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 第七九章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慈禧全传  作者:高阳 书号:39770 更新时间:2017/9/7 
第七九章
    回到监狱,⾼鹤鸣对待杨国麟更加恭谨。他始终相信杨国麟是个大贵人,每次去看他,都要把房门关得紧紧地。有个狱卒,怀疑莫释,有天舐破窗纸,往里‮窥偷‬,⼊眼大骇,只见“⾼四老爷”直地跪在“杨爷”面前回话。不过语声低微,听不清说些什么?

  这个秘密一怈漏,流言就象投石于湖那样,涟漪一圈接着一圈地散了开去。及至电报传到武昌,说慈禧太后立了“大阿哥”而且元旦朝贺,由“大阿哥”领头行礼,皇帝并不露面,就越发使人疑心,皇帝已经逃出京城,而“大阿哥”不久便要正位。甚至湖北的官场中亦颇有人相信,被看管在江夏县监狱,狱神庙中的神秘人物,即是当今皇上,杨国麟不过化名而已。

  余诚格讲这个故事,⾜⾜有三刻钟之久。酒冷了又换,换了又冷,主客都无心饮食,为这个故事中的重重疑问所困扰了。

  “我也隐约听说有这么一回事。只为这两年离奇古怪的谣言太多,所以没有理会。谁知道真有这样的事,岂不骇人听闻!”

  “还有骇人听闻的事。”余诚格说:“那杨国麟居然还有手谕,派那个⾼四老爷当武昌知府。”

  “这可是愈出愈奇了!”立山很感‮趣兴‬地问:“也愈来愈有趣味了。以后呢,⾼四老爷可曾做过一天‘大老爷’?”

  “那倒不知道了。不过,我想这姓⾼的再糊,亦不至于拿着这张‘手谕’想去接陈夔麟的印把子吧?”

  “他就想也不能够。”余庄儿菗嘴说道:“陈大老爷肯吗?”略停一下他又说:“我就不明⽩,这样荒唐的事,湖北张大人居然也忍下去了!为什么不办呢?”

  “着!”立山‮劲使‬拍了一下手掌“一语破的!最不可解者在此。张香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莫非想居为奇货?”

  “这也难说!”余诚格向余庄儿说:“我跟立四爷所谈的话,你可别说出去!”

  “你老也是!我回避好不好?”

  “不!不!坐着。”余诚格脸转向立山“张香涛实在是个新,不过他很会做官,一向善观风⾊。照我的看法,他是有心想保全皇上,却又不敢得罪皇太后。果然有废立之举,他说不定就会在这杨国麟⾝上做一篇文章。”

  立山很注意地听着,沉昑了一会,点点头说:“你这话很有意味,不过这篇文章不好做。你倒说说,譬如你是张香涛,怎么做法?”

  “容易得很!只跟报纸的访员透个风声,把这件疑案轰出来,再上个奏折,说民间流言甚盛,故而有狂悖之徒,胆敢如此假冒。为巩固国本,‮定安‬人心起见,应请皇上仍至庙祀。

  这一下,不就把端王他们的野心打下去了吗?”

  “言之有理!”立山说道:“来,来,该敬老兄一杯。”

  自此而始,立山对余诚格倒是刮目相看了。原以为这位“余都老爷”除了会唬人以外,别无所长,如今看来,肚子里还着实有些丘壑。

  “李少荃一直笑张香涛是书生之见。”余诚格⼲了酒,谈兴更好了“其实书生也有书生可爱、可佩服的地方。”

  于是余诚格谈了一个掌故。当吴三桂请清兵,李自成被逐,顺治⼊关,弘光帝即位南京时,南北同时发现了两位太子。在南京的太子是假冒的,本名叫王之明,此人年纪甚轻,而口齿甚利。群臣会审时,有人叫他“王之明”他应声质问:“为什么不叫我明之王?”搞得堂上张口结⾆,几乎问不下去。

  当时拥立弘光的一派,对这个王之明大伤脑筋,因为明知其假,却举不出他冒充的证据,而若无法证明其假,弘光帝就得退居藩封,以大位归还太子。于是,请一个人来验视真假,这个人叫方拱乾,崇祯年间当过东宮讲官,与太子及皇子是朝夕相见的,由他来鉴定,当然最权威不过。“结果你猜怎么样?”余诚格自问自答:“方拱乾既不说真,亦不说假。面是见过了,始终不发一言。”

  “这不就等于默认是真,”立山问说“故意捣吗?”

  “对了!原来方拱乾的用意,就是要让大家有此误解。因为弘光帝虽以近支亲藩,被选立为帝,而昏庸暗弱,毫无心肝。所以方拱乾有意捣,作为‮议抗‬。”余诚格紧接着说“这段掌故,张香涛不能不知。他留着杨国麟不作处置,是从方拱乾那里学来的窍门。这两年天天说皇上有病,药方脉案,不时宣示。若有人意存叵测,行篡弑是实,张香涛就不妨以假作真,说皇上早已脫险,诏告天下,另立朝廷,行使大权。如今南中各省,心向皇上的多,各国公使亦愿意帮皇上的忙。

  果然到了那步田地,可真有热闹好戏可看了!”

  听得这番放言无忌的议论,连余庄儿都伸一伸⾆头,觉得太过分了。立山急忙以他语:“酒话,酒话!替余都老爷来吧!”

  “你们说我酒话,就算酒话。”余诚格兴犹未央,还要再谈时局“大年初一,我照例去排一排流年看个相。听算命的说得倒也有些道理,民间相传:‘闰八月,动刀兵。’今年庚子年就是闰八月,这一年恐怕安静不了”

  “闰八月也没有不好。同治元年就是闰八月,那年宮里有两个中秋,我记得很清楚。”立山想了一下说:“那年李中堂打‮海上‬,曾九帅围江宁,左侯在浙江反攻。洪杨之灭,就在那年打的基础。”

  “不错!不过那年处处刀兵,打得很凶,也是真的。至于再往上推,咸丰元年也是闰八月,那就很惨了。洪秀全就是在那年闰八月建号称王的,自此⽔陆并进,由长江顺流而下,扰攘十年来,祸及十余省。但愿今年的闰八月,能够平平安安地过去。只怕…。”余诚格摇‮头摇‬没有再说下去。

  “怎么?”余庄儿有些害怕了“你老好象未卜先知,看出什么来了?”

  余诚格略带歉意地说:“不是我吓你,实在是可怕。义和拳你听说过没有?”

  “原来是说义和拳啊?”余庄儿笑道“怎么不知道?那是唬人的玩意。”

  “不错,唬人的玩意。可是,”余诚格正⾊说道“你可不要小看了那批人,成事不⾜,坏事有余,而且不坏事则已,一坏事会搞出大子来。”他又转脸对立山说:“袁慰庭此人,小人之尤,我一向看不起他,唯独有一件事,不能不佩服他。”

  “你是说他在山东办义和拳那件事。”

  “对了!可惜他不是直隶总督!”余诚格说“义和拳在山东存⾝不住,往北流窜,如今枣強、景州、⾩城、东光一带,练拳的象瘟疫一样,蔓延得很快,此事大为可忧。豫甫,你常有见皇太后的机会,何不相机密奏?”

  “我可不敢管这个闲事。”说着,看一看余庄儿,没有再说下去。

  余庄儿知趣,起⾝说道:“汤冷了。我让他们重做。”拿着一碗醋椒鱼汤,离桌而去。

  “我跟你实说了吧!义和拳里面有⾼人。打出一面‘扶清灭洋’幌子,一下打动了端王的心。刚子良亦很有回护的意思,动辄就说:‘义和拳,义和拳,拳字当头,就是义民。’荣仲华不置可否,意思是主剿,不过话没有说出来。如今端王兄弟拚命在皇太后面前下工夫。你想,我那能这么不知趣去多那个嘴。”

  “你亦是‮家国‬大臣,眼看嘉庆年间有上谕要痛剿的拳匪,死灰复燃,竟忍心不发一言。”

  “啊哟哟,我的余都老爷,我非贤者,你责备得有点无的放矢。我算什么‮家国‬大臣?不过替老佛爷跑跑腿而已。倒是你,既为言官,就有言责,为什么不讲话?”

  “当然要讲!”有了酒意的余诚格大声说道:“明后天我就要上折子。”

  “算了,算了!老余,别为我一句玩笑的话认真。来、来,谈点儿风月。”

  余诚格不作声,有点话不投机,两人的酒都喝不下去了。就这时,余庄儿带来一个精壮小伙子,立山认得,是他班子里的武生赵⽟山。

  “小赵儿,就是义和拳,两位要是对这唬人的玩意有兴味,问他就是。”

  “喔,”余诚格问道“你怎么会是义和拳呢?”

  “好玩儿嘛!”

  “这有什么好玩儿的?”

  “大家都在练,他也跟着他们练。”余庄儿替赵⽟山回答“他是武生,从小的幼工、脚都比人家来得俐落,所以还算‘二师兄’呢!”

  “倒失敬了!”余诚格问“你在那儿练的拳?”

  “吴桥。”

  “吴桥?吴桥不是不准练拳吗?”

  原来赵⽟山是畿南与山东德州接壤的吴桥县人。上年秋天,因为老⺟多病,辞班回吴桥去探望。不久,就有邻居来劝他⼊坛练拳。赵⽟山闲居无聊,又因为义和拳与洋人及教民势不两立,而他家早年吃过教民的亏,勾起旧恨,便无可无不可地答说:“我去看看。”

  拳坛是芦席搭盖的一个大敞篷,北面用五张方桌连接成一张大供桌,系着红布桌围,⾼烧香烛,供的神像一共五幅,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四幅,不知是何神道?赵⽟山只觉得装束极其悉,定睛细看,突然想起,托印的是关平,捧令旗的是杨宗保,还有两个,一个是杀嫂的武松,一个是拜山的⻩天霸,都是自己演过或者同台常见的人物。

  正在好笑,想问出口来,赵⽟山突然警觉,含着敌意的视线,从四面八方了过来。低头看一看,才知道自己的服饰,与众不同。包括他的邻居在內,大都头扎红巾,系红带,头巾上写得有四个字:“协天大帝”有的只穿一件红巾肚兜,上面画一个圆圈,圈中有字“护心宝镜”还有的用浓墨染眉,鼻子两旁画两道直杠,仿佛戏台上小妖之类的打扮。而自己如平常装束,长袍马褂,反成了奇装异服了。

  “老赵,”他的邻居也发觉情状有异,赶紧提醒他说“把你的表链子收起来,犯忌讳。”

  赵⽟山这才想起,表链上系着的坠子是一个金镑,义和拳最忌洋字,洋火叫“取灯儿”、洋布叫“宽细布”、洋灯叫“亮灯”金镑是洋钱,何能公然在此出现?急忙摘下表链,收⼊口袋。

  “老赵,你见见大师兄,受了法,就改换装束吧?”

  既然来了,⾝不由主,赵⽟山很见机地表示同意。大师兄倒很客气,殷殷勤勤地问吃了饭没有?客套过一阵,方始传法,指授如何提气,如何吐纳,最后是传授咒语。

  “‘铁眉铁眼铁肩,一毫口角不通风!’”大师兄说“练气以前,先念三遍。练到三年之后,神灵附体,刀不⼊。

  那时走遍天下,兄弟,没有人伤得了你了。”

  “老赵,”邻居在一旁帮腔“一点不假!我们这里弟兄,练成功的已经好几个了。”

  “你看孙老五在不在?”

  不一会将孙老五找了来,是个极其精壮的小伙子。显然的,大师兄找了他来,是要练刀不⼊的功夫给人看。赵⽟山又好奇,又怀疑,很想⽑遂自荐,问一句:“让我砍他一刀,行不行?”话到口边,想想不妥,又咽了回去。

  “老五,”大师兄说“考考你的功夫看。”

  “喳!”孙老五站个丁字步,左手搭在右手背上,行个礼说:“大师兄慈悲!”

  “你练得很好,只不过气稍微浮一点。记住!念咒要用丹田之气。”

  于是孙老五面向东南站定,微仰着头练气,満脸涨得通红。双臂肌⾁鼓动,象有只小耗子在⽪⾁中钻来钻去似的。

  蓦地里,孙老五喝道:“铁眉铁眼铁肩,一毫口角不通风!”正是大师兄传授赵⽟山的那两句咒语。语声噴薄而出,劲道十⾜。念完咒,⾝子向前一扑,五体投地,随即一跃而起,再念咒、再俯伏,三诵三拜既罢,脑袋一摇,双目紧闭,昏了过去。

  赵⽟山大惊,看旁人毫不在意,才省悟到别有道理。静静地等了一会,只见孙老五伸一伸手⾜,口中长长地嘘气,然后一站了起来,直着眼,拉个架子练起拳来。赵⽟山于此道是个行家,却看不出他的拳是何路数?不过出拳倒是很快,也很有劲。看样子平常人挨他一下,还真不易消受。

  一套拳练完,便有人大声问道:“是何方神圣驾到?”

  “某乃孙大圣是也!”说着,孙老五弓起一⾜,缩一缩肩头,举起右手搭在眉⽑上,左右一望,宛然杨月楼唱《安天会》的⾝段。

  赵⽟山几乎笑出声来,硬闭住嘴,憋得満脸通红。就这一分神之际,但见孙老五已在练功夫了,拿青砖往膛一拍,应手而碎。于是喝彩声四起,而“孙大圣”手舞⾜蹈,显得不胜得意欣喜似的。这样跳了一会,忽然双眼一瞪,人又倒在地上。这一回,赵⽟山不但不惊,而且可以猜想得到,附体的“孙大圣”回花果山⽔帘洞去了。

  不一会,孙老五欠⾝而起,神态如常地回到大师兄面前抱拳为礼,表示复命。大师兄満面笑容地说:“难得难得!孙大圣是不大下凡的。你的气候差不多了!好好用功。”

  “你看见了吧!”邻居拉一拉赵⽟山的⾐服“只要心诚,也能练成孙老五那样的功夫。功夫再深一点,就能刀不⼊了。”

  “这大概是铁布衫、金钟罩的功夫。”

  “你会不会?”

  “我不会。”

  “练了就会了。来,来!”

  邻居很热心地拉着赵⽟山到敞篷后面,那里另有一个小芦席篷,里面堆着红布头巾,带以及钢叉、⽩蜡杆子之类的武器。管事的一看不必问,便笑嘻嘻地捧了一套义和拳的服饰出来。赵⽟山却之不恭,只好接了下来。

  从这天起,他便常为邻居拉着到坛里去盘桓,念咒练气以外,也常舞。赵⽟山拳脚如风,而且举手投⾜,招式漂亮,很快地成了群之鹤,被尊为二师兄。赵⽟山虽不信坛中装神弄鬼那一套,但一到就受,被恭维,亦就觉得兴味盎然了。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吴桥知县劳乃宣贴出告示,说义和拳是⽩莲教余孽,嘉庆十三年上谕严噤有案,近来“明目张胆,无所忌惮,与教民为仇,竟至聚众抗官,逆迹昭彰”自出告示之⽇起,不准设坛练拳。又辑录了一篇“义和拳教门源流考”广为分发,揭破了义和拳的真面目。当然,查噤不止于一纸告示,清查保甲,彻底搜索,出以毫不姑息的手段,终于得吴桥的义和拳,不是消声匿迹,就得迁地为良了!

  赵⽟山的大师兄决定带众往北走,而赵⽟山因为是二师兄的⾝分,留在吴桥恐怕有教民报复,也只好随波逐流。反正往北到京,可以归班唱戏,仍安本业。所以他的家人亦赞成他早离吴桥。

  直隶南部的义和拳,往北蔓延,大致分为两路:一路偏东,由东光、沧州到天津;一路偏西,经河间府到保定。赵⽟山他们走的是西路,但保定是直隶总督衙门所在地,噤令森严,不容胡作非为,因而很难立⾜。正当弟兄们的食宿亦颇艰难之际,忽然有个来自涞⽔的中年壮汉,持着一份大红全帖来拜访大师兄。此人名叫吴有才,而大红全帖上所具的名字是阎老福。

  “敝村阎首事,久仰大师兄英名盖世。听说率领弟兄过来行道,⾼兴得很。特地派兄弟前来奉请。请大师兄大驾光临,到敝村设坛,别的不敢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决不敢委屈大师兄跟众家弟兄。”

  一听这话,大师兄喜出望外,満口答应。当天就拔队动⾝。经雄县、新城到了涞⽔⾼洛村。

  ⾼洛村又名⾼娄村,村中的首事就是阎老福。一听大师兄到了,出村接,杀猪宰羊,大排筵席。席间盛道仰慕之意,使得大师兄受宠若惊之余,顿有了悟,如此周旋,不尽是出于敬爱义和拳,其中一定另有缘故,因而酒阑人散之后,率直叩问缘故。

  “既然大师兄问道,我如果不说实话,是不诚恳。奉请大师兄移驾⾼娄,是要仰仗法力,为本村除害。”阎老福答说“本村的大害就是天主教二⽑子,一共三十多家,其中最坏的有六家,本来不是天主教,叫什么摩门教…。”

  这六家摩门教民,跟阎老福已经结怨多年。最初是阎老福认为摩门教“琊”一纸禀呈,递到涞⽔县衙门,把那六家的男丁都抓了来,一顿庇股,枷号十天。这六家受辱挟仇,改⼊了势力最大的天主教。好几年以后,方始央求法国教士,说要报阎老福的仇。这位教士比较持重,迟迟不作答复。后来换了个法国教士来,年轻急躁,等六家重申前请时,竟一口应承了。

  这是光绪二十四年冬天的话。到了这年正月里,为了阎老福搭灯篷,六家有意寻衅,打翻灯篷,延烧到一所小教堂,于是掀起了绝大波澜。

  教民仗势欺人,向来是“往上走”教案若能闹到总理衙门,便无有不占便宜之理。这一次是搬出省城的窦教士,迫清河道庒制涞⽔县令⾼拙园派差役先押了阎老福向六家赔罪。然后设酒筵请教民中的一个张姓首脑,调停其事。教民提出的条件是:出一万两银子重建教堂,阎老福摆酒跪门赔罪。

  “大师兄,”阎老福将牙齿咬得格格地响“你看鬼子跟二⽑子欺人到这个地步!换了你忍得下、忍不下?”

  “那么,老阎,我先请问你,当时你答应了没有呢?”

  “我那里肯松口。可是咱们的官儿怕事,清河道天天拿公事催,地方上的士绅出面排解,让我赔了二百五十两银子,摆二十几桌酒,着我到安家庄总教堂磕头赔罪。”阎老福说到这里,声音都变了,一双眼中噴得出火来“此仇不报,死不瞑目。大师兄,我求你了!”说罢扑翻在地,磕下头去。大师兄急忙将他扶住“不敢当、不敢当!有话好说!”他问“如今你打算怎么样报仇呢?”

  “我跟信教的二⽑子势不两立。从那次以后,信教的又多了二十几家,仗势欺人,可恶极了!大师兄,义和拳扶清灭洋,专能制那班人的死命。务必仰仗法力,替我们争一口气。”

  “好、好!义不容辞,义不容辞。明天我就动手,总让你们能够出气就是。”

  话是说出去了,而大师兄计无所出。因为当地教民亦知结怨太深,密谋自保,家家都有数杆洋,添修栅栏,加⾼土墙,墙上砌出垛口,架防守。大师兄要想动手,先得估计一下自己的力量。同时官府又有告示,严噤拳民滋事,纵能得手,又能不能挡得住官兵的围剿搜捕?亦须好好考虑。

  因此,大师兄便只得饰词拖延。看看拖不过去了,跟赵⽟山商量,打算烧一座教堂。赵⽟山便问:“怎么烧法?”

  “这两天月底,没有月亮,天又冷,半夜里路上没有人。咱们弄几桶煤油,浇在教堂周围,用土炮打过去,煤油着火,自然就烧了起来。这几天的西北风很大,不怕不烧个精光。事先我跟阎老福露句口风‘三⽇之內请天火烧教堂。’到时候一烧,咱们的话不是应验了?可是官府抓不着咱们放火的证据。

  你看这么办好不好?”

  “这是十一月底的事,”赵⽟山向立山与余诚格说“第二天一早,我就开溜了。教民实在很可恶,不过,决不能用义和拳去治他们,不然越弄越糟。”

  “为什么呢?”立山问。

  “义和拳的品行太坏,跟土匪没有什么两样。口是心非,没有一样是真的。有时候装腔作势,假得叫人恶心。没有知识,真的相信有什么神道附体的固然也有,不过心里明⽩的人更多,你哄我,我哄你,瞪着眼说瞎话,脸都不红一下,而旁边的人居然真象有那么一回事似地,胡捧瞎赞,津津有味,真能叫人汗⽑站班!两位请想,谁受得了?”

  “义和拳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立山昅着气说“这可真不能让他们胡闹!有机会,我得说话。”

  机会很巧,立山第二天就能在西苑仪鸾殿见到慈禧太后,是特地召见,垂询元宵放烟火,可曾预备停当。

  “两处都预备了。”立山答说“要看老佛爷的兴致,如果上颐和园,就在排云殿前面放,懒得挪动,西苑亦有现成的。不过,最好是在排云殿,烟火要映着昆明湖的湖⽔才好看。”

  “看天气吧,倘或没有雨雪,又不太冷,就上颐和园。”慈禧太后问道:“今年的烟火,可有点儿新花样?”

  “有!有西洋烟火。”

  慈禧太后不作声了,稍停一会问道:“大阿哥二十七上学,你想来总知道了。”

  “是!早就预备了。”

  “怎么预备的?”

  “弘德殿重新裱糊过了。书、笔墨纸张,全照老例备办。

  师傅休息的屋子,格外备了暖椅、火炉。”

  值弘德殿的师傅是承恩公崇绮,又有旨意特派大学士徐桐常川照料弘德殿。慈禧太后提醒立山说:“徐桐也得单另给他预备屋子。”

  “原是跟师傅一间。”立山答说:“奴才的愚见,第一,两老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不寂寞;第二,照应也方便。”

  “也好。”慈禧太后问道:“大阿哥跟你们有什么罗嗦的事没有?”

  这意思是问,溥儁可曾以大阿哥的⾝分,直接向內务府要钱要东西,或有其他非分的要求。立山心想,大阿哥本人毕竟还是个孩子,进宮的第二天,就要他所喂养的两条狗,过年也不过要些花炮之类的‮物玩‬,这些差使好办。不好办的是端王假借大阿哥的名义,向內务府打道,譬如要八匹好马之类,拒之不可,而一开了端,又深恐成了例规,得寸进尺,难填贪壑。如今既然慈禧太后提起,正好就势堵住这个漏洞。于是,他想了一会答说:“回老佛爷的话,大阿哥要东西,內务府该当办差。不过,內务府找不出老例,不知大阿哥位下,该当供应些什么?奴才请懿旨,以后大阿哥要什么,先跟老佛爷回准了,再代內务府遵办。这么着,奴才那里办事就能中规中矩了。”

  “中规中矩”四字,易于动听,慈禧太后点点头便喊:

  “莲英!”

  “奴才在这儿。”李莲英急忙从御座后方闪了出来。

  “立山的话,你听见了!他的话不错,不中规矩,不成方圆;你说给大阿哥的首领太监,要东西不准直接跟內务府要,先开单子来让我看。我说给,才能给。”

  “是!奴才回头就说给他们。”

  “这几天,”慈禧太后看着立山与李莲英问“你们听见了什么没有?”

  立山不答,李莲英只好开口了“奴才打送灶到今天,还没有出过宮。”他说“有新闻也不知道。”

  “立山,你呢?总听见什么新闻吧?”

  指名相询,不能不答。立山想起赵⽟山所说的情形,随即答道:“听说义和拳闹得很凶。说什么神灵附体,有很大的法力,其实全是唬人的。义和拳就是教匪,嘉庆年间有上谕噤过的。”

  “有上谕噤过,就不准人改过向善吗?”

  立山不想碰了个钉子!再说下去更要讨没趣了,急忙改口:“奴才也是听人说的,內情不怎么清楚。”

  “你听人怎么说?怎么知道他们是在唬人?”

  这带着质问的意味,立山心想,皇太后已有成见,说什么也不能让她听得进去,除非找到确凿有据的实例。这样想着,不免着急,而一急倒急出话来了。

  “奴才听人说,袁世凯在山东,拿住义和拳当面试验。不是说刀不⼊吗?叫人一放洋,鲜⾎直冒,前后两个窟窿。所以义和拳在山东站不住脚,都往北挤了来。吴桥的知县查办很认真,他那地段就没有义和拳。”

  “噢!”慈禧太后微微点头,有些中听了。

  “义和拳仇教为名,其实是打家劫舍,烧了教堂,洋人势必提出涉,替朝廷添好些⿇烦。想想真犯不着。”

  “这倒也是实话。”慈禧太后又说“以后你在外面听见什么,常来告诉我。”

  “是!”立山稍等一下,见慈禧太后并无别话,便即跪安退出,心里颇为舒畅,自觉做了一件很对得起自己⾝分的事。

  过了几天,立山在內务府料理完了公事,正要回家,只见有个李莲英⾝边的小太监奔了来,递上一封短简,是李莲英的亲笔,约他晚上到家小酌。书信以外,还有口信。

  “老佛爷赏了两天假。”小太监说“李总管马上就回府了,说请立大人早点赏光。”

  “好!”立山一面从“护书”中菗张银票,看都不看便递了过去,一面问道:“就请我一个,还是另有别的客?”

  “大概只请立大人一位。”小太监笑嘻嘻地接了赏,问说“可要我打听确实了来回报?”

  “不必了!你跟李总管说,我四点钟到。”

  于是出宮回家,吃完饭先套车到东民巷西口乌利文洋行,物⾊了好一会,挑中一枚嵌宝戒指,揭开戒面,內蔵一只小表;一只薄薄的银制怀炉,內塞棉花,加上“药⽔”点燃,蔵⼊怀中,可以取暖多时。李莲英最好西洋新奇玩饰,所以立山常有此类珍物馈赠。

  “何必呢?”李莲英说“我不敢常找你,就是怕你破费。”

  “算了,算了!这还值得一提吗?”立山定睛打量了一会,奇怪地说:“你今天怎么是这样一副打扮?”

  李莲英头挽朝天髻,上⾝穿一件灰布大棉袄,下⾝灰布套,脚上⾼袜子,穿一双土⻩云头履,手上还执一柄拂尘,完全道士的装束。

  “⽩云观的⾼道士,要我一张相片,指明要这么打扮。”李莲英答说“我也不知道他为了什么,反正几十年的情,他说什么,我横竖依他就是了。”

  “你倒真是肯念旧的人。”立山忽发感叹“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唉!”

  李莲英不作声,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只招一招手,随即在前领路。穿过一重院落,向东进了一道垂花门,里面南北两排平房,北屋是客厅,南屋是卧房及起坐之处。他跟立山的情分不同,将客人引⼊南屋去坐。

  南屋一共三间,靠西一间设着烟榻,一个小厮跟进来点上烟灯,李莲英摆一摆手,各躺一面。立山一面拈起烟签子烧烟泡,一面问道:“莲英,你好象有话跟我说?”

  “是有几句话。”李莲英说“四爷,你何以那么大的牢

  什么‘新人’、‘旧人’的!”

  “这也不算发牢。跟我不相⼲的事。”

  “跟你不相⼲,就更犯不着这么说。四爷,”李莲英说“你自己知道不?你把端王兄弟给得罪了。”

  “噢!”立山很关切地问“怎么呢?”

  “第一,你说大阿哥跟內务府要东西,端王知道了,说你这话是明指着他说的,已经有话了,要你心里放明⽩些儿!第二,你说义和拳怎么唬人,老佛爷倒是听进去了。前天端王进宮,尽夸义和拳有多大的神通。老佛爷听得不耐烦了,冷笑一声说:‘算了吧!但凡是有点儿脑筋的,就不会相信那些唬人的玩意。’端王一听话锋不妙,没有敢再开口。出去跟人打听,‘老佛爷平时也相信义和拳的,怎么一下子变了呢?’有人就告诉他,说你在老佛爷面前奏了一本,把义和拳贬得一个子儿不值。端王大不⾼兴,说总有一天让你知道义和拳的厉害!你可小心一点儿。”

  “是,是!多承关照。”立山很感地说“不过,有你在,我可不怕他。”

  “也别这么说。”李莲英停了一下,微微冷笑:“有人还在打我的主意呢!”

  “这倒是新闻了!”立山对这个消息,比自己的事还关切,转脸看着李莲英问:“谁啊!谁起了那种糊涂心思?”

  “左右不过那几个人,你还猜不着?”

  立山想了一下,拿烟签子在手心上画了一个“崔”字,问说:“是他?”

  这是指崔⽟贵。李莲英点点头:“他的糊涂心思,倒还不是打我的主意,是顺着⾼枝儿爬,也不想想,那条⾼枝儿,还没有长结实,爬得⾼,跌得重。咱们等着看好了。”

  “照这么说,在端王面前,给我‘下药’的,当然也是他罗?”

  “对了!算你聪明。”

  立山懂他的意思,是说崔⽟贵正在巴结端王,作攀龙附凤之想。果然如端王所指望的,大阿哥得以接承大统,自然仍是慈禧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分训政。可是,端王呢?是太上皇,还是摄政王,或者象当今皇帝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间⼊宮中,深恐醇王⼲政,竟致被迫闲废那样,端王亦不过做一个富贵闲人而已。

  这个念头,常在立山中盘旋,只是不便与人谈论,此刻人地相宜,是个很好的剖疑的机会。不过,谈这些话极易惹祸,所以话到口边,仍在考虑。

  李莲英是何等角⾊?鉴貌辨⾊,猜出立山有极紧要的话说而犹有顾忌。是什么话呢?他在想,不,也许他就把话咽回去了。这一阵子慈禧太后很关心时局与舆论,立山想说的话,也许正是慈禧太后想知道的,不能不听一听。于是他说:“四爷,你在想什么?莫非觉得我说得过分了?”

  “不,不!”立山不再犹豫了,不过仍须先作声明:“莲英,咱们是说着玩儿。自己弟兄,我说得不对,或者本不该说,你尽管说我,说过就算了。”

  “四爷,你这话关照得多余。”

  “是,是,多余!”立山略停一下问道:“莲英,你看这个局面,还会拖多久?”

  “这个局面”是个什么局面?先得想一想。太后训政,皇帝摆样子,而大阿哥等着接位,说得难听些,是个不死不活的僵局。立山用个“拖”字,确是很适当的形容。

  可是会拖多久,谁也不敢说。“四爷,你把我问住了。这话,”李莲英摇‮头摇‬“老佛爷亦未必能回答你。除非,除非问洋人。”

  “问洋人?”

  “对了,第一问洋人,第二要问一班掌实权的督抚。”立山一面听,一面深深点头“莲英,”他说“除非是你,别人不能看得这么深。”

  “算了,你也别恭维我。”李莲英说“你何以忽然提到这话,莫非听见了什么?”

  “听说就为了洋人作梗,拿‘不承认’作要挟,端王觉得挡了他的富贵,所以拿洋人恨得要死。可有这话?”

  “怎么没有?每趟进宮,总夸他的虎神营,说虎能灭洋,也不嫌忌讳!”

  “忌讳?”立山愣了一下,猛然醒悟“老佛爷不是肖羊吗?”

  “是嘛,没有人点醒老佛爷。”李莲英说“我也不愿多事。

  不然,你看,老佛爷发一顿脾气,准能叫他发抖。”

  “还是老佛爷!连六爷那样的⾝分都不敢逞能。老佛爷真是英雄一辈子,可惜做错了两件事。”

  “那两件?”

  “我不说,你也知道。”

  “你是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夜里,跟去年十二月二十四那两件事?”

  这是指立当今皇帝及立大阿哥而言。李莲英想说:老佛爷那种脾气,再好的孩子也会‮腾折‬得不成样子。可是话到口边,自然而然地被封住了,只笑笑而已。

  “洋人的事,我不太清楚,不敢说,至于那些督抚,也不过两江、湖广…啊,”立山蓦地里想起“湖北出了大新闻,你听说没有?”

  “不是说闹假皇上吗?”

  “是啊!”立山问说“宮里也听说了?”

  “没有人敢说。这一说,不闹得天翻地覆。”李莲英扳着手指,念念有词地数了一会说:“刚好二十。”

  “二十?什么呀?”

  “皇上名下的,死了二十个人了。”

  这一说,立山才明⽩,是皇帝名下的太监,这两年来被处死了二十人之多。立山想起因为在瀛台糊新窗纸而被责的那回事,顿有不寒而栗之感,话也就无法接得下去。

  “湖北也稍微太过分了一点儿!”李莲英意味深长地说“年初二就给他一个钉子碰,也够他受的。”

  “喔,”立山问“怎么回事,我倒还不知道。”

  李莲英不答,从书架上菗出一本宮门抄递给立山,揭开来看,第一页开头写的是,光绪二十六年正月甲辰朔,下载上谕两道,都是皇帝三旬寿诞,推恩內廷行走王大臣及近支亲贵的恩旨。正月初二只有一道上谕,原来先有电旨:命各省将关税、盐课、厘金,裁去陋规,以充公用,并将实在数目奏报。张之洞电复,湖北的这三项税,以及州县丁漕平余,经逐渐整顿,已无可裁提,又说近年来户部提拨太多,湖北督抚筹款甚苦。最后定个办法,以后每年总督捐银二千两,巡抚以下递减,全省‮员官‬共捐七千七百两。朝旨申斥:“张之洞久任封疆,创办各捐,开支‮家国‬经费,奚止巨万,即以湖北一省而论,岂竟弊绝风清,毫无陋规中?乃以区区之数,托名捐助,实属不知大体!着传旨严行申饬,所捐之项,着不准收。”

  这还不算,最后又有一段:“嗣后如实在事关紧要,准其简明电奏,若寻常应行奏咨事件,均不得擅发长电,以节糜费。”

  看到这里,立山伸一伸⾆头“好家伙,这个钉子碰得不小。”他说“照这么看,那件假皇上的案子,大概快要结了。”

  “不结也不行,莫非真的在武昌立一个朝廷?”李莲英说“我看,姓张的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是!老佛爷还是有老佛爷的手段。”

  “就是这话罗!”李莲英执着立山的手说“咱们自己兄弟,我有一句话,凡事只要对得起老佛爷!别的不妨看开一点儿,无须认真。”

  立山细味弦外之音,是劝他对端王兄弟容忍。这当然是好话,虽然心里不甚甘服,但李莲英的意思是可感的。因此,沉默了一会,用很诚恳的语意答说:“冲你这句话,我就委屈我自己好了。”

  这样谈到天黑,听差来请示,饭开在何处?李莲英先不答他的话,问一句:“今儿有什么看得上眼的东西请立四爷?”

  “蒸了一条鹿尾。”

  鹿尾是“八珍”之一,贵重在猩、驼峰、熊掌之上,但李莲英却大摇其头“胡闹!”他说“这种有名无实的东西,只能唬老赶,端出来不是叫立四爷笑咱们寒碜?”

  听差毫无表情地说:“还有个火锅。”

  “有些什么东西?”

  “关外捎来的野味。”听差答说“样数不少。”

  “那还罢了。我也懒得动了!”李莲英看着立山问:“就在这儿吃,好不好?”

  “那儿都好。”

  于是听差悄然退出。不一会复又回⾝⼊內,打起帘子,另有两个人抬着桌面,接踵而来,是仿上方⽟食的办法,一张桌面往大理石方桌上一套,现成的两副杯筷,六碟小菜。所用的五彩瓷器,立山⼊眼便知,是富贵人家都难得一见的整桌的康熙窑。

  六个碟子在精于饮馔的立山看,亦知别有讲究,宣威火腿,西安腊羊⾁,锦州酱菜,都是市面所无的珍物,本地出产的只有一碟小⻩瓜,非时之物,昂贵非凡,一条就值一两银子。

  “喝什么酒?”

  “还是南酒吧!”

  南酒就是绍兴酒。李莲英“在理”自己烟酒不沾,但家有酒窖,为立山开了一坛十来年陈的花雕,是十斤的小坛,说明⽩,立山喝不完得带走。

  “菜不多。”听差为主人声明“火锅不坏,让四爷留着量吃火锅。”

  等火锅端上来,听差报明內容,是満腹皆⻩的“子蟹”熬的汤,內有关外来的“冰”就是野,但非极肥的不作冰,是內府贡品,连王府都难得吃到的。此外有辽河的⽩鱼,宝坻的银鱼,以及来自东南的海味,总共报了有十五六样之多。

  “唉!”立山叹口气,作出羡的神态“饮食上头,我也算讲究了!谁知道竟不能比!”

  “那也是四爷。”听差答说“差不多的客人,可用不着这么讲究,货卖识家。”

  听得这一句恭维,立山越发⾼兴,快饮豪啖,李家主仆都很⾼兴。吃完已经快九点钟了,立山知道李莲英睡得早,便很知趣地摸摸肚子说:“不行!我得走了。”

  “怎么着?肚子不舒服?”李莲英很关切地问。

  “不是!”立山笑道“我那能那么怈气,吃一顿好的就闹肚子。我是想赶快回家,灌普洱茶去。”

  普洱茶消食,这是表示他吃得太了。李莲英便吩咐听差:“去看看,冰、⽩鱼,还有不?给立四爷带点儿回去!”

  立山也很⾼兴,因为物轻意重。多⽇来因为与载澜结怨,耿耿于怀之际,亦不免惴惴不安,如今有李莲英的解譬慰劝,情意稠叠,便觉有恃无恐,大感轻松。因而出手更加豪阔,对李家下人,一赏便是二百两银子之多。

  假皇帝的疑案,终于告一段落。从湖北传来的消息,张之洞曾经亲自提讯杨国麟,供了实话,说是本名叫李成能,山西平遥人,原来在京师做生意,只为好游,结了好些损友,以致破家。其后受了一名“会匪”洪舂圃的教唆,异想天开,串成这么一个骗局。原意是由两湖到两广,只要有那个封疆大吏⼊彀,便打算大大地骗一笔钱,远走⾼飞,逃往外洋。这话是否实在,洪舂圃又是何许人?张之洞都未细问,反正悖逆狡诈,罪在不赦,秘密处决以后,密电军机处报闻,就此了却这重公案。

  有人说:李成能口中的所谓“洪舂圃”实无其人,而教唆他串演这个荒唐骗局的,乃是一个陕西人李来中。此人从小就习闻他的“同乡先辈”李闯王、张献忠的种种传说,洪秀全金田起事“天京”开国的始末,亦听得很不少,因而颇有大志,亦工于心计。他暗地里思量,从古帝王创业,不外乎三条路子,一是一方势豪义名在外,时逢世,众望所归,起事夺天下;二是占山为寨,招兵买马,由抗官府而抗朝廷;三是借神道设教,盅惑乡愚,见机行事。忖量自己的⾝分、力量,只有第三条路子可走。因此,早就有了一个伏笔,编造了一段诡谲的故事,说他⺟亲生他时,曾梦见神龙,八字中又有“三辰”之异。不说“四辰”就是他的⾼明之处,留下一点缺陷,更容易使人相信。当然,这些话他自己是很少提到的,甚至有时还装出讳莫如深,唯恐惹祸的模样,只用种种暗示来散布他的⾝世之异。加以善用小恩小惠,而急人之急,又真能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地步,所以在他的家乡,很结了一些死

  又有一说,同治初年,西北回,董福祥起于安化,溃勇饥民相附,聚有十余万之众,犯绥德、窥榆林,声势浩大,其后为刘松山所败。当董福祥被困危急时,李来中救过他的命,因而结义为异姓手⾜。董福祥后来投降做官,一帆风顺,曾经想提拔李来中,而他不受,并且亦不承认跟董福祥有此一段渊源。其中真相,无人能说,不过李来中的⾝分,却反因此而提⾼了。这又是他的⾼明之处,如果承认了,不过董福祥的义弟而已,⾝分亦⾼不到那里去。

  李来中下的是⽔磨工夫,工夫虽深,磨来磨去磨成一绣花针,不成其为大器。但陕甘自左宗棠西征后,着力经营,源已遏,并无可以号召起事的机会,直到毓贤在山东与洋人为仇,才发现有了可乘之机。

  到了山东,李来中很快地跟义和拳搭上了线,随即策动朱红灯在平原起事。朱红灯自称明朝的后裔,是明朝的后裔,志在复明,当然反清。却又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两相矛盾,而另有作用。原来“扶清灭洋”这句口号是应付官府的挡箭牌,不想大合毓贤的胃口,暗中庇护,酿成大,平原、⾼唐、荏平、长清一带,无端而起刀兵。朱红灯最后兵败被擒,毓贤还想设法替他开脫,不道袁世凯接任山东巡抚,接印的第二天,就从狱中提出朱红灯,明正典刑,枭首示众。接着,大捕义和拳,用“请君⼊瓮”的手法,拿他们作试练“刀不⼊”的活靶,得义和拳偃旗息鼓,悄然北遁。

  李来中异常机警,未成气候以前,只居幕后,所以朱红灯虽遭显戳,而他却能全⾝而退。当然,他是不会死心的,同时也看得很清楚,从督抚到州县,象袁世凯那样的人少,象毓贤那样的人多,而朝廷心惮洋人,民间痛恨教民,所以用“扶清灭洋”这个题目,着实还有文章可做。

  到了直隶,李来中看中了天津。天津民气浮嚣,最容易鼓动,尤其有同治九年的那桩教案在,新仇勾起旧恨,更易下手。所以李来中在天津杨柳青住了下来,默默观变。

  京津密迩,慈禧太后立大阿哥的內幕,以及端王急于想当太上皇的传闻,李来中时有所闻。但是载漪究有几分力量,固然不易测度,而朝廷对义和拳的态度,时宽时严,莫衷一是,亦不免令人惑。这样到了二月里,李来中终于看出路道来了。

  指路的明灯是二月十三的一道上谕:“山西巡抚邓华熙调任贵州巡抚,遗缺以毓贤补授。”毓贤最为洋人所不満,在赋闲三月以后,调补北五省中最富庶的山西,是朝廷对他的重用,而重用毓贤,亦正不妨视作朝廷姑息义和拳的迹象之一。李来中又打听到,毓贤放山西巡抚,出于端王的保荐与军机大臣刚毅的赞成。这就更明⽩了,端王、刚毅跟毓贤臭味相投,都可以成为义和拳的“护法”

  巨祸果然发生了!裕禄接得⾼娄有变的禀帖,‮出派‬一名统领杨福同,带队到涞⽔“相机‮理办‬”其时祝芾已经心力瘁地在⾼娄以好言获拳民六个人,由王占魁带回定兴,讲明⽩,这只是敷衍公事,一定会从轻发落。同时留下四十名马队,驻守⾼娄,作为警戒。

  第二天,杨福同的队伍开到,祝芾少不得又要陪他下乡,行到一个叫做百部村的地方,突然来了几百义和团,包围官军。杨福同飞调⾼娄的马队支援,內外夹击,打死了几十个义和团,方得解围。

  见此光景,祝芾不敢再往前走,单独回城。杨福同会同援军到⾼娄,还未进村,又遭遇数十义和团猛扑。马队放了一排,拳众退守一座大空院,作法不灵,为杨福同挥兵攻⼊,生擒九人,斩杀二十多,很显了一点威风。

  谁知保定府属的义和团,就在这十天工夫中,蜂拥而起,已成燎原之势。来自涞⽔以北涿州的大股义和团,在山道设伏,杨福同寡不敌众,被困在山沟中,⾝边仅有两名马弁,当然遇害。⾝受五十余伤,面目两肢全毁,死得很惨。

  裕禄得报,大惊失⾊,找来藩臬两司会商。廷杰主剿,廷雍主抚,相持不下。裕禄是主抚的,但又怕言官说话,朝廷责备。就在这彷徨不决之际,来了一道上谕:“直隶藩司廷杰內调,以臬司廷雍兼署藩司。”

  这一下还说什么?裕禄唯有跟着廷雍的路子走!他下定决心了,朝廷既然有重用义和团之意,自己就得走在前面。而况民气昂扬,都相信义和团能够“扶清灭洋”相信⼊舂久旱,瘟疫流行,而“只要扫平洋人,自然下雨消灾”自己又何可与嘲流相悖?

  因此,总督衙门有两个官儿,立即受到重用。一个是专负与各军营联络之责的武巡捕徐其登,一个是候补道谭文焕。徐其登本来就是⽩莲教余孽,亦就等于义和团埋伏在裕禄⾝边的內应,而谭文焕之极力为义和团说好话,到处宣扬义和团如何神勇,却另有缘故。

  原来候补道品类不齐,才具不一,真所谓“神仙、老虎、狗”是摇尾乞怜的狗,威风凛凛的老虎,或者逍遥自在的神仙,全看各人会不会做官。不会做的,辕门听鼓,⽇⽇伺候贵人的颜⾊,所得的只是⽩眼。会做的,那怕资格是捐班,敌不过“正途”补不上实缺,但可钻营“差使”而有些差使如制造局总办之类,油⽔之⾜并不下于海关道、盐运使等等肥缺。而且实缺道员只能占一个缺,差使却可兼几个,所以有些红候补道,声势煊赫,起居豪奢,着实令人羡。

  谭文焕就是深晓个中三昧的,只是时运不济,谋⼲差使,几次功败垂成,到紧要关头上,总是为大有力者所夺去。这时默察时局,朝中讲洋务的大为失势,而义和团人多势众,打出去的旗号又很漂亮,很可以有一番作为。他生得晚,每每自叹,未能赶上洪杨之,否则,从军功上讨个出⾝,早就是方面大员了。如今有义和团“扶清灭洋”这个大好良机,岂可轻轻放过?

  他心里是这样盘算,从来对付大股土匪,不外剿抚两途,准义和拳改称为义和团,即无再剿之理,接下来便是招抚。如果及早促成其事,则就抚的义和团便得设局管理,别的不说,只说经手粮饷军装,就有发不完的财。因此,由徐其登的关系,跟李来中搭上线以后,就不断在裕禄面前游说,劝裕禄收义和团为己用,上报朝廷恩遇,下求子孙富贵。⽇子一久,裕禄亦颇为动心,如今既然决心照谭文焕的话做,当然少不得谭文焕的参赞。

  “义和拳是神仙传授,所办的事,万万非神力所及,譬如涞⽔烧教堂,诛教民,是一位老师念一遍咒,顿一顿脚,立刻有六丁六甲平地涌现,听命而行。⾼娄村的教民三十余家,大小一百余口,一转眼间无影无踪,王副将亲自检视火场,连尸首都不曾发见。大帅,”谭文焕说“请想,这那里是凡夫俗子办得到的。”

  “是啊!”裕禄很向往地“那位义和团老师,不知在那里,能不能请来见一见?”

  “这位老师叫张德成,在静海县属的独流镇,主持‘天下第一坛’。请来见一见,恐怕…。”

  谭文焕故意不说,要等裕禄来问。果然“怎么?”裕禄问道:“不肯来见我?”

  “不是不肯。因为关圣帝君降凡,总是托体在张老师⾝上,⾝分不同,他不敢亵慢神灵。”

  “要怎样才不算亵慢呢?”

  “这,”谭文焕迟疑地“卑职不敢说。”

  “说说不要紧。”

  “得用王者之礼。”

  “这可为难了!”裕禄答说“用我的仪从,还无所谓。用王者之礼,非请旨不可。看一看再说吧!”

  裕禄的态度,当天就传到了张德成耳中。又等了三天,朝廷对涿州戕官一案处置的情形,也有消息传来了。

  是个很确实的消息,当杨福同被害的奏报到京,刚毅看完之后,竟表示:“不该先伤义士!”这义士当然是指义和团。

  历来暴民戕官,被视作目无法纪,形同叛逆的大罪。因为朝廷设官治民,而民竟戕官,等于不服朝廷的统治。为了维系威信,如果发生这样的案子,一定派大军镇庒,首犯固在必获,无辜株连亦是常事,甚至上谕中会公然有“洗剿”的字样出现。如今一员副将这样惨死,而平章国事的军机大臣竟还责以“不该先伤义士!”然则“义士”又岂可无声无臭,毫无作为?

  “⽔到渠成了!”李来中对张德成说“你放手⼲!我回西安去一趟,陕西能够搞一个局面出来,出潼关,过风陵渡跟山西连在一起,再出娘子关到正定,席卷河北,何愁大事不成?”

  杨福同因公阵亡,竟同枉死,朝廷不但没有恤典,还⾰了他的职。裕禄由于直隶提督聂士成的坚持,不能不派兵到涿州,但并非围剿戕官的不法之徒,而是虚声恫吓一番。于是,涿州的义和团在两三天之內增加了好几倍,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担心的是义和团会毁铁路、拆电线。四月二十九,京西琉璃河至涿州的铁路,为义和团掘起铁轨,烧毁枕木,沿路的电线杆亦被锯断。这是下午的事,傍晚,总理衙门就已知道,因为由保定到京的火车与电报都不通了。

  第二天就是五月初一,由琉璃河到长辛店几十里的铁路、车站、桥梁,都被破坏,甚至芦沟桥以东密迩京城的丰台车站,亦被烧光,有两名西洋工程师的下落不明。

  这一下,惊动整个京城。但有人惊恐,而有人惊喜。为了义和团烦心、旧疾复发,请假一个月在家休养的荣禄,不能不力疾销假,坐车赶到颐和园,递牌子请见慈禧太后。

  “老佛爷,可真得拿主意了!”荣禄气急败坏地说:“不然,只怕要闯大祸。英国跟俄国,已经通知总理衙门,决定派兵到京,保护‮馆使‬,另外各国听说也在商量,要照英、俄两国的办法。拳匪內,招来外侮,那⿇烦可大了。”

  “你说拳匪,有人说是义民。教我听谁的好?”慈禧太后说道:“听说你手下的说法就不一样,聂士成主剿,董福祥主抚,你又怎么说呢?”

  荣禄一时语塞。他不能说董福祥跋扈,又有端王支持,在武卫军中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只好这样答说:“义和团果然不是搞,当然应该安抚,不过这样子烧铁路、拆电线,实在太不成话了。”

  “我也是这么想。不过良莠不齐,亦不能一概而论。铁路可不能拆,你得派兵保护。”

  “是!”荣禄答说“奴才已经电调聂士成专派队伍,保护芦保、津芦两路。另外调董福祥的甘军来保护颐和园。不过,老佛爷如果不拿个大主意出来,这件事了不了!”

  ‘你要我怎么拿主意?”

  “把义和团一律解散。如果抗命,派大军围剿。”

  “这恐怕影响民心。”慈禧太后摇‮头摇‬说“不管怎么样,义和团‘扶清灭洋’总是不错的。民教相仇,两方面都不对,只办义和团,放过放刁的教民,也欠公道。”

  听口气仍有袒护义和团之意,荣禄知道从正面规谏,不易见听,因而改了主意,碰个头说:“奴才有件事,寝食不安,今天必得跟老佛爷回奏明⽩。义和团在涿州、易州一带,人数很多,敢于跟官军对仗,可见无法无天。易州过去,祖宗陵寝所在,倘有扰情事,奴才就是死罪。为了保护陵寝,奴才不能不用烈手段,先跟老佛爷请罪。”

  听得这话,慈禧太后悚然动容“这个责任,我可也担不起!”她说“咱们说正经的,你倒看,怎么才妥当?依我想,闹事的也不过为头的几个人,‘一粒老鼠屎,带坏了一锅粥’,那些不安分的,也实在可恶!”

  这算是让了一点步。荣禄心想,大举围剿,亦恐力有未逮,话也不必说得太硬,且先争到一道“严拿匪首”的上谕,再作道理。

  “老佛爷既这么吩咐,奴才尽力去办。不过,总得有旨意才好着力。”

  “当然要有旨意。”慈禧太后说“你先下去,把我的话传给刚毅他们,回头你跟他们一起‘见面’,就把写好的旨意带来我看。”

  于是荣禄跪安退出,回到宮门口军机直庐,只见刚毅正在大发议论,听得苏拉传报:“荣中堂到!”里面随即没有声音了。

  荣禄有意将脚步放慢,装得相当委顿的神气,扶着门框进了屋。一屋的人,除了礼王世铎以外,都站了起来;因为荣禄的本职是文渊阁大学士,在军机大臣中的职位,仅次于礼王。

  “仲华销假了!”礼王很殷切地说:“这可好了!多少大事,要等你商量。”

  “怎么?”刚毅接着问道“贵恙大好了吧?”

  “大好?”荣禄摇‮头摇‬“快要递遗折了!”

  这个钉子碰得不小,刚毅的脸⾊很难看,赵舒翘怕局面闹僵,急忙大声说道:“三位中堂请坐!”顺手又拉一把椅子给启秀,这样都招呼到了,才又加一句:“咱们从长计议。”

  于是刚毅绷着脸说:“展如,请你把洋人的无礼要求说一说。”

  军机大臣兼总理大臣的,一共两位:王文韶、赵舒翘。王文韶的资格远过于赵舒翘,倘有陈述,应该王文韶开口,但刚毅却不管这一套,只命他所汲引的赵舒翘发言。圆滑得已无丝毫火气的王文韶并不以为忤,而荣禄却颇为不平,一半也是有意跟刚毅过不去,所以很快地接口:“不必说了!⿇烦都是自己找的,还说什么?”

  “慢慢商量!慢慢商量!”礼王怕他们又起争执,赶紧拦在中间说“洋人要派兵进京,保护‮馆使‬,这件事能不能准,恐怕非请旨不可了。”

  “事事请旨,亦不是办法,事情还是我们这里办。”荣禄说道:“各国要派兵保护‮馆使‬,依我看亦无不可。”此言一出,刚毅然变⾊“那还成话吗?”他愤愤地说“辇毂之下,洋兵耀武扬威,国格扫地了。”

  “国格!哼,”荣禄冷笑“义和团这么闹下去才真是国格扫地。”

  “我看这样,”礼王急忙又作和事佬“还是请旨吧!最好再找老庆来,一块儿请起!”

  “这话倒也是。本来,这件事应该归总理衙门主办。”荣禄随即转脸吩咐苏拉“去看看,庆王大概已经来了。”

  “来了,”王文韶这时才开口“跟端王在一起。回头到这里来。”

  “那就等一等再说。”荣禄接着说道“我刚从上面下来,皇太后有面谕,让我转达。”

  述完了旨意,随即召“达拉密”来拟旨。这下荣禄与刚毅又大起争议,一个主张严噤义和团肇事,一个认为肇事的不是真正义和团,决不可一概而论。启秀帮着刚毅说话,赵舒翘从中调解,而王文韶发言不多,不过语气中赞成荣禄的主张,双方势力差不多,便只好折衷,说“乡民练习拳勇、良莠不齐”有“游勇会匪、溷溷其间”如“戕杀武员、烧毁电杆铁路,似此愍不畏法,与民无异”责成“‮出派‬之统兵大员及地方文武,迅速严拿匪首,解散胁从”如果敢于“列仗抗拒,应即相机剿办”上谕中没有提到义和团,是荣禄的让步,换条件是争得一句“所有教堂、教民、地方官均应切实保护。”

  等将旨稿字斟句酌拟好,太监已来催促,慈禧太后立等召见。每⽇照例的军机见面,有皇帝在座,不过只有慈禧太后推一推他手时,他才敢说话,亦无非复述懿旨,加一两句门面话而已。

  看完“严拿匪首”的旨稿,慈禧太后认可照发;随又说道“涿州的义和团,人数很多,良莠不齐,到底是民多,还是义民多,应该解散,还是编练?大家的说法不一,多因为道听途说,所以没有个准。我想,是不是派人下去,切切实实看个明⽩,那时候该怎么办,就好拿准主意了。”

  “是!”礼王答道“派什么人去看,请旨!”

  “这算是地方上的事,让顺天府去!”

  顺天府尹名叫何乃莹,山西灵石人,亦是徐桐,启秀一路人物,荣禄心想,派此人去,当然是替义和团说好话,至少应该加派一个人,才不会偏听。因而建议:“何乃莹一个人怕看不周全,奴才请旨,可否加派大员勘查?”

  “也好!”慈禧太后很欣赏赵舒翘的精明強⼲,而且他兼管顺天府尹,责无旁贷,便即说道:“赵舒翘,你辛苦一趟。”

  “是!”赵舒翘欣然领旨。

  “快去快回,务必仔细看明⽩。”

  “是!”赵舒翘答说“臣回头一下去就跟何乃莹接头,赶得及的话,今天就出京。”

  “‮馆使‬、教堂应该保护。”慈禧太后问道“听说各国‮馆使‬自己要派兵来!这件事,荣禄你看该怎么办?”

  “如果人数不多,许他亦不妨。”荣禄答说“这件事该问一问庆亲王。”

  “庆王已经有折片了,跟你的话一样,说是只有三百洋兵,就让他们进京也不妨。”慈禧太后又说“这样也好。既然他们自己派了兵保护,万一出什么子,也不能全怪咱们。”

  慈禧太后竟是这样的意思,无形中便等于鼓励义和团向‮馆使‬挑衅,荣禄觉得不妥,不过不必争,太后既有“‮馆使‬、教堂应该保护”的话,只遵旨而行,多派兵保护好了。

  于是,等一退了下来,荣禄立刻调兵遣将,先派兵两营驻海淀保护颐和园,又电饬聂士成调派得力队伍,保护芦保及津芦两条铁路,特别指令:“若有民闹事,立即围剿,格杀不论。”然后通知步军统领崇礼,多派兵丁在东民巷‮馆使‬区,昼夜巡逻,严密防守。这样部署耝定,派人拿了名片,请赵舒翘来吃晚饭。

  赵舒翘为刚毅所识拔,与荣禄不甚接近,忽蒙宠召,惊喜集。喜的是荣禄此举,大有看重之意,惊的是刚毅气量狭隘,得知此事,必然心生猜忌,以后怕有⿇烦。考虑了一会,决定先去看了刚毅再说。

  “你去!”刚毅答说“听他说点儿什么。”

  “是!”赵舒翘驯顺地说“由他那里出来,我再来见中堂。”

  “不必了!”刚毅很体恤地“你明天一早要动⾝,早点回家休息。你只记住,义和团的民心可用,千万不能怈他们的气。荣仲华首鼠两端,你别信他的话。”

  “是了!我记着中堂的话。” wWW.niLXs.cOm
上一章   慈禧全传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慈禧全传》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慈禧全传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慈禧全传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