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8 第十五章 曹晋位魏公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卑鄙的圣人:曹操8  作者:王晓磊 书号:44576 更新时间:2017/12/3 
第十五章 曹操晋位魏公
  寿舂备战

  建安十七年秋,曹经过精心筹备再次起兵征讨孙权。这一回不单是要完成夺取江东的宏愿,更为了洗雪⾚壁之战的前聇。曹昅取上次轻敌落败的教训,发兵之前命阮瑀以自己名义给孙权写了一封长达千言的书信(《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见附录),不但夸耀了曹军实力,举例了前朝淮南王刘安、凉州隗嚣、渔彭宠等地方割据的失败,并给孙权指明出路:“內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位重爵,坦然可观。上令圣朝无东顾之劳,下令百姓保‮全安‬之福,君享其荣,孤受其利,岂不快哉!”

  但曹也明⽩,孙权早就铁了心与自己一争天下,张昭是他招贤纳士的旗帜,刘备是江东的重要盟友,他怎么可能自毁长城?这封信既是招降书也是宣战书,明确告诉孙权——老夫又要提兵讨伐你了,前番有周瑜领兵赢得侥幸,这次你还抵挡得住吗?

  邺城起兵之后,曹南下先至谯县,与于噤、路昭、冯楷等豫州诸军会合,并携曹丕、曹真、曹休等子侄拜祭了曹氏祖坟;既而转道向东兵进寿舂,又与屯守淮南的张憙、仓慈等部会合,并征调青、徐⽔军及九江、庐江、汝南、南等郡‮员官‬,总兵力超过十万,对外宣称四十万,其规模丝毫不亚于⾚壁之战。扬州刺史温恢、别驾蒋济、从事刘晔、朱光、谢奇等人闻曹亲至,提前就从合肥赶到寿舂接,安排了粮草辎重,并趁此机会汇报这几年来淮南的情况。

  曹、曹丕信马由缰驰骋在寿舂以东的原野上。秋收还没结束,田间的稻⾕堆得像一座座小山,时而有精壮的小伙子赶着车来搬运。不过他们并不是百姓,而是绥集都尉仓慈麾下的士兵。曹观看多时,回首对跟随的扬州‮员官‬道:“看来淮南军屯卓有成效,不过民屯…唉!”当初⾚壁之败袁术旧部叛,战事平息之后曹为了防范孙权再度侵扰,把沿江诸县十余万百姓都迁到了寿舂以北进行屯田,不料百姓安土重迁又畏惧屯田重赋,纷纷逃亡,如今不过十剩一二,绝大部分百姓反倒过江投了东吴。近十万人进⼊孙权境內,不但可以开荒种田,还可以扩充军备,无异于资财与敌,这个徙‮政民‬策是个严重失误。想至此曹特意瞟了一眼扬州别驾蒋济,自嘲道:“本来想让百姓们避难,结果反倒把他们全都赶跑了。老夫虑事不周啊!”蒋济当初极力反对迁徙之策,怎奈力争无效,才造成今⽇之局面;不过⾝为下属怎好揭丞相疮疤,转而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只要丞相重整河山广开恩德,何愁那些百姓不回来?再者屯民逃亡也不仅仅是厌恶屯田,在寿舂以南有一伙山贼,为首的头目叫陈策,原本也是袁术旧部。雷薄、陈兰等覆灭后他带了些零零散散的队伍啸聚山林,不到一万人,大部分还是老幼家眷。他们占据深山险要,倒不与孙权勾结,平⽇也不为患,唯独秋收时节出来抢些粮食。有些屯民是被他们抢怕了,不上粮食才逃的。”

  曹掉转马头:“我知道这件事,昨⽇已派张憙领兵去劝降了。若是顺利好歹给陈策个小官,叫他山里那些百姓出来,也可以弥补些屯民嘛。”话虽这么说,他却已经在考虑修改屯田的政策。经过这么多年,北方大部分城邑已‮定安‬,粮食不再是问题,流民也越来越少,屯田的策略越来越不适应形势,以后似乎没必要再搞大规模民屯了,完全可以用军屯取代。

  曹丕自从那⽇被⽗亲教训,越发谨小慎微,适时揷口道:“⽗亲,今值秋收时节,山贼未附,恐怕此地不甚‮全安‬,还是回营吧。”

  “嗯。”曹紧了紧征袍“是该回营了,前方战报也该到了。”

  一行人回转大营,果不其然,自合肥传来张辽军报,孙权闻曹军至寿舂也加紧备战,向江北大营增兵戍守,又发出书信向刘备求援;曹营众掾属正汇聚大帐商讨对策。曹笑道:“江东能征之将莫过于周郞,今周公瑾已死,余者不⾜为惧;至于刘备远在蜀中,又有曹仁、満宠屯于襄樊,自顾尚且不暇,又岂能帮得了孙权?我听闻周瑜死后,孙权以鲁肃代之,领兵四千屯于陆口,⾜见孙、刘两家嫌隙已生。以利相,利尽则散;以势相,势去则倾,如今不能与⾚壁之战时同⽇而语。这次我先不管刘备,就打孙权!江东若定,荆州不⾜为虑也!”看得出来,曹对眼前这一仗还是颇有信心的。

  群僚无不附和,这时有校事卢洪领董昭之命自许都赶来:“启禀丞相,有长安方面军报,月前马超自西凉举兵复侵陇上诸县,韩遂所部也蠢蠢动。”

  前方的仗还未打,后方又出了子,曹不噤蹙眉:“马超贼心不死实在可恨,他既然要造反造到底,老夫就成全他。传命至许都,将马腾⽗子満门抄斩暴尸四门!”

  “诺。”卢洪领命,又呈上一封书信“这是荀令君给您的。”

  “嗯。”曹的渐渐脸⾊由晴转,深昅了一口气,才打开书信慢慢观看。

  帐內群僚皆已闻知许都朝堂之事,荀彧反对曹晋位公爵,几乎闹到势同⽔火的地步。这会儿一见书信,群僚无不提心吊胆——他们固然不反对曹的僭越,甚至乐观其成,但大多数人与荀彧也非泛泛之。荀令君辅助曹二十余年,其中主持朝政就长达十七年,无论朝廷还是幕府,甚至军队,谁不曾受过他的恩泽提拔?倘若荀彧获罪,曹震怒追究起来,再有卢洪、赵达等辈煽风点火,有几人能脫清⼲系?牵一发而动全⾝啊!

  一时间寂静无声,所有人都低着脑袋,以余光默默关注曹的反应。恰逢将军张憙令,急匆匆迈进大帐:“末将参…”

  “大胆!竟然不从我意!”曹拍案大怒。

  张憙大骇,晕头涨脑跪倒请罪:“原来丞相已知道了…那山贼陈策不肯归降,请丞相治罪。”

  曹把书信一撂,就势冲张憙发作道:“废物!为什么不杀了他?螳臂当车自不量力,小小草寇也敢抗拒天命?”

  张憙羞赧道:“陈策居于险要难以攻克,末将兵少不能得胜。”

  曹狠狠拍着帅案:“天下之人如流⽔,障之则止,启之则行!生杀予夺尽在我手,我为之谁敢阻拦?敬酒不吃吃罚酒,此人不除何以立老夫之威?给我把曹洪、于噤、路昭、邓展他们都找来,我要发动大军进剿陈策!”

  对付一股小小的山贼,何必动这般阵仗?曹所怒的似乎不单单是陈策。军师祭酒杜袭为人憨直,又是急子,忙出班谏言:“山贼草寇啸聚深山,守易攻难。无之不⾜为损,得之不⾜为益,为此小患何必烦劳大军?”

  曹却厉声道:“虽不痛,庠亦难忍!老夫纵横半世威震天下,四方豪杰尚且惧怕,难道偏偏不能驯服一人?”

  这些小题大做的话真的是说陈策吗?群僚见他赌上这口气了,都不敢随便吭声;忽听有个清脆的声音道:“下官有一言,望丞相深纳。”众人斜眼望去,说话的是扬州从事刘晔。

  刘晔,字子,淮南成德人,原是征虏将军刘勋任庐江太守时的旧部,以机智多谋著称,曾助刘勋计杀巢湖太守郑宝,官渡之时刘勋降曹,他也归顺了朝廷。曹也曾征召过他,对他的才能格外欣赏,但不知何故未加重用,非但没能留任幕府,连同为淮南旧部的蒋济、仓慈等人都比不了,至今只是区区扬州从事。

  外人不解缘故,曹却很清楚。刘晔千好万好唯有一宗短处,他乃光武帝与郭皇后之子、⾩陵质王刘延的后人,汉室嫡派宗亲,曹取刘氏之社稷,对这种人难免心怀芥蒂,故而不加升赏。今⽇一见此人进言,不噤引起注意:“子有何话说?”

  刘晔⾝材⾼大,弓着在帅案前答话,更显得毕恭毕敬:“陈策小竖因赴险,非有爵命威信之人难以相伏。往者偏将资轻,而‮国中‬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后服先诛。昔⽇李左车为韩信画策,显声威而服燕齐。韩信区区一将,何况丞相之德?以下官之计,丞相无需大动⼲戈,给草寇发下一道教令,归降者有赏,抗拒者加诛,令宣之⽇军门开启,贼寇必然畏死而投效我军,陈策之众不战自溃!”

  谁都没料到,曹听了这话竟露出了一丝笑意:“归降者有赏,抗拒者加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倒是好办法。张憙,你听见没有,就按刘子说的办!”

  “诺。”张憙擦擦冷汗,领命而去。

  “刘子,你以后也到幕府任职吧。”令曹満意的不仅是刘晔的计策,更是刘晔的态度。⾝为刘氏嫡派宗亲,却毕恭毕敬大颂自己的威德,汉室之后尚且如此,又何虑别人反对自己称公?

  刘晔早盼着出头之⽇,听曹发了话,颇有拨云见⽇之感,大的个子跪倒在地连连叩头:“谢丞相提携,谢丞相提携…”曹却不在意他这些感话,信手取过一份空⽩竹简,搦管而书。

  众人都感觉得到,曹发脾气并非针对陈策,看了荀彧那封信后他心情就变坏了。可信上究竟写了些什么谁也不敢问,众人呆呆望着他奋笔疾书写了份文书,抬手与赵达:“速速⼊京与董昭办!”代完又扫视群僚,冷冷道“今四境不宁战事颇多,军务冗杂非一人所能独任。自即⽇起荀攸改称中军师,增钟繇为前军师,凉茂为左军师,⽑玠为右军师,共担各方军机之事。”

  表面上看这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局面,但多方对敌也不是第一次,以前没这么多军师还不是照样应对?一个军师变成四个,这分明是分荀攸的权!看来荀彧这次真的惹恼曹了,整个荀氏家族的地位都在动摇。好事之人不噤偷偷瞥了荀攸一眼,却见他満脸木然,任何表情都没有。

  大难当前能自保就不错了,还敢苛求什么?荀攸又悲又惧,只能把对荀彧的愧疚埋蔵心底…

  荀彧罢职

  尚书令荀彧披着一袭长⾐站在自家院落里默默出神,抬头望去,凛凛朔风卷着枯⻩的落叶轻轻飘过院墙,宛若蝶群扑向花枝。不过他心里明⽩,世有兴衰人有荣辱,肃杀的秋天已经到了,自己也如这院中的花朵恐怕不久就将凋谢。

  自上次朝会已过了好几个月。这段⽇子荀彧一直闭门不出,也不接见任何人,连台阁的事情都抛下不管了。刚开始还有大臣谒门求见,希望他出来主事,他一概拒而不见,渐渐也无人登门了。台阁的诏书由荀彧掌管着,只要他不安排下诏,改易九州就不能实施,董昭后续的计划就不能得逞。但拖着不办并不能使事态有所好转,曹图谋天下的野心不会因个别人不合作就停滞,相反矛盾只会越积越深。荀彧何尝不明⽩,这么⼲不过是自欺欺人;曹毕竟是丞相,录尚书事,大可绕过自己直接宣布政令,只不过是他⾝在前线暂时无法兼顾罢了。那一天迟早会到来,到时候他又何去何从呢?

  曹已离开谯县前往寿舂,渤海练的⽔军将南下与中军会合,马超再次举兵侵⼊陇西,马腾及在京家眷已被全部处死,凉州刺史韦康接连告急,杨沛捅出的一宗宗案卷已递⼊省中…这些都是牵动天下的大事,等着台阁下诏处置,可素来兢兢业业的荀彧却对这一切政务都失去了兴致。如果所做的一切不是以复兴汉室为前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荀彧掌管中枢比谁都清楚,这样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天早晚要变!可是对大汉王朝的忠诚、对无辜天子的同情噤锢着他的灵魂,他始终不甘心合曹;而他所拥有的权力又不⾜以与曹对抗,十几年来共同创业,曹对他的提拔、恩赐更令其无颜以对。此所谓进退失据,又能怎么办呢?只剩下回避,只剩下拖,只能默默等候命运的安排。前番殿廷争锋早把改易九州的真面目戳破,曹跻⾝王公已是人所共知的秘密。董昭也没必要蔵着掖着了,接连碰壁后当然要诉诸曹。曹的应对之策却颇令人匪夷所思,他上表朝廷,请封天子刘协的四个小皇子刘熙、刘懿、刘邈、刘敦为王,这无疑是要告诉世人——即便我当了公爵,刘氏依然是皇族,皇子照样封王。紧接着又有另一份表章传到许都,请求给荀彧再次增封。

  但这些鬼把戏骗不了荀彧。若要取之,必先予之,给四位皇子封王不过是掩人耳目之举,今⽇固然能立,他⽇若连天子都换了,还谈什么皇子?况且这四位皇子都是宮人庶出,伏皇后的两个嫡出皇子连提都没提,这又有什么诚意可言?不过请求增邑的表章却对荀彧触动很大,曹列举了荀彧在平定河北以前出谋划策所立的功劳,表面上看是对荀彧的褒奖,实际却是暗示——你反对我僭越,反对我篡夺刘姓天下,可若是没有你,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吗?既然我走到今天也是你推波助澜,又有何理由反对我呢?

  荀彧看罢哑口无言,他在內心深处反复问自己,主持朝政十七年到底在为谁效力,为谁奔忙?

  如果说为了大汉社稷当今天子,那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忙来忙去天下都要改姓曹了,岂不是事与愿违?如果本就是为曹,那为什么非要为姓曹的效力?这于汉室江山又有什么好处?早知今⽇当初何必弃袁绍归曹?反正都是一样的!

  荀彧陷⼊了自我矛盾的痛苦中,隐隐觉得这些年来自己所作所为都毫无意义。汉室天下并没比当年董卓当政时好多少,甚至那种深⼊骨髓的危机更可怕,更无可挽回!当初护卫天子东归的那帮忠义之臣死的死,老的老,似孔融那样的耿介之士也已⾎染屠刀,如今的朝堂已变成一具空壳。更可怕的是世风变了,人心变了,那些伫立在幕府和朝堂中的士人仿佛不是读《孝经》《论语》长大的,温文尔雅的表象下埋蔵的是怯懦,是野心,是望。似徐璆、刘艾那等威望老臣缄口不语,郗虑、华歆等辈更是成了曹的走狗!最令荀彧痛心的是连自己女婿陈群都公然站到了曹家的船上,昔⽇陈寔、陈纪⽗子的⾚胆忠心何在?似乎没人再把天子姓什么当回事了…

  虽然如此,荀彧依旧不能接受曹的“好意”他已是万岁亭侯,封邑二千户,如果再接受就等于投降,就等于默认曹的一切行径。他坚决予以回绝,并回书曹:“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希望曹悬崖勒马,可是以道义为措辞的劝告能起作用吗?曹的耐还能持续多久?

  “⽗亲…”正在荀彧伫立园中暗自焦虑之际,他儿子荀恽悄悄走到他⾝后。

  “唔?”荀彧自茫茫忧愁中回过神来“有事吗?”

  荀恽自从娶了曹之女便跻⾝仕途,如今是个散秩郞官,平⽇也颇得人称赞,议论时政滔滔不绝,可面对⽗亲却言又止,木讷半晌只道:“外面凉,请⽗亲保重⾝体。”

  荀彧叹了口气:“保重⾝体…未知这汉室社稷又由谁来保重。”

  “方才侍‮华中‬歆又派人来探望,还送了两挑礼物。”

  “你收下了?”

  “孩儿不敢。”

  “对,不能收。”荀彧明⽩,这时候任何人的馈赠无论好意歹意都不能接受“你去吧,没事别来打搅我。”

  荀恽却没有走,満脸愁苦凝思半晌,还是忍不住道:“⽗亲如此闭门拖延,何⽇才算尽头?”

  荀彧倚到一块假山石上,两眼茫然道:“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一时是一时。明⽇之事焉能料想?”

  荀恽又沉默了,但有些话他不能不说,心里斗争良久,最后一撩⾐襟跪倒在⽗亲面前:“孩儿有话要说。”

  知子莫若⽗,荀彧早意识到儿子想说什么,忙一把拉住:“你给我起来!”

  “孩儿不起来!”

  “你不起来就是不孝!”荀彧受到的打击够多了,他再不想听他把心里话说出来。

  荀恽脸上已満是泪痕,死死跪在地上,抱着⽗亲‮腿大‬就不起来:“⽗亲!听孩儿一言吧。孩儿不单是为您,也是为我荀氏一族考虑,您就听孩儿一言吧…”

  荀彧毕竟扯不动这大小伙子,三拽两拽纹丝不动,气哼哼跺脚道:“那你就说吧!说啊!”荀恽擦擦眼泪,哽咽道:“⽗亲,世道已经这样了,您不甘心又有何用?今曹氏⼲政积弊已深,冰冻三尺非一⽇之寒,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您又何必这般自苦?”

  “你不懂,你完全不懂。”荀彧不住‮头摇‬“效忠天子道义所在,何言自苦?”

  “道义乃尽力而为之事,并非无谓牺牲。”

  “你说什么?”荀彧瞠目结⾆,像注视陌生人一样看着儿子。

  荀恽浑然不觉,兀自道:“凡事只可尽人事,而不能知天命。今汉室权柄已失、仕宦进阶已易,天命尚且如此,刘姓天下何可复兴?⽗亲不以自⾝为念,也需为我荀氏族人和颍川诸君着想啊!”荀彧只觉脑中轰隆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塌倒‬了。眼前跪的是他的儿子,可想法却与自己格格不⼊——难道忠于天子不应该吗?难道维护道义有错吗?当初董卓⼊京之际,多少大臣明里暗里维护皇权,不惜以命为代价。可是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战,这世道真是变了,变得屈从权势,变得泯灭良心,变得如此现实。沉默之后便是恼怒,荀彧竟觉得自己的儿子如此势利丑恶,他教养子侄从不以,今天却扬起手来,要狠狠扇荀恽一记耳光!

  “⽗亲息怒…”次子荀俣、三子荀诜以膝代步爬到他面前——原来三人早商量好了,大哥出来劝,他俩就在假山后面偷听;见兄长要挨打,赶紧也跪了出来。

  看着三个叩头啼哭的儿子,荀彧颤颤巍巍把手缩了回去。打他们又有何用?世风⽇下孰能奈何?他们都是在没有皇权的时代长大的,何来对汉室社稷的感情?似长子荀恽,不但与曹植是总角之友,还是曹家的女婿,⽇后无疑也会是朝廷新贵,叫他对抗曹可能吗?荀氏家族早已与曹氏⽔啂融密不可分,难道自己不知不觉间缔造了这一切,还要亲手把这关系打碎吗?満门的⾝家命、仕宦前途…何止是自己満门?似钟繇、辛毗那些往密切的同乡,乃至整个颍川士人集团的前途和命运都掌握在他手里。即便自己不愿,难道还要拉别人一起倒霉吗?虽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但现今这个世道,何为美何为恶,早已模糊得看不清界限了!

  顷刻间,荀彧感到自己如此孤独,仿佛世上已没人能与自己推心置腹,他踩着棉花一般进了自己的书房。荀恽、荀俣、荀诜兀自跪着不敢起来,眼巴巴望着⽗亲紧闭的房门,既焦急又悲凉——老爷子就这副犟脾气,平⽇和蔼可亲,但一沾君臣大义,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就这样跪了好久,忽听房门一响,荀彧走了出来——但见他头戴冠冕,⾝披朝服,手持笏板,挂⾰囊,一副上朝的打扮。

  “⽗亲…”

  “备车,我要⼊宮。”

  荀恽眼睛一亮:“您要批准诏书?”

  “不。”荀彧摇了‮头摇‬。

  “您还要与董昭力争?”

  “不。”荀彧又摇了‮头摇‬——他要做什么,其实自己都不清楚。抗拒曹他没有那么大的决心,而顺应曹又太违心了。他已找不到方向和归宿,只想再看看皇宮,看看天子,看看他十七年来兢兢业业处置朝政的地方。

  从他的府邸到皇宮不过短短两条街,荀彧故意嘱咐车夫走慢些,他慵懒地倚在扶手上,浏览着许都的街巷——十七年前这里不过是小县城,他与曹殚精竭虑筹钱筹粮,把它建造为大汉都城,虽不敢比昔⽇的洛、长安,但每一砖每一瓦都浸透了自己的心⾎。可如今已有了邺城,这里的一切都将被舍弃吗…荀彧仔仔细细打量着眼前的景致,似乎想把一草一木都印⼊脑子里。他早已预感到,自己可能是看一眼少一眼了!

  行至宮门荀彧下车,穿仪门过复道,宮中的侍从⻩门看到他无不惊讶,即便那些差事在⾝的人都不噤停下脚步,恭恭敬敬向他施礼。荀彧一概不理,手握笏板低头想着心事,或许是习惯使然,不知不觉走到了尚书台。阁內静悄悄的,荀彧不在的这段⽇子,台阁几乎已瘫痪了。尚书左仆荣郃是年⾼老臣,眼瞅着荀彧不来,他又岂能出来蹚浑⽔,⼲脆也告病了;尚书右仆卫臻年少德薄,又出自曹营,更要避嫌。于是只剩尚书右丞潘勖为首的一⼲令史,群龙无首不知所措,渐渐无人问津门可罗雀。

  当荀彧走进台阁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愣住了,一时间鸦雀无声。潘勖素来是尚书台的笔杆子,正奋笔疾书,猛然看见荀彧进来,竟手一哆嗦,墨笔落在了地上。愣了半晌大家才想起施礼:“拜见令君。”荀彧竭力想让自己笑出来,矜持着向众人扬扬手,信步来到潘勖案边趋⾝捡起笔来:“元茂,这些⽇子辛苦你了。”

  “不敢,不敢。”潘勖两眼转,面带惊惶之⾊。

  荀彧觉出不对劲,低头看他案上写了一半的文书:“你在起草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潘勖连忙起⾝,一把按住那卷简册。

  荀彧却已牢牢抓住一角:“松手,叫我看看。”

  潘勖搪塞道:“不要紧的事,令君别看了。”却见荀彧瞪大了眼睛狠狠注视着自己,心头一颤,还是不由自主松了手。

  或许是这些⽇子忧心过度,荀彧的眼有些花了,拿起简册端详了半晌,随口默念了两句:“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朕以眇眇之⾝,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冰,非君攸济,朕无任焉,以冀州之河东、河內、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这显然是册封曹为魏公的诏书,潘勖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以天子的名义擅发册命,毫无疑问这又是曹在背后指使的。

  潘勖早已面如死灰——董昭叫他起草,他敢不写吗?荀彧若不让他写,他又岂能擅自落笔?左右都惹不起。万般无奈只得跪倒在地闭上眼睛,等候荀彧斥责。不过荀彧却没有责难的意思,只是冷笑道:“好文采,真好啊…”骂潘勖又有何用?曹一心要做的事谁又能阻拦?即便荀彧不在位子上,他依旧可以遥控这个朝廷,曹绝不会因为一个人反对就不再走下去。荀彧痴痴地捧着这份诏书,心已经死了…在场众令史知內情,都低着头看都不看荀彧一眼,既非不敢又非不屑,而是不忍!

  就在一片寂静之中,廊下响起了脚步声,两位青绶长官一前一后走了进来——前面是董昭,后面跟着华歆。

  董昭显然没想到荀彧在此,手中正捧着卷文书,险些掉在地上;一阵错愕之后才稳住心神,挤出一丝微笑:“原来令君也在…您来得正好,丞相有份紧急文书,恰与您有关。既然来了,下官也不必到你府上叨扰了。”说罢展开竹简读了起来,虽然他竭力掩盖紧张,可声音还是有些颤抖:

  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贰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谋而鲜过者也。臣今当济江,奉辞伐罪,宜有大使,肃将王命。文武并用,自古有之。使持节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彧,国之重臣,德洽华夏,既停军所次,便宜与臣俱进,宣示国命,威怀丑虏。军礼尚速,不及先请,臣辄留彧,依以为重。

  这名义上是表章,口气却无异于命令“军礼尚速,不及先请”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无需向天子请示,也不必中台发诏,急调荀彧赴军中任职。什么“奉辞伐罪,宜有大使,肃将王命”不过是冠冕堂皇的鬼话,曹已没有耐心了,要把荀彧调离尚书令的岗位!

  “宣示国命,威怀丑虏?”荀彧茫然咕哝着“丞相要我到军前效力?”

  董昭不敢直视他,低头卷着竹简:“丞相请您暂领光禄大夫之职,持节到军中参谋军事,宣示王命。”

  “持节?”荀彧一阵苦笑“持不持节还有什么意义?”

  董昭一时语塞,思量半晌才強笑道:“令君切莫多想,丞相召唤但去无妨。你们之间有什么话说不开?”平心而论董昭虽力上位,但与荀彧之间并无恩怨,一切皆是情势使然,董昭也不愿搞到这一步。可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曹将荀彧撤职也就罢了,又调他到军中赴任,恐怕这不是什么吉兆。

  但荀彧考虑的并非自⾝安危:“我走之后谁主持中台之事?”

  董昭瞥了一眼⾝后:“丞相已指派华公暂代尚书令之位。”华歆也颇觉尴尬,只拱了拱手没有说话。

  华歆虽是德⾼望重海內名士,但生拘谨柔弱,昔任豫章太守,孙策提兵来袭,他无力抵抗竟手捧印绶开门投降,在江东当了好几年的“座上客”后来孙策死了,孙权位置不稳屈从曹,他才得以回归中原。此人在世之中磨圆了棱角,磨没了格,由他主持朝政,当然对曹唯命是从了。

  此时此刻荀彧竟感到一阵轻松,卸下尚书令的位子,重担也就不在了。无论如何曹不是在他主持的朝廷里改易九州、晋位公爵的,这恐怕是他唯一的慰藉吧。他扭头望着一墙之隔并不十分雄伟的皇宮大殿:“临行之前我想面见天子。”

  董昭颇有难⾊,柔声劝道:“军中召唤十万火急,符节印绶下官都替您准备好了,伏波将军夏侯惇已在城外扎营。令君还是不要面见天子了,回府收拾收拾,明早就随他去吧。”荀彧已不再是尚书令,但他仍不由自主唤其为“令君”即便董昭也无法否认,所有人都已习惯荀彧主持下的朝廷,他的‮导领‬力和功绩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说完这番话董昭轻轻低下了头——即便有曹做后盾,他在荀彧面前依旧显得那么渺小。但出人意料的是荀彧没有再坚持,而是默默转⾝而去,行出好远才喃喃道:“不见也好…不能保江山社稷,我还有何脸面再见天子。”

  望着荀彧孤寂的背影,董昭长出一口气,他没有感到半点儿获胜的‮悦愉‬,而是静静倚在门边,茫然望着落叶纷飞的御园。阁內潘勖等僚属也都默然不语,唯有华歆那温文尔雅的声音传来:“老夫受丞相错爱,自今⽇起职掌中台之事。新官上任未能详,望列位大人多多辅助。我辈自当同心效命天子,为了我大汉朝廷江山永固,也为我等⾝家无恙,要谨遵丞相之命啊…” wWW.nIlXs.cOm
上一章   卑鄙的圣人:曹操8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卑鄙的圣人:曹操8》是一本完本架空小说,完结小说卑鄙的圣人:曹操8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卑鄙的圣人:曹操8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架空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