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 第二章 红灯区里的救国之术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  作者:雾满拦江 书号:44688 更新时间:2017/12/10 
第二章 红灯区里的救国之术
  第1节公使夫人重旧业

  大清帝国被小⽇本揍得⾎⾁横飞,看呆了列強诸国,更吓坏了兀自在海外的‮国中‬公使们。

  正在俄国彼德堡参观访问的‮国中‬驻俄罗斯、德国、奥地利及荷兰四国公使洪钧听了这情形,躺在上急急喊叫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要立即回国。

  这位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后来被民间册封为“九天护国娘娘”论其知名度远在她丈夫洪均之上。即使在当时的‮际国‬上,四国公使夫人也远比四国公使更受到列国的

  国人深信,如此年轻貌美的四国公使夫人,自然成为了‮际国‬外场所中最受的人物,在洋场上自然少不了众多的追逐者,如德国驻俄罗斯上尉瓦德蔵书网西,必然会被她的万种风情得神魂颠倒…

  从此四国公使夫人构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对我们后人的影响而论,传统的作用更大于历史本⾝。

  历史是被我们遗忘的事实。

  而传统,则是我们记忆深刻但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注定了在民众心目中有着更为持久的影响价值。

  其时战火猝起,国难当头,四国公使洪均唯恐死在蛮夷之地,就带着傅彩云匆匆回国。他回来的正是时候,洪均的脚刚刚踏上故国的土地,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就突发急病“发痧”而死。

  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只好扶着洪钧老头的灵柩回家,可是她越走越害九九蔵书怕,越走两条腿就越是酸软。

  说到底她只是个小妾,活蹦跳的老爷带了她出去,回来时却成了一具尸体,这让她如何给大代?

  再者说了,那个家本就没她的位置,她回去凑什么热闹?

  思前想后,傅彩云终于拿定了主意。

  扶老头的灵柩到了苏州,傅彩云就失踪了。

  四国公使夫人逃走九九蔵书了。

  没过多久,‮海上‬十里洋场的彦丰里书寓,来了一个新头牌,花名赵梦兰(一说是曹梦兰),她的招牌黑底金字,朱红缎子,下系彩球,旁边是四国公使洪钧洪老头的大幅照片,广告上说:四国公使夫人怜及众生苦难,慈航普度,⻩金锁骨,一亲香泽,生意开张之⽇优惠八折,新老顾客惠顾…

  第2节美女赛二爷的二次创业

  四国公使夫人下海,重旧业。

  这条‮炸爆‬新闻霎时间席卷大‮海上‬,彦丰里书寓门前,男人们排起了十里长的队伍…

  洪钧老头的广告效应強烈,⽩花花的银子⽔一样地流进了赵梦兰的书寓。

  男人有了钱会变坏,就会去找帮他花钱的坏女人。

  女人有了钱想学好,就会去找帮她花钱的好男人。

  这个帮助赵梦兰花钱的好男人,是‮国中‬大财枭盛宣怀的跟班,生得风姿⽟立,眉目如画,论及美貌丝毫不亚于成功人士赵梦兰女士,赵梦兰女士对他疼爱非常,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可是小帅哥年轻贪吃,不知养生之道,旦夕以伐,忽一⽇爬到赵梦兰女士的⾝上,却再也没能下来。

  脫而死。

  这意外的事件把赵梦兰女士吓坏了,害怕官府追究她的刑事责任,赵女士一不做二不休,卷起铺盖卷儿走人,逃到了天津避祸。

  赵梦兰女士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各级‮导领‬的关注,户部尚书立山亲自赶去慰问,对她说:赵女士,你不要有心理包袱,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人固有一死,可是那家伙却是舒服死的,他也该知⾜了…

  为了表示对赵梦兰女士的关心与爱护,立山当即掏出两千两银子,让赵梦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赵梦兰女士感不尽,立山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虽然没有像盛宣怀的跟班那样舒服死,但也死了个七七八八了。他食骨知髓,再也舍不得放手,索邀请赵女士去京蔵书网师二次创业…

  立山说: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

  于是赵梦兰女士进⼊大京城,她是南国佳丽,与北地胭脂的耝线条截然不同,富有特⾊的经营手法让她于‮京北‬城中一炮而红。

  时人有云:偌大的‮国中‬,只有两个女人:

  一个是金銮殿上的慈禧太后。

  一个是八大胡同的赵梦兰女士。

  ⽩天的时候,忧国忧民的大臣们趴在慈禧太后的脚下,研究老太太的鞋底。

  晚上的时候,大臣们挤在赵梦兰女士的裙子下面,研究赵女士的鞋面。

  ‮京北‬闻人卢⽟舫听说了赵梦兰女士的大名,就找了来,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就写了金兰谱,结为了八拜之,卢⽟舫为兄,赵梦兰女士为弟。

  赵梦兰女士不搞多元化,走的是专业经营之路,养了一个专业吹拉弹唱的经营班子,叫金花班,所以人称赵女士为赛金花。

  与卢⽟舫结为八拜之后,‮京北‬城中的百姓们就亲切地称呼赛金花女士为“赛二爷”

  当年把德国驻俄中尉瓦德西得神魂颠倒的四国公使夫人,经过一番努力奋斗,终于把自己混成了爷字辈的。这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只要你不息地发奋努力,付出总有回报!

  已经成为了名女人的赛金花,接到了一个迟早要来的客人:

  ——袁世凯。

  袁世凯来拜访赛金花的时候,带来了许多⽩花花的银子。他对赛金花说:我希望你能够替我办件事情——替我接待一个客人。

  那个客人是谁?赛金花好奇地问道。

  第3节脂粉圈套

  ‮国中‬古时候的穷书生,大多不过是两个梦想:

  第一是红袖添香,美人陪伴。

  第二是昑风赏月,美景常在。

  最容易満⾜的是第二个愿望,好的风景随处可见,只要你家里有钱,不愁找不到好的风景。

  至于第一个愿望,多半只会在舞台上出现,舞台上尽多见了穷书生就倒贴的美人,但是现实中的美人却是非常昂贵的,如八大胡同的赵梦兰女士,就本不是普通的穷书生能够消费得起的。

  流离于‮京北‬城的读书人王修植,就是这众多的穷书生中的一员。王修植也是八大胡同的常客,忙时闲时,八大胡同走一走,就算是兜里没银子,姑娘不让碰,远远的看一眼也是好的。

  可是忽然有一天,王修植竟然时来运转,飞来福。

  赛金花赵梦兰女士邀请他赴八大胡同“小酌”

  王修植喜不自胜,飞也似的去了。

  果然是赛金花对他情有独钟,单单请了他一个人,美酒名花,娇醉人,更让王修植消魂蚀骨的是赛金花让他当夜留宿。

  王修植的心里充満了幸福的感觉。

  他没提钱的事儿。

  提那个⼲什么?忒俗。

  此后几天,王修植就住在了赛金花处,不是他闲着没事,只是这地方男人进来就不乐意走。

  饮酒,赏花,醉品美人,这种舒服⽇子,给个皇帝也不换。

  忽一⽇,赛金花再设小宴,亲替王修植斟酒。

  席间赛金花软语温柔,旁敲侧击,才知道这位王修植虽然蔵书网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门客,却也不是易于之辈,他有一桩让人生气的本事——他能够把他不会⼲的事情写得活灵活现,就好像他真的会⼲一样。

  虽然他从未摸过兵刃,从未上过‮场战‬,却会写兵书。他曾经为贵州巡抚胡燏棻写过一部兵书,胡燏棻就拿这部兵书呈上朝廷,结果被朝廷派他去天津马场训练新军。这件事不知怎么被袁世凯打听到了,就带了礼物登门,想求王修植替他也写一部。

  可是不蔵书网曾想,袁世凯经略朝鲜,升官升得太快,早已引起了众怒,时下清流士子众口一词,一致认为甲午之败都是袁世凯惹出来的祸事,要不是袁世凯老是欺负⽇本人,大清国至于被撮尔小⽇本打得庇滚尿流吗?

  此时袁世凯在读书士子的心目中的形象,已是臭不可闻。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袁世凯虽然心理素质过硬,不把人们的物议放在心上,可是他要想说动像王修植这样的人替他写一部兵书的话,自然蔵书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听了王修植的解释,赛金花怀着沉重的心情正式通知他:

  如果他仍然是执意不肯替袁世凯写兵书的话,那么,只怕袁世凯一生气,王修植这些⽇子以来的头嫖资,就得由自己来付帐埋单了…

  王修植目瞪口呆,才知道女人的是不可以上的,如果你上上得容易,那么等你下来的时候,铁定会少不了⿇烦。

  但王修植终究不是易与之辈,他眼珠一转,就立即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第4节没文化就会吃大亏

  王修植睡了女人理短,不能不应付应付袁世凯,可如果真要是替袁世凯写一部兵书的话,他心里又不情愿。

  于是王修植灵机一动,给了袁世凯一部废稿。

  怎么说是废稿呢?

  原来,早在王修植替胡燏棻写兵书的时候,第一稿写废了,只好重写。现在王修值就拿写废了的第一稿给袁世凯,谅袁世凯这人没读过几本书,没文化,也看不出个好歹来…

  事实还真是这样,袁世凯见了那部废书稿,如获至宝,大喜过望,挟着这叠子废书稿就兴冲冲地离开了,看着袁世凯的背影,差点没让王修植笑死。

  但是王修植笑得太早了。

  袁世凯这个人,虽然书读得不多,却是地地道道的“不学有术”之人,王修植的这叠子废稿在别人眼里一钱不值,但对于袁世凯来说,却是价值非凡。

  这时候的袁世凯,从朝鲜回来快一年了,这是大清帝国最难熬的一年,地也割了款也赔了,可是⽇本人还不肯罢休。不肯罢休也没办法,毕竟‮国中‬太大了,⽇本人想一口呑掉,那只会活活把自己噎死。

  袁世凯看得明明⽩⽩,大清帝国的控海权是彻底完蛋了,眼下‮家国‬最迫切的需要是一支陆上力量,九九蔵书网所以仿西洋之法训练新军,是朝廷必做之事。

  朝廷主事的是慈禧太后,这老太太只比袁世凯精明,不比袁世凯糊涂。当袁世凯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命广西按察使胡燏棻于天津马场训练武定军,袁世凯慢了一步,失去了这个机会。

  于是袁世凯⾼薪诚聘赛金花出马公关,终于拿到了王修植的这些废手稿。

  回到自己的寓所之后,袁世凯点灯熬油,彻夜苦读,终于把这些废稿理清了脉络,弄出了头绪。

  然后袁世凯把这部书稿重新改过,另写了一篇《应时练兵说贴》,拿去给荣禄看。

  荣禄官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这个官大小相当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想获得练兵的机会,首先就得得到荣禄的支持。

  却是想不到,荣禄此人,正在等待着袁世凯的到来。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荣禄也深知大清国海上力量的丧失,标志着此后的战争势将于国境之內展开,建设一支強大的陆军力量势在必行,虽有胡燏棻于天津马场已经训练出了五千新兵,但胡燏棻却是翰林出⾝,一辈子也没打过仗,他所谓的训练新兵,无非是照本宣科,拿着王修植闭门造车的书九九蔵书稿一字一句地念,用这种法子训练出来的新兵,到底管用不管用,那实在是天晓得的事情。

  而袁世凯则不然,他的资历、见识、经验与对西方军事的了解,都不是胡燏棻那种文人所能比得了的,所以荣禄自然也不会放过袁世凯这种人才。

  荣禄当场对袁世凯提问了几个问题,袁世凯对答如流。隔⽇,荣禄向慈禧太后汇报,要求让袁世凯与胡燏棻在金殿上展开“PK”看谁的练兵理论更丰富,经验更老道…

  金殿PK的结果,直教人跌破眼镜。

  袁世凯的表现相当优秀,他慷慨昂,侃侃而谈,等轮到了胡燏棻,却没料到这老胡不会说官话,竟然是満口谁也听不懂的绍兴方言。

  老胡连官话都说不来,这又如何训练新军呢?

  见此情形,光绪皇帝当即下旨,命袁世凯留在督办军务处供亲王及朝中大臣差委——这个职位却是个袁世凯最⼲不来的闲差,主要工作是翻译、研究各国的兵书,并撰写有“‮国中‬特⾊”的兵书,还要拟订西法练兵的计划和章程…

  也就是说,朝廷是这样安排的,既然袁世凯懂得练兵,那就给胡燏棻提供技术服务吧,多翻译几本西洋兵书,天津练兵的差事,还是由老胡来担任。

  第5节慈禧的脸长在李莲英的脚上吗?

  袁世凯无法接受PK大赛的结果,那老胡连普通话都说不来,还怎么练兵呢?可慈禧太后明知道这事,偏偏就是不把这个机会给袁世凯,袁世凯只好去找人说理。

  还好,这大清国还是有说理的地方的。

  李莲英的家里。

  李九九蔵书莲英的家很好找,胡同里拐两个弯,好大一个门楼,那里就是。

  当然太监是不允许出宮的,更不允许参与抢购房地产哄抬物价,所以这个门楼,又称之为李莲英弟弟的家。

  于是袁世凯去找李莲英。

  李莲英告诉袁世凯,近来太后心情一直不好,说话要留神,注意察言观⾊。喜听的就多说,不喜听的就别说。

  袁世凯听后很为难,因为跪见太后,怎么能允许看着太后的脸回话呢?

  李莲英说:你回答太后的话时,注蔵书网意看我的脚。如果我两脚并拢,你就不要说了,那是太后不喜听;如果我两脚分开,就是太后喜听,你就大胆地说…

  李莲英的这双脚,表情还真够丰富的。

  有了李莲英这双脚表达慈禧太后的喜怒哀乐,袁世凯心里就有底了。

  再上金殿,据理力争,字字句句都说在慈禧太后的心窝子上,老太太听得眉开眼笑,当即传旨:着温州道袁世凯赴天津小站,练精兵三十营,钦此。

  圣旨下了,这时候大家才想起一桩事来,那満口绍兴鸟语的老胡还在天津马场呢,他怎么安排?

  人才难得啊,就让老胡去修铁路去吧。慈禧太后有成竹地吩咐道。

  袁世凯如愿以偿,奔赴小站去练兵,他走得正是时候。

  他前脚走,俄国人后脚就来了。

  ‮国中‬北疆!

  ⽇俄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第6节神秘的女才子

  ⽇俄两国在‮国中‬本土上战,清廷无可奈何,只能袖手旁观,宣布中立,这是‮国中‬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页,也是‮际国‬战争史上的大笑话。

  但这个笑话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际上,俄国人进⼊东北,还是由清廷自己给引进来的,这一招又叫驱虎呑狼之计,亦称以夷制夷,是典型的弱国外之手段。

  当时的情形是,⽇本人一举消灭了大清国的海上力量,挟新式火器之锋利,长驱而⼊东北,并向‮国中‬的东北三省大量移民,而清廷的陆军战斗力又是不堪一击,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的话,就只能眼看着⽇本人呑并东北三省。

  俄国人进⼊‮国中‬东北三省,在烧杀劫掠的过程中与⽇本人战,这固然是国聇,可再大的国聇也比丧失国土要小得多,但凡有一点点抵抗能力,清廷也不会坐看局势一天天地恶化下去。

  只要⽇本人和俄国人在东北打着仗,那么无论是⽇本人也好,俄国人也好,就不可能如愿地呑并东北,等朝廷这边慢慢养精蓄锐,等‮国中‬強大了,民族觉醒了,不愁不逐⽇俄两寇于国门之外。

  也就是说,与⽇本人不同,俄国人‮略侵‬
‮国中‬,是清朝‮府政‬自己请来的。在1896年,清廷与俄国就签署了《中俄密约》,条约中第一款规定:⽇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国中‬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理办‬。如有此事,两国约明应将所有⽔陆各军,届时所能调遣者尽行‮出派‬,互相援助,至军火粮食,亦尽力互相接济。

  看看,这条约上说得明明⽩⽩,⽇本如果敢动手,俄国人就有责任来‮国中‬大战⽇本人…

  再来看第三款:当开战时如遇紧急之事,‮国中‬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如有所需,地方官应尽力帮助。

  看看这条约我们就知道,清廷脑子是非常清楚的,‮家国‬就这么一个烂摊子,不指望俄国人和⽇本人两家对打,还能指望谁?

  这就是清廷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但这只是朝廷的看法,知识分子可不这么看问题。

  要強国,要雪洗国聇,首先就要‮醒唤‬民众——于是新的一轮文化复兴运动,就在‮国中‬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这场运动的宗旨就在于大力推进文化复兴运动,恢复每个‮国中‬人的自尊心。

  就在⽇本人与俄国人的隆隆炮声中,‮国中‬第一本女杂志《女子世界》迅速推出,一时间,‮国中‬的男人趋之若鹜,识字不识字的,都跑来瞧瞧女人的世界是个什么模样。

  打开这本杂志,松陵女子潘小璜这个名字,在第一时间抢⼊了读者的眼中。

  这个女才子的第一篇文章,题目叫《‮国中‬女剑侠红线、聂隐娘传》,写的是唐末两个精娴武技的女侠客的故事,在正文中,松陵女子潘小璜慷九九蔵书网慨宣称:吾二千年前之‮国中‬,侠国也。吾二千年前‮国中‬之民,侠民也。侠者,圣之亚也,儒之反也,王公卿相之敌也。重然诺,轻生死,挥金结客,赴汤蹈火,慨然以⾝许知己,而一往不返,一瞑不视,卒至演出轰霆掣电,惊天动地之大活剧,皆侠之效也…

  这边厢⽇本人和俄国人在‮国中‬的东北三省打得你死我活,大清国四亿五千万人却束手无策;那边厢松陵女子潘小璜却大讲两个侠女的故事,这不啻于指着‮国中‬男人的鼻子尖骂娘,骂得男人们无不骨软筋酥,意

  骨软筋酥之际,松陵女子潘小璜的第二篇文章又重磅出击,风格仍然是狂菗没骨头的臭男人,标题叫做《‮国中‬民族主义女军人梁红⽟传》,然后又是第三篇:《为民族流⾎无名女杰传》…

  识字的年轻人无不被这位才华惊人的松陵女子所倾倒,多人坠⼊情网,正所谓,做九九蔵书网官当做员外郞,娶当娶潘小璜,人生有酒须当醉,管他⽇俄与列強…这时候这个女才子又在杂志上发表了首诗:《哭陶亚魂》,可知这名女才子会写诗,有思想,而且还通晓‮国中‬历史,这就更让众多的男士们沉不住气了。

  想要结识这个奇异的女才子。

  但无人知道潘小璜家居何处,但是此后不久,一名游客却在无意中邂逅了松陵女子潘小璜。

  文章中说,那名游客闲游苏杭,途中路遇一惊人美貌少女,年龄十七八岁模样,见游客至,抛下手帕一条,游客把手帕捡起来,只觉清香拂面,令人魂不守舍。手帕上还写有一行字,某时可到某地…到了时间,游客‮奋兴‬地赶了去,却是一座美轮美奂的花园,蛱蝶曼舞,花茵如醉,游客于途中偶遇的美貌少女正坐于树下案前,伏案书写,⾝边有两个妙龄小丫鬟伺候。

  见游客到来,少女便问:先生可是自上蔵书网海来?

  游客答曰:然也。

  少女道:那么先生返回‮海上‬的时候,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替我把稿件带到《女子世界》杂志社去…

  这篇文章刊出之后,印证了读者的一个判断,原来松陵女子潘小璜,果然是一个如花美貌的少女。只不过一⽇之间,数千封求偶书信,堆満了杂志社的房间,数不清的男人发誓,此生此世,非才女潘小璜不娶!更有那不成气候的权门达官,也跑来闹轧猛凑热闹,愿以⻩金千两,娶回松陵女子潘小璜为妾。

  当情书如雪片般飞往杂志社的时候,这名引发了公众狂热的美貌女才子却突然销声匿迹,金盆洗笔了,害得不知多少男人哭哭啼啼,満世界去寻找这名美女,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找到她。

  松陵女子潘小璜就这样消失于历史的尘烟之中,直到一百多年后,才有史学家在旧纸堆里把这名神秘的女子找到了。

  那么她到底躲在了哪里呢?

  第7节我以你⾎荐轩辕

  一百多年后,史学家研究松陵女子潘小璜,不无惊讶地发现,有关这名女子的历史资料,除了她的年龄没有错之外,其他的资料都靠不住。

  松陵女子潘小璜闯⼊人们的记忆中那一年,她确实只有十七岁。

  只不过,这名美貌的女才子是个男人,并非女。这个男人姓柳,名柳慰⾼,字安如。

  十六岁那一年,柳慰⾼因为读法国大思想家卢梭的书读得如醉如痴,从此崇尚人权,⼲脆改名叫柳人权,字亚卢。

  次年,柳人权嫌自己的新名字跟朋友陈去病的名字不配套,第三次改名,叫柳弃疾。从此柳弃疾、陈去病二人驰名文坛,知之者众。

  此后柳弃疾专心写作,以期‮醒唤‬民众,遂每次署名为亚卢。但因为这个卢的繁体字“盧”笔画太多,写起来太耽误时间,于是他就⼲脆署名为“亚子”

  从此以后,大家都称他为柳亚子先生。

  ‮华中‬
‮民人‬共和国建国之初,⽑泽东曾与柳亚子和过一首《浣溪沙》:一唱雄天下⽩九九蔵书,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于是柳亚子的大名,终于让每个‮国中‬人耳能详,却没有人想到,这位诗人少年时代,每天收到的男人情书都接近千封。

  松陵女子潘小璜,是柳亚子在1904年时使用过的一个笔名。

  之所以使用女的笔名,是因为年轻貌美的少女远比任何一个大思想家更有号召力…总之,当时‮国中‬的男人睡得比较死,⽇本人和俄国人在东北的炮声都吵不动他们,只能换个年轻貌美的少女来试一试。

  说到‮醒唤‬民众,名气最大的应该是周豫才。他在‮国中‬于甲午之战惨败之后,毅然决然地奔赴⽇本留学,师承于藤野先生,当时俄国人出动军队占领了‮国中‬东北三省,沙皇尼古拉二世声称,要在‮国中‬的东北建立“⻩俄罗斯帝国”并进一步向清廷提出了领土要求。此事发生之后,在⽇本的留‮生学‬于东京召开了全体大会,决定成立拒俄义勇军,许多留‮生学‬纷纷签名,加⼊拒俄义勇军,要奔赴前九九蔵书线与俄国人殊死一战。

  周豫才的好友许寿裳报名参加了拒俄义勇军,曾被编⼊乙区二分队,于是周豫才慷慨赠诗,为朋友壮行,诗曰: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荐轩辕。

  为了进一步鼓舞‮国中‬的青年学子们“掷笔而起”周豫才拿起笔来,意译并改写了一部《斯巴达之魂》,文中说:西历‮元纪‬前四百八十年,波斯王泽耳士大举‮略侵‬希腊。斯巴达王黎河尼佗将市民三百,同盟军数九九蔵书千,扼温泉门(德尔摩比勒)。敌由间道至,斯巴达将士殊死战,全军歼焉。兵气森森,鬼雄昼啸,迨浦累皆之役,大仇斯复,迄今读史,犹懔懔有生气也。

  总之,周豫才的目的,与松棱女子柳亚子是相同的,都是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

  意译并创改这部《斯巴达之魂》的时候,周豫才嫌自己的名字不够大气,遂改名为树人,此年周树人刚刚二十一岁,到了他使用“鲁迅”这个笔名的时候,他已然成为一代宗师了。

  第8节⽇本人的影子

  说起拒俄义勇军,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现象,当史家说起与这一群众组织相关的历史人物,如鲁迅,如苏曼殊,如⻩兴,如宋教仁,如陈天华等,主要強调的是这个组织的战斗、⾰命与先进

  但当史家说起同在这一群众组织的另外一些人,如张作霖,如吴佩孚的时候,一般则称呼这个组织为“花膀子队”因为这一组织的统一的标志是以一条花⽑巾缚于左臂。而且在这种情形之下,照例会提到黑龙会的前⾝玄洋社的作用。

  玄洋社是⽇本黑社会头目头山満所创建的一个拒俄帮会。这个头山満在与俄国人的对抗之中手段过于恶劣——头山満给俄国人送去了许多⾝患病的美貌女,没有确切的数字表明多少俄国鬼子中了标,但是搞到最后,玄洋社自己却因为这肮脏的手段而声名‮藉狼‬,不得不宣布撤销,并重组了黑龙会。

  对于以拒俄为目的的义勇军,玄洋社当然要鼎力支持——包括了金钱与舆论宣传方面的支持。

  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烦了起来。

  拒俄义勇军无疑是正义的,尽管俄国人是清廷请来的,可‮略侵‬就是‮略侵‬,这没什么道理好讲。

  清廷请俄国人来,是为了对抗⽇本人,所以⽇本人必然会支持拒俄义勇军,因为这是符合⽇本利益的…

  总之,说到拒俄义勇军,就难免会卷⼊⽇中之战的理论旋涡,导致对那段历史缺乏了解的人意识错,没办法得出一个省事的结论。

  相对于任何结论来说,历史都有点太复杂了。所以说,历史不适合于简单的是非判断,历史就是历史。

  可怜的历史学家们被这段历史生生地弄得人格‮裂分‬,一般来说,当史家提及到这个组织的正面人物,如苏曼殊,如鲁迅等人的时候,就強调该组织的⾰命、进步与正义。但当提到这个组织中的另外一些人,比如张作霖、比如吴佩孚时,就称这个组织为花膀子队,強调这个组织背后九九蔵书网的⽇本人的影子。

  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简单的政治观点与复杂的历史在这里撞了车,就只能绕过政治,单说历史了。历史就是这样:拒俄义勇军向清廷上书,曰:昔波斯王泽耳士以十万之众,图并希腊,而留尼达士(即周豫才笔下的黎河尼佗的另一个音译名字)亲率丁壮数百,扼险拒守,突阵死战,全军歼焉。至今德摩比勒之役,荣名震于列国,泰西三尺之童,无不知之。夫以区区半岛之希腊,犹有义不辱国之士,何以吾数百万方里之帝国而无之乎?

  我们看看拒俄义勇军给朝廷写的这封信,再看看周豫才同学译创的《斯巴达之魂》的那一段前言,就会发现这两段文字风格完全一样,甚至连有些措词都一模一样,如“死战”如“全军歼焉”等等,而且周豫才还特意在“温泉门”三字下加注“德尔摩比勒”的字样,这么看起来,执笔替拒俄义勇军写信与朝廷之人,与周豫才同学的关系⼲莫大焉。

  头山満的玄洋社四处弄钱,资助‮国中‬留⽇‮生学‬的拒俄义勇军奔赴东北,与俄国佬殊死⾎搏,这情形搞得清廷驻⽇公使蔡钧紧张万分,不知如何应对。后来这老兄害怕朝廷怪罪,索一咬牙,发狠给国內发电:留‮生学‬结义勇军,计有二百余人,名为拒俄,实则⾰命,现已奔赴各地,务饬各州县严密查拿。

  好了,发了这封电报,清国驻⽇公使蔡钧就算没有责任了。可是拒俄义勇军就惨了,眨眼工夫,爱国义士就全都成了钦犯。

  清廷的做法让义勇军无不愤然,现在他们才真切地意识到,‮国中‬最大的敌人,既不是⽇本人,也不是俄国人,而是清廷。于是拒俄义勇军改名为军国民教育会,听这名字似乎是转型为一个民间教育社团。

  实际上,军国民教育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暗杀组织,走上了⾰命暴动的路线。

  当军国民教育会磨刀霍霍,视清廷为‮华中‬之仇的时候,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苏曼殊转⼊了文化战线,和周豫才同学并肩战斗。

  第9节岳飞成了孙悟空

  很久很久以前,⽇本自由魁板垣退助访问欧洲,见到了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并问道:假如要把自由平等的理想灌输到‮民人‬中间,应该怎么办才好?

  雨果回答:最好的办法就一个——让他们去看我的小说!

  听这个口气,好像是大文豪雨果在推销自己的书…但是雨果的愿望——或者说是预言,很快就在‮国中‬实现了。

  1903年10月8⽇,一部章回体文言文小说《惨世界》在大清国隆重推出,书的原作者署为法国大文豪“嚣俄”翻译者为苏子⾕。

  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叫“金华”的‮产无‬者,自小就被一位叫“満周苟”的恶霸欺庒‮辱凌‬;有一位叫“范桶”的知识分子,亦同样总是被“満周苟”欺侮。这个“満周苟”欺人成习惯,他看上一位叫“孔美丽”的少女,每当他企图‮辱凌‬“孔美丽”的时候“金华”就会⾝而出,不畏強暴,与“満周苟”据理力争,而“范桶”则是极力在两者之间和稀泥…

  再后来,主人公“金华”遇到了一位贪婪的和尚“孟主教”于是“金华”大彻大悟,终于认识到跟“満周苟”是讲不清道理的“索大起义兵,将这班満朝文武,拣那黑心肝的,杀个⼲净”…

  这部《惨世界》写得跌宕起伏,悬念陡生,纵然是法国大文豪再世重生,也看不出这本书和他的《悲惨世界》有什么关系,但翻译者苏子⾕却一口咬定,这个《惨世界》就是大文豪雨果的《悲惨世界》,所以书中虽然有一个“満洲苟”但是清廷不应当认为这是讥骂清统治者为“満洲狗”想一想,人家法国大文豪雨果怎么会骂你们清朝‮府政‬呢?

  朝廷很不乐意,但是由于这本书打着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头,朝廷也拿翻译者苏子⾕没得办法。

  实际上,这本《惨世界》,却是军国民教育会的创始人之一苏曼殊拿雨果的《悲惨世界》为蓝本,重新自由加工搞出来的一部新小说…

  苏曼殊,自小丧⽗,十二岁时,被慧龙寺长老收做弟子。此人格极是单纯直率,他曾游历‮国美‬,遇一肥胖女子,体重超过两百公斤,腿耝如大象,苏曼殊见此胖女,当街拦住便问:你是否想找一个和你一样胖的男朋友?

  那胖女很是‮涩羞‬,回答说:不,我想找个瘦一点的…

  苏曼殊大喜,便自荐道:我很瘦很瘦,做你的男朋友如何?

  …不知那胖女人有没有把苏曼殊打个半死…

  像这样天真的格来翻译雨果的《悲惨世界》,可知被翻译过来的作品与原作肯定不会是一码事。

  小说中的金华,就是原作品中的冉阿让。范桶,就是原作品中的‮察警‬沙威。贪和尚孟主教,就是原作品中的卞福汝主教。

  至于最牵扯读者感情的少女孔美丽,以及恶霸満周苟,却是苏子⾕自己另行创造的人物,目的无非是给清廷心里填堵。

  那九九蔵书么这个翻译者苏子⾕,应该就是苏曼殊本人了吧?

  偏偏不是!

  实际上,苏曼殊本人的“中文⽔平”不是太⾼,翻译这本书给清朝填堵固然是他的主意,但等到作起来的时候,苏曼殊就有点搞不明⽩了。

  这时候苏曼殊的知好友陈独秀跑了来,拿起笔来继续翻译——说是翻译,其实这本书的写作全是由着陈独秀的子来,除了杜撰一个原作品中不曾有的人物満周苟,杜撰一个‮国中‬读者最喜的美女孔美丽,为了故事的发展,还杜撰了许多原作中本不曾有的人物,直到让这些新杜撰的人物把整个剧情演完,小说在结尾才勉勉強強地又拉回到了《悲惨世界》的原文。

  总之,陈独秀拿了这么九九蔵书网一本《悲惨世界》,批判了清朝的统治,号召武装⾰命,批判了孔子的儒学,甚至还宣扬了社会主义思想…

  但不管陈独秀怎么搞,雨果的思想跟清朝人实在扯不上半点关系,所以在新一轮的“小说界”⾰命进程中,‮华中‬民族英雄岳飞终于复活了…

  话说岳飞在庙中醒来,曰:我想我‮国中‬国民,总有振作精神的时候。又听说西洋法兰西国,近来有许多新奇事,我今⽇趁着秋凉,要去探看探看。说罢,乘云驾鹤,飞往西方…

  这是刊载于《国民⽇⽇报》上的《回天伟妇传奇》中的章节,隔了百年再看这段文字,岳飞居然也腾云驾雾起来,真的很难弄清楚作者在这里写的到底是岳飞还是孙悟空了。

  第10节政治让文学简单化

  据柳亚子老先生自述,少年时代的他,最仰慕的人物就是《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而且他本人也是处处以贾宝⽟为样板,什么地方女孩子多,他就往什么地方跑。所以柳亚子先生凭空创造出一个松陵女子潘小璜,固然是为了‮醒唤‬民众,但这种⾰命风格也是最适合于他本人的。

  到了十二岁,柳亚子又有了新的崇拜偶像,不再以贾宝⽟为模板规划自己的人生了。

  十二岁的时候,柳亚子开始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

  这是因为康有为与苏曼殊、陈独秀等人的风格不同,苏曼殊也好,陈独秀也罢,都是走的“利用小说反朝廷”的路线,这对于国人来说未免有些隔靴搔庠,不够痛快,不够刺

  而素有南海圣人之称的康有为,则是直言议政,不像苏曼殊、陈独秀那样遮遮掩掩,更不像周豫才同学有着把简单的事情弄得特别复杂的本事——周豫才同学送给拒俄义勇军的那首诗,时过百年史家还争论不休“灵台无计逃神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九九蔵书我以我⾎荐轩辕”又是一个如何荐法?

  文学把政治复杂化,政治把文学简单化。

  当时的事情就是这样,康有为和梁启超一边大搞公车上书,呼吁朝廷立即推动政改,实行变法,一边翻译⽇本小说《佳人奇遇》,希望用东洋美女把国人从沉睡中‮醒唤‬…

  鲁迅也好,苏曼殊也好,陈独秀也好,梁启超也好,为什么大家都一窝蜂地翻译小说呢?怎么就没人翻译科学或者是哲学呢?

  这个事…魏源就搞了个《海国图志》,并明确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此书在⽇本卖到脫销,几年间再版了二十多次,总销量达百千万册。基本上来说,⽇本人中只要是个识字的,就读过这本书。

  可这本书在大清国却卖得很惨,先后几家书局硬着头⽪出版,可读者硬是不买,几家书局都赔得一塌糊涂,其中还有一家书局被连累得关门倒闭。

  所以搞到最后,大家只好去翻译小说,如林纾,他改译的法国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面世后,轰动了‮国全‬,严复曾评价说: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子肠。

  总之,清国人的心态是,第一爱看恋爱故事,第二希望有个圣人出来,替自己把所有的事情统统搞定。

  因此康圣人横空出世,也在情理之中。

  这场热闹自然也少不了袁世凯,据《容庵弟子记》中记载,袁世凯初见康有为,就亲亲热热地伸手打招呼,口称大哥…搞得康有为心里直嘀咕,不知道自己的妈什么时候又给自己生了这么大的一个弟弟…然后袁世凯冲上前来,亲热地摸着梁启超的脑袋,说:小伙子九九蔵书网不赖,好好地⼲…爱其少年英俊,叹为奇才。

  袁世凯既然见到了康有为,并自来地称呼为大哥,这只说明了一件事:

  南海康圣人已经来到京师。

  康有为,少有大志,又聪明好学,勤于思考,抱负远大,自视甚⾼。“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忽思量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既念民生艰难,天与我聪明才智拯救之。乃哀物悼世,以经营天下为治”…总之就是地球离开他不转了,‮国中‬离开他完蛋了的意思。

  圣人来了,‮国中‬人终于有了希望。

  第11节天下奇才不可用

  康有为此番来京城,专是为了救国图強而来。

  要救国,要图強,首先就得弄个官当当。大柄若在手,清风満天下,不当官,是没办法救国的。

  于是康圣人就去央求光绪皇帝的老师,大司农翁同龢。

  康有为走翁同龢的门路,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据恽毓鼎先生的《崇陵传信录》中记载,九九蔵书网翁同龢打光绪小的时候就照顾小皇帝。小皇帝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捏翁同龢的啂头,若是有一天没得啂头可捏,光绪皇帝连觉都睡不踏实,曾有一次,翁同龢请假回乡扫墓一个月,结果导致了没啂头可捏的小光绪严重失眠。

  第二个原因:翁同龢生平最痛恨的就是如李鸿章之流九九蔵书网的洋务派,翁老师觉得‮国中‬一切都好,本用不着搞什么洋务,李鸿章一伙以夷变夏,铁定是汉奷之举,所以在甲午之战之时,翁同龢毅然决然地切断了对北洋⽔师的财政拨款,结果搞得北洋⽔师徒手跟⽇本人⾎搏…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的北洋⽔师最终没打过⽇本人,所以老李九九蔵书的汉奷已经坐实了,康有为同样憎恨李鸿章与⽇本人签订马关条约之举,和翁同龢是有着共同语言的。

  话说翁同龢接到康有为的书信,大喜,立即吩咐快请。

  康有为兴冲冲地赶到翁同龢的家,一问,却听说翁同龢刚刚出门去了…

  那么这事就不好解释了,翁同龢既然避而不见,那又何必忽九九蔵书悠康有为呢?

  于是就有人就此事询问翁同龢。

  翁同龢回答说:此人是天下奇才,我安置不了他,所以不敢见。

  翁同龢虽然不敢见康有为,但朝廷此时正是用人之际,管你翁同龢敢见不敢见,总理衙门把康有为叫了去,询问其变法之策。康有为侃侃而谈,听得总理衙门一众‮员官‬瞠目结⾆,不敢擅作决定,就把康有为的文书报到了慈禧太后面前。

  慈禧太后看了康有为的条陈,大悦,吩咐道:此事再议。

  这事就这么算了。

  正当康有为陷⼊绝望之际,历史上突然跳出三个小人物,此三人者,举手投⾜之际,就轻而易举地将康有为送上了历史的⾼峰。

  这三人的名字,分别是雷协⾝、惠二哑巴及朱得法。

  第12节小人物影响历史

  话说在山东巨野县,离城二十五里处有一小山村,此村偏离于商贾要道,居民稀少而且贫苦。村中仅有一条街,街后东首,有洋教士住屋一所,此屋乃‮国中‬传统建筑风格,门向西开,內有北屋三间,里边居住着德国传教士薛田资(Stenz)和韩理(Henle)二人。

  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六,同教之能方济(Nies)教士自汶上何家堂起⾝前往曹县,路过是处,即寓于韩理房內——房间里有两张,两人各睡一张。

  到了半夜十一点左右,突然有几条人影跳墙进来,进院行窃,这伙夜行贼人,便是巨野莠民雷协⾝、惠二哑巴及朱得法等人。

  ‮国中‬九九蔵书网有句老话,叫贼⼊莫惊,意思是说如果有贼夜里进了门,千万不要声张,因为小偷的神经处于⾼度紧张状态,你一吱哇叫,把小偷吓到,少不了戳你一刀两刀。

  当时的情形正是这样,雷协⾝、惠二哑巴等人不过是想弄点钱财,你洋鬼子家大业大,还差那几个钱吗?可是洋教士韩理、能方济被惊醒后,不是继续假装‮觉睡‬,而是吱哇大叫起来,并了手于窗孔前,向外砰砰击。

  还击呢,这俩洋鬼子,他们到底是传教士,还是冒险家?

  正在外边搬运东西的雷协⾝、惠二哑巴听到声,然大怒,众人蜂拥而⼊,逮住韩理和能方济,用标一通扎,扎得这俩倒霉蛋全⾝都是窟窿眼,当场毙命。

  杀了两名传教士,雷协⾝及惠二哑巴等人于房间中搜出纹银二百一十两,大家分了,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那边还有一个薛田资,这厮心眼硬是多,他眼看着两名教友被杀掉,却是一声不吭,等贼人逃走之后,他老兄这才跑去衙门报官。

  事发之后,地方官雷厉风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案犯雷协⾝,惠二哑巴等全部抓捕归案,朝廷将此事转告德国,并承诺清国会为此支付一切赔偿。

  德国‮府政‬向清国朝廷表示感谢之后,一艘战舰就扬帆出海,绕过马六甲海峡,直奔‮国中‬的青岛而来。

  此时青岛的守将是章⾼元,老章一辈子也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打个⿇将,正玩得开心,有兵丁报说海面上驶来了一艘洋人的兵舰,章⾼元那个心烦啊,斥责道:大海又不是你们家的,还不兴人家洋鬼子的兵船路过了?

  少顷,又有兵丁来报,洋鬼子的兵船靠了岸,买了一些⽑笔,还留下了一封信。章⾼元这边急着自摸,随手把那封信扔到了一边。

  自摸,清一⾊!

  老章乐得心花怒放。

  大家继续玩。

  也不知玩了多久,终于有点累了,一个幕客随手拿起来洋鬼子送的那封信,章⾼元不⾼兴地吩咐道:蔵书网放下,把那张废纸放下,咱们接着玩…这回该谁坐庄了?

  那幕客说了句:信已经打开了,就看看何妨…话未说完,那幕客神⾊大变,惊呼起来:怪事,怪事,这岂非咄咄怪事?

  章⾼元急问:如何一个怪法?

  那幕客将信递过来,章⾼元拿起来也看,也不由得⾼呼起来:怪事,怪事,此诚怪事耳…

  此事怪在何处呢?

  原来,这封信却是德国人限令中‮军国‬队必须于二十四小时之內撤出青岛的最后通牒。

  章⾼元急忙跑出门来看个明⽩,只见満大街都是德国兵,和大清的兵勇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章⾼元急了,立即命令‮队部‬集合,‮队部‬倒是集合了,可是士兵手上拿的都是空,军械库门前站着好多德国兵,说什么也不让大家进去取‮弹子‬。

  章⾼元大怒,径直去见德军将领,与对方⾆剑,展开争辩。可是那气人的德国佬却不跟老章打嘴仗,只是说:我们是军人,是奉了我国‮府政‬的命令来接管青岛与胶州湾的,这事哪有什么道理好讲的?你们快点走吧,只要你们别惹我们,我们是决不会伤害你们的。

  章⾼元然大怒:宁失千军,不失寸土,想让我们中‮军国‬队撤出,你休想!

  言罢,章⾼元返回官署,坚决不肯退让,德国佬拿他没有办法,就将官署团团围困了起来,不信饿不死你!

  第13节圣人爱杀人

  德国佬突然蹿出来霸占了胶州湾,朝廷竟然束手无策,于是翁同龢就去找总税务司赫德——把握了‮国中‬税务的洋鬼子,想找他讨个主意。

  翁同龢之所以去找这个洋鬼子,是因为赫德太不安分了,他不是好好地收税捞钱发财,却老给朝廷出主意,建议朝廷尽快变法图強。这一次翁同龢来到,洋鬼子赫德的回答是:我告诉他们,一切取决于他们将来能实实在在地做些什么。如果他们决心从明天开始就正经地着手改⾰,今天的损失是无关紧要的;然而若是本无意于推动改⾰,今天的损失就毫九九蔵书网无意义,只是向狼群投掷一片片⾁,使它们暂时不追上来,直到把马累死为止。

  当赫德说这番话的时候,康有为却已经是失望透顶,打了铺盖卷准备动⾝上路。

  回家,以后不陪着朝廷这帮人玩了。康有为宣布道。

  听说康圣人要回乡,翁同龢匆匆赶到康圣人下榻的南海会馆,却惊讶地发现康圣人还躺在被窝里没起呢…那是谁说康圣人要回家的?

  康圣人就这么留了下来——可随后翁同龢就失宠了。

  恰好恭亲王病危,这位王爷临终留言,是指责翁同龢破坏洋务,导致了北洋⽔师全军覆没——皇上问户部尚书翁同龢如何,恭亲王回答是: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够铸此等过错。

  于是翁同龢和康有为两人脫袍换位,康有为由布⾐平民一步登天,⼊军机处,而翁同龢却由一品大员一头栽地,恢复了出生状态时的平民⾝份。

  康有为初⼊朝房,就掀起了森森杀机。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变政记》中记载:康有为在召见那天,与荣禄相遇于朝房。荣漫不经心地看着他说:以夫子这样的磐磐大才,也会有补救时局的办法吗?完全是轻视鄙薄的态度。康答以非变法不可。荣九九蔵书网相国说:早就知道法应该变,但是一二百年的成法,是一早上就能变过来的吗?康愤然回答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刻能变。荣深怒其狂悖,已有必杀之心。

  康有为好歹也是一个“圣人”怎么说话这么不着边际,当着荣禄的面扬言要杀一品大员!这大清国有几个一品大员?这不就是等于指着荣禄鼻子说要杀他吗?这种事情可能吗?

  不是可能不可能的事情,而是确凿的史实。

  康有为初⼊朝房,除了他本人的笔录没有提到他扬言要大砍大杀之外,其他人的笔录记载及历史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只是细节上有小小的出⼊,如《戊戌变法》第四卷就曾提到:荣相国既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到皇帝这里听训,正逢康有为奉旨召见,因而问(康)打算说什么,有为回答说:杀二品以上阻挠变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就行得通了…荣相国即退出,康则告诉人说:荣禄老辣,我不是其对手呀!

  总之,康圣人火气很大,不杀几个一品大员,是消不得圣人心头之火的。然则康圣人何以生得如此之大的火气呢?听听康有为自己的理由吧:…二十八⽇早⼊朝房,遇见荣禄谢恩,一起说话,谈及变法之事。荣禄⼊对,就在皇上面前弹劾我是辩言政。…当时李鸿章一同谢恩,退下后面⾊大变,对我叹息着说,荣相国既在皇上面前攻击我,又告诉刚毅,皇上如赏(我)官职,不要给,应当给个小差事以庒制我。皇上问军机大臣如何安排我时,廖仲山想要说授予五品京卿的职衔,而刚毅班次在前,请求谕令(我)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总之是想羞辱我庒制我。

  ——《康南海自编年谱》

  看明⽩了,原来是康圣人嫌皇上给的五品官太小。

  官太小,脾气难免要大一些,这是人之常理,可以理解。

  第14节给我宰了老太太

  俗话说得好:铁肩担道义,辣手作文章。

  话说那康有为,道义也担得,文章也作得,就是这个‮家国‬如何一个治理法,他老兄不知道。

  不知道没关系,可事情糟糕就糟糕在,他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

  不知道如何治国,却以为自己知道,这种情况最多只是一个糟糕而已。但更糟糕的是:别人也不知道康有为不知道,都以为康有为知道…所以大家都寄厚望于康有为,等着他把百年沉疴咔嚓一下子给解决了。

  然而老康纵有満腔热⾎,却是一脑九九蔵书网子糨糊。

  他啥也不知道,却胳膊挽袖子登上了历史大舞台。等百⽇维新开始之后,他就什么都知道了。

  变法第一步:废除科举!

  诏书下达的次⽇,京城万名举子群起暴动,有分教,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十年寒窗苦读,举子们容易吗?好不容易等到金榜题名的机会了,你老康却要废科举,这还让人活吗?

  举子们‮狂疯‬追杀康有为的大弟子梁启超,如果不是梁启超逃得快,铁定会被这些穷举子们打死。李鸿章派其幕僚于式枚急急赶到,劝康有为和梁启超先一人雇上十个八个保镖,扯什么变法不变法,命要紧。

  康有为看傻了眼,怪不得废除科举这么简单的事,举手之劳,偌大的大清国竟然没人去做,原来是举子们不乐意。

  既然举子们都反对变法,那这条命令暂时就算了。

  变法第二步:废除和尚寺庙和老道的道观,寺庙及道观全部改为小学学堂。

  诏书下达的次⽇,‮国全‬的⾼僧名道已经纷纷排队‮访上‬,小和尚、小尼姑和小道士则深⼊群众,发动群众。未几,百姓们都听说康有为喂了皇上魂药,现在皇上只认东洋和西洋,不认亲爹和亲娘了…

  既然和尚老道都反对变法,那这条命令暂时就算了。

  变法第三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凡沾一个寺字的机构,统统撤销,下岗人员自谋生路。

  爱谁谁,就这么着了。

  数万⼲部下岗,这帮下岗的公务员却是够狠,当即拆毁衙门,搬走桌椅,连门窗都扛回家去烧火了。

  下岗公务员们放出风声,做饭缺米,烧火没柴,今天烧衙门,明天就要烧皇宮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既然公务员如此有意见,这条命令也算了,暂不执行。

  变法就这么三部曲,眨眼工夫就全都不算了,那康圣人怎么下台?

  康圣人却是早有胜算,成竹在

  他说:我还有绝活没使出来呢。

  他吩咐道:给我宰了那个老太太!

  这句话他是吩咐给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人的。

  这些人当中,最厉害的要算梁启超,如果说民国初年最重要的人物是袁世凯的话,那么第二重要的人物就是梁启超了。

  而且梁启超和袁世凯恰恰相反:袁世凯吃亏就吃亏在书读得太少,没文化。梁启超却是吃亏在书读得太多,文化含量太⾼,拖累了他的⾰命行动。

  谭嗣同的⿇烦在于他家境不好,幼年丧⺟,继⺟有事没事就待他,所以志士谭嗣同只晓得如何被待,却不晓得如何杀老太太。其余几位,还比不了谭嗣同,就更不要说了。

  眼见这么多改⾰家凑在一起,却连杀个人都不会,康有为沉下了脸:你们都不行,那就只有等毕永年了。

  第15节杀人游戏

  话说那毕永年,戊戌变法的1898年,他刚刚十八岁,但此人自幼生长于军中,有一⾝惊人的武艺,后来成为了哥老会的业务骨⼲,称得上古惑仔中的老大了,经常往来于汉口、岳州、新堤及长沙等地。江湖中人,多闻其名。

  更兼毕永年为人豪放不羁,仗义轻财,所以各堂口兄弟,各地的龙头老大都‮望渴‬与毕永年结识——好弄点银子来花差花差。

  毕永年的名头之大,不唯是各地江湖老大听得耳朵都出了茧子,就连洋人也听说了。

  遂有⽇本平山周、井山雅二等浪人于烟台找到毕永年,希望傻瓜老毕赞助给他们一点旅费…于是毕永年⼲脆带这俩穿塌拉板的东洋浪客来到了京城,要大⼲一场。

  当毕永年意气风发地带领⽇本人向大京城进发的时候,袁世凯也正跟在一个⽇本人庇股后面回到了京城。

  和袁世凯在一起的这个⽇本人,名气却是大得很。

  他便是于甲午海战中击溃了‮国中‬海防力量的⽇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此番来‮国中‬,纯粹是个人私费旅游,来‮国中‬他最想见到的人就是袁世凯,因为老袁曾一个人将⽇本人挡在朝鲜外整整十二年之久,这样的人物,伊九九蔵书藤博文不瞧瞧其模样,那可是死不瞑目啊。

  这边会英雄毕永年和大滑头袁世凯这两拨人,各自带着一拨⽇本人分路进京,而京城中的光绪皇帝却突然下了一道密旨。

  密诏发给了维新六君子之一的杨锐。

  之所以将密诏发给杨锐,是因为杨锐是戊戌变法六君子中最为老成持重的。可是老成持重的杨锐有个良好的习惯,喜猜谜语,他接到密诏后,先不急着打开,而是放在桌上猜谜语:猜一猜,皇上在这上面写了什么?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如此猜了三天,打开一看,顿时眉开眼笑九九蔵书,哈哈哈,原来是圣上危殆,哈哈哈,慈禧太后生气了,要⼲掉皇帝,哈哈哈,这真是太好玩了——这离奇到了不可思议的历史,见《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目》第1018页: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废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必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废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

  圣上危殆没关系,这不,会英雄毕永年已经进京了嘛。

  毕永年一到,就受到了康有为的亲切接见。

  1898年9月14⽇夜九时,康有为召毕永年到他的卧室中,说道:你可知道今⽇面临的危局吗?太后打算于九月天津大阅兵时杀害皇上,到时候怎么办呢?我想要效法唐朝张柬之废武后之举,然而天子手无寸兵,很难举事,我已奏请皇上召袁世凯⼊京,希望你来帮助我。

  毕永年狐疑地问道:袁世凯是李鸿章的人,而李鸿章又是太后的人,恐怕不可以用吧?更何况袁世凯那人也不是可以谋事之人,我听说他在⾼丽时被几个⽇本浪人吓得尿了子,私自逃回,像这种无胆之人,能九九蔵书靠得住吗?

  康有为道:这个你尽管放心,袁世凯两天前已经到了京城,我已令人去他那里行反间之计,袁世凯愚蠢,必然中我妙计。现在袁世凯已经深信他之所以升官太慢,就是因为太后与荣禄作梗,此时已经恨透了太后和荣禄。而且我已经奏知皇上,在召见袁世凯的时候,隆以礼貌,抚以温言,又当面赏给茶食,这样袁必愈生感而图报答了。

  最后,康有为吩咐毕永年:你且耐心等待着,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让你来办。

  饶是那毕永年久惯江湖风波,但等康有为用他的时候,还是让他大大地吃了一惊。

  第16节灌你两句糊汤

  袁世凯到得京城第三天,就有圣旨下来:现在练兵紧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忠勇勤奋,校练认真,著开缺以侍郞候补,责成专办练兵事务,所有应办事宜,著随时具奏。当此时局艰难,修明武备,实为第一要务。袁世凯惟当勉益加勉,切实讲求训练,俾成劲旅,用副朝廷整饬戎行之至意。钦此。

  老袁运气硬是好,又升官了。

  从地方三品的按察使,一下子擢升为‮央中‬的二品候补侍郞,那差不多相当于一下子升了‮级三‬。

  这道圣旨,却是康有为说服了光绪皇帝下达的,说是让老袁升官,其实是一道救驾圣旨。

  但袁世凯何许人也,又如何不知道这道圣旨实无异于催命符?所以他的反应,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袁世凯)自知非分,汗流浃背,立意上疏辞谢。随即有郭有琴等诸友人前来贺喜,都告以无功而受重赏,绝不是好事,有何可贺?即商量草拟疏稿,将力辞,将力辞。诸友人全都劝阻,于是托友人代办谢恩折。

  于是袁世凯闭门不出,谁也不见,独居郊外法华寺,只是苦苦恳求皇上放他回天津继续练兵。但政治这东西却由不得袁世凯,袁世凯越是往后躲,政治就越往前,不把袁世凯到绝路,这事不算完。

  袁世凯升官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是夜晚八时,蔵书网康有为正在用晚餐,他当即丢下馍馍不吃,拍案叫绝说:天子真圣明,比我们所献之计还要隆重,袁世凯必然是喜极而泣,以图后报了。

  于是康有为起⾝,命令毕永年随他前往卧室,毕永年硬着头⽪去了,进去之后康有为坐下,劈头就问毕永年:你觉得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

  毕永年回答说:事已至此,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按预定计划行事了,但我还是怀疑袁世凯不是可用之人。

  康有为笑道:差矣,老毕你极是差矣,袁世凯是极可用之人,而且我已经得到他允诺的凭据了。

  说着话,康有为从茶几间取出袁世凯以前写给康有为的九九蔵书书信,给毕永年看,这封信中袁世凯极力感谢康有为的引荐与提拔,并声称:赴汤蹈火,亦所不辞。

  康有为得意地说道:你看袁世凯都说出这样的话了,还不可以用吗?

  毕永年只好说:就算袁世凯可以用好了,那么先生你打算让我做什么呢?

  康有为道:我想派你去袁世凯的幕府中做一名参谋,替我监督袁世凯,怎么样?

  毕永年苦笑:我一个人在袁世凯那里有什么用?而且万一袁世凯另有异志,又岂是我能够对付得了的?

  康有为说:那就给你一百个人好了,怎么样?等到袁世凯奉我之命兵围颐和园的时候,你就带着那一百人奉诏直进,捉住西太后,把她给我废了!

  毕永年只好说:那我应当在哪一天去袁世凯那里呢?

  康有为回答:这事再商量吧。

  正说着,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弟子梁启超一起进来了,梁启超对毕永年将道:这件事,你就不用再怀疑了,只管去做好了,只是不知道老兄敢做此等事情吗?

  毕永年回答:这有什么不敢的?只不过我应该深思虑地处理此事,况且我从来就没有见到过袁世凯,不了解他的为人啊。

  梁启超冷笑:袁世凯的为人没任何问题,现在有问题的是老兄你敢不敢担当?

  毕永年犹豫不决,一边的康广仁然现出怒⾊,毕永年最后叹了一口气:此事我终究不敢独自担当,是否可以请唐才常进京商量?

  唐才常?康有为听了这个名字顿时大喜,那可是一位有勇有谋、能担大事的英雄,可是…我们想就在这几天之內发动,等不及唐才常啊。

  大家商量不下,就一起去了南海会馆谭嗣同的房间,让谭嗣同给大家拿个主意。

  谭嗣同听了双方的意见,道:稍缓几⽇发动,也不打紧吧?如果此事能有唐才常这样的英雄人物参与,那就更有胜算了。

  听了谭嗣同的话,梁启超就评价道:毕君沉毅,唐君深鸷,可称两雄。

  但就这么两句魂汤,却是灌不倒毕永年的,因为大家要求他的事情太大了。

  第17节皇帝也是挂科生

  毕永年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太悬,就于9月17⽇去找康广仁商量,康广仁一听他打了退堂鼓,顿时然大怒,斥责道:汝等尽是书生气,平⽇议论纵横,及至做事,却又拖泥带⽔。

  毕永年辩解道:不是拖泥带⽔,康先生想用我,必须说清楚办法。我一命虽微,但不能糊涂而死。凡事贵深谋虑。康先生既然令我同谋,何以不能让我置一词?而且,康先生命我领百人行事,尤不能冒昧。我是南方人,初至北军,率领彼此互不相识之兵,十数天中,我何能将他们收为心腹,又何能得其死力?我八岁即随⽗叔辈来往军中,深知军中弊端。我不过是一个有⺟丧在⾝的拔贡生,统带此兵不独兵不服,同军各将,也会奇怪。

  听了毕永年的解释,康广仁更加不⾼兴,冷笑着走出房间。

  当晚七时,毕永年得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

  光绪皇帝的密诏已经下来了,是给康有为的:朕今命你督办官报,实有不得已的苦衷,非笔墨所能尽呀。你可迅速出外,不可以延迟。你的一片忠爱热肠,朕深有所知。你爱惜⾝体,擅自调摄,将来还可更效驰驱,蔵书网共建大业,朕有厚望啊。特谕。

  看着圣上的亲笔,可知这光绪皇帝的学习成绩肯定不是太好,属于挂科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光绪皇帝写这封秘信的时候,已经哭成泪人了。

  这封别别扭扭的信翻译过来就五个字:

  老康快逃命!

  于是毕永年急忙去见康有为,再次陈述上面的理由。康有为听了后大不⾼兴,斥责道:你九九蔵书以拔贡生领兵,也很体面嘛,有何不可?此事尚未定,你先不用多虑。

  又过了一天,杨锐终于打开了光绪皇帝三⽇前颁发给他的救命密诏,给康有为拿了过来,于是南海会馆,哭声一片,众人都在思谋如何营救光绪皇帝。

  哭声之中,一个叫钱惟骥的客人忽然问毕永年:康先生要谋弑太后,怎么办?

  毕永年大吃一惊:你如何九九蔵书得知此事?

  钱惟骥笑道:是梁启超告诉我的,梁启超说,康先生的意思是这样,奏知皇上的时候,只说是废掉太后,但等到兵围颐和园的时候,就将太后捉住杀掉,梁启超担心你不敢⼲,让我来试试你,怎么样,你到底是敢还是不敢?

  毕永年嘟哝了一句:…你先等着吧。

  当晚,毕永年发现同住在南海会馆的谭嗣同彻夜未归。

  第18节‮京北‬法华寺

  谭嗣同是去了‮京北‬法华寺,袁世凯的寓所。谭嗣同来的时候,袁世凯正在起草奏章。

  两人是第一次会面,但一进门,谭嗣同就要求袁世凯屏退左右,说是有秘事相告,袁世凯挥挥手,房间里别的人就消失了。

  只剩下两个人了,就见谭嗣同眼睛‮勾直‬勾地盯着袁世凯:袁公相貌不凡,天庭満,地阁方圆,仪表堂堂,气势不凡,真是大富大贵之相啊——原话是:初次见面,不想公如此相貌堂堂,有大将格局。

  替袁世凯看过面相,谭嗣同单刀直⼊:皇上方有大难,非袁公无人可救。

  袁世凯:但不知皇上难在何处?

  谭嗣同:荣禄要废弑帝君,袁公难道不知道吗?

  袁世凯茫然:不会吧,荣禄没跟我说过这事啊。

  谭嗣同冷笑:袁公,你别犯傻了,如这种话,荣禄怎么可能当面对你讲?你可知道荣禄其人外忠內诈,袁公忠心为国,却晋升如此之缓慢,何故?就是荣禄这个人在掣肘…

  袁世凯拍案而起:这个荣禄,真是太不像话了,我饶不了他!原话是:杀荣禄如杀一⽝尔!

  谭嗣同大喜:那行,咱们就说好了,你马上回天津,带兵⼊京,先封噤邮电局和铁路,一半人马围颐和园,一半人马围皇宮,则大事可成。

  袁世凯大诧:围颐和园⼲什么?

  谭嗣同:这你别管,你只九九蔵书要照着做就是了。

  袁世凯:恐怕这不成,我训练士兵的时候吩咐他们要忠君爱国,现在突然带着他们兵围皇宮,只恐部下不会答应。

  谭嗣同急了:袁公放心,我已经召集了数十名江湖好汉,事在必成,请袁公务必答应我,否则我就死在袁公面前,现在袁公的命,在我的手上,我的命,也在袁公的手上,请袁公一决。

  袁世凯:你就算是杀了我也没用,这么大的事,没有皇上的圣旨,我凭什么相信你?

  谭嗣同:圣旨有,有有有。

  谭嗣同拿给袁世凯的圣旨,却是他自己刚刚写的:某谋废立弑君,大逆不道,若不速除,上位不能保,即命亦不能保。袁世凯初五请训,请面付朱谕一道,令其带本部兵赴津,见荣某,出朱谕宣读,立即正法。即以袁某代为直隶,传谕僚属,张挂告示,布告荣某大逆罪状,即封噤电局铁路,迅速载袁某部兵⼊京,派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守宮,大事可定。如不听臣策,即死在上前。

  袁世凯:这哪是什么圣旨啊,这是你自己写的吧?

  谭嗣同:不是我写的,是杨锐写的…不对,是杨锐照着圣旨抄的,这个可恶的杨锐,圣旨已经下了三天,他却不打开,只是封在那里猜谜语,猜来猜去,把事情都耽误了。

  袁世凯:可这上面也没写让我们兵围颐和园啊,蔵书网更没写杀荣禄。

  谭嗣同:袁公,你就别推三阻四了,报君恩,救君难,立奇功大业,天下事⼊袁公之手,公如果贪图富贵,告变封侯,害及天子,也在于公,由公自己裁决吧。

  袁世凯长⾝而起,凛然道:姓谭的,你以为我袁世凯是何许人也?我袁家三世受国恩深重,断不至于丧心病狂,贻误大局,只要有益于君主和‮家国‬,必以生死承当。

  谭嗣同大喜,长⾝拜倒:谨谢袁公,告辞。

  回到南海会馆的寓所,谭嗣同正在梳头,毕永年已经急不可耐地闯了进来,询问究竟,谭嗣同有气无力地说:袁世凯还没有答应我,但也没有坚决地推辞,办法还得慢慢地想。

  毕永年的心沉了下去:那么袁世凯到底可用不可用?

  谭嗣同叹息一声:这个问题,我也跟康先生争论过多次了,我是不同意用袁世凯的,可是先生执意用他,真叫人无可奈何。

  毕永年又问:昨夜你是否将密谋全都告诉袁世凯了?

  谭嗣同道:大丈夫事无不可对人言,都说了。

  毕永年仰天长叹:事情完全失败了,完全失败了!这是何等样的事,能说出口而停止不办吗?公等恐怕要有灭族之祸了!我可不愿意跟你们同罹此难,我现在马上搬出南海会馆,住到别处去。我劝兄也该自谋,不可与他们同归于尽,无益呀!

  当天,毕永年逃离了南海会馆。

  第19节北洋大臣也有副职

  毕永年逃至‮海上‬,得知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逃了,唯有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押赴菜市口斩首。毕永年琢磨了好半天,才寻思出不对劲来。

  菜市口砍头的不应该是六君子,应该是七君子!

  少了一个袁世凯!

  袁世凯是知道维新人的全部密谋的,知道就意味着参与了,可是朝廷怎么偏偏就是不杀他?

  于是人们推测:这袁大头肯定是死定了,只因为他手握兵权,朝廷投鼠忌器,不敢轻动,定然是先升其官,削其兵权蔵书网,再缓缓杀之,下一步,铁定是让袁世凯进宮。

  果不其然,当年十月,朝廷有诏书下来,命袁世凯进宮。

  这个消息传来之⽇,袁世凯的兵营中一片混“众心惶惶,逃之夭夭”

  10月25⽇,有圣旨曰:候补侍郞袁世凯,著在西苑门內骑马,并乘坐船只拖。钦此。

  这袁大头又升官了!

  这个官叫“护理北洋大臣”大概是“副北洋大臣”的意思吧。

  这道圣旨引发了袁世凯兵营的再次混,许多‮墙翻‬逃走的士兵又‮墙翻‬逃了回来,好家伙,朝廷对袁世凯可真够意思,谋弑太后是何等的重罪,等闲人物听到就是罪,可袁世凯跟着康有为一块⼲了,非但没砍头,反倒被提拔重用了。

  全套了。

  由是人们相信,这袁世凯铁定是告了密,否则他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运气?

  但是当事人如毕永年却是知道的,就算是袁世凯想告密,也本没有这个机会,事实上,后来的史家多方查证,也证明了老袁确实是没有九九蔵书告密,他知道的这个消息比较晚,等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慈禧太后那边已经动手了。

  没告密就没告密吧,毕永年才懒得管这事,他逃往⽇本,到了⽇本先写诗:⽇月久冥晦,川岳将崩摧。中原蝎虏沦华族,汉家文物委尘埃。又况惨折忠臣燕市死,武后暴如虎豺。湖湘‮弟子‬愤义,洞庭鼙鼓奔如雷。我行迟迟复止,蒿目东亚多悲哀。感君为我设饯意,故乡风味俨衔杯。天地澄清会有待,大东合邦且徘徊。短歌抒意报君贶,瞬看⽟帛当重来。

  这首诗的意思很是浅显,无非是斥骂慈禧太后贪权误国,但是最后两句中的“大东合邦”之语,却隐蔵着一段几湮灭的历史。

  这个大东合邦,是康有为谋弑慈禧太后之前,与⽇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的一个约定,双方约定,取消⽇本国及大清国的两个国号,两个‮家国‬合并为一个‮家国‬,合称为大东合邦,从此两国一统,不分彼此。从这个计划看起来,这个⽇本驻华公使矢九九蔵书网野文雄的脑子也有点不清楚,两个‮家国‬合而为一,这是多么大的事情,连这事他都敢琢磨,实在是让人不知该如何评价。

  诗成,雄心的老毕与康有为会合,准备带领十二万的哥老会兄弟,于湖南、广东各省起事。这件事情还没个头绪,大清国却在一个神秘人物李文成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反帝反封建的⾰命之路。

  义和团!

  当最后的理丧失之后,必然是群体的癫狂。

  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

  这就叫历史的规律。

  第20节天龙出世红灯照

  说起李文成其人,他本应该大名鼎鼎才对,就算是不知道他这个人,也肯定知道他所创建的群众组织——义和团!

  也就是说,李文成本是义和团开宗立派的首任掌门人,是义和团的鼻祖,是‮国中‬
‮民人‬反帝反封建的先驱。但离奇的是,偏偏硬是没人知道这位掌门鼻祖兼先驱姓甚名谁,这岂非天大怪事?

  事实上,义和团的起因充満了神秘⾊彩,早在九九蔵书网袁世凯逃离朝鲜,中⽇甲午一役,北洋⽔师全军覆没的时候,天津地区修河道的民夫就从地下挖出一座古碑来,这座古碑在地下也不知埋了几千几百年,上面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但却有二十个字,清清晰晰触目惊心:这苦不算苦,二四加一五,红灯照満街,那时才叫苦。…

  这谶语究竟是何意,无人晓得,但是这奇怪的谶语却強烈地刺了李文成的大脑,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李文成这个名字在江湖上彻底消失。

  李文成给自己改了名字。

  说起来这李文成原是江湖中人,绰号天龙,惯穿一条大红衩,头戴大红风帽,每⽇里率领和尚一群,道士一帮,社会闲杂人员无数,来无踪去无影,有饭就吃,见钱就抢…如此快活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李文成就开始琢磨:不九九蔵书成,这种短期经营的做法要不得,会把市场搞坏的…于是李文成就考虑,不能再叫李文成了,先改名,改成响亮一点的,能够具有品牌效应的…

  说到品牌,远一点的是前朝大明的朱氏皇族,近一点的就是红灯照満街了,于是李文成将这两个品牌凑起来一整合,就改名为朱红灯。

  朱红灯这个名字的灵感,主要来自他穿的那条肥大的红衩,该衩至少用了一丈红布,走起路来‮腿两‬兜风,气流顺畅,倒是凉快得紧…远远看上去,就像盏红⾊的大灯笼満地跑…

  李文成的意思是说,他不是李文成,他是前明朱氏皇族中一个有资格穿红⾊大衩子的人…

  连大红衩子都有资格穿,那么一统江湖,号令天下,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遂创义和拳,斩杀二⽑子于大荒郊野之间。

  应该说,朱红灯还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他知道洋鬼子这东西‮国中‬人惹不起,也就不去招惹他们,但跟在洋鬼子传教士庇股后面信基督的“二⽑子”们,这就用不着跟他们客气了,男的砍女的杀,不管宰多少二⽑子,这都是‮国中‬人自己的內政,洋鬼子你管不着…

  但是话又说回来,朱红灯斩杀二⽑子,也不能全怪朱红灯,有些二⽑子的素质,也确实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第21节王⺟娘娘战上帝

  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在山东单县与诸县界地带,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宗教战争”

  这起战争的导火索是一位叫郝和升的山西人,他不知怎么想的,跑到了山东单县,开了一家中药铺,有乡民吕登士上门抓药,抓药就抓药吧,偏偏这位老吕还没钱,只好赊账。

  此后吕登士就隔三差五,到郝和升的药铺来赊账,三赊两赊,赊得郝和升账目上只见一堆⽩条,老郝中药铺的现金流生生地被老吕给赊断了,就要求九九蔵书网吕登士付账。

  吕登士断然拒绝!

  为什么吕登士拒绝支付欠款呢?

  很简单,老吕信了洋教,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上帝保佑你。上帝是来拯救你的灵魂的,你老郝居然敢向一位虔诚的基督徒要欠账,就不怕魔鬼把你抓了去吗?

  吕登士有上帝保佑,拒不付账,郝和升然大怒,就和吕登士吵了起来。这件事让另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吕菜看得痛心疾首,就见义勇为地站了出来,为吕登士抱不平,劝说郝和升蔵书网要抵御住魔鬼的惑,金钱乃万恶之源,千万不要和上帝过不去。

  双方越吵越动,吵到最后,吕菜痛骂郝和升是⽩莲教的妖人,而郝和升则痛骂吕菜是洋羔子庇护的匪人。

  这个老郝竟然敢污辱上帝,这让吕菜非常的难过。他回到教堂,把事情跟教会中的兄弟们一说,兄弟们一听就火了,顿时起粪叉扁担,向着单县杀将过去。那老郝却也不是只手空拳,他飞跑到当地⽩莲教的总坛,向总教师曹德礼哭诉了二⽑子蔵书网污辱⽩莲教的事情,曹德礼闻言大怒,立即呼叫众家兄弟集合,于是双方纠集人马,要大战于单县。

  ⽩莲教大战基督徒,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当地的乡绅⽗老都跑出来劝架,地方官也疲于奔命地两家说和,但说什么也没用,基督是不容污辱的,⽩莲教是不容诋毁的,所以这场架,早晚也要大打一场。

  果然,山东的教案越闹越大,越闹越是严重,事情发展到最后,在有些地方出现了极端的情况,百姓如果不⼊洋教,就得⼊⽩九九蔵书莲教,因为⼊了洋教的人,认为凡不⼊洋教者都是魔鬼的仆人,拿你东西不付钱已经是小意思了,没把你这个恶魔吊死,只能算是你运气好…而⽩莲教中人,视凡非本教兄弟都是信洋教的二⽑子,见着就杀,逮着就砍,决不会手下留情。所以当地的百姓,信了洋教,可以砍⽩莲教,信了⽩莲教,就可以砍洋教,偏偏你洋教也不信,⽩莲教也不信,那两家肯定一起来砍你…

  按说宗教信仰,原本是信仰者个人的心灵寄托,与九九蔵书网别人没有关系。可是山东教案的情况却不同,伴随着洋教在‮国中‬轰轰烈烈的发展,义和拳开坛念咒也越来越频繁,诸天神灵,从孙悟空到王⺟娘娘,差不多都被大家请下凡来了。王⺟娘娘和上帝每天拿着锄头粪叉在山东打得不可开,这事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

  于是朝廷传旨,命袁世凯带队去山东瞧瞧,最好能够在“友邦不惊诧”的前提下,把事情顺利地解决掉。

  这时候的袁世凯,已经不同以前,现在他手下是兵強马壮,人才济济。

  第22节把俄国人给‮娘老‬摆平

  袁世凯部属排名第一位的,是王士珍,但这位王士珍并非王士珍,他叫什么名字没人知道,但肯定不是王士珍。

  明明不是王士珍,那他为什么要叫王士珍呢?

  这是因为,早在袁世凯练兵之初,四处菗调士兵,菗到了一个叫王士珍的人,可是那位货真价实的王士珍不乐意当兵,嫌累,于是这位假的就顶着王士珍的名字来了…而那位真正的王士珍,这时候正在地主家里挑⽔扛活做长工呢,吃不穿不暖,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受尽了地主老财的剥削,⽇子过得暗无天⽇…可是这个假王士珍,却从此霸占了人家的名字,再也不还给人家了…只可怜那位倒霉的王士珍,连名字都被地主老财给剥削去了…

  袁世凯部属排名第二位九九蔵书网的,就是合肥人段祺瑞,此人未来将有三造共和之功,是北洋系中最具代表的关键人物,他留学于德国,在甲午海战中亲率‮生学‬军与⽇本人⾎搏于威海卫炮台,一生的敌人唯有⽇本,所以⽇本人对他也最感‮趣兴‬。后来⽇本人侵华,就想将他捉去当汉奷,幸好老段培养了一个争气的‮生学‬——蒋介石。老蒋将老段抢走,避免了让他遭受⽇本人的羞辱,总算是能够安度晚年。

  袁世凯部属排名第三位的,便是冯国璋。这同样是一位富有传奇⾊彩的英雄人物,他曾多次潜⼊⽇俄战的‮场战‬上刺探情况,观察战局,更曾赴⽇本考察⽇本军制,编绘成书,回国后献于淮军老将聂士成。聂士成认为一个大头兵却写这么多的九九蔵书网字,多半是神经有⽑病,遂建议老冯去看医生。冯国璋失望之下,又把兵书献于袁世凯,袁大喜,立即委以重任,由是冯国璋脫颖而出。

  袁世凯部属排名第四位的,名叫梁华殿,这老兄的军事才⼲不在王士珍、段祺瑞与冯国璋之下。奈何梁老兄时运不济,在一次野营拉练之中,失⾜跌⼊⽔中淹死。美好的未来在向他招手,可是这老兄却把自己淹死了,死则死矣,但排行榜上的这个位置,却还得给他留着。

  袁世凯部属排名第五位,名叫曹锟。此人系一个布贩起家,曾贩布于街市,遇一算命术士,曰:你有帝王之相。曹锟以为术士讥讽自己,遂暴打之,打着打着,心说这个家伙说不定说得有道理,遂丢下算卦术士不打,从军去也。此一去拜在袁世凯门下,成为了小站中的实力派人物。

  只不过,曹锟有一个缺点,他待人太诚恳,太厚道,而且他是民国共和信念的真诚信奉者,他信奉的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保护你说话的权利…大家见此人如此傻帽,遂破口大骂之,骂来骂去,时⽇久长,三人成虎,千夫所指,黑⽩颠倒,老曹终于被骂出个遗臭万年…倘若老曹地下有知,一定会是非常的诧异。

  虽然人才济济,但袁世凯部属中最另类的,还要数张勋。

  张勋这家伙少年时被人推荐到广西提督苏元舂处谋食,苏元舂给他两万元,让他去‮海上‬订购军装,他到了‮海上‬却被‮海上‬的美人得颠三倒四,把钱花了个精光。这样回去肯定会被杀头,于是别人就劝他逃跑,他却说:把钱花光,因为我是个男人,可如果我跑了,那就不算个男人。就大摇大摆地回去受死。苏元舂见这个怪家伙连逃跑都不会,居然回来受死,大诧,就把他抓了起来,判处死刑,暗中却派人放了他,写了封推荐信给袁世凯。袁世凯却是特别喜这种傻瓜汉子,遂收于旗下。

  除了这些人之外,袁世凯在朝中还有一个得力臂助——徐世昌!

  关于徐世昌这个人,慈禧太后有一句公正的评价:非徐世昌,不⾜以取代李鸿章。

  这句评价来自甲午海战之后:俄国人祸害‮国中‬的东三省,朝廷派了大臣去跟俄国人讲道理,不想那俄国佬除了李鸿章谁也不理,居然养了个拳击手,叫⽪德洛夫,凡是去跟俄国人讲道理的大臣,全被⽪德洛夫打得鼻口冒⾎,狼狈而归。

  于是慈禧太后急传徐世昌,吩咐道:小徐子,你快去东北,把俄国人给‮娘老‬摆平…

  徐世昌就兴冲冲地去了东北。到了那儿,只听一声吼叫,俄国大力士⽪德洛夫跳将出来,向徐世昌扑将过来,却早见徐世昌⾝后闪出一人,将那⽪德洛夫左一拳,右一脚,再加两个耳光,打得⽪德洛夫満地窜,鼻口冒⾎,泪流満面,口中连叫妈咪不止…再看徐世昌⾝后闪出来的那人是谁原来却是‮国中‬著名武术大师孙禄堂也!

  徐世昌此人,与袁世凯一文一武,一內一外,构成了大清国稳定的基本框架。

  小站练兵,犹如打开了张天师家的菜窖,放出了天罡地煞一众煞星,除了这些煞星之外,北洋军中,还有一伙⽇本间谍。

  第23节间谍被迫做翻译

  早在甲午之战之后,⽇本人径取‮国中‬东北,清廷无力抵抗,于是把俄国人弄进来和⽇本人对打,这样一来,⽇本人的⿇烦就大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的民间组织玄洋社、黑龙会从基层着手,促动‮国中‬民众反对俄国人⼲涉,要和‮国中‬建立大东合邦,两国合并为一国…

  而⽇本军方却知道所谓的大东合邦纯粹是扯淡,靠不住,于是⽇本陆军大本营派了青木大佐,辅佐官佐藤安之助、阪西少佐及仙波少将,专门成立了一个谍报中枢,以对抗俄国人。

  俄国人也有一个驻扎‮海上‬的‮报情‬中枢,负责人叫卡塞罗尼,这位老卡与朝廷关系比较铁——按照中俄密约上的规定,清廷有义务全面支持卡塞罗尼的谍报工作,这就导致了⽇本人的谍报工作不好开展。

  于是⽇本人就琢磨,必须要在‮国中‬找一位支持者。

  维新派康有为是“大东合邦”的首倡者,而袁世凯管康有为叫大哥,这么考虑起来,袁世凯应该是支持中⽇共存共荣,支持大东合邦的。

  于是青木就试探着和袁世凯拉关系,不出所料,他接到了袁世凯的一封邀请函,邀请青木大佐参加北洋军队的一个小型派对舞会。

  青木赶到之后,发现参加这场派对的人,有北洋的段祺瑞、段芝贵、王士珍与曹锟,这些北洋军官多与⽇本人在甲午之战中过手,双方称得上是生死⾎仇,几双愤怒的眼蔵书网睛死死盯着青木,骇得青木心神不定。

  正在尴尬之际,突听脚步之声,就见袁世凯大踏步地走了进来。

  袁世凯一进来,就立即握着青木的手,以洪亮的声音说道:

  我久闻您的大名,可是今天才第一次见到阁下。

  青木茫然,不解袁世凯什么时候听说过他。而段祺瑞等人,却是看得目瞪口呆,万难置信。

  只听袁世凯继续大声说:

  我记得三年前,您作为⽇军的军使,试图从鞍山站向北方前进。当时我在沟帮子负责输送军需品。忽然我接到北洋的一封加急电报,让我赶快到辽接⽇本的特派军使,并且要优厚相待。因此,我赶快准备了洋酒、罐头之类的美味接待品,九九蔵书网乘坐‮国中‬式的马车,经过两个昼夜兼行的辛苦,仓促地到了辽。我马上给您写信,催促您光临我处。您却没有回应。所以,我们拖到今天才见面,在此参加聚会的新建陆军将士,有段祺瑞、段芝贵、王士珍、曹锟,让我们一起畅快痛饮吧。

  听袁世凯这么一说,青木想起来了,袁世凯说的这件事,发生在1895年,当时是⽇俄战争期间,青木奉命挥舞⽩旗,吹奏着号角与清兵讲和涉,行至半路,被清兵一通击,把翻译官给打死了,青木只好又返回去了。却不知道袁世凯还曾前来接他,这让青木登时大喜过望。

  如此说来,这袁世凯岂不是亲⽇派?

  青木想。

  果然,袁世凯连续两次要求青木去北洋做军事顾问,青木起初还端着架子,后来不留神中了袁世凯之计,真的到了北洋担任军事顾问,准备影响袁世凯,促动袁世凯转向亲⽇。

  可是青木万万没想到,他一到北洋,就被袁世凯给关进了一间小黑屋子里,每天強迫他翻译大量西洋兵书,翻译到最后,青木实在是受不了,就临阵逃走了。

  这么好的一个翻译人才,怎么可能让他逃走?

  袁世凯很不⾼兴,就与⽇本涉,強烈要求青木回北洋继续搞翻译。⽇本军方也很生气,命令青木大佐回去好好⼲,一定要影响袁世凯,让他对⽇本产生亲善态度,可是青木却知道这老袁实在是太难对付了,他才不会让一个⽇本人影响到他,他只是剥削可怜的⽇本人,庒榨⽇本人…可是不去又不行,于是青木就使了一招金蝉脫壳之计,骗了一个刚刚从欧洲回来的尾川少佐。

  尾川不知好歹,气势汹汹地赶到北洋,旋即被关进小黑屋,让他把欧洲兵书统统给‮国中‬人翻译出来。尾川大诧,只好硬着头⽪拿起笔,替‮国中‬人⼲活,⼲到最后,尾川精神恍惚,神智失常,搞不大懂怎么全⽇本人都在欺负‮国中‬人,偏偏自己就这么倒霉,反倒被‮国中‬人欺负。郁闷之下,尾川愤然‮杀自‬了。

  总之,⽇本人的这个谍报中枢,都被袁世凯关进小黑屋里搞翻译,别提多凄惨了。

  这样的袁世凯,义和团会是他的对手吗?

  第24节义和团推出大总统

  先学义和团,后学红灯照,杀了洋鬼子,灭了天主教。

  …就在朱红灯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命运动之中,袁世凯率领他的北洋军队冲进了山东。

  但是他来得不凑巧,等老袁到达的时候,朱红灯在“闹教”中因为‮腾折‬得太凶,竟然一口气把梁庄、王相庄、马沙窝、八里庄、业官屯及姚家庄等地的教堂给烧了,教民不分老幼也宰了个光光,惹得“友邦惊诧”行将卸任的山东巡抚毓贤只好出兵将他逮到。

  毓贤这家伙居然连义和团的老瓢把子都敢抓,这并非因为毓贤胆大,而是因为朱红灯这个掌门人的职务出现了太多的竞争者。

  在天津,有神秘女子出现,创立了玄幻⾊彩浓厚的红灯照,这些神秘的女子能够⽩⽇飞升,飞到天上抛下火把,将洋鬼子的教堂烧得⼲⼲净净…

  此时又有⻩莲圣⺟出世,蔵书网此女貌美如花,倾国倾城,肌肤如雪,昅风饮露,正要施展法术,将洋鬼子们的蛮夷小国统统灭掉…

  还有更狠的沙锅照,这是丐帮的兄弟玩的花样,说是一口沙锅能够煮一百万人吃的饭,谁不信谁就是二⽑子,杀之…

  朱红灯一来没有红灯照美少女的飞天异能,只能在地上蹦来跳去;二来不像⻩莲圣⺟那样貌美如花,反而丑得像只大倭瓜;三来不像沙锅照那样就地取材,成本低廉。这就注定了他在这番市场竞争中缺乏⾜够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含量太低…

  一句话,竞争对手太強势,朱红灯没得混了。

  于是朱红灯在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被原任山东巡抚毓贤逮到,一刀砍了。

  砍了朱红灯也没得关系,因为这时候义和团组织‮裂分‬
‮殖生‬,衍生出来数不清的首脑人物,新任的山东巡九九蔵书网抚袁世凯,是不会缺少对手的。

  于是袁世凯兴⾼采烈地坐了下来:三军听令,与我四处出动,杀尽义和团…

  众人正要出动,节骨眼上却突然接到一道圣旨:义和团扶清灭洋,乃我大清忠心⾚子,各地‮员官‬不得剿杀,有违令者,斩之…这道圣旨让袁世凯手下的众人们傻眼了,连袁世凯自己都傻了眼。

  自古以来,朝廷对民间的群众组织都是一个打庒政策,怎么到了这大清国,却变了样呢?

  其实朝廷之所以招抚义和团,是因为权力斗争的结果。

  话说朝中有洋务派,有保守派,袁世凯的铁哥们儿、庆王爷老庆就是洋务派,而刚毅是保守派。刚毅最讨厌洋务运动,咱大清国啥玩意儿没有,⼲吗要跟在洋鬼子庇股后面学?所以刚毅要⼲掉老庆,非得在国学中寻找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不可。

  义和团崛起山东,席卷‮国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支群众力量比较生猛,刀不⼊,⽔火不浸,用来对付洋鬼子的洋火炮,恰恰是对症下药。

  于是刚毅就跑去与义和团并肩战斗,火烧教堂,十数个修桥铺路、舍粥救生的洋教士及洋修女被烧成了一把灰。

  要知道,那义和团虽然能够⽩⽇飞升,刀不⼊,可在朝廷中却鲜少能够找到知己,如今竟然得到刚毅的赏识,众师兄弟大喜,立即奉了刚毅为大师兄,并推举刚毅为“大总统”虽然这个大总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总统,但刚毅这个大总统却是史册有名的,你不承认也没用。

  所以继‮湾台‬巡抚唐景崧之后,大清国第二任总统已经出世,第三个大总统正在酝酿发酵之中,很快就会推出。

  义和团连大总统都弄出来了,谅那袁世凯拿他们没咒念了吧?

  山东的义和团兄弟们这样想着,更加积极地投⼊到烧教堂杀二⽑子的⾰命斗争中去了。

  可是兄弟们大意了,那袁世凯何许人也?此人脑子转动速度之快,天下人无出其右,义和团的兄弟们,又如何对付得了他?

  于是袁世凯⾼呼口号:坚决响应朝廷号召,坚决支持义和团的正义行动…

  喊过口号之后,袁世凯坐了下来:三军将士听令,朝廷的圣旨,我们是不打折扣执行的,义和团的正义行动,我们是坚决支持的。但近闻一些江湖莠民,市井无赖,地痞流氓,他们打着义和团的旗号,抢男霸女,杀人放火,严重破坏了义和团的声誉,对此种市场不规范行为,我们必须要彻底地清理…

  袁世凯手下的众将连连点头:巡抚大人所言极是,只是那些打着义和团的正义旗号,却横行不法的江湖莠民,应当如何一个处理法呢?

  如何处理?袁世凯冷笑:不显霹雳手段,不要菩萨心肠,对付这些败类,自古以来就一个法子:杀!众人:巡抚大人所言极是,可是巡抚大人,那义和团的人都混掺在一起,谁又知道他们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

  袁世凯:我说你们是不是脑子有⽑病啊?那真的义和团有神灵护佑,是刀不⼊的,假的义和团没有神灵保护,那是刀也⼊得,也⼊得的…

  众人心领神会:晓得了,巡抚大人,咱们见到义和团,就只管开开炮好了,真的义和团是打不死的,凡是打死的,那铁定都是假义和团…

  袁世凯:…算你们聪明!

  袁世凯手下悍将纷纷出动,声响过,打死数不清的假义和团。还没挨子的真义和团生气了,说:杀了袁鳖蛋,咱们好吃饭…不跟这袁大头生闲气了,咱们进京,去杀大汉奷光绪皇帝…

  第25节五台山来了大和尚

  神出洞,仙下山,

  扶助人间把拳玩。

  兵法易,劝学拳,

  要灭鬼子不费难。

  公元1900年6月,义和团大规模进⼊京师。

  义和团果然了得,进京的时候共分为三队。

  第一队,是十二岁以下的童子军,计有几万人。

  第二队,是由农家大脚丫子妇女组成的红灯照,也有几千人。

  然后数十万人的义和团大队人马开了进来。

  进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火烧房。

  据‮华中‬书局出版的《庚子记事》记载:义和团放火烧房子,是件很神圣的事情,所有路上的行人都要跪下来跟他们一起念咒,不跪不念者就是二⽑子,当场宰杀。等大家都跪下来开始念咒了,大师兄就満脸神圣地拿着火把,一下子扔到半空,落到谁家的房子上,谁家就是二⽑子,屋子里的人不许出来,出来就杀,外边的人不许救火,救火者肯定是二⽑子,要杀,被杀了的人不许收尸,收尸抚孤那是洋鬼子才⼲的缺德事,义和团反帝反封建,不玩这个。

  挑铁道,把线砍,

  旋再破坏大轮船。

  在《庚子国变》一书中,义和团庄严地指出:举凡铁路、电线,全都是洋鬼子用来祸害‮国中‬的,于是焚铁路,毁电线,只不过‮夜一‬之间,京师与外界的联系就被切断,沦为孤岛。幸亏朝中诸臣早有所备,八百里加急快马立即上路——只是驿使行不及远,便被想吃马⾁的义和团指为二⽑子,杀之。

  不下雨,地发⼲,

  全是教堂阻住天。

  神爷怒,仙爷烦,

  伊等下山把道传。

  扶清灭洋,攻打教堂,京师的洋人们可遭了大殃。

  时下‮京北‬城中计有洋兵四百五十一人,其中四十三人被派了去保护早年利马窦神⽗所建的天主教堂,剩下的四百零八人,分组保护各个‮馆使‬。

  此外洋兵计有机四顶,其余皆为步,但在作战中洋妇女和洋儿童也全都上了阵,因为义和团不是跟他们开玩笑,是来真的,他们当然要豁出去保护自己的小命了。

  西什库教堂的战斗尤为惨烈,里边的洋兵太多了,⾜⾜四十三人,攻打教堂的义和团和虎神营兄弟人数严重不⾜,才一万多人,整整打了一个月,打不下来啊,折损了一千多名兄弟,实在是打不下来。

  为什么打不下来呢?

  在《庚子记事》一书中,义和团给了我们极有说服力的解释:

  …有人问团民,从前刚刚起事那会儿,‮烧焚‬各教堂,擒杀各教民,无往而不胜,确实可以使人听信。西什库教堂虽大,现有团民数十万之众,为何一个多月还未攻破呢?

  团民说:此处与别处教堂不同,教堂內的墙壁上全是用人⽪粘贴、人⾎涂抹的,又有无数妇人⾚⾝露体,手执秽物站于墙头,又以孕妇剖腹钉于楼上。所以团民请神上体,行至楼前,被秽物所冲,神即下法,不能前进,因此‮烧焚‬。又加上教堂有老鬼子在里边,专用琊术伤人,所以难以取胜,反而多有受伤。

  有人问:黑团与红灯照全都不畏脏秽之物,为何也不能制胜呢?

  团民说:黑团虽然不畏惧秽物,无奈时⽇未到,难以成功。等到了⽇子,老团一到,自然扫无遗了。

  …

  明⽩了,原来义和团虽然厉害,更厉害的还有黑团,最厉害的则是老团。

  于是义和团派人请五台山上法术最为⾼深的老和尚,十⽇后,老和尚抵达‮京北‬。众人无不呼雀跃,法师既到,洋鬼子命不久矣。

  老和尚开始进攻了。

  先选面貌姣好的少女百人,携红巾,裹红鞋,系红带,扎红抹头,粉黛掩映,口诵神仙咒语而行。

  午时末了,大和尚骑⾼头大马,后面跟一群花不溜丢的红灯照小姑娘,清脆的声音齐声⾼喊:

  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三请二郞来显圣,四请马超⻩汉升,五请济癫我佛祖,六请江湖柳树精,七请飞标⻩三太,八请前朝蔵书网冷如冰,九请华佗来治病,十请托塔李天王,金咤木吒哪吒三太子,带领天上十万兵…

  响亮的咒语声中,眼见得教堂就要攻下,却不料这时候教堂里突然出一粒铅丸。

  义和团中的军事专家分析,这一枚‮弹子‬,多半是躲在教堂里的哪个风格⿇辣的坏娘们打的,概因这一粒‮弹子‬飞行的轨迹也忒离奇了。

  大和尚骑在马上,‮腿两‬夹着马背,关键部位处于击的死角,但那粒‮弹子‬硬是兜了个圈子绕了个弯子,扑哧一声,⼊了大和尚的‮腿两‬之间,把大和尚打成了大太监。

  大和尚被‮弹子‬打得凌空飞起,落下时砸得一个红灯照幼女肢残体碎,众位师兄见此情形,发一声喊,狂猛地踩着红灯照的小姑娘向后飞逃,师兄们的大脚丫子所过之处,红灯照幼女⾎⾁飞溅。

  眼见得众家兄弟亡命飞奔,红灯照幼女⾎污尘泥,大总统刚毅急忙跑来问:

  怎么了?大和尚怎么了?

  大和尚睡着了,等大和尚醒来,洋鬼子必亡,教堂必破。义和团正气凛然地宣称。大和尚却始终没有醒,义和团闲着没事,遂放火‮烧焚‬前门外大栅栏老德记药铺,并杀救火的二⽑子数十人,大火蔓延,烧了一天‮夜一‬,共烧铺户一千八百多家,居民七千余家被烧成⽩地。

  只‮夜一‬之间,京师十数万百姓丧命于义和团的刀下——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原因是她们逃得慢,好砍。

  只杀老百姓,已经不够刺了。

  都统庆恒,一家十三口被杀,大臣立山——就是那位把赛金花从天津请到‮京北‬二次创业的户部尚书,被活生生地撕成碎块。那位曾和袁世凯在朝廷上用绍兴话大PK的胡燏棻,竟敢用西法练兵,义和团冲⼊门去杀之,然而胡燏棻既然有资格和袁世凯PK,那是相当的⾝手不凡,他疯了一样地冲上大街,数十万义和团前堵后追,竟然没能够逮到他。

  人才啊!

  可惜遇到了袁世凯,这可真是既生袁,何生胡。

  奈何!

  第26节皇帝是个大汉奷

  义和团终于杀⼊了皇宮。

  他们要三颗脑袋。

  一号大汉奷光绪皇帝的脑袋。

  并列一号大汉奷李鸿章的脑袋。

  第三个是庆亲王载匡的脑袋——这个老庆是袁世凯的铁哥们儿,洋务运动的粉丝,所以他的脑袋,义和团是一定要摘下来的。

  这三颗脑袋,就是义和团所声称的“一龙二虎”之首级。

  宮中全体宮女列队,接受义和团的体检。

  体检的方法就是由团民轮起大巴掌,啪的一巴掌拍在宮女的额头上,如果打出十字来,那就是二⽑子,立杀,如果没打出来…没打出来没关系,那就接着打,不信打死你之前,你脑壳上不出现一个十字架。

  宮中大搜捕。

  搜捕光绪皇帝。

  有太监写书说,当时光绪皇帝吓得钻进了底下。

  钻底下有什么用?义和团的正义脚步在步步近。

  光绪皇帝眼看着就要玩儿完。

  眼看着光绪皇帝就要被搜出九九蔵书网来斩杀,突然之间,一个小脚老太太跳了出来,啪地照着义和团民就是一记耳光,挥掌大骂曰:我你妈!打你小丫的!

  义和团先是大怒:我你妈,打你老丫的!骂完再定睛一看,不由得惊呼:我,这是慈禧太后,惹不起,兄弟们,风紧,扯乎!

  义和团们嘎嘎怪笑着逃出了宮,觉得这事特刺

  宮中哭声震天,慈禧太后后悔得恨不得把自己咬死吃了。

  没咒念了,看看洋人的态度吧。

  其时通已经被义和团掐断,洋人的态度本就传不进来,但是朝中那些怪人们却弄出来一份假洋人态度,忽悠慈禧太后说:洋人要強迫慈禧太后下野,还政于光绪。慈禧太后怒不可遏,立即颁布诏书:

  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国中‬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乃益肆枭张,欺凌我‮家国‬,‮犯侵‬我土地,‮躏蹂‬我‮民人‬,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甚一⽇,无所不至,小则欺庒平民,大则侮慢神圣。

  我国⾚子,仇怒郁结,人人得而甘心。此义勇‮烧焚‬教堂,‮杀屠‬教民所由来也。朝廷仍不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我‮民人‬耳。故再降旨申噤,保卫‮馆使‬,加恤教民。故前⽇有拳民教民皆我⾚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宿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乃彼等不知感,反肆要挟,昨⽇复公然有杜士立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危词恫吓,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平⽇邻之道,我未尝失礼于彼,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恃兵坚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

  朕临御将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孙,百姓亦戴朕如天帝。况慈圣中兴宇宙,恩德所被,浃髓沦肌,祖宗凭依,神感格,人人忠愤,旷代所无。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连⽇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戈以卫社稷。彼尚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民人‬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国之威!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饷项,朝廷不惜破格茂赏,奖励忠勋。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做汉奷,即刻严诛,决无宽贷。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怈神人之愤,朕有厚望焉。钦此。

  大清国忍无可忍了。

  忍无可忍,那就无须再忍。

  慈禧太后扭着小脚,向列強诸国宣战了。

  老太太总计向十一个缺德‮家国‬宣战:

  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国美‬、法国、英国、意大利、⽇本、荷兰、俄罗斯…这张名单上少了一个葡萄牙,却多了奥地利、比利时及意大利,余下来的,清一⾊世界強国,囊括了‮生新‬的及老牌的各家帝国主义。

  慈禧太后的宣战,令得列強顿时晕了头,十一个‮家国‬吵成了一窝蜂,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这仨‮家国‬惧怕我大清国义和团的神异之术,装孙子躲了起来没敢吭声,但还是有八个‮家国‬拼凑了两万人马,于天津大沽登陆。

  1900年8月3⽇,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了。

  这拨洋鬼子,人数最多的是⽇本鬼子,计八千人;其次是俄国鬼子,计四千八百人,第三多的是英国鬼子,三千九九蔵书网人;‮国美‬鬼子第四多,两千一百人;法国鬼子第五多,八百人;奥地利鬼子来了五十八人,排行第六;排行第七的是意大利鬼子,才他的五十三人,与其说来打仗,不如说是旅游观光来了。

  另有七千德国鬼子趴在海上,陆上的作战力量总计是一万八千八百一十一名鬼子,凶得很。

  相比于八国鬼子的強大实力,义和团的力量就远远不⾜,才三十二万人,人数太少,太少。

  义和团决定打持久战,转⼊敌后。

  这时候厚道的淮军老将聂士成带兵上来了,着八国鬼子的林弹雨往上冲,与八国鬼子⾎战于八里台。

  义和团立即配合聂士成,三十二万兄弟冲⼊傻老聂的家中,杀尽聂士成的家人,掳光聂家的财物,将聂士成家踏为平地…

  现在明⽩袁世凯这个家伙为什么非要跟义和团过不去了吧?

  义和团就爱⼲这事!任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wwW.niLxs.cOm
上一章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是一本完本架空小说,完结小说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架空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