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文学 洋服的没落
|
逆流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花边文学 作者:鲁迅 书号:43297 | 更新时间:2017/11/5 |
洋服的没落 | |
几十年来,我们常常恨着自己没有合意的⾐服穿。清朝末年,带些⾰命⾊采的英雄不但恨辫子,也恨马褂和袍子,因为这是満洲服。一位老先生到⽇本去游历,看见那边的服装,⾼兴的了不得,做了一篇文章登在杂志上,叫作《不图今⽇重见汉官仪》(2)。他是赞成恢复古装的。 然而⾰命之后,采用的却是洋装,这是因为大家要维新,要便捷,要骨笔。少年英俊之徒,不但自己必洋装,还厌恶别人穿袍子。那时听说竟有人去责问樊山老人(3),问他为什么要穿満洲的⾐裳。樊山回问道:“你穿的是那里的服饰呢?”少年答道:“我穿的是外国服。”樊山道:“我穿的也是外国服。” 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给袍褂扬眉吐气。不过其中是带一点反对⾰命的意味的,和近⽇的因为卫生,因为经济的大两样。后来,洋服终于和华人渐渐的反目了,不但袁世凯朝,就定袍子马褂为常礼服,(4)五四运动之后,京北大学要整饬校风,规定制服了,请生学们公议,那议决的也是:袍子和马褂! 这回的不取洋服的原因却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因其不合于卫生。(5)造化赋给我们的和脖子,本是可以弯曲的,弯曲背,在国中是一种常态,逆来尚须顺受,顺来自然更当顺受了。所以我们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民人。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臋部多⾁,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庇股。违反自然的洋服,于是便渐渐的自然的没落了。 这洋服的遗迹,现在已只残留在摩登男女的⾝上,恰如辫子小脚,不过偶然还见于顽固男女的⾝上一般。不料竟又来了一道催命符,是镪⽔悄悄从背后洒过来了。(6)这怎么办呢? 恢复古制罢,自⻩帝以至宋明的⾐裳,一时实难以明⽩;学戏台上的装束罢,蟒袍⽟带,粉底皂靴,坐了摩托车吃番菜,实在也不免有些滑稽。所以改来改去,大约总还是袍子马褂牢稳。虽然也是外国服,但恐怕是不会脫下的了——这实在有些稀奇。 四月二十一⽇。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五⽇《申报·自由谈》,署名士繇。 (2)《不图今⽇重见汉官仪》作者署名英伯,发表于一九○三年九月留⽇生学在东京办的《浙江嘲》第七期。此题目原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王莽被杀后,刘秀(即后来的汉光武帝)带了僚属到长安,当地吏士见到他们“皆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复见汉官威仪!’”按原语中“汉”指汉朝,英伯文中则指汉族。(3)樊山老人即樊增祥(1846—1931),号樊山,湖北恩施人,近代文人。“我穿的也是外国服”据易宗夔《新世说·言语》记载,这是清代文学家王闿运的故事:“王壬甫硕学耆老,好诙谑。辛亥之冬,民国成立,士夫争剪发辫,改用西式⾐冠。适公八十初度,贺者盈门,公仍用前清冠服,客笑问之。公曰:‘予之冠服,固外国式;君辈⾐服,讵国中式耶?若能优孟⾐冠,方为光复汉族矣。’客亦无以难之。”(4)一九一二年十月,袁世凯府政曾下令定长袍马褂为男子常礼服。 (5)林语堂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六⽇《论语》第三十九期发表的《论西装》一文中说:“西装之所以成为一时风气而为摩登士女所乐从者,唯一的理由是一般人士震于西洋文物之名而好为效颦,在伦理上,美感上,卫生上是决无立⾜据的。” (6)据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四⽇《生新》周刊第一卷第十期载:“杭(州)市发见摩登破坏铁⾎团,以硝镪⽔毁人摩登⾐服,并发警告服用洋货的摩登士女书”当时京北、海上等地都出现过这类事。 wWW.nIlXs.cOm |
上一章 花边文学 下一章 ( → ) |
免费小说《花边文学》是一本完本经典名著,完结小说花边文学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花边文学的免费经典名著,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经典名著”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