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第五讲 韩信被杀之谜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作者:易中天 书号:44782 更新时间:2017/12/12 
第五讲 韩信被杀之谜
  韩信作为一代名将,彪炳史册:公元前204年他用背⽔一战的策略,以数千兵力击败二十万赵军。公元前202年,他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得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可以说,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未能寿终正寝——在公元前196年,被刘邦的子吕后杀于长乐宮钟室。难道韩信之死真的是应了那个“鸟尽弓蔵,兔死狗烹”的典故?韩信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说起汉代风云人物,不能不说到韩信,因为韩信在西汉初年至少有两个“第一”第一个“第一”韩信是西汉第一功臣,当时就有人这样评价韩信:“功⾼无二,略无世出”什么叫略无世出呢?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韩信了,他的功劳也没有人可以跟他媲美了。第二个“第一”韩信是西汉第一个被杀的功臣,西汉还有一些其他被杀的功臣,但韩信是第一个。

  韩信之死,是西汉第一大案,也是一个名案和疑案,它被看做是开国皇帝诛杀功臣的典型,使我们想起那句耳能详的成语——“鸟尽弓蔵,兔死狗烹”这个话韩信曾经说过,但是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不是韩信。是谁呢?是越王勾践手下的大夫范蠡。

  越王勾践的故事大家都是很悉的,叫做“卧薪尝胆”舂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公元前497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屈辱求全,向吴王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做奴仆,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于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回国以后,为了不忘国聇,‮觉睡‬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強。

  那时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大夫范蠡,一个是大夫文种。越国灭掉吴国以后,范蠡大夫就对文种大夫说,咱们走吧,咱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越王勾践这个人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你要记住:“飞鸟尽,良弓蔵;狡兔死,走狗烹”——这就是“鸟尽弓蔵,兔死狗烹”的出处。这里的走狗说的是跑得很快的狗——在古汉语里面“走”是跑的意思——“走狗”这个名词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范蠡大夫后来就真的走了。他⼲吗去了?下海经商。据说他还携带了一位小藌,就是西施,泛舟西湖。不久范蠡就成了一个大富翁,号称“陶朱公”

  文种大夫却不肯走,他说,你看我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现在是摘桃子的时候了,我⼲吗要走啊?结果越王勾践送给他一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勾践说,先生教给寡人七种杀人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办法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地方用啊,是不是你去先王那里试一试呢?文种一听就明⽩了,‮杀自‬了。这就是“鸟尽弓蔵,兔死狗烹”的来历。

  楚汉之争结束后,功⾼震主的韩信成了刘邦的一块心病。项羽一死,刘邦马上便夺了韩信的兵权;公元前201年,刘邦又以谋反为名将韩信捕。韩信被抓时,仰天长叹,鸟尽弓蔵,兔死狗烹。但刘邦此时并没有杀掉韩信,只是把他贬为淮侯。那么韩信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被杀的呢?

  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韩信被杀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汉十一年,就是刘邦当了汉王的第十一年,也即他当了皇帝的第六年——这个时候西汉王朝也不过刚刚建立——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叫陈的起兵造反,他自称“代王”不是代替的“代”而是代国之王。代在什么地方呢?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內。陈当时有很多军队和人马,而且他是养士的人,手下有很多英雄豪杰——陈这个人是很厉害的,走到哪儿随从他的车辆都有上千辆,很多人拥护他。

  听到陈反了的消息,刘邦然大怒,带领军队御驾亲征,去讨伐陈。这期间,韩信与陈有书信来往。韩信写信给陈说,你只管造反,兄弟我在京城给你做內应。而且他做了准备,准备把监狱里的人放出来,让他们去攻打皇宮——当时留守京城的人是吕后,就说把吕后抓起来杀了。

  这个事情被人告发了。告发的起因,是韩信手下有一个人犯了错误,被韩信关了起来,准备杀头。这个人的弟弟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向吕后通风报信,说韩信准备谋反。

  吕后说这个事情怎么办啊?把相国萧何找来商量,萧何就出了一个主意。萧何出了一个什么主意呢?他自己去找韩信,说前方传来了捷报,咱们皇上打了胜仗,现在群臣都要到皇宮里去祝贺。

  我们知道那个时候的通信是不发达、不方便的,前方有什么战事,韩信并不知道;那么萧何一说,韩信就相信了。但是韩信不去,韩信说,你看我一直在生病——因为前一段时间韩信闹情绪,一直装病不上朝——我连朝都不上的人,怎么能去呢?萧何说:“虽疾強⼊贺。”意思是,你虽然有病,但还是勉为其难去一趟吧;这么大的事情,大家都去祝贺,你不祝贺不好嘛!韩信觉得实在是推托不过,就勉勉強強进宮了,来到长乐宮。

  当时汉王朝的主要宮殿有两座:一座叫未央宮,是皇帝住的;一座是长乐宮,是皇后住的。因为这期间是吕后在主政,所以韩信来到长乐宮。长乐宮两边早就埋伏好了,韩信一进来,很多壮士一拥而上,把韩信捆了起来。吕后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也来不及了,当机立断,先斩后奏,把韩信杀了——斩之于长乐钟室,就是在长乐宮里面一个放编钟的房子里把韩信杀了;而且立即下令逮捕韩信的家人——“夷信三族”就是将韩信⽗族、⺟族、族三族的人全部杀光。

  公元前196年,一个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就这样被杀了。可以说,韩信之死不完全是因为功⾼盖主,不完全是因为“鸟尽弓蔵,兔死狗烹”因为他说这个话的时候,刘邦并没有杀他;而是因为他参与了一个谋反大案,被吕后所杀。

  临死之前,韩信仰天长叹,说了这么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后悔啊,我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被小孩子、女人所欺骗,所谋杀,我真是追悔莫及!

  蒯通是个什么人?他给韩信出了什么计谋?他出此计谋是在什么时候?

  蒯通原来叫蒯彻,为了避汉武帝的讳,后来史家写做蒯通。蒯通这个人的⾝份,《史记》上的说法是叫范辩士,范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大概蒯通祖上是范人;但同时《史记》也把这个蒯通称为齐之辩士,可见他活跃的地区是齐国,就是现在山东这个地方。什么叫做辩士呢?辩士就是谋士,就是靠辩论、说服、出谋划策来谋生的士,所以也叫说客。我们知道在舂秋战国直至秦汉之,社会上有一个阶层叫士,士是什么呢?就是低级贵族。贵族一共有四等,天子、诸侯、大夫、士。士和前三种贵族的区别在于什么地方呢?天子、诸侯、大夫都是有地盘的,有领地、有封地、有封国、封邑,而士是没有这些的,用现在的话说,士是没有不动产的。

  士有什么呢?第一,他有一个贵族⾝份。第二,一般来说士都有一技之长。比如说他有武艺,武功好,这个叫做武士;如果他有文才,文笔好,这个叫做文士;如果说他计谋好,那他就叫做谋士;如果他口才好,那他就叫做辩士——这些人就是靠出谋划策、耍嘴⽪子游走于诸侯权贵之间的,今天给你出个主意,明天给他出个主意。他们是没有什么立场,没有什么是非的。他反正就是给你出主意,如果你采纳我的主意,我被你雇佣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就像现在的什么策划大师、点子公司,也算是一种智力劳动吧。

  蒯通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且是非常有名的辩士,曾经到处游说,天下闻名。那么,蒯通是什么时候给韩信出的主意呢?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双方为争夺‮国全‬的统治权,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楚汉相争的过程当中,韩信的军事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在公元前203年攻下齐国七十二城,強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成为刘、项之外举⾜轻重的第三种力量。

  对韩信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造反机会。因为当时刘邦也好,项羽也好,都不敢得罪韩信啊!这些谋士、辩士是何许人也,都是机灵鬼啊,他还能看不清这个?于是他们呼呼啦啦地都跑去找韩信,第一个来的叫武涉。武涉是什么人呢?武涉是项羽手下的人,项羽把武涉派去就是想稳住韩信,让韩信守中立。但是,由于武涉是项羽的人,他的说服力是很有限的。

  第二个自动跳出来劝说韩信的就是蒯通。此时的蒯通本来就是韩信⾝边的谋士,而且韩信将齐国的七十二座城市全部打下来也是出自蒯通的主意,所以蒯通的说服力比较強,说话分量比较重。

  蒯通是这样去说服韩信的。他说,我这个人会看相。韩信说,你真的会看相吗?他说,是啊。韩信说,你给我看看。蒯通说,这个东西属于天机不可怈露。韩信说,好好好,左右的人,你们都出去。然后蒯通就对韩信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而且会有危险——看你的脸是一个侯爵的⽔平,而且有风险;相君之背贵不可言——看你的背,背长得好,贵不可言。

  武涉和蒯通都来游说韩信,他们俩的意思差不多,主要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韩信你现在的形势非常之好,在楚汉相争的这个战争中,你处于举⾜轻重的这样一种角⾊,这样一个分量。武涉是这么说的:“当今二王之事权在⾜下,⾜下左投则汉王胜,右投则楚王胜。”“当今二王之事权在⾜下”权是权重,不是权利。什么叫做权呢?权就是秤砣,秤砣就叫做权。那个秤杆叫衡,把秤拎起来,什么样的情况全靠秤砣在移动。权的分量就叫做权重。现在你这个秤砣往左边移移,刘邦就赢了;往右边移移,项羽就赢了。所以叫“权在⾜下”什么叫⾜下呢?⾜下是古人对朋友辈的一种尊称。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地位太⾼,面子太大。见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龙椅,就是那个宝座有一个台,台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陛;见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宮殿之下;见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楼阁之下;见到尊贵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权在⾜下,就看⾜下的这个⾜往哪边走,这叫做举⾜轻重,你这一抬脚就有分量。

  蒯通也有这样的意思,蒯通怎么说的呢?“当今两主之命悬于⾜下,⾜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所以武涉和蒯通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韩信你在这个关键时刻可得站稳了立场,你一定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个政治斗争当中,站队是非常重要的——站队站对了,青云直上,富贵荣华;站错了,⾝败名裂,没有翻⾝的余地——你要想好了。

  第二层意思,武涉和蒯通他们都说,你不能帮刘邦,为什么呢?因为刘邦的野心是很大的,他要兼并天下,他之所以重用你韩信是因为楚王项羽还在,他的头号敌人是项羽,他要用你来对付项羽;一旦项羽被他灭了,下一个轮到的就是你韩信。因此韩信的命运和项羽的命运是连在了一起的。

  由前面两个前提,将逻辑地得出第三个结论,那就是:你韩信既不要帮刘邦,也不要帮项羽。不能帮刘邦的道理很清楚,你帮了刘邦,把项羽灭了以后,刘邦下一个灭的就是你了;那么同样的道理,你帮了项羽,那么把刘邦灭了以后,也轮到灭你了。所以,最佳选择是什么呢?三分天下而王之,王(w坣g),就是称王的意思——⼲脆三分天下,鼎⾜而立,谁也不吃掉谁,大家都‮全安‬,天下也和平。

  这个建议如果被采纳了,‮国中‬的历史就得重写了。

  由于武涉是项羽派来的说客,他的说服力不強,所以韩信很简单地就把武涉给打发走了。如果说从项羽这边派来的武涉劝说韩信是有其军事目的的,那么韩信自己的谋士蒯通劝说他及早‮立独‬则是一心为其着想的。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是在陷⼊政治斗争的旋涡时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犹豫。面对千载难逢的称王机会,韩信是如何权衡利弊的呢?

  韩信对武涉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郞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韩信说,武涉先生你是从项羽那儿来的,我韩信原来也在项羽麾下当差,项羽对我怎么样呢?官不过郞中,位不过执戟——郞中就是警卫员或者说侍卫官,整天拿着一个戟在他门口站岗。我出的主意他不听,我做的策划他不用,所以我才离开项王的。我来到汉王这边,汉王对我怎么样呢?授我上将军印,封我做三军总司令,给我那么多的人马,让我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才有了我韩信的今天!何况汉王对我是这么的好——“解⾐⾐我,推食食我”——脫下自己的⾐服给我穿,让出自己的饭菜给我吃。一个人对我这么好,这么亲,这么爱,我如果背叛他,那是不吉利的——“背之不祥,虽死不易”——我宁肯死也不会改变对汉王的一片衷心。对不起得很,武先生,请你代替我韩信谢谢项王吧。

  那么对蒯通呢?蒯通是韩信自己的谋士,他说话的分量就要重得多了。蒯通一共三次劝说韩信,第一次劝说韩信的意思和武涉是一样的,韩信的回答也是一样的:“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我以其⾐,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人之⾐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韩信说,汉王把他自己的车子给我坐,把他自己的⾐服给我穿,把他自己的饭菜给我吃,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我怎么能够背叛他呢?

  蒯通就说了,你觉得汉王对你很好吗?恩重如山?你觉得你们俩亲如兄弟?齿相依?心心相印,休戚与共?不对吧,蒯通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友谊。比方说,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文种关系好不好?铁不铁?文种和范蠡为越王勾践立下的功劳大不大?后来怎么样呢?野兽已尽而猎狗烹——野兽都打完了以后,猎狗还要它⼲什么,猎狗就煮着吃了——后来他们不就落得这个下场吗?难道说你韩信今天和汉王的关系就好得过越王勾践和文种的关系吗?靠得住吗?韩信说,哎,这个事你让我想想好吧,你让我想想。

  蒯通第三次去说服韩信,说,⾜下不可以再犹豫了,猛虎犹豫起来还不如藌蜂一蜇。老虎厉不厉害?蒯通说如果老虎在那儿犹犹豫豫的话,还不如一只藌蜂——藌蜂当机立断,就是刺你一下,刺了算了。你不能这样犹豫,这是上天给你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是你成就大业的机会。你如果三分天下而王之,至少此刻可以保平安,将来条件成了以后你可以得天下。你进退自如,为什么偏偏一条道儿走到黑呢?

  蒯通当时说了这样的话:“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意思就是说,上天给你的你不拿,那是要带来灾难的;时机成了你不做,那是要带来灾殃的。总之你不能犹豫。他又说了一句:“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功就是功名、功业、事业。一个人的功业或事业成功往往很难,但是要失败却很容易。就像通常老百姓说的那样——这个事咱做不好还不能往坏里做,失败是很容易的事情。

  时是什么?时是时机、机遇。时机、机遇这个东西很难得到,却很容易丢掉。我们讲机遇,机遇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机遇,是不是?那么一旦机遇来了,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它,你不抓住,它马上就没有了,转眼即逝。

  所以蒯通说:“时乎时不再来!”机遇啊机遇啊,它是不会再来的。天底下哪儿有这种事:老天爷给你一次机遇你错过了,再给你一次再错过,再给你一次…就瞅着你给了,不可能的“愿⾜下详察之”

  韩信面对蒯通三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表现出了自己的优柔寡断,没有像指挥作战时那般叱咤风云。从某种意义上说,韩信承认了自己是一个将才而刘邦是一个帅才,他没有勇气逾越从“将”到“帅”的界限。

  毕竟,当“帅”要面对着项羽、刘邦两大強敌的阻碍。如果保持现状,韩信则可以心安理得,因为他坚信刘邦不会抹杀自己的功劳,再加上韩信也忘不了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所以他没有称王。韩信不称王只是简单的报恩吗?这里面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吗?

  韩信当时不愿意背叛刘邦的理由是什么?就是他对蒯通说的那段话:“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人之⾐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这个回答比他对武涉的那个说法⾼了一个层次,更为深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坐了人家的车子,那就要把人家的患难也背在自己的⾝上,因为他已经用他的车子背过我了;穿了人家的⾐服,那就要把人家的忧虑也当做自己的忧虑,放在自己的心怀里面;吃了人家的东西,就要用生命去报答,宁肯死也要完成人家的事情。

  “死人之事”这是一个很⾼的要求,那已经不是简单的知恩图报或“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问题,而是要用生命去报答。这是为什么?

  因为‮国中‬文化有这么一个观念——食物是生命之源,谁给我们东西吃就等于给了我们生命。谁给了我们生命?当然按现代科学的观点,是⺟亲给了我们生命,生育了我们。但是你要想想,比如一个小孩子,尚且在婴儿期,他能知道自己是谁生的吗?他不可能知道,他知道什么呢?他只知道谁给他吃的。而一般地说,孩子都是⺟亲用⺟啂来哺育的,谁给他吃他就认谁做⺟亲,这就叫“有便是娘”其实历史上很多人都是和妈亲,包括历史上一些皇帝,都是跟妈亲,因为他是吃妈的长大的。‮国中‬很多地区把这个就叫做妈妈,吃就叫做“吃妈妈”那是生命的源泉。所以凡是给了我们生命的源泉——包括我们⾁体的生命,包括我们精神的生命——我们都称之为⺟亲,比如“⺟亲河”、“⺟校”、“祖国⺟亲”…都是生命的赋予者。

  同样的,在‮国中‬传统文化中,共⾐是一种很重很重的情分。因为‮国中‬人有一个观念,自己的⾐服是不能随便给人穿的,尤其是女人。为什么呢?因为⾐服是最贴⾝的,它已经构成我们“文明人”⾝体的一部分,做一个“文明人”不能⾚⾝裸体的,必须要穿⾐服,它代表我的⾝份,甚至代表我的格、我的心理,它是我⾝体的代表。如果我把我的⾐服给人穿,这叫做以⾝相许。《诗经》里面有一首诗说:“岂曰无⾐?与子同袍。”意思是说:谁说我们没有⾐服穿,我跟你共一件战袍。同袍就是同胞啊,我们说骨⾁同胞,海峡两岸骨⾁同胞,那“胞”是什么?“胞”就是⾐、胞⾐,就是小孩子生下来外面的那个胞⾐。所以同袍就是同胞,同⾐就是同依,依靠的“依”

  我们看《红楼梦》里面有一个情节,就是晴雯因为王夫人讨厌她,说她长得像狐狸精,狐媚,肯定是‮引勾‬我们家哥儿了,撵出去,撵回家去。结果她又穷又苦又生病,不久于人世,奄奄一息,宝⽟偷偷地去看她,两个人泪流満面。晴雯已经是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了,挣扎着在被子里面把自己贴⾝的內⾐脫下来给宝⽟,宝⽟接过来以后,立刻明⽩了晴雯的心思,把自己的外⾐也脫了,把晴雯的內⾐紧紧地穿在自己⾝上。晴雯说,这样一来我就死可瞑目了,要不然我真是枉担了一个虚名。所谓枉担的虚名是什么意思呢?是王夫人怀疑她跟宝⽟两个人那个了,其实晴雯是清⽩的,她和宝⽟两个没那个,跟宝⽟那个的是袭人。但这样一来,我晴雯的內⾐宝⽟穿过了,就等于我晴雯和宝⽟两个的⾝体已经贴在一起过了,那么我背这个罪名也不冤枉了。

  你说,共一件⾐服是多么重的情分啊?那么刘邦能够把自己的⾐服脫下来给韩信穿,韩信感恩戴德,永志不忘,不能背叛。这当然是‮国中‬文化中的心理通则,但是对于韩信来说还有一层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韩信早年时挨过饿,挨过冻,是曾经没饭吃没⾐服穿的人,遇到一个诸侯王,居然把自己的⾐服给他穿,把自己的饭给他吃,韩信的这份感简直是难以言表。

  于是,我们发现,要解答韩信不肯背叛刘邦而终于背叛刘邦这个谜团,我们还必须弄清楚韩信的⾝世。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早年有什么样的遭遇?后来又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走上一条这样的人生道路呢?

  请看下一讲《韩信⾝世之谜》。 wWw.nIlXS.CoM
上一章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是一本完本综合其它,完结小说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综合其它”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