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宗教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书号:44317 更新时间:2017/11/23 
宗教
  十岁以前,神在我心目中有个清晰图像:老而憔悴,披着⽩纱巾,是个外表平凡的可敬妇人。她虽像人类,却跟我梦里的幽灵更有共同之处,一点都不像我会在街上碰见的人(土耳其语有个单字“O”的意思指“他”、“她”和“它”)。因为她出现在我眼前时是上下颠倒,稍稍偏向一边,我幻想世界中的幽灵们在被我发觉时,羞怯地消失在背景中,她也一样:在以某些影片和电视广告中出现的摇摆手法拍摄周遭世界后,她的形象锐化,开始上升,达到云雾中的恰当位置便隐没而去。她⽩头巾上的皱褶,就跟雕像和历史课本上的揷图一样,清晰而精细,覆盖全⾝,因此我甚至看不见她的手臂或腿。每当这幽灵出现在我眼前,我便感到強大、庄严而崇⾼的神灵降临,但奇怪的是并不觉得恐惧。我不记得曾请求她的帮助或指引。我非常清楚她对我这般人不感‮趣兴‬:她只在乎穷人。

  在我们的公寓楼房里,惟有女仆和厨子对这幽灵感‮趣兴‬。尽管我隐约知道,至少就理论而言,神的爱超越他们之外,扩及屋檐底下的每个人,我却也知道我们这般人幸运得⾜以不需要她的爱。神之存在是为了帮助痛苦的人,安慰孩子无法受教育的穷人,帮助一天到晚恳求她的街头乞丐、患难中的无辜之人。这就是当我⺟亲听说通往偏远村落的道路因暴风雪而封闭,或穷人因地震无家可归的时候便说“愿神帮助他们”的原因。请求帮助似乎还是其次,倒是表达出我们这种富裕人家在这时候感到的一丝內疚:帮助我们遗忘无能为力的空虚感。

  ⾝为逻辑思考的生物,我们理所当然地确信,把光辉蔵在一堆⽩披巾后头的这位柔和而年长的神灵不愿听我们说话。毕竟,我们没为她做任何事,而我们公寓里的厨子和女仆以及周遭每一户穷人家,都得下苦功,利用各种机会,与她取得联系。他们甚至每年斋戒一个月。我们的哈妮姆不服侍我们时,便跑回她的小房间铺上地毯祷告;每感觉快乐、哀伤、欣、惶恐或愤怒时,她便想到神;每当开门或关门,第一次或最后一次做任何事,她便召唤神的名字,而后屏声息气地喃喃低语。

  除了想起神与穷人之间的神秘关系之外,她并未使我们过分费心。几乎可以这么说,知道他们仰赖别人拯救,知道有另一个力量能帮助他们“承受负担”我们如释重负。但此种宽慰的想法,有时因害怕穷人有一天会用他们与神之间的特殊关系对抗我们而冰消瓦解。

  我记得有几回——更多是出于好奇心,而非出于百无聊赖——看着我们的老女仆祷告时心中感到的不安。透过半开的门往里看,我们的哈妮姆看起来很像我想像中的神:在祈祷毯上微微偏向一旁,慢慢弯下⾝把脸埋在毯子上,站起⾝后,再一次弯下⾝,拜倒在地时,看起来犹如乞讨,接受她在世上的卑微地位。不知何故,我觉得焦虑而且有些生气。她只在无迫切职责在⾝、没有别人在家时才祈祷,断断续续的祈祷声划破寂静,使我心烦意。我的眼光落在爬上玻璃窗的一只苍蝇。苍蝇四脚朝天掉了下来,挣扎着翻过⾝时半透明的翅膀嗡嗡作响,与哈妮姆的祷告和低语声混杂在一起,突然间我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扯了扯她的头巾。

  据我的经验,妨碍她祷告会让她不⾼兴。这位老妇人费尽力气对我的侵扰不予理会,让我觉得她做的事像是假的,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因为此刻她只是假装祈祷)。但她专心祈祷的决心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算是对我的挑战。当神介⼊我和这位妇人之间——这妇人始终疼爱我,把我抱在膝上,在街上告诉停下脚步夸赞我的人,说我是她的“孙子”——我就像家中每个人一样,对虔敬之人的信仰感到不安。我与土耳其世俗中产阶级的每个人共同惧怕的不是神,而是信奉者的狂热。

  有时当哈妮姆祈祷时,电话铃响,或是我⺟亲突然需要她做些什么而大声呼叫她,我就朝⺟亲直奔而去,告诉⺟亲她在祷告。有时我这么做是出于好心,有时我更受那种奇特的不安、妒忌、惹⿇烦的望所驱使,只是想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我急知道何者较为強烈,女仆对我们的忠诚,抑或她对神的忠诚:一部分的我‮望渴‬与她遁逃而⼊的这另一个世界作战,有时得来的却是威胁的回应。

  “你在我祷告时扯我头巾,手会变成石头!”我仍继续扯她的头巾,但什么也没发生。但就像我的长辈们那样,虽宣称不相信这些胡说八道,却仍然谨慎小心——以防时间证明他们错了——我知道超过某个限度,便不敢去惹她,别因为这回没变成石头…正如我谨慎的家人们,我意识到若嘲笑了宗教或表现出没‮趣兴‬缺缺,最好立即转移话题:我们把虔诚与贫穷画上等号,却从不敢⾼声说出。

  对我而言,仿佛他们一天到晚把神挂在嘴上是因为贫穷。我之所以得出这种错误结论,完全可能是因为看见家人以怀疑和嘲弄的眼光看待一天祷告五次的信徒。

  假使神不再以披戴⽩头巾的名流形象出现,假使我与她的关系是引发一丝恐惧和告诫的话题,一个原因是我家没有人认为应当给我上宗教课程。或许因为他们没什么可教我,我不曾见过我有哪个家人在地毯上跪拜,或斋戒,或低声祷告。在此意义上,你可以说我们这类家庭就像无神论的欧洲中产阶级家庭,缺乏勇气划清最后的界线。

  说来似乎是说风凉话,然而在土耳其国⽗新共和的非宗教狂热中,抛弃宗教即是现代化和西化。自満之中时而摇曳着理想主义的火焰。但那是在公开场合,在私底下的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填补精神的空虚。消除了宗教,家变得和城里的“雅骊”遗迹一样空洞,和“雅骊”四周长満蕨类的花园一样昏暗。

  因此在我们家,便由女仆填补这空虚(并満⾜我的好奇——神如果不重要,何必盖那么多清真寺?)。不难看出信的愚蠢。(“你若碰这个就会变成石头,”我们的女仆说道“他的⾆头打了结。”“一个天使来把他带上天。”“别先放左脚。”)绑在教长陵墓上的布块,在奇哈格为苏⽗爸爸点着的蜡烛,女仆因无人送她们看医生而自行调配的“老妇偏方”以及几百年的回教僧派以格言、谚语、威胁和建议等形式进⼊我们这共和国时代欧洲家庭的遗物,它们或许是一派胡言,却同时也在⽇常生活中留下痕迹。即使到现在,在某个大广场或走廊、人行道时,我仍会突然想起不该踩在铺路石之间的裂或黑⾊方格上,于是不由自主地跳着走。

  我的脑子把这些宗教训谕跟我⺟亲的规定(例如“不要指指点点”)混为一谈。或者,当她跟我说不要打开窗或门因为穿堂风会吹进来时,我便想像穿堂风是某个灵魂不能被打扰的圣人。

  因此我们不把宗教看做神通过先知、书本和律法对我们发言的体系,而是把它降格为古里古怪、时而逗趣的一套下层阶级奉为依归的规章。撤去了宗教的力量,我们得以接纳它成为我们家的一分子,当做某种古怪的背景音乐,陪伴我们在东西方之间左右摆。我的祖⺟、⽗亲、伯⽗姑妈们,他们一天也没斋戒过,但在斋月期间,他们就跟噤食的人一样在饥饿中等待⽇落。冬⽇的夜来得早,祖⺟跟她的朋友们玩牌时,斋戒结束即是大吃一顿的借口,也就是说,享受更多烤箱里的食物。但还是有些让步:一年当中,这些群众的老妇人每个月都一边玩牌一边接连不断地吃着东西,但斋月期间,⽇落将近时,她们停止大啖,垂涎滴地盯着附近的一张餐桌,桌上摆満各种果酱、酪、橄榄、⾁饼和蒜头腊肠;当广播传出笛声,表示斋戒即将结束,她们便如饥似渴地注视餐桌,仿佛她们和占‮国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五的普通回教徒一样,从黎明开始就没吃过东西。她们彼此问道:“还有多久?”听见炮响,她们等厨子贝吉尔在厨房里吃过东西,然后她们也朝食物扑过去。至今,每当听见笛声,我仍会流口⽔。

  我的第一趟清真寺之行加強了我对一般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偏见。几乎是偶然的,有天下午无人在家,我们的女仆哈妮姆没征求任何人同意便带我去清真寺——倒不是急着想朝拜,而是在室內呆腻了。在帖斯威奇耶清真寺,我们看见二三十人——多半是后街的小商店老板,或给尼尚塔石的有钱人家⼲活的女仆、厨子和门房,他们聚在地毯上时,不大像集会信众,而更像是聚在一起换意见的朋友。等待祈祷时刻到来时,他们彼此低声闲聊。祈祷的时候我在他们当中走来走去,跑到清真寺一角玩我的游戏,没有人停下来责备我,反倒像我小时候那些大人对我一样,露出甜美的微笑。宗教或许属于穷人的领域,但我现在看见——与报上以及我的共和‮家国‬庭所丑化的对象恰恰相反——信教的人是无害的。

  然而帕慕克公寓里对他们的取笑,使我知道他们的善良纯洁要付出代价:土耳其现代化、繁荣、西化的梦想因而更难达到。⾝为西化、实证派的有产阶级,我们有权治理这些半文盲人口,我们乐于防止他们太依赖信——不仅因为私底下对我们来说很合适,还因为我们‮家国‬的命运取决于此。我祖⺟若发现某个电工跑去祈祷,就连我也看得出这与他没把小小的修理工作⼲完无关,而是跟妨碍“我们‮家国‬进步”的“传统与习惯”有关。

  土耳其国⽗的忠实信徒控制媒体,他们将戴黑头巾的妇女和拨弄念珠、満脸胡子的守旧派当做嘲笑对象,学校为纪念共和国⾰命烈士举办典礼,这一切都提醒着我,这个民族‮家国‬属于我们,而不属于穷人信众,他们的虔诚把我们这些人跟他们一起拖垮。但与我们家的数学和工程狂热者们感觉一致,我跟自己说,我们的控制权并非取决于我们的财富,而取决于我们现代而西化的眼光。因此,我瞧不起跟我们一样有钱却不西化的家庭。这些区别后来站不住脚,因为土耳其的‮主民‬较为成的时候,有钱的乡下人开始涌⼊伊斯坦布尔,将自己引见给“社会”那时我⽗亲和伯⽗生意失败,损失惨重,使我们不得不难堪地被不喜现世主义或对西方文化一无所知的人远远超过。如果教育让我们有资格享用财富与特权,那该如何解释这些虔诚的暴发户?(当时我对有教养的苏菲信仰、梅拉那教派或者伟大的波斯遗产仍一无所知。)我只知道,被左派人士斥为“富农”的新富阶级持有的观点无异于我们的司机和厨子。如果伊斯坦布尔西化的中产阶级支持过去四十年来的军事⼲预,从未竭力反对军事介⼊政治,那不是因为担心左派分子起义反叛(土耳其左派分子从来不曾強大得⾜以取得此一功绩),反倒是,精英对军事的宽容是出于担心哪一天下层阶级和暴发户联合起来,从各省蜂拥而来,打着宗教旗号消灭中产阶级西化的生活方式。但假如我再继续讨论军事政变和政治伊斯兰(这跟一般认为的伊斯兰没什么关系),便可能破坏本书隐蔵的对称

  我发觉宗教的本质是內疚。小时候因为对不时出现在我想像中的⽩头巾尊贵女士不够敬畏,且不够信仰,而使我感到內疚。跟信仰她的人保持距离,也使我內疚。但是——正如同我全心拥抱我经常逃⼊的幻想世界——我尽我童稚的力量对这种內疚表示,肯定我的不安能深化我的灵魂,增长我的才智,为我的生命带来⾊彩。至于住在伊斯坦布尔另一栋房子里的另一个快乐的奥尔罕,在我的想像中,宗教并未对他造成任何不安。每当厌倦了宗教內疚感,我便想找到这个奥尔罕,知道他不会浪费时间想这些事,宁可去看电影。

  尽管如此,我的童年并非从未降服于宗教的指示。小学最后一年有个老师,如今在我记忆中既讨人厌而且独裁,尽管当时的我只要看见她便快乐无比。她对我笑时,我如醉如痴,但只要她眉⽑一扬,也能使我肝肠寸断。这位年长、⽩发、愠怒的女人向我们讲述“宗教之美”时无视信念、恐惧和谦卑等难题,反倒决定把宗教视为理主义者的功利主义。据她的说法,先知穆罕默德认为斋戒的重要不只为了磨练人的意志,也为了增进健康。好几个世纪以来,敌视宗教之美的西方女人仍享用健康的斋戒之乐。祈祷加快你的脉搏,好比体,使你保持警觉。在我们这个时代,不计其数的⽇本机关和工厂內,吹响哨子表示暂停工作,每个人做五分钟运动,颇像回教徒停下来做五分钟祷告。她那理主义的伊斯兰,肯定了我內心小小的实证主义者对信念和自制的隐秘‮望渴‬,于是斋月期间的某一天,我决定也要斋戒。

  虽然我是在老师的影响下做这件事,我却没有告诉她。当告诉⺟亲时,我看见她虽诧异,却很⾼兴,还有些担心。她是“以防万一”而信神的人,即便如此,斋戒在她看来也是落后的人才做的事。我并未跟⽗亲或哥哥提起这件事。甚至在我进行首次斋戒之前,我对信仰的‮求渴‬即已变质,成为最好加以保密的聇辱。我知家人微妙、多疑、嘲弄的阶级看法,知道他们可能说什么,因此我进行斋戒,没让任何人察觉或轻拍我的背说“⼲得好”或许⺟亲应当跟我说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毫无斋戒的义务,可反倒为我准备了我最喜爱的东西——⿇花蛋糕和凤尾鱼烤面包——等着我斋戒结束。她一定程度上乐于看到这么小的男孩对神表示敬畏,但她的眼神又说明,她已担心这是否显示某种自毁情很可能决定我一辈子心灵受难。

  我家对宗教的矛盾心理在“祭牲节”上最为明显。就像所有的穆斯林有钱人家,我们买一头公羊,养在帕慕克公寓后方的小庭院中,直到节庆的第一天,街坊的屠夫过来宰杀它。不同于土耳其漫画书中那个有颗用⻩金打造的心的小英雄,希望公羊能幸免于难,我不很喜羊,因此每回见到在劫难逃的公羊在庭院中嬉戏,我并未为之心碎,甚至庆幸不久就能铲除这只丑陋、蠢笨、腥臭的动物。不过我却记得我们的做法使我良心不安:把羊⾁分给穷人之后,我们自己则坐下来享受家庭盛宴,畅饮我们的宗教严噤的啤酒,享受从⾁贩子那儿买的⾁,因为我们嫌新鲜祭⾁味道太腥。仪式重点在于用动物取代小孩作为祭品,证明我们与上天的关系,借以摆脫我们的內疚。由此可见,我们这样吃⾁商的好⾁取代我们献祭的动物,有理由感到更加內疚。

  我们家在缄默中忍受着比这类事情更令人不安的疑虑。我在伊斯坦布尔的许多西化、现世主义的有钱人家看见的心灵空虚,都反映在这些缄默中。人人公开谈论数学、学校的好成绩、⾜球,热热闹闹,但他们却与基本的存在问题格斗——爱,怜悯,宗教,生命的意义,妒忌,憎恨——颤抖而惘,痛苦而孤单。他们点燃一支烟,专心听电台播放的音乐,一语不发地重返內心世界。我为表达对神的秘密之爱而进行的斋戒,也大致出自同一种心理。由于冬天⽇落得早,我不觉得是在挨饿。即便如此,吃着我⺟亲为我准备的餐点(凤尾鱼、蛋⻩酱和鱼子沙拉,与传统的斋月饮食大不相同),我仍感到快乐而平静。但我的快乐跟敬神的关系不大,而是单纯对自己成功地通过考验感到満意。吃后,我去库纳克电影院看了一场好莱坞电影,把整件事忘得一⼲二净。此后我再也无心斋戒。

  虽然我不像我所希望的那般信神,部分的我仍希望神如果像人们所说的无所不知,以她的聪明,应当明⽩我何以无法信仰——并因此而原谅我。只要不四处宣传我没有信仰,或旁征博引地攻击信仰,神就会了解,减轻我为我的缺乏信仰所承受的內疚与煎熬,或至少不过分把心思放在我这样的小孩⾝上。

  我最恐惧的不是神,而是过度信仰她的那些人。虔诚者的愚昧——他们的判断力永远无法与神相比——神不容许,而他们的全心爱慕,则是令我害怕的第二件事情。多年来,我心头一直怀着恐惧,有一天,我会因为“跟他们不一样”而受到惩罚,这种恐惧比我在我的左派青年期间阅读的所有政治理论给我的冲击要大得多。想不到的是,后来我发现我那些现世主义、半信神半西化的伊斯坦布尔同胞们,很少有人跟我有同样的內疚感。但我喜想像他们在一场车祸后,躺在病上,从未履行宗教职责、始终对虔敬者不屑一顾的人,开始对神心领神会。

  中学时有个同学有⾜够的勇气拒斥此种心领神会。他是个调⽪捣蛋的男孩,出⾝于靠经营房地产致富的富豪家庭,他在他家位于博斯普鲁斯沿岸山丘上的豪宅大花园里骑马,还曾代表土耳其参加‮际国‬马术竞赛。我们有回下课聊到形而上学,就像小孩子有时做的那样,他见我恐惧得发抖,于是仰头看天,喊道:“神如果存在,就让它把我击毙吧!”接着他以某种令我震惊的自信,加上一句:“可是你看,我还活着呢。”我因自己缺乏这样的勇气而感到惭愧,也对自己暗中认为他说得没错而感到內疚。尽管心中惶惑,却⾼兴,虽然我也不很清楚原因。

  満十二岁之后,我的‮趣兴‬——和內疚——以为主,甚于宗教,不再考虑信仰之心和归属之心之间无法估量的矛盾关系。似乎从那时候起,痛苦不在远离神,而在远离我周围每个人,远离城市的集体精神。虽然如此,每当在人群中、在船上、在桥上跟某个披⽩头巾的老妇人面相遇,我仍不寒而栗。 wWW.nIlXs.cOm
上一章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一本完本综合其它,完结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综合其它”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