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抒情 7、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抽象的抒情  作者:沈从文 书号:43712 更新时间:2017/11/11 
7、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红旗》十七期上,有篇王力先生作的《逻辑和语言》文章,分量相当重。我不懂逻辑和语言学,这方面得失少发言权。惟在末尾有一段涉及胡子历史及古人对于胡子的美学观问题,和我们搞文物所有常识不尽符合。特提出些不同意见商讨一下,说得对时,或可供作者重写引例时参考,若说错了,也请王先生不吝指教,得到彼此切磋之益。

  那段文章主要计三点,照引如下:

  1.汉族男子在古代是留胡子的,并不是谁喜胡子才留胡子,而是⾝为男子必需留胡子。

  2.古乐府《陌上桑》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可见当时每一个担着担子走路的男子都是有胡子的。

  3.胡子长得好算是美男子的特点之一,所以《汉书》称汉⾼祖“美须髯”

  王先生说的“古代”界限不明⽩,不知究竟指夏、商、周…哪一朝代,男子必须留胡子?有没有可靠文献和其他材料⾜证?

  其次,只因为乐府诗那两句形容,即以为古代每一个担着担子走路的男子都是有胡子的,这种推理是不是能够成立?还是另外尚有可靠证据,才说得那么肯定?

  其三,即对于“美须髯”三字的解释,照一般习惯,似乎只能作“长得好一部胡子”的赞美,和汉魏时“美男子”特点联系并不多。是否另外还有文献和别的可作证明?

  文中以下还说:“到了后代,中年以后才留胡子”照文气说,后代自然应当是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了,是不是真的这样?还是有文献或实物可作证明?

  私意第一点概括提法实无据,第二点推想更少说服力,第三点对于文字的解说也不大妥当。行文不够谨严,则易滋误会,引例不合逻辑,则似是而非,和事实更大有出⼊,实值商讨。

  关于古人胡子问题,类书讲到不少,本文不拟作较多称引,因为单纯引书并不能解决具体问题。如今只想试从文物方面来注意,介绍些有关材料,或许可以说明下述四事:一、古代男子并不一定必需留胡子。二、胡子在某一历史时期,由于社会风气或美学观影响,的确逐渐被重视起来了,大体是什么式样?又有什么不同发展?文献不⾜证处,我们还可以从别的方面取得些知识。中古某一时期又忽然不重视,也有社会原因。三、美须髯在某些时期多和英武有关,是可以肯定的,可并不一定算美男子。有较长时期且恰恰相反,某些人胡子多⾝份地位反而比较低下。可是挑担子的却又决不是每人都留胡子。四、晋唐以来胡子式样有了新的变化,不过中年人或老年人,即或是名臣大官,也并不一定留它。这风气直继续到晚清。

  首先可从商代遗留下的一些文物加以分析。故宮有几件雕⽟人头,湖南新出土一个铜鼎上有几个人头,另外传世还有几件铜刀、铜戈、铜钺上均有人的头形反映,又有几个陶制奴隶俑,在河南安被发掘出来,就告诉我们殷商时期关于胡子情况,似乎还无什么一定必需规矩。同是统治者,有下巴光光的,也有嘴边留下大把胡子的。而且还可以用两个材料证明胡子和个人⾝份地位关系不大,因为安出土一个⽩石雕刻着花⾐戴花帽的贵族,和另外一个手带梏桎的陶制奴隶,同样下巴都是光光的。(如果材料时代无可怀疑,我们倒可用作一种假说,这时期人留胡子倒还不甚多。)

  舂秋战国形象材料新出土更多了些。较重要的有:一、山西侯马发现那两个人形泥范,就⾐着看,显明是有一定⾝份的男子,还并不见留胡子的痕迹。二、河南信长台关楚墓出土一个彩绘漆瑟,上面绘有些乐舞、狩猎,和贵族人物形象,也不见有胡须模样。三、近二十年湖南长沙大量出土战国楚墓彩绘木俑,男中不论文武打扮,却多数都留有一点儿胡须,上边作两撇小小“仁丹胡子”式,或者说“威廉”式,尖端微微上翘,下巴有的则留一小撮,有的却没有保留什么。同一形象不下百十种,可知和当时某一地区社会爱好流行风气,必有一定关系,并不是偶然事情。(如艺术家用来作屈原塑像参考,就不会犯历史错误)但其中也还有好些年纪大但并不留胡子的。另外故宮又还有个传世补充材料⾜资参考,即据列女传而作的《列女仁智图》卷,上有一系列舂秋时历史著名人物形象,其中好几位都留着同样仁丹式八字胡须,亦有年逾不惑并不留胡子的。这画卷传为东晋顾恺之稿。若从胡子式样联系⾐冠制度分析,原稿或可早到西汉,即据当时的四堵屏风画稿本而来(也许还更早些,因为胡子式样不尽同汉代)。另外又还有一个河南洛新出西汉壁画,绘的也是舂秋故事,作二桃杀三士场面,这应当算是目下出土最古的壁画。由此得知当时表现历史人物形象的一点规律,如绘古代武士田开疆、古冶子时,多作须髯怒张形象,用以表示英武。武梁祠石刻也沿此例。此外反映到东汉末绍兴神相镜上的英雄伍子胥,和山东沂南汉基石刻上的勇士孟贲,以及较后人作的《七十二贤图》中的子路,情形大都相同。如作其他文臣名士,则一般只留两撇小胡子,或分张,或下垂,总之是有保留有选择的留那么一点儿。其余不问是反映到长沙车马人物漆奁上,还是辽宁辽营城子汉墓壁画上,和朝鲜出土那个彩绘漆竹筐边缘孝子传故事上,都相差不大远。同时也依旧有丝毫不留的。即此可知,关于古代由商到汉,胡子去留实大有伸缩余地,有些自觉自愿意味,并不受法律或一定社会习惯限制。实在看不出王先生所说男子必须留胡子情形。

  至于汉魏之际时代风气,则有更丰富的石刻、壁画、漆画、泥塑及小铜铸像可供参考。很具体反映出许多劳动‮民人‬形象,如打猎、捕鱼、耕地、熬盐、舂碓、取⽔、奏乐,以及好些在厨房执行切鱼烧⾁的大司务,极少见有留胡子的。除非挑担子的是另一种特定人物,很难说当时每个挑担子的却人人必留胡子!那时的确也有些留胡子的,例如守门的卫士、侍仆,以及荷戈前驱的伍伯,即多的是一大把胡子,而统治者上中层,倒少有这种现象。即有也较多作乐府诗另外两句有名叙述:“为人洁⽩晰,颇有须”不多不少那么一撮儿样子。可证王先生的第三点也不能成立,因为据这些材料,即从常识判断,也可知当时封建统治者绝不会自己甘居中下游,反而让他的看门人和马前卒上风独占作美男子!

  其实还有个社会风气形成的相反趋势继续发展颇值得注意,即魏晋以来有一段长长时期,胡子殊不受重视。原因多端,详细分析引申不是本文目的。大致可说的是它和年青皇族贵戚及宦官得宠专权必有一定关系。文献中如《后汉书·宦者传》、《汉书·佞幸传》、《外戚传》,和⼲宝《晋纪总论》、《晋书·五行志》、《抱朴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勉学篇》,以及乐府诗歌,都为我们记载下好些重要可靠说明材料。到这时期美须髯不仅不能成为上层社会美的对象,而且相反已经成为歌舞喜剧中的笑料了。《文康舞》的主要角⾊,就是一个醉意朦胧大胡子。此外还有个弄狮子的醉拂,并且还是个大胡子洋人!我们能说这是美男子特征吗?不能说的。

  其实即在汉初,张良的貌如妇人,和陈平的美如冠⽟,在史传记载中,虽并不见得特别称赞,也就看不出有何讥讽。到三国时,诸葛亮为缓和关羽不平,曾有意说过某某“不如髯之超群绝伦”然而《典略》却说,黑山⻩巾诸帅,自相号字,绕须者则自称“羝”史传记载曹见匈奴使者,自愧形质平凡,不⾜以服远人,特请崔琰代充,本人即在一旁捉刀侍卫。当时用意固然以为是崔琰长得魁伟,且有一部好胡子,具有气派,必可博得匈奴使者尊敬。但是结果却并不成功。因为即使脸颊本来多⽑的匈奴使者被曹派人探问进见印象时,便依旧是称赞⾝旁捉刀人为英不凡,并不承认崔琰品貌如何出众!魏晋以来胡子有人特别爱重是有记录的,如《晋书》称张华多姿,制好帛绳须,又《南史》说崔文伸尝献齐⾼帝须绳一枚给,都可证明当时对胡子有种种保护措施,但和美男子关系还是不多。事实正相反,魏晋之际社会⽇趋病态,所以“何郞敷粉,荀令熏香”以男子而具妇女‮媚柔‬姿态竟为一时美的标准。史传叙述到这一点时,尽管具有深刻讥讽,可是这种对于男的病态审美观,在社会中却继续发生显明影响,直到南北朝末期。这从《世说》记载潘安上街,妇女掷果満车,左思⼊市,群妪大掷石头故事及其他叙述可知。总之,这个时代实在不大利于胡子多的人!南朝诗人谢灵运,生前有一部好胡子,死后捐施于南海洹寺,装到维摩诘塑像上,和尚虽加以爱护,到唐代却为安乐公主斗百草剪去作‮物玩‬,还可说是人已死去,只好废物利用,不算招难。然而五胡十六国方面,北方诸胡族矛盾斗争烈时,历史上不是明明记载过某一时期,见鼻梁⾼胡子多的人,即不问情由,咔喳一刀!

  到元魏拓跋氏统一北方后,照理胡子应受特别重视了,然而不然。试看看反映到大量石刻、泥塑和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就大多数嘴边总是光光的,可知⾝属北方胡族,即到中年,也居多并不曾留胡子。传世《北齐校书图》作魏收等人画像,也有好几位没有胡子,画中胡子最多还是那位马夫。

  至于上髭由分张翘举而顺势下垂,奠定了后来三、五绺须基础,同时也还有到老不留胡子的,文献不⾜征处,文物还是可以帮忙,有材料可印证。除汉洛画像砖部分反映,新出土有用重要材料应数近年河南邓县南朝齐梁时画象砖墓墓门那两位手拥仪剑、⾝着两当铠、外罩大袍的⾼级武官形象。其次即敦煌二二○窟唐贞观时壁画维摩变下部那个听法群众帝王行从图上的一群大臣形象。这个壁画十分写实,有可能还是据阎立本兄弟手笔所绘太宗与宏文馆十八学士等形象而来,最重要即其中有几位大臣,人已早过中年,却并不留胡子。有几位即或像貌英,胡子却也老老实实向下而垂。总之,除太宗天生虬髯为既定事实,画尉迟敬德作⽑胡子以示英武外,始终还看不出胡子多是美男子特点之一的情形。一般⽑胡子倒多依旧表现到⾝份较低的人物⾝上,如韩⼲《双马图》那个马夫、《萧翼赚兰亭图》那个烹茶火头工、陕西咸底张湾壁画那个手执拍板的司乐长,同样在脸上都长得是好一片郁郁青青!

  那么是不是到中唐以后,社会真有了些变迁,如王先生所说人到中年必留胡子?事实上还是不尽然。手边很有些历代名臣画像,因为时代可能较晚,不甚可靠,不拟引用。宋人绘的《香山九老图》,却有好些七八十岁的名贤,下巴还光光的。此外《洛耆英绘图》和《西园雅集图》,都是以当时人绘当时事,应当相当可靠了,还是可见有好些年过四十不留胡子的,正和后来人为顾亭林、⻩黎洲、蒲留仙写真差不多。

  就这个小小问题,从实际出发,试作些常识探索,个人觉得也很有意义。至少就可以给我们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一、胡子问题虽平常小事,无当大道,难称学术,但是学术的专家通人,行文偶尔涉及到它的历史时,若不作点切实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有个比较全面具体的认识。如只从想当然出发,引申时就难于中肯,而且易致错误。

  二、从文物研究古代的梳妆打扮、起居服用、生产劳作和车马舟舆的制度衍进,及其应用种种,实在可以帮助我们启发新知,校订古籍,得到许多有益有用的东西,值得当前有心学人给予一点应有的注意。古代事情文献不⾜征处太多,如能把这个综合文物和文献的研究工作方法,提到应有认识程度,来鼓励一些学习文史、有一定文献知识的年青少壮,打破惯例,面对近十年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分别问题,大胆认真摸个十年八年,‮国中‬文化史研究方面有许多空⽩点或不大衔接处,一定会可望到许多新发现和充实。希望新的学术研究有新的进展,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必需有点进展,且有人肯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来作作闯将先锋!

  三、从小见大,由于‮国中‬历史太长,任何一个问题,孤立用文献求证,有很多地方都不易明⽩透彻。有些问题或者还完全是空⽩点,有些又或经后来注疏家曲解附会,造成一种似是而非印象,有待纠正澄清。特别是事事物物的发展,我们想弄清楚它求个⽔落石出,势必需把视野放开阔些,搁在一个比较扎实广博的物质基础上,结合文物和文献来进行,才会有比较可靠的新的结论。要谈它,要画它,要形容说明它,才可望符合历史本来面目!

  至于这种用文物和文献互相结合印证的研究方法,是不是走得通?利中是否还有弊?我想从结果或可知道。以个人言,思想⽔平既低,古书读得极少,文物问题也只不过是懂得一点⽪⽑,搞研究工作,成就自然有限。即谈谈胡子问题,总还是不免会错,有待改正。但是如国內文史专家学人,肯来破除传统研究文史方法,注意注意这以百万计文物,我个人总深深相信,一定会把‮国中‬文化研究带到一个崭新方向上去,得到不易设想的新的丰收!

  附记

  两月前见南方报上消息,有很多艺术专家,曾热烈讨论到作历史画是否需要较多历史背景知识,这些知识是否重要,例如具体明⽩服饰家伙等等制度。可惜不曾得见全部记录。我对艺术是个外行,因此不大懂得,如果一个艺术家,不用个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学学历史题材中的应有知识,如何可以完成任务的情形。我只照搞文物的一般想法,如果鉴定一幅重要故事画,不论是壁画还是传世卷册,不从穿的、戴的、坐的、吃的、用的、打仗时手中拿的、出门时骑的、乘的…全面具体去比较求索,即不可能知道它的內容和相对年代。鉴定工作求比较全面,还得要这些知识。至于新时代作历史画塑去教育‮民人‬,如只凭一点感兴来动手,如何能掌握得住应有历史气氛?看惯了京戏,和受明清版刻和近代连环画熏陶的观众,虽极容易感到満意,艺术家本人,是不是也即因此同样感到満意?我个人总是那么想,搞历史题材的画塑,以至于搞历史戏的道具设计同志,如把工作提⾼到应有的严肃,最好是先能从现实主义出发,比较深刻明⽩题材中必需明⽩的事事物物,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点浪漫主义,加⼊些个人兴会想像,两相结合恰到好处,成绩一定会更加出⾊些。到目前为止,我们一般历史画塑实在还并未过关,这和艺术家对于这个工作基本态度有关,也和我们搞文物工作的摸问题不够细致深⼊,提参考资料不够全面有关。因为照条件,本来可以比《七十二贤图》、《五百名贤图》、《⽔浒叶子》、《晚笑堂画传》等大大跃进一步,但事实上还不易突破。于是画曹还不知不觉会受郝寿臣扮相影响,作项羽却戴曲翅幞头着宋元⾐甲如王灵官,不免落后于时代要求。今后让我们共同作更好些协力合作,来过这一关吧!

  1961年9月15⽇写于‮京北‬ wWW.nIlXs.cOm
上一章   抽象的抒情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抽象的抒情》是一本完本经典名著,完结小说抽象的抒情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抽象的抒情的免费经典名著,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经典名著”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