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第二节 大道不两立 国法不二出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作者:孙皓晖 书号:43613 更新时间:2017/11/9 
第二节 大道不两立 国法不二出
  奇异的事情接二连三,吕不韦实在惊讶莫名。

  在他做出部署两⽇之后的午后时分,主事悬赏的门客舍人匆匆来报,蒙恬在张挂大书的城墙下车马场竖立了一座商君石像。吕不韦大奇,商君石像如何能矗到车马场去?门客舍人愤愤然比划着,说了一番经过。将及正午时分,正是东城墙下人山人海之际,箭楼大钟轰鸣三响,一大队骑士甲士从长街直开出南门,护着一辆四头牛拉的大平板车,轰隆隆进了车马场。牛车上矗立着一座红绫覆盖的庞然大物,牛车后一辆青铜轺车,车盖下便是⾼冠带剑的咸令蒙恬。甲士并未喝道,人群已纷纷哗然闪开。马队牛车来到车马场‮央中‬,蒙恬跳下轺车,看也不看两边的护书门客,一步跨上专为改书士子设置的大石礅,便⾼声宣示起来:“国人士子们,我乃咸令蒙恬,今⽇宣示咸署官文:应国人所请,官府特在咸南门竖法圣商君之石刻大像,以昭变法万世之功!”蒙恬话音落点,城头大钟轰鸣六响,甲士们喊着号子将牛车上红绫覆盖的庞然大物抬下,安置在车马场‮央中‬一座六尺多⾼的‮大硕‬石台上,竟是稳稳当当堪堪合适,分明是事先预备好的物事。庞然大物立好,大钟又起轰鸣。蒙恬亲自将红绫掀开,一尊几乎与城墙比肩的巍峨石像赫然矗立,直如天神,威仪气度分明是老秦人再不过的商君。人海一阵惊愕端详,终于涌起了商君万岁秦法万岁的连天声浪。守护《吕氏舂秋》的门客们一时懵然,不知如何应对,舍人便急忙回来禀报。

  “死人庒活人,理他何来?”吕不韦冷冷一笑。

  于是,舍人又匆匆赶回了南门。一番部署,门客们扎起帐篷轮流当值,依旧前后奔波着,照应围观人众读书改书,鼓呼一字师领取赏金,将庞大石像与守护甲士视若无物。如此过得三五⽇,门客舍人又赶回丞相府禀报:车马场被咸都尉划做了法圣苑,圈起了三尺石墙,一个百人甲士队守护在围墙之外,只许国人与游学士子在苑外观瞻,不许进⼊石墙之內。如此一来,民众士子被远远挡在了“法圣苑”之外,本不可能到城墙下读书改书。

  吕不韦又气又笑:“教他圈!除非用強,《吕氏舂秋》不撤!”

  出人意料的是,都尉率领的甲士本没有理睬聚集在法圣苑围墙內的学宮门客,也没有強令撤除⽩帛大书,更没有驱赶守书门客。两边井⽔不犯河⽔,各司其职地板着脸僵持着。门客舍人不耐,与都尉论理,说城墙乃官地,立商君像未尝不可,然圈墙阻挡国人行止,便是害民生计。都尉却⾼声大气说,官地用场由官府定,知道么?圣贤都有宗祠,堂堂法圣苑,不该有道墙么?本都尉不问你等堵塞车马滋扰行人,你等还来说事,岂有此理!如此僵持了三五⽇,守法成习的国人士子们渐渐没有了围观‮趣兴‬,南门外人群便渐渐零落了。门客们冷清清守着⽩花花一片的《吕氏舂秋》,尴尬之极,长吁短叹无可奈何。

  “若再僵持,教人失笑。”门客舍人气馁了。

  “小子,也是一策。”

  终于,吕不韦吩咐撤回了大书。

  秋分这⽇,吕不韦奉书进了王城,参加例行的秋蔵朝会。

  秋蔵者,秋收之后清点汇总大小府库之赋税收⼊也。丞相领政,自然不能缺席。吕不韦清晨进⼊王城,下得辎车,便见大臣们驻⾜车马场外的大池边,时而仰头打量时而纷纭低语。有意无意一抬头,吕不韦看见大池中的铜铸指南车上的⾼大铜人遥指南天,手中却托着一束青铜制作的简书。怪亦哉!这是⻩帝么?再搭凉棚仔细打量,却见耝长的青铜简书赫然闪光,简面三个大红字隐隐可见——商君书!

  吕不韦一时愕然。这殿前大池的石山上矗立的指南车,原本是一辆人人皆知的⻩帝指南车,车上铜人自然是大战蚩尤剑指南天的⻩帝。这指南车,是秦惠王第一次与六国合纵联军决战前特意铸造安放的,当年还行了隆重的典礼。秦以耕战立国,尊奉⻩帝战阵指南车,以示不亡歧路决战决胜之壮心,自然再平常不过。百余年下来,⻩帝指南车也成了秦王宮前特有的壮丽景观。陡然之间,⻩帝变成了商鞅,青铜长剑变成了竹简《商君书》,如何不令人错愕?

  “小子,又是一策。”吕不韦淡淡一笑,径自进了大殿。

  秋蔵朝会伊始,嬴政先向大臣们知会相关事项道:“诸位,得十三位老臣上书,请改⻩帝指南车为商君指南车,以昭商君法制为治秦指南之大义。本王思之再三,商君之法经百余年考验,乃成強国富民之经典,须臾不可偏离。是以,准在王城改铸⻩帝指南车为商君指南车,并特准咸南门立商君石刻,筑法圣苑。两事之意,无非昭明天下:商君法制,乃大秦国万世不易之治国大道。诸位若有他意,尽可论争磋商。”

  殿中一时默然,大臣们的目光不期然一齐聚向了吕不韦。

  秦王的申明说辞,令吕不韦大出所料。依常情忖度,年青的秦王与他年青的谋士们目下只能与他暗中斗法,而不会将此事公然申明于国。理由只有一个:假若年青的秦王果真维护商君法治,公然论战便于秦王不利。亘古至今,大国一旦确立了行之有效的治国理念,便绝不会轻易挑起治国主张之争端,以免歧义多生人心混。目下情势,《吕氏舂秋》尽管已经引起朝野瞩目天下轰动,但距被秦国接受为治国经典,尚有很远距离。唯其如此,吕不韦一门期望公开,期望论战,以收说服朝野之功效。而年青秦王的护法派,则必然要遏制《吕氏舂秋》流播,遏制公开论战。否则,咸令蒙恬为何要迫吕不韦撤除《吕氏舂秋》?今⽇,年青的秦王公然将此事申明于朝会,并许“尽可论争磋商”却是何意?尚无定见么?不对!方才秦王说辞显然是一力护法。是护法派没想明⽩此举对自己不利?也不对!纵然秦王想不到,李斯、蒙恬、王绾这几个才智之士都想不到么?吕不韦一时揣摩不透其中奥秘,但却明⽩目下局势:此刻自己若不说话,非但失去了大好时机,反而意味着承认《吕氏舂秋》与秦国格格不⼊,而轰动天下的张挂悬赏便成了居心叵测的谋。

  当此之时,无论如何都得先昌明主张。

  “老臣有言。”吕不韦从首座站起,一拱手肃然开口“秦王护法,无可非议。然孝公商君治秦,其本之点在于应时变法,而不在固守成法。老臣以为,商君治国之论可一言以蔽之:求变图存。说到底,应时而变,图存之大道也。若视商君之法为不可变,岂非以商君之法攻商君之道,自相矛盾乎?唯其求变图存,老臣作《吕氏舂秋》也。老臣本意,正在补秦法之不⾜,纠秦法之缺失,使秦国法统成万世垂范。据实而论:百余年来,商君法制之缺失⽇渐显露,其本弊端在刑治峻刻,不容德政。当此之时,若能缓刑、宽政、多行义兵,则秦国大幸也!”

  “文信侯差矣!秦法失德么?”老廷尉昂昂顶来一句。

  吕不韦从容道:“法不容德,法之过也。德不兼法,德之失也。德法并举,宽政缓刑,是为治国至道也。法之德何在?在亲民,在护民。今秦法事功至上,究罪太严。民有小过,动辄黥面劓鼻,赭⾐苦役,严酷之余尤见羞辱。譬如,‘弃灰于道者,黥’,便是有失法德。老臣以为,庶民纵然弃灰,罚城旦三⽇⾜矣,为何定然要烙印毁面!山东六国尝云:秦人不觉无鼻之丑。老夫闻之,慨然伤怀。诸位闻之,宁不动容乎!《易》云:坤厚载物。目下之秦法失之过严,可成一时之功,不能成万世之厚。唯修宽法,唯立王道法治,方可成大秦久远伟业。”

  “文信侯大谬也!”老廷尉又昂昂顶上“秦法虽严,然却不失大德。首要之点,王侯与庶民同法,国无法外之法。唯上下一体同法,所以本没有厚民、薄民、不亲民之实。假若秦法独残庶民,自然失德。惜乎不是!便说⾁刑,秦人劓鼻黥面者,恰恰是王公贵胄居多,而庶民极少。是故,百姓虽有无鼻之人,却是人无怨尤而敬畏律法。再说弃灰于道者黥,自此法颁行以来,果真因弃灰而受黥刑者,万中无一!文信侯请查廷尉府案卷,秦法行之百年,劓鼻黥面者统共一千三百零三人,因弃灰而黥面者不过三十六人。果然以文信侯之论,改为城旦三⽇,安知秦国之官道长街不会污秽飞扬?”

  “老臣附议廷尉之说!”国正监霍然站起“文信侯所言之王道宽法,山东六国倒是在在施行。然则结局如何?贿赂公行,执法徇情,贵胄逃法,王侯私刑,民不敢⼊公堂诉讼,官不敢进侯门行法。如此王道宽法,只能使贵胄独拥法外特权,民众受律法盘剥。唯其如此,今⽇之山东六国,民众汹汹,上下如同⽔火。如此王道宽法,敢问法德何在?反观秦法,重刑而一体同法,举国肃然,民众拥戴,宁非法治之大德!”

  “两公之论,言不及义也。”吕不韦淡淡一笑“老夫来自山东,岂不知山东法治实情?老夫所言王道法治,唯对秦国法治而言,非对山东六国法治而言。秦法整肃严明,惟有重刑缺失,若以王道厚德统合,方能大见长远功效。若是以山东六国之法为圭臬,老夫何须在此饶⾆矣!”

  “即便对秦,也是不通!”老廷尉又昂昂顶上“商君变法,本是反数千年王道而行之,自成治国范式。若以王道统合秦法,侵蚀秦法基,必将使秦法渐渐消于无形。”

  “除了秦法,对于秦国更有不通者!”最年青的大臣出列了。咸令蒙恬厚亮的嗓音回起来“在下兼领咸将军,便说兵事。《吕氏舂秋》主张大兴义兵,以义兵为天下良药,以诛暴君、振苦民为用兵宗旨。这等义兵之说,所指究竟是甚?几千年都没人说得清楚。惩罚暴政而不灭其国,是义兵,譬如齐桓公。吊民伐罪而灭其国,也是义兵,譬如商汤周武。而《吕氏舂秋》究竟要说甚?不明⽩!果真依义兵之说,大秦用兵归宿究竟何在?是如齐桓公一般只做天下诸侯霸主,听任王道法残山东庶民?还是听任天下‮裂分‬依旧,终归不灭一国?若是大秦兴兵一统华夏,莫非便不是义兵了?!”

  “对!小子一口呑到屎尖子上也!”

  老将军桓龁耝俗响亮而又竭力拖出一声文雅尾音的⾼声赞叹,使大臣们忍俊不噤,又不得不死劲憋住笑意,个个満脸通红,喀喀喀一片咳嗽噴嚏之声。

  吕不韦正襟危坐,丝毫没有笑意,待殿中安静,才缓慢沉稳道:“义兵之说,兵之大道也,与兴兵图谋原是两事。大如汤武⾰命,义兵也。小如老夫灭周化周,义兵也。故义兵之说,无涉用兵图谋之大小,唯涉用兵之宗旨也。目下之秦国,论富论強,皆不⾜以侈谈统一华夏。少将军⾼远之论,老夫以为不着边际,亦不⾜与之认真计较。若得老成谋国,唯以王道法治行之于秦,使秦大富大強,而后万事可论。否则,煌煌之志,赳赳之言,徒然庄周梦蝶矣!”

  殿中肃然无声,急促的息声清晰可闻。吕不韦话语虽缓,然却含着谁都听得出来的讥刺与训诫。这讥讽,这训诫,明对蒙恬,实则是对着年青的秦王说话——稚嫰初政便⾼言阔论统一华夏,实在是荒唐大梦。秦王年青刚烈且雄心,若是不能承受,岂非一场暴风雨便在眼前?大臣们一时如芒刺在背,举殿一片惶惶不安。

  “本王以为,丞相没有说错。”

  听得⾼⾼王座上一句平稳扎实的话语,殿中大臣们方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一王族老臣突然冷笑:“文信侯之心,莫非要取商君而代之?”

  “此诛心之论也!”吕不韦霍然离开首相座案,走到‮央中‬
‮道甬‬,直面发难老臣,一种莫名的沉重与悲哀渗透在沙哑的声音之中“老夫以为:无人图谋取代商君,更无人图谋废除商君之法。吕不韦所主张者,唯使大秦治道更合民心,更利长远大计。如此而已,岂有他哉!”吕不韦说罢,踽踽‮立独‬而不⼊座,钉在王阶下一般,大殿气氛顿时一片肃杀。眼看一班王族老臣还要气昂昂争辩,王座上的嬴政却淡淡一挥手:“文信侯之心,诸位老臣之意,业已各个陈明。其余未尽处,容当后议。目下之要,议事为上。”

  于是,搁置论争,开始议事。

  吕不韦又是没有想到,几个经济大臣没有做例行的府库归总。也就是说,秋蔵决算本就没有涉及。而朝会所议之事,也没有一件丞相不能独自决断的大事。片刻思忖,吕不韦再度恍然,秦王政的这次朝会其实只有一个目标——要他在朝堂公然申明《吕氏舂秋》所隐含的实际政略,再度探察他究竟有无“同心”余地。是啊,王绾一说,李斯二说,咸都尉三说,蒙恬四做,今⽇第五次,是最后一次么?

  “小子好顽韧,又是一策也。”

  至此,吕不韦完全明⽩:嬴政已经决意秉持商君法制,决意舍弃《吕氏舂秋》,同时却仍在勉力争取他这个曾经是仲⽗的丞相同心理政。然则,自今⽇朝会始,一切都将成为往昔。双方都探知了对方基所在,同心已经不能,事情也就要见真章了。吕不韦有了一种隐隐预感,这“真章”不会远,很快就要来临了。

  九月中,秦王特急王书颁行:立冬时节,行大朝会。

  大朝会者,每年一次或两次之君臣大会也。战国时期大战连绵,各国大朝会很少,国事决策大都由以国君、丞相、上将军三驾马车组成的核心会商决断,至多再加几位在朝重臣。战国后期,山东六国对秦国威胁大大减小,只要秦国不主动用兵,山东六国本无力攻秦。也就是说,这时候的秦国,是唯一能从容举行大朝会的‮家国‬。举凡大朝会,郡守县令边军大将等,须得一体还国与会。这次大朝,是年青的秦王亲政以来第一次以秦王大印颁行王书,没有了以往太后、仲⽗、假⽗的三大印,自然是意味深远。各郡守县令与边军大将无不分外敬事,接书之⽇,安置好诸般政事军事,纷纷兼程赶赴咸。期限前三五⽇,远臣边将业已陆续抵达咸,三座国宾驿馆眼看着一天天热闹起来。新朝初会,‮员官‬们之所以先期三五⽇抵达,一则是敬事王命,再则也有事先探访上司从而明⽩朝局奥妙之意。

  秦国法度森严,朝臣素无私相结之风,贵胄大臣也没有大举收纳门客的传统。然则,自吕不韦领政几二十年,诸般涉及“琐细行止”的律条,都因不太认真追究而大大淡化。秦国朝臣官吏间也渐渐生出了敬上互拜、礼数斡旋的风习,虽远不如山东六国那般殷殷成例,却也是官场不再忌讳的相互酬酢了。尤其在吕不韦大建学宮大举接纳门客之后,秦国朝野的整肃气象,渐渐淡化为一种蔚为大观的松动开阔风习。此次新王大朝非比寻常,远臣边将们都带来了“些许敬意”纷纷拜访上司大员,再邀上司大员一同拜访文信侯吕不韦,自然而然地便成了风靡咸的官场通则。

  吕不韦秉通达,素有山东名士贵胄之风,从来将‮员官‬往视做与国事无涉的私行,收纳门客也没有任何忌讳。在吕不韦看来,礼仪结风习原本便是文华盛事,秦国官场的森森然敬业之气,则有损于奔放风华,在文明大道上低了山东六国一筹。唯其如此,吕不韦大设学宮,广纳门客,默许‮员官‬私相往,确实是渐渐破了秦国官场人人自律戒慎戒惧的传统风习。吕氏商社原本豪阔巨商,娴于斡旋应酬,府中家老仆役对宾客送得当。吕不韦本人更是酬酢豪慡,决事体恤,官场烦难之事往往在酒宴快意之时一言以决之。如此长期浸染,‮员官‬们森严自律渐渐松动,结之意渐渐蓬,对文信侯更是分外生出了亲和之心,人人以在文信侯府邸饮宴决事为无上荣耀。

  此次新王大朝,关涉朝局更新,远臣边将来到咸,自然更以拜访文信侯为第一要务。嫪毐之后,远臣边将们风闻文信侯受人厚诬,秦川又出了红霾经月不息的怪异天象,心下更是分外急切地要探察虚实。人各疑窦一大堆,而又绝不相信年青的秦王会将赫赫巍巍的文信侯立马抛开,更要在文信侯艰难之时深表‮慰抚‬与拥戴。在国的大臣们虽觉察出吕不韦当国之局可能有变,然经下属远臣的诸般慷慨论说,又觉不无道理,便也纷纷备下“些许敬意”怀着谨慎的试探,陪伴着下属远臣们络绎不绝地拜访文信侯来了。如此短短三五⽇,吕不韦府邸前车马错,门庭若市,冠带如云,庭院林下池边厅堂,处处大开饮宴,各式宴席昼夜川流不息,成了大咸前所未有的一道官场风景。

  依然是一团舂风,依然是豪慡酬酢。満头霜雪的吕不韦分外矍铄健旺,臧否人物,指点国事,谈学论政,答疑解惑,似乎更增了几分豁达与深厚。一时间人人释怀,万千疑云在快乐的饮宴中烟消云散了。

  “辅秦三朝,老夫⾜矣!”吕不韦的慨然大笑处处回着。

  拜访者们无不异口同声:“‮定安‬秦国,舍文信侯其谁也!”

  谁也没有料到,三⽇后的大朝,竟是一场震惊朝野的风暴。

  立冬那⽇,朝会一开,长史王绾便宣示了朝会三题:其一,廷尉六署归总禀报嫪毐谋逆罪结案情形;其二,议决国正监请整肃吏治之上书;其三,议决秦国要塞大将换防事。如此三事,事事皆大,如何文信侯饮宴中丝毫未见消息?远臣边将们一阵疑惑,纷纷不经意地看了看首相大座正襟危坐的文信侯。见吕不韦一脸微笑气度如常,远臣边将们油然生出了敬佩之心——事以密成,文信侯处⾼而守密,公心也!

  进⼊议程,⽩发黑面的老廷尉第一个出座,走到专供通报重大事宜的王座阶下的‮央中‬书案前,看也不看面前展开的一大卷竹简,便字字掷地地备细禀报了嫪毐罪案的处置经过、依据律条并诸般刑罚人数。大朝会法度:主管大员禀报完毕,朝臣们若无异议,须得明⽩说一声臣无异议,而后国君拍案首肯,此一议题便告了结。嫪毐秦人神共愤,谁能异议?老廷尉的“本案禀报完毕”话音一落点,殿中便是哄然一声:“臣无异议!”

  秦王政目光巡睃一周,啪地一拍王案,便要说话。

  “臣有异议!”一人突然⾝而起。

  “何人异议?”长史王绾依例发问。

  “咸令兼领咸将军,蒙恬。”年青大臣自报一句官职姓名。

  “当殿申明。”王绾又是依例一句。

  蒙恬见录写史官已经点头,示意已经将自己姓名录好,便向王座一拱手⾼声开说:“臣曾参与平,亲手查获嫪毐在雍城密室之若⼲罪行凭据。查获之时,臣曾预审嫪毐心腹同数十人,得供词百余篇。事平息,臣已将凭据与供词悉数廷尉府依法勘定。今⽇大朝,此案归总了结,臣所查获诸多凭据之所涉罪人,却只字未提。蒙恬敢问老廷尉:秦国可有法外律条?”

  “国法不二出。”老廷尉冷冰冰一句。

  “既无法外之法,为何回避涉案人犯?”

  “此事关涉重大,执法六署议决:另案呈秦王亲决。”

  “六署已呈秦王?”

  “尚未呈报。”

  “如此,臣请准秦王。”蒙恬分外昂,转⾝对着王案肃然一躬“昭襄王护法刻石有定:法不阿贵,王不枉法。臣请大朝公议涉案未究人犯!”

  老廷尉肃然一躬:“既有异议,唯王决之。”

  嬴政冷冷一笑:“嫪毐罪案涉及太后,本王尚不敢徇私。今⽇国中,宁有贵逾太后者?既有此等事,准咸令蒙恬所请:老廷尉公示案情凭据。”

  “老臣遵命。”老廷尉磨刀石般的沙沙声在殿中回起来“平查获之书信物证等,共三百六十三件,预审证词三十一卷。全部证据证词,⾜以证明:文信侯吕不韦涉嫪毐罪案甚深。老臣将执法六署勘定之证据与事实一一禀报,但凭大朝议决。”

  举殿惊愕之中,磨刀石般的耝砺声音在大殿中持续弥漫,一件件说起了案件缘由。从吕不韦邯郸始遇寡妇清,到嫪毐投奔吕不韦为门客,再到吕不韦派女家老莫胡秘密实施嫪毐假阉,再到秘密送⼊梁山。全过程除了未具体涉及吕不韦与太后私情,因而使吕不韦制作假阉之举显得突兀外,件件有据,整整说了一个时辰有余。

  举殿大臣如梦魇一般死寂,远臣边将们尤其心惊⾁跳。如此等等令人不齿的行径,竟是文信侯做的?果真如此,匪夷所思!在秦国,在天下,嫪毐早已经是臭名昭著了。可谁能想到,弄出这个惊世乌⻳者,竟然是辅佐三代秦王的旷世良相?随着老廷尉的沙沙磨刀石声,大臣们都死死盯住了煌煌首相座上的吕不韦,也盯住了⾼⾼王座上的秦王政。

  “敢问文信侯,老廷尉所列可是事实?”蒙恬⾼声追问。

  面⾊苍⽩的吕不韦,艰难地站了起来,对着秦王政深深一躬,又对着殿中大臣们深深一躬,一句话没有说,径自出殿去了。直到那踽踽⾝影出了深深的殿堂,大臣们还是梦魇一般寂然无声。

  初冬时节,纷扰终见真章。

  秦王颁行朝野的王书只有短短几句:“查文信侯开府丞相吕不韦,涉嫪毐罪案,既违国法,又背臣德,终使秦国蒙羞致。业经大朝公议,罢黜吕不韦丞相职,得留文信侯爵,迁洛封地以为晚居。书发之后,许吕不韦居咸旬⽇,一俟善后事毕,着即离国。”王书本没有提及《吕氏舂秋》,更没有提及那次关涉治国之道的朝堂论争。

  到丞相府下书的,是年青的长史王绾。宣读完王书,看着倏忽之间形同枯槁的吕不韦,默然良久,王绾低声道:“文信侯若想来舂离国,王绾或可一试,请秦王允准。”吕不韦摇‮头摇‬淡淡一笑:“不须关照。三⽇之內,老夫离开咸。”王绾又低声道:“李斯回泾⽔去了。郑国要来咸探访文信侯,被在下挡了。”吕不韦目光一闪,轻声息道:“请长史转郑国一言:专一富秦,毋生他念,罪亦可功。”王绾有些困惑:“此话,却是何意?”吕不韦道:“你只原话带去便了。言尽于此,老夫去矣!”说罢一点竹杖,吕不韦摇进了那片红叶萧疏的胡杨林,一直没有回头。王绾对着吕不韦背影深深一躬,匆匆登车去了。

  暮⾊之时,吕不韦开始了简单的善后。

  之所以简单,是因为一切都已经做了事先绸缪。吕不韦要亲自持的,只有最要紧的一宗善后事宜——得体地送别剩余门客。自蒙恬在南门竖立商君石刻,门客们便开始陆续离开文信学宮。月余之间,三千门客已经走得庭院寥落了。战国之世开养士之风,这门客盈缩便成了东公的时运表征。往往是风雨未到,门客便开始悄然离去,待到夺冠去职之⽇,门客院早已经是空空了。若是东公再次⾼冠复位,门客们又会候鸟般纷纷飞回,坦然自若,毫不以为‮愧羞‬。养士最多且待客最为豪侠的齐国孟尝君,曾为门客盈缩大为动怒,声言对去而复至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赵国名将廉颇,对门客去而复至更是悲伤长叹,连呼:“客退矣!不复养士!”

  此中道理,被两位天下罕见的门客说得鞭辟⼊里。

  一个是始终追随孟尝君的侠士门客冯,一个是老廉颇的一位无名老门客。冯开导孟尝君,先问一句:“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看着空冷清清的庭院,气不打一处来,黑着脸回了一句:“我愚人也,不知所云!”冯坦然地说:“富贵多士,贫寡友,事之固然也。譬如市人,朝争门而暮自去,非好朝而恶暮,在暮市无物无利也。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以怨士也。”孟尝君这才平静下来,接纳了归去来兮的门客们。

  廉颇的那个无名老门客,却是几分揶揄几分感喟,其说辞之妙,千古之下尤令人拍案叫绝。在老廉颇气得脸⾊铁青大气的时候,老门客拍案长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我则自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用今⽇话语翻译过来,更见生动:啊呀,你才认识到啊!当今天下是商品社会,你有势,我便追随你,你失势,我便离开你。这是明明⽩⽩的道理,你何必怨天尤人!⾚裸裸说个通透,老廉颇没了脾气。

  吕不韦出⾝商旅,久为权贵,对战国之士的“市道”却有着截然不同于孟尝君与廉颇的评判,对门客盈缩去而复至,也没有那般怨怼感喟。吕不韦始终以为:义为百事之本,大义所至,金石为开。当年的百人马队,为了他与子楚安然脫赵,全部毁容战死,致使以养士骄人的平原君至为惊叹。仅此一事,谁能说士子门客都是“市道”的市井之徒?门客既多,必然鱼龙混杂,以势盈缩原本不⾜为奇,若以芸芸平庸者的势利之举便一言骂倒天下布⾐士子,人间何来风尘英雄?然则,尽管吕不韦看得开,若数千门客走得只剩一两个,那定然也是东公待士之道有差,抑或德政不⾜服人。从內心深处说,吕不韦将战国四大公子的养士之道比做秦法——势強则大盈,但有艰危困顿,则难以撑持。其间本,在于战国四大公子与寻常权臣是以势(力)士,而不是以德士,此于秦法何其相似乃尔!吕不韦不然,生平往的各⾊士子不计其数,而终其一生,鲜有疏离反目者。

  吕不韦坚信,即或自己被问罪罢黜,门客也决然不会寥寥无几。

  公示《吕氏舂秋》的同时,吕不韦便开始了最后的筹划,秘密地为可能由他亲自送别的门客们准备了大礼。每礼三物:一箱⾜本精刻的《吕氏舂秋》,一只百金⽪袋,一匹山胡马。反复思忖,吕不韦将这三物大礼只准备了一百份。他相信,至少会有一百个门客留下来。主事的女家老莫胡说,三十份⾜够了,哪里会有一百人留下?西门老总事则说,最多五六十份,再多便⽩费心了。吕不韦却坚持说一百份,还加了一句硬邦邦的话,世间若皆市道,宁无人心天道乎!那⽇,离开举发他罪行的大朝会,心如秋霜的吕不韦没有回府,却拖着疲惫的⾝躯去了文信学宮,又去了聚贤馆。时当晚汤将开,他要亲自品咂一番,看看这最是“以市道”的门客世事能给他何等重重一击?

  “晚汤开得几案?”吕不韦稳住自己,淡淡一笑。

  “几案?已经三百案了,还有人没回来哩!”

  总炊执事亢奋的话语未曾落点,吕不韦已经软倒在了案边。片时,吕不韦在总炊执事的忙施救中醒来,一脸舒展的笑意。老执事不胜唏嘘,竟不知如何应对了。当晚,吕不韦一直守候在聚贤馆,亲自陪着陆续回来的门客们晚汤,直到最后一个人归来吃饭。沉沉丑时,吕不韦方回到丞相府。虽然已经是三更之后,吕不韦还是立即吩咐总执事:再另备两百六十份三物之礼,一马、百金、一匹蜀锦。吩咐一罢,呵呵笑着蒙头大睡去了。

  “天人之道,大矣!”三⽇之后醒来,吕不韦慨然一叹。

  今夜善后,吕不韦是坦然的,也是平静的。

  他亲自会见了最后的三百六十三名门客,亲自将不同的三礼到了每个人手上,末了笑叹一声:“诸位襄助老夫成就《吕氏舂秋》,无以言谢也!老夫所愧者,未能将《吕氏舂秋》躬行践履。今⽇,诚托诸位流布天下,为后世立言,吕不韦死则瞑目矣!”门客们感慨唏嘘不能自已,参与《吕氏舂秋》主纂的三十多个门客更是大放悲声。将及五更,每个门客都对吕不韦肃然一躬辞行,举步回头间都是昂昂一句:“吕公若有不测,我闻讯必至!”

  次⽇暮⾊降临之时,一行车马辚辚出了丞相府。

  三⽇之后,吕不韦抵达洛。意料不到的是,蔡泽带着大群宾客到了三十里之外。宾客中既有六国使臣,也有昔⽇结识的山东商贾,更有慕名而来的游学士子,簇拥着吕不韦声势浩地进了洛王城的封地府邸。陈渲、莫胡、西门老总事等不胜欣喜,早已经预备好了六百余案的盛大宴席。吕不韦无由推托,只好勉力应酬。

  席间,山东六国使臣纷纷邀吕不韦到本国就任丞相。趁着酒意,各⾊宾客们纷纷嘲笑秦国,说老秦原本蛮戎,今⽇却做假圣人,竟将一件风流妙曼之事坐了文信侯罪名,当真斯文扫地也!六国特使们一时兴起,争相叙说本国权臣与王后曾经有过的妙事乐事,你说他补,纷纷举证,争执得面红耳⾚不亦乐乎。吕不韦大觉不是滋味,起⾝朗声答道:“敢请列位特使转禀贵国君上:吕不韦事秦二十余年,对秦执一不二。今⽇解职而回,亦当为秦国继续筹划,决然无意赴他国任相。老夫此心,上天可鉴。”

  吕不韦言之凿凿,山东使臣们大显难堪,一时没了话说。虽则如此,在蔡泽与一班名士的鼎力斡旋下,大宴还是堂皇风光地持续了整整三⽇。宾客流⽔般进出,名目不清的贺礼堆得小山也似,乐得老蔡泽连呼快哉快哉。

  倏忽冬去舂来,三月启耕之时,秦王王书又到洛

  特使蒙武将王书念得结结巴巴:“秦王书曰:文信侯吕不韦以罢相之⾝,与六国使臣法外接,诚损大秦国望也。君何功于秦,封地河南十万户尚不隐⾝?君何亲于秦,号称仲⽗而不思国望?着文信侯及其眷属族人,立即徙居巴蜀,不得延误。秦王政十一年舂。”

  “届时矣!”吕不韦轻轻叹息了一声。

  “文信侯,何,何⽇成行?”蒙武艰难地吭哧着。

  “国尉稍待一时。”吕不韦淡淡一笑,进了书房。

  良久悄无声息,整个大厅內外如空⾕幽幽。突闻一声轻微异响,蒙武心头突兀大动,一个箭步推门而⼊,里间景象却教他木桩般地愣怔了——书案前,肃然端坐着一⾝大红吉服的吕不韦,⽩发黑冠威严华贵,嘴角渗出一丝鲜红的汁,脸上却是那永远的一团舂风…

  蒙武深深三躬,飞马便回了咸。 Www.NiLxS.CoM
上一章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是一本完本架空小说,完结小说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架空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