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 卷六·雍也第六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论语注疏  作者:何晏注,邢昺疏 书号:39922 更新时间:2017/9/8 
卷六·雍也第六
    
  [疏]○正义曰:此篇亦论贤人、君子及仁、知、中庸之德,大抵与前相类,故以次之。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包曰:“可使南面者,言任诸侯治。”

  [疏]“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正义曰:此章称弟子冉雍之德行。南面,谓诸侯也。言冉雍有德行,堪任为诸侯治理一国者也。

  仲弓问子桑伯子。王曰:“伯子,书传无见焉。”子曰:“可也简。”孔曰:“以其能简,故曰可也。”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孔曰:“居⾝敬肃,临下宽略,则可。”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包曰:“伯子之简太简。”子曰:“雍之言然。”

  [疏]“仲弓”至“言然”

  ○正义曰:此章明行简之法。“仲弓问子桑伯子”者,仲弓,冉雍字也。问子桑伯子其人德行何如。“子曰:可也简”者,孔子为仲弓述子桑伯子之德行也。简,略也。言其人可也,以其行能宽略故也。“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者,仲弓因辨简之可否,言若居⾝敬肃,而行宽略以临其下民,不亦可乎?言其可也。“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者,言居⾝宽略,而行又宽略,乃大简也。则子桑伯子之简是太简也。“子曰:雍之言然”者,然,犹是也。夫子许仲弓之言,是故曰然。

  ○注“王曰:伯子,书传无见焉。

  ○正义曰:书传无见,不知何人也。子桑伯子当是一人,故此注及下包氏皆唯言伯子而已。郑以《左传》秦有公孙枝字子桑,则以此为秦大夫,恐非。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迁者,移也。怒当其理,不移易也。不贰过者,有不善,未尝复行。

  [疏]“哀公”至“者也”

  ○正义曰:此章称颜回之德。“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者,鲁君哀公问于孔子曰:“弟子之中,谁为乐于好学者?”“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者,孔子对哀公曰:“有弟子颜回者,其人好学。”迁,移也。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而当其理,不移易,不迁怒也。人皆有过惮改。颜回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不贰过也。凡事应失而得曰幸,应得而失曰不幸,恶人横夭则惟其常。颜回以德行著名,应得寿考,而反二十九发尽⽩,三十二而卒,故曰不幸短命死矣。亡,无也。言命则无好学者矣,未闻更有好学者也。

  ○注“凡人”至“复行”

  ○正义曰:云“凡人任情,喜怒违理”者,言凡常之人,信任琊情,恣其喜怒,违于分理也。云“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者,言颜回好学既深,信用至道,故怒不过其分理也。云“有不善,未尝复行”者,《周易·下系辞》文。彼云:“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韩康伯注云:“在理则昧,造形而悟,颜子之分也。失之于几,故有不善;得之于贰,不远而复,故知之未尝复行也。”引之以证不贰过也。此称其好学,而言不迁怒、贰过者,以不迁怒、贰过,由于学问既笃,任道而行,故举以言焉,以明好学之深也。一曰:以哀公迁怒、贰过,而孔子因以讽谏。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请粟。子曰:“与之釜。”马曰:“子华,弟子公西华⾚之字。六斗四升曰釜。”请益。曰:“与之庾。”包曰:“十六斗曰庾。”冉子与之粟五秉。马曰:“十六斛曰秉,五秉合为八十斛。”子曰:“⾚之适齐也,乘肥马,⾐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郑曰:“非冉有与之太多。”

  [疏]“子华”至“继富”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当赈穷周急。“子华使于齐”者,弟子公西⾚字子华,时仕鲁,为鲁使适于齐也。“冉子为其⺟请粟”者,冉子,即冉有也,为其子华之⺟请粟于夫子,言其子出使而家贫也。“子曰:与之釜”者,夫子令与粟六斗四升也。“请益”者,冉有嫌其粟少,故更请益之。“曰:与之庾”者,夫子令益与十六斗也。“冉子与之粟五秉”者,冉有终以为少,故自与粟八十斛也。“子曰:⾚之适齐也,乘肥马,⾐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者,此孔子非冉有与之太多也。⾚,子华名。适,往也。言子华使往齐国,乘驾肥马,⾐著轻裘,则是富也,富则⺟不阙粟。吾尝闻之,君子当周救人之穷急,不继接于富有。今子华家富,而多与之粟,则是继富,故非之也。

  ○注“马曰”至“曰釜”

  ○正义曰:《史记·弟子传》云:“公西⾚字子华。”郑玄曰:“鲁人,少孔子四十二岁。”云“六斗四升曰釜”者,昭三年《左传》:“晏子曰:齐旧四量,⾖、区、釜、锺。四升为⾖,各自其四,以登⼲釜。”杜注云:“四⾖为区,区斗六升。四区为釜,釜六斗四升。”是也。

  ○注“包曰:十六斗曰庾”“马曰:十六斛曰秉”

  ○正义曰:案《聘礼记》云:“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郑注云:“秉十六斛,今江淮之间量名有为籔者,今文籔为逾。”是庾、逾、籔其数同,故知然也。

  原思为之宰,包曰:“弟子原宪。思,字也。孔子为鲁司寇,以原宪为家邑宰。”与之粟九百,辞。孔曰:“九百,九百斗。辞,辞让不受。“子曰:“毋!孔曰:“禄法所得,当受无让。”以与尔邻里乡乎!郑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万二千五‮家百‬为乡,五‮家百‬为。”

  [疏]“原思”至“乎”

  ○正义曰:此章明为受禄之法。原思,弟子原宪也。孔子为鲁司寇,以原宪为家邑宰也。“与之粟九百,辞”者,孔子与之粟九百斗,原思辞让不受。“子曰:毋”者,毋,噤辞也。孔子噤止其让,言禄法所得,当受无让也。“以与尔邻里乡乎”者,言于已有馀,可分与尔邻里乡之人,亦不可辞也。

  ○注“包曰”至“邑宰”

  ○正义曰:《史记·弟子传》曰:“原宪字子思。”郑玄曰:“鲁人。”云“孔子为鲁司寇,以原宪为家邑宰”者,《世家》云:“孔子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司寇。”鲁司寇,大夫也,必有采邑。大夫称家,故以原宪为家采邑之宰也。

  ○注“郑曰”至“为”正义曰: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者,《地官·遂人职》文。案《大司徒职》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五为州,五州为乡。”故知万二千五‮家百‬为乡,五‮家百‬为也。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勿用,山川其舍诸?”犁,杂文。騂,⾚也。角者,角周正,中牺牲。虽以其所生犁而不用,山川宁肯舍之乎?言⽗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

  [疏]“子谓”至“舍诸”

  ○正义曰:此章复谓冉雍之德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勿用,山川其舍诸”者,杂文曰犁。騂,纯⾚⾊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曰:“譬若杂文之犁牛,生纯⾚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牺牲,虽以其所生犁而不用,山川宁肯舍弃之乎?”言仲弓⽗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月至焉而已矣。”馀人暂有至仁时,唯回移时而不变。

  [疏]“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月至焉而已矣”

  ○正义曰:此章称颜回之仁。三月为一时,天气一变。人心行善,亦多随时移变。唯回也,其心虽经一时复一时,而不变移违去仁道也。其馀则暂有至仁时,或一⽇或一月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包曰:“果谓果敢决断。”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孔曰:“达谓通于物理。”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孔曰:“艺谓多才艺。”于从政乎何有?”

  [疏]“季康”至“何有”

  ○正义曰:此章明子路、子贡、冉有之才也。“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者,康子,鲁卿季孙肥也,问于孔子曰:“仲由之才,可使从一官而为政治也欤?”“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者,果,谓果敢决断。何有,言不难也。孔子言,仲由之才,果敢决断,其于从政,何有难乎?言仲由可使从政也。“曰:赐也,可使从政也欤”者,季康子又问子贡也。“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者,达,谓通于物理。孔子答言,子贡之才,通达物理,亦言可从政也。“曰:求也可使从政也欤”者,康子又问冉有也。“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者,艺,谓多才艺。孔子答言,冉求多才艺,亦可从政也。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孔曰:“费,季氏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数畔。闻子骞贤,故用之。”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孔曰:“不为季氏宰,託使者善为我辞焉,说令不复召我。”如有复我者,孔曰:“复我者,重来召我。”则吾必在汶上矣。”孔曰:“去之汶⽔上,北如齐。”

  [疏]“季氏”至“上矣”

  ○正义曰:此章明闵损之贤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者,费,季氏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数畔。闻子骞贤,故使之也。“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者,子骞不为季氏宰,故语使者曰:善为我作辞说,令不复召我也。“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者,复,重也。言如有重来召我者,则吾必去之在汶⽔上,北如齐也。

  ○注“孔曰”至“用之”

  ○正义曰:云“费,季氏邑”者,《左传》文也。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数畔”者,僭礼乐,逐昭公,是不臣也。昭十二年,南蒯以费畔,又公山弗扰以费畔,是数畔也。

  ○注“去之汶⽔上,北如齐”

  ○正义曰:《地理志》云:汶⽔出泰山莱芜西南⼊济。在齐南鲁北,故曰北如齐。

  伯牛有疾,马曰:“伯牛,弟子冉耕。”子问之,自牖执其手,包曰:“牛有恶疾,不见人,故孔子从牖执其手也。”曰:“亡之,孔曰:“亡,丧也。疾甚,故持其手曰丧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包曰:“再言之者,痛惜之甚。”

  [疏]“伯牛”至“疾也”

  ○正义曰:此章孔子痛惜弟子冉耕有德行而遇恶疾也。伯牛,冉耕字也。有疾,有恶疾也。“子问之,自牖执其手”者,自,从也。伯牛恶疾,不见人,故孔子问之,从牖执其手也。“曰:亡之”者,亡,丧也。疾甚,故持其手曰:“丧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者,行善遇凶,非人所召,故归之于命,言天命矣夫!斯,此也。此善人也,而有此恶疾也。是孔子痛惜之也。再言之者,痛惜之甚。

  ○注“马曰:伯牛,弟子冉耕。”

  ○正义曰:《史记·弟子传》曰:“冉耕字伯牛。”郑玄曰:“鲁人。”

  ○注“包曰:伯牛有恶疾”

  ○正义曰:恶疾,疾之恶者也。《淮南子》云:“伯牛癞。”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孔曰:“箪,笥也。”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曰:“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

  [疏]“子曰”至“回也”

  ○正义曰:此章叹颜回之贤,故曰:“贤哉,回也!”云“一箪食,一瓢饮”者,箪,竹器。食,饭也。瓢,瓠也。言回家贫,唯有一箪饭,一瓠瓢饮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者,言回居处又在隘陋之巷,他人见之不任其忧,唯回也不改其乐道之志,不以贫为忧苦也。叹美之甚,故又曰:“贤哉,回也!”

  ○注“孔曰:箪,笥也”

  ○正义曰:案郑注《曲礼》云:“圆曰箪,方曰笥。”然则箪与笥方圆异,而此云“箪,笥”者,以其俱用竹为之,举类以晓人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也。”子曰:“力不⾜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孔曰:“画,止也。力不⾜者,当中道而废。今女自止耳,非力极。”

  [疏]“冉求曰”至“女画”

  ○正义曰:此章勉人学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也”者,弟子冉求言己非不说乐子之道而勤学之,但以力不⾜故也。“子曰:力不⾜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者,画,止也。此孔子责冉求之不说学也。言力不⾜者,当中道而废。今女自止耳,非力极也。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曰:“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

  [疏]“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正义曰:此章戒子夏为君子也。言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者,皆谓之儒,但君子则将以明道,小人则矜其才名。言女当明道,无得矜名也。

  子游为武城宰。包曰:“武城,鲁下邑。”子曰:“女得人焉耳乎?”孔曰:“焉、耳、乎,皆辞。”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包曰:“澹台,姓。灭明,名。字子羽。言其公且方。”

  [疏]“子游”至“室也”

  ○正义曰:此章明子羽公方也。“子游为武城宰”者,武城,鲁下邑。子游时为之宰也。“子曰:女得人焉耳乎”者,孔子问子游言:“女在武城,得其有德之人乎?”焉、耳、乎皆语助辞。“曰:有澹台灭明”者,此子游对孔子言已所得之人也,姓澹台名灭明。“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者,此言其人之德也。行遵大道,不由小径,是方也。若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是公也。既公且方,故以为得人。

  ○注“包曰”至“且方”

  ○正义曰:《史记·弟子传》云:“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亦弟子也。故注不言弟子者,从可知也。云“言其公且方”者,公,无私也;方,正直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孔曰:“鲁大夫孟之侧,与齐战,军大败。不伐者,不自伐其功。”奔而殿,将⼊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马曰:“殿,在军后。前曰启,后曰殿,孟之反贤而有勇,军大奔,独在后为殿。人,功之。不独有其名,曰:‘我非敢在后拒敌,马不能前进。’”

  [疏]“子曰”至“进也”

  ○正义曰:此章言功以不伐为善也。“孟之反不伐”者,夸功曰伐。孟之反,鲁大夫孟之侧也。有军功而不夸伐也。“奔而殿,将⼊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者,此其不伐之事也。在军后曰殿。策,捶也。鲁与齐战,鲁师败而奔,孟之反贤而有勇,独在后为殿。人,功之。不独有其名,故将⼊国门,乃捶其马,先奔者⼊城也。且曰:“我非敢在后为殿以拒敌,马不能前进故也。”

  ○注“孔曰:鲁大夫孟之侧”

  ○正义曰:杜预曰:“之侧,孟氏族,字反。”是也。

  ○注“马曰”至“前进”

  ○正义曰:云“殿,在军后。前曰启,后曰殿”者,案《司马法·谋帅篇》曰:“夫前驱启,乘车大震,倅车属焉。”大震即大殿也,音相似。襄二十三年《左传》曰:“齐侯伐卫。大殿,商子游御夏之御寇。”《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是殿在军后,前曰启也。案哀十一年《左传》说此事云:齐师伐我,及清。孟孺子怈帅右师,冉求帅左师。师及齐师战于郊。右师奔,齐人从之。孟之侧后⼊以为殿,菗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文不同者,各据所闻而记之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孔曰:“佞,口才也。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时世贵之。宋朝,宋之美人而善。言当如祝鮀之佞,而反如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害也。”

  [疏]“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正义曰:此章言世尚口才也。佞,口才也。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有口才,时世贵之。宋朝,宋之美人,善,时世疾之。言人当如祝

  鮀之有口才,则见贵重,若无祝鮀之佞,而反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害也。○注“孔曰”至“善也”

  ○正义曰:云“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时世贵之”者,《舂秋》定四年:“会于召陵,盟于皋鼬。”《左传》曰:“将会,卫子行敬子言于灵公曰:‘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其使祝鮀从。’公曰:‘善。’乃使子鱼。”是祝鮀即子鱼也。《传》又曰:“及皋鼬,将盟,将长蔡于卫。卫侯使祝鮀私于苌弘。文多不载苌弘说,告刘子,与范献子谋之,乃长卫侯于盟。”是时世贵之也。云“宋朝,宋之美人而善”者,案定十四年《左传》曰:“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杜注云:“南子,宋女也。朝,宋公子,旧通于南子,在宋呼之。”是朝为宋之美人而善也。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孔曰:“言人立⾝成功当由道,譬犹出⼊要当从户。”

  [疏]“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正义曰:此章言道为立⾝之要也,故曰:“谁人能出⼊不由门户?”以譬何人立⾝不由于此道也。言人立⾝成功当由道,譬犹出⼊要当从户。

  子曰:“质胜文则野,包曰:“野,如野人言鄙略也。”文胜质则史。包曰:“史者,文多而质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包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疏]“子曰”至“君子”

  ○正义曰:此章明君子也。“质胜文则野”者,谓人若质多胜于文,则如野人言鄙略也。“文胜质则史”者,言文多胜于质,则如史官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者,彬彬,文质相半之貌。言文华质朴相半,彬彬然,然后可为君子也。

  子曰:“人之生也直,马曰:“言人所生于世而自终者,以其正直也。”罔之生也幸而免。”包曰:“诬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免。”

  [疏]“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正义曰:此章明人以正直为德,言人之所以生于世而自寿终不横夭者,以其正直故也。罔,诬罔也。言人有诬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获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包曰:“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

  [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义曰:此章言人之学道用心深浅之异也。言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也,好之者又不如悦乐之者深也。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王曰:“上,谓上知之所知也。两举中人,以其可上可下。”

  [疏]“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正义曰:此章言授学之法,当称其才识也。语,谓告语。上,谓上知之所知也。人之才识凡有九等,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上上则圣人也,下下则愚人也,皆不可移也。其上中以下,下中以上,是可教之人也。中人,谓第五中中之人也以上,谓上中、上下、中上之人也,以其才识优长,故可以告语上知之所知也。中人以下,谓中下、下上、下中之人也,以其才识暗劣,故不可以告语上知之所知也。此应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以下不可以语上”而繁文两举中人者,以其中人可上、可下故也。言此中人,若才稍优,则可以语上;才稍劣,则不可以语上,是其可上、可下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王曰:“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包曰:“敬鬼神而不黩。”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曰:“先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

  [疏]“樊迟”至“仁矣”

  ○正义曰:此章明仁、知之用也。“樊迟问知”者,弟子樊须问于孔子,何为可谓之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者,孔子答其为知也。言当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恭敬鬼神而疏远之,不亵黩,能行如此,可谓为知矣。“问仁”者,樊迟又问何为可谓之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者,此答其为仁也。获,犹得也。言为仁者先受劳苦之难,而后乃得功,此所以为仁也。

  子曰:“知者乐⽔,包曰:“知者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流而不知已。”仁者乐山。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包曰:“⽇进故动。”仁者静。孔曰:“无故静。”知者乐,郑曰:“知者自役得其志故乐。”仁者寿。”包曰:“静者多寿考。”

  [疏]“子曰”至“仁者寿”

  ○正义曰:此章初明知、仁之,次明知、仁之用,三明知,仁之功也。“知者乐⽔”者,乐,谓爱好。言知者好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流而不知已止也。“仁者乐山”者,言仁者之好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者,言知者常务进故动。“仁者静”者,言仁者本无贪,故静。“知者乐”者,言知者役用才知,成功得志故乐也。“仁者寿”者,言仁者少思寡常安静,故多寿考也。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包曰:“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使如鲁,鲁可使如大道行之时。”

  [疏]“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正义曰:此章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一变使如于鲁,鲁可一变使如于大道行之时也。

  子曰:“觚不觚,马曰:“觚,礼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觚哉!觚哉!”觚哉!觚哉!言非觚也,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

  [疏]“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正义曰:此章言为政须遵礼道也。觚者,礼器,所以盛酒。二升曰觚。言觚者,用之当以礼,若用之失礼,则不成为觚也,故孔子叹之觚哉!觚哉!言非觚也,以喻人君为政当以道,若不得其道,则不成为政也。

  ○注“马曰:觚,礼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

  ○正义曰:案《特牲礼》:“用二爵二觚四觯一角三散。”是觚为礼器也。《异义》:《韩诗说》“一升曰爵。爵,尽也,⾜也。二升曰觚。觚,寡也,饮当寡少。三升曰觯。觯,适也,饮当自适也。四升曰角。角,触也,不能自适,触罪过也。五升曰散。散,讪也,饮不省节,为人谤讪。总名曰爵,其实曰觞。觞者,饷也。觥亦五升。所以罚不敬。觥,廓也。所以著明之貌。君子有过,廓然著明,非所以饷,不得名觞”此唯言爵、觚者,略言之也。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孔曰:“宰我以仁者必济人于患难,故问有仁人堕井将自投下,从而出之不乎?极观仁者忧乐之所至。”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孔曰:“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可欺也,不可罔也。”马曰:“可欺者,可使往也。不可罔者,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

  [疏]“宰我”至“罔也”

  ○正义曰:此章明仁者之心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者,宰我以仁者必济人于患难,故问曰:仁者之人,设有来告曰:井中有仁人焉。言仁人堕井也,此承告之仁人,将自投下,从而出之不乎?意极观仁者忧人乐生之所至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者,此孔子怪拒之辞。逝,往也。然,如是也。言何为能使仁者如是自投井乎?夫仁人君子,但可使往视之耳,不可陷⼊于井。言不可自投从之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者,唯可欺之使往视,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郑曰:“弗畔,不违道。”

  [疏]“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

  ○正义曰:畔,违也。此章言君子若博学于先王之遗文,复用礼以自捡约,则不违道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曰:“旧以南子者,卫灵公夫人,,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说,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咒誓,义可疑焉。”

  [疏]“子见”至“厌之”

  ○正义曰:此章孔子屈已,求行治道也。“子见南子”者,南子,卫灵公夫人,,而灵公惑之。孔子至卫,见此南子,意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故也。“子路不说”者,子路刚直,未达孔子之意,以为君子当义之与比,而孔子乃见妇人,故不说乐。“夫子矢之”者,矢,誓也。以子路不说,故夫子告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者,此誓辞也。予,我也。否,不也。厌,弃也。言我见南子,所不为求行治道者,原天厌弃我。再言之者,重其誓,使信之也。

  ○注“孔曰”至“疑焉”

  ○正义曰:云“孔曰:旧以南子者,卫灵公夫人,,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说,故夫子誓之”者,先儒旧有此解也。云“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咒誓,义可疑焉”者,安国以为,先儒旧说,不近人情,故疑其义也。《史记·世家》:孔子至卫“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天厌之!天厌之!’”是子见南子之事也。栾肇曰:“见南子者,时不获已,犹文王之拘

  羑里也。天厌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命所厌也。”蔡谟云:“矢,陈也。夫子为子路陈天命也。”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世,先王之道废,民鲜能行此道久矣,非适今。

  [疏]“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正义曰:此章言世,人不能行中庸之德也。中,谓中和。庸,常也。鲜,罕也。言中和可常行之德也,其至极矣乎!以世,先王之道废,故民罕能行此道久多时矣,非适而今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曰:“君能广施恩惠,济民于患难,尧、舜至圣,犹病其难。”夫仁者,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曰:“更为子贡说仁者之行。方,道也。但能近取譬于已,皆恕己所而施之于人。”

  [疏]“子贡”至“也已”

  ○正义曰:此章明仁道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者,子贡问夫子曰:“设如人君能广施恩惠于民而能振济众民于患难者,此德行何如?可以谓之仁人之君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者,此孔子答子贡之语也。言君能博施济众,何止事于仁!谓不啻于仁,必也为圣人乎!然行此事甚难,尧、舜至圣,犹病之以为难也。“夫仁者,已立而立人,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者,此孔子更为子贡说仁者之行也。方,犹道也。言夫仁者,己立⾝进达而先立达他人,又能近取譬于已,皆恕已所而施之于人,已所不,弗施于人,可谓仁道也。 Www.NiLxS.CoM
上一章   论语注疏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论语注疏》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论语注疏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论语注疏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