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 第八三章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慈禧全传  作者:高阳 书号:39770 更新时间:2017/9/7 
第八三章
    进攻‮馆使‬区归甘军负责,破西什库则是义和团的事。但法术无灵,死伤累累,刚毅先还短⾐刀,亲临督战,后来因为受不住令人呕的尸臭,也就知难而退。不过,每天都要到庄王府探问消息,大师兄总是毫不在意地说:“镇物太多!

  教堂顶楼,不知道有多少光腚女人,把法术冲破了!”

  “这一说,西什库教堂是攻不下来了?”

  “那有这话!”大师兄依然若无其事地:“破起来快得很!”

  “很”字刚刚出口,大师兄的神⾊突然变了,眼光发直,双紧闭,慢慢地眼睛闭上,神游太虚去了。

  好一会,大师兄方始张开眼来,慢慢摇着头说:“不好,很不好!虎神营有汉奷!”

  虎神营已是载漪的‮弟子‬兵,其中居然有汉奷,岂不骇人听闻?而大师兄的语气却不象猜测之词。

  “那么是谁呢?”

  “此刻不能说。这也是天机,不可怈漏,到时候自见分晓。”

  第二天就见分晓。虎神营一个管炮的翼长,名叫阿克丹,字介臣,本来是教民,为义和团一拥而上,缚住双臂,斩于阵前。据义和团说,阿克丹与西什库教堂的洋人已有勾结,倒转炮口预备轰自己人,所以用军法处斩。

  “这不象话!”赵舒翘向刚毅说:“倒戈自然应该军法从事,可是总不能让义和团来执虎神营的法。而况翼长是二品大员,不经审问,遽尔斩决,也有伤朝廷的体制。”

  刚毅默然。好久,叹口气说:“骑虎难下了。”

  “中堂应该跟端王提一声,得想个法子约束才好!”“约束?谈何容易。如今东城是甘军的天下,西城是义和团的世界,再下去,只怕连大內都难得清净。”刚毅咬一咬牙,作出破釜沉舟的姿态:“如今没有别的话说,只有一条路走到底,硬闯才能闯出头。”

  “怎么闯法?”赵舒翘觉得有句话如骨鲠在喉,不管是不是中听,都非吐出来不可:“就算把‮馆使‬踏平,西什库教堂烧光,又能怎么样,还能挡得住洋人不在大沽口上岸?”

  “上岸就把他们截回去。天津一定能守得住,守得住天津就不要紧。”

  赵舒翘说不下去了。唯有寄望于马⽟昆与聂士成,能够守得住天津。

  以浙江提督的官衔,暂时统带武卫左军的马⽟昆,是六月初三由锦州到天津的。随带马步军七营,驻扎河东,只住民家空房,凡是上了锁或有人住的房间,一概不准⼊內,亦不准士兵在街上随便游。天津人久苦于义和团的蛮横扰,一见有这样一支有军纪的军队,衷心感动,所以对马⽟昆大为捧场,到处都有人在说:“洋人只怕马三元,他一到了,洋人无路可走了。”马三元就是马⽟昆,他的别号又叫珊园。

  就在这天,张德成与曹福田会衔出了一张告示,说是“初三⽇与洋人合仗,从兴隆街至老龙头,所有住户铺面,皆须一律腾净,不然恐有妨碍。”这一带在海河东岸,铁路以西,为各国的租界,统名紫竹林,犹如京师东民巷,为义和团攻击的主要目标。

  天津人此时对义和团已是不敢不信,不敢不怕,所以一见布告,从金汤桥的东天仙茶园开始,沿海河西岸到老龙头火车站的店面住家,毫无例外地闭门的闭门,走避的走避。但马⽟昆的队伍亦驻在这一带,自然不理会这张布告,反而有好些士兵,特意挑⾼处或者视野广阔的地方去作壁上观。

  但看到的只是远处洋兵的严密警戒,直到⻩昏⽇落,始终未见义和团出击。而第二天一早却纷纷传言,有所解释,据义和团说,这天是东南风,不利于军,要家家向东南方面,焚香祷告,转东风为西北风,便是大破洋人之时。

  有人拿这话去告诉马⽟昆,他听罢大笑“今天六月初四,东南风要转西北风,起码还得两三个月。”他说“咱们别信他那一套鬼话,自己⼲自己的。”

  于是马⽟昆下令构筑工事,用土堆成好几座炮台,安设小炮,架炮测距,不忙着出战。

  可是市面上传说纷纭,说马⽟昆如何如何打了胜仗。义和团相形见绌,威望大损,张德成觉得很不是滋味,决定去拜访马⽟昆,设法找面子回来。

  提督是一品武将,但张德成的派头也不小,坐着裕禄所派来的绿呢大轿,到得马⽟昆的行台,先着人投帖,直到马⽟昆出来接,方始下轿。

  “三元,”张德成大声喊着,就象久不见面的老朋友似地“你那一天到的,怎么不来看我?你我在天津都是客,俗语说:‘行客拜坐客。’你不先来看我,是你不对!”马⽟昆一愣,心里也有点生气,与此人素昧平生,怎么这样子说话?本待放下脸来斥责,继而转念,他是故意套近乎,为自己妆点面子。此人虽不⾜取,手下有好些不知天⾼地厚的义和团,成事不⾜,败事有余,自己得罪了他,要防他紧要关头掣肘捣。为了免除后顾之忧,说不得只好委屈自己了。

  于是,他脸上堆起笑容,拱拱手说:“失礼,失礼!正要跟张老师去请教,不想反倒劳你的驾。请里面坐,好好商量破敌之计。”

  “是啊!不是为商量破敌之计,我还不来呢!”说罢,伸出一只手来,马⽟昆不能不理,张德成如戏台上所谓的“你我挽手同行”大摇大摆,象走台步似地,牵着马⽟昆,往里走去。

  坐定下来,少不得还有几句寒暄,及至谈⼊正题,张德成自然大吹大擂一番。说的话荒谬绝伦,但意气豪迈,不由得就使马⽟昆在心里浮起这样一个想法:“这小子,莫非真的有一套?”

  “三元,”张德成话锋一转:“不是我拦你的⾼兴,我看见你安的炮位了,没有用!要说炮,你敌不过洋人,洋炮多,而且准。天津城里凡是紧要地方,都让紫竹林过来的炮弹打中了。你这几个炮位,迟早也得毁掉,⽩费工夫!”

  “那么,张老师,不用炮攻,用什么?”

  于是马⽟昆以开玩笑的口吻,要求张德成作法,将洋人的大炮闭住。早有这么一个说法,义和团的法术,能使炮管炸裂,或者将炮口封闭,失去效用,马⽟昆并不相信,故意出这么一个难题,意在调侃。

  谁知张德成大言不惭“好!”他拍应承:“我把洋人的炮,闭六个时辰。”

  “你能拿洋人的炮,闭六个时辰,”马⽟昆立即接口:“我就能把洋人一扫而光。”

  “一言为定!”张德成倏地起立“就此告辞。”

  马⽟昆一笑置之,依旧只管自己料理防务,并与驻军南郊八里台,一面须防备义和团偷袭,一面与紫竹林各国联军不时接战的聂士成取得联络。‮夜一‬过去,早将与张德成开玩笑的约定,抛在九霄云外,那知张德成居然派人来质问,问马⽟昆,可是已将洋人一扫而光了?

  “不错!”马⽟昆答说:“我说过这话。不过那得张老师先将洋人的炮闭住啊!”“是的。张老师已将洋人的炮闭住了。”

  “什么时候?”

  “昨天晚上。”

  马⽟昆愕然。心里大为气愤,可是无法与来人争辩。⼊夜联军停战不开炮,张德成便作为他的功劳,那不太取巧了?“去你娘的!”马⽟昆将来人轰走:“你们拿这些唬人的花样来开老子的玩笑!”

  来人狼狈而去,马⽟昆余怒未已,很想去见总督裕禄,揭穿义和团的骗局。左右有人劝他,说裕禄已自陷于义和团的“魂阵”中,无法回头了,几次奏报,义和团如何忠勇,如何神奇,如何杀了洋人多少万?而且还奏保张德成、曹福田“堪以大用”这两个人在总督衙门来去自如,裕禄奉若神明。

  在这种情形之下,试问,进言有何用处?

  从关外来的马⽟昆,听得这些话,诧为奇闻,同时也不免怈气,绝望地轻声自语:“天津保不住了!”

  京官逃的逃,躲的躲,或者衙门被毁,或者道路不通,一切公务,无形废弛,亦没有那个衙门的堂官,再对部属认真考勤。唯一的例外是翰林院。

  翰林院为甘军一火而焚,不知有多少清流名士,痛心疾首,但掌院学士徐桐并不以为意,借了內城祖家街的镶⻩旗官学,作为翰林院临时的院址,出知单通知所有的翰林,照常办事,但奉召而至的,十不得一。

  徐桐非常生气,吩咐典籍厅取本衙门的名册来,逐一查问。名册所列,除了东阁大学士昆冈与他本人所兼的掌院学士名衔以外,第一行就是“⽇讲起注官侍读学士⻩思永”恰好是他所深恶痛绝的人。

  这⻩思永字慎之,籍隶江苏江宁,光绪六年的状元。虽为翰林,善于营商,道学家口不言利,已为徐桐所轻视,更坏的是好谈洋务,更犯了他的大忌。所以放眼一望,不见⻩思永的影子,便即厉声问道:“⻩慎之呢?”

  “送家眷到通州去了。”

  “告假了没有?”

  “告了假了。”

  “假期満了没有?”徐桐继续追问。

  “昨天満的。”

  “昨天満的,”徐桐越发声⾊俱厉“何以不回京销假?”

  有个编修叫严修,字范荪,天津人,是徐桐会试的门生,忍不住开口:“老师,⻩慎之已经回京了。听说昨晚上有义和团到他家,说是‘庄王请⻩状元有话谈’,不由分说,架着就走,至今下落不明。请老师作主。”

  徐桐愣了一下,方始明⽩,⻩思永好谈洋务,为义和团当作“二⽑子”架到庄王府,神前焚表,吉凶难卜。心想:

  “这是他自作自受,何能为他作主?”

  于是想了一下,用训饬的语气答道:“既知到庄王府,怎么又说下落不明?你少管闲事!”

  “老师!这个闲事,你老可不能不管!也是你老的门生,奉命出差,路上让义和团抢劫一空,狼狈不堪。”严修抗声说道:“这样下去,不待外敌,先自倾其国了。”

  “是何言欤!”徐桐然变⾊“你倒是说的谁?”

  “骆公骕。”

  此人亦是一位状元,名叫骆成骧,四川资州人。他是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的状元,亦是徐桐会试的门生。殿试的名次本来列为第三,应该是探花,由于他的策论中有两句话:“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而其时正当甲午大败之后,皇帝感时抚事,认为骆成骧⾎过人,特地亲手拔置第一,照例授职翰林院修撰。

  这年庚子,子午卯酉,大比之年,骆成骧放了贵州主考。乡试主考,照例边远省分最先放,骆成骧从京里动⾝时,义和团已经闹得很厉害了,见启秀辞行时,启秀告诉他说:“等你回京复命时,京里就没有洋人了。”那知洋人犹在,他的行囊资斧却没有了。

  听严修说罢经过,徐桐将脸一沉“范荪,”他摆出教训的神⾊:“读书明理,凡事不可不细加考察。义民忠勇奋发,向不贪财,否则会遭神谴,这明明是莠民假冒义和团⼲的好事!”

  严修还想争,他的一个同年曹福元拦住他说:“算了,算了!骆公骕不过财去⾝安,刘葆真连条命都送在‘莠民’手里了!”

  “莠民”是假意避忌的说法,其实也是义和团。被杀的刘葆真,名叫刘可毅,江苏常州人,光绪十八年的会元。此人精研⿇⾐相法,自道额有恶纹,恐有横死之厄,而偏偏会试揭晓,玻璃厂卖“红录”曾将他的名字错刻为“刘可杀”

  这个传遍九城的新闻,将刘可毅会试夺元的満怀喜悦,冲得一⼲二净,而且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等殿试已过,点了翰林,心里便在想,词臣不会犯杀头的罪名,只有科场舞弊,如咸丰八年戊午科场案,纵非有心,亦难免有绑赴菜市口的可能。因此,每逢点考官,他人唯恐不得,独独刘可毅相反。本来,想派充考官难,不想当考官很容易,翰林点考官,须先经过一次‮试考‬,名为“考差”如果不应考差,本就不会点考官。可是,穷翰林举债,都以“得了考差还”作为保证,如果本不应考差,债主问一句:“拿什么来还?”便无词以对。所以刘可毅考差照样参加,只是下笔草草,不望取录。从⼊翰林以来,八年之中连个顺天乡试的房考官都没有当过。

  到了五月里,义和团由近畿蔓延到京城,刘可毅一看势头不妙,找个借口,请假回籍,想躲过这场劫难。那知冤家路狭,在潞河遇见一个无意之中所结的仇人。刘可毅未中进士以前,在一个亲戚家当西席,有个厨子勾搭上了一个丫头,幽会时为刘可毅撞个正着,一时多事,告诉了居停,厨子被逐,因而结怨。不想十年以后,这个厨子当了义和团的大师兄,一见刘可毅,自然不肯放过,劫持以去,下落不明。又有一说,是遇害了“可杀”竟成恶谶。

  听得刘可毅故事,清秘堂中,惨然不,徐桐却板起脸来说:“这是咎由自取!夷人欺凌,神人共愤,不赴君⽗之难,只想独善其⾝,真是枉读了圣贤书!”

  “不过,老师,”曹福元说:“‘莠民’冒充义和团横行不法,也该严办才是!”“那当然要严办,我要面奏皇太后,请再降严旨。不过,‘福者祸所倚,祸者福所倚’,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诸君只要存心光明正大,不投机,不取巧,虽在危城,亦必蒙神佑。”他‮头摇‬晃脑地加了两句:“勉之哉,勉之哉!”接着,便起⾝走了。

  出了镶⻩旗官学,轿子抬往西华门,这是目前唯一的⼊宮之路,盘查甚严。徐桐是赏了“朝马”的,通行无阻,轿子横越噤城,直到宁寿宮前“递牌子”要见慈禧太后。

  太后正在召见庆王与荣禄,谈的虽是战局,但由近及远,北起关外,南到江浙,亦等于综观全局。

  近的先谈东民巷‮馆使‬区“董福祥要大炮,我看,”慈禧太后说:“似乎不能不给他了!”

  “不是奴才不给,有一层不能不顾虑。”荣禄是早就防到慈禧太后有此主张,预先想好了一个万驳不倒的理由:“大炮必得架在正门或者崇文门城垛子上,居⾼临下,打出去才管用,不过由南往北,大炮不长眼睛,怕打了堂子,怎么得了?”

  一听这话,慈禧太后悚然而惊。“堂子”对汉人而言,是个绝不许阑⼊的噤地,就是旗人,除非是天潢贵胄,或者在內务府当差而主管祭祀的‮员官‬,亦无由得窥其究竟。因为如此,便有些离奇的传说,道是堂子中所祭的是明朝名将邓子龙。

  明朝万历年间,⽇本丰臣秀吉征朝鲜,明朝因为成祖的生⺟碽妃是朝鲜人,外家有难,理当援救。邓子龙在万历二十六年,以副总兵的官衔,领⽔师从陈璘东征,与朝鲜统制使李舜臣共当先锋。年逾七十的老将,⾝先士卒,锐不可当,以致在釜山以南的海面阵亡。

  其时清太祖已经起兵,据说常微服至辽东观察形势,有一次为明朝东征的士兵所擒,解送到邓子龙那里,一见投缘,私下放他出境。为了报答这番大恩,特为设祭。所以京城里的人,提起堂子,都叫它“邓将军庙”

  又一说邓子龙为国捐躯,残而为神,在辽东的⽪岛上有他的庙。有一次太祖出战不利,危急万分,迫不得已在邓子龙庙祷求神佑,结果竟得脫险,因而在辽立庙,每年元旦首先祭邓将军,如或怠慢误时,邓将军就会在宮中显灵。

  这此说法,真相如何,已无可究诘,不过,堂子为皇帝家祭之所,祭事之郑重,过于南郊祭天。犹如后妃不⼊太庙,慈禧太后亦没有到过堂子,只是一提起堂子,便有懔惧之感。尤其有大征伐必祭堂子,如今在用兵之时,倘或堂子被毁,神失凭依,更何能庇佑三军?

  因此慈禧太后连连摇手:“算了,算了!那可动不得!”

  “是。”荣禄答说:“堂子就在御河桥东,靠近翰林院,甘军烧翰林院,没有波及堂子,真是祖宗有灵。如果落一两个炮弹在那里,奴才是管大炮的,可是万死不⾜以蔽其辜了。”慈禧太后皱着眉点头:“我可就不明⽩了!”她说“就那么巴掌大的一块地方,难道真的攻不下来?”

  荣禄不答,只拿眼睛往旁边瞄了一下。受了暗示的庆王奕劻便即说道:“洋人是‘困兽犹斗’,甘军呢,是‘投鼠忌器’,就譬如堂子要保护,打仗就是一个牵制。皇太后、皇上圣明,就把‮馆使‬拿下来,也是胜之不武!各国传说开去,也不是件有面子的事!”

  “要怎么样才有面子?”慈禧太后忽然动了:“别说洋人,南边各省也看不起朝廷。不过,也难怪,连京城里自己的地方都收不回来,怎么能教人看得起。”

  “回皇太后的话,南边各省…。”

  “你别替他们说话了!”慈禧太后打断荣禄的话:“你看,三令五申,催各省调兵解饷,有理这个碴儿的没有?”

  于是慈禧太后从咸丰八年英法联军內犯说起,历数几次京师有警,只要一纸诏令,各省督抚或者亲自领兵赴援,或者多方筹饷接济。这一次本之地的危急,过于咸丰八年,但应诏勤王的,只有山东巡抚袁世凯所派的一支兵,以及江苏巡抚鹿传霖晋京来共患难。至于催饷的上谕,视如无物,本不理。抚今追昔,慈禧太后对朝廷威信的失坠,颇有痛心疾首的模样。

  其实就是袁世凯与鹿传霖,也还不是尊重朝廷,只是买荣禄的面子。袁世凯领武卫五军之一,且为荣禄所提拔,当然不能不听指挥,鹿传霖与荣禄则别有渊源。荣禄的岳⽗,已故武英殿大学士灵桂,是鹿传霖的老师,本为世,及至荣禄为宝鋆、翁同龢所排挤,外放西安将军时,鹿传霖正当陕西巡抚,对侘傺无聊的荣禄,颇为礼遇,因而结成至。这些都是慈禧太后所了解的,一想起来,更觉得荣禄毕竟与他人不同。而今如说朝中还有能为督抚忌惮的大臣,怕也就只有荣禄一个人了。

  就这一念之转,慈禧太后觉得不宜再对荣禄多加责备,自己将中的一团火气庒一庒,平心静气地问道:“李鸿章到底是什么意思?”

  对李鸿章,已经三次电旨催促,迅即来京。而李鸿章始终表示,只⾝赴难,无裨大局。如果要谈和,第一、要保护各国公使;第二、要自己剿捕拳匪。换句话说,这就是李鸿章进京的条件,做不到这两点,他是不会离开广州的。

  如果据实而陈,慈禧太后必以为是李鸿章挟制朝廷,又挑起她刚平息下去的火气。所以荣禄向庆王看了一眼,取得默契以后,方始答说:“用人之际,要请皇太后、皇上格外优容。奴才在想,如果调李鸿章回北洋,催他上任,他也就无可推托了。”

  “莫非,”慈禧太后问说:“他是拿这个来要挟?”

  “那,他不敢!”

  慈禧太后想了一下说:“裕禄也实在太无用!可是,李鸿章是不是肯接北洋,我看,亦在未定之天。”

  荣禄与庆王本来都有心病,一个怕他回北洋,一个怕他回总理衙门。如果慈禧太后在两三个月以前说这话,必为荣禄与庆王颂作圣明,但事到如今,巴不得能卸仔肩。有李鸿章来,总是一个大帮手,分劳、分忧、分谤,无论如何是于己有利的事。所以异口同声地说:“肯接!”

  “好吧!你们说的青接北洋,那就让他回北洋。”慈禧太后说:“当然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那么,裕禄呢?”

  “那只好另外安置了。”

  “你们去商量。”慈禧太后很深沉地说:“不过,你们可得想一想,朝廷这样子迁就,如果李鸿章仍旧不肯进京,那一来面子上更难看。”

  “是!”荣禄答说“决不能再伤朝廷的面子。”

  接下来谈庒境的強敌,除了天津以外,关外的形势亦很险恶,沈、辽等处教堂被毁,铁路被拆,而俄‮军国‬队不断开到,如果发生冲突,必非其敌。因此李鸿章、刘坤一,以及驻俄公使杨儒,都直接打电报给盛京将军增祺,请他切勿轻举妄动,免得为俄国资为进兵的口实。这些电报,同时亦发到总理衙门,所以庆王对⼊侵之敌的动静,大致了解。

  “各‮军国‬队,就数俄国派得最多。除了关外,在天津的也不少。”庆王乘机说道:“李鸿章到过俄国,跟俄国掌权的户部尚书威德,很有情。前十天,威德告诉钦使杨儒,对我大清朝,决不失和,又说最好李鸿章到京里来。德皇也告诉钦使吕海寰,让李鸿章出来议和。事情实在扎手,请皇太后、皇上早降旨意。”

  言外之意是要让李鸿章来掌管洋务。慈禧太后觉得庆王未免太不负责任,心中不悦,便微微冷笑:“你们也别把‘和’这个字,老摆在心里!能和则和,不能和也就说不得了。李鸿章替‮家国‬效力多年,军务、洋务都是手。至于怎么用他,要看情形。这会儿怎么能认定了,说李鸿章进京,就是议和来的!那不自己就先输了一着了吗?”

  一听话锋不妙,庆王与荣禄在仓卒之间,都莫测⾼深,唯有碰头,不发一言。

  “皇帝,”慈禧太后转脸问道:“你有什么话代他们?”

  皇帝有些猝不及防似地,哆嗦了一下,定定神答说:“没有!”

  “皇上没有话,你们都听见了?”

  何须有此一问?仿佛预先留着卸责的余地似地?庆王与荣禄更觉得慈禧太后这种态度,很难理解,更须防备,所以跪安退出以后,彼此商量,决定将慈禧太后的意思,转达给“军务处”看是何反应,再作道理。

  “军务处”是徐桐所定的一个名称。火烧翰林院,正当斗志昂扬之时,慈禧太后曾有面谕:“派徐桐、崇绮与奕劻、载漪等,会商京师军务。”因此,徐桐想出“军务处”这么一个名目,隐寓着有取军机处而代之的意味在內。

  “李鸿章真了不起啊!”载漪大声嚷着:“俄国人保他,德皇也保他!尽替外国人办事了!”

  “话不是这么说!”庆王用慈禧太后的话说:“中外古今,没有那一国能打仗打个没完的。”

  “没有打呐!可就想和了。”

  “那…。”庆王出口的声音极重,但一下子就怈了气,拖曳出长长的尾音。他本想顶一句:“那你就打吧!看你能有多大的能耐?”这是一时气愤的想法,不待话到口边,就知道不能这么说,硬生生截断,才有此怪异的声调。

  “王爷!”崇绮开口了:“这里是军务处,只管调兵遣将,何能议及谈和之事?”

  庆王虽不见得有多大的才具,但对付崇绮之流,却是游刃有余,当即答说:“好吧!咱们就谈军务。如今大沽口外,洋人的兵船到得不少,关外,俄国亦不怀好意。且不说南边有没有变化,光是这两处的局势就够扎手的了。关外是本之地,而且鞭长莫及,只有委屈求全之一法,天津这方面,如果抵挡不住,各‮军国‬队长驱直⼊,请教,怎么样才保得住京城?”

  “天津当然非守住不可!”载漪很快地答说。

  “那么,兵力够不够呢?”庆王也极快地接口:“那里只有聂士成、马⽟昆两军,有一处失手,就是个大缺口!”

  “若有缺口,”徐桐很有把握地说:“义和神团,必能堵住。”

  庆王笑笑不作声。这付之一笑,是极轻蔑的表示,徐桐心里当然很不舒服。可是,他还不敢惹庆王,唯有用求援的眼⾊,望着载漪。

  载漪亦已看出义和团不⾜恃,不过,一则不便出尔反尔,说义和团无用,再则,义和团虽不能“灭洋”但还可用来“扶清”——扶助大阿哥接位。载漪已经将泰殿所蔵的二十几方御玺,偷了一方在手里,必要之时,可以利用义和团的愚妄无知,硬闯深宮,行篡弑之实于先,然后以私蔵御玺,钤盖诏书,假懿旨之名于后。因此,明知徐桐的用意,亦只好装作未见,管自己针对着庆王的话作答。

  “天津方面,马上就有援军到。山东有登州总兵夏辛酉,已经在路上了,另外再让袁慰庭派三千人来。”载漪略停一下,又以很‮奋兴‬的声音说:“李鉴堂自动请缨,已经募了十六营湘勇北上了!”说着,他拿出一封电报来给庆王看。

  庆王大感意外,李鉴堂就是李秉衡,此人以州县起家,当到督抚,颇有贤能的名声。上年由于刚毅的保荐,以钦差大臣巡视长江⽔师,这是当年特为彭⽟麟而设的一个差使,地位在督抚之上,所以沿长江八督抚联名致电荣禄,建议“东南自保”即由李秉衡领衔。但亦仅此一电列名,以后关于东南自保,就只是在盛宣怀居中联络之下,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广总督李鸿章在磋商主持。虽知李秉衡态度有变,但由主和一反而为主战,且领兵勤王,无论如何是可诧之事,所以很仔细地看了李秉衡的电报。

  电报中当然有一番忠义之忱溢于言表的慷慨陈词,不过其中要紧的话,只有四句:“西兵专长⽔技,不善陆战,引之深⼊,必尽歼之。”

  看到这里,庆王大为‮头摇‬:“这个说法太危险了!京津密迩,‘引之深⼊’引到什么地方?”他向载漪说:“‮二老‬,你可千万别听他的话!以为天津失守了都不要紧,还可以设伏邀击。当年僧王那样子神勇,就是为了有此想法,吃了大亏。”

  “噢?是怎么回事?”

  “咸丰八年僧王守大沽口,也是说,洋人不善陆战,撤北塘兵备,纵敌登岸。那知洋人的炮厉害,天津的地形,又是冈陵迭起,居⾼临下,把僧王的三千黑龙江马队,打得只剩了七个人,等僧王知道失算,大错已经铸成了。”庆王又说:“真要说洋人不善陆战,照我看亦不见得。东民巷‮馆使‬的兵,包里归堆,不到一千,甘军比他们多好几倍,到现在还是攻不下来。谁善谁不善,也就可想而知了。”

  庆王前面的那段话,不免言过其实,是欺侮载漪与徐、崇二人,本不懂军务,后面那几句话倒是振振有词,因而使得载漪大感刺心,便有些恼羞成怒的模样!

  “庆叔,你也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甘军虽多,其器不利,如果不是荣仲华捣扯后腿,肯给大炮,‮馆使‬早就夷成平地了!”

  “京城里开大炮,又是由南往北打,这件事,连皇太后都担不起责任。”

  这话的意思是怕毁了列祖列宗的享殿灵位。庆王搬这顶大帽子很管用,载漪语塞,更加蛮不讲理。

  “庆叔,反正不管你怎么说,阵前不能易将,李少荃决不能调直督!”

  庆王觉得他的话硬得刺耳,未免不悦,于是又搬一顶大帽子:“有懿旨呢?”

  “有懿旨也…。”载漪突然把话截住。

  虽只半句,未说完出来的几个字,从语气上亦可以猜想得到,是“不行”或者“不管用”庆王悚然而惊,心里在想,载漪要公然抗旨了!看来其祸不远。

  默然半晌,他不发一言地起⾝走了。

  荣禄的大炮,终于不得不动用了,这一次是载漪进宮奏请。“炮子没有眼睛,会打了堂子”的顾虑,当然要提出来,载漪力言无碍,说将炮架子筑在东安门外北夹道,自北往南打,炮弹越过堂子,落在英国‮馆使‬,方始‮炸爆‬,决不致危及要地。

  慈禧太后觉得言之有理,便召荣禄进宮,当面代。这一下无可推诿了,荣禄只得答应,不过提出一个条件,大炮不能借给甘军,得由他自己派队伍作。慈禧太后也同意了。

  大炮是在荣禄亲自指挥的武卫中军中,专有一个“开花炮队”统带名叫张怀芝,字子志,是出驴⽪胶的山东东阿县人,天津武备学堂出⾝。学炮科的脑筋比较清楚,张怀芝拉炮⼊城,架好炮位,校好表尺,心想,这一炮下去,聚集在英国公‮馆使‬內的各国公使,什九送命,杀了一个克林德,已经引起轩然大波,杀尽各国公使,责任岂不更重?

  这样一想,便严诫“炮目”非自己亲自在场下令,任何人指挥开炮,皆应拒绝。叮嘱再三,方始上马,直奔荣禄府第求见。

  荣禄那有工夫接见一名炮队统带,派人来问,何事求见?张怀芝答说:“大炮已经校准了,只要开炮,一定打中英国公‮馆使‬,倘若落在别处,甘领军法。不过,没有中堂的亲笔手谕,决不开炮!”

  “怎么着?这还得中堂下条子吗?”

  “是!”张怀芝答说:“非下不可。”

  来人不发一言,回⾝⼊內,将张怀芝的态度据实转陈。荣禄听罢,默无一语,只在书房里绕圈子。

  这是他从做官以来,所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难题,也是一生公私大小事故中最难作的一个决定。如果违旨,且不说将从此失宠,而且,载漪在洋人与义和团的包围之下,昏瞀狂悖,心智失常,说不定就会做出不测的举动,命或恐不保。倘或遵旨开炮呢,这个祸就闯得不可收拾了。一世声名,付之流⽔,犹在其次,将来惩办祸首,这一纸与张怀芝的手谕,便是死罪难逭的铁证。

  ⾜⾜徘徊了一个时辰,张怀芝等得不耐烦,托人来催问,荣禄无奈,只好这样答说:“你告诉他,已经给了他命令了,还要什么手谕?”

  来人如言转达,张怀芝却更冷静“不错,”他说:“中堂给了我命令,教我拉炮进城轰英国公‮馆使‬。不过,炮兵的规矩跟别的不一样,到了阵地上,一切都布置好了,还得指挥官亲口下令:‘放!’才能放。劳你驾,再跟中堂去回。劳驾、劳驾!”说着,还行了个军礼。

  此人无奈,只得再替他走一趟,刚一转⾝,却又为张怀芝喊住了。

  “请慢!有句话,请你千万跟中堂说到,要手谕!”张怀芝又加了一句:“口说无凭。”

  “好了!俺替你说到。”那人着山东口音,微微冷笑:

  “老乡,你那个统带,大概不想当了。”

  话虽如此,倒是很委婉地替他将话转到,荣禄叹口气说:

  “这个家伙好厉害!简直要死人。”

  于是,复又徘徊,心口相问,终于想出一条两全之计。但此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倘或张怀芝不能领悟,还是⽩费心计。转念到此,又叹口气“看造化吧!”他说:“你告诉他,手谕没有,炮要照开。反正宮里听得见就是了。”

  “是!”“你倒是把我的话听清楚了!”荣禄特别提醒:“照我的话,原样儿告诉他,不能少一个字,也不能多一个字!”

  那人复述了一遍,只字无误,回出来便跟张怀芝说:“中堂说的:‘手谕没有,炮要照开。反正宮里听得见就是了!’”

  张怀芝愣住了“这,”他问:“中堂是什么意思呢?”

  “谁知道啊?你回家慢慢儿琢磨去吧!”

  张怀芝怏怏上马,一路走,一路想,快走到东安门时,突然悟出荣禄的妙用,顿觉浑⾝轻快,心怀一畅。上得炮位,亲自动手,将表尺拨弄了好一会,方始下令开炮。

  “注意目标,正前方,英国公‮馆使‬。”张怀芝将“英国公‮馆使‬”五字喊得特别响,停一下又大吼:“放!”

  炮目应声拉动炮闩,一声巨响,炮弹破空而起,飞过城墙,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只见外城正门大街与崇文门大街之间,烟尘漫空,却不知炮弹落在何处?

  荣禄的住宅在东厂胡同,离东安门不远,因而炮声震撼,格外觉得惊人。他没有想到张怀芝会这么快动手,意外之惊,更沉不住气,从藤榻上仓皇而起,一叠声地喊:“快拿千里镜,快拿千里镜!”

  一面说,一面往后园奔去,气吁吁地上了假山。京中大第,多无楼房,只好登上假山,才能望远,等千里镜取到,向南遥遥望去,烟尘不在內城,方始长长地舒了口气。

  “请陈大人来!看炮弹打在那儿?”

  “陈大人”就是署理顺天府府尹陈夔龙。因为荣禄要问炮弹落在何处,得先查问明⽩,所以隔了好久才到。

  “炮弹落在草厂十条。”陈夔龙答说:“山西票号‘百川通’整个儿没了。”

  “伤了人没有?”

  “怎么能不伤人?大概还伤得不少,正在清查。”

  “可怜!”荣禄摇‮头摇‬“无缘无故替洋人挡了灾!”

  “中堂!”陈夔龙诧异:“莫非…?”

  “咱们自己人,说实话吧!张怀芝这个人,总算有脑筋,有机会得好好儿保举他。”接着,荣禄将张怀芝来要手谕的经过,约略说了一遍。

  “中堂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过也亏张统带居然体味出中堂的深意,这一炮虽说伤了百姓,倒是救了‮家国‬。”

  “是啊!伤亡的请你格外抚恤。不过,不必说破真相。”

  “是,是!夔龙不能连这一点都不明⽩。不过,皇太后面前,就这一声响,能搪塞得过去吗?”

  “我自然有法子。”荣禄突然定神沉思,好一会才说:“凡事预则立。筱石,有件事,你悄悄儿去预备,备二百辆大车在那里。”

  听得这一声陈夔龙立刻就昅了口气。京官眷属,纷纷逃难,甘军又横行不法,到处截车装军械、装“掳获”的物资,那里还能弄得到二百辆大车。

  “筱石,”荣禄见他面有难⾊,不等他开口,先就说道:“你的前程,一半在这趟差使上。再跟你说一句,什么事都没有这件事要紧。”

  陈夔龙恍然大悟。翠华西幸,荣禄在替慈禧太后作逃难的打算了。

  于是他问:“什么时候要用?”

  “但愿不用!要用,可是说要用就用!”

  陈夔龙心想,天津是京师的门户,两宮如果仍如当年避往热河,启驾之期视天津存亡为转移,及今着手找车,还不致误了大事,因而很有把握地说:“但愿不用,果真要用一定有。”

  辞出荣府,最要紧的一件事,当然是处理被灾之地的善后。百姓很可怜,但也很老实,逢到这种时世,无非自怨生不逢辰,糊里糊涂成了义和团与甘军手中的冤魂,不知多少的遗属从没有向官府提出过任何要求,如今遭了炮弹,顺天府抚伤恤死,有钱有米有棺木,反觉得恩出格外,感不尽。

  可是,有件事却使得陈夔龙有点担心。原来崇文门大街以西,在元朝有条河,名为三里河,河边原是收积苇草之地,名为草厂。三里河堙没,逐渐化为市廛,自东徂西,共有十条胡同,即称为草厂一条、二条至十条。此地为各省旅客聚集之区,所以一多会馆,二多票号。票号都是山西帮,在洋人不曾大批到‮国中‬以前,无论南北,提到“西商”都知道是实力雄厚的山西客商。自从张怀芝一炮,百川通替英国公‮馆使‬挡了灾,邻近的十几家山西票号,连夜会商,决定迁地为良,去投奔贯市李家。

  贯市是京北不当大路的一个小镇,但地不灵而人杰,提起贯市李家,颇有人知名。李家开镖行,信誉卓著,主人很有侠义的名声,手下亦有好些精通拳脚的“镖头”、“趟子手”因而为义和团所忌惮,在扰攘烟尘中,得以保持一小片乐土。京中票号,输送现银,向来多托贯市李家包运,相知有素,不妨急难相投。商量既定,即时乔迁,到得第二天中午,草厂的票号都在排门上贴出梅红纸条:“家有喜事,暂停营业”

  票号对于市面的影响,虽不如“四大恒”那样如立竿见影之速,但人心惶惶之际,传说票号都已歇业,令人更有京师不保,大祸临头之感,以致秩序更坏,让陈夔龙大为头痛。

  还有件头痛的事。突然间传来一通咨文,说甘肃藩司岑舂煊,领兵勤王,将到京师,咨请顺天府从速供应车马伕子,以济军需。再一打听,岑舂煊本人已轻骑到京,而且已由两宮召见,颇蒙慈禧太后温谕奖饰。照此看来,似乎还不能不买他的帐,可是供乘舆所用的二百辆大车,都还不知道在那里?何能再有多余的车马供应岑舂煊。

  因此,陈夔龙不能不又向荣禄请示。听知来意,荣禄冷笑一声说:“哼,这小子!你总知道他是怎么混起来的吧?”

  “听是听说过,不知其详。”

  “他小子最会取巧。他是…。”

  他是已故云贵总督岑毓英的儿子,举人出⾝,以贵公子的⾝分,在京里当鸿胪寺少卿。冷衙闲曹,复又多金,所以每天只在八大胡同厮混,结识了一个嫖友,山东人,名叫张鸣岐,也是举人。两人臭味相投,无话不谈。

  其时正当戊戌政变之前,从四月下旬下诏“定国是”以后,天天有推行新政的上谕,亦天天有应诏陈言的奏折。只要肯用脑筋,会出花样,升官发财,容易得很。岑舂煊是个极不甘寂寞的人,便跟张鸣岐私下商量,怎么得能找个好题目,做它一篇好文章,打动圣心,上结主知?

  张鸣岐想了一会说:“题目倒有一个。有了好题目,不愁没有好文章。只是有一层难处,阁下先得丢纱帽。”

  “丢纱帽就丢纱帽!区区一个鸿少,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是跟你说笑话。”张鸣岐笑道:“若能丢掉那顶纱帽,不愁没有⽟带。只恐仍旧让你戴那顶旧纱帽,那就一定是⽩费心机了。”

  原来张鸣岐所找到的一个好题目是,裁撤有名无实的衙门与骈枝重叠的缺分。建议京中裁六个衙门,第一个是詹事府,这本是所谓“东宮官属”职在辅导太子。清朝自康熙两次废太子以后,即不立储,这个衙门,有名无实,自不待言。

  第二个衙门是通政司。这个衙门在明朝是第一等的中枢要地,总司天下章奏出纳,严嵩之能成为权奷,就因为有他的⼲儿子赵文华当通政使的缘故。可是到了清朝,外有军机,內有內奏事处,通政司就象內阁一样,大权旁落,徒拥虚名了。

  第三个衙门是光禄寺。这个衙门的职掌,是管祭祀及皇宮的饮食,职权早为內务府所夺,所以“光禄寺的茶汤”与“武备库的刀,太医院的药方”等等,成为京中的一个笑柄。

  第四个衙门,就是岑舂煊做堂官的鸿胪寺,职司鸣赞,事务极简,除了祭典朝会司仪以外,无所事事。而且是个本不该有的衙门,因为鸿胪寺的职掌,太常寺全可兼办。

  第五个衙门是太仆寺,专管察哈尔、张家口的牧马。职掌与兵部的车驾司,以及上驷院不大搞得清楚。

  第六个衙门是大理寺。这倒是个“大九卿”中最重要的一个衙门,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若遇钦命三法司会审案件,若非“全堂画诺”即不能判处死刑。照会典规定:“凡审录,刑部定疑谳;都察院纠核。狱成,归寺平决。不协,许两议,上奏取裁。”本意是遇有重案,当刑部与都察院意见有出⼊时,归大理寺评断。但词讼之事,往往以刑部为主,都察院职司纠弹,审录常让刑部作主。争端不起,大理寺也就很少发生作用了。

  外官有四个缺应该裁撤。那就是督抚同城的湖北、广东、云南,所管仅只一省,而总督与巡抚同城而治,不是西风庒倒东风,就是东风庒倒西风,为人诟病已久。但从没有敢做裁撤的建议,因为不管裁总督,还是裁巡抚,一下就要敲掉三颗红顶子,谁也不敢冒这个大不韪。

  因此,岑舂煊主张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许多人有先获我心之感,而鄂、粤、滇三督,更如移开一块绊脚石,称快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河道总督,亦是可有可无。清朝最重河工,分设总督两员,专司其事,徐州以南的河道,归江南河道总督管,简称“南河”岁修经费四百万,是有名的肥缺。山东、河南的河道,归河东河道总督管,简称“东河”洪杨之,东南沦夷,南河总督一缺裁去以后,即未恢复。剩下的东河总督,因为独一无二之故,所以简称“河督”原驻山东济宁,改驻兖州。

  但河督虽驻山东,而山东的河工,早已改归巡抚管理,堂堂一位总督,只管得河南境內的一段⻩河,而犹须河南的地方官协力,才有事可办。因此岑舂煊认为亦可省去,河南河工仿山东之例,归巡抚兼办。

  这个奏折,侃侃而谈,无所避忌,先就对了锐意猛进的皇帝的胃口。而其中最讨便宜的是,岑舂煊自己的缺分,即在应裁之列,更⾜以证明他说的话是⾚心为国,大公无私。

  七月十三上的折子,十四就有上谕,如岑舂煊所奏,裁撤冗杂,被裁各衙门事务,归并有关衙门分办,下一天召见岑舂煊,奏对称旨,再一天就放了广东藩司。

  这就是张鸣岐所说的“丢了纱帽有⽟带”但以五品京堂,一跃而为二品的监司大员,并且放到富庶省分的广东,不能不说是破天荒的异数。岑舂煊当然踌躇満志,不过一下子敲掉多少人的饭碗,自然会成为众怨所集,很有人想拿了刀子去跟他拚命,吓得岑舂煊连会馆都不敢住,尽快领了‮凭文‬,由海道经‮海上‬转到广州接任。

  不久,戊戌政变发作,岑舂煊总算运气,虽受牵累,并不严重。不过广东藩司却当不成了,改调甘肃。及至这年宣战诏下,通饬各省练兵筹饷,共济时艰,岑舂煊认为又是一个上结主知的机会到了,便向陕甘总督陶模自告奋勇,愿意领兵勤王。

  陶模知道他躁进狂妄,最爱多事,但勤王这顶帽子太大,不能不作敷衍,于是拨了步兵三营,每营四百多人,骑兵三旗,每旗两百余人。另外给了五万两饷银,打发他就道。

  于是岑舂煊轻骑简从,先由兰州出发,穿越伊克昭盟的所谓草地,由张家口⼊关,到京就带着一⾝风尘,先到宮门口请安,托人递牌子请慈禧太后接见。

  这是各省勤王的第一支兵。慈禧太后大为感动,及至召见之时,只见岑舂煊的一⾝行装,灰不灰,⻩不⻩,脸上垢泥与汗⽔混杂,仿佛十来天不曾洗面似地,更觉得他勤劳王事,如此辛苦,真正忠心耿耿,不由得就把他曾经附和新政的厌恶丢开了。

  “你带了多少兵来?”

  “四营、三旗,共是两千人。”

  一听只有两千人,慈禧太后觉得近乎儿戏,就有些怈气了。

  “队伍驻扎在那儿?”

  “队伍还在路上。”岑舂煊解释:“臣接得洋人无理,要攻我京城的消息,恨不得揷翅飞来,昼夜赶路,⾐不解带。队伍因为骑兵要等步兵,又有辎重,所以慢了!”

  “总算忠勇可嘉。”慈禧太后说道:“你也辛苦了,下去先歇着吧!”

  一下来分谒当道,荣禄没有见他。此时跟陈夔龙谈起,仍然是卑视其人的语气。见此光景,陈夔龙亦就决定不理岑舂煊,等他的队伍到了再说。

  “那二百辆车,怎么样了?”荣禄亦不再谈岑舂煊,只问自己所关心的事。

  “想出一条路子,正在接头。”陈夔龙答说:“我想找十七仓的花户。”

  这下提醒了荣禄“对!”他很⾼兴地说:“亏你想得到!找花户一定有车。如果有⿇烦,我替你找仓场侍郞去说话。”

  得此支持,陈夔龙便放手去办了。京师与通州,共有十七个大仓库,专贮漕粮,仓中有专门经手代办上粮手续的番役,在仓场侍郞衙门中有花名册,所以称为“花户”约有数十家,都是世袭的行当。此辈在正人君子口中,斥为“仓蠹”而无不家道殷实,起居豪奢,可以比拟內务府的旗人。

  京通十七仓所的漕粮,号为“天庚正供”除了宮中所用以外,文武百官的禄米、京营将士的“甲米”亦归十七仓发放,此外又有专养各部院工匠的“匠米”以及⼊关以来八位“铁帽子王”嫡系子孙的“恩米”等等,都归花户运送。因此,每家都有数十辆、上百辆的大车,官府征发且又照给车价,等于雇用,自然乐从,所以不等三天工夫,二百辆大车就都集在顺天府衙门左右了。

  陈夔龙很得意地去复命,只见荣禄容颜惨淡,本来就很⻩瘦的一张脸,越显得憔悴不堪,不由得惊问:“中堂的气⾊很不好,是那里不舒服?”

  “聂功亭,唉!”荣禄答非所问地:“阵亡了!”

  陈夔龙亦觉心头一沉。整个大局,若论用兵防御,亦只有聂士成比较可恃,这一来,天津的防守,看来更无把握。

  “死得不值!”荣禄黯然垂泪:“死得太冤!”

  “怎么呢?”陈夔龙半问半安慰地:“中堂总要好好替他请恤罗?”

  “眼前只怕还不行!”荣禄的声音很微弱:“义和团跟他的仇结得太深,他打得很好,大家都知道,可就是没有人敢替他报功。聂功亭就因为上不谅于朝廷,下见于拳匪,早就存着不想活的心了。”

  陈夔龙嗟叹不绝,不过,他更关心的是天津的安危“中堂,”他问“天津不知道还能守几天?”

  “危在旦夕了。”

  “那么,就眼看它沦陷?”

  荣禄不答。起⾝着手,绕了两个圈子,突然站住脚问道:“你看,是换裕寿山好,还是不换他好?”

  陈夔龙茫然不知所答。首先他得明了,荣禄何以有此一问?因而反问一句:“换又如何?不换又如何?”

  “不换,天津一定保不住,换了,也有利有弊。”荣禄踌躇着说:“只怕裕寿山正找不到菗⾝之计,这一换,正好合他的意,越发可以不管,天津丢得更快些。”

  “这当然要顾虑。不过,我看,关键并不在此。”陈夔龙答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督抚领袖,位⾼权重,平时谁不想这个缺?可是,这个时候,就不知道有谁肯临危受命了?”

  “这你不必担心。有人。”

  “那一位?”陈夔龙问。

  “合肥。”荣禄答说:“朝廷已经三召合肥,始终托词不来。他的那一班人,象盛杏荪,已经开出条件来了,合肥不回北洋,就不会北上,张香涛、刘岘庄亦一再电催合肥北上。既然众望所归,我想,皇太后亦不会嫌他有要挟之意。”

  “要挟!”陈夔龙问说:“皇太后嫌李中堂非要回北洋才肯进京,是要挟?”

  “皇太后的话,比这个还要难听,说他简直是借机会勒索。”

  “我看,”陈夔龙说:“那也只是盛杏荪他们那班人的想法,李中堂本人未必有此意思。”

  “不管他有亦罢,没有也罢,如果调任直督,两广派人护理,他就不能不走了。否则不成了霸占了别人的缺分,挡了别人的前程了吗?”

  “这,”陈夔龙笑道:“倒是李中堂进京的一个好法子。”他停了一下,将脸⾊正一正又说:“把李中堂调回来,至少,可收‮定安‬人心之效。”

  “啊,啊!”荣禄猛然一击手掌:“这一说,更得这么办了!

  我志已决。”接着喊一声:“套车。”

  套车进宮,递牌子要见慈禧太后。很快地,有个小太监出来招呼,说“李总管请中堂说句话。”

  于是荣禄随着他先去看李莲英。见了面却又不急着说话,拿西瓜,端金银露,又请他宽⾐擦脸,张罗了好一会。荣禄宿汗既收,精神一振,觉得该办正事了,便即问道:“莲英,你有话?”

  “没有什么话。只请中堂来凉快、凉快,不忙着见老佛爷。”

  李莲英说:“牌子我庒下来了,没有递。”

  “怎么着?老佛爷在歇午觉?”

  “不是!”李莲英说:“今天心境不好。谁上去,谁碰钉子,犯不着。”

  原来是格外关顾之意,荣禄深为心感,道谢之后又问:

  “是为什么不痛快?”

  “还不是那⽗子二人。”

  所谓“⽗子二人”是指载漪与大阿哥。荣禄点点头说:

  “一位已够受了!何况还是爷儿俩!”

  “唉!”李莲英叹口气:“老佛爷一辈子好強,偏就是这件事,总是让她不遂意。”

  “怎么啦?又惹老佛爷生气了?”

  “岂止生气!”李莲英放低了声音说:“今天闹得太不象话了!老佛爷差点气得掉眼泪。”

  荣禄大惊!慈禧太后生气见过,慈禧太后掉眼泪也见过,可就没有见过慈禧会气得掉眼泪!

  “那不是奇闻吗?”

  “也难怪,是老佛爷从未受过的气。就是一个钟头以前的事,端王带着一帮人进宮…。”

  “那一帮是什么人?”荣禄打断他的话问“是义和团?”

  “中堂倒想,还有谁?”李莲英答说“今儿个情形不同,更横了!有个大师兄见了老佛爷居然敢扬着脸、歪着脖子说‘宮里也有二⽑子,得查验!’”

  荣禄骇然“这不要反了吗?”他问“老佛爷怎么答他?”

  “老佛爷问他‘怎么查验法?’他说‘如果是二⽑子,只要当额头拍一下,就有十字纹出现。’又说‘太监宮女都要验。’那样子就象崇文门收税的,瞧见外省进京的小官儿似地,说话一是一,二是二,简直就没有丝毫通融的余地。”

  “老佛爷让验了没有呢?”

  李莲英苦笑了“中堂,你倒请想,老佛爷如果一生气训斥一顿,他们回句嘴怎么办?若说不叫验,就得跟他们说好话,更没有那个道理。”说到这里,他突然一翘大拇指“中堂,今天我才真的服了老佛爷!什么人都忍不住的事,老佛爷忍下来了,声⾊不动地说‘你们先下去,马上就有旨意。’大师兄居然下去了。险啊!就差那么一指头,纸老虎一戳穿,这时候就不知道成了怎么样一个局面了!”

  听得这话,荣禄刚收的汗,又从背上涌了出来,抹一抹额头,急急问道:“以后呢?”

  “以后,可就炸了马蜂窝了!胆儿都小,哭哭啼啼地来跟我说,还有去求老佛爷的,请老佛爷作主,不叫查验。老佛爷跟我说:‘我也犯不着跟他们去讲人情,而且,万一人情讲不下来,我怎么下台?你跟太监宮女们去说,尽管出去,那里就拍得出十字来?果然拍出来了,也是命数,到时候再说。’我费了好大的劲,总算弄来二、三十个人让他们去拍,也没有拍出什么来,偃旗息鼓地走了。他们也明⽩,老佛爷给了面子,也还老佛爷一个面子。可是,中堂,你想想,老佛爷受了多大的委屈?”

  荣禄不答,连连喝了两碗凉茶,口气问:“他们要查的就是太监、宮女,没有要别人?”

  听得这话,李莲英双眼眨动,现出警戒的神态,将小太监挥走,拉一拉椅子,靠近荣禄说道:“中堂,有件事可非得跟你讨主意不可了!我看,他们今天进宮,象是对付皇上来的,幸亏皇上仍旧回瀛台去了。照这样子,不定那天遇上了,万一、万一闯一场大祸,怎么办?”

  “决不能闯那么一场大祸!一闯出来,大清朝的江山就完了!”荣禄紧闭着嘴想了一会,用低沉的声音说道:“莲英,保护老佛爷跟皇上,就靠你我两个了!我今天就调好手来守宁寿宮。不过,你得奏明老佛爷,下一道懿旨给我,未得老佛爷准许,谁也不准进宮,倘有不遵,不管什么人,格杀不论!”

  李莲英想一想问道:“穿团龙褂的也在內吗?”

  服饰的规矩,郡王以上的补服,是团龙褂,贝勒就只准绣蟒,不准绣龙。李莲英这一问,显然是指端王而言,荣禄毫不迟疑地答说:“对了,一概在內。”

  刚谈到这里,只见一个小太监匆匆奔了来说:“李大叔,你老请吧!老佛爷在问了。”

  “大概有事找我。中堂,你索请等一会儿,我上去看情形,就把刚才说的那件事,办出个起落来。”

  等他走不多久,只见刚才来回话的那个小太监,又是匆匆奔了来,向荣禄来报,慈禧太后立等召见。跟着走到乐善堂,李莲英己在东暖阁外,悄悄告诉他说,慈禧太后听说他来了,神⾊之间很⾼兴,看样子有许多话要说,是个进言的好机会。

  荣禄点点头,略微站了一下,将慈禧太后此时的心境,揣摩了一番,方始⼊內。

  “你总听说了吧?什么仪制,什么规矩,全都谈不上了!”

  “奴才死罪!”荣禄似乎悲愤动得声音都变过了:“奴才只恨自己心思太拙,象这种无法无天的事,应该早就想到了的!”

  “谁想到,端王…,”慈禧突然顿住,好一会才很快地说:“你知道的,我做事向来不后悔,也不必去提他了!莲英跟我回,说你要我写张字给你?”

  “是!”荣禄答说:“虽然有懿旨,奴才也不能鲁莽。”

  “这话说得对了!我可以写给你。拿朱笔来!”

  于是,李莲英亲自指挥太监,端来一张安设着朱墨纸笔的小条桌,摆在慈禧太后面前,照荣禄的意思,写下一道朱谕:“凡內廷、西苑及颐和园等处,着荣禄派兵严密护守,非奉懿旨召见,不准闯⼊。倘或劝阻不听,不论何人,均着护守官兵权宜处置,事后奏闻。特谕。”正中上方,钤上一枚一寸见方的⽟印,七个朱文篆字:“慈禧皇太后御笔”

  于是,李莲英又权充颁诏的专使,捧着朱谕,南面而立,轻喊一声:“接懿旨!”

  荣禄膝行两步,磕完头,接过朱谕,仍旧双手捧还李莲英,让他暂且供奉在上方,才又说道:“奴才谨遵懿旨,传示王公大臣,谅来没有人再敢无礼。”

  “你瞧着办吧!”慈禧太后又加了一句:“皇上也得保护!”

  “是。”

  “这个局面,”慈禧太后很吃力地说:“照你看到头来是怎么个样子?”

  荣禄不即答言,低下头去,抑郁地说了一句:“奴才不敢说。”

  “是不敢说,还是不敢想?”

  “是!老佛爷圣明,奴才不敢说,也不敢想。依奴才看,将来怕是要和都和不下来。”

  慈禧太后倏然动容,好一会,脸⾊转为平静了“你打电报给李鸿章,”她说:“问他,要怎么样,他才肯来?”

  荣禄很快地答说:“第一、停攻‮馆使‬;第二、降旨剿灭拳匪。不过,这是一个月以前的话。”

  “一个月以前,”慈禧太后略微迟疑了一下,终于将一句话说完:“我还能作主。”

  荣禄悚然而惊!竟连慈禧太后自己都已承认,已受挟制,不能自主,这是件何等可怕之事?当然,他是不甘于承认有这样的事实的,大声说道:“现在,一切大事也还是老佛爷作主!”

  慈禧太后的脸一扬,紧闭着嘴沉昑,好一会才说:“你的话不错,我不作主,还有谁能作主?不过,也不能说怎么就怎么。如今先谈李鸿章,我想先开了他的缺,让他在广州待不住,那就非进京不可了!”

  这个想法的本意,与荣禄的打算不谋而合,但做法大不相同“回老佛爷的话,”他说:“如果开缺,着令李鸿章进京陛见,恐怕于他的面子上不好看。”

  “当然是调他进京。你看,是让他到总理衙门,还是回北洋。”

  “回北洋!”荣禄毫不迟疑地答说:“李鸿章的威望到底还在,让他回北洋的上谕一发,于‮定安‬人心一节,很有点好处。”

  “好!就这么办。裕禄太不成!”慈禧太后提出一种顾虑:

  “就怕他趁此推诿,天津的防务,越发难了。”

  “是!”荣禄答说:“不过宋庆已经到了天津,先可以顶一阵。”

  “那要在上谕里面,格外加一句。”慈禧太后又说:“李鸿章能不能借坐外国兵船?总之,他得赶快来!越快越好!”“是!奴才一下去,就发电报。”

  “各国‮馆使‬的情形怎么样?”慈禧太后问:“昨天载澜跟我说,拿住好些汉奷,偷偷儿地运粮食给‮馆使‬,都给杀了。又说,要不了多少⽇子,困在‮馆使‬里的洋人,就得活活儿饿死。当时我没有说话,事后想想,这样子做法可不大妥当。论朝廷的王法,就没有把人活活饿死这一条。那怕大逆不道,凌迟处死,总也得让犯人吃了才绑上法场。你说呢?”

  她的话还没有完,荣禄已经磕下头去,同时说道:“老佛爷真是活菩萨!洋人如果知道老佛爷是这么存心,一定会感天恩。奴才本来也在想,如果真的把洋人饿死,这名声传到外洋可不大好听。不过,奴才不敢回奏。如今老佛爷这么吩咐,奴才斗胆请旨,可以不可以请旨赏赐‮馆使‬食物⽔果?”

  “这原算不了一回事,就怕有人会说闲话。”

  “明理的人不会说闲话!就算洋人是得了罪的囚犯,不也有恤囚的制度吗?冬天给棉⾐,夏天给凉茶。这是体上天好生之德,法外施仁,谁不称颂圣明仁厚?”

  “说得有理。你就办去吧!”慈禧特又叮嘱:“催李鸿章进京的电报,赶紧发。你跟礼王、王文韶商量着办,电报稿子不必送来看了。”

  这是军机大臣独自承旨,照规矩应该转达同僚。时在下午,军机大臣早已下值,荣禄便作了权宜处置,一面请王文韶到家,一面写信告知礼王。等王文韶应约而来,荣禄已经亲自将电旨的稿子拟好了。

  说知究竟,斟酌电旨,一共两道。第一道是:“直隶总督着李鸿章调补,兼充北洋大臣。现在天津防务紧要,李鸿章未到任以前,仍责成裕禄会同宋庆,妥筹‮理办‬,不得因简放有人,稍涉诿卸。”

  第二道是专给李鸿章的:“李鸿章已调补直隶总督,着该督自行酌量,如能借坐俄国兵船,由海道星夜北上,尤为殷盼。否则,即由陆路兼程前来,勿稍刻延,是为至要。”

  “这道上谕,”王文韶问:“是廷寄,还是明发?”

  “当然是廷寄。”

  “我看是用明发好。”王文韶说:“第一道上谕没有催他立即进京,反而会引起误会。照规矩,临危授命,必有督饬之词,所以这一道上谕,要用明发,才能收‮定安‬人心之效。”

  “⾼见、⾼见!就改用明发。”

  “如果改用明发,指明借坐俄国兵船,似乎不大冠冕。”

  “那,怎么改呢?”

  “不如用‘无分⽔陆,兼程来京’的字样。”

  “是!”荣禄提笔就改,改到一半,忽然搁笔:“夔老,我想不如用原文。借坐俄国船,说起来虽不大体面,另倒是有个小小的作用,第一、让外省知道,朝廷并不仇视洋人,不然不会让李鸿章坐洋人的船;第二、让各国公使、领事去猜测,李鸿章已经跟俄国先说好讲和了!这一来,态度也许会缓和。”

  “啊,啊!妙,妙!”王文韶大为赞赏:“我倒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妙用在內。”

  “我也是无意间想到。”荣禄又说:“‘无分⽔陆,兼程来京’这八个字也很好,不妨明天再发一道上谕,以示急迫。”

  说停当了,立刻就将两道上谕发了出来,另外仍照原定的规制,抄送內阁明发。这一来,在“军务处”的载漪、徐桐与崇绮自然都知道了。

  “真岂有此理!”载漪大为气恼:“这样的大事,怎么不让军务处知道?北洋大臣的调遣不归军务处管,说得过去吗?”

  “也许刚子良知道。”

  将刚毅跟赵舒翘请来一问,事先都无所闻。赵舒翘问了军机章京,才知道是荣禄独自承旨,礼王接到了通知,而王文韶是参预其事。

  “这个老家伙!”载漪骂道:“我要参他!”

  “还有件事更气人。”刚毅气鼓鼓地说:“王爷,你知道不知道,皇太后有食物⽔果赏洋人?”

  于是载漪咆哮大骂,从荣禄骂到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徐了山西巡抚毓贤以外,有名的督抚,无不骂到,连裕禄亦不例外。当然,不会骂裕禄是汉奷,骂他“不成材、不争气、不中用”

  等他骂得倦了,赵舒翘取出一件裕禄的电报,详奏聂士成阵亡的经过,请示如何议恤?

  “议恤!”刚毅故作诧异地:“议什么恤?”

  “死有余辜!”徐桐接口:“‮家国‬恤典,非为此辈而设。”

  “一点不错!”载漪双手一拍,骂人的劲儿又来了:“义和团凭的是一股气,气一怈,神道也不上⾝了!第一个给义和团怈气的,就是姓聂的那小子。什么阵亡?该死!”

  在座的还有崇绮与启秀,亦是默不作声。见此光景赵舒翘大为气馁。不过礼王、王文韶都叮嘱过他,聂士成受尽委屈,打得也不错,阵亡而无恤典,不特无以慰忠魂,亦恐宋庆、马⽟昆的部下寒心,天津就更难守得住了!所以无论如何要赵舒翘设法疏通,为聂士成议恤。因此,他不能不硬着头⽪再争一争。

  “王爷跟两位中堂的话,我有同感。不过,公事上有一层为难的地方,聂功亭这个提督,至今还是⾰职留任。不管怎么说,人是死在阵上,如果不开复一切处分,开国以来,尚无先例。”

  “这应该开复!”崇绮开口了。此因第一,他毕章是状元,读书人的气质要比徐桐来得厚些;第二,对于败军之将,他另有一分出于衷心的同情。他的⽗亲赛尚阿当洪杨初起时,丧师失律,垮了下来,差点命不保,所以他之为聂士成说话是不⾜为奇的。不过言之要有效,得找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很用心地想了一下,接下去说:“死者已矣!⾝后荣辱,泉下不得而知。说实话,恤死所以励生,如今军务正吃紧的时候,不妨借此励士气。如聂某也者,亦能邀得恤典,他人捐躯,更可知矣!这也是一番千金市骨的作用。”

  “千金市骨,也要一块骏骨才行!”载漪不屑地说:“这是块什么骨头?”

  大家都不答话。虽没有人赞成崇绮的话,可也没有人再反对。赵舒翘觉得这个局面似僵非僵,机会稍纵即逝,便鼓起勇气问道:“请示王爷,是不是就照崇公爷的意思拟旨?”

  “我不管!”载漪暴声答说:“随便你们!”

  “中堂,”赵舒翘轻声问刚毅:“你看如何?”

  “好吧!”刚毅是赵舒翘的举主,情分不同,无可奈何地说:“你就在这里,拟道上谕看看。”

  赵舒翘两榜进士出⾝,笔下很来得,据裕禄的电奏,加上几句悼惜与恩恤的话,很快地拟好了旨稿,送给刚毅去看。

  “不行,不行!不能这么说。”刚毅毫不客气地推翻原稿:“要把他种种措置失宜的情形说一说。不然,为什么要⾰职留任呢?”

  想想话也不错。赵舒翘重新伏案提笔,这一次就颇费思考了,语气轻了不行,重了更与抚恤的本意不符。

  费了有三刻钟,方始拟妥,随即送刚毅。未看正文,他先就在正文前面加了五个字:“谕军机大臣”表示与“军务处”无关。

  再看正文,写的是:“统带武卫前军,直隶总督聂士成,从前颇著战功;训练士卒,殊亦有方,乃此次‮理办‬防剿,每多失宜,屡被参劾,有负委任,前降谕旨,将该提督⾰职留任,以观后效。朝廷曲予矜全,望其力图振作,借赎前愆,讵意竟于本月十三⽇,督战阵亡。侧念该提督亲临前敌,为国捐躯,尚非畏葸者比,着开复处分,照提督阵亡例赐恤,用示朝廷笃念忠烈,策励戎行之至意。”

  “意思是对了,语气不对!”刚毅提笔就改,首先将“笃念忠烈”改为“格外施恩”然后再从头改:“颇著战功”改为“著有战功”;“殊亦有方”改为“亦尚有方”;“每多失宜”改为“种种失宜”总之,说聂士成好的,语气改轻,说坏的就加重。

  等他搁笔,徐桐说道:“我看一看!”

  不仅看一看,还要改一改。徐桐在“督战阵亡”之下,加了几句:“多年讲求洋,原期杀敌致果,乃竟不堪一试,言之殊堪痛恨!”

  写完,将旨稿还给刚毅,得意地问道:“如何?”

  这几句话很刻薄,亦是对讲求洋务的一大讥斥,很配刚毅的胃口,但有件事,使他大为不快。军机大臣拟上谕,或者改军机章京所拟旨稿的那枝笔,称为“枢笔”权威仅次于御笔。当年穆宗驾崩,深夜定计奉当今皇帝⼊宮,由于军机大臣文祥抱恙在⾝,荣禄自告奋勇,拟了一道上谕,等另一位军机大臣沈桂芬赶到,认为荣禄“擅动枢笔”怀恨甚深,以后不断跟荣禄为难,耽误了他十来年大用的机会。当时是出了大事,仓皇急切之间,失于检点,还是情有可原,如今徐桐明明看到一开头就是“谕军机大臣”居然擅作主张,一副首辅的派头,未免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了。

  因此,刚毅冷冷地答道:“如今什么事都不讲究了!何止于洋这件事!”

  徐桐听出语风不大对劲,却不知其故何在?刚要动问,赵舒翘又谈到另一件大事。

  “江浙两湖的考官该放了。这几天很有人来问消息,竟不知怎么回答人家?”

  原来子、午、卯、酉乡试之年,以路程远近定放主考的先后。边远省分,早在五月初就放了,东南及腹地各省,应该在六月中旬放。然后,七月初放山东、山西、河南各近畿省分,最迟的是顺天乡试的正副主考,八月初六才传宣,一经派到,立刻⼊闱。

  京城里天翻地覆,江浙两省,繁华如昔,若能派任主考,借此远祸,真个“班生此行,无异登仙”无怪乎够资格放主考的翰林,人人关心。但作为翰林院掌院的徐桐,却嗤之以鼻!

  “如今是何时世?朝廷那来的工夫管此不急之务?”

  赵舒翘心想,这话如果出于目不识丁的武夫之口,犹有可说,翰林院掌院以职位而论,巍然文宗,居然如此轻视科举,真是骇人听闻,何怪乎董福祥会烧翰林院!

  他很想痛痛快快驳他一驳,但以徐桐已成国之大老,话不便说得太重。就这思量措词之际,刚毅开口了。

  刚毅是因为徐桐“擅动枢笔”怀着一肚子闷气,有机会可以发怈,当然不会放过“抡才大典,不是小事!”他说:“不举乡试,各省的人才,怎么贡得到朝廷来?这件事要好好商量。”

  徐桐也知道自己失言了,急忙说道:“也不是不举乡试,只是今年秋闱总不行了!”

  “还有一层,”启秀为他老师帮腔:“今年秋闱纵能举行,明年会试恐怕来不及!灭了洋人,总还有许多论功行赏,遣返士卒,慰抚黎民之类的善后事宜。不说别的,京里遭遇这场大,百凡缺乏,一开了年几千举人到京,食、住两项就有困难。”

  这倒是实在话。照此说法,慢慢就可以商量了。赵舒翘便看着刚毅说:“我看今年乡试,只能延期,就看延到什么时候?”

  “要不了多少时候!”久未开腔的载漪突然出声:“到闰八月就是洋人的死期到了!那时一战而胜,天下太平。”

  民间传说,闰八月动刀兵,并没有说,闰八月能打胜仗。赵舒翘觉得启秀与载漪都在说梦话,不过要不了多少时候,倒是真的,等李鸿章一到京,跟洋人议和,说不定闰八月就可以停战。

  “王爷这一说,我倒有个主意,明年来个舂秋颠倒,亦是科举的一段佳话。”

  “何谓舂秋颠倒?”

  “今年的秋闱,改在明年舂天。”赵舒翘答说:“明年的舂闱,改在秋天。”

  “这好!”刚毅首先赞成“乡会试都不宜延期太久,免得影响民心。”

  说停当了,刚毅随即与赵舒翘辞去。第二天到了军机处直庐,跟礼王世铎与王文韶说知前一天在“军务处”商定的两件事,礼王默无一言,王文韶看完为聂士成而发的那道上谕,几番言又止,最后只是付诸一声长叹而已。 wWW.nIlXs.cOm
上一章   慈禧全传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慈禧全传》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慈禧全传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慈禧全传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