湖遇到⽔盗,⽔盗把他的财物抢到手,便要杀他灭口。強盗刚刚举起鬼头大刀,邢进士赶忙凑趣说:人家已经叫我邢矮子了,假如你再砍了我的头,我不就更矮了?強盗听了不觉大笑,收起刀,放他走了。"皇后又笑了,道:“难得这位邢进士不怕死。”“正是呢!万事只要想得开,死在眼前都有办法化解。”董鄂妃笑着说,很是自然亲切。

  皇后斜靠在凉塌上,董鄂妃坐的椅子就在榻边。窗外強烈的光经过浓绿的窗纱后,已经变得十分柔和,仿佛带着淡淡的青绿。这样的冷光斜在董鄂妃的脸上,使她的面庞更显苍⽩,眼圈的乌青⾊也更浓重了。皇后心里不过意,说:“我的病已经全好了。你辛苦了这么些⽇子,也该好好歇歇了,不要天天来陪我…““娘娘言重了。妾妃等辈理当事皇上如⽗,事皇后如⺟,⺟病,子女怎能不尽心尽孝呢?但凡有体贴不周之处,娘娘多加教训才好。"皇后望着董鄂妃美丽的眼睛,感受到一阵煦煦暖意,心里很动,却不知说什么才好。后来,她长叹一声,握住了董鄂妃的一只手,含泪道:“你真是好人!心肠好!…一向都是好的…我只当你处处邀买人心,不是想取中宮之位,也要⽇后当皇太后。这回我病倒,心想你不知有多⾼兴、不知怎么盼着我早死呢!…哪晓得你全然不是的,你这样待我,我…唉,我太多心了!"董鄂妃把另一只手也伸过去,轻轻‮摸抚‬着皇后胖胖的手背,诚挚地说:“皇上治国⽇理万机,劳心费神,娘娘內为六宮之主,外替皇上分忧。如今天下归一,国事政务、宮外宮內都会更加繁忙。妾妃若能为皇上娘娘分担细务,分忧解愁,不但责无旁贷,也是一大快事,理当的啊!…“皇后道:“我病已全好,明⽇要去慈宁宮请安。太后遣人来问候看视,真叫我‮愧羞‬啊!…妹妹,我们明天一起去,好吗?"听到最后这一个新的、从未有过的称呼——"妹妹",董鄂妃心里一热,眼睛润了。她连连点头称是。

  当董鄂妃向皇后告辞时,实际上已经精疲力尽了。她怕自己岂不来,便撑着椅子扶手,猛的一站,只听耳朵里“嗡"的一阵尖啸,顿时眼冒金花,意心慌,摇晃着就要摔倒,皇后惊呼一声,宮女们连忙赶来扶住她。皇后看她嘴都失去了颜⾊,忙问:“你这是…嗳呀,快去传太医!…”

  董鄂妃勉強笑着安慰皇后:“娘娘,我不要紧的,回去躺躺就好。你好好歇着吧!"容妞儿和一个坤宁宮侍女扶着董鄂妃,只走了几步,董鄂妃又回头对皇后笑道:“娘娘,明儿早起等着我,咱们一起去慈宁宮跪安。"次⽇清晨,后妃们按每⽇必修课,都往慈宁宮请安,前前后后络绎不绝。唯有皇后和皇贵妃七八天没有亲⾝来慈宁宮了,遇到的妃嫔都向她俩请安,为皇后康复而祝福,为见到皇贵妃而欣慰。皇后看得清楚,董鄂妃在宮中上上下下很得人心。如果在过去,她会因此而郁闷心酸的。今天她却由衷地⾼兴,因为她明⽩了:她和董鄂妃象自家姐妹似的友爱,她也会得人心的。

  淑惠妃和贞贵人正陪着太后说话。见她俩一同来了,太后很⾼兴。两人一同跪下请安,站起来时,皇后怕皇贵妃体弱无力,向侧后方的皇贵妃斜过⾝子,伸过手去扶了她一把。

  在皇后,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在皇贵妃,心里很感动。其他人可就觉得诧异了:皇后怎么能降低⾝份去搀皇贵妃呢?淑惠妃蹙蹙眉头,愤愤不平的神⾊立刻不加掩饰地从眼睛里透露出来,‮劲使‬⽩了她姐姐一眼;贞贵人还年轻,只管看着她的姐姐,脸上泛出‮涩羞‬的愉快的笑;太后呢,显而易见地非常⾼兴,立刻命二人坐下,细细问起皇后这些⽇子生病到痊愈的情况。

  皇后感地讲起皇贵妃五昼夜⾐不解带、目不睫的辛苦侍奉。皇太后频频点头,十分感慨。皇后说完,和皇太后一期望着皇贵妃。皇贵妃红了脸,很难为情地立起⾝,低声说:“娘娘夸奖,实在不敢当,这原是妾妃份內事…”她的瘦弱的⾝姿,羞赧的神态,愈加令人怜爱。皇太后拉着她一只手,疼爱地说:“我的儿,真难为你了…”皇太后盯着董鄂妃看了片刻,又用另一只手拉着皇后的手,笑道:“古时候有位大舜帝,娥皇女英姐妹同心,辅佐君王成就千秋大业。今⽇里你们姐妹相亲相爱、和顺端敬,可称又一代贤后贤妃。辅佐皇帝励精图治,做我们満洲的娥皇、女英吧!"皇后和皇贵妃都笑着敛⾝向皇太后致谢。但董鄂妃心头却忽然闪出《九歌》中《湘夫人》的名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她联想到娥皇、女英投⽔殉舜的结局,太后的比方竟使她产生不祥的预感,心里暗暗发抖,但她尽力把这悲哀遮掩了过去。

  太后用商量的口吻说:“立秋已过,我想到温泉去住几天。

  皇后病体初愈,正好去静养,乌云珠,你也去吧!"董鄂妃迟疑片刻,说:“儿近⽇气虚体弱,还是不去为好。"皇后说:“禀⺟后,昨天皇贵妃在儿宮中昏厥过。这些⽇子她太劳累了。"皇太后说:“我知道你近年⾝心瘁,亏虚太过,正需要好好静养。我特地着人命西鹤年堂配制了⽩凤丸、八宝丹、女金丹几种名药,专治气⾎不⾜、经⾎不调等一应妇人病症。…贞贵人也去,时时扶持,总是姐妹,好照应。"听到这样体贴的、充満⺟爱的话,泪⽔直在乌云珠眼里打转儿,毕竟有人真疼她,她的劳瘁得到了报偿。

  贞贵人连忙答应:“我正想去呢!跟姐姐作伴儿最好。"太后瞪了贞贵人一眼:“不是要你给姐姐作伴儿,是要你多照看姐姐的病!"听太后的口气,分明很喜那个一团稚气的贞贵人。贞贵人悄悄从太后背后向姐姐顽⽪地挤挤眼儿,董鄂妃只当没看见,又禀道:“⺟后恩德,儿铭记在心。只是这些⽇子皇后病重,宮內事务繁杂,许多事情都没有办完。儿想把內廷事务、宮规宮训都弄出个头绪,再…“太后叹道:“就是一块坚⽟,也经不住⽇夜磨损,何况⾎⾁之躯呢?你聪明过人,才智出众,又识大局顾大体,原是好的。只是后宮一年到头多少事,你怎能事事都担在肩上?劳过了,劳过了!我正要你离后宮往温泉静养。这些⽇子老没见你,说话儿都没趣。您能不能勉強起来跟我一同去,让我这老太平⾼兴⾼兴呢?“董鄂妃连忙跪下,说:“⺟后言重了,儿实不敢当。儿一定同去。什么时候动⾝?““哦,我已让他们准备好,用过早膳就动⾝。你们也回宮收拾一下。淑惠妃,我们去后,宮里的事你代管几天。我已告诉皇帝,有什么大事,差人来温泉禀告。“淑惠妃早跪下领命了。

  后妃们出了慈宁宮,⼊凭祥门,在月华门前分手。董鄂妃笑着对淑惠妃拜了拜,说:“妹妹,家里的事就累你了!…”

  淑惠妃微微一笑:“没什么,理当代劳…”当她眼望着董鄂妃姐妹的背影消失在月华门內,脸上的笑容霎时消失殆尽,气愤愤地说:“狐媚子!看把她兴头的!"皇后皱眉道:“你又在胡说什么!"淑惠妃两年来长大成人,稚气退了,对董鄂妃的嫉恨更深了:“我就看不惯她拿腔作势,装神弄鬼的,把太后哄得一腔心思全在她⾝上了!你看看刚才那个劲儿!”“刚才怎么啦?太后说的话,句句都是真的。”“哎哟我的姐姐,你也给胡弄住了?你当你真能跟她当什么娥皇、女英?”“为什么不能?”“天无二⽇,后宮也不能有两个皇后哇!瞧她这狐媚子把太后和皇上都灌糊了,谁不说她比你強?早晚姐姐你这皇后得让了她!"皇后皱漆黑黑的细眉:“她要想当皇后,我死了不是正好?

  前几天她为什么要不顾自己地照看我?”“…邀买人心呗!"淑惠妃迟疑片刻,找出这么一句话,大约自己也觉得不能自圆其说。

  皇后叹了一口气,说:“妹妹,做人总要讲良心。人家为了救活我,累得半死不活,我再猜忌人家,可就太说不过去了…”“姐姐,难道你就真不明⽩,你们俩势如⽔火?"皇后摇‮头摇‬:“⽔火也罢,木土也罢,我可不能忘记在我垂危之际,她陪伴我的⽇⽇夜夜。你是我的亲妹子,不也就⽩天来看看,晚上仍然回你的储秀宮吗?"淑惠妃咬住嘴,无言以对。

  “妹妹,你还是多想想这几天如何理事吧!不要再往皇贵妃⾝上费心思了。”皇后走了。淑惠妃不満地低声嘟囔:“好,好!不听劝,后悔迟!…”对董鄂妃的恶感,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消除。淑惠妃已不是当年那个孩子气很浓的少女了。她认定,以门阀和大清的利益而言,皇后非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的格格不可。这样,她便是当然的候补皇后。可是有了董鄂妃,不但她的希望成了泡影,姐姐的地位也受到威胁。如果董鄂氏比她们博尔济吉特氏更⾼贵,淑惠妃也认了,偏偏她是个卑的南蛮子的女儿!这是淑惠妃死也不能服气的!

  谨贵人在世,淑惠妃还有个可以畅所骂的谈伴。谨贵人不明不⽩地死了,淑惠妃便想到了另一个同盟者康妃。不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康妃是她的另一个劲敌。因为康妃生了皇子,而淑惠妃和她的姐姐连个格格也没有生出来。康妃也是一位候补皇后,只是她的威胁比董鄂妃小得多,而且远不如董鄂氏近眼前,所以淑惠妃还是打定了联合康妃的主意。

  “远近攻",这个产生于战国时期著名的连横合纵斗争中的策略,正在被一位年轻的宮妃使用。她也许本不懂这个名词,也不知道那一大套史书上精彩的记载,但她却完全掌握了,这种策略的精髓,并且用来得心应手。

  淑惠妃站在月华门前想了想,便举步进门,往景仁宮去了。景仁宮主位虽然极少讲话,也极少露出笑容,但她只要讲出一句来,就很有分量,对她大有启迪。对此,淑惠妃已感受多次了。

  皇太后领了皇后、皇贵妃、贞妃和⾝边的公主格格到温泉去后,宮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福临上朝下朝,军国大事不少,回宮后不需去向太后请安,也见不到董鄂妃姐妹的面,不免觉得孤寂,不习惯了。他看看书,练练字,找乐工来奏些曲子,自己也和着吹笛消遣,有时召淑惠妃、端妃、康妃来养心殿一宵,虽然不及董鄂妃那么知心着意,总可消些寂寞。一天一天,平平静静地过去,再有两天,去温泉的人们就要回来,福临颇有一⽇三秋之叹。

  晚膳后,福临在养心殿前的月台上漫步,几盆秋海棠茂盛得如同矮树,一串串深红浅红的花开得象无尽的缨络。海棠花下有几个十分精巧的的粉彩花鸟小瓷罐,那里有小太监特地为皇上装来的蟋蟀,"啯啯啯啯"地叫得正。顺治幼年时爱斗蟋蟀,直到十二、三岁了,还和太监们斗蟋蟀赌输赢,当然,他是从不输什么的。其实,那时他怕摄政王加害自己,故意装得象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孩子,即所谓的韬晦之计。太监哪知真情,只当皇上喜这东西;年年⼊秋都弄来孝敬他。

  他也乐得听听蟋蟀那悦耳的鸣叫。

  福临顺手从门边小几上的果盘里,拿了一颗蛋大的马牙枣,一点点掐碎了,喂那罐里张须⾼唱的斗士。

  “淑惠娘娘来了!"小太监在旁边禀了一声。

  福临抬头,漫不经心地向养心门看了一眼,立刻好奇地扬了扬眉梢。他⾝边的侍卫、太监们也都惊异地瞪大眼睛。

  淑惠妃是应召来养心殿的,坐着轻便舆——一种四人抬的无顶小轿。皇上的肩舆有"尚乘轿"管理,首领太监二人,侍监、太监三十二人,随时承应抬舆。后妃当然也可以向"尚乘轿"要舆,但为了方便,有时也由本宮太监抬。今天淑惠妃乘的还是她平⽇所乘的便舆,而抬肩舆的人,却换成了一⾊的蓝布袍、大黑辫的宮女,不是四个,而是八个。女孩子们没有⼲过这样的重活,一个个脸儿发红,口里气,汗珠子顺着脖子往下流。淑惠妃虽然不重,可那肩舆是硬木家什,跟块石头似地沉。

  淑惠妃早就注意到皇上和众人的惊讶表情,抿嘴一笑,轻快地下了肩舆,大声嘱咐宮女:“明儿早起来接我。还是你们几个来!"宮女们领命,抬着依然沉重的空肩舆,脚步错地走了。

  进到寝宮正间,福临忍不住问道:“你怎么别出心裁,弄这帮宮女抬舆?她们怎能抬得动?”“所以呀,我才用了八个。不好吗?”“为什么不叫小太监抬?"淑惠妃等的就是这一问。她故作神秘地一笑,说:“哼,小太监!恣肆放浪,不成体统。我也是今儿才知道。以后哇,我宁肯走路,也不要他们给我抬舆!”“哦?怎么回事?”“我…”淑惠妃今天的样子又神秘又好奇,仿佛小了五岁,竟向皇上挤挤眼,笑着悄悄说:“我真…从来没听说过,太可笑啦,康妃姐姐发现的,皇上召康妃姐姐来…”福临不⾼兴了:“你既知道,就说,何必再问别人!“淑惠妃也怕福临发火,忙说:“我说我说,这真是天下奇闻!康妃姐姐还怕皇上生气,一直不敢说呢…”福临不耐烦地催促道:“到底是什么事?"淑惠妃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她‮媚娇‬地笑笑,端起茶几上一盏也许是福临喝剩的凉茶,一仰脖喝了下去,这才定下心来,问道:“皇上博古通今,尤其注重前明之鉴,一定还记得天启年间的魏忠贤与奉圣夫人客氏①吧?"福临皱皱眉头:“朕早就见到这些前车之鉴,所以立铁牌严噤中宮⼲政…你也想⼲政?”“不,不!"淑惠妃连连否认:“这完全是內事!皇上想必知道,客氏先与太监魏朝有私,后又与魏忠贤相通。在乾清宮西暖阁,两魏因争夺客氏而惊驾…”“朕知道。"福临不让她说下去,因为那件事情太丑恶了:天启帝一天午睡时被惊醒了,魏朝、魏忠贤与客氏只好跪请处分。天启帝竟说:“客,你到底要跟着谁?朕替你断。"客氏便指了魏忠贤。于是,经过"圣断",客、魏竟成"夫",从此狼狈为奷,结政,肆意横行。前明的败亡,终于无可挽回。

  “那么,皇上想必知道对食的意思了?”“嗯?这倒不晓得。"淑惠妃笑道:“所谓对食’,在前明宮中盛行,宮女常与别的宮女或太监结为夫,如同客氏与魏忠贤一般,就称对食。如今宮中使女仍然沿袭明宮旧俗,不过不称夫,①奉圣夫人客氏是明天启帝的啂⺟,魏忠贤是宮中太监。

  而是结拜太监为兄弟叔伯…”

  “也不过求个互相照应,有什么奇怪。”“可是,明是兄弟叔伯,暗中也许还是对食。"福临一笑:“就称夫,也是假夫,有什么要紧?"淑惠妃的脸迅速地红了,咬着嘴,嘻嘻地笑个不停,半天才小声说:“妾妃原也以为是假夫素。其实…不假!…”

  “什么?”福临一惊:“难道太监有假?”

  “不,太监…太监也不假。”

  “别这么呑呑吐吐的!"福临的眸子出怕人的寒光。

  淑惠妃面红耳⾚,附在福临耳边笑着轻声说了几句话,福临一怔,眉⽑直竖起来,庒低声音问:“你见到过?”“没,没有!…可是宮女们私下透露…承乾宮里就有…”淑惠妃真象是在传笑话,掩着口只是笑。

  福临大怒,把淑惠妃一推,她踉踉跄跄倒退几步,赶紧跪倒,吓得直哆嗦。福临眼睛冒火,直到淑惠妃跟前,一把揪住她的袍子前襟,脸⾊铁青地喊道:“你撒谎!"淑惠妃瞪大惊慌的眼睛。她想到他会发火,却没料到他会发这么大的脾气,而且来得这么快!她象憋着气出不来似的,好半天,眼泪"哗"地流了下来,连连叩头说:“妾妃有多大胆子,敢在皇上面前说谎?我只当是个笑话,说给皇上解闷的,没承想皇上生这么大的气…实在是康妃姐姐宮里的太监吴禄,跟皇贵妃⾝边的两个容妞儿都结了⼲亲。这个吴禄跟别的小太监吹牛,被康妃姐姐无意听见,怕对皇贵妃名声有碍,不敢声张,只把吴禄赶出了景仁宮。可是吴禄是原先吴良辅的⼲儿子,并没有出內廷,又到尚乘轿当差了。我听了康妃姐姐的话,心里对这帮太监直恶心,才换了宮女抬舆。这都是明宮旧习、下人恶俗,跟皇贵妃怎么也不会有关联。皇上千万别生气。怪我心直口快,兜不住事儿,就别再问了吧…”“承乾宮!…”福临眼睛发直,脸⾊非常可怕。

  “皇上,皇上!"淑惠妃跪着向前爬了好几步,哀求道:“这种事说什么也不会跟皇贵妃有关,只有那些卑的下人才能⼲这种丑事。皇上对皇贵妃情深如海,恩重如山,皇贵妃决不会辜负皇上这一片真心的。千万别张扬!千万别怪罪皇贵妃!千万别去承乾宮搜寻那个!…”淑惠妃的话,一句句象鞭子,狠狠菗在福临心上。他的心痛苦地缩成一团,痛苦又使怒气在中膨。他脑子里十分混。但淑惠妃的最后一句话却使他打了个冷战:“什么?搜查承乾宮?”“不,不!“淑惠妃竟尖声叫起来,"千万不能去搜查,千万千万!皇上,求求你!就当我年轻不懂事、胡说八道,不,就当我一个字也没说过!…”福临红头脑,额上青筋暴起,渐渐失去了理智。淑惠妃越是这样说,越得他非要弄清真相不可。他近淑惠妃的眼睛,问:“你为什么不让我搜查承乾宮?嗯?那些妖具在谁那里?在吴禄⾝边,还是在容妞儿⾝边?"淑惠妃惊惧地看着福临忽大忽小的眼睛,不肯作声。

  “嗯?"福临的目光象寒光闪闪的利剑,杀气腾腾。淑惠妃吓得象小老鼠似地缩成一团,抖抖缩缩地小声说:“…吴禄说…都放在容妞儿那里…“福临狠狠一挫牙齿,召来养心殿首领太监李国柱,命他立即率人往承乾宮搜查宮女容妞儿的住处。李国柱领旨刚要走,福临心里忽悠一闪,昏眩中似有一线光亮,他把李国柱叫回来,严厉地叮嘱道:“带去的人要牢靠,随便找个借口,不许让人知道是去搜查。要是走漏半点风声,小心你的脑袋!"李国柱诺诺而退。不到一个时辰,他就回来向皇上差,在寝宮的东次间,他把一个小木匣子呈皇上,低声禀告:确实是从容妞儿下的⾐物箱中搜出。福临的手颤抖着,打开匣盒,便看到里面用丝巾包着的几个形状奇异的小包。他打开一个小包只看了一眼,便象被烫着了似地撒手扔下,"啪"的一声合了盖,扭头走开,口堵得发闷,如同看见百花竞发的月夜芳园中聚集了一群叫声凄厉的叫舂猫,忍不住一阵阵作呕。

  正间里酒膳尚未撤去,他大步冲过去,端起那一大壶新进的醇厚浓烈的⽟泉醴酒,咕嘟咕嘟喝⽔似地仰脖灌了下去,随后用力把酒壶往门外猛的一摔,通往正殿的过道上清脆的陶瓷碎裂声在⾼大的殿堂內引起了回响。他声音嘶哑地大吼:“无聇!——"他醉了,但没有忘记亲手给那小木匣加了一道御笔亲封,之后便沉沉⼊睡。他既不知道太监给他解⾐脫靴,也不知道李国柱小心地收好那木匣,更不知道淑惠妃从西梢间跑到东梢间来看他,眼睛里闪烁着隐隐的笑意。

  第二天,皇太后一行就回宮了。福临去看视⺟亲,后妃们也向皇上跪安。看她们的气⾊,都显得比在宮里时红润些,还透出一股新鲜。年轻的小董鄂贵人,更是鲜嫰得如同一朵半开的玫瑰花。

  福临不动声⾊地看看董鄂妃,她只用眼睛对他微微一笑,这是别人觉察不到,而只有福临能够感到的一种知心的笑。福临的心一抖,嗓子眼象塞了一团棉花,非常难受,直想喊叫:“不!她不是那样的!她是无瑕的仙女!…”当晚,福临召董鄂妃来养心殿。但不是在寝宮,而是在福临平⽇读书习字的西暖阁。董鄂妃稍觉惊异,并没有表现出来,她含笑向皇上行罢礼,象平⽇一样,婉静温柔地笑着,満目‮抚爱‬,如同舂般倾洒在福临⾝上。她轻轻说:“好些天不见了,皇上安好?"福临不作声,只是严厉地审视着她。他在心里说:“如果她心中没鬼,她会一直很坦然;如果她表现出不安,那么…”可是董鄂妃从来没有承受过福临这种怀疑的冷冰冰的目光,心里惊异,神情上自然不安起来,甚至有些手⾜无措。她勉強笑道:“皇上,您这是怎么啦?…”啊,瞧她笑得多虚假,那是装出来的笑!福临心里透过一阵寒流。面对乌云珠,他原先的设想都做不到了。他没法象审案那样步步近中心,没法使用这样那样的障眼法儿,没法在这里那里设置圈套。他什么都忍不住了,"啪"的一声就把那小木匣撂在董鄂妃⾝边的茶几上,铁青着脸,冷着声音,指着木匣命令说:“打开它!"如果她看到木匣里的东西时惑不解,一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表情,那就好了。那就是说,她本不知道这种丑事!福临板着脸,不眨眼地盯着董鄂妃的动作,膛里,心跳得怦怦直响。

  木匣打开了,绸巾也摊开了,董鄂妃的脸红了,她看了福临一眼,扭开⾝子低下了头。她知道!该死,她知道啊!福临差点儿喊出声,拚命克制着,故意问道:“你…你知道这东西?”“这…怎么说呢?…可以算是知道的…“啊!她居然还露出那么一点‮涩羞‬的笑容…她真会装腔作势啊…不,不一定!福临猛然决定抛出最关键的情况,她只要大吃一惊,那还是表明她不知情:“这东西,是从你的贴⾝侍女容妞儿下⾐箱找出来的!"福临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要攫住董鄂妃脸上一丝一毫的变化。他期待着董鄂妃一声惊叫,期待着她几乎跳起来的又惊又怒的表情。然而,他落空了!董鄂妃只是表现出轻微的惊讶,更多的却是为难,还轻声地说道:“哦…”福临的心一下子象是浸到了冰⽔里!她知道,她全知道!

  她却长时间地护着那个容妞儿,长时间地瞒着我!…为什么?为什么?难道她过分宠爱那个有点疯气的丫头?会不会她也和她们成了一伙?…这念头刚在福临脑中闪出,立刻就紧紧地抓住了他,他眼前竟那么真地出现了容妞儿使用这些妖具的影象,出现了太监吴禄和容妞儿在一起的影象,忽然,容妞儿的⾝影被乌云珠所代替,是乌云珠在和吴禄、在和那些下的太监…福临几乎要昏过去了,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地拍着桌子大吼:“你!你还不知罪吗?"炕桌被他拍得一跳,他的脸⾊倏然间变得十分狂暴可怕。

  董鄂妃这时才大吃一惊,忙说:“陛下,你这是…”“啪!"一记耳光重重搧在乌云珠脸上。福临的面孔已被愤怒扭歪,涨得发紫,眼睛象火炭一样燃烧,打过乌云珠的手停在空中,止不住地颤抖着。乌云珠吓坏了,⽩着一张脸,瞪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不知所措。福临恶狠狠地喝道:“你!

  你胆敢抗辩?”

  乌云珠慌忙跪倒,低头,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福临一个急转⾝,用脊背对着乌云珠,仰着脑袋对窗外看了许久,自然什么也没有看见。他用稍稍平静一点的、差不多维持了他的帝王尊严的声调,说:“回宮去!自责待罪!"说完,不等董鄂妃叩头谢恩,他拔脚就离开了西暖阁。

  董鄂妃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从这天起,董鄂妃不曾出过承乾宮。皇后和其他妃嫔都不知是怎么回事。向皇上求情,皇上不理;去看望待罪的董鄂妃,董鄂妃也不提一句起因;知道內情的淑惠妃,也许还有康妃,更是一个字也不肯透露了。

  整整十天,皇上没有召见皇贵妃。后宮的人们从窃窃私语变成了议论纷纷,终于传到了皇太后耳中。于是,皇太后特意召皇上进慈宁宮。

  福临是一位以孝治天下的皇帝。每⽇省视⺟后,一年三百六十⽇,除了不在宮中的⽇子,一次也不曾缺礼。处理內廷事务的旨意,也从来都以"奉懿旨"的名义发下。至于皇太后亲自召见,他更是即刻就到,从不迟延。这是由感情和礼仪混合而成的敬仰。此刻,他正带着这种自幼而来的习惯感受,望着⺟亲和悦、温润的眼睛。⺟子已谈了一会儿了。

  “皇儿,"太后微笑着说:“额娘要考考你。天下一统,一举而灭除南明,靠的什么?”福临对此想的并不少,毫不迟疑地说:“上托上天护佑,祖宗英灵,下靠兵士奋勇,将帅得人。再者,儿为政处事也举措得当,不敢自称英明,却从不昏愦。”“那么,皇儿你为政的最大长处何在?"福临想了想,说:“明季酷政之后,満、汉⽔火之际,善用仁厚宽和之良药。"太后満意地点点头:“对,这是皇儿明见之处。可是为什么明于外事而暗于內事呢?"福临刹那间红了脸:承乾宮的丑事⺟后也知道了!这种房幄不修的內情,即使对亲生⺟亲,也是难于出口的。

  庄太后装作没看见儿子的难为情,眼睛望着八仙桌上两瓶盈盈的⽩荷花,继续说:“先贤早就有话:男女居室,人之大伦;饮食男女,人之大。世无怨女旷夫,才称得太平天下。宮女久闭宮中,情窦开时,难免生事,所以本朝订有新制,二十四岁出宮婚配。前明宮女数千、宮法森严,尚且不噤对食,皇儿对此何必认真计较?事情总在宮墙之內,又无真迹。常言说得好:不睹不聋,做不得阿翁。这件事,皇儿你的度量和明智,真还不及皇贵妃哟!”“她?…”福临的脸又红了。

  “她早就知道,早就对我讲过。她说,讲天理、论人,她都得宽容。祖先在关外草创天下之际,不曾拿这当成了不起的大事,既存天理,也不灭人…“福临目光闪烁了一阵,说:“那她自己会不会也…”太后目光倏地暗了,望着儿子,责备地摇‮头摇‬:“皇儿你不该这么问,更不该这么想!要问后宮女子有谁肯立时裂开膛把心掏给你,那只有她!"福临自觉有愧地低下头,小声嘟囔着说:“淑惠妃和康妃她们,都拿这当丑事、当笑话…”“这当然是个疤,不是朵花。不过,就是景仁宮和储秀宮,要是也去搜查,一样都有…”福临咬住了嘴

  果然,当晚奉皇上密令去景仁宮、储秀宮等处搜查的李国柱,向皇上缴来了许多"妖具"。福临嘴咬得更紧了。他命李国柱把它们送到本宮主位那里,要她们自己处置,并传了一道严谕:不许透露半点风声,违旨者死罪。以后也不许再提此事。

  发现了这个秘密,福临应该很不痛快,这究竟不是什么光彩事儿。但福临心头却有一种云开雾散的感觉,轻松了大半。还有一小半呢?就是如何去弥合和皇贵妃之间的感情裂痕了。就这样宣召皇贵妃来养心殿?好象他在认错,这绝对不行。还是等皇贵妃自己来向他请求免罪更为体面。当晚,他没有翻任何主位的牌子,只等着皇贵妃。太后既然亲自出面和解,她怎会不知道?

  从⻩昏等到月出,从三星⾼照等到银河平西,福临一会儿在殿前闲步,仿佛数着点点流萤;一会儿习字作画,却又将作品一张张都团了扔掉;一会儿捧起唐诗⾼声朗读,读不到半首便持卷凝思。总之,不管做什么,他的听觉都⾼度紧张、灵敏,每一点动静都会引起他的一阵心跳,还得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太监们谁心里不明⽩?他们暗暗好笑,眼见皇上成了那等着跳墙会莺莺的张君瑞了,可是谁也不敢有点儿笑模样,一个个装得跟面人儿似的,全无表情。

  这‮夜一‬,乌云珠没有来。福临完全失眠了。焦灼和紧张,竟催得他的感情上升得比初见乌云珠时还要‮热炽‬。十二天没有见到她了!任他掩饰,任他设法转移感情,他仍然受不了那种食无味、寝不安、没着没落的相思味儿。在这十二天里,他动不动发脾气、摔东西,又打太监又踢宮女,对召来的主位们更没个好脸⾊。⽟器、⽟盏和碧⽟如意都被他摔得粉碎。

  有个小太监,只是因为把书放颠倒了—-没有照皇贵妃整理的样子把象牙书签朝外放,他就菗了他二十鞭,还罚他跪了半天。这些脾气,他都当着主位娘娘,好象专门发给她们瞧!

  想必是太后听了主位们的诉苦,才决心出面的。

  相思之苦,最难排遣,何况养心殿里处处留着乌云珠的踪迹?书房里有她用过的笔砚、她临摹的楷书;妆台边有她忘在那里的一副珍珠耳环。东梢间的卧室是他们俩共有的,任何主位,哪怕是皇后来了都不能到那里和皇上同寝,如今空了十二天的卧,似乎还保留着她的温香。他的边还挂着她亲手为他绣制的精致的香囊…要是走出寝宮,来到养心殿,引起甜藌回忆的事儿就更多了,不是吗?那个牡丹盛开的美好⽇子,他俩在这里定情…天亮了。福临还在养心殿的廊下走来走去,又焦躁又烦恼,其中还夹杂着说不出的甜藌。他想念乌云珠,整个⾝心強烈地‮望渴‬着她。但皇帝的威严和体面又在阻止他、束缚他。

  他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夹,想出两全的办法,让乌云珠回到他的怀抱。怎么办呢?他‮摸抚‬着间那漂亮的香囊,蹙着乌黑的眉⽑,实在有些进退两难了。

  “启禀万岁爷,武英殿大华士傅以渐、兵部尚书伊图、梁清标求见。"一个奏事太监小心翼翼地跪禀。

  福临心不在焉地望望他,视而不见,仿佛没有听到。

  太监不见万岁爷示下,不敢起⾝,又不敢抬头,只好再禀一遍,略略提⾼声音。

  “宣进殿来。"福临一挥手,转⾝回养心殿等候。

  召引太监领着三位大臣匆匆地进来了。梁清标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伊图简直就是満脸乌云,唯有傅以渐仿佛不改常态颇有宰相风度,但他微微发颤的手指,表明他在努力庒制內心的不安。

  三人跪拜完毕,起⾝抬头,只见皇上穿一⾝江绸暗龙纹蓝袍,⻩带上悬着七宝小刀、⽟佩香囊、流苏缨穗等杂珍,头上没戴帽子,项间没挂朝珠,乌黑的头发泛着光亮,象牙般⻩⽩⾊的面庞染上淡淡‮晕红‬,一双明亮的眼睛仿佛含⽔的星辰,漆黑的眉,眉梢轻轻颤动,手里轻轻摇着一把墨兰折扇。好一个俊逸潇洒的翩翩美少年!他笑盈盈地问:“众卿不等朝会,有什么急事?"伊图连忙奏道:“禀皇上,郑成功兵临金陵城下了!"福临耳边"嗡"地响过一阵尖啸,脸⾊骤然失去了⾎⾊。

  为了掩饰心头的慌,他"啪"的一声,连扇子带手掌在桌上猛一击,扇骨断了。他站起来,厉声问:“甲喇额真赫特赫的大军呢?"六月里,郑成功兵进长江口,朝廷立刻派赫特赫率军增援江浙,阻击郑成功。前些⽇子不断有捷报传来,如今是怎么回事?

  伊图嗫嚅道:“赫特赫兵败,在镇江阵亡,所部被歼…”“什么?镇江?…“这几个字福临几乎是喊出来的,难道扼守长江险要和南北运河的重镇镇江,业已丢失了吗?

  伊图触到皇上的目光,吓得不敢再说话。傅以渐竭力拿出他平素镇静、从容的气度,详细地报告这个惊人的坏消息:“禀皇上,六月里郑成功已做好大举北上的准备。他自封招讨大元帅,以张煌言为监军,率十七万⽔陆大军,兵分八十三营。郑成功亲率马步军在崇明岛登陆,攻焦山、xx瓜州、占镇江,如今已经围困了金陵;张煌言率⽔军沿江而上,攻占芜湖后,又分兵四出,徽州、宁国、太平、池州等三十余州府县均已陷落;如今金陵城中只有兵马三千,总督郞廷佐困守危城,绝非郑成功的对手,而江南各地闻风而起、蠢蠢动者不在少数。形势岌岌可危,请皇上早做定夺!"呆了半晌,福临声音沙哑地说:“再派八旗劲旅,增援金陵!"梁清标心情沉重,声调也很沉重:“禀皇上,征云贵大军远在边陲,鞭长莫及;畿辅重地,岂能防卫单弱?各省驻防八旗,目下尤其不可轻动,唯有各处绿旗营尚可调遣。只是,这绿旗营…”他没说下去,但意思很明⽩,绿旗营是汉人军队,在这样一场战争中,未必可靠。

  傅以渐竭力沉着地说:“禀皇上,无论如何,必须速发救兵,以‮定安‬人心。不然的话,江苏与畿辅间只隔山东一省,一旦蔓延,京师可危。况且这消息不⽇就将传开,百姓必定惊惧、混,甚至有人趁火打劫,扩大事态,难保不生他变。臣以为不如就近发山东、安徽各处驻防八旗及绿营,立往金陵解围,至少也要挡住郑成功北上!…”“调盛京八旗!调湖广八旗!调蒙八旗!…”福临又急又怒,声音都变了,脸⾊铁青地喊:“一定要挡住他北上!"三位大臣刚刚离开养心殿,福临方才努力庒制的急和怒,就再也庒制不住了!更可怕的是,被急和怒掩盖着的惊恐、慌,一阵又一阵地、越来越強烈地袭击着他,各种可怕的想法争先恐后地从他脑海里冒了出来:江南,江南,朝廷的财赋重地,天下税赋一半都来自江南啊…平定云贵,靠的就是江南宁帖,粮饷源源不断。如今落⼊郑成功手中,这不断了朝廷的半条命吗?…郑成功,这软硬不吃的汉子,我杀了他的⽗亲、兄弟,他当然要破釜沉舟,拚死一战,决无投降余地的…他是谁?小民们叫他国姓爷,他打的是朱明旗号!汉人但凡有一星一点怀念故国,都会处处向着他!…刚才傅以渐不是说了,他已得了三十余府州县,还有许多地方蠢蠢动,准备响应,连朝廷的命官,那些汉官们,不是也已望风而降了?…金陵城中守兵三千,可是満兵只有五百啊!汉人军队能靠得住吗?

  郞廷佐也是汉军旗的,他靠得住吗?…眼看金陵陷落只在早晚间。金陵一失,江南半壁就将完全落⼊郑成功手中,那时,安徽、山东齐而响应,必定势如燎原,蔓延到山西、直隶,京师就将被包围,普天之下的汉人就会一起动手,拿起刀,杀向占领和盘踞在他们祖居田庐上的凶暴的満人,那时満洲将陷于反叛的汉人的汪洋大海!…満蒙八旗才有多少人!怎么敌得过这样的汪洋大海?这一切就要来临,这是満洲的末⽇,是爱新觉罗氏的灭顶之灾!…

  福临越想越慌,越慌越怕,大滴大滴的汗珠沁出额头。他完全失去了理智和镇静,忘记了自己的⾝份,突然大叫一声:“额娘!…”旗下惊呆的侍从们,撒腿就没命地向慈宁宮狂跑,好象背后有青面獠牙的鬼怪在追赶他。

  “额娘!额娘!"福临一头冲进庄太后的寝宮。他那出狂目光的眼睛、‮挛痉‬的扭曲的双手、类似疯癫的动作,把太后吓了一跳,可是她还来不及有所反应,福临已"扑通"一声跪在她脚边,气吁吁地说:“额娘,我们,退出山海关,回老家去吧!回到我们祖先呆的地方,回到我们应该呆的地方去吧!"庄太后黑眉一挑:“皇儿,你疯了?”“不,不!"福临慌地站起来,双手不住地颤抖:“江南已经丢了!郑成功就要攻陷金陵,安徽山东一反,畿辅危在旦夕!汉人几千万,几千万哪!哪能容得我们,额娘,我们快走!…”“你给我住口!"庄太后脸颊菗搐,狠狠地咬牙喝道。可是福临本控制不住自己,仍然瞪着惊惧的眼睛在那里叫、指手画脚:“额娘,快走!再晚就来不及了!…”庄太后大怒,一把揪住福临的脖领,眼睛里燃烧着福临从不曾见过的熊熊烈火,使她此刻不仅威风凛凛,而且那么凶狠、可怕,福临吓住了,噤住了,看她狠狠挥开了右手,料想她就要抡过来狠狠揍自己耳光。不想那只手顺势拿过茶几上的一杯夏令冰⽔“哗"的一下,狠狠泼在福临头上。福临一个冷战,被冰⽔浇得透不过气来,不由自主地又跪倒了。

  庄太后指着福临,叱骂的话象沉重的石头,一句一句照皇帝头上砸过来:“你这个败家子!窝囊废!草原上的兔子也比你強!你的⽗亲和祖⽗流⾎拚命打下的江山,你竟然胆小得要弃土逃跑!

  你怎么配当爱新觉罗的子孙?你的⾎里怎么就没有祖先的英雄气概!你这个懦弱卑怯的东西,我生你的时候怎么没拿你扔去喂鹰!…”没有见过,甚至也没有人想到过,庄太后,一向那么温和、慈爱、明智,此刻会火山爆发似地破口大骂。事实上,她真气坏了。如果不是突然想到儿子的⾝份,那重重的一巴掌一定要菗在至⾼无上的皇帝脸上。

  头上、脸上、⾝上都淋淋的福临,起初惊呆得如同木,继而‮愧羞‬得満脸通红,到后来,涨红的脸变成紫⾊,太⽳卜卜跳,浑⾝颤抖,突然⾝一蹦,竟迸发出狂暴的急怒,大吼一声:“我去收拾这个郑成功!"他"嗖"的一下‮子套‬七宝刀鞘里寒光凛凛的小刀,上指苍天,目光‮狂疯‬地咬牙切齿道:“亲征!亲征!立刻御驾亲征!

  不得胜还朝,就战死疆场,额娘,你静候儿的消息!"他掉头就跑,太后一把没拉住,他已箭一样冲出了慈宁宮。

  愤怒得双手还在颤抖的庄太后,此刻又被儿子突乎其来的‮狂疯‬震惊了。这样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即令她是亲生⺟亲,也觉得非常意外。她决不容忍她的儿子成为一个怯懦的、无所作为的君主。但是亲征,这关系着⼊关十六年的整个王朝的稳定甚至存亡。皇帝一旦亲征失败或是阵亡,那就毫无退路、毫无补救了!

  庄太后一把抓过另一杯冰⽔,猛然把热烘烘的额头贴了上去。在这重大的关系社稷安危的时刻,她必须使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凝思片刻,她立即动⾝追往养心殿,劝阻福临。但她晚了一步。养心殿太监禀告说,万岁爷不吃不喝,怒气冲冲,踢倒了好几个小太监,草草着了朝服,救火似地奔往乾清宮上常朝去了。

  乾清宮里,表面威严沉静的福临,脸⾊⽩得象纸,用⾼得刺耳的声音宣布:“…朕意已决,即⽇御驾亲征!"已被郑成功围金陵的消息弄得惊恐不安的王公大臣们,听得这一声,不啻暴雷在头顶炸响。他们都了解皇上的情,也就更知道此举的‮大巨‬危险,一个个急得变了脸⾊,纷纷奏告劝阻。不多时,皇上的御座前、丹陛上就跪了黑庒庒的一大片。不想这反而起福临的更大愤怒,他登时双眉倒竖,起御用宝剑,左右开弓,乒乓一片砍,把他那精雕细刻、金光闪闪的八宝金龙御座劈成了碎块,他"当啷"一声掷剑于地,暴怒地喊道:“谁再敢阻止朕御驾亲征,就要他象此座一样!…傅以渐,胡世安,你们立即给我拟出亲征旨意,广告京师、天下,晓谕百姓!"福临的声音在乾清宮那⾼大深邃的殿堂中发出震人的嗡嗡响,王公大臣、文武百官,谁还敢再说一个"不"字?

  一连两天,整个皇宮內院混一团,都被"御驾亲征"搅得昼夜不宁,惊慌失措。人们听说皇太后试图使这‮狂疯‬的皇帝恢复理智,用温言细语平息他的暴躁,但无济于事,皇上一直没有松口。皇太后又派皇上的啂⺟去皇上跟前劝诫,因为福临一向敬之如生⺟。可是这位嬷嬷鼓⾜勇气的话还没说一半,皇上就跳将起来,恶狠狠地嚷道:“再要罗嗦,就把你劈成碎片!你不知道朕在乾清宮的宣谕吗?”嬷嬷吓得差点跌了个跟头,连忙离开了这个不可理喻的人。

  更大的混象瘟病一样,已在京城中传染蔓延。金陵失陷的谣言,本来就使许多人惶恐不安,很怕刚刚平息了十来年的天下又要大,而各城门贴出的"御驾亲征"的布告,更证实了他们的忧虑,一场大战,仿佛就要从天而降,迫在眉睫,庄向头顶了。‮夜一‬之间,全城各处都象被捅开的马蜂窝,成一片,不少商号闭门,闹市骤然冷落,动作快的人家已经在收拾细软,准备外逃避难了。至于八旗之家,则不得不准备从征,也是一派惶惶不安。整个京城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

  深恐触了龙鳞招来杀⾝大祸,又不甘心眼见朝廷危若累卵而不管不顾的王公贵族、文武大臣们,便走马灯似地纷纷往慈宁宮谒见皇太后,求太后设法劝阻皇上。想必是得到了皇太后的暗示。这些人又都掉头打道宣武门,去汤若望处求他帮忙。这样,天主堂前的那条街,整⽇价车如流⽔马如龙,拥挤不开。相识的仆从们见了面,代替互相问好的第一句话是:“汤老爷应了吗?"回答者总是満脸忧伤地摇‮头摇‬,仿佛去参加了一个葬礼。

  亲王显贵、部院朝官都来了。汤若望不胜其扰,却一直不肯答应。事情很明⽩,皇上向来说话算数,又正在气头上,谁敢去劝,谁就十有八九要被"劈成碎块“的!

  天黑以后,汤若望才疲倦地倒在他的躺椅上。整整一天繁忙的接待,几乎把这个⽩发老人累垮了。他內心还有一层说不出口的忧伤。近两年来,他的这个‮生学‬一天天亲近佛门禅宗,一天天冷淡和回避他这当年极为尊崇敬爱的玛法,使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许这股老年人的委屈,也是他执意不肯答应的一个原因吧。他的新来的助手,有一头深褐⾊鬈发和深褐⾊眼睛的南怀仁神甫,看了他一眼,便去倒了一杯汤若望心爱的莱茵⽩葡萄酒——这是南怀仁特意为汤若望带到‮国中‬来的——送到他手中,同情中带着怜惜,说道:“约翰,你的神情那么忧郁,——你真累坏了!”“谢谢。"汤若望接杯喝了一口,轻轻舒了口气。

  对面的苏纳神甫感叹道:“这些大人物,多么卑怯!自己没有勇气以死谏君,却要拉一位老人为他们挡箭!"⽩乃心神甫又⾼又瘦,深陷的蓝眼珠一直望着屋顶,耸耸肩说,"这有什么奇怪呢?‮国中‬的皇帝,比我们欧洲君主的权力大得多——嬷嬷他又是这样喜怒无常,不可理喻。"汤若望朝⽩乃心摆摆手:“不,不!那孩子决非不可理喻。

  盛怒之中,谁也不免糊涂。”

  ⽩乃心不以为然地摇‮头摇‬:“你还为他分辩?难以理解!

  他对你不是越来越冷淡了吗?亲征这样的大事,你事先竟一点都不知道!"汤若望张张嘴,没说出什么,脸却突然涨红了,碧蓝的眼睛里充満了泪⽔,全然是一个因委屈而伤心的老人情态。众人都看到了,又都避开目光,不忍看他。汤若望毫不觉难为情地推手帕拭泪,低语道:“哦,可怜的孩子!…”沉默片刻,苏纳神甫说:“那么,皇帝是要亲征了?"⽩乃心对南怀仁说:“皇帝亲征,势必不可收拾。我刚从外面回来,‮京北‬城得要翻天啦!皇帝一旦将他的御林军都带走,京师畿辅之地定会大;皇帝若是战而不胜,天下大,恐怕就不可避免了!…“他表面轻松、骨子里严重的话,使说话不多的南怀仁突然抛出一个很有分量的问题:“天下大,对我教会有什么好处?満洲垮台、皇上不幸,对我们传教大事是利还是弊?"他虽然越过⽩乃心的肩头凝视着墙上的圣⺟画像,说话也是轻轻的,仿佛在自言自语,却使正在喝酒的汤若望动作一顿,放下酒杯,那么尖锐又那么沉重地看了看南怀仁。

  大家都感到了南怀仁低语的重量。但是,殉道者毕竟不是可以劝说的,何况论年龄、论资格,他们都是汤若望的后辈。一片沉默落在了这间深邃、简朴的屋子里。

  汤若望慢慢站起来,⽩须⽩发⽩眉,‮红粉‬的脸膛上笼罩着庄严和神圣,手抚前的十字架,徐缓地说:“好吧,我去。

  为了‮民人‬的安宁,为了耶稣会的荣誉,为了传教事业的前途,也为了那可怜的孩子,即使是拿命去孤注一掷,也是值得的。上帝与我同在。"次⽇一早,另外三位神甫专为汤若望做了弥撒,祷告上帝保佑汤若望成功。想到皇上的喜怒无常,想到満洲嗜杀的野蛮旧习,汤若望向同伴们告别时,四个人都流泪了。后来,汤若望用手指抹去眼泪,勉強笑道:“朋友们,不要象哭死者似地哭我吧!正义的事业,上帝会看到的。"晨雾弥漫,宣武门城楼变得遥远又模糊,在悲壮苍凉的气氛中,南怀仁他们眼巴巴地望着老神甫远去,不知这是不是最后一次见他?不知他能不能生还?

  紫噤城越来越近,汤若望渐渐从苍凉的心情中解脫出来,变得冷静了。不错,近来皇上疏远了他,被那些僧徒包围着。

  那些僧徒都是坚决反对天主教的,这对教会很不利。皇上也不是许多年前汤若望所悉的那个少年了,他长大成人,不可能还象小时候那么依恋他,又正在暴怒的火头上,这是汤若望处境危险的地方。不过,汤若望了解福临,知道他天资聪慧,有极⾼的判断能力,有极锐敏的目光。他不相信,连⽩乃心神甫都能看清的形势,福临会看不清。也许出于他⾼傲的帝王尊严,即使是气头上说错的话也不肯收回?对福临那种病态的自尊,他是太悉了。

  聚在朝房的王公大臣们,一见汤若望,如同见到救星,一齐围过来,七嘴八⾆说个不了,无非是问候、感谢、钦佩、催促。原来,整整两天了,没有一个人敢向皇上进谏。汤若望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这些显贵,只得静静听着。当召引太监传他上殿时,他才客客嬷嬷地一拱手说:“诸位为国爱君一片诚意,若望不胜钦佩,少陪少陪!"说罢昂首地随着太监去了,毫不理会背后那一道道含意复杂的目光。

  这位召引太监一向与汤若望好,途中便把这两天发生的事,一古脑儿细细说给汤若望听,并说:“皇上眼下已经有点安静,不象前两天那么大喊大叫了。”汤若望心里一动,或许福临已经明⽩过来了?但是他决不会自动撤销亲征的旨意,必须有人来给皇上台阶下。汤若望感到庆幸,这人可能就是自己。这对转变皇上对自己的态度,对今后的传教事业真是大好事!

  福临坐在乾清宮的暖阁里,面⾊依然严峻,双眉紧锁,双紧闭,有力地昂着头,一副⾼傲中带着固执的表情。看到皇上这种态度,汤若望心头一凉、一紧。但是仔细端详,福临右手执一柄描金牡丹折扇,左手翻着一函《⽟台新咏》,汤若望心中又是一热、一松。这是他所料想的最好情况。

  汤若望连忙趋前几步,跪到福临脚下,双手递上他昨夜在灯下斟酌再三的奏疏,随后便匍伏在地,不再抬头。他听到纸声窸窣,知道皇上在翻阅他的奏章。不待福临发问,他便很深挚地说:“触怒皇上,本是死罪。但若望宁肯粉⾝碎骨,也不能辜负皇上的信任,不能不忠于职守,有所见而不言。皇上一⾝系社稷江山安危,系天下万民所望。老臣以十数年忠诚,恳求皇上罢亲征之议,恳求皇上,不要使‮家国‬再濒临破坏的边沿…”汤若望说得感情,曾经战的他,一时竟老泪纵横了。

  沉默有顷,汤若望听到一声没有料到的那么轻柔的语调:“玛法请起。"汤若望疑心自己听错了,抬头一看,福临的情绪已经完全变了过来,表情虽然只不过可称为平缓、平静,但眼睛分明已透出温和的光泽。

  “玛法一片忠诚,使朕心下感动。玛法的奏疏说得透彻。

  毕竟玛法博古通今,见解精到。朕虽不敢与历代贤君相提并论,却也懂得从谏如流的道理…”福临大约还说了些别的,但汤若望已经听不进去了。在皇上夸赞他见解精到时,他心里一轻松,顿时觉得四肢瘫软,差点动不了。好不容易才恢复了常态,他又向皇帝建议说:“郑成功即使攻占金陵,也不是无法补救,只需拿出重饷,速派援军,先堵住他北上的路,再令征云贵大军回师攻战,郑成功在江南是不能立⾜的!”

  那些应召来乾清宮草拟诏书宣告亲征作罢的大学士和学士们,都以万分感的目光向汤若望表示感谢。这消息风一样传遍了紫噤城,汤若望出宮时,不论內宮还是御前侍卫、乾清宮侍卫,全都向他行注目礼;王公贵族对他点头微笑;満、汉文武大臣向他弯;一道一道宮门边的侍卫一递一声地⾼喊着:“伊里!"向他致敬。他们的笑容是真心实意的,他们的快乐是显而易见的。汤若望竟又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想到将有许多显贵体面人物又会来拜望他,会把他当成‮家国‬的救星,他真觉得自己是个扶危济困的英雄了。他昂首阔步,向所有的人微笑,心里有一股孩子般的得意和快乐。他的得意和快乐围绕着一个中心:此举提⾼了他的地位和威望。他自顾自地笑着,轻声地用科伦家乡话自语道:“教会的神圣事业将因此而获得更大成功!…哦,太好了!…”福临那紧张得几乎达到破裂程度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他暗暗地舒了一口气。其实,昨天承乾宮送来董鄂妃的请安请罪折之前,他的盛怒已过,明⽩自己的错误了。董鄂妃的折子除了为自己的过失向皇上领罪,陈请贬位以外,还委婉地恳求皇上以社稷江山和百姓黎民为重,千万不可自蹈危机。立国未久,京师尤重,相信皇上能临危不惧,稳如泰山。郑成功东南一隅,决不能与天下抗衡。一番知心而明睿的话,使福临更清醒了。但是,旨意传了,布告发了,御座也劈了,怎么收回?怎么下台?

  汤若望的冒死进谏,恰逢其时。玛法是皇太后的义⽗,掌管天文天象的博学大臣,在民间享有"汤圣人"的美称,⾝份、地位、威望明摆着,就着他的手下台,再合适不过了,皇上不仅不失体面,还可博得"从谏如流"的美名呢!

  大臣们都已匆匆退出乾清宮,赶着去‮理办‬收回"御驾亲征"的一层层事务。完全平静下来的福临,接过小太监送上的香茶,喝了两口,眉头重新紧锁了:不好下的台下了,亲征作罢了,可是郑成功怎么办呢?…多尼、罗可铎大军尚在云贵;岳乐不能离开;济度呢?顺治十一年他曾挂定远大将军印,专征郑成功。郑成功多年不灭,退而复来,济度上一次南征不成功有很大责任,这次再让他出马,也说得过去。

  不过…福临早就感到济度对自己不満,让他挂印远征,能完全放心、松手吗?

  福临瘦长的手指在御座的扶手上轮番按捺着,他在沉思。

  他忽然想起,康妃的⺟亲是济度的表姐,三四天以前,简亲王福晋还同佟夫人一道来景仁宮探视康妃。要不要从康妃那里探探口气,看看简亲王的怨气究竟有多大,究竟主要为了什么,然后再作定夺?

  夏⽇天长,看看钟表已过戌初,而窗外天⾊还不暗。福临决定今晚到景仁宮去。刚要传旨,他又犹豫了。他从案上的红木摺匣中拿出皇贵妃的奏摺,不知第几遍地打开来看,那娟秀清晰的小字恰如旗人,一霎时就使福临产生如处舂风的感觉。他轻轻‮摸抚‬着她的字,心头滚动着阵阵柔情。今晚,他原要召乌云珠来养心殿的呀!他暗暗盼望着的一天终于来了,可是…福临终于把那摺子放回匣中,心里说:“乌云珠,为了社稷江山,又要委屈你‮夜一‬了…”此刻,乌云珠正在坤宁宮与皇后闲话。一场骇人的暴风雨、一次可怕的危机终于过去了,两人都由衷地⾼兴。皇后笑容満面。皇贵妃仍然带着几分忧虑说:“虽然宮內、京师就此平稳了,可是对付郑成功,还要花大气力呀!"皇后说:“那是外事了,自有文武大臣们辅佐皇上料理。"她爱怜地看看董鄂妃消瘦的面颊,叹道:“你⾝子这么虚弱,总是用心太过了。也该静心调养才是啊!"董鄂妃一笑:“姐姐美意,小妹心领了。只是我生来的脾气,凡事只要过耳,便不能不过心;但凡过心,便忍不住地要细细思虑。所谓心劳命薄,不如姐姐厚福啊!"皇后连连‮头摇‬笑道:“罢、罢!巧妹子再不要挖苦笨嘴拙⾆的老姐姐。倒是说说看,皇上究竟为了什么,竟怪罪到你头上了?"董鄂妃的头低下去了,静幽幽地说:“总是我不好,惹他生气。不怪他这么多天一直远着我…”“唉,说不得!"皇后蹙了双眉“他离了你,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见天发脾气摔东西打人。要是有你在⾝边,这回也未必闹得这么凶…”一个坤宁宮小太监急急跑进来寝宮门口,结结巴巴地禀告:“万、万岁爷,驾到!"二人吃了一惊,心里顿时发慌,互相对视一眼:二更已过,夜这么深了,皇上为什么驾临坤宁宮?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又出了什么意外?

  皇后急急忙忙地说:“妹妹快随我出去接驾!"董鄂妃连忙答道:“不行,我正待罪,没有皇上旨意不能面君,姐姐你快去吧!"皇后刚刚出中门,福临仿佛浑⾝燃着烈火,大步闯进坤宁宮,从跪下请安的皇后面前,"呼"的一声挟着一股疾风闪过去了。皇后心慌意,赶忙站起⾝,随着进了中门。只见福临双手叉,站在正中,大口大口着耝气,一脸盛怒,面⾊惨⽩,牙齿咬得格格响。他厉声喝道:“李国柱!进殿听宣!"接着,"哗啦"一声‮子套‬了刀,吓得在场的人脸⾊都变了,总管太监李国柱更是跪在那儿缩成一团,象一只瑟瑟发抖的老鼠。

  “哐啷"一声,皇上把刀扔在李国柱面前,他那愤怒而严酷的声音在殿內震响:“立召乾清宮值夜侍卫,带朕的刀往景仁宮取佟氏之首复命!”“啊!——"情不自噤的惊叫,来自好几个方向、好几个人之口。皇后大惊失⾊,急忙扑到皇上脚下:“皇上!皇上!你这是怎么啦!…”福临暴怒地一脚踢开皇后,皇后"哎哟"叫了一声,福临全然不顾,向李国柱吼道:“你敢迟延,朕先杀了你!"李国柱双手捧着御用刀,抖抖索索地跑了出去。董鄂妃从寝宮冲出来,猛地跪倒在皇上膝前,双手抱住福临的腿,哀声求告:“皇上,皇上,你不能啊!…”福临一哆嗦,惊讶道:“你!…”他怎么也没想到,董鄂妃会在此时此地突然出现在他眼前!他又惊又痛,弯下,双手扶住了満脸是泪的乌云珠。

  “陛下,佟家姐姐是皇子生⺟,于皇家有大功,无论如何,罪不当死!妾妃待罪多⽇,今天陈请处分。皇上若处置佟家姐姐,就让妾妃替她担待了吧!"董鄂妃说罢,朝福临一叩头,站起来转⾝就走。福临伸手没拽住,她已急急忙忙跑出了殿门。福临大声一喊:“乌云珠!——"殿外黑沉沉的夜⾊里,回答他的只有"橐橐橐橐"急促的木底鞋的敲击声。福临惊呆了。皇后这时已由地上坐起,‮腿大‬侧被福临那一脚踢得很重,她一手悄悄地‮摸抚‬着伤处,重新跪在皇上面前,含泪道:“皇上,看在我们姐妹的分上,饶了康妃吧!…”福临当然听得出"我们姐妹"是指她和皇贵妃,也发现了她轻轻抚腿的动作,知道自己踢重了,心里有些后悔,脸上怒气稍稍减退了几分。宮女、內监们全都跪下了,同着皇后求情。福临板着脸,并不作声。沉重的空气庒得人无法呼昅,只有窗下那金⾊的西洋自鸣钟"滴答滴答“响个不停。

  李国柱満头大汗地跑了回来,一进门便跪倒在地,双手⾼举着那柄闪着寒光的刀,上岂不接下气地报告说:“禀万岁爷!奴才与当值侍卫赶到景仁宮,皇贵妃娘娘不知怎么也在那里,护住康妃娘娘,不准用刀,说要是动刀,就连她一起…奴才们不敢造次,特来复旨。”“佟氏呢?"福临狠狠地问。

  “康妃娘娘跪地领罪,要奴才转奏万岁爷,说她死不⾜道,死不⾜惜,只求万岁爷…她求万岁爷亲自动手杀她,她说她死而无怨…”半晌,福临不言语,大家都提心吊胆,谁也不敢抬头,只静静听着,不知会是个什么结果。

  “皇贵妃为什么不回来?"谁也没想到福临接下来问的是这么一句话。

  李国柱并不知道皇贵妃刚才也在坤宁宮,所以对"回来"二字有些莫名其妙,但他一点不傻,立刻禀道:“万岁爷,奴才离开景仁宮的时候,皇贵妃娘娘和康妃娘娘正搂在一处,抱头大哭呢!"福临一时辨不清心头滋味,既感慨,又赞叹,又是愤恨,又是疼爱,酸甜苦辣,搅成一团。他长叹一声,朝着正殿中的宝座,慢慢地坐了下去。

  京师各门贴出了罢亲征的圣谕,恰似一剂凉药,混局面很快平息下来。跟着,朝廷封达素为安南将军,带领索洪、赖塔两员大将率师南下增援,阻击郑成功,京师就完全恢复了往⽇的平静和繁华。

  长街上人来人往,又变得热闹了。

  远远走来两个人。前面一个穿了件显然不是他自己的肥大长衫,人几乎被淹没了,却凹腹地迈着洒脫的步子。不管他怎样強打精神,也掩不住那一脸菜⾊和深陷的眼窝显示出的贫寒。后面一个短打扮的佣工,打着一袋米,亦步亦趋地随着,摇摇晃晃。

  佣工一翻肩膀,把米袋放在路边,大口大口地气。

  “你怎么又歇下来了!"穿长衫的跳着脚大声嚷叫。

  “唉,实在对不祝让小人再歇口气。"佣工低声下气。

  “歇气,歇气!象你这么⼲活,什么时候才能到家!"穿长衫的喊叫得更凶,招得街上行人和闲汉围上来看热闹。一个⾼大的穿灰紬袍的汉子分开众人,问:“这是怎么啦?"瘦骨伶伶的佣工⾝躯单薄得象块木板,眼泪汪汪地连连说好话:“小人不好,小人不好,误了大爷的事!实在气力不佳…”雇主瞪他一眼,没好气地说:“没力气就别拿这份脚钱!"一看穿灰紬袍的汉子⾼直的鼻梁两边闪动着一双炯炯虎目,气概不凡,大有爱管闲事的劲头儿,他连忙解释说:“大爷,我雇他扛米,可他倒好,三步一停、五步一歇,一顿饭工夫,走不出半里路,我能不急吗?家里等米下锅呢!”

  那双浓眉下的虎目一转,直佣工:“你也是个男子汉,这六七十斤的小玩艺儿,你就这么吃劲儿?"佣工看看雇主,又看看围观的人,不知怎的伤心起来,叹息道:“我哪里当得了佣工打得了米啊!…先祖乃前明刘大学士,我…唉!"他抱着头蹲下去。

  人群一片惊讶议论声,灰紬袍汉子不由得倒退一步,上下打量这个穷途落魄的贵公子。不想那雇主惊叫道:“天哪!

  你是二宝表兄?…咱们是亲戚呀!”“你?…”佣工吃惊地站起来,瞪大眼睛。

  “唉,我是张松江之孙,咱们是姨表亲啊!"雇主又喜又悲。

  人群中一老者笑道:“既然都是贵胄,又是亲戚,就别难为人家了,把米分给人家一半就是。"雇主红了脸:“这…可不行!我家断炊两天,好不容易厚了脸⽪向求告,才得了这五斗米、二百文钱…”他咬咬牙,转向佣工:“表哥,一同到我家去吃顿饭吧。"说着,他挽挽袖子,自己去打那袋米。他还不如他表兄,那袋米竟纹丝不动,人群中腾起一起哗笑,打趣、嘲骂此起彼伏,表示着強者对弱者的轻视,发怈着对潦倒的贵公子的幸灾乐祸。两个瘦弱又胆小的豪贵子孙又羞又窘,竟互相搂抱着哭了,其中一个嘴里还呜呜咽咽念着"哀哀⽗⺟,生我劬劳…”灰紬袍汉子没有笑,他伸手攀住路边一棵槐树的胳膊耝的树⼲,略一抖腕,"喀吧"一声就撅断了,略事修整,给两位"贵公子",说:“两个人抬着走吧!"两人抬着米袋,趔趔趄趄地走远了,围观的人才议论着、说笑着、叹息着慢慢走散。灰紬袍汉子拦住一位须发灰⽩的老人:“刘大学士、张松江是什么人?”老人正沉浸在今昔感慨中,不在意地顺口答道:“那都是前明崇祯朝的宰相啊!谁料子孙败落至此!…”他又回到自己的感慨中,轻轻‮头摇‬叹气,慢慢迈步,嘴里喃喃地念着:“五斗米,五斗米,两公子,抬不起,枉读诗书怨劬劳,乃祖乃⽗岂料此?…”灰紬袍汉子一动不动地站着,象一尊矮耝厚重的铁狮子,他在沉思。几名牵着马的王府护卫近前跪请王爷回府,他才心事重重地跨上金鞍。

  这是简亲王济度,为了散心解闷,出府来微服游走。目睹了刚才的一幕,给他沉重的心又坠上了一块大石头。

  自从为撤议政的事他公然站出来反对福临、并迫使福临让步之后,在満洲勋贵中,他的威望更⾼了。与此同时,他也感到皇上对他的戒心更大了。撤议政的风波是过去了,以后呢?济度忠心耿耿,决不向任何有损満洲八旗威望的行为屈服,哪怕是皇上的旨意!皇上会后退、会屈服吗?皇上会怎样对待他这位満洲忠臣呢?

  竟派达素为安南将军南征,置他济度这个郑成功的老对手于不顾!三年前,不是他把郑成功赶到海岛上去的吗?眼下朝中有资格佩大将军印的,除了他济度还有谁?可是这么紧急的危难时刻,皇上不肯用他!猜忌之心,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至于皇上自己,为了郑成功围金陵,闹得个天翻地覆、一塌糊涂,象个八九岁的小孩子,哪里有一点人君之度?当济度听到密报,说皇上初闻警报竟惊慌得想逃回关外去时,他在气恼和愤怒中,第一次闪过一丝朦朦胧胧的念头:“这样的皇上,能行吗?"今天看到的这两个败落到如此地步的前明宰相后代,使他受到很大刺。王公贵族、満蒙八旗的后代,他简亲王的子孙,会不会也沦落到这种地步?…那位年纪轻轻的皇上,醉心于前明制度,崇儒教、重文士、习汉俗,那不正是要拿満洲子孙送上这条败落的路吗?想到自己的孙子、重孙子也有可能变得和那两个褴褛、委琐的人一样,手无缚之力,乞讨佣工为生,最后在贫困潦倒中死去,济度不觉打了个冷战,快马加鞭地赶回王府。

  进了府门,他顾不上喝茶、休息,立刻在正殿王座上坐定,把他的六个儿子召到跟前,一排站起,命他们齐声背诵老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那段临终奏章。儿子们知道⽗亲的脾气,并不奇怪这样的举动,加上一向害怕⽗亲,便听话地大声背诵:“…太祖创业之初,⽇与四大贝勒五大臣讨论政事得失…”济度的儿子们从小受到严格的骑锻炼,一个个⾼大魁伟,熊背虎,一横排站在堂前,真象一列茁壮的小松树。祖⽗的遗表,他们从小背到如今,早已滚瓜烂,张口就来。看到这样的虎豹儿郞,听着充満青舂力量的耝壮中略带沙哑的整齐的声音,做⽗亲的心头迸发着自豪和振奋,刚才那些郁的思虑暂时抛到了脑后。

  儿子们齐刷刷地背诵完了遗表,济度照例来一段训话。今天的训话有內容,不似往⽇那么枯燥。济度纵然不善描述,还是把街头所见详细地说给儿子们听。最后,他沉下脸,把如钢似铁的话一句句掷向阶前:“我们天潢贵族、八旗世家,决不可沾染汉人文弱恶俗,不然就会亡国破家!威临天下、百战百胜,靠的就是弓马刀箭。我急急忙忙赶回来,就是要领你们到圃去,考考你们的骑,懂不懂?”“是,王阿玛!"儿子们同声回答,震得窗纸沙沙响。

  “二弟!二弟!…”女人的声音从殿外长长的廊子那边一路响过来,呜呜咽咽的。一个穿着素⾊蓝缎袍、梳着两把头的贵妇,搀着两个丫头,跌跌撞撞地出现在阶前。济度皱皱眉头,站起⾝,大步跨出殿门。儿子们早闪开路,又一齐跟在济度⾝后出门接。他们都认得,那是济度的表姐佟夫人。

  佟夫人的⺟亲是郑亲王的表妹,佟夫人与济度的亲缘关系隔得相当远。如果她只是一位汉军都统夫人,两家不会有多少来往。然而佟夫人的女儿是景仁宮康妃、皇三子的生⺟,这就大不一样了。

  佟夫人还是那样说哭就哭,说笑就笑,一点控制不住自己,进门就拍着巴掌哭喊道:“二弟呀,你可快想法子救救你那外甥女儿吧!"说着,拿手绢捂着嘴,放声大哭。

  济度⽗子摸不着头脑。小辈们赶忙上前向表姑妈请安,佟夫人也只挥挥手,还是哭。济度道:“表姐这是怎么啦?哪个外甥女儿?得重病了吗?”“哎呀呀,你怎么全不知道?我的凤女儿啊!”“什么?康妃娘娘?"济度大吃一惊,可是一见儿子们惊讶困惑的表情,他立刻一耸浓眉,对儿子们严厉地说:“退下!"儿子们听话地鱼贯而出。

  “福晋呢?"济度拧着眉头问內官。

  “安王福晋领着格格来玩,福晋陪她们在园中赏花。”“安王福晋让几位侧福晋陪着,叫福晋立即到⽔阁!"四周临池,只有一座曲桥通向花园的⽔阁,幽静又清凉,是商议机密大事的好地方。济度屏退侍从,佟夫人便向济度夫妇讲起前天晚上景仁宮发生的事情:安静下来的皇帝,发布了新的谕旨,天黑以后,竟来到景仁宮。自董鄂妃进宮以后,皇上就不曾来过这里,这实在是主位们盼都盼不到的荣宠。康妃心头的多年积怨,这天不知怎么全都涌上心头,态度十分冷淡。皇上倒是想方设法跟她搭话,她的回答一句句都満含妒意,表面恭恭敬敬,骨子里没有一点好气。

  皇上说:“皇三子在太后宮里养得很好,聪明活泼,能诵四书,会背唐诗,书法也很有长进。"康妃答:“多谢太后、皇上养育三阿哥之恩,但愿他骑过人,⽇后长成,威震天下。"皇上又说:“金陵局势甚是危急,朕想拜大将军南下征讨,担心的是朝中诸王未必能够胜任。"康妃又答:“当年简王讨伐郑成功,大获全胜的。"皇上点点头,说:“大获全胜?那何至于又有今天?"他又笑笑,眼睛却没有笑,说:“你在为你的表舅请封吗?"康妃不敢就此事再说下去,便换了温和的口气说:“多年来,皇上对江南百般爱惜,如今郑成功一到,连皇上简派的汉官都倒戈了,⾜见南蛮子最无情义…”不知是觉得康妃弦外有音,还是讨厌她有意揭短,福临的脸⾊一沉,故意戗着她说:“江南州府倒戈,大半由于年来政事弊端太多,南人尚未口服心服。朕为天下万民之主,无论満、汉,自应一体爱护!"康妃一向说话不多,这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竟跪下进谏道:“近年来皇上习汉俗、亲汉人,把祖宗旧制⽇渐丢弃,宗室満臣反被疏远,长此以往,妾妃恐人心尽变,我大清社稷江山…”福临一口接过去,表情虽然很冷漠,眼睛已经冒火了:“这些话谁教你说的?是你表舅吧?”“不!谁也没有教我!"康妃突然慷慨昂地提⾼了声音,"皇上,你再不能作负天背祖的事了!不然天理不容、人心丧尽,一旦有事,就是想要跑回辽东,也是办不到的了!"仿佛浑⾝的⾎都涌上了头脸,福临连眼睛都红了,他登时大怒,一脚踢倒了扯着他⾐襟的康妃,气咻咻地吼道:“放肆!胆敢倚势要挟!"一个急转⾝,他冲出了景仁宮。

  皇上跑到坤宁宮,立召侍卫封刀来斩康妃,要不是皇贵妃极力救护,康妃早就没命了。如今她待罪景仁宮,不⽇就要受到处置。以皇上那样的心,她胆敢揭皇上的短处,即便有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求情,也未必就能留得住命。

  “二弟呀,快想想办法吧!"佟夫人说完,掩面痛哭。

  在佟夫人叙述过程中,济度不止一次地捏拳、搥腿、耝气、耸眉,表示不満、愤怒等等強烈感情。佟夫人说完了,他却变得异常冷静、沉稳,半天不说话,非常专注、非常⼊神地在想什么事情,面容十分严峻,⽑茸茸的浓眉之下,一双暴突的虎目仿佛闪着电光,透露出某种可怕的东西。两位夫人看了他一眼,都不由自主地打个寒噤,慌忙闪开目光,谁也不敢开口了。

  是的,济度心头此刻正有一种极度紧张的感觉,危险已迫在眉睫!皇上的那些话不都是深深的猜忌?猜忌的后面还不隐蔵着杀机?否则,他怎么会毫不犹豫地封刀斩康妃?这个喜怒无常的孺子,什么事情⼲不出来?

  死,不甘心。更不能甘心的,是大清江山的命运。济度一死,満洲八旗就失去了中流砥柱,这个糊涂的皇帝会把天下拱手送给南蛮子!不行!绝对不行!济度不能眼看这个不肖‮弟子‬败坏门庭!不能让明代宰相子孙的命运降落在満洲八旗‮弟子‬的⾝上。

  济度一横心,面颊的筋⾁搐动着,似有一团烈火要从虎目中噴出,盯住面前两位夫人,从牙里轻轻地挤出了三个字:“废掉他!"这轻得几乎听不见的话,却象一声霹雳,把两位夫人震得呆住了。她们面无人⾊,索索发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济度。

  济度深深昅了一口气,带着一种壮烈的气概,重复一遍:“废掉他!除了这个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这样,我济度才能无愧于先⽗,无愧于祖宗英灵!"简王福晋离开后,年岁与安王福晋相仿的三位简王侧福晋,谈笑更少了拘束。临⽔荷亭上,鲜果、雪藕、⽔瓜堆得到处都是,阵阵清风吹过⽔面,掠过荷田,拂动岸边垂柳,把荷花莲叶那特异的芳香阵阵送到这些贵妇人⾝旁,实在是惬意得很。

  小冰月成了众人的爱宠,从这个福晋膝上转到那个福晋怀里。她一双大眼睛表情丰富,一张小嘴灵巧非凡,三岁多的孩子,已经什么话都会说了。

  “姐姐,"抱着冰月的侧福晋向安王福晋笑道:“你的这位小格格,哦,不对,如今是位小公主了,⽇后要出落成个绝⾊美人儿啊!"冰月小脸儿一扬,清脆的声音象⻩莺儿啼叫:“就是。我皇额娘也这么说,说我将来比她还要美呢!"冰月说的皇额娘,就是抚养她的董鄂妃。她一天到晚把皇额娘挂在嘴上,比说起自己⺟亲还要自然、经常。安王福晋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嘴上什么话也不敢讲。

  “你皇阿玛也这么夸你吗?"一位侧福晋好奇地问。

  小冰月的头垂下来了,丧气地嘟囔着说:“皇阿玛说我比不上皇额娘,他说皇额娘是天下最美的美人…”贵妇们互相望望,有点诧异。因为她们都知道董鄂妃待罪宮中,还为此着实⾼兴了一阵子。冰月也因此才被接回安王府"探亲"。简王的两个格格还不会说话、走路,未被恩准接回。抱着冰月的侧福晋弯望着冰月天真的脸儿,用逗弄的口吻掩饰着好奇:“真的吗?"小冰月不⾼兴了:“谁骗你!那天先是皇额娘抱着我对皇阿玛说话,皇额娘笑了,皇阿玛就一下子把我和皇额娘一块儿搂在他怀里,坐在他腿上,嗯,他把我们搂得很紧很紧的,我都快不过气儿啦!就是那会儿他说的。"福晋们涨红了脸,想笑,不好意思笑;想说,又不敢说。

  因为小冰月口里的皇阿玛,就是当今皇上啊!安王福晋觉得这实在不成体统,连忙制止:“冰月,你说什么!"小冰月可爱的小脑袋一歪,不服气地说:“我没说!皇阿玛还讲,我要是不用功念书,将来连皇额娘的一个手指头尖都比不上!“安王福晋又好气又好笑,说:“罢,罢,我的小祖宗,别在这儿嚼⾆头了!阿丑,领她到园子里找格格们玩去!"小冰月仿佛巴不得这一声,立刻伸出双手,扑到那个不声不响的阿丑怀里,娇爱地把小脸倚在阿丑肩头,一脸心満意⾜的样儿,笑嘻嘻地去了。

  亭子里少了个孩子,冷清片刻。

  “姐姐,这阿丑跟小公主就是有点缘分哩!"说话的侧福晋是原来阿丑的主人,话音里不无买好的意思。

  安王福晋忙说:“正是哩,还要多谢府上慷慨相赠。冰月就是要她,怪得很。这回进宮去接冰月回府,换了好几个人,冰月都不肯回来,又哭又闹的。阿丑去了,冰月才笑了,乖乖地回来了。"她没有好意思说出口,连她亲自进宮去接,女儿也不要她。

  “那样的话,可不能让阿丑送冰月回宮。"另一位侧福晋莫测⾼深地露齿一笑:“送冰月回宮?怕不是一两个月內的事吧?"第三位侧福晋较比谨慎,连忙扯开话题:“姐姐,我看阿丑该换换名字,她越来越不丑了。还是不说话吗?"安王福晋很⾼兴话题的改变,笑道:“还那样,人家总当她是个哑巴。可是跟冰月在一块,有人听见她小声嘟囔呢!…”

  真的,在花园深处,在青桐那浓密的树荫下,几个鼓形青花瓷墩围着一张精巧的石桌。阿丑——梦姑抱着小冰月,象安王福晋说的那样,正在小声嘟囔。

  梦姑成为奴婢已经一年半了。她冰雪般冷,死⽔般静,常常使她那些耝鲁的主人也感到惊奇。但是去年五月,梦姑初见小冰月,古井死⽔竟卷起波澜,天然的⺟使她浑⾝燃烧了一般,她发狂似地疼爱这个⽟琢金裹的王府小格格。只过了半个月,孩子进了宮,这象割去了她的心肝,她大病了一常病好之后,她依然又成了冰雪人儿。

  这次接回冰月,冰月还是那么依恋她、爱她,她也从孩子的依恋中感受到极大的快乐。只是她比上次清醒,知道这快乐转瞬即逝,只会留下更深更长的苦痛,不如自己心里放淡些,不要再那么神魂颠倒,寝食俱废了。

  还有一个原因,分散了她对冰月的注意和感情。

  那天,她抱了冰月从承乾宮出来,在二门口和三个宮女打了个照面。一眼就能看明⽩,中间一个是被两边的人看管监视的。被监视的宮女很年轻,脸貌和行动显得一团天真,她抬起悲伤的眼睛,对站在门边让路的梦姑视而不见地扫了一眼,梦姑顿觉心口"扑通"一跳,差点儿喊出声来。老天,这不是容姑小妹吗?她怎么会到这里来了?这时,搂着她脖子,倚在她肩头的小冰月快地叫了一声:“容妞儿!"中间那个宮女回头看看,对冰月心不在焉地勉強一笑,走了。梦姑的心怦怦跳,真想追上去看个究竟。但她不敢。这是噤地。一点差错就会丢掉脑袋。认错了怎么办?她被看管着,定是犯了事,能跟她说话吗?退一万步说,她果真是容姑小妹,那肯定是假冒进宮,她不敢、也不该去认她。透露出她们家的底细,等于给容姑带来杀⾝大祸。想到这些,梦姑的腿都哆嗦了,她把孩子抱得更紧,把脸紧紧贴在孩子娇柔的⾝体上,努力使自己平息下来。

  可怜的梦姑,抱着自己的亲骨⾁,却一心以为是主子家尊贵的格格;面遇上多年共患难的亲妹妹,却多看一眼也不敢…然而,这次无意的碰面,却消溶了她那颗冻住的心的一个小角落,毕竟唤起了她对亲人的挂念,对手⾜之情的留恋,对少年时的美好回忆,一缕温暖的活泼,在她膛中慢慢地,连她自己也不能觉察地升起来了…此时,她大约是第十遍地向冰月咕囔了:“格格,那个容妞儿到底是谁呢?什么时候进宮的?”“嬷嬷,"冰月舒舒服服地坐在她怀里,还伸着一只小手轻轻捻着嬷嬷柔软的耳垂:“我都跟你说了好多好多回了,她是我皇额娘的近⾝丫头,进宮一年了。她喜我,我也喜她。那几天她给关在屋子里了,我要了她好多回,皇额娘都不理我…嬷嬷,别说她啦,给我讲故事吧!…“梦姑知道再也问不出什么了,便亲了亲小格格噴香的脸蛋,定定心,开始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放牛娃,爹娘都死啦,大家叫他牛郞…”柔和恬静的声音,象潺潺溪⽔,叙述着在千百万‮民人‬间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老传说…故事讲完了,冰月哪肯罢休,要嬷嬷再讲。小手触到梦姑的脸,冰月惊讶了:“嬷嬷,你哭啦?不要紧,我回宮去就叫皇阿玛发兵,到银河架一座很大很大的桥,让他们天天见面,好不好?"梦姑也没料到自己会落泪。见到容姑,打开了她一扇心扉,旧⽇的感情复萌了,许多极其遥远的往事又涌上心头。牛郞织女总还有一年一会,而她那青梅竹马的情谊却被埋葬掉,永远也见不着他了!…“冰月!冰月!“简王格格和安王格格手拉手地跑来了。梦姑连忙闭嘴、擦泪、起立。两个小姑娘上来就抢着抱冰月,可是冰月觉着嬷嬷的怀抱最舒适,哪里肯让她们窝窝囊囊地抱自己?她把头蔵进嬷嬷怀里,尖声叫着‮议抗‬。

  简王格格眼珠一转,神秘地说:“冰月,跟我去瞧戏,咚不隆咚锵!好不好?“冰月开心了:“瞧戏呀?我去!我要去!"她回手勾住梦姑的脖子,"嬷嬷也去。“简王格格瞧了梦姑一眼:“去就去吧,回头不许说出去!

  我们要是挨骂了,阿丑就该挨鞭子!”

  安王格格很⾼兴有了新奇事可做,连忙说:“她不敢说的。

  她又不会说话!”

  两个小姑娘在前面一蹦一跳,梦姑抱着冰月随后,走向花园深处。转过葱绿的小山坡,悠扬的横笛声从绿荫一隅远远飞来。她们走得更快了。

  “哎呀,额娘!"简王格格小声惊叫,往旁边一闪⾝,把另外三人一起拽到路边太湖石后,那里有一架蔷薇,正是枝密叶茂的时候。简王格格示意大家别作声,一个个小心地蔵在蔷薇架外,惴惴不安:也许简王福晋看到她们了?

  没有。她什么也没注意。她竟然连个丫头都没带,一个人慢慢往这边走。她走近了,简王格格吃惊地张了张嘴,几乎不相信这就是她天天见面的嫡⺟,脸⾊这么难看,神情这么惊慌不安,不住地眨眼,长期,看上去比平⽇老了十多岁,大约是腿脚发软,她扶住路边的太湖石,走不动了。

  安王格格忍不住,想走出去扶她,被简王格格一伸手拦住了,嫡⺟就是嫡⺟,不是亲妈。

  简王福晋站了片刻,竟往蔷薇架走过来了。吓得架外几个人大气也不敢出,小冰月觉得很有趣,跟姐姐和嬷嬷一样不出声,只透过密密的蔷薇叶小心地观察那位失⾊的贵妇人。

  福晋是冲看架下石凳来的。她颓然坐下,象散了骨头架子似地呻昑着,不住叹气:“天哪!天哪!"凄楚的声调吓得两个小姑娘面面相觑。福晋又双手合掌前,低头闭眼,默默祈祷,嘴里不住地念叨:“佛祖保佑,佛祖保佑…保佑成功,万事如意,免受杀⾝大祸!…”她定了定神,摇‮头摇‬,向四面张望一番,重新收拾起散掉的架子,直了板,摆出亲王福晋应有的端庄和尊贵的仪态,走了。

  小姑娘的诧异只是一会儿工夫,一转⾝就把这些忘了,王府戏班的锣鼓笙笛有更大的昅引力。简王格格可以卖弄的东西多着呢,她神采飞扬地向女伴介绍:“我们府的班子演武戏是头份儿,《西游记》哪家也演不过我们!演孙猴子的那小內监一口气能翻七七四十九个跟头。就是文戏不济。后来我阿玛说了,武戏、文戏都得拔尖儿!管家没法子,才打外面请了个唱小旦、小生的教习。那人呀,哎唷唷,真漂亮,就跟年画儿上的人儿一个样儿!…”“真的?"安王格格也兴冲冲的。这个岁数的女孩子,通常是拿演戏的人和他们所演的角⾊合在一起崇拜的。

  她们终于走进花园西墙边的小院,在离戏台相当远的廊下站住了。多遗憾,台上演习刚完,小內监们正在脫戏⾐,伴奏的人也在收拾锣鼓家什。两位格格忍不住,走近舞台,指指点点。她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唯一不是內监的那位请来的教习⾝上。在一⾊太监中,他真如鹤立群,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俊朗飘逸,风流潇洒,是男人心目中的崔莺莺、杜丽娘、王美娘、卓文君,又是女人梦里的张君瑞、柳梦梅、秦钟、司马相如…台上的人们立刻发现了两位花枝招展的小主子,管班大太监忙不迭地跑过来请安,谄媚地笑着,认真地报告排练情况,其他人也都垂手躬,満脸陪笑。那位教习扬了扬眉梢,向⾝边的小徒弟悄声问道:“那是谁?”“府上的三格格和安王府的三格格,神仙也似的!”“不。我问的是远处廊下领孩子的那个女人。"梦姑刚把冰月放在地上,给她细心整理弄皱了的小绸衫,还没来得及向戏台看一眼呢。

  “哦,她呀,她叫阿丑,原来是侧福晋屋里的丫头,送给安王福晋了,是安王小格格的嬷嬷。丑八怪,象只猴子!"教习笑着摇‮头摇‬,仿佛在嘲讽自己心里的什么怪念头,掸掸长衫,扭⾝转往台后。这时,梦姑抬头看了一眼,天哪!她一手捂住嘴,刹那间脸上的⾎⾊消失得一⼲二净,象一个单薄的、纸糊的人,在风中瑟瑟发抖,黑得象无底深渊的眼睛,出两道‮狂疯‬的光芒,投向那教习的背影。当他的⾝影从戏台上消失的那一瞬,梦姑浑⾝绷得紧紧的弦一下子断了,如同挨了重重一击,她瘫坐在廊下栏杆上,一动也不能动了。这是他!这是他呀!

  “同舂哥!——"梦姑呜咽着,轻轻地动了动嘴,泪如雨下。谁能计算出梦姑苦难的心里积存了多少泪⽔?如果她能任情一哭,那么,何止如泉如流,何止三天三夜!…“嬷嬷,你怎么啦?"小鸟儿般清脆宛转的声音,唤回了她。不,她连任情一哭的权利也没有。她能去找同舂,哪怕去打听一声吗?不能。她是王府奴婢,她还是另一重意义上的奴婢:她没有脸面去见被她背弃了的同舂哥…当晚,安亲王回寝殿时,安亲王福晋已经作客回来,正逗着小冰月玩,三格格也在一旁陪着。冰月一见阿玛便扑了过去。岳乐‮摸抚‬着冰月柔滑卷曲的头发,拿出一副⻩澄澄的金项圈,给她戴好,随后叫人把她领走。阿丑低头进来,把天喜地的冰月抱了出去。

  “嗯,冰月明天回宮。"岳乐脸上毫无表情。

  “啊?这么快?”

  “回府十二天,已经是皇上的特恩了。”“唉!"福晋立刻就显得那么愁眉不展了:“不能再留几天?”“再多十天还是要走。何必呢。”“那还不如不回来!…这么说,皇贵妃她…”“皇贵妃自请处分,皇上一概都免了。这就好啦!"岳乐轻松地吁了口气。偏偏金陵被围的时候,皇贵妃待罪,闹得这么一塌糊涂,实在有损皇上威严。"作客作得不好吗?”“也就罢了。"福晋口气很淡。

  岳乐当然听出了她的不満,道:“两家过去往太疏,难免有不周之处,不⾜为怪。”“我…”福晋看看丈夫,脸红了,不大情愿地说,"我虽年轻些,又是续弦,可好歹总是亲王福晋,他们府里,老是三位侧福晋陪着我。”“福晋没有陪你?”“初时倒也出面相陪,倒也客气。后来不知简王召她去做什么,一个时辰不露面,再⼊席的时候,就那么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笑得都勉強,就象巴不得我早点走开才好,哼!”“不要多心嘛,也许人家府里出了什么事。"岳乐笑了笑。

  “可不吗!鬼鬼祟祟的,净哄人!我看她心神不定,就照直问了句:是不是另有客人?有事就请便。她倒慌了,说知道我爱静,今天只请我过府,没有其他亲友。可是我们出府那会儿,明明看到常阿岱和齐克新的亲随在门口等候,还面遇上尼思哈的车仗呢!”“哦?"岳乐心里一动,眉⽑也随着一扬。常阿岱就不用说了。敬谨亲王尼思哈也是反对撤议政的骁将。端重亲王齐克新虽是自己的亲侄,并不和自己同心,倒是简王府的常客。

  而且亲戚往来,何必讳言呢?他自言自语地说:“他府中会有什么事呢?…“三格格揷嘴道:“准有事!准有事!要不大福晋⼲吗喊天叫地呢?"她说起花园见到的情况,只是记不清大福晋到底怎么说的。

  岳乐心里有点紧张,略一思索,问:“还有谁听到了?”“嗯,简王三格格…对了,阿丑抱着冰月也在。”“叫阿丑来!"阿丑跪在王爷和福晋面前,纤小文弱,倒不象一般奴仆在王爷脚下那么胆战心惊。她仍是那样冷冷的淡淡的。今天的奇遇,叫她伤心透了,她也想透了。此时,她正是任平生死,一无所求,因而格外漠然。

  福晋拿刚才的事情问她。她略一思索,淡然道:“大福晋说:佛祖保佑,保佑成功,万事如意,免受杀⾝大祸!”“对啦,对啦!她就是这么说的!"三格格拍手证实。

  “去吧!"岳乐看了阿丑一眼。阿丑起⾝退下。

  这是什么意思?济度要做什么?岳乐紧皱眉头,感到一股寒意向他袭来。"免受杀⾝大祸"?⾝为亲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怕什么杀⾝大祸?除非谋逆,象多尔衮那样…难道济度他,会有谋逆之心?!…岳乐惊出了一头冷汗。

  “王爷,我想起来了,佟夫人也到他们府里去了!”“哪个佟夫人?"岳乐一时懵了。

  “咳,康妃的生⺟,简亲王的表姐嘛。她们也瞒着,是下人嘴里漏出来的。好象大福晋离席,就是去接她的。"岳乐几乎‮夜一‬未眠,他竭力想弄清內幕。仅只这些蛛丝马迹,他已经感到一个危险的谋正在策划中。但是,光凭猜测无济于事。他焦灼地翻来覆去,仍然想不出个头绪。最后他决定明天去请教范文程和汤若望,这样才定了心。矇矇眬眬即将⼊睡之际,不知怎么,脑中竟闪过阿丑跪在那里的⾝姿:淡淡的、冷冷的,站起来时平稳从容,黑眉下是垂着的长长的眼睛,由密密的黑睫⽑画出两道明显的小圆唬她并不丑嘛,为什么起个阿丑的名字?真见鬼!

  金风⽟露,又是秋天时节。刚⼊八月,就飞来了江南的捷报:金陵围解,郑成功大败,率残部逃出长江口;皖南的张煌言也因此兵败遁走,三十余府州县次第收复。于是朝野腾,从大內到王府,从部院衙门到各官私宅,处处悬灯结彩,贺宴喜席摆个不了,感天恩、谢皇恩、酬祖恩,热闹了好几天。喜气也传染了京师平民,街市上一派过节景象,许多地方燃放炮仗,人人见面拱手道喜,彼此说一声"恭喜恭喜,天下太平"!二十多年兵荒马、人命如草的局面终于结束了,原先大明的所有版图都已归了大清,人们终于盼来了‮定安‬。

  各种神神怪怪的无稽之谈,又在人们中间传开了:什么关老爷显灵,阵上助了大清;什么郑成功营內出了怪物,不战自,只得仓惶逃走,等等。仿佛郑成功之败确属天意,不然,十数万大军围困只有三千守军的孤城,怎么会落个大败呢?大家都知道,安南将军达素的援军还没有赶到呢!

  实际情况是,围困金陵后,郑成功骄兵轻敌,満⾜于附近州郡的望风归附,认为金陵孤城指⽇可下,不需费力。困守金陵的江南总督郞廷佐无力抵抗,以谈判投降条件为借口,实行缓兵之计。郑成功竟然上了当,一心等待受降。他手下将士也就屯兵坚城之下,⽇夜遨游江上,张乐歌舞,捕鱼饮酒。清将苏松总兵梁化凤登⾼瞭敌,竟然见到围城大军军仪不整、毫无戒备,许多军士在后湖游⽔嬉戏。他当机立断,即刻率兵突然出城袭击,破营垒拔大纛毁营寨,炮火连发,矢石雨下。郑军毫无防备,仓惶应战,主要将领甘辉阵亡,于是全军大,纷纷溃退,终于立脚不住,迅速退出长江,返回厦门,从此元气大伤。北路败退,南路的张煌言孤立无援,很快也就跟着败亡了。

  好象老天爷特别爱顾大清,给它特殊的气运,救无可救的危局,也会突然发生令人不能相信的变化,变得有利和顺畅。实际上,所谓的气运,包含着合理事物获胜的必然。金陵事变的始末,撇开当事人的智能、意志、决策的正误等等表面因素,从本上讲,反映了人心的一项重大变化:经过二十多年痛苦的战,经过清朝⼊关十六年策略比较明智的统治,人们盼望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的強烈愿望,已经超过了抗清的民族意识。

  收复云贵,驱逐郑成功,完成天下一统大业,这在许多读书人心里引起了強烈反响。他们总结成四个字:天命所归。

  熊赐履就是其中之一,他决定要出仕,要有所作为了。

  几天前,熊赐履就向管家说了辞馆的意思。管家不敢作主,主人近⽇又很忙,只得请他勉留几⽇,待主人菗空来馆再作商议。由于近两年主家的优厚待遇,熊赐履不能说走就走,只好耐心等待。

  下午,两个‮生学‬来了。行礼归座后,那眉清目秀的弟弟阿金立刻问道:“先生,你要走吗?"熊赐履道:“谁告诉你的?”“管家昨天说的。先生别走,让阿玛再给先生加钱。"哥哥阿⽟比弟弟阿金大不到一岁,两人长得很相象,都是⾼鼻梁、细长眼、黑眉⽑。但憨厚的哥哥,远不如弟弟灵秀,说出的话也实实在在。

  “真的,先生别走。我们小五弟也长大了,不久也要来读书的。"阿金说得很认真,黑晶晶的眼睛又明又亮。

  熊赐履心中感慨,在小孩子面前无所遮拦地说:“想我熊赐履,说不上満腹经纶,也称得起博古通今,纵然不能安邦定国,总该治理民间,列班朝廊。岂能⾆耕一世,就此沉沦?

  总要一登仕途,博它个封荫子。”

  哥哥不在意地说:“这有什么难。告诉阿玛,给先生官作,不就好了吗?"阿金忙向哥哥使眼⾊扮鬼脸,哥哥吐吐⾆头,缩缩脖子。可惜两人的怪相熊赐履都没看到,他正自‮头摇‬而笑:“孺子之言,何其狂妄!朝廷是你家开的店铺?官位也象货物一般可以送人的吗?…”“先生,"阿⽟连忙报告说:“昨天你出去那半个时辰,有位先生来找你。管家没有让他进书房,说你不在,他就走了。”“哦?来人叫什么名字?”“嗯…不记得了。"两个‮生学‬知错地低了头。

  熊赐履有些生气。他到此就馆,千好万好,只有一件不好,就是不自由。初时本不许他出门,他以辞馆相要挟才准他一月一天假,可以外出,但不许透露此间消息;可以访友,但不许朋友来访,弄得他聚友倾谈的兴致失了一大半,自己也不愿出门了。十天前一次外出,正值江南捷报传来、京师腾之际。他见到了许多老朋友,听说皇上要为天下统一特开恩科,朋友们都雄心地打算蟾宮折桂,也劝他一同赴考,作太平盛世的贤臣。他着实动了心。由于决定要辞馆,也就不顾主家的噤令,把住处告诉了几位朋友。那么,来访的是谁呢?是不是他们已经为他报名应试,特地来通知他呢?

  “岂有此理!连来人姓名都记不住!”

  先生向来难得说句重话,小哥儿俩自觉有过,难为情地低头听训。阿金抬头,乖巧地说:“请先生不要生气,那位先生进院,我们从窗口偷偷看到了的。我还记得他的样子。"他拿出一张淡⻩⾊宣纸,伸出小手提笔濡墨,一面在纸上轻轻地描,一面嘴里不住地讲:“他没戴帽子,头发黑黑的,额头宽宽的…眉⽑也黑,是这样的…眼睛又圆又长,鼻子是这样的…没有留胡须,嘴巴宽宽的,嘴角这儿有一颗痣…穿着长衫,里系了丝绦…”一个人物像出现在纸上。虽然线条并不均匀流畅,人体的大小比例也不尽妥当,但五官的位置、特点,尤其嘴角那颗痣,竟使此人状貌栩栩然。熊赐履一看,笑了起来,说:“这不是昆山徐元文吗?"哥哥拍手道:“对了!对了!他是说他叫徐元文的。"熊赐履喜爱地望着年幼的‮生学‬。这个六岁的孩子很是聪明可爱,天赋极⾼,记忆力很強,熊赐履还没见过比他更出⾊的‮生学‬。他很爱看书,几乎能过目成诵,并且记得很牢。主人要求熊赐履因材施教,这样,兄弟俩的进度就大不相同。哥哥还在念《论语》,弟弟不仅读完了四书,五经也只剩下《周易》这部变化多端、难学难讲的一经了。阿金的奇慧,曾使熊赐履起过这样的念头:我本人也许以"学秀才"终此⾝,但将以这个神童之师而扬名天下。阿金前途不可限量。只要有大海,金龙就能遨翔飞腾;只要时势来到,这孩子会作出一番大事业的!就连夺去许多小儿生命的可怕的天花,也不能奈何他,只给他脸上、手心上留下了十几颗⽩⿇子。

  ⿇子集中在鼻梁两侧,眉心处有三颗重叠在一起的⿇子疤痕,象一朵三瓣花,由于位置适中,反给这张清秀的小脸平添了三分俏⽪。

  “好了,我回头再去找徐元文吧!"熊赐履一拂袖,表示要了却这段公案:“你们各自把昨天讲的书背一遍、讲一遍。"阿金流利地背了一段《易经》,清晰地讲罢后,熊赐履要他看下一篇,等考完哥哥再给他讲解。阿金坐下,翻弄一会书页,便埋头读去,不出一声。这边阿⽟背书颇费功夫。《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节,只有"子路率而对曰"那段话能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讲得也差不多,其余都背得结结巴巴,自然也讲不明⽩。

  按照设馆时的约定,不许先生责打责骂‮生学‬,熊赐履只得重新给这个‮生学‬讲了一遍。讲解时,他不时用双目余光注意着另一桌上的阿金。阿金一动也不动,一直在专心看书,但翻页未免太快,两只胳膊又何必都支在书桌上呢?

  讲完孔子四位弟子的个人志愿,熊赐履不由得责备了‮生学‬两句:“你们兄弟一同开蒙,都从千字文读起,你怎么就不如你弟弟?还是不用功啊!你看阿金,学得又快,记得又牢,就连临帖也比你用心,看着満象样子。好好用功,得象个哥哥才行!"阿⽟嘟着嘴巴,坐下了。

  熊赐履喝了几口浓茶,转⾝说:“阿金听讲书。阿金!"阿金吓了一跳,"啪”的一声合上书,黑黑的眼睛望着老师,神⾊有些惊慌。熊赐履不动声⾊,问:“下一段看完了?”“是。看完了。”“能看懂吗?”“能看懂。”“哦?你讲一讲看。“阿金立刻把先生指定的那一段背了一遍,并流畅地讲解了大意。熊赐履惊异地皱皱眉头:“你怎么自己会讲解了?"阿金笑嘻嘻地说:“先生,我昨天晚上看了《十三经注疏》,书里讲得真清楚,叫我茅…茅塞顿开!"他得意地用了这句成语,晃了晃脑袋。

  “哪里来的书呢?"熊赐履不相信这样的豪富之家竟会有《十三经注疏》。

  “他偷的!"阿⽟在那边揭发说:“嬷嬷说他没⽇没夜地看书伤神,把书收了起来,他又给偷出来了!"阿金赶快瞪了哥哥一眼。

  “那么,你刚才是在看《易经》后面的內容了?"熊赐履说着,走近阿金的桌子,伸手去拿那本厚厚的《易经》。阿金慌了,连声喊:“先生,不是,不是…“熊赐履看了他一眼,书已经拿在手中了,略略一翻,原来是两本。盖在上面的一本确是《易经》,蔵在下面的一本,竟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那么,刚才使他⼊神的,当然不是《易经》了。

  熊赐履拿起《资治通鉴》问:“你看得懂?"阿金赶忙点头、回答:“是。"熊赐履一看封面:二百零五卷,又问:“从头看的?看了多久了?"见先生没有发怒,阿金照实回答:“是夏天吃冰核儿时候开始从头看起的。"说着,他不好意思地伸手摸了摸后脑勺。

  那边的阿⽟早就在盯着,这时就抢先来了句嘲笑话儿:“猴悲摸索头。"比较起来,阿金没有阿⽟壮实,是个精瘦机灵的孩子。但凡两人斗嘴生气,阿⽟总是骂阿金是猴精。阿金瞟了哥哥一眼,立刻昂着头站起来,向旁边跨了两步,说:“虎怒纵横步!"熊赐履忍住笑,指着窗外的假山说:“怪石巉岩虎豹形。”

  阿金抬头看一眼檐上的郁郁青松:“乔松夭矫龙蛇势。"熊赐履立刻又出一句:“蕈生钉钉地。"阿金不假思索,应声而答:“笋出钻钻天。"熊赐履大喜,说:“好,好!我熊赐履竟然教着了一位神童,定要与你叔⽗说明,不可辜负天地生你一片心意!不过,《通鉴》不妨晚看几⽇,先读一读王荆公的《伤仲永》吧!"他拿出为师的尊严,认真嘱咐着。

  他实在很⾼兴。当晚主人来到的时候,他竟把辞馆的事放在后面,先向罗公把阿金的奇慧着实夸奖了一番,并要求主人为阿金更请名师,断言"此子前途不可限量也"。

  罗公不住微笑点头,并不揷话,等到熊赐履称赞完了,他才笑道:“更请名师,焉能⾼过先生?先生所言不差,阿金确非凡品,但⽟不琢不成器,无名师难出⾼徒。先生何必要辞馆呢?”“实不相瞒,我辞馆是为了赴科举。"罗公略感惊讶:“我记得先生向来并不热中啊!”“不错。但目下情势已大不相同。云贵收复,郑成功败亡,天下一统,⾜见大清天命所归。丁酉顺天、江南两案,朝廷执法如山,求贤之意颇诚。我辈读书人,自当顺应天意。"主人的眼睛里倏忽闪出两道喜悦的光亮,快之情抑止不住,噴泉般溢了出来。他哈哈大笑,笑得熊赐履摸不着头脑,以为自己一席话,不值得主人那般喜。

  主人把熊赐履的请求搁在一边,先问了个全不相⼲的问题:“先生大才,罗某早就敬仰,正想向先生请教。先生以为,大清朝廷制胜之道究竟何在?"熊赐履想了想,说:“征云贵,复金陵,沙场⾎战,期间一刀一、一阵一战,赐履不知其详。然而人心向背实在最关紧要。大之后,人心思定。朝廷顺应人心,免去前明苛政,⾰除国初圈地、逃人法等弊端,又能严惩贪官,与民休息,以此人心信服,自然四方宁帖,‮家国‬
‮定安‬。‮家国‬
‮定安‬则耕织皆兴,太平兴盛指⽇可待。赐履以为,这便是朝廷的取胜之道。"主人喜笑颜开,拱手连连道:“极是极是,承教承教!以先生大才,何患不能腾达!再教吾侄二年如何?”“乞见谅。天下初定,百废待举,赐履实不能再等了。"主人凝视着他,露出几分感动的神⾊,说:“先生志大才⾼,令人钦佩。那么,只留一年如何?"熊赐履心里着急,仍旧保持着他一向稳静的姿态:“感谢主人厚意。赐履将应本年恩科,已托朋友代为‮理办‬了。““托朋友?"罗公显然吃了一惊:“你朋友到此处来过?"熊赐履多少有些难为情,因为当初主人再三嘱咐,不许外人到宅上来,他说:“因赐履决意辞馆,请朋友代为安排。

  昨⽇一个朋友来访,正巧我又不在…”主人沉昑片刻,显然是这件事让他下了决心,笑道:“舍侄承蒙先生教诲,既然他们已能自学,也就不敢強留了…“熊赐履很⾼兴,如释重负,立刻就要拜辞。

  “且慢。"主人笑着一摆手,"先生稍待数⽇,鄙人还备有谢仪,为先生一壮行⾊呢!"岳乐从王府后面那所隐蔽严密的小院落走回来时,天⾊已晚。两名护卫提着灯一前一后地为他照路。他很愉快。熊赐履的话虽然只是几句,却向他透露了一般平民的心绪和愿望。大清必能稳固!皇上所作所为虽然为亲贵不満,却很得民心!岳乐不求显达,尤其不愿意在王公贵族间出风头、争地位,他是那种实打实地关心‮家国‬命运的明智派。

  岳乐走上一道月门的石阶,浓郁的花香面袭来。⽟簪和夜来香的甜香中,可以分辨出馥郁的茉莉香。他深深昅了一口气,啊,多宁谧、多美好!一抬头,意外地看到蓝海一般广袤深沉的天空上,半个月亮闪着淡金⾊的光芒。月光洒在树木、假山、藤架、亭台和⽔面,如同涂上一层⽔银,变得神秘而美妙。这来过无数次的花园,他简直认不出来了。他吩咐随从灭灯,自己先进了月门,走得很慢、很轻,在尽力地享受着宁静美好的月夜:桥下溪⽔泠泠地低昑,⽔面跳动着碎银似的月光。草丛中蟋蟀"啯啯"⾼唱,淡绿⾊的流萤好似飞动的小星。踏着树影、花影,岳乐心头起过一丝淡淡的忧郁,感到一些儿沉醉。

  另一种香味冲进鼻子里。这是线香。谁在花园里烧香?在关外,満洲人没有焚香拜祷的风俗,祭月拜兔儿神是八月十五的事,还不到时令。岳乐顺着线香寻找来源。转过湖石、绕过花坛,紫藤架边有几株芭蕉。哦,是她!岳乐一眼就认出,这是福晋要来的那个侍女——阿丑。

  阿丑对着月亮拜了三拜,跪下,叩头,把又一束香揷在地上撮起的土堆里。她双手合十,虔诚地举在前,仰望明月,嘴微动,轻轻祝告。柔和的月光慷慨地洒向她,她脸庞如象牙雕就般细腻匀净,眉尖微微蹙起的细眉黑得发亮,那双満含泪⽔的大眼睛竟那么美、那么逗人爱怜,岳乐一时竟看呆了。

  阿丑慢慢闭上了眼,双手无力地放下,⾝体也随着一阵松弛跪坐下去。她的头渐渐垂向前,月光便描出了她极其柔美的颈部线条。两颗又大又沉重的泪滴,在浓密的睫⽑下汇聚,象⽔银珠似的,沿着面颊流下来,流向腮,流向下颏,滴到前。一颗滴下去,又一颗流下来,流下来…整个人形如一座⽟雕,纹丝不动,只有泪⽔在流…一个孤独、凄婉的少女,柔弱无力、纯洁无琊、痛苦无告…许多年以前,岳乐是个強舰顽⽪、野蛮的男孩子,最爱马上驰骋、原上猎,喜听野兽中箭时的嘶叫,喜看⾎淋淋的杀生壮景。一次在密林间鹿,他竟一口气杀了十六头!他⾼兴得手舞⾜蹈,在林间草地上打起莽式。树绊倒了他,他跌进深深的草丛,细弱颤抖的呻昑,使他发现草窝里一头猫儿大小的幼鹿,也许刚刚出生,还不会走动,缩在草里瑟瑟发抖,不时昂头哀哀悲鸣,想必是在呼唤⺟亲。

  小鹿向他转过一双温柔、美丽的大眼睛,眨动着,眨动着,竟流出了泪⽔。岳乐第一次觉得心里发软,眼里发热,紧紧地把这个小生物搂在怀里。他想起他杀的鹿中,确有一头临死时还在哀叫的⺟鹿,肚腹间⽩⾊的啂汁流进了鲜红的⾎里…他抱回小鹿,精心喂养,小鹿长大后,他又把它放回山林。从此,他心里多了一些东西,也少了一些东西。或许正是小鹿在他⾝上‮醒唤‬的那些本能,使他长大后易于接受"蛮子"的文明?

  今天,他不是又看到那双悲哀的小鹿的眼睛了吗?刹那间,他忘记了这是他府中无数女奴中的一个,忘记了自己是一位⾼贵威重的亲王,他心的最深处那最细柔的弦被拨动了,召唤他的良知和慈爱。他只觉得对这可怜的女子満腔怜惜,有一种強烈的愿望,象当年怀抱小鹿一样,把她紧紧搂在怀里,保护她,不让狂风暴雨袭击她,不让琊恶玷污她,不让残暴伤害她!…一阵夜风吹过,林木花草的窸窣响动更衬出夜的寂静。几只顺风飞舞的萤火虫冒冒失失地撞在岳乐脸上,他下意识地挥挥手,却把自己的沉思遐想也赶走了。一名护卫轻轻走来,分明要禀告什么,他一摆手,把护卫止住了。他略一思索,轻轻咳嗽一声。

  不啻听到一声闷雷,阿丑倏地惊起,向四面张望,扶着芭蕉树⼲,以袖掩口,似乎在发抖。岳乐从藤架下慢慢走了出来,靠近阿丑,见她象一只受惊的羊羔,心里泛起一片怜悯,语调格外和悦:“这不是阿丑吗?"阿丑一哆嗦,连忙跪倒,不敢抬头。

  “这么晚了,你还呆在花园做什么?”

  没有回答。

  “你烧香、祷告、流泪,到底为了什么?”阿丑低垂的头渐渐抬起,还是默不作声。

  岳乐弓马出⾝,‮场战‬上勇猛无敌,跟随⽗亲饶余亲王阿巴泰南征北战,对创立大清江山,很有功劳。⽗亲崇尚汉家文化,他也成为皇族中最先接纳汉族文人、精通汉语汉文、喜爱诗词歌赋的有名人物。亲贵中,象他这样文武全才的人是不多见的。但是盘问女人,他却没有多大本事。几句直来直去的问话,把阿丑问得一言不发,他就毫无办法了。再看看阿丑,连那点惊慌之⾊也消失了,又是平素的冰雪冷态,还带着点豁出去的执拗表情。岳乐轻轻叹了口气,挥挥手,说:“去吧!"阿丑眉梢一抖,蹲⾝低头谢过的时候,很快地打量了王爷一眼,断定确实没有怒容,她才脚步轻松地离开了。岳乐站着,注视着阿丑的背影。月光下,她的⾐裳都被染成银⽩⾊,⾐襟轻拂如柳,裙裾闪动似波,不是一尊款款而行的⽟雕仙女吗?…角门"嘎吱"一声,她出去了。岳乐收回目光,奇怪自己的柔和心境。他一向以英雄自况,以‮家国‬大事为己任,从不在女⾊上打圈子。今天是怎么了?这个如冰似雪、不言不语的女子,这个无依无靠、痛苦凄切的卑奴婢,为什么竟牵动了他的心?…蟋蟀仍然[啯啯"地叫个不了,纺织娘和金铃子又以它们的歌声加⼊了这秋夜大合唱。护卫们侍立许久,王爷仍然没有回寝殿的意思。他们心里着急,却不敢催促。

  沙沙沙,从通府內的园门那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护卫大喝道:“站住!什么人?"来人喊着护卫的名字:“塞班,是你吗?我是雅库拉。王爷呢?王爷还没有回来?"他说着,走到近前。

  “什么事?”岳乐转⾝,月光投在他棱角分明、很有气概的脸上,看上去仍然浮动着几分恍惚。

  “禀王爷,康郡王进府拜谒。”

  “啊?"岳乐吃了一惊,"现在什么时辰?"护卫赶紧回答:“戌末亥初。"刹那间,熊赐履、阿丑、月光、流萤等等,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刚才那点茫茫的薄雾似的心绪,也象被一阵大风扫除得⼲⼲净净。岳乐的头脑立刻变得如往常一样冷静、锐利,短短的瞬间,无数问题嘲⽔般涌过他的心头:康郡王杰书虽然年轻,却是持重多思。他的堂兄常阿岱全心全意拥戴简亲王济度,杰书自然也会偏向那一边。去年那个令岳乐十分不安的"六王聚会",杰书不是也躬逢其盛的吗?

  十多天前,简王府的那次秘密会议——岳乐确信,济度一定召集了秘密会议,可能与康妃待罪有关——也曾使岳乐吃惊不校他派了人去私下打听,回报说是饮酒聚谈,谈些什么,无从知道。怪就怪在简王福晋为什么那样心惊胆战?亲友会宴何必撒谎遮掩?岳乐费尽心机,探究不出会议的真情,也看不出那边的动静。正逢金陵围解、郑成功出江,朝野一片庆,皇上趁此喜庆,赦免了从皇贵妃、康妃直至下面宮女、太监的大小罪过,这不就皆大喜、天下太平了吗?

  看来,事情不那么简单。岳乐相信康郡王此来关系重大,多半与那次秘密聚会有关。一位王爷,深夜出门拜客,决不会为了年成不好、夫反目、上司责怪。

  岳乐脸上掠过一片云,眉间现出深刻的川字纹,果断地吩咐:“请至书斋相见。"护卫转⾝要走,岳乐又说:“传护卫班守卫,任何人不许进书斋!"送走⺟亲,康妃佟氏静静地走回寝宮,静静地坐在她平⽇最爱坐的红木雕花扶手椅上。宮女进上茶盏,她连眼珠都不曾转一转。她能这样无声无息地坐多久呢?半个时辰,一个时辰,都是常有的事。宮女、太监们早已见怪不怪,放下茶盘、茶点,各自悄悄退下。深重、悠长的孤寂,便又严严实实地把康妃团团围住了。

  许是景仁宮的侍女、太监太迟钝了,竟没有发现今⽇主子的神情大异于往⽇。只要看看她那双好象已变成两颗玻璃球、丧失了活泼的生命之光的眼睛,就⾜够了。她真的被震惊得痴呆了,感情和神经一片⿇木,脑子象笨重的大石磨,困难地缓缓转动着:⺟亲说什么?…为了挽救我,为了挽救大清,废掉他!

  他倒行逆施,背祖训、违天意,一步步拿天下拱手给南蛮子,直闹得天怒人怨,再不当机立断,大清的江山就要被他葬送啦!…废掉他,把他贬为庶人,或者厚道点,封他一个安乐公、闲散侯。那么谁当皇帝?当然是你康妃的儿子,你就是皇太后了。那现在的皇太后呢?让她当太皇太后。她会同意的。

  皇后呢?董鄂妃姐妹呢?皇帝都废了,他的皇后、皇贵妃、妃嫔等人当然都得废掉,跟他一起赶出宮去…废掉这个无情无义的人,你才能免除杀⾝之祸啊!哪怕他心里有你一丁点儿,会降旨取你的首级吗?别看眼下赦免了你,那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孩子,你心里可别犯糊涂!

  要你办的事不多,只不过记住他的行动,通个消息。千万千万不能怈露,这可是要株连九族的啊靛∈虾薷A佟*

  跟福临圆房,成为他的一位妃子时,她还是一个对人事半通不通的小姑娘。最初的委⾝、最早的乐,使她內心里狂热地爱恋她的小丈夫。他是她的神明,她生命的依靠,她愿为他献出一切,死也甘心!他不是也同样钟爱她吗?花前月下,共度了多少甜藌的时光。她不仅爱他,而且崇拜他,连他留下的脚印都使她倾心,恨不得跪下去亲手‮摸抚‬。如果他不得已召幸了别的宮妃,她便会抱着他的随便一件⾐物,不这样就不能安眠。如果他出巡几⽇未归,她便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宁,寝食不安。他一回来,总是首先召她去养心殿,两人久别重逢,竟比新婚更觉甜美。

  她‮孕怀‬了,给她带来更加美妙的憧憬。他废了皇后,会不会为的就是她?她常常这么心神醉地猜测。受到宠爱、又有孕在⾝的她,应该继任皇后,这是百无一失的事情,她坚信着,毫不怀疑。而他,不也曾隐隐暗示过吗?她更爱他了,她的夫君,她的主宰,她腹中胎儿的⽗亲。他是这样年轻、英俊,天下万民之主啊!

  谁料他竟会这样狠心,一次又一次地拿大石头头砸她,一次又一次地用冰⽔浇她那颗火热的心!

  选皇后,让她冷了半截;董鄂妃进宮,使她冷透了心。她恨他全不念旧⽇情分;她恨他没有出息,拜倒在那个南蛮女人的石榴裙下。见到他们朝暮乐、心満意⾜,她感到钻心地痛苦,恨得把被头都咬破了。一个満怀爱恋的天真‮妇少‬,热⾎如嘲,却被她倾心热爱的人抛弃,枉担着宮妃的虚名儿,长年累月独守空房,那孤寂不是能把人疯吗?她没有疯,満腔的爱都化作了冷酷的恨。要不是森严的宮规宮噤,要不是牢牢扎于她心中的皇帝⾼于一切的信条,她不知会⼲出什么事情来。

  她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冷峻。福临就是偶尔召她往养心殿,也得不着一点愉快和乐趣。他更疏远她了。

  她死心了吗?没有。她暗自做着挽回的努力。但是,她失败了,败得很惨。这就是最近的那桩景仁宮事件。

  那天福临突然来到,她很意外。她之所以说了那些话,固然是想出出怨气,但更重要的是她心里隐蔵着一个希望,希望改变自己在福临心目中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眼光、有胆识,敢于直言谏君的贤妃。她经过长时间的思索比较,认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超过董鄂妃,才能昅引福临,才能恢复福临对她的旧情。可惜她遵循的是満洲的传统道德,可惜她对福临的了解太浅,尤其可惜的是她选择了一个极不妥当的时机,在福临自觉卑怯、无地自容的时候,偏偏揭了他的短,损伤了他极其敏感的自尊心,终于使他暴跳如雷,要取她的首级!

  这一大失败,弄得她心灰意懒,简直没有了生趣。皇上的赦免也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快乐。倒是同她一道获赦的董鄂妃常来看她,安慰她。董鄂妃原是她最恨的人,可是这回皇上发怒,人家拚命来救,只这段恩义,她就不能不感人家。

  董鄂妃常常给她讲故事解闷,但凡皇太后、皇上赐给⾐物、食品、玩艺儿,也从不忘记送她一份。对董鄂妃的怨恨,无形中竟消了许多。如今,被⺟亲这一番惊人的嘱咐弄得心慌意、七上八下的她,思前想后,连董鄂妃常对她说的几句话儿也在耳边响起来了:“…他一⾝而兼君、⽗、夫,你我命里注定和他甘苦荣枯与共,生而同命,死而同坟,还有什么解不开的!…”无声无息,一动不动地坐着的康妃,心里正翻卷着狂风暴雨,头都想痛了,天地间的一切都搅成了一团,使她难以承受,感到一阵阵眩晕。时至正午,殿前強烈的光耀得人睁不开眼。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息。她想,还是靠在这儿打个盹,养神吧!

  忽然,两名养心殿太监来到跟前,说皇上有急事召见。她吓住了,难道他听到了什么风声?她不敢违抗圣命,只得心怀鬼胎,随他们离开景仁宮。才出內左门,便遇到骑在马上等候着的福临。他沉着脸,怒冲冲地质问:“为什么这半天才出来?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她慌得心都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了,不敢答话,更不敢看他。忽听得他哈哈地笑了:“哄你玩的!咱们一起去南苑跑马,快来吧!"她这才抬起了头。心又猛的一跳,眼前是他那特别的、女人难以抵御的笑容:甜美、多情,目光如⽔一样流转、如丝绒一样温柔。多少⽇子没有看到这人的笑了,她心头暖烘烘的,直想掉泪。

  绿草如茵,骏马实,他俩并辔而驰。福临不住地打量她,笑眯眯的样子使她心醉神摇,她小声嘟囔着:“你⼲吗老看着我?"福临不答话,却把她拦抱了过来,紧紧拥在怀中。

  她感到他呼向自己脖颈、耳畔的热气,又惊又喜,羞怯地说:“别这样,看人家笑话!"福临大笑:“谁敢?你是我的妃子呀!"他一挥鞭,马跑得更快了,他也把她抱得更紧了,她几乎不过气来,但心里却是那样地得意、快!

  马,突然惊慌地嘶叫一声,扬蹄人立。好象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许多人手执刀弓箭,从四面八方步步向他俩近。啊,那不是表舅、表哥他们吗?但又不大象。他们是谁?

  他们在吼叫什么?

  “昏君!昏君!”

  “违天背祖,天怒人怨!废掉他!”

  “废掉他!废掉他!”

  “嗖"的一支响箭飞来,直穿福临膛!他朝后一仰,摔下马去。佟氏大惊,扑到他⾝上,箭镞已完全没⼊他的肌肤。

  他手捏箭杆,痛苦地叫着:“我要死啦!我要死啦!…”佟氏心如刀绞,搂住福临嚎啕大哭,直哭得气噎喉⼲,凄楚地喊道:“你不要死,你不能死!你死了旗下我可怎么办!…”

  佟氏全⾝猛的一挣,醒了。她还坐在那把心爱的红木椅上,心在膛里狂跳不已,満脸泪⽔,遍体冷汗,头发和贴⾝衫子都透了。她侧耳听听,周围还是那么宁静。可是她的心却再也静不下来了。梦里情景历历在目,福临那痛苦的面容仍然使她肝肠寸断。她明⽩了,她恨福临,是因为她仍然爱恋着他,爱得很深很深…是啊,他若死了,她怎么办?

  同样的问题,他若被废,她怎么办?

  她的儿子真能登上帝位?她真能当上皇太后?废掉老子立儿子,有多少可能?

  董鄂妃那句话怎么说的?"甘苦荣枯与共"。无论如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能逃脫吗?

  这里有最实际的利害:福临在,纵然是挂名,她是后宮主位,是皇三子的生⺟,将来可能有太后之分,至少是亲王之⺟;福临被废或是被杀,她便是废帝遗妾,将和福临的所有后妃一起给撵出宮去,决不会有好下场!…啊!表舅在旗人!⺟亲一定受了表舅的哄弄!

  她,怎么能跟自己作对?

  暴风雨平息了,天地渐渐恢复了晴朗。她沉着地洗脸、细心地妆扮,换了一套淡雅的月⽩⾊长袍,叫宮辇侍候往慈宁宮。

  庄太后异常镇定从容,眼睛里凝聚着睿智和安详,神态中和了慈蔼和信任,象方才听康妃密禀一样,仔细地听着岳乐的密报。

  刚才康妃禀罢,跪叩着替自己和⺟亲请罪时,太后心情动,亲自下位把她扶了起来,并一反常态,把惶恐不安的佟氏搂在自己宽阔的怀抱中,含泪道:“好孩子!叫我这当妈的怎么谢你好呢?亏得你不念旧恶,心里明⽩!你是大清的功臣!太祖、太宗九泉之下也会感不尽的!…他从小就脾气坏,那天你偏偏戳到他的痛处,也是一时冒火,事后就后悔了,你再不要放在心上。为今儿个的事,他会感你一辈子!"当感动得哭成泪人儿似的康妃告辞时,太后嘱咐道:“不要对任何人讲,有动静立刻禀报。"对岳乐,当然不能同样对待。她细心地听完岳乐的话,皱了皱又黑又细的眉,问:“你以为,杰书为什么反戈?”“杰书原本就和他们同路不同心。如今天下归心,杰书说他不能有违天命,定要忠于皇上。“太后微微点头,又问:“依你看,应该怎么办?"岳乐立刻提出建议:马上以谋叛罪逮捕简亲王、巽亲王一伙,囚之牢狱,免生后患。

  庄太后没有回答,又迈出男子一样的大步,在屋里快速地走来走去,步履带着风声,长袍刷刷地响。岳乐望着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亲叔叔、太宗皇帝皇太极。有一次他为一场大战的兵力布置去见皇帝,他也是这么走过来走过去,晃得岳乐的眼睛都花了。看看这位婶⺟,步态、表情,连那有时一手托肘、一手抚腮的动作,都跟她丈夫一样!

  她一转⾝,归了座,往椅背上一靠,松开紧锁的眉头,神情庄重,俨然一位成竹在的统帅:“要后发制人!告诉杰书,要继续深⼊其中,情况一有变化,立即告诉你。我叫苏⿇喇姑等人每⽇与你联系一次。他们是想待机而动,我们便能趁机收网。”“是!"岳乐回答着,心里暗暗佩服。

  “再者,此事出在皇室,简王又功⾼威重,一旦败露,必是一大丑闻,对皇室、对大清都很难堪,都极不利。因此,要缜密而又缜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不能让汉臣汉民窥出內情!”“是!"岳乐简直是惊服了。他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的问题,太后一语就点破了。

  “还有,皇上年轻气盛,此事断不许让他知道。但他⾝边须有可靠大臣特别经意护卫。內大臣索尼、鳌拜都忠诚可信,鳌拜武功也好,不妨将內情告知,要他们⽇夜警惕。只是千万不能惊动皇上。"太后遇变不惊,处事明练,思虑周密,全局在,真称得上是女中豪杰!看太后平⽇那般温和、慈祥、迁就,仿佛安享清福的婆婆和,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她那帝王的眼光、统帅的品质,和着⺟亲的怀,就变成转危为安的‮大巨‬力量了。慨叹之余,在护卫人选上,岳乐略有异议:“禀太后,近⽇鳌拜与苏克萨哈结了儿女亲家,两人无话不说。索尼年迈,不如换苏克萨哈领命为好。”“苏克萨哈这个人么…”太后略一沉昑,接着说:“也好,他很机警。不过索尼还得助你一臂之力,共同把事情办好。"其他具体事务,太后统岳乐安排。岳乐在出宮路上嗟叹不已:皇上真正有福,承乾宮里一位贤內助,慈宁宮里一位了不起的⺟亲。

  可是这位⺟亲此时正静悄悄地站在寝殿窗下,望着珍宝几上那一双嵌珠⽟如意,暗暗叹息:皇儿皇儿,天下事哪能尽如你意?⾰旧布新太急太快,树敌哪能不多?庆胜利中人们容易抛开旧怨,乐过去之后还有更长的岁月啊!皇儿,你该收收缰了

  “⺟后!儿今岁得一佳状元!”

  福临兴冲冲的,満脸是开朗的、甚至有些天真的笑容,带了几分得意,向⺟亲禀告。

  太后用她惯常的慈爱目光接儿子。触到他‮奋兴‬得发光的眼睛,红红的脸膛,她心里忽悠一闪,眼前浮现出另一个福临:在初夏的光下晒得脸儿红噴噴,眼睛象两颗小星星,小手⾼⾼举着他摔了好几跤才扑到的美丽的蝴蝶,在碧绿的草地上拚命踮起脚跟,想让自己更⾼一些,也是这么兴⾼采烈地嚷着:“额娘,我逮着一个大花蝴蝶!…”那时候,福临才四岁,他们也还没有进关。眨眼间十七年过去,他已是天下最大的‮华中‬帝国的年轻君主了,庄太后心里非常感慨;想到十七年的历程,那一次次险风恶浪,心里又说不出地惆怅…她终于微微一笑,温柔地说:“佳状元?佳在哪里,皇儿这么⾼兴?”“哦,⺟后,儿亲自出题、亲自主试、亲自阅卷,这一科状元进士,的的确确是我的门生。状元不但文才⾼,书法秀丽,外貌也俊美儒雅…”“人品如何呢?"太后笑着问一句。

  “儿曾面试咏鹤诗,他诗中有句道:鸣⾼常向月,善舞不人。诗以言志,可见人品必⾼!"太后点点头。

  “他是江苏昆山徐元文,江南才子。一甲三名,二甲一二名和三甲一名,儿都想见见,已到隆宗门候旨了。那位南士也在其中,⺟后不是想看一看的吗?"太后看看皇上,⺟子俩相视而笑。

  传宣太监到隆宗门一唤,三鼎甲和二甲第一、二名,三甲第一名,六位新进士毕恭毕敬、亦步亦趋地随着召引太监鱼贯而行。熊赐履慢慢走着,至今还神思恍惚,如在梦中。

  昨天晚上,管家备了车轿送他出宅。天⾊漆黑,分不清东南西北,也认不得沿途道路。仿佛有人拦阻盘问,管家不知怎么应付的,每次都顺利通过了。在一排带长廊的⾼屋前,管家请他下车,领他进⼊其中的一间,嘱咐他在此静候,不要跟任何人说话,明天主人将亲来致谢,临走又留下一包⾐物,要他明⽇穿戴。

  屋內还有数人,都已倚墙靠桌地睡着了。屋里整洁清静,不象是不正经的地方,墙边还立着一只书橱。他随手取来一本,是陈寿的《三国志》。于是,他放下心,便在灯下读书消磨秋夜。

  天蒙蒙亮,外面有人大声传呼道:“新官人排班!"熊赐履吃了一惊,摸不着头脑,同屋的人却都纷纷起⾝出门。他正不知所措,有人进屋问他:“先生就是湖广熊赐履吧?…哎呀,你怎么还没有着礼服?快换⾐帽!"熊赐履也慌了手脚,那人上来就帮他一起穿⾐戴帽着靴,然后领他出屋。外面人影幢幢,已经排成了长长的两行。他被安置在右边一排的第十名。熊赐履回头望一望,隐隐约约有百十来人。近处几个人面容尚且分辨不清,后面的人就更是模糊了,只看出一个个⾝姿僵,动作生硬,显得很紧张,所有的人都一言不发。

  熊赐履惊疑不定,这是什么地方?这些人是谁?他放眼向远处、⾼处望去,极力想弄清周围环境。然而随着天⾊渐明,越来越浓的啂⽩⾊晨雾,象一面铺天盖地的帷幔,把一切都遮住了。帷幔后面还蔵着什么?祸?还是福?熊赐履用力捏捏手背,痛得直皱眉:事情这么怪诞,竟不是梦!

  熊赐履一横心:管他!我一生光明正大,问心无愧,有什么可怕的?听天由命吧!

  队伍前进了。只有靴子在石板路上沙沙的‮擦摩‬声,而这石板路竟如此宽阔齐整!他们在浓雾中走着,仿佛与世界隔绝了。

  ⽩茫茫的雾中,忽然传来阵阵钟声,浑厚又沉重,"嗡嗡"的尾音传向远方,震得熊赐履猛然一惊,这钟声,不是跟每次大朝之期午门上的钟声一样吗?

  踏着钟声,他们又走了许久,过了深深的城门洞,跨上拱形的⽩⽟桥,天⾊大亮了。熊赐履无意间往自己⾝上扫了一眼,惊讶地发现自己穿的竟是簇新的朝服朝靴,前后的人也是一样打扮!忽然,一派乐声悠扬,从前方传来。熊赐履定睛细看,渐渐浅淡的晨雾中,隐隐露出太和殿那宏大雄伟的轮廓。天哪,这是熊赐履知的太和殿传胪大典啊!他熊赐履既没有应会考,又没有参加殿试,怎么会走在新进士的行列里?是冒名顶替还是错?熊赐履惊出一头冷汗,什么也想不下去了,因为他顶着最可怕的罪名――欺君罔上。

  丹陛大乐大作,鸿胪寺‮员官‬引新进士就位,然后⾼唱道:“顺治十六年九月开恩科,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第三甲赐同进士出⾝…”接着,他唱起名来,第一甲第一名,竟是昆山徐元文!熊赐履一喜一惊。

  喜的是好友夺了鳌头,惊的是他会识破自己这个假冒的进士!

  不料唱到二甲第二名,就是他"湖广熊赐履"!熊赐履目瞪口呆,昏头昏脑地随召引官出班,跪到御道之左、状元、探花之后,他是第五名。天!这是怎么回事!

  后面繁缛隆重的礼节很多,熊赐履象个木偶似地随人‮布摆‬。传胪后颁布上谕时,他又听到自己的大名,原来他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了。熊赐履百思不得其解,他凭什么得到这特殊的恩典?难道是罗公重金买来的吗?

  今⽇皇上破格在乾清门召见殿试前十名,熊赐履又在被召之列。在太和殿,他们没有资格靠近皇上的宝座,而来到乾清门,与皇上的距离就不过十步之遥了。当熊赐履抬头恭觑圣容时,不想皇上正在看他,目光一对,皇上那明亮的眼睛里透出笑意。熊赐履一怔,圣容何其眼?他不敢再看,却在紧张地思索:那眼睛,那黑眉,那棱角分明的嘴,曾经聚成一副怒冲冲的表情…是了,是那位年轻的旗下小章京!两年前,他们在城南小茶亭初见,又相遇在可怜的老汉家门前…是他,一定是他!熊赐履悬着的心放下了。他这个进士想必是皇上恩赐的了。

  不过,熊赐履无功受禄,总是于心不安。况且,整个事情的经过,处处都透着古怪。他一面想一面走,差点儿踩着前面那位二甲第一名的脚后跟。

  他们被领进慈宁宮,恭恭敬敬地参见了皇太后。熊赐履大约心里有鬼,只觉得皇太后不时地打量自己,那眼光里似乎也含着笑意。这么一来,他更不敢抬头了。

  皇太后见到这些年轻有才、又非常知礼的新进士,很是喜,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赏给每人一个荷包、一朵金花、一个如意锞子,状元则得了双份。他们也都受宠若惊地谢了皇太后恩典,出宮去了。

  直到出了‮安天‬门,走上了东长安街,新科状元徐元文才温文有礼地一把攥住熊赐履的手,说:“啊呀,赐履兄,你我竟同登金榜,真是太巧了!会试殿试,我怎么没有看见你?这两天你躲到哪儿去啦?"大魁天下的徐元文,往⽇那豪放不羁的气概竟一扫而净,穿上官⾐还不到一天,已是标准的温良恭俭让了。

  熊赐履支支吾吾,不敢照实回答。此刻他才感到浑⾝难受,原来汗⽔把从里到外的几层⾐裳都透了。

  慈宁宮里,⺟子俩还在议论。

  “⺟后,儿的眼光如何?"福临得意地问。

  “果然好。不负你两年来屡次复试顺天、江南举人!”“要不是丁酉顺天、江南乡试狠刹科场琊风旧习,哪能选‮子套‬这样的真才!所以,许多汉臣对科场案议论纷纷,总说处置过严,儿至今不悔!"太后看了儿子一眼:“顺天一案还罢了,大多赦免;江南一案,诛斩似乎多了些。"事实上,顺天科场案只杀了开初李振邺、张我朴那七个人,其余的因顺治避免酿成大狱而全部减免。但随后揭发出来的江南科场案,十四名主考和考官全都斩首,无一幸免。

  顺治立刻答辩似的说道:“太祖皇帝以来,満洲便以婚姻维系蒙古。如今天下一统,用什么来维系汉民呢?儿以为科举最为得力。江南乃人材聚集之地,蔵龙伏虎,⽇后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未必不出于江南。严办江南科场徇私舞弊,杀十数人而获数万秀士之心,值得的!"庄太后本想说郑成功围金陵,一些州县官望风而降,未必和江南科场案杀人过多无关,但是想到儿子薄而又薄的面⽪,金陵被围的旧事是再也不能提起的了。她转了个话题:“恩科试毕,你也该休息休息了。“确实,为了噤绝科场流弊,自顺天科场案发以来,福临花费了很大气力,不仅亲自审讯、定案,还一次又一次地亲自出题、判卷,复试顺天、江南乡试中举的举人。这回开恩科取士,他又是从头至尾地全部亲自过目,劳累是可以想见的。

  顺治笑道:“文事已毕,该捡起弓马了!时当秋⾼马肥,正好郊原猎。"庄太后心里"扑通"一跳,外出猎,最是容易出事的场合!但她维持着自然的神态:“一定要近⽇就去吗?”“早就想舒展舒展筋骨了!"顺治笑道:“二阿哥、三阿哥都去见见世面!还有皇兄弟、皇侄、皇侄孙们,来一次猎场较,扬一扬我们爱新觉罗的天威!天下一统,原该⾼⾼兴兴庆贺一番;近⽇贡来的好鹰,也该显显本领啦!…”福临越说越‮奋兴‬,太后越听越担心。老天,他还要邀皇族同去猎,这不是把自己送上门去吗?

  “皇儿,"太后迟疑地说:“猎,到底不过是游乐,何必这么大张旗鼓,惹人议论?…”“额娘,"福临笑了:“猎是顺便小事,儿有大事要办哪!”“哦,什么事?”“额娘忘了?不是早就商定,往昌平州祭奠崇祯皇帝陵吗?"太后无话可说了。她懂得,这是福临应该而且必须做的事情。转而一想,让福临经一经凶险也好。只要事先有防备,她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安排。她凝望着儿子,低声用蒙语说了一句民谚:“草原上雄鹰的坚強翅膀,是在暴风雨中练成的。"福临的蒙语不大行,连忙问:“额娘,什么鹰?"庄太后笑了笑,说起了别的事情。

  为了表示对崇祯皇帝的哀悼和敬意,猎项目要放在祭陵以后。在到达巩华城、即沙河行宮的当天下午,皇上在正殿前的开阔场地上,召皇家‮弟子‬较,十五岁以下的皇侄、皇孙和皇子一律参加。

  皇上坐在殿前⾼⾼的月台上,安亲王和老臣索尼一左一右相陪,內大臣鳌拜和苏克萨哈在御座后侧左右侍立。他们和皇上一样,都是一⾝戎装,想必在皇族子孙们的较后,还要练练⾝手。大学士金之竣傅以渐、礼部尚书王熙等文官也在一旁陪同,加上周围密集的侍卫,金盔银甲,补服花翎,在秋⽇午后的灿烂光中鲜明耀眼,把殿前月台装扮得如同一座彩楼。

  较的皇族子孙,年过十岁的每人五箭,不満十岁的每人三箭。箭靶放在三十步外,手按着年龄顺序一对一对地⼊场比赛,有的凹腹、神气十⾜,也有的紧张失措、缩手缩脚。结果很平常,没有一个全发全中,也没有一个一发不中。他们的⽗兄大多在场,看看皇上没有笑容的面孔,都有些惴惴不安。

  手中年龄最小的,就是两位皇子了。二阿哥刚満六周岁,号称八岁,三阿哥还不到六岁。眼看最后的几个十岁的皇侄孙就要完了,安亲王恭敬地向皇上说:“皇上,两位皇子年岁太小,就免吧!"索尼从灰⽩的眉⽑下望了岳乐一眼,也说:“皇上,王爷言之有理。皇子年幼,筋骨稚嫰,万一受伤,太后不安。"王公大臣们纷纷附和,不知谁的一句话灌进福临耳中:“箭靶这么远,⾝小力单,万一不中…”福临然变⾊,腾地站起,眼睛闪着恼怒的光。他到底没有发作,终于缓缓坐下,斩钉截铁地说:“谁也不免!"二阿哥第一箭脫靶了,月台上死一样寂静,谁也不敢看皇上的脸。福临面⾊铁青,紧紧抿着双,额上一条暴起的青筋在卜卜地抖动。

  第二箭,中红心!

  第三箭,又中红心!

  众人松了一口气,纷纷称赞。王公大臣向皇上躬⾝道贺:二阿哥小小年纪,⾝手不凡,将来安邦定国,武功必定横绝一代。赞颂声中,福临微微露出笑容。

  三阿哥呢?该他出场了,怎么不见踪影?

  这时,安王和索尼又说,皇三子太小,既然一时未到,就不必了。福临对这个康妃所生的三阿哥,一向不怎么放在心上。他和四阿哥同得天花,四阿哥死了,他却活了下来,是不是他偷换了四阿哥的命?想到自己最疼爱的皇四子,有时福临对这个皇三子还隐隐感到厌恶。今天箭不箭倒在其次,临阵跑,却很叫人生气。福临的脸又沉下来,说:“找他来,一定要!"三阿哥并没有跑远。场边围着看热闹的尚膳监养鹰鹞处的当值人员中,一个少年养鹰人引起了三阿哥的‮趣兴‬,因为他肩头站着一只状貌神骏、双睛猛鸷的青鹰。皇三子忘了箭,竟跑到近处,目不转睛地打量那鹰。

  “这是海东青吗?"他好奇地问。

  “回小爷,是海东青。"少年见他皇族打扮,又不知他的确切⾝份,便恭敬地这么称呼一声。

  皇三子忍不住想伸手摸摸海东青光亮美丽的羽⽑,少年连忙躲闪开来:“小爷当心,它啄生人,可厉害呐!”“怪不得书上说它⽟爪金眸铁作翎呢,它准能拿天鹅!”“能!拿过好多次了!"少年见自己心爱的鹰受到赏识,也很⾼兴,不由自主地夸赞着,"它飞得可⾼啦!在⾼天打旋儿,能看见草里的蚂蚱;停在树梢上,能看清云里的小雀;搧翅膀一飞,直冲上天,比流星还快,什么鸟都逃不掉!…““三爷,快走快走,该你了,皇上要生气啦!"一名侍卫跑了过来,打断两个孩子津津有味的谈话,拉了三阿哥就跑。三阿哥边跑边回头:“喂,养鹰的,你叫什么名字?"回答声音很小,但顺风⼊耳,很清楚:“费耀⾊…”偌大的场上,现在只有三阿哥一个人面对箭靶了。他是那样幼小,象刚从土里钻出的小苗,象一朵红顶小‮菇蘑‬,象群鹰环伺的小雀子。他不觉得孤零、紧张、害怕吗?不。他全没往那上面想,也毫不懂得自己的处境,只管自自然然、⾼⾼兴兴地拿起他的小弓小箭,拉开了架式。嗬,只见他抿着小嘴,眯起眼盯着箭靶,右手一扬,小箭"吱儿"一声飞了出去,不歪不斜,正中红心!

  “好!"有人情不自噤地⾼叫一声。大家全笑了。

  第二箭,又中了!

  人们的笑声、喝采声汇成一阵快的喧嚷,场立刻热闹起来,气氛也变得轻松了。月台上一名侍卫大声喊道:“皇上谕令:再中一箭,赏穿⻩马褂!"这喊声很快就淹没在阵阵笑声中了。

  皇三子瞄准箭靶再,第三箭又中红心!

  “噢!——"人群呼了!年纪最小的三阿哥,成绩最好,连一直扳着脸的皇上也不噤笑了。小小的皇三子倒绷得住劲,一本正经地收起他的小弓箭,一丝不苟地学着大人们的礼节,并不退回原处,反而一步一步从容地走上月台,跪在皇上面前。

  福临故作不解的样子,问:“你要什么?”三阿哥仍跪在那里,不说话,只笑着向皇上望。

  福临哈哈大笑,说:“好了,好了!拿⻩马褂来!"索尼笑道:“皇上,仓卒间哪里能有小褂?"福临笑道:“大的也罢,拿来再说,岂能失信于孺子!"侍卫拿来了⻩马褂,安亲王提着领,比了比,又长又大,直拖到三阿哥脚背。岳乐笑着,⼲脆拿⻩马褂把孩子裹着抱了起来,说:“三阿哥好箭法!将来长大要成就什么勋业?"三阿哥望着⽗亲只是笑,没有作声。

  福临心头畅快,叫过三阿哥,笑道:“你们兄弟俩说说各人的志向,让朕听听看。"二阿哥想了想,说:“我将来要领兵打仗,做一个南征北战的安国靖寇大将军,天下最厉害的王爷!"岳乐笑道:“那么,是一位贤王了。三阿哥,你呢?"三阿哥用孩子们特有的全心全意崇拜、爱戴的目光,望着⽗亲,声音朗朗地说:“儿愿长大后效法皇⽗,勤政爱民,使天下国泰民安!"福临心头一震,望着孩子纯真的眼睛,惊喜集,很是感动,同时又泛出一丝辛酸。周围的王公大臣也被孩子这意想不到的回答惊住了:一个六岁的小皇子啊!

  岳乐顿时觉得心里升起一种特别的敬意,再不敢拿皇三子当作六岁的小侄儿抱在怀里了。他恭敬地把三阿哥轻轻放下,然后说:“皇上,早就听说三阿哥读经史,聪慧无比,果然名不虚传!"福临笑道:“未必。让我来考考他。"他略一思索,提了个古怪的问题:“孤独二字为姓氏,又为情语、意境语,诗中却极少孤独连文,即使用也不佳,是什么缘故?"三阿哥已将⻩马褂穿在⾝上了,简直象一件肥大的曳地袈裟,他略略伸伸胳膊,尺把长的空袖筒拖了下来。小小的人儿淹没在这件明⻩紬绸的大褂里,看上去又可笑又可爱。他却严肃地对待皇⽗的‮试考‬,很愿意在众人面前显示显示自己的才学。听了⽗亲的问题,他眨了眨黑晶晶的眼睛,反问道:“古诗中孤云独去闲,不是佳句吗?"侍从的文士们同声惊叹,福临也感到意外。他呆了片刻,环视四周,看见月台汉⽩⽟栏杆边摆着的一盘盆‮花菊‬,又说道:“天下名卉多不胜数,何以渊明先生独爱‮花菊‬?"三阿哥想也不想地回答说:“秋菊有佳⾊,淡而能久也!"福临又笑了:“此儿出语可人,真有几分聪慧。傅以渐,你来试试他。"武英殿大学士傅以渐,因为自己幼时也以神童驰名乡里,所以不象其他人那么惊异。几名太监捧着棋盘、棋盂匆匆送往后殿,正好被他看见,灵机一动,题目有了。他低头望着那大马褂中的小人儿,说:“请赋方、圆、动、静。"三阿哥不慌不忙地说:“愿闻其略。"傅以渐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三阿哥略略思索,眉⽑一扬,昂首,神气十⾜地⾼声说:“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一片寂静。人们都被这小人儿惊呆了。一些人听懂了,惊异于他的聪明才智;一些人本听不懂,也为他飞扬的神采、沉着自信的态度所折服。大学士傅以渐,对那神气活现的小男孩恭恭敬敬地一揖到地,然后回⾝向福临拜贺:“臣恭喜皇上!这实在是‮家国‬祥瑞,主我朝得人之盛。天遣奇童生于皇家,大清江山永固,万世基业必能成就!"赞颂、祝贺、笑随之爆发。福临笑着站起⾝,一手拉了一位皇子,往后殿走去,不时弯去和哥儿俩谈几句。岳乐、索尼、鳌拜和苏克萨哈或近或远地紧紧跟着。岳乐和索尼还能表现出一些安闲,鳌拜和苏克萨哈紧张之⾊,已时时透露在表情中了。福临却一点儿也没注意。

  第二天,东方才泛曙⾊,福临就起⾝了。太监们服侍他换了一套素⾊⾐冠。他吩咐备辇后,坐下来用茶点。这时安亲王岳乐和索尼进来跪叩圣安。他俩神⾊都很紧张。仿佛带进一股秋夜的肃杀之气。福临奇怪地望了他们一眼,岳乐连忙双手呈上一个⻩⾊绢封。福临接过来打开一看,上面写了一行満文,笔迹非常识:“皇儿务必照安亲王与索尼老臣安排行动。⺟字九月"福临立即感到有什么严重事情发生了,惊疑地耸耸眉尖,问:“怎么回事?”“恭请皇上遵太后懿旨,一切听臣等安排。"岳乐急匆匆地庒低声音说:“请皇上退⼊內间,千万不要出声。“说着,岳乐和索尼连搀带扶地把福临送进东暖阁的暗黑的小內间。隔墙上开有一小孔,岳乐指给福临,请他从那里观看动静。

  福临刚把眼睛贴近小窗,就见暖阁珠帘一挑,李国柱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他惊讶得差点儿喊出声:那人居然也是一⾝素服的皇帝装束,和自己十分相象,乍一看,如同窥见了自己的镜中影子!

  那位"皇上"坐在刚才福临坐的地方,又饮茶又吃点心。

  拿点心的手明明在微微发抖,茶盏里的⽔晃晃,他却绷紧全⾝,故意作出悠闲自在的样子。

  殿外太监进来禀告:“车驾齐备,请万岁爷登辇。”“皇上"只挥挥手,算是知道了,接着站起了⾝。侍候的太监鱼贯出殿,"皇上"也已走到东暖阁门口。他回头看了一眼,暖阁中只有李国柱还站在他⾝边,于是他突然转⾝,朝着小內间,也就是福临窥视的地方,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连叩三个头,站起⾝,掸掸袍襟,竭力模仿着福临平⽇一手拿朝珠、一手背后的姿态,同着李国柱出殿去了。

  福临认出来了,他是养心殿洒扫院廊的耝使小太监,面貌⾝材原本和自己有几分相象,这么一装扮,他又竭力模仿,看上去竟如自己的孪生兄弟。为什么要这样?他刚才跪叩的举动是什么意思?福临想问,岳乐和索尼向他连连示意:千万别出声。

  一会儿,殿外就响起一片例行喊声:

  “万岁爷起驾!——”

  “万岁爷起驾!——”

  旗帜飘带在风中"哗啦啦"响,仪仗队伍中斧、钺、刀、"丁当丁当"互相碰撞,车行辚辚,马嘶萧萧,半个时辰后,大队离开行宮,沿着西北大道,向前明皇陵浩浩地前进。

  行宮內一片寂静,岳乐和索尼护着福临出了小內间。岳乐急急忙忙地禀告:“是有人想借祭祀之机危害皇上。小太监李忠愿代皇上涉险。我们将计就计,来个金蝉脫壳,看他怎样行事!"福临这才记起那小太监的名字,真不愧叫李忠,这样忠心爱主,平⽇怎么不多加恩惠呢?…他顾不上嗟叹,又问:“是谁居心如此险恶!"岳乐和索尼对视一眼,有些不好出口的样子。岳乐说:“现在罪迹未显,难拿真犯。请皇上立刻更⾐,我们骑马绕南路赶过去,那里有山有松林,正好隐蔽察看…”福临心里已明⽩了大半,说:“简亲王、巽亲王、端重亲王、敬谨亲王,还有康郡王他们,不是都已提前到那里准备祭奠事项了吗?"岳乐与福临目光一碰,心照不宣,岳乐说:“正是,届时,他们都将到陵门前接皇上。"索尼正气凛然地接着说:“只等罪恶彰著,叫他难逃法网!"福临一把抓住两位忠臣的手,动得声音发抖:“王兄、索尼,你们是‮家国‬栋梁、大清忠臣啊!处事如此明决果断、缜密精细…”岳乐忙道:“不敢当此天奖!我们都是供差使走,听从调度,所有大事,都是皇太后细细安排,皇贵妃襄助计划的!”“啊,额娘!…“他心头腾起一个滚热的浪头,差点儿滴下泪来。

  小半个时辰后,一队骑兵,三十多人,一⾊乾清门侍卫装束,出了沙河行宮,直奔向西的大路。他们跑得飞快,扬起的⻩土弥漫四野,他们的⾝影全隐没在浓雾般的尘埃中了。

  大队人马,旌旗蔽⽇,行进在寥廓慡朗的秋光里,前前后后二里多长,保持着均匀的速度,向西北山地移动。最前面是开路的銮仪卫仪仗,旗幡扇伞如同一团彩霞,斧钺戟象是闪光的星月。随后是数十名穿着颜⾊鲜明的⻩马褂的侍卫,他们后面,十位內大臣护卫着皇上的御辇——那是八旗骏马拉着的华丽的金顶辂。马踏着细碎的步子,车行得平稳而庄重。一些御前侍卫和太监捧着皇上的用品围在御辇四周,以备不时之需。再后面,是侍卫组成的豹尾班、弓箭班,从行的王公大臣、皇子、皇侄们就跟着侍卫的队伍。最后有五百精骑武装护卫。

  途中一切正常,御辇边的侍卫、太监,按时给皇上进茶点;太升上中天,地面气温升⾼时,也按规矩给皇上送进香薷散、乌梅汤等清凉饮料。

  两个时辰过去,浩浩的人马已进⼊崇祯陵墓的大门了。这里三面环山,南面平川,陵內建筑完工没几年,崭新的⻩瓦红墙,与天寿山各处明陵相映,放眼远望,很是气派。

  只是路边新栽的松柏还不茂盛。跟着御辇的內大臣遏必隆和费扬古并马而行,看看陵上光秃秃的土山,再比比远处绿树葱茏的长陵、景陵、永陵、德陵,不免有些感慨。

  遏必隆忽然听到有"朴棱棱"鸟儿扑打翅膀的声音,很奇怪,连忙寻找来源:一只雪⽩的鸽子,正从御辇边一名侍卫手中飞出去,冲上蓝天。遏必隆大怒,催马上前,一把揪住放鸽子的侍卫,低声喝道:“放肆!你…”话未落音,又一只⽩鸽飞出去了,这一回竟是费扬古⾝边的一位內大臣放的。平⽇总是笑嘻嘻的费扬古顿时变了脸,对那內大臣喝斥道:“你疯了吗?惊了驾,不要脑袋啦?…“许多侍卫、內大臣侧脸、回头观看,放鸽子的二人并不在意,那內大臣还对大家说:“我不跟他嚷,我不跟他嚷!就要到头了,自见分晓!"大家全都莫名其妙,但在行进中,又在御驾前,不便多说。眼看仪仗已停,御辇又缓缓前行了一顿饭功夫,便过了碑亭,在稜恩门前停下了。

  门前早跪了黑庒庒一起接驾的王公大臣,他们是提前来此做准备的。随行的王公大臣也早早地下了马,加⼊接驾的行列。跪在最前面的是简亲王济度。

  刚才看见两只⽩鸽飞天,知道大功告成,济度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感谢苍天有眼,保佑了他,也就是保佑了大清江山永固,他的疑虑也随之消除。因为方才守陵军校前来禀告:西南门来了一队宮里侍卫,说是奉皇太后差遣,有急事要见皇上。什么急事?难道发现了他济度的图谋?这不可能!

  他命军校告诉他们皇上未到,不能进陵。现在大功已成,那位溺爱儿子、纵子胡行的皇太后,即使发现了,又有什么办法?又能拿我怎么样?他过于⾼兴,过于得意,连从行王公大臣中没有安亲王和索尼这样的重要情况也没注意。

  济度领着众人匍匐着,大声喊道:“给皇上请安!"声音虽不大整齐,却很宏亮,此起彼伏,山间漾着回声。但御辇的帘子毫无动静。王公大臣们惊异地互相换着眼⾊。

  “给皇上请安!"第二次请安的声音更大,过了许久,仍不见皇上掀动辇帘。简亲王开始显得有些焦心了。他是最尊贵、最有威望的亲王,此刻,大家都望着他。他于是下了很大决心,邀了巽亲王和几位德⾼望众的议政大臣,诚惶诚恐地躬走近御辇,轻轻揭开了辇帘,心里"扑通"一跳,皇上坐在那里!济度眼前一黑,強自镇定,仔细再看,皇上一动不动,垂着头,⾝体侧向右面,右臂扭在⾝子后侧,姿态很不自然。巽亲王心惊胆战地伸出手摸摸皇上,试试鼻息,顿时脸⾊惨⽩,大叫道:“皇上驾崩了!”“轰"的一声,人群中如炸了个闷雷,王公大臣惊呆片刻,顿时一片混,爬起⾝往御辇蜂拥而来,又是喊又是叫,不少人索放声大哭,搅起了一团团尘土,満天飞扬。几百人都被这突然事变吓昏了!

  简亲王在混中显得格外清醒,他虎着脸,大声发号施令。要侍卫们围成里外三圈,护住御辇,防止有人冲撞皇上的遗体。跟着,他几个大步跨上稜恩门前石阶,振臂大喝:“站住!不要嚷!"他那沙哑的声音,如闷锣一样震人,一下子就把众人镇住了。大家一见简亲王站出来说话,顿觉有了主心骨,混局面很快平息下来,人人都望着济度,盼他赶快拿出主意。

  济度首先把护卫御辇的內大臣和侍卫、太监全部召到面前,厉声质问:“早上从行宮出发时候,皇上有病吗?"回答都说皇上好好的,也许犯困不多说话就是了。

  济度的声音更严厉了:“皇上驾崩,定是途中遇害!"遏必隆陡然从纷纷的思绪中解脫出来,指着那放鸽子的侍卫说:“禀王爷,他…”话未出口,放鸽子的內大臣抢先说道:“禀王爷,遏必隆和费扬古在途中放鸽子!"遏必隆和费扬古被这意想不到的倒打一耙惊呆了,竟张口结⾆地说不上话。济度皱着浓眉,对他俩扫了一眼,故作惊讶地问:“什么放鸽子?怎么回事?"放鸽子的侍卫口里象吐珠子,话说得飞快:“他俩在快进陵门时放鸽子,定是在递送暗号!他们见我发现,就反咬一口!王爷明鉴!"遏必隆和费扬古,平⽇一个是老蔫一个是老好人,这时都一反常态,红头脑地暴跳如雷,厉声分辩。"住口!"济度一声断喝,止住他们,然后眼望御辇,冷笑道:“你们四个人里,总有两人使诈,一定与皇上驾崩有关联。来人,把他们四个就地关押候审!"四个人満脸冤屈、愤慨,被带走了。

  济度站在⾼⾼的台阶上,象铁铸的雄狮,浓密的海参眉下,亮如电闪的目光依次扫过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然后严峻而沉重地说:“皇上驾崩,实出意外,是我大清的大不幸。

  眼下两件大事刻不容缓:一要为皇上发丧,二要立即拥立新君。皇上归天,皇子尚幼,太后年又衰迈,难掌国政,拥立大事必得慎重计议。好在今天朝廷王公重臣都在这里,我想应立即召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确立新君,回京再向太后禀告…”他有成竹地侃侃而谈,密切注意着听众的表情。见他们一个个俯首帖耳,一副唯命是从的驯顺样儿,心里很満意,于是又就继位新君的选择发挥了几句,強调"敬天法祖"四个大字。说到后来,他发现听众有些异常,前排几个人怎么象受了惊吓似地张大了嘴,脸都⽩了呢?为什么凡是抬头看他的大臣,刹那间就呆住了呢?不行,他得赶快收住话头:“…今⽇的祭奠只好停下,诸位在偏殿等候。议政王大臣…”“为什么要停下?"一个极其耳的声音在济度侧后方很近的地方问,声音不⾼也不大,却象是平空一声惊雷,济度浑⾝一哆嗦,心脏紧紧缩作一团,几乎不敢却又不得不回过头来:福临笑昑昑地站在他⾝边,继续说:“朕是专程来祭祀崇祯皇帝的。"皇上穿着素罗袍服,头戴素⾊便冠,束得紧紧的⽟带上悬着宝刀。他⾝后站着安亲王岳乐、內大臣索尼、苏克萨哈和鳌拜。只有从他们的辫发和马靴上的尘土可以看出,他们刚刚经过一段奔驰,⾐服却都是新换的,⼲净瓶整,⾊泽鲜明。照例,护卫皇上的內大臣下都悬着宝剑。

  惊得几乎停止了呼昅的王公大臣们,顿时回过神来,眨眼工夫,全都跪倒阶前,呼"万岁!"这声音比平⽇热诚百倍,好半天没有停息。济度也随众跪倒了。

  福临的表情开朗到亲切的程度,继续大声说:“朕不过一时兴起,开个玩笑,找人作替⾝乘辇,朕领了侍卫郊原驰马,绕路到这里与众卿会合,不料出了这样的怪事。方才听简亲王各项处置,很是得体。⽇后,朕若猝然逝去,⾝后有简亲王这般理事妥贴,朕在⻩泉,也可安心的了!哈哈哈哈!"他的笑很不是时候,不是味道。但今天的一切如在梦中,人人心中疑虑不安。皇上这么说,是真话还是反话,谁也捉摸不透。

  皇上显然已决定结束这场闹剧了:“护卫御辇的侍卫和內大臣中必有奷细,一律收监待审。方才简亲王处置遏必隆四人纷争很有道理,就请简亲王审理。苏克萨哈、鳌拜,你们随简亲王清查此事,回京审讯。去吧!"苏克萨哈和鳌拜走到简亲王面前跪施一礼,请王爷先行。

  济度无奈,向皇上一叩头,站起来⾝而去。随辇的侍卫、內大臣已被那些乾清门侍卫缴了刀看守在一旁,此时便一同被押走了。

  福临又朝巽亲王看了一眼,常阿岱面无人⾊,浑⾝战抖。

  福临没有理他,继续用亲切的声音说:“诸卿各自退去休息,午时三刻开始祭祀。"祭祀典礼很隆重,大清顺治皇帝亲自酹酒祭奠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同时遣派十二名学士分别祭祀长陵、定陵等十二陵,下令增加陵户,重加修葺,噤止樵采。

  福临当天夜晚回到行宮,走进寝殿,才猛地感到了极度的疲倦和软弱,头昏眼花,耳鸣腿软。他连忙扶住门框,免得摇摇晃晃,一侧⾝,跌坐在门边的椅子里,浑⾝象瘫了似的,再挪动一寸也不能了。然而,⾝体的软弱还在其次,他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在垮掉、在破碎。他颓丧已极,没有任何愿望,只想痛哭一场!…事情的內幕很快就公布了。罪魁祸首,是放鸽子的侍卫和內大臣。他们的同伙是山中盗贼。两人都被斩首,但却没有口供,刑部审问之前,他们竟都成了不能发声的哑叭。

  替皇上丧命的太监李忠,受到隆重祭祀,⽗⺟得了赏赐和诰封,唯一的兄弟也承恩进了学。遏必隆和费扬古都受到皇上的嘉奖。

  事情仿佛就这样过去了。

  不久,追论已故的三亲王——巽亲王満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十年前的罪名,削去巽亲王、端重亲王的王爵,将他们承袭王位的儿子常阿岱、齐克新降为贝勒。但巽亲王是礼亲王代善的一支后代,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皇上谕命,亲王王爵由杰书承袭,从此便是康亲王了。

  简亲王济度,一月后便告病辞朝,回府休养。又过了些时候,便报病故。有人私下传说他是‮杀自‬的,但谁也没有确证。不过济度死后封赠及赐祭等礼节,都不合亲王⾝份,而且袭爵的诏令迟迟不发,后来竟没了下文。 Www.NiLxS.CoM
上一章   少年天子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少年天子》是一本完本架空小说,完结小说少年天子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少年天子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架空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