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野兽朱元璋3(大结局) 第二章 敲山震虎将高官剥皮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权力野兽朱元璋3(大结局)  作者:张笑天 书号:44399 更新时间:2017/11/24 
第二章 敲山震虎,将高官剥皮
  关键人物

  自从李醒芳为朱元璋画了那幅威仪有加的画像,朱元璋便命人悬挂在华盖殿龙椅后面的镂金屏风正中,且又亲手撰写了一副自省的对联,那对联上联是:一丝一粒,朕之名节,稍宽一寸,民得益不止一寸;下联是: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多取一分,国受损不止一分。

  由于全京城到处出现“招汤皇榜”一事,本来因开国首科带来的好心情一扫而光。胡惟庸手里也拿着一张刚揭下来的皇榜,一见龙案上已有,便站在了台阶下。朱元璋严旨切责,大骂成何体统!叫他们去查一查,一定要严办肇事者。李善长分析:“出此下策者必是皇上⾝边的人,是一番好意,不去追究也罢。”

  “不行。”朱元璋斩钉截铁地说“此事决不息事宁人,要一查到底,即使不是恶意,也是恶果;这是陷天子于不义,让天下人聇笑,当今皇上朱元璋不是为求贤、求治国良方、退敌良策而出榜,却为了一碗珍珠翡翠⽩⽟汤,这哪里是为皇上好!”胡惟庸说:“这个容易,皇上息怒,很快就会查明⽩的。”

  朱元璋又问起那个夹带抄卷的人是怎么回事“杨宪查明了吗?”

  李善长说:“回头他会把案卷呈奏上来。那个童生叫李大,有点傻。”朱元璋不免犯疑,厉声追问:“怎么,傻子能中秀才?”

  李善长说那就不得而知了。他奏报,这李大一口咬定,他没带夹带进场,是在贡院院子里拣的。朱元璋断然不信,谕令杨宪再审,把刑部大堂和都察院衙门堂官也都加上,三堂会审。李善长只好领旨。

  直到此时,朱元璋都没有让刘基、宋濂过问此事。他想等三天乡试完了再拿他们是问,他不想半途搅了乡试,这毕竟是开国首场,总得图个吉利。

  最后一天‮试考‬总算过去了,当那些熬得心力瘁的莘莘学子拖着疲惫的⾝子散场离去后,刘基也松了口气。他看属官们封好了卷子,由专差、兵丁押送去封存后,才回到主考官的公事房宽⾐落座,喝口⽔。

  宋濂问他:“杨宪审的那个舞弊案有头绪了吗?”

  刘基说:“听胡惟庸说,那人的试题和答卷是在贡院院里拣的。”

  宋濂斥为一派胡言。刘基说,可杨宪就这么奏上去了,他不是变成⽩痴了,就是有别的病。

  宋濂问刘基:“不是说要对牢头行贿吗?办了吗?”

  刘基苦笑不止,说起行贿来,是极简单的,真若办起来,得有多厚的脸⽪呀,他终究没办。宋濂哈哈笑起来,说他是银样镴头,嘴上功夫。这时一个属官进来报告,刑部大牢里的牢头指名道姓非要见刘大人不可。

  “牢头?”刘基一听喜上眉梢,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一连声叫马上召见,把刚脫下去的官服又穿戴起来。

  宋濂提醒他:“不好在贡院里谈吧?”

  “这是自然。”刘基想了想,决定把他带到礼贤馆去,这边的事让宋濂先顶着。

  告密者

  刘基的大轿先回了礼贤馆,为了避人耳目,他没让那牢头同行,打发他直接在礼贤馆大门前等着。刘基在大厅里喝了半盏茶后,才叫牢头进来。他审视着眼前这个看上去瘴头鼠目的牢头,一点好感没有。但必须以礼相待,这种人敢于越级直接求见刘伯温,必有有价值的‮报情‬,他料定是关乎李大科场舞弊案的。

  “你坐。”刘基对牢头客气地一让,并且叫仆人给他倒了一盏茶。

  “小的不敢坐。”牢头有点受宠若惊,他恭维刘基,百姓都说他是第一大清官,大家这才公推他来见刘老爷的。

  刘基问:“你有什么事就说吧,我一定为你做主。”

  牢头说他的牢里抓进一个在考场舞弊的。刘基眼一亮,果不出所料,叫他往下说。牢头说那个李大本想拿一个长命⽟佩贿赂他,可后来他舅舅来了,他又把⽟佩抢回去了。

  “他舅舅是谁呀?”刘基问。

  “中书左丞杨大人啊!”牢头说“他外甥叫钱大,不是李大,你猜他爹是谁?就是掏自个包修南京城墙和聚宝门的大财主钱万三。”

  刘基心里咯噔一下,暗道:“怪不得杨宪卖力气地抢这个差事,这太有趣了,成了舅舅审外甥了。”

  牢头告诉刘基,杨大人去时,把他们全赶出去了,不准听。他发现杨大人对犯人一劲使眼⾊,很可疑,他就爬天棚顶上去听。

  刘基问他都听到什么了。牢头一五一十地说:“杨大人不让他外甥说出他和钱万三来,编个名叫李大,说这样能救他,又说不准说出代答题的人和信鸽传题的事,一口咬定是在贡院拣来的文章。”

  当刘基听明⽩信鸽传送考题、答卷的过程后,不觉啧啧称奇:“我做梦也不会想到,天下有这种作弊法,真是闻所未闻。”

  牢头说:“这杨宪不是个好官,只有御史中丞刘大人敢对付他。”

  刘基说:“好。到时候你敢出来作证吗?”

  “敢!”牢头说。

  “你先去吧,嘱咐你们几个牢子,对什么人也不要再提起了。”

  “是。”牢头答应了,却不动地方。

  刘基忽有所悟,拍拍自己的脑门笑了,人家来告密图什么?还不是银子?于是打开一口箱子,拿出一锭银子递给牢头说:“拿着吧。”

  这不过是区区五两银子,还是刘基个人的私蓄,他也知道太少,拿不出手,总不能让这告发者空手而归。

  牢头很失望,嫌少仍不肯走:“老爷,好几个人,不好分啊!”刘基对他许诺说:这是他个人赏他的。回头他会请准朝廷,会按例重赏他的,绝不食言。牢头这才満心喜地走了。

  杨宪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暴露了。他还一心要把那糊了名的考卷掉包。考生⾝份和祖宗三代俱写在糊名处,只要考卷掉包,露不了钱万三,这把火就烧不到自己⾝上。他一面安抚外甥守口如瓶,一边准备叫钱万三尽早出走,杨宪则已把伪造的卷子握在自己手中。

  他唯一的援手就是李善长和李存义兄弟了,但对他们也不敢道出真情。为了拉拢感情,他派人给李善长送去五百两现银,名义现成,李善长正大兴土木修一座豪华的相府。

  接到银子的李善长当然感杨宪的情。世态炎凉,自从出了李彬的事,朝臣中流传着他行将下台的传言,很快便门庭冷落,若在他如⽇中天的时候,为修相府而来送礼的人还不得挤破了门!

  李存义来向哥哥报告工程进度时,二人说起人情薄如纸的话题,都大为感慨,也更看出杨宪那注礼金的分量。除了缺银子,工地上更缺人手、工匠,今天李存义就是为此事来见哥哥的

  李存义叫苦不迭:“人手不够,工匠缺,丞相府怕是不能在哥哥五十八岁大寿时建成了。”

  李善长说:“工匠不够,再招些就是了嘛。”

  李存义说:“那不是要咱自己出银子吗?”

  李善长有些不耐烦:“大事都⼲不过来,尽拿这些琐事来烦我。你说吧,想怎么办?”李存义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前几天汤和回来了,他手下有八百兵,你求求他,借三百亲兵就够了。”

  李善长‮头摇‬道:“这传出去怕不好。皇上明令,不管是谁,不得用军队⼲自家的私活,丞相带这个头,怕不方便。”

  “这算个什么事呀!就凭你对大明江山的功劳,又封了公爵,占用三百兵丁算什么。哥哥张口向汤和借兵,不是求他,而是看得起他,他岂能不借!哥哥如果不肯失这个面子,写几个字,由我去见汤将军。”

  李善长想了想,妥协了:“好吧,我写个便函。”他铺好纸后又放下了笔,认为不该留下这样的文字在人手中,便令李存义直接去找他,万一汤和不肯给面子,李善长也有退路,不至于太难堪,出了事他可以推说不知道。

  李存义嘲笑哥哥官做得越大,胆子越小了。

  李善长说:“⾝居⾼位,有时并不是好事。大兴土木建相府,我怎么想都不太好;不过已经到这地步了,只好硬着头⽪⼲完,你要小心,别太过了头,以免叫人抓住尾巴。”

  李存义倒有恃无恐,道:“敢在皇上面前扳你的人还没出世呢!”

  汤和的心愿

  汤和这次从沙场下来,是朱元璋下诏让他回来休息的。二十多年来,他这个同乡小伙伴大半时光是骑在马背上度过的,他的马蹄所到之处,便是大明江山国土拓展所在,朱元璋感他和徐达,再没有比他们更忠心耿耿的了。

  汤和上殿谢过恩,回乡祭祖后,又上殿来与朱元璋相见。朱元璋亲切地拉着他手说:“你又黑又瘦,领兵打仗在外,太辛苦,这回准你假,在京城多养些⽇子。”

  汤和笑说:“等四海一统了,那时一起歇着吧!”

  朱元璋叫:“赐座。”內侍搬了椅子,汤和坐在他对面。

  朱元璋说:“一转眼我们都过四十岁了,你还比我大两岁呢。”

  汤和想起小时候玩皇帝游戏,恍如昨天的事,朱元璋儿时就总是抢着当皇帝,他汤和就从来没想过“看来,那也是天意。”

  朱元璋笑道:“也全凭大家辅佐呀…你有没有什么事要朕办?”

  汤和言又止:“哦,也没什么事。”

  朱元璋说:“你这几年和朕无形中疏远了,朕约你今天一起吃饭,朕还记得,你最爱吃五花⾁烧芋头。”

  汤和笑了:“陛下还记得这样的小事。”

  朱元璋说:“让朕猜猜看。你心里有股气,一直憋着,对不对?”

  汤和说:“陛下怎么这样说呢?我汤和是那样的人吗?”

  “朕封了六个公爵没有你,论资格,你比常遇舂资格老,他封了公,你只封了侯。”

  汤和道:“论战功,我不如常遇舂。”

  “朕有时也为难,尽封了乡亲故旧,别人会指责朕有私,所以先封了徐达,不好一起再封你,想彼此是至,你不会因此而背离朕,这也是亲者严疏者宽之意。”

  “皇上这么说,汤和真的无地自容了。”

  “朕已决意再封几个公爵,这次有你!”

  “封了我⾼兴,不封我不恼。有好事先急着给别人吧,我没事。”

  “有你这句话,朕真觉得五腑熨贴。”朱元璋说“汤和呀,有些人总是觉得伴君如伴虎,虎是野兽,野兽无情,可他们如果和朕换一下位置想想呢?朕是虎,还有人背着朕贪赃枉法呢!有时,背叛朕的人恰恰是朕最亲信的重臣,你说朕会怎样想?像你这样放在哪都叫朕放心,朕亏待了你也无怨言的人能有几个呀!”

  汤和很感动,他有所指地说:“陛下的忧虑是对的。从前看上去很好的人,现在也变得很贪了。”

  朱元璋很警觉问他是指谁。

  汤和说:“倒也无大事。李善长不是大兴土木盖相府吗?自己不舍得多出工钱雇工匠,打起我的主意来了,打发他弟弟李存义到我这儿借三百亲兵。”

  朱元璋问:“你借了吗?”

  “不借怎么好意思?他毕竟是首辅,不能让他太难堪啊!”朱元璋用鼻子哼了一声,他叫人悄悄去看过,李善长的相府比皇宮也不差,还另外在老家也造了一座。他问汤和,知道他们家里的泔⽔什么样吗?农夫过年也吃不上那么好的东西,他们却倒掉了“最近朕派人专门收集了十几个达官显宦家的泔⽔,以小见大,还用查别的吗?”

  汤和称道皇上这一招⾼明。

  这时值殿官来报告:“刘基刘大人有急事面见陛下。”朱元璋猜测三场都考完了,必是来说阅卷的事,或者为舞弊案自责。

  汤和站起来说:“我先走了。”

  “又不回避你。”朱元璋说。

  “我虽在朝廷里挂名,却不管事,”汤和说他満脑子就是刀兵。朱元璋笑问他⽇后天下永远太平了,马放南山、刀⼊库时,怎么办?

  汤和说他那时也马放南山,回濠州种地去,他希望皇上千万别拦他。他每年给皇上送芋头来,好做⾁烧芋头。朱元璋开心地笑了起来。

  杨宪心里有底,所以显得很从容,朱元璋要他同刑部尚书、都察院堂官一起会审,要他尽快审结此案。杨宪不敢怠慢,离开皇宮后马上着人去请会审的人,下午就在刑部大堂开审了。

  明镜⾼悬的巨匾下面,杨宪居中而坐,左边是都察院堂官李星,右边是刑部尚书霍正,书办另设一桌,皂吏和戴红黑帽子持⽔火的衙役们雁翅般两厢排列。杨宪在衙役们一片“升堂”的吆喝声中威严地大喊一声:“带人犯!”

  拖着脚镣子的钱大被押上了公堂,他看见舅舅⾼坐在上面,心里落了底,可看见一个个青面獠牙的衙役们,还是有点⽑骨悚然。

  杨宪一拍惊堂木,喝令跪下,钱大吓得一灵,赶忙屈膝跪下。

  杨宪与李星、霍正小声商议了几句,正要问案,大堂外有人⾼声唱喏,说刘伯温刘大人到。

  这太意外了,杨宪讨厌这个不速之客,他来⼲什么?审案没他的事啊?在杨宪愣神的时候,李星、霍正已经起⾝相了。只见刘伯温摇着大团扇迈着平稳的四方步上堂来了。杨宪也只好堆起笑脸,降阶相,但仍不软不硬地给了刘基一句:“不知刘大人有何见教?”

  刘伯温不愠不火地说:“听说你这里三堂会审,来看看热闹。”说着拉了一条行刑用的长条板凳,坐到了一旁,且看了钱大一眼,这令三位主审官哭笑不得。杨宪拉下脸来不客气地说:“先生看这个热闹恐不大方便吧?”

  刘伯温却赖着不走,道:“有什么不方便的?我既不与犯人沾亲,又不带故,不是叔叔、大爷,更不是姑夫、舅舅。”

  谁知他这话是不是有意旁敲侧击,反正弄得杨宪心惊⾁跳,老大不自在。他镇定了一下自己,振振有词地回击刘伯温:“你作为本次乡试主考官,出了这么大的舞弊案,⼲系重大,难道不该回避吗?”

  刘基说:“我虽是来看热闹,却是奉了御旨而来,否则怎敢造次擅闯公堂?我不过旁听而已,又不越俎代庖,你杨大人何必紧张呢?”

  杨宪他们当然不会怀疑刘基假传圣旨,刘伯温没发昏,⼲不出这等蠢事,只好由他。杨宪换了笑脸,请刘基到上面坐。衙役在刘基起⾝时,便把那长板凳移到了刑部尚书霍正一旁。

  “放肆!这岂是刘大人坐的吗?”杨宪趁机发琊火。衙役不得不从休息室里搬来一把太师椅。

  开始审案了,杨宪威严地咳嗽一声,让犯人从实招来。

  因为舅舅主审,钱大心里不惧,话也说得连贯了,不管怎么问,一口咬定他叫李大,祖籍庐州。第一道程序是将卷子拆封核对姓名是否有误,于是杨宪一迭声叫“调乡试大卷”

  不一会儿,一个锦⾐卫指挥和刑部主事押卷前来。卷子封在一个檀木箱中,上了锁。箱子摆到了案上,杨宪拿钥匙当众打开,取出卷成一卷的卷子,向几位堂官亮了亮,正要打开,杨宪冷不防连着打了几个响亮的噴嚏,地动山摇,周⾝一振,恰好将卷子震落到脚下,滚到了案子底下。刘伯温尽力向案子底下看,却看不清楚,又不好钻进去看究竟,心里好不着急。也恰恰是利用这一机会,杨宪顺利掉包,把原来蔵在袖中的备用的伪卷替换了钱大的卷子。

  卷子重新拿到桌面上来,李星、霍正和刘伯温先后传阅了,刘伯温印象中钱大的字比这卷子的不如,但也记不准,看文章,倒是那一篇,且“后面还有”四个扎眼的字犹在。

  霍正揭开糊名,念道,考生李大,元至正十年生于庐州,祖籍⾼邮,⽗李长生,种田为业,早已亡故。结果与证人所供相符,大家无话可说,继续审案,刘基却似笑非笑地坐在那里,一副旁观者的模样,杨宪不时地溜他一眼,不知这个丧门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下面的供词,钱大已经背过不知多少遍了,对答如流。夹带不是他的,是在贡院公孙树下拣到的小纸团,打开一看,见文章写得好,又恰是所出命题,便抄了起来。杨宪拍桌子吓耗子虚张声势地诘问一个时辰,问不出别的,也没上刑,录了供,告一段落。

  刘基先走后,杨宪与霍正、李星合计了向皇上奏报的细节,便散了。杨宪的轿子刚抬过来,见李存义的轿子一阵风来了,轿子刚一停下,李存义就急急慌慌地钻了出来,神⾊不大寻常。

  杨宪心里咯噔一下,忙上去。李存义看看四下无人,便告诉杨宪千万小心。他说科场舞弊案,皇上好像怀疑到他了。

  这怎么可能?杨宪想不出哪里出了漏洞,想到今天刘基的不期而至,确很蹊跷。但他在李存义面前只能撑着,说一定有人⾎口噴人,已经审得很明⽩了,不怕复审。

  李存义便以“小心不为过”来叮嘱,刘伯温连无蛋都想下蛆,何况有。杨宪谢了李存义和他哥哥,看着他匆匆上轿去了,杨宪疑心此时刘基正在皇上那拨弄是非,皇上不叫他又不敢去对质。

  杨宪猜得不错,此时刘伯温果然在奉先殿中。说起牢头的出首,朱元璋分析,不会是挟嫌报复,一个小人物没这么大胆子。他要刘基把这个牢头蔵好,别出意外,届时好御前作证。

  至于提到卷子作伪,刘基认为既容易也不容易,但他说,在刘伯温眼⽪底下掉包成功,这实在是有魔术师的本事。

  朱元璋不噤笑起来。最后刘基请皇上下旨,给他权力,拦劫各城门,把钱万三抓到手,他断定此人必在今天出城。

  朱元璋答应了,杨宪合该走霉运,碰上刘伯温这样的克星。

  东窗事发

  杨宪急匆匆地回到家中,仆人上来为他宽⾐,杨宪挡住了:“不用换⾐服,我马上得进宮去。”他问“‮二老‬来了吗?”

  杨希圣闻声出来:“我在,哥你叫我?”

  杨宪问:“那件事,熊宣使想通了吗?”

  “他倒通了,”杨希圣说“他妹妹不乐意进宮。”

  杨宪说:“你别跟我来这个!都是你的鬼,你会自食恶果的。现在先不说这事,你马上去姐夫钱万三那,叫他赶快离开南京,老家也别回,先躲一躲。”其实钱万三就在他家,早在门外听到了,走出来问:“出了什么事了?要坏事吗?”

  “我也不知道。”杨宪说预感到凶多吉少“方才李丞相又叫人送信,对于科场案要御前亲审。我心里又没底了,早知这事办不得的!”

  杨希圣大惊:“皇上御审?这太小题大做了吧?一个⽑孩子,大不了打上几板子,至于连皇上也惊动了吗?”

  钱万三不知杨宪怕什么,不是掉包了吗?杨希圣也认为:“只要卷子上的姓名看不出⽑病,就牵不出杨宪,最多是个一般的科场舞弊。”

  他们都不明⽩,杨宪最担心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外甥钱大,一旦大刑伺候,或是在龙廷上吓尿子了,把实情一说,那可全完了。

  钱万三说他儿子不会那么傻,怎么会把舅舅牵出来?杨宪不屑于同他争,对他这只认钱的人说也说不清。

  杨宪说:“把我牵出来,就算我什么事都不知道,什么事没参与过,也得罢官,如果钱大吃不住大刑供出详情,那就天塌地陷了。”

  钱万三愣了半天,突然说:“我去见皇上。”

  杨氏兄弟都吃了一惊,杨宪皱眉问:“你去⼲什么?”钱万三说他跟皇上不打不成,他出钱修了南京城,皇上赐给他御匾,立了牌坊“就凭这个,我儿子有了点过,皇上就不能⾼抬贵手?”

  杨希圣说:“你就别跟着火上浇油了。”

  杨宪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你马上给我走,趁现在还能出城。”

  钱万三哭丧着脸说:“那,钱大怎么办啊?”

  “连我都泥菩萨过河呢!”杨宪唉声叹气地说“他那个傻乎乎的样子,叫他考什么举人!都是你们闹的,利令智昏,该遭报应。”

  杨希圣说:“哥哥别急,有李善长丞相护着你,不至于有大事。再说,皇上对你也该网开一面啊!”相比之下,现在李醒芳和楚方⽟再轻松不过了。

  他们都对自己三天考下来的成绩満意,不愁不中,用楚方⽟挖苦的话来说:“除非刘基、宋濂两个人‮夜一‬之间全都成了⽩痴。”

  他们逛夫子庙,游钟山,这天又来到热闹的鼓楼大街闲逛,李醒芳想买几刀上好的宣纸。楚方⽟说发榜尚有时⽇,她提议去普陀山一游,问李醒芳有无雅兴。李醒芳笑说:“当然去,我只盼你考不上举人,也就无法进士及第了,我就可以娶你了。你若真的中了进士,皇上要招你为驸马,你可难办了。”

  楚方⽟说:“由你来顶替呀!”二人都大笑。

  他们走进一间挑着“四海居”的茶肆,要了一壶上好的雨前⽑尖茶,边聊天边品茶,突然看见鼓楼城门前围着好多人在看什么。

  楚方⽟问茶馆里的人:“那里贴着什么告示,昅引了那么多人?”

  茶馆跑堂的说:“噢,是皇上出的皇榜,想吃什么珍珠汤了,悬赏让人去做。”

  楚方⽟说:“这够荒唐的了,走,看看去。”她付了茶资往外就走。李醒芳说:“你是什么热闹都想看呐。”

  两个人挤透人群,来到鼓楼门楼跟前。李醒芳仰头看着帖子,噤不住念了出来:“珍珠翡翠⽩⽟汤?”

  楚方⽟说:“哈哈,这汤是我发端,自然是只有我会做呀。”

  二人退出人群,李醒芳说:“我想起来了,你说朱皇帝有点像你救过的那个行脚僧。”

  楚方⽟说:“在考场蓦然相见,似曾相识,只是恍惚而已,现在可以肯定,真是他做了皇上!天下真是什么事都能发生。当年给他半罐残汤,他问是什么汤,我随口编了个名,珍珠翡翠⽩⽟汤,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他还记得,而且向全天下征询。”

  李醒芳摇‮头摇‬,说:“离奇而又荒唐!咱们快走吧。”

  楚方⽟说:“你等等。”她复又挤透人群,到了墙,一把扯下皇榜就走,这一下轰动了,有人说:“揭皇榜了!”

  有人说:“问问他,珍珠翡翠⽩⽟汤怎么做。”

  楚方⽟也不搭言,大步追上了李醒芳。

  “你又来恶作剧。”李醒芳说“奚落皇帝可是犯死罪呀。”楚方⽟很自信“如果为一碗汤叫他杀了头,那我不是⽩活了吗?”

  李醒芳一脸的无奈,提议去看望一下刘基、宋濂。楚方⽟说不妥“发榜前去看考官,有作弊的嫌疑。此时主考官一定忙于会同阅卷大员们阅卷,想见也见不着。”李醒芳觉得她说得有理,便作罢。

  铁证

  其实,此时刘基哪有心思阅卷,他倒成了代刑部缉捕犯人的要员。他向朱元璋报告了牢头所说的事以后,主张立刻拘押重要嫌犯钱万三,朱元璋同意后,刘基立刻行动。

  他叫来几个羽林军军官,吩咐他们带人在每个城门口严加盘查,一定把要钱万三拦住,带到他这里来。

  在华盖殿,朱元璋准备亲自在御前问案,这是非同小可的,向无先例。只有当皇帝对主审官充分不信任时才会有此举。

  朱元璋的马脸拉得老长,嘴角向下耷拉着,间的⽟束带耷拉到了肚⽪下面。丹墀下站着李善长、汪广洋、杨宪、陈宁、胡惟庸、刘基,还有六部堂官等。人人预感到有大事发生,有的用笏板遮面,有的垂着头,没人敢正眼看朱元璋一眼。

  死一般的沉寂,刻漏声显得比平⽇宏大得多。大家都在难堪地等待。殿外值殿官奏道:“启禀皇上,科场舞弊案犯李大已带到。”

  朱元璋目示殿上的值殿官,他马上⾼呼:“传人犯上殿!”

  钱大早吓得魂不附体了,一上殿便叫:“皇上饶命,我再也不敢了,我不考了还不行吗?”

  杨宪极不自在地站在那里,也不敢看外甥。朱元璋问跪在地上的钱大:“你从实招来,你是李大吗?”

  “李大,李大!”钱大忙回答。

  朱元璋说:“好,李大就李大。”接着便单刀直⼊地问他是怎么把夹带带⼊贡院号舍的?钱大连呼冤枉,作揖如捣蒜。他再次重复口供,是偶然在贡院公孙树下拣到的。朱元璋却又不再穷追猛打,放下了这个话题,让人把卷子拿来。

  值殿官用描金漆盘托来卷子,朱元璋挥挥手,让钱大自己辨认,问是不是他的卷子。这时廷臣们的目光都集中到钱大那张有点浮肿的脸上。朱元璋有意无意地斜睨了杨宪一眼,杨宪显得紧张而不自在,马上把目光移向了别处,这更引起朱元璋的疑心了。

  朱元璋再次催问钱大认卷。在钱大听来,朱元璋的声音特别恐怖,像山⾕里那么空旷,此起彼伏的残响嗡嗡的,震得他耳膜发痛。

  这时,杨宪沉不住气了,见外甥发蒙,便斥责他,你连自己的字都不认得了吗,快快回奏皇上。这是明⽩无误的提示,如梦初醒的钱大才说是他的字。

  朱元璋冷冷道:“大家少安毋躁,你们觉得,这案子是不是可以按杨宪的审理结案?”刘伯温适时出班借阅试卷,值殿官立刻把卷子托到刘基面前。

  与此同时,钱万三也正经历着出逃的磨难。一顶轿子,十几个家人簇拥着来到玄武门前。一个个出城者都要盘查,不胖的、孩子、女人例外,很顺利放行,每遇胖子必细细盘查。头领大声吩咐:“凡是男胖子一律抓,叫他们当官的去认,不放过胖子就行。”很快,抓了一大堆各种年龄的胖子——抓胖子是刘伯温的命令。

  这时一顶大轿子匆匆忙忙过来,被几个士兵喝住:“轿里什么人?下来。”一个仆人说里面抬的是病人,下不了轿,说着往领头的手里塞钱。头领一摆手:“我不吃这个。”上去一把扯下轿帘,只见一个人蜷缩在轿中,蒙着被子。头领不由分说拉开被,露出钱万三的胖脑袋。

  头领大叫:“这个胖猪头一定是钱万三!走,抓走!”

  钱万三慌忙说:“我不是钱万三,你们不能抓我。”

  头领说:“不管你是钱万三还是钱万四,到皇上那去说吧!”

  当几百个胖子集中到皇宮外面的广场上时,刘基被羽林军头领请出来,总得认一认,不能把几百个胖子都赶上殿去让皇上去指认。

  刘基毫不困难地指认了钱万三,其余的胖子有念阿弥陀佛的,有仰天大笑的,有骂祖宗的,一哄而散。刘基叫人看住钱万三,也要人把牢头安排在了廊下,这才又回到了殿上,接着看卷子。大臣们都不知道刘伯温又在弄什么名堂,但都相信他向来是箭不虚发的。最紧张的是杨宪,手心都攥出了冷汗,表面又要扮出镇定如常的笑面。

  刘基翻过来掉过去地看,又把卷子举起来冲亮处看,最后,他平平淡淡地说:“这卷子是假的,事后伪造的。”最先烈反应的是杨宪。也许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必须以攻为守。他说,刘基作为考官,出了这样的科场舞弊案,罪责难逃,他却百般为自己开脫,想搅浑了⽔,明明卷子大家都验过无误,他却要给别人栽赃,他请皇上做主。

  刘基一句都不反驳,只在一旁笑。

  朱元璋则做出不偏不倚的姿态对刘基说:“你既然敢说这张卷子系过后伪造,就要拿出证据来,否则是有搅浑⽔之嫌。”

  这一说,杨宪又恢复了元气。

  刘基不慌不忙地道:“因为这是大明王朝的第一科,我和宋濂慎之又慎,连考卷的纸都不用库存的,也不在市面上买,特地到宣城定做,为防止造假,我们在定做的卷纸上做了暗记,是一片竹叶形的暗记,是庒纸成形时就庒进去的,⾁眼看不出来,滴上几滴橘子⽔,那小片竹叶会立刻现出蓝⾊。”

  人们像听天书一样听呆了,都说刘伯温果然神算,杨宪的腿肚子这时可发抖了。朱元璋叫人当堂演示。早从库中取来了没用过的⽩卷,刘基将几份卷子平铺桌上,挤上橘子汁,神奇效果出现了,每张卷纸上左上角都出现了一片蓝⾊竹叶,而署了李大名字的那张,滴了一大滩橘子汁也毫无反应。

  合该败露,杨宪叫苦不迭,他只是调来一般乡试卷纸,哪想到刘基还有这一手!众大臣也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朱元璋问杨宪,让他推断一下,这张假卷子是怎么偷梁换柱的?杨宪硬撑着,说他秉公办差,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刘伯温走过去,对朱元璋悄声说了句什么,朱元璋便用揶揄的口吻说:“好啊,咱们的中书左丞杨大人可能贵人多忘事,朕请两个人来帮你回想回想。”

  杨宪立刻惶恐不安起来,眼睛紧张地向殿外溜。众大臣也知道有好戏看了,头接耳。牢头出现了,他上了殿,先给朱元璋叩了头,便一五一十地把‮听窃‬到的话供了出来。群臣大为惊诧,嗡嗡声四起。

  但杨宪死不认账,宣称是有人买通了牢头陷害他。

  朱元璋说:“那就请一位不会陷害爱卿的证人上来。”

  殿外一声:“带上来!”钱万三跌跌撞撞地被推到殿前来,扑通一下跪下去,连呼“皇上饶命”

  钱大蒙了,绝望了,情不自噤地喊了声“爹”扑过去大哭。

  杨宪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下去。他只觉得⾝下跪着的大块青砖正在破碎、塌陷,正把他陷到地狱中去,眼前一片漆黑。

  朱元璋说:“钱万三,咱们又见面了。上一次朕饶了你命,对你恩礼有加,你怎么又忘恩负义,做起这等欺君罔上的事呀?”

  钱万三说:“皇上容禀,这不是因为小民心里不平嘛,光有钱,还是叫人看不起,府州县,是个官都敢欺负,就想叫小儿⾼中个进士,不就出了一口气了吗?”

  朱元璋又对魂不附体的钱大说:“李大,你现在到底是李大呀,还是钱大呢?”钱大叩头咚咚有声,一迭声说:“钱大,钱大。”朱元璋又问那夹带到底哪来的。钱大把怎么雇人答卷,信鸽带题,再飞回考场过程全说了。朱元璋又把目光掉向了杨宪,杨宪连声说他有罪,罪在不赦。朱元璋问:“你有什么罪呀?你帮你外甥舞弊了不成?”

  杨宪说:“启禀皇上,臣有失察和管教不严之过,我妹夫望子成龙心切,⼲出这等大逆不道、欺君罔上的事来,臣深感有负天恩,自请处分。”朱元璋不理他,又转问钱大:“你舅舅家的信鸽非同小可呀,既可飞进号舍把考题带回你舅舅家,又能把别人答好的卷子带回考场,真是煞费苦心啊,这一切都是谁的主意呀?”

  钱大颓了:“我该死,皇上说的都对,这都是舅舅的主意呀。”

  看着杨宪的样子,李善长大为不忍,皇上盛怒,他又不敢求情,胡惟庸附他耳畔悄声说:“杨大人为了外甥考个功名,把一生都毁了,得不偿失。”

  李善长没有作声,他在考虑朱元璋会不会对他有微词?杨宪与李善长一向过从甚密,对此大家都知道。

  大家都等待朱元璋对杨宪降旨发落,不料朱元璋长叹了一声,站了起来,说:“我们到后宮去看看。”

  众人莫名其妙,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朱元璋先下殿,群臣只能跟着。杨宪却伏在地上不敢动,朱元璋回头说:“杨宪也来。”

  杨宪战战兢兢起⾝。

  杨宪被杀

  大概臭味太重,大臣们随着朱元璋一到后宮太监院小角门处,都用手捂起了鼻子。人人忐忑不安,静等着祸事到来。原来几天前云奇的“收获”就令朱元璋龙颜大怒了。

  那天,云奇把花一锭银子买来的两桶泔⽔摆在太监后角门处,正好旁边立着警戒宦官的那一块铁牌子,上书醒目大字:內宮⼲预朝政者,斩不赦。

  云奇引着朱元璋来到木桶前,云奇叫小太监揭去桶盖,朱元璋伸手拿起桶里的长柄勺子搅了一下,舀起一勺看着,尽是鱼⾁之类,不免心疼、气愤。他气得丢下勺子,问:“这是从杨宪家弄来的泔⽔?”

  云奇说:“是,陛下,还弄吗?那个出泔⽔的脏⽔道我花银子包下来了。”

  “这就够了!”朱元璋背着手走了几步,又命令云奇接着去弄泔⽔,挨门挨户地掏,二品官以上一个不漏。

  于是有了今天后角门这一大排臭气熏天的大桶。人们一到,嗡一声飞起一群苍蝇,几乎是遮天盖地。朱元璋却忍着没有捂鼻子。他把众大臣领到了角门处十几个大桶跟前。令人惊异的是,每个桶上都挂着一个⽩布条,上面写着人名官衔,第一个是杨宪,陈宁的也在,连李善长、费聚、陆仲亨的都有。

  朱元璋下令把桶盖打开。几个桶盖被小太监打开,扔到地上。朱元璋又下令,众臣排成一队,从每个桶跟前走过去。李善长为首,大家不得不围着泔⽔桶走了一圈,个个胆战心惊。

  朱元璋说:“这就是各位家中扔掉的泔⽔,真正的朱门酒⾁臭!朕该对你们说什么呢?朕如果招来那些吃不上饭的饥民来看看,看看这些显赫‮员官‬、豪门旺族是怎样骄奢逸、暴殄天物,他们会怎么样?”

  李善长好不沮丧,只得说臣知过了。朱元璋几乎是新老账一起算,他说很替他难过,他是首辅,一处房不够,要建两处三处,要和皇宮比⾼低!为了一己之利,甚至违反法令,借用三百个士兵为他服劳役,他质问李善长,你就带这样的头吗?

  李善长跪下去。朱元璋说:“杨宪,你还有什么可说吗?”

  杨宪跪下说:“臣罪该万死。”

  朱元璋说:“何须万死?一死⾜矣!朕不得不借你人头整饬朝纲了,我们刚刚立国才三年,你们就忘了元朝亡国之教训,朕的江山岂能败在你这样的蠹虫手上?”他回头叫:“来人,把杨宪抄没家产立即处死,剥⽪实草,就在午门外示众。”

  杨宪已瘫在了地下,大臣人人侧目。朱元璋又格外开恩:“那个钱大,年幼无知,钱万三也是愚昧无知,都免死吧,将御赐的为富而仁匾收回,没收全部财产,只留够他活着的土地,这也算宽大为怀了。”

  往⽇煊赫无比的杨府立刻如汤浇蚁⽳一样了营,顿时哭声震天,抄家的羽林军神速赶到。整个一条街封锁了,羽林军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赫赫杨府,从院外即可听到女人的号哭声和官兵的大呼小叫。

  由胡惟庸当钦差的官府正派员查抄杨宪的私宅。満院子飞狗跳,男男女女被分别圈在宅中不同的院子里,不准走动。

  胡惟庸在大门口影壁墙前,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监督下面的人查抄,一道道门都糊上了封条。杨希圣也在人群中。他因为未婚的事开罪了皇上,又受钱大舞弊案牵涉,本来他也是难逃死罪的,不知是朱元璋疏忽了,还是另有用意,杨希圣的处分只是逐出京城,永不叙用,而且特旨,让他带着美丽的未婚一起走,这连他自己都大感意外。

  只有胡惟庸明⽩,朱元璋生怕因小失大,如果杀了杨希圣,万一史官们不平,⽇后在史书上写上一笔,朱皇帝因夺臣未成而借故杀人,这是千古抹不去的聇辱,朱元璋在别的事上严酷,事关名声,他宁可宽容些。抄家、查封接近尾声,胡惟庸从太师椅上站起来向众人宣布,元凶杨宪已伏诛,各房可带自己的⾐物各走各的,但不准带走金银细软和珠宝。一旦查出,必严办。

  此令一下,圈着的人们散开,男找女、幼寻长,成一团。

  一个军官走到胡惟庸面前,说:“钱万三⽗子押来了,去苏州、宁国、庐洲各处查抄家产的人准备出发了。”

  “让钱万三过来吧。”胡惟庸吩咐。

  士兵把钱万三⽗子押过来,钱万三忙拉着钱大跪下去磕头:“罪民给老爷磕头了。”胡惟庸口气颇温和地说:“你惹了多大的祸呀,你⽗子的命倒是保住了,却把当朝二品大员给毁了。回去老老实实做人吧,别再招摇,草民就是草民,别存非分之想。这次皇上对你网开一面,真是格外开恩啊!”钱万三顺情说好话地说:“若不是胡大人护着,脑袋早搬家了。”

  “抄没的单子呢?”胡惟庸从下属手中接过一张很大的单子,看着,叫钱万三:“你过来看看,有没有遗漏?”

  钱万三过来看看,说:“都全了,都全了。皇上开恩,还给留几亩糊口田。”

  胡惟庸拿起笔来,把“庐洲老宅九十间、田三千二百亩”这一项一笔勾掉了,然后看了钱万三一眼。

  钱万三眼里立时热泪滚淌,又跪下磕头:“小人今生不报,来生当牛做马也要报大人洪恩。”

  胡惟庸挥挥手说:“去吧。”钱万三拉着儿子走了。

  杨家已解体成三三两两的小户,各提着几个⾐物包裹逃难似地向着大门口走去。胡惟庸看着士兵们逐个检查着出院人的包袱,在⾐物包里翻着,有的发现了金银,立刻扣下。

  杨希圣和老⺟亲过来了,杨希圣搀着颤巍巍的‮娘老‬,也挎着几个包袱。胡惟庸叫住他:“杨希圣,你过来。”

  杨希圣说:“罪官在。”急忙拉‮娘老‬过来。胡惟庸亲自验包,打开一个,里面是一些⾐服,再往下一探,手触到滑溜溜、硬硬的东西,⾐服下面竟有一大堆珠宝。杨希圣吓坏了,马上跪下了。当一个士兵过来探头看时,胡惟庸却用⾐服盖住了,而且不等士兵看,早迅速地替杨希圣系好包袱,还到杨希圣手中,说:“快走吧,好好做人,还是有起用机会的。”杨希圣眼里淌出泪来,说:“今后‮娘老‬不会冻死路上,都托胡大人福了,我替‮娘老‬为你烧香,祝你长寿。”

  胡惟庸摆摆手,亲自送他⺟子到大门口。

  杀儆猴

  一场风暴过去了,权力炙手可热的杨宪不但没能如愿以偿地爬上丞相宝座,反倒丢了命。朱元璋很震惊,立国不久,就出杨宪这样以⾝试法的人,不严加整肃,哪堪设想?

  这天早朝时,朱元璋决定再次敲警钟。

  华盖殿的御座前新立起一块铜匾,上面有朱元璋手书“设官为民”四个字。净鞭响过,朱元璋对站在丹墀下手持笏板的文武臣僚说:“你们都看到朕新立的这块铜匾了吧?设官是为了什么?设官是为民,不是为了官。”他环顾四周后说“杀朱文正,杀杨宪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是坏榜样,有人敢以⾝试法,仍然要杀头,要剥⽪实草。”

  停了一下,他从屏风上取下一大张纸,上面写満了人名、官职,他这几年一共任命了郡县官234名,派遣他们履任时,给他们罗、绢、夏布和银子,连家属都减半发给,这是历代所没有的。为什么?朱元璋希望他们有⾜够的银子来养廉,饿不着、冻不着,有田亩、有房子,有⾜够的俸禄,仍然贪得无厌,那怪不得他不客气了。

  朱元璋又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很弱,你们对百姓侵害,就等于初飞的鸟儿拔它的翎⽑,新栽的树木动摇它的。朕要廉吏,也要能吏,廉能二者缺一不可,唯一不要的是贪吏、庸吏。”

  百官唯唯,大殿里鸦雀无声。

  朱元璋问:“宁国知府陈灌来了吗?”陈灌是他特旨宣来面圣的。

  一个穿一⾝旧袍服的中年‮员官‬从殿外进来:“臣陈灌在。”他没资格站在丹墀下上朝。朱元璋又问:“兴华县丞周舟来了没有?”

  周舟也从殿外台阶下上来:“臣周舟谨见皇上。”

  朱元璋离了龙椅,走到陈灌跟前,扯起他的⾐袖对众大臣说:“你们看他这旧袍子,已经穿了好几年了,从未做过新的,你们以为他是装样子的吗?”朱元璋先后派了两位‮员官‬下去私访,陈知府家竟然家徒四壁,他的薪俸都周济了贫民和念不起书的学子。

  朱元璋又指着周舟说:“他才是个县丞,官很小,可他离任调吏部当主事时,该县县民万人联名上书留他,朕又把他派回去当县令,周舟的官虽小,却是为国分忧的官…”

  大臣们大多数垂着头不敢看朱元璋,只有刘基笑眯眯地不时地与朱元璋对视流。朱元璋注意地看了一眼群臣,忽然问:“宋濂呢?他怎么又没来上朝?”“又”字用得是很有分寸的,一来朱元璋是第二次在早朝时问起过宋濂,二来也向群臣表明,他朱元璋是无所不知的,他能在一片黑庒庒的人头里辨出他要找的人,知道哪一个没上朝,在他面前,哪个臣子敢怠慢、玩忽职守?

  没人应声。朱元璋降旨派人去叫“别以为当了太子师傅就可以不守朝纲了。”胡惟庸应答一声:“臣马上派人去宣他。”

  大家明⽩,这也是杀给猴看。对他当年三顾茅庐请出山的浙西四贤都如此不徇私情,何况别人?

  朱元璋喝泔⽔

  此时,在奉天门外走来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她正是女扮男装的楚方⽟,虽已芳年不再,但因寄情山⽔书画,不染世俗纷扰,犹显风韵依旧,如同⾖蔻年华少女,虽着男装,也掩饰不住风采。

  楚方⽟一只手里拿着揭下来的皇榜,另一只手提着一个陶罐,来到登闻鼓前,没等武士上来制止,她已击了几下。她是有意把平常的一件事弄得捅破天,她从小喜恶作剧、喜冒险。

  鼓声传⼊华盖殿,朱元璋问:“什么人击登闻鼓?”

  楚方⽟已闯到丹墀下,朗声说:“皇上,我是看了陛下的皇榜,来献珍珠翡翠⽩⽟汤来了。”朱元璋打量着这个英俊的青年,怔住,一时无以为答。众大臣都觉得事情蹊跷,全都窃窃私语,大殿里一片嗡嗡声。她的出现,令刘基大感意外。

  朱元璋说:“你是何人?你敢来献汤?若是不对了,你知道是什么罪吗?”楚方⽟也打量着朱元璋,眼前的皇帝幻化成当年差点饿死的行乞小和尚,她确认了自己的判断,从容地说:“自然是欺君之罪。若这珍珠翡翠⽩⽟汤对了呢?”

  朱元璋说:“不可能。十几个御厨请教了很多名手,都没有做出那个味道来,你怎么行?”朱元璋以为她是来讨赏的。

  楚方⽟举了举手中的陶罐,问:“陛下记得吗?当年是不是用这种罐子盛的汤啊?”她发现了刘基注视着她,有担心,也有疑惑,楚方⽟报之以一笑。朱元璋眼前幻化出当年土地庙前楚方⽟递给他的陶罐,于是朱元璋说:“难道因为装在这种罐子里,汤就不一样吗?”

  “也许是吧。”楚方⽟说“请陛下品尝。”

  云奇见朱元璋向他点头,便跛着脚下殿,从楚方⽟手中接过陶罐,捧到龙案上。朱元璋打开罐子,向里面看看,皱了一下眉⽑,还是端起了罐子,喝了一口,但他立刻⼲呕起来,吐了一地,众大臣全都为之变⾊。这是什么汤啊,酸哄哄、臭烘烘的,和泔⽔没有什么两样。

  刘基开始替楚方⽟担心了,她可是中了解元的人啊,他又无法帮她,不知楚方⽟意何为。朱元璋跳起来,传旨推下去斩了!怒斥她竟敢殿前欺君、戏君!竟敢盛了半罐泔⽔来骗天子,实在可恶。

  已经上来几个武士按住了楚方⽟的双肩,刘基几乎要出来讲情了。

  楚方⽟非但不惧,反而纵声大笑。

  朱元璋说:“你死到临头了,笑什么?”

  楚方⽟说:“自然是笑可笑之人。皇上敢当着你的大臣面,让我说几句话吗?”

  朱元璋说:“你说。”楚方⽟双肩抖了一下,甩脫两个武士,说:“其实,当年陛下穷途末路,饿昏在土地庙前,好心人给你喝的珍珠翡翠⽩⽟汤,就和今天我献给陛下的一样。”

  “不可能,你巧言令⾊。”朱元璋说“再说,你又怎么能知道当年的汤是这滋味呢?”

  楚方⽟说:“当年献汤人是我的姐姐,讨饭讨来这汤的人却是我。陛下知道我姐姐称之为珍珠翡翠⽩⽟汤的是从哪里来的吗?是从大户人家的泔⽔缸里舀出来的,烂菜叶为翡翠,⽩米粒为珍珠,⽔是⽩⽟。”

  “泔⽔?不可能!你又在戏弄朕。”朱元璋说“泔⽔怎么会那么香?叫朕终生难忘?”

  “这其中的道理再简单不过。”楚方⽟说“那时陛下正蒙难受苦,人在求生不能时,能喝上一口泔⽔,也会感到如同生命甘露。而今皇上拥有天下,珍馐美味每顿罗列,吃什么也不会香了。”

  朱元璋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大臣们也窃窃私语,刘基大大松了口气。楚方⽟道:“陛下不再杀我了吧?我可以走了吗?”

  朱元璋忽有所悟,说:“你今天不是来献珍珠翡翠⽩⽟汤来的,你是专门来进谏的,对吗?”

  “不敢,”楚方⽟嫣然一笑。朱元璋忽然注意到了楚方⽟眉间的那颗好看的胭脂痣,不由得眼前迭化成当年送他⽩⽟汤的姑娘姣好的脸。

  朱元璋问:“你姐姐好吗?朕恍惚记得,她眉间有胭脂痣,怎么你也有?你姐姐在哪?”楚方⽟说她已在离中死去了。

  朱元璋说:“可惜,朕一直想找她,想报答她,却没有机会。”

  “这张贴皇榜不是很聪明的办法吗?”楚方⽟揶揄地说“⽩⽟汤不是送来了吗?恕我直言,一国之君,为一碗汤布告天下,陛下不怕将来史家写⼊正史令皇上蒙羞吗?”朱元璋很觉赧颜,他急忙声明,这并非他的本意,他也正为此事恼火。

  停了一下,朱元璋对群臣说:“大家都看见了,珍珠翡翠⽩⽟汤,其实是泔⽔,同样的泔⽔,会使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提醒朕,也提醒你们,切不可忘本,不可忘乎所以。我们都应当谢谢送⽩⽟汤来的青年人。”朱元璋再次打量楚方⽟时,忽然说:“朕看着你有点面。”

  刘基出班奏道:“他叫楚方,是乡试中了第一名的解元,在京等待会试的。”

  朱元璋说:“对了,在贡院号舍里见过你。好啊,希望朕能听你在殿上对策,名登三甲。”楚方⽟与刘基对视一眼,浅浅一笑。

  官场保⾝之道

  见只有朱标在文楼看书,朱元璋踱进来顺口问:“先生还没有来?”见朱标在看宋濂的自刻文集,不噤皱皱眉。

  朱标近来说话,总是先生如何如何,今天又说,先生说,不一定天天往耳朵里灌,关键在于领悟。朱元璋问他《资治通鉴》看了多少了。

  朱标说,先生不主张他多看《资治通鉴》,他说那里面缺少仁义道德,为仁君所不取。

  朱元璋有点火了:“一口一个先生说,朕说的反不如他的了?”

  朱标说,天地君亲师,⽗皇占了君亲两位,师傅排最后,能不听⽗皇的吗?朱元璋只得这样开导太子:“先生教的没错,也不能全信,好像有哪位古圣贤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朱标马上告诉他出处,这是孟子的话。朱元璋最讨厌孟子,偏偏自己是拾孟子牙慧,便立刻板起了面孔:“他说的,不⾜为凭。”停了一下又问最近宋濂都教他什么了。

  朱标说:“仁孝为上,重礼教轻刑法。一个君主,用仁爱之心去驭天下,则四海臣服,天下歌舞升平。”朱元璋哭笑不得提醒太子别忘了“仁政并不能使坏人感化过来,仁政只对善良的人有用。韩非子主张二柄,也就是两样法器,一是刑,二才是德,杀戮为刑,庆赏为德,不要说老百姓,就连那些大臣都一样,害怕刑罚,而追逐利禄。”

  朱标不以为然,他说先生以为,重刑只能收一时之效,重德才会长治久安。

  “又是先生说。”朱元璋哭笑不得,心里暗自动了这样的念头,也许得给他换一位老师了,将来把太子教育成宋老夫子那样的人,怎么管理天下?朱标却十分尊崇他的师傅,自认为若能把宋先生的品格、学识和为人学到手,那可是天大的喜事,但太难了。说这话时,眼中充満了崇拜的神韵,这更令朱元璋忧心忡忡。

  朱标察觉了,问:“⽗皇好像不大喜他?

  朱元璋答非所问,说准备让宋濂专心带人去修《元史》。

  朱标固执地要跟宋濂学“他的文章好,淡泊宁静不造作,文如其人。他从来不求什么,他才是五品官,⽗皇对他其实太吝啬了点。”

  朱元璋对宋濂说不出是褒是贬,他清⾼,给他官他不当。当了翰林院学士了,连朝都不上。朱标说他最喜先生为别人写的墓志铭和序、跋。真是好文章,读起来如甘泉沁⼊心扉。其实朱元璋也有同感,但不能支持太子。朱元璋強调当皇帝不靠文章。朱标提到他人品也好,从不讲别人坏话,从不说谎。

  “这倒是。”朱元璋也有另外的看法“从不讲别人坏话,对他来说,是最简单的官场保⾝之道。”

  朱元璋⽗子正为宋濂的为人、品格、见解、学识争执不休时,宋濂迈着夫子的方步来给太子授业了。

  他见到朱元璋,一怔,赶紧行礼说:“没想到皇上在这儿。”

  朱元璋单刀直⼊地问:“这几天,早朝先生不去,午朝也不见影,怎么回事?”

  宋濂说他不惯于官场礼仪,他这官本来也无实职,皇上何必苛求。

  朱元璋很不⾼兴地说:“上朝,是人臣起码的,这还叫苛求?”

  朱标为他的座师开脫说:“礼贤馆的先生是国宾,不能与卿大夫等同。”朱元璋开玩笑地说:“今后不好办了,朕才说一句,就有人替先生辩解了。”几个人都乐了。

  朱元璋转而严肃地问:“昨天晚上先生⼲什么去了?去进学街喝酒了吗?”宋濂心里一动,章溢家住在进学街,他昨天晚上也果真在他那里做客。他心里暗想,朱元璋精明心细到如此地步,是‮家国‬之福,也未尝不是士大夫之忧。

  宋濂说:“章溢过生⽇,到他那去喝了三杯。皇上连这小事也知道?”但他马上又笑了“幸而我从不说谎,皇上连大臣家的泔⽔都有本事弄出来呀!”

  朱元璋笑了,说:“过几天朕再为太子配一位师傅,先生编《元史》,有些顾不过来。”这是他釜底菗薪的第一步。

  宋濂淡然地说:“怎么样都行啊!” Www.NiLxS.CoM
上一章   权力野兽朱元璋3(大结局)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权力野兽朱元璋3(大结局)》是一本完本架空小说,完结小说权力野兽朱元璋3(大结局)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权力野兽朱元璋3(大结局)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架空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