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回忆录 5.台大-1954—1959 十九到二十四岁
|
逆流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李敖回忆录 作者:李敖 书号:43595 | 更新时间:2017/11/7 |
5.台大(1954—1959 十九到二十四岁) | |
我在1954年以同等学力参加大专联招,第一志愿填的是台大中文系,但因几分之差,却误⼊台大法律专修科。法律专修科在报名简章中明列台大各科系之一,我不明就里,在圈选的一大堆科系中,也顺便填了它,不料放榜之⽇,吾名在焉。⼊校以后,才知道全班有的是成绩⾜以分发到法律系却被误分到此班的(如陆啸钊等人);有的是因⼊学成绩少考了三到五分而被名列此班的,并且知道我们这班是第二届,头一年还有一班第一届(苏秋镇那班),两届一共有一百五十人,当时考大学是四校院联招,四校院是湾台大学、省立师范学院(师范大学前⾝)、省立农学院(中兴大学前⾝)、省立工学院(成功大学前⾝),我们这一百五十人试考成绩都在后面三个学院生学之上,却不能如他们那样念四年。戴方帽子,当然群情愤,认为无异上当。班上同学谢世闻,以“陋闻”为笔名,在1955年6月15⽇港香《自由人》上投稿《谈台大的法律专科》,就指出“该科设立原由‘司法行政部’提议…经费由‘司法行政部’拨给”、“‘司法行政部’也管起大学来了”、“适见自体制,破坏教育之行政系统耳”以上种种,经同学一再反映,再加上教我们“刑法总则”的林彬本是“司法行政部”部长、教我们“国中司法组织”的徐世贤(李无簇的丈人)又是“司法行政部”次长,他们也从善如流,赞成改制,于是,法律专修科决定改为法律系司法组,原有的法律系改为法学组,一百五十位同学闻讯喜,一两年的怄气,顿时一扫而空。 我个人本来志在学文,不在弄法,只因几分之差,没考⼊台大文学院,沦⼊法学院,心有未甘,决定重考。但台大生学不能重考本校,得先自动退学才成。我很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就在改制前夜的6月27⽇,自动退学了。一百五十人中,我是唯一一位因趣兴不合,敢于退学的。由于胡家伦为我恶补数学,考了五十九分,得以在1955年考⼊台大文学院历史系,从此我告别了法学院,但是并未告别法学院的许多朋友,朋友中陆啸钊者,此中之尤也。我初与陆啸钊长谈,在念法律专修科的一天清早,我在教室看书,他走过来聊天,并拿他写的一篇署名《青鸟》的文章给我看,我不客气地提出意见,他颇为折服,从此成为好友。陆啸钊又精明又聪明,对我了解最深。1955年4月27⽇,爸爸死了,我赶回台中,全班同学捐了一大笔钱送我,捐钱时人人都捐,唯独陆啸钊不肯,理由是:“李敖个耿介,他绝不会收你们的钱,不信你们送送看!”不出所料,当史静波、邵显章携款赶到台中时,果然钱被我拒收。 爸爸是我二十岁生⽇后两天死的,死于脑溢⾎,晚上死在家里。第二天午前,我得到“⽗病速归”的电报后,赶返台中,一下火车,看到李华俊在等我,告诉我死讯,并陪我到停灵处,因为天热,当时爸爸已⼊棺,棺盖已钉,未能见到最后一面,我为之泪下。晚上我找谭洁力,她有照相机,我请她为棺材拍了两张照片存念(谭洁力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我暗恋她,她生病住院时还去看过她,可是一言未发就走了)。 爸爸当时是省立台中中一的中文科主任,因为在这个学校教了近六年的书,又在校外教补习,教过谭洁力等几十人,所以“桃李无算”他是一个好教师,公祭的时候,场面很大,自台中市长市、市议会议长以下,有两千人。这两千人,不但当时目击了李鼎彝先生走向了火葬,同时还目击李鼎彝先生的宝贝儿子李敖,表演了一次犯众怒的丧礼改⾰!那时我受了胡适的影响,坚持改⾰丧礼,按照传统,要烧纸、诵经,拿哭丧弯下来装孝子、要给来吊丧的人磕头,我统统不来这一套,并且当众一滴眼泪也不掉,真有我老子的老师所写“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味道。这次经验使我深深感到: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读起书来容易,若真正实行起来,可就需要大勇。这次经验使我一生受用,我一生勇于特立独行,都伏机⼲此。但这番特立独行,却使我从此横背“不孝”的恶名。恶名后来愈背愈大,穿凿附会,像一个愈滚愈大的雪球。其中一个好笑的说法是:“李敖把他老子气死了!”散布这种说法的,李济便是一人。有一天,李济向姚从吾说:“听说李敖跟他⽗亲意见不合,最后把他⽗亲气死了。”姚从吾说:“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知道李敖的⽗亲是我们北大毕业的。北大毕业的生学,思想上比较容忍、开通。李敖的⽗亲若能被李敖气死,他也不算是北大毕业的了!李敖对他⽗亲的态度如何,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李敖对⺟亲很好,一个对⺟亲很好的人,大概不致对⽗亲不孝吧!”爸爸死后十一年,我印出他的遗著《国中文学史》书前写了一篇序,谈到所谓“不孝”之事,我说: 据我所知,李济先生现在“没有儿子”因为他的儿子已“潜返陆大”了。所以李济先生是属于“教子无方”的类型。李济先生当然不愿归咎于这是他自己的“教子无方”他当然说这纯粹是他儿子的“不孝”他当然在受刺之余,油然而生一种“不孝过敏症,——对“不孝”的谣言神经过敏,并盼望别人的儿子也“不孝”李济先生这种⽑病,我们也不必怪他,因为这本是一个失败的老年人的心理态变。所以当我们看到他所主持的“央中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不走向“学术研究” 而走向“标榜孝道”的时候,我们除了该佩服外,没话可说。 不料这篇序提到“潜返陆大”之事,引起“调查局国特”们的过敏和不満,強令文星书店撕去这篇序才能卖书。所以,我二十岁这次丧礼改⾰,不但祸延显考,并且祸延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还祸延我进不了“央中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真是后劲十⾜。 雷震主持的《自由国中》杂志,在爸爸死的那年十月。登出陈养吾的“教师节为教师请命”其中说: …如省立台中第中一学的教师李鼎彝,平⽇严守岗位,热心教学,他在校中教两班中文,每周功课十二小时,由于家庭负担太重,而薪俸收⼊又太有限,迫不得已,于是只好在课外替生学补习功课,每⽇四小时,连星期天也不例外,一家八口的生活,算是由此勉強得到解决了,但时仅三年,却由于劳过度而致疾以死了。 这话大致不差,事实上,爸爸是累死的。 爸爸对我寄望甚殷,他从来没有拒绝过我向他要钱买书。从来不⼲涉我想要看的书,并且从来允许我自由意志的自由发挥,最鲜明的例子是坐视我不过旧历年的举动。我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要移风易俗,不过旧历年。我认为过旧历年是一种不进步,并且违反现代化。爸爸是最通达的人,他最能知道我的卓见。他说:“好小子,你不过就不过吧!你不过,我们过!”于是爸爸、妈妈以及姊姊妹妹弟弟们,便开始兴⾼采烈,大过其年。他们吃大鱼大⾁,我偏要吃炒饭;他们熬夜,我偏要早睡;他们送来糖果庒岁钱,我一概退回。我第一次不过旧历年的时候,爸爸面临理智与感情的矛盾:理智上,他知道我做得对;感情上,他怪我太重是非,太不肯迁就。到了第二个旧历年来的时候,爸爸习惯了,也就不再矛盾。从此一连五个年头,直到他死以前,我从没有把那混账的旧历年过过。不过,他死后,妈妈陷⼊一个寂寞的处境。当第一个旧历年到来的时候,当妈妈习惯地替我安排大鱼大⾁以外的炒饭的时候,我没说一句话,放弃了炒饭,加⼊了“过年派”的阵营。有一次过年时,我向妈妈以下的各位,讲述李济说我气死老子的话,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我开玩笑说:“我若真有气死老头子的本领,那我首先该把别人的老子气死几个,我是绝不会遵守传统,‘气吾老以及人之老’的!” 爸爸死后,自台中长市林金标以下,到中一师生,大家捐了钱,做子女教育基金;东北同乡自莫德惠以下也捐了钱,其中⾼惜冰、程烈都各捐一千元,当时都是大数目,总数捐了三万多,由妈妈放在彰化纱厂生利息,后来不⾜维生,不断提取本金,三四年间就提光了。妈妈在爸爸死后不久,即去中一做职员,在训导处掌管全校行登记,当时弟弟李放也在中一,功课不行,妈妈常常拜托老师们给予方便;但当别的老师反过来拜托她放宽行登记时,她却铁面无私,其公私标准,煞是有趣。 爸爸留给我二项有形的遗产:一、两套《资治通鉴》,一套是残缺不全的铅排胡三省音注本,一套是影印百衲宋本,都在我穷困时卖掉了,前者由同寝室的孙英善买去送给张⽟法了;后者由台大历史系买去了。二、一只普通的手表,由于是火葬,手表拿了下来,那时我穷得没钱买表,爸爸戴的,最后留给了我。 1955年我二十岁,暑假后以第一志愿⼊台大历史系,表面上如愿以偿,但是很快就大失所望。我看不起别人、不喜上课,连试考都懒得应付。大一时八门课,有三门不及格,甚至连中文都差点不及格。原来中文是叶庆炳教的,第一次缴作文,他虽在班上公开夸奖李敖的作文全班第一,可是我一直讨厌他,认为他没有学问却装腔作势,后来我拒绝背书,他声言给我不及格。他的老师——中文系的郑骞在旁讲了一句话:“李敖的中文不及格,谁的中文及格呀?”叶庆炳有所顾忌,给了我六十八分,我大一总成绩,第一学期只七一·三一分,第二学期只六五·四五分,成绩之烂,一望而知,可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在最⾼层”我始终自喜我有学问,只是不屑上课和应付试考而已。 我在中学时,偶尔在路上碰到一位女生学,纯清无比,眼睛不大,但在含情之中,透视出一片灵光。慢慢知道她住我家附近的存信巷,家里很穷,⽗⺟在家开一小杂货店,每逢星期⽇,全家在思恩堂做礼拜。她就读的学校是台中市中,比我低一班,功课极好。我⾼三时休学在家,写了很多情书给她,每封都称呼她叫“罗”都等她在放学经过的太平路上面,可是不说一句话。我进台大法学院后,情书改由我在市中念书的大妹转,每封都谈天说地,都很长,有一封长达八十三页,后来因故中断。爸爸死后,她写信给我,于是重续前情。我重考进台大文学院时,她考⼊台大理学院化学系,住女生宿舍,我却没去找她,还在写信。直到有一天,她约我在⼊夜的校园相见,从此陷⼊热恋。碧潭泛舟、傅园过夜、图书馆双进双出。…到处是两人的⾝影。有一段时间我送报。送全台大各单位的报纸,早上未明即起,骑车到火车站附近贩报地以现金批来报纸,就地折好套好,再赶回台大,等到送到女生宿舍时候,她一定等候在门,双手奉上为我冲的热牛。感情好到这种程度,不但同居,并且在大二时,她⼲脆转出了化学系,转进了历史系(在她转出时,有一个化工系的生学转进化学系,就是李远哲)与我同班了。不过,相恋得太満也就是晴圆缺的开始,我的信仰和穷困,构成了我们分手的主因。信仰方面,我不信宗教,并且态度坚定,而她一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我没有蒋介石等人的本领可以为女人改变我的信仰,这下子构成她⽗⺟兄妹烈反对我的借口,当然,更基本的原因是我太穷,并且毫无将来会变得有钱的迹象,这对开小店的她的家人说来,诚属不快之事。她有一次告诉我:“1949年刚来湾台时,家里一贫如洗,妈妈做了一双布鞋,叫我沿街去卖,我看到一位⾼大的先生,很胆怯地上前问他可要看看这双鞋,不料他大吼一声,表示不耐,吓得我哭着回来。”还有一次她的脚踏车丢了,她痛苦极了,写了一大篇文章,题目是“还给我吧,请你!”发表在港香出版的《今⽇世界》杂志上,文章哀婉、凄楚感人。家境的艰苦,似乎使她的⽗⺟加深了反对异端李敖的敌忾,我和她有一对石印,她⽗亲发现了,把有她名字的那颗印,磨去名字退还给我;而她的⺟亲则说:“你将来阔到了做总统,我们也不上你门;你将来穷得讨了饭,讨到我们家门口,请你多走一步!”使我对虔诚的基督徒的作风,有了极深的印象。“罗”的功课各科都好,考大学时,中文作文近九十分,台大中文系主任台静农后来告诉我:那届中文作文,以那篇文章得分最⾼,他们原以为是李敖作的,不期竟出自“李敖的女朋友”之手。由此可见“罗”在中文上的功力。以那种功力,与我互写情书,內容精彩,可以想像。不过这些信都烧掉了。“罗”送我一个本子,原来整本抄的是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她中学时没钱买书,那时代也没有影印机,所以她就手抄了整本书。她的字迹秀丽、思路敏捷、聪明过人,读英文诗,三四遍即能背诵;我生平女朋友不少,但是论眼神、论才气、论聪敏、论慧黠,无人能出其右。两人分手之夜,她把內送给我,纵《红楼梦》的花袭人亦不若也。 “罗”的离去,使我遭遇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困境,那时我年轻,一天晚上吃了一瓶安眠药,被房同的翁松燃发现,強拉我去台大医院洗肠。在我《大学札记》、《大学后期⽇记》甚至《一个预备军官的⽇记》里,可以很明显看到我怎样励志自勉,度过那最大的困境。其实,度过的本方法不在励志自勉,而该赶紧李代桃僵、赶紧以新的情人取代旧的,一如桃子没了,解决之道不是励志自勉桃子多不好吃,而是赶紧吃起李子来,有李子好吃,自然对桃子有抵抗力,不再沾恋。不幸的是,有三四年之久,我一直未能成功地达成这一转换。在大学后期,我跟同班的有英国⾎统的“咪咪”有短暂的恋情。“咪咪”⾝⾼一米七零、⾝材一流、⽪肤⽩皙,分手之⽇,我把她的来信都还给她了,我写的信,只剩下一封复本,就是发表在《李敖情书集》中的第一封。“咪咪”的⽗亲是名人,家世不错,她仪态在优雅中有股气焰,一看就是大家出⾝的。有一次我看到她手执线装本仁寿版《二十五史》,觉得古籍红颜,正好辉映。我至今还保有她送我的世界唯一一张她小女孩时的照片,神韵飘逸,有着混⾎儿的美丽。 我虽然也引勾过别的女生,但灵则灵矣,乏⾁可陈,那个时代女生少,思想也不开放,我这种不去教堂、不会跳舞的死硬派,其实要找个理想的女朋友并非易事。“红颜知己”上的苦恼,使我大学念得很不快。我毕业后,1960年2月12⽇,在队部里收到萧启庆的信,有这样一段:“⽇前与姚老谈,他认为在我们班上,在各方面,您都是最成的一人。又说您不轻易写东西,而写出来的东西一定‘很像样’。我很赞同他的看法。”我想,姚从吾老师和我同班好友萧启庆的看法,正好可做为我历史系四年的总评价,我的确是一个“在各方面”够得上“最”字的大生学,虽然大生学这一阶段,我过得相当吃力。原因是“世俗的我”和“理想的我”的冲突:在內心深处,我⾼蹈自负,以超人自勉自许;但现实上,我没有⾜够的力量完全摆脫或之在我,因此,年复一年陷在冲突局面里。总结是:在历史系四年,其实是我一生中最不満意的阶段,我缺乏令我折服的友情、缺乏稳定的爱情、缺乏经济能力,那是我一生中精神上最不从心所的阶段,比中学时期,尤有过之。我一生如果时光倒流,重过一次,我宁愿少活十年,也不要重过中生学、大生学那段⽇子。——成长的岁月其实是痛苦的。依靠别人的,那是“世俗的我”的沼泽,绝非“理想的我”的处遇。大学时代的结束,表示自己能够慢慢走向立独、走向茁壮、走向真正的独行其道。对“理想的我”说来,这才是真正的起步、真正的开始。 我在1959年6月18⽇毕业,8月2⽇南下台中,这天上火车时,到台北车站来送行的有周弘、景新汉、马宏祥、⽩绍康、华昌平、李华竣陈又亮、陈鼓应、祝庭生、张克斌、袁祝泰、朱广诚、⻩锡昌、施启扬、佟耀勋、阙至正、孙英善、林淑美、杨祖燕、杨世彭、袁天中、萧启庆、王尚义、陈良渠、王曾才、李耀祖等二十六人。我在台北的五年大学风光,就此告一段落。游之广,由此送行名单中可见一斑。这一现象,显示了我虽然一⾝傲骨、自命不凡,但在待人接物上,却从无満脸骄气,我不但休休有容,并且乐于与人为善。以我对理学院物理系的好朋友孟大中为例,就见一斑:孟大中的⽗⺟早在印度离婚,离婚后他和弟弟都随⽗亲到湾台读书,⺟亲仍在印度。有一次聊天,我忽然想起,如果离婚时,离婚证书上兄弟跟了⺟亲,那么兄弟两人即可视同侨生,不必当国民的鬼兵了。孟大中听了,为之心动,希望我帮他假造一张离婚证书。我说可以,可是其中法律问题得找施启扬。于是到法学院找到施启扬,告以原委,遂由施启扬起草,捏造了一封符合当年印度离婚情况的“离书”其中每一细节,包括币值换算,都做得天⾐无。造好后,由我亲自刻印二枚,做为证人。一人名“彭立云”一名为“孔昭庆”用印后,全纸用茶⽔泡过,再予晒⼲,于是大功告成。为求妥善,我建议孟大中去找台大训导长查良钊,查良钊当年也在印度,与孟大中的⽗亲为旧识,可做人证。查良钊在西南联大时外号“查婆婆”乐于助人,又为人糊涂,如告之以离婚时兄弟跟了⺟亲,他必然会跟着说模糊记得,如此在“离书”以外,可多一人证。于是一切依计行事,孟大中果然不必当兵,远走⾼飞矣!我的⾜智多谋,乐于助人,由此可见。台中中一老同学刘家顺,保送⼊台大,他印名片,头衔是“湾台大学政治系保送生学”洋洋自得。此公毕业后离台,在松山机场,机飞起飞了,还被警备总部下令飞回,把他逮捕。孟大中离台时,我到松山机场送行,我说:“这回你远走⾼飞,可自由了。”他说:“想想刘家顺吧!要真的飞走了才算!” 在台大时期,除了结识同学外,前辈人物结识了胡适。我跟胡适的关系与胡适的生学——我爸爸完全无关。我在京北小学就知道胡适的大名,在初中时,从陈正澄那儿借到《胡适文逊,从此才深受他的影响。1952年10月1⽇,我在台中车站递了一封两千字的长信给他,那时我才十七岁。1954年,陈世熙在台大办《这一代》杂志,拉我写稿,我就写了《从读〈胡适文存〉说起》。文章写好,他们顾忌,没有用,就还给了我。过了两年,陆啸钊办《大学》杂志,他不在乎,遂拉去刊登。刊登后近一年,有一天“罗”忽然提议说:“何不寄给《自由国中》?他们一定登!”于是我删了一部分,她代为抄好,遂改登《自由国中》。这是我在《自由国中》上发表的第一篇也是最后一篇文字。刊出的时间是1957年3月1⽇。此外我在《央中⽇报》也发表过一些有关胡适的文章。在《自由国中》发表文章后一年一个月,胡适从国美回来,约我到台大校长钱思亮的家里,跟我说:“呵!李先生!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丢光了的著作,你居然都能找得到!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他并且透露:“雷震特别写信给我,推荐你这篇文章。”雷震那时办《自由国中》杂志,严批湾台当局声动中外,能够在那个杂志上用真名发表文章,我深感光荣(施启扬也写过一篇,但不敢用真名发表)。 雷震虽然办《自由国中》,但是这杂志真正的灵魂人物是殷海光。殷海光是台大哲学系教授,我的文章发表后,张灏跑来找我说:“殷海光看了你的文章,想见见你。”张灏在历史系比我⾼两班,我认为他才气很弱,他是殷海光昅收及门第子的前期人物,同殷海光关系不错,但他除了翻译外。写不出任何东西登《自由国中》,始终是个喜K洋书的蛋头而已。殷海光责备胡适喜以人情的原因揄扬别人的学问。说得很对,但他自己,却也犯这种⽑玻殷海光昅收门弟子,当时都是张灏型的,整天只会看洋书、谈方法学,但他们的知识基础太窄。货太少,所以充其量只会搭钢筋,没有⽔泥。殷海光自己也⽔泥不多,但他在陆大见多识广、文笔又好,所以能弥补不少“⽔泥缺货”他的及门弟子却比他差得太远、太远。这种情形殷海光自己是心里有数的,但他的及门弟子心里无数,所以他们在台大,颇有不知天⾼地厚的⽑病,以优异生学自居。我在台大,乍看起来,不是用功的生学,因为很多大生学念的书,我早在小学中学时候就念过了。在知识上,我是早慧的、早的。到台大后,我穿着长袍,整天搞“大生学同居”形式上,我是有点“安事诗书”“束书不观”的。我不上课,不抄笔记,也不买老师的账,尤其是我看不起的老师。我在台大既如此特立独行,自然被侧目而视,只会⽪相之见的人,当然只会从⽪相看我这个“长袍怪”而不知道我有“一飞冲天”的真本领。所以在台大的我,只是“不露文章世已惊”的我,只是部分的我。但这种真相,只有我知道。“蛟龙得雨云,终非池中物”在台大池中,我被看作一条怪泥鳅,一条大泥鳅,毕业两年后,我退伍回来,我就证明给每一个人看:你们全错了,我是一条蛟龙!埃及在纳塞当政的时候,人人都把他的副总统萨达特看做一个喜穿好⾐服住好房子的凡人;纳塞死后,国美特使李查逊吊丧,秘密向尼克松报告说,萨达特当权不会超过四到六个星期,结果却证明大家对萨达特都看走了眼。我一生中,被人看走了眼的次数也不在少,我总是用事实证明给每一个人看:你们全错了,我是一条蛟龙!所谓蛟龙,是一种能发洪⽔的龙,国中传统把⾰命的异端看成洪⽔猛兽,我实在是这种洪⽔猛兽。限于政治环境,我清楚知道我做洪⽔猛兽的限度和下场,可是我仍旧朝前做去,这种使命感和悲剧感,对我而言,一点也不短,因为我早在小学时代中学时代就形成了。先一代的蛟龙人物,陷在这个岛上的,我看来看去,只有两个人够格:一个是胡适,一个就是殷海光。我大学时代,胡适已经老惫,蛟龙气质,已经像丁尼生笔下的荷马史诗英雄,无复五四时代的风光;殷海光则如⽇中天,《自由国中》是1949年冬天创刊的,到1960年冬天停刊,前后十一年,殷海光在这十一年间,真是蛟龙得⽔;而这十一年,又正是我的中学时代大学时代,我进台大的时候,正是殷海光最红的时候,也正是《自由国中》最红的时候,他的蛟龙气质,自然使我佩服,他托张灏约我去看他,我自然很愿意。 约会订在下午,在殷海光家里,我如约前往。开门的是殷海光,他给我的印象可真糟:又瘦又小的⾝材、又蹭又蹬的跛脚、耝糙的双手、杂灰的头发、风霜的脸、两只对称不佳的小眼睛,从三角眼⽪下不友善地瞪着你。他的头与四肢,联合得很生硬,他紧闭嘴,作顾盼自雄状。真是作状,因为他的造型,实在极少雄的条件,但他硬要诚于中形于外,结果好像他外在的瘦小,快被他內在的伟大绷裂了似的,看起来真教我难受。“他为什么这么做作?这么紧张?罗素的信徒不该这样啊!”我心里这样想。“他完全不像思想家、不像哲学家、不像大学教授,他倒像是北门邮局门口卖舂宮画的,当然卖舂宮画的不会顾盼自雄。”我这样想,的确心里犯了大不敬之罪,可是我怎么也忍不住不这样想,我真的从心里对他抱歉。更糟的是,从他背后又钻出一条⽑茸茸的东西——条大狼⽝。这条狼⽝,殷海光命名为“领袖”是把纳粹对希特勒的尊称的走狗化。“领袖”究竟是“领袖”威武无比,跟殷海光比起来,愈发显出殷海光的猥琐。“他真不该养这条不主民的东西。”我想。 我不知道殷海光对我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大概也不会好,我想我对他一定还以颜⾊了,因为两人谈得极不投机。我问他一个问题:“骂国民是对的,国民真的该骂。我要请问的是:你过去为国民主持过宣传,你是国民员,你怎么解释这一点?”殷海光被我突如其来的问题弄愣了,他很不⾼兴,显然不愿面对这个问题,他很窘,好像怪我知道得未免太多,他拖了很久才说:“我已经忘了我做过国民了!我对这种历史的问题没有趣兴。”听了他的答复,我很难过,我觉得殷海光在这一答案上不够诚实。我说:“我是学历史的人,我对这种问题有趣兴。”我表示:国民自从在陆大失败逃到湾台后,他们检讨失败的原因,可分两派:一派认为专制得不够,今后要多专制才行;一派认为自由主民得不够,今后要抛弃老套,要做深刻的进步的反省才行。做这种反省的人数极少,但最成功的就是殷海光。因为这种反省的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有知识,第二要无政治野心。有知识,才知道大江东流挡不住,非得自由主民不可;无政治野心,才能维护理想主义的标准,不把自由主民当做争取政治地位的手段,而当做一种目的。我认为殷海光最有这两个条件,所以反省得最成功,在《自由国中》的表现上最出⾊。但这种成功,在国民眼中,却认为是他们的失败,他们的集团里出了叛徒,并且是有头有脸有力量的叛徒。他们在痛心之余,会抬出忠问题来使大家难看,所以我认为:“不惜以今⽇之我与昨⽇之我战”的勇者,应该把他跟国民的脐带关系代清楚、公开代清楚,不要闪躲这个问题。这种勇者大可公开脫。公开宣布脫的光明正大理由、公开表示他要为公谊抛弃私谊,为“国是”揭发非。他不该在籍上采取不了了之的态度。暧昧的态度、随便脫离了的态度,或是腼腆的态度。所以,我认为这是个有意义的历史问题,应该使人有趣兴的。 我同殷海光的第一次谈话,就在并不投机的情形下做一结束。我对他印象奇劣,虽然我喜他那光芒四的文章,可是对他这个人,我却十分倒胃,倒胃得甚至不想选他的课。所以,大二的逻辑我没有眩此后我都和他并无来往,我在1958年6月15⽇⽇记里写道:“‘国’实无人,如胡适之老是卖老货,殷海光也老是那一套,即可受,但他们又何其狭窄。”在第二年1月6⽇写道:“夜读逻辑,决定好好学到殷海光,从马戈言,此不难也。像‘昅收’胡适一样,他没有多少好‘昅收’的。”这些⽇记,都表示了我有限度地佩服殷海光,但同他并无来往。我的逻辑,直拖到大四时才修,修的还是湾台笨蛋教授曾天从开的课。但试考那天,却碰到殷海光监考,他在旁边看我写考卷,说了一句:“你的考卷洋洋洒洒。”此外,我只记得一次在马路上碰到他,我向他请教一个方法学上的名词。除此之外,见面时我也学他样,故意冷峻,好像两人不认识似的。古话说:“恶声至,必反之。”殷海光不通人情,真该给他还以颜⾊。这就是我当时对他的态度。在我快毕业时候,殷海光及门弟子林毓生(在历史系比我⾼一班)在凤山预官七期的刊物上,用科学方法,分析了蒋介石的“伟大”他不但马庇拍得十分⾁⿇,还即时加⼊了国民。他的同班马宏祥找到这篇文章,和我一起告诉殷海光。殷海光大为痛苦,他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传授的科学方法,竟被林毓生这样运用了! 胡适和殷海光是我大学时代最佩服的两位前辈,其他不论师友,与我固有情,但谈佩服则吾岂敢。由此可见,我这个大生学是如何挑剔。如何眼⾼于顶了。 wWW.nIlXs.cOm |
上一章 李敖回忆录 下一章 ( → ) |
免费小说《李敖回忆录》是一本完本综合其它,完结小说李敖回忆录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李敖回忆录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综合其它”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