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 第三五章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慈禧全传  作者:高阳 书号:39770 更新时间:2017/9/7 
第三五章
    小李一面悄悄分派车辆,通知內务府接驾,一面在暗中打主意,看样子皇帝决不止于以圆明园之行为満⾜,如果说要“上街去逛逛”应该如何应付?有那些地方是可以逛的;

  那些地方是皇帝逛了以后会觉得有趣的?

  这是两回事。小李认为车子在街上走一走,或者逛个野庙古寺的,也还不妨,但皇帝未见得会有此兴致。那么皇帝是想逛些什么地方呢?破题儿第一遭的事,小李一点边都摸不着,想来想去,只得四个字的主意:随机应变。

  回到寝宮,只见皇帝已换了一⾝便⾐,穿一件玫瑰紫⻩缎的猞猴⽪袍,上罩黑缎珊瑚套扣的巴图鲁背心,间系一条湖⾊纺绸带,带子上拴着两个明⻩缎的绣花荷包,头上缎帽、脚下缎靴,帽结子是一块红宝石。这副打扮是皇帝跟载澂学的,翩翩风度,不及载澂来得英俊,却比载澂显得儒雅。

  小李笑嘻嘻地把皇帝打量了一番,立刻就发现有一处地方露了马脚,便跪下来抱着皇帝的腿说:“奴才斗胆,跟万岁爷讨赏,求万岁爷把上的那对荷包,赏了给奴才。”皇帝立刻会意,一面捞起嵌肩下幅,一面问道:“你敢用?”

  “这个包儿,谁也不敢用!万岁爷赏了这对荷包,奴才给请回家去,在正厅上⾼⾼供着,教奴才家里的人,早晚一炷香,叩祝万岁爷长生不老,做万年太平天子。”

  皇帝笑着骂道:“猴儿崽子!有便宜就捡。”说着依旧捞起嵌肩下幅。

  这意思是准了小李的奏请,让他把荷包解了下来,小李喜孜孜地替皇帝换了对蓝缎平金的荷包,又叩头谢赏。

  “你也得换⾐服啊!”“是!”小李问道:“不就上圆明园吗?”

  到圆明园去,小李就无须更⾐,他这样问是一种试探,皇帝老实答道:“先到街上逛逛,回头有工夫再说。”

  “这…。”小李不敢显出难⾊,只这样说:“就怕巡城御史或者步军统领衙门知道了,许多不便。”

  “怕什么,有我!”皇帝又说:“京城里那么大,‘万人如海一⾝蔵’,只要你当心一点儿,谁也不知道。”皇帝接着又问:“什么叫‘庙市’?我想去看看。”

  庙市怎么行?小李心想,游人极多,难免有在內廷当差,见过天颜的,就此怈露真相,才真是“许多不便”而且常有地痞滋事,万一犯了驾,那就死无葬⾝之地了。

  然而这决不能跟皇帝说实话,说了实话一定不听,只好骗一骗。“今儿不巧,”他故意数着手指说“庙市是初二土地庙、初三花儿市、初四初五⽩塔寺、初六初七护国寺、初八初九隆福寺;今儿初十,正好没有。”

  “那就上前门外去逛逛。我得看看‘查楼’是个什么样子。”

  “奴才可不知道‘查楼’在那儿。”

  “到那儿再打听,打听不着也不要紧。”

  有了这句话,小李就放心了,换了一⾝⾐服,陪着皇帝,悄悄地从西北角门出宮,从东面绕回来,一直出了旗人称为“哈达门”的崇文门。

  大驾出城,一直是走虽设而常关的正门,出警⼊跸,坦道,一直不曾见过杂喧哗的闹市景象,因此皇帝拨开车帷一角,目不转睛地看着,心里也象车外一样地,说不出是好奇、困惑还是有趣?但有一个念头,常常泛起,百闻不如一见,书本上所描写的市井百态,常常无法想象,如今亲眼一看,差不多都明⽩了。

  正在窥看得出神的时候,那辆蓝呢后档车,忽然停了下来,皇帝便轻轻叫一声:“小李!”

  跨辕的小李跳下车来,也正要跟皇帝回话,他拨开车帷,轻轻说道:“奴才去打听‘查楼’。”

  “嗯!”皇帝点点头,又说:“有人的地方,可别自称‘奴才’,也别叫我‘万岁爷’。那不露了马脚?”

  “那,那,”小李结结巴巴地说“那就斗胆改一个字,称‘万大爷’?”

  “大爷就是大爷!还加上个姓⼲什么?”

  “是!大爷。”

  小李答应着,管自己去打听“查楼”皇帝这时候比较心静了,默默地背诵着一首诗:

  “舂明门外市声稠,十丈轻尘扰未休。雅有闲情征菊部,好偕胜侣上查楼;红裙翠袖江南,急管哀弦塞北愁!消遣韶华如短梦,夕帘影任勾留。”

  一面默念,一面想象着红裙翠袖,急管繁弦的光景,恨不得即时能作查楼的座上客。

  “打听到了。”小李掀开车帷说,声音很冷淡。

  “在那儿?”

  “敢情就是⾁市的广和楼,”小李说道“实在没有什么好逛的。”

  “不管了!去看一看再说。”

  于是车子转西往南,刚一进打磨厂,只听人声嘈杂,叫嚣恶骂,仿佛出了什么事似的。皇帝从未听见过这种声音,一颗心立刻就悬了起来。掀帷外望,只见路中心对峙着两辆极华丽的车子,两名壮汉戟指相斥,几乎就要动武,四下看热闹的人,正纷纷围了上来。

  “走,走!往回走!”他听见小李急促地在喊。

  然而已经晚了,后面的车子涌了过来,塞住来路,只得“搁车”过了一会,小李又来回奏,说是礼王府和贝勒奕劻家的车争道,互不相下,两家的主人都喝不住。

  “那不要反了吗?”皇帝很生气地说。

  一句话未完,只听“叭哒、叭哒”的响声,极其清脆地传了过来,小李立刻欣慰地说:“好了,好了!巡街御史到了!”

  果然,豪门悍仆,什么不怕,就怕巡街御史,一听“响鞭”声,顾不得相骂,各自上车赶开。霎时间,车走雷声,散得无影无踪,而小李则比那些人还要害怕,深怕怈露真相,催着车伕,从东河沿回城。查楼始终没有看到,不过皇帝倒体谅小李,虽⽩跑了一趟,并不怪他。

  一回宮皇帝就听总管太监张得喜奏报,说皇后违和,于是皇帝便又到承乾宮去探视皇后。病是小病,只不过⽟颜清瘦,并未卧

  要药方来看,已有四张,皇帝才知道皇后病了好几天了,虽是感冒微恙,究竟疏于慰问,內心不免歉然,所以问长问短,显得极其殷勤。

  等皇后亲手奉茶的时候,皇帝忽然说道:“我看你换个地方住吧!”

  好端端地,如何想出这话来?皇后微感诧异,便即问道:

  “皇上看得这里,那儿不好?”

  “我怕这屋子…。”

  皇帝缩口不语,因为怕说出来会使皇后心生疑忌。承乾宮是东六宮中很有名的一座宮殿,在明朝一向为贵妃的寝宮,崇祯朝宠冠一时的田贵妃就住在这里。到了顺治年间,相传为董小宛的董鄂妃,也住在这里,这异代的两位宠妃,都不永年。道光年间,皇帝的嫡亲祖⺟孝全成皇后,大正月里暴崩于此,死时才三十三岁,宮中相传是得罪了恭慈皇太后,服毒‮杀自‬的。总而言之,在皇帝的感觉中“这屋子不大吉利”!

  皇后自然猜不到他的心思,但也不便追问,只觉得承乾宮近依慈安太后的钟粹宮,慈爱荫拂,没有什么不好,因而含笑不语,无形中打消了皇帝的意思。

  “你阿玛到差了没有?”皇帝问。

  问到后⽗,皇后再一次谢恩,但崇绮是否到了差?皇后不会知道,同时觉得皇帝这话问得奇怪“我在宮里,”她这样笑道“那儿知道啊?”

  皇帝想想不错“倒是我问得可笑了。”他说“也是你阿玛运气好,正好有这么一个缺,户部堂官的‘饭食银子’,每个月总有一千两。”

  “那都是皇上的恩典。”皇后又说“听说桂清为人忠心的,有机会,皇上还是把他调回来的好。”

  “哼!”皇帝冷笑“本来是看他在弘德殿行走的劳绩,有意让他补户部侍郞的缺,调剂调剂他,谁知道他不识抬举,专爱捣。”

  “喔,怎么呢?”皇后明知故问地。

  “他跟李师傅搅和在一起,专门说些让人不爱听的话。”

  “话不中听,心是好的。”皇后从容答道“史书上不都说,犯颜直谏是忠臣吗?”

  “就为了成全他自己忠臣的名声,把为君的置于何地?”皇帝摇着手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有些话,都故意那样子说说的,本没有那回事儿。”

  “是!”皇后先答应一声,看皇帝并无太多的愠声,便又说道:“史书上记那些中兴之主的嘉言懿行,皇上可不能不信。”

  皇帝默然。沉昑了一会,忽然问道:“你说说,你愿意学那一位皇后?”

  “历代的贤后很多,”皇后想了一下“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明太祖的马皇后,都了不起。”

  “本朝呢?”

  “本朝?”皇后很谨慎地答道“列祖列宗,都该取法,尤其是孝贤纯皇后。”

  这等于把皇帝拟作⾼宗。皇帝一向最仰慕这位得享遐龄的“十全老人”听了皇后的话,自然⾼兴。

  就这样谈古论今,而出以娓娓情话的模样,皇帝感到很少有的一种友朋之乐。皇帝有时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他没有朋友,勉強有那么点朋友味道的,只有一个载澂,然而载澂虽比他大不了一两岁,却比他懂得太多。因此,皇帝跟载澂在一起,常有争胜之心,而有时又得顾到君臣之分,这样就很难始终融洽,畅所言。

  跟皇后不同,皇帝认为“状元‮姐小‬”自然是才女,学问上就输给她也不要紧,而况又没有外人听见,不必觉得着惭。当然,皇后受过极好的教养,出言非常谨慎,从不会伤害到皇帝的自尊心,只是相机启沃,随事陈言,如果皇帝沉默不答,她亦很见机,往往就此绝口不提。而遇到皇帝有‮趣兴‬的话题,即使她无法应答,也一定凝神倾听,让皇帝能很有劲地谈下去。

  谈到起更,宮女端上来特制的四⾊清淡而精致的宵夜点心,皇后亲自照料着用完,宮女来奏报,说宮门要上钥了。

  这意思是间接催问皇帝,是不是住在承乾宮?皇后懂她的用心,却不肯明⽩表示,只说:“再等一会儿!”

  皇帝自然也知道。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他却颇为踌躇。想到慈禧太后,又想到慧妃,再想到皇后,如果这一天住在承乾宮,明天说不定又被传召到长舂宮,要听一些他不爱听的话,而皇后则至少有三、五天的脸⾊好看。一想到慈禧太后对皇后那种冷淡的脸⾊,皇帝就觉得背上发凉。

  “我还是回去吧!”皇帝站起⾝来,往外就走,头也不回,他怕自己一回头,看到皇后就会硬不起心来。

  一回到乾清宮,在皇帝顿如两个天地。迢迢良夜,世间几多少年夫妇,相偎相依,轻怜藌爱,而自己贵为天子,却必得忍受这样的清冷凄寂,如何能令人甘心?

  “万岁爷请歇着吧!”小李悄然走来,轻声说道:“奴才已经叫杨三儿在铺了。”

  杨三儿是个小太监,今年才十四岁,生一双小爆眼,红齿⽩,伸出手来,十指尖尖,象个女孩子。这‮夜一‬就是他关在屋里,伺候皇帝洗脚上

  第二天就起得晚了,在书房里,觉得头昏昏地,坐不下去,托词“肚子不舒服”早早下了书房。跟军机见面,也是草草了事,另有两起“引见”传谕“撤”了。

  转眼到了年下,园工暂停,各衙门封印。这年京里雨雪甚稀,所以清闲无事的‮员官‬,在家围炉纳福的少,在外玩乐饮宴的多。最普通的玩法,就是约集两三至好,午后听完徽班,下馆子小酌,⽇暮兴尽而归。

  因此,饭馆跟戏园都是相连的,而每家饭馆,无不预备胡琴鼓板,为的客人酒酣耳热之际,要“消遣”一段,立刻可以供应。前门外几家有名的饭馆,广和居、福兴居、正楼、宣德楼、龙源楼,⼊夜无不大唱⽪簧,唱得好的,可以使行人驻⾜,有个翰林王庆祺就有这样的魔力。

  这天是他跟一个同僚张英麟,听完程长庚和徐小香的《镇澶州》,在宣德楼吃饭,一时技庠,张英麟琴,王庆祺学着徐小香唱了一段小生戏。

  王庆祺在小生戏上,颇有功夫,又是天生一条翎子生的嗓子,清刚遒健,真有穿云裂帛之概。“力巴看热闹,行家看门道”王庆祺又不仅嗓子让外行欣赏,咬字运腔,气口呑吐,废寝忘食地,下过不少琢磨的苦工。加上张英麟的那把胡琴,因为常在一起“消遣”的缘故,衬得严丝合,把王庆祺的长处,烘托得如火如荼,而偷巧换气的地方,包得点⽔不漏。所以一曲既罢,左右雅座和帘外倾听的食客、跑堂,喝采的喝采,赞叹的赞叹,都巴望着再听一段。

  王庆祺和张英麟,也都觉得酣畅无比,但京师是蔵龙卧虎之地,切忌炫耀,讲究的是“见好就收”王庆祺倒还兴犹未尽,而张英麟自觉这段戏,这段胡琴,都颇名贵“人间那得几回闻”?因而不待王庆祺有所表示,便将弓往轴上一搭,拿胡琴套⼊一个布満垢腻的蓝布套中,顺手取一块手巾,‮劲使‬擦着手。

  就这时门帘一掀,闯进一个十八岁的华服少年,后面跟着个穿了簇新蓝洋布棉袍的俊仆。张英麟始而诧异,继而恼怒,这样擅闯客座,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正想开口叱斥,只见王庆祺已在跟那少年搭话了。

  “尊驾找谁?”

  “找那唱《镇澶州》的。”华服少年答说,声音平静从容,但听来字字如斩钉截铁,别具一种威严。

  王庆祺看到那少年的帽结子是一块紫红宝石,心想大概是那家王府中的‮弟子‬,荫封的镇国公之类,公爵的顶戴,不就是宝石吗?

  有此警觉,王庆祺不敢怠慢“喔,就是我。”他说“偶尔消遣,不中绳墨,贻笑了!”

  华服少年点点头:“不必谦虚。唱得很好,弦子也托得好。”

  “那是敝友。”王庆祺指着张英麟说。

  华服少年看着他微微笑了一下,接着转脸又对王庆祺说:

  “你能不能再唱一段我听?”

  王庆祺回脸去看张英麟,他脸上是困惑好奇的神⾊,也没有发觉王庆祺的征询的眼⾊,那就不管他了。“可以!”王庆祺说:“我再唱一段二六,请教!”

  张英麟这时有些如梦方醒的模样,既然王庆祺已经答应人家,自然不能不算,便拿起胡琴,坐了下来。那俊仆却不待主人逊座,自己动手端了张椅子,放在王庆祺对面,用雪⽩的一块手绢擦⼲净,才叫一声:“大爷!”

  大爷便毫不客气地坐了起来。听胡琴“隆得儿”一声,王庆祺张口就唱,同时把一条腿踡曲着,做成一个“金‮立独‬”的‮势姿‬,两手合在一起弄着,是耍手铐上的链子的“⾝段”这就不用听,便知王庆祺唱的是《⽩门楼》。

  王庆祺因为有知音之感,这段《⽩门楼》唱得格外用心,把穷途末路,万般无奈,以及犹存万一之想的贪生的哀鸣,曲曲传出。等唱完了,放下腿来,拱拱手矜持地笑道:“见笑,见笑!”

  “真不错。”华服少年问道:“你在那个衙门当差啊?”

  “我在翰林院。我叫王庆祺。”

  “喔!”华服少年问道:“你是翰林吗?”

  “对了!”王庆祺答道“翰林院检讨。”

  “那么你是戊辰科的罗?”华服少年问。他的算法不错,王庆祺应该是同治七年戊辰科的进士,点为庶吉士,到同治十年大考、散馆、留馆,授职为检讨,不然就该转别的职位了。

  但王庆祺却不是“我是庚申科的。”庚申是咸丰十年。

  “中间因为先⽗下世,在籍守制,所以耽误了。”

  华服少年又指着张英麟问:“他呢?”

  “这是张编修。”王庆祺代为回答。

  “你们是同年?”

  “不是!”这次是张英麟自己回答:“王检讨是我前辈,我是同治四年的。”

  “你是山东人?”华服少年问他。

  “山东历城。”

  “名字呢?”

  这话问得很不客气,张英麟怫然不悦,但就在这时候,王庆祺抛过一个眼⾊来,他便忍气答道:“张英麟。”

  华服少年点点头,转脸向他的俊仆看了一眼,仿佛关照他记住了这两个人的名字似的。

  “今天幸会。”王庆祺将手一伸肃客“不嫌简慢,何妨同饮?”

  “不必!”华服少年摇‮头摇‬又问:“你的小生戏是跟谁学的?”

  “我是无师自通。喜徐小香的路子,有他的戏,一定去听,有时也到他的‘下处’去盘桓。⽇积月累,自觉还能道得其中的甘苦。”

  “‘下处’?”华服少年回头问他的俊仆:“什么叫‘下处’?”

  “戏班子的所在地叫‘大下处’。”王庆祺答说“成名的角儿,自立门户,也叫下处。”

  “喔,那就是说,你常到他家去玩儿?”

  “对了。”

  “最近外头有什么新戏?”

  “很多。‘四箴堂’的卢台子,编了好几出老生戏…。”

  “我是说小生戏。”华服少年打断他的话说“生旦合串的玩笑戏。”

  “这…,一时倒想不起来。”

  谈到这里,一直侍立在旁的俊仆开口了“大爷!”他说“请回吧!别打搅人家了。”

  华服少年点点头,站起⾝来把手摆了两下,似乎不教主人起⾝送客。然后,踏着安详的步伐,回⾝走了。

  “这是什么路道?”张英麟不満地“好大的架子!”

  “轻点!”王庆祺说“我猜是澂贝勒。”

  “不对。澂贝勒我见过。”

  “反正一定是王公‮弟子‬。慢慢儿打听吧。”

  话虽如此,王庆祺年下要躲债,避到他京东的一个同乡家,没有闲心思去打听。送灶那天,张英麟不速而至,一见面就说:“我找了你好几天,真把我累坏了!”他又放低了声音,叫着他的号说:“景琦!你知道咱们那天在宣德楼遇见的是谁?”

  “是谁?”

  “是皇上。”张英麟唯恐他不信似的“千真万确是皇上。”

  王庆祺又惊又喜,只是不断眨眼发愣,张英麟却有些惴惴然,看见王庆祺的神态,越发不安,于是把他特地找了来,想问的一句话说了出来。

  “景琦,”他小声说道:“这会不会是一场祸事?”

  “祸事?”王庆祺翻着眼反问:“什么祸事?”

  “咱们俩这么在饭庄子里拉胡琴唱戏,不是有玷官常吗?”

  “嗐!你是怎么想来的?”王庆祺觉得他的话可笑“照你的想法,那么皇上微服私行,又该怎么说呢?”

  这话自是教张英麟无从置答,然而他也不能释然,虽不知祸事从何而来,总觉得这样的奇遇,过于反常,决非好事。

  王庆祺觉得他这样子,反倒会闯出祸来,便多方设譬,说这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应持之以镇静,视如无事,则简在帝心,不定那一天发现名字,想起旧事,皇帝会酬宣德楼上一曲之缘,至少放考差、放学政,一定可以占不少便宜。

  “是的,‘持之以镇静,视如无事。’千万不能说,否则都老爷闻风言事,你我就要倒大霉了!”

  “对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可让另外人知道,切记,切记。”

  等张英麟如言受教而去,王庆祺一个人坐着发呆。他那表叔只见他一会儿攒眉,一会儿微笑,跟他说话,答非所问,支支吾吾,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便有些害怕了。

  “景琦,”他推着他问“莫非你得了痰症?年近岁,你可千万不能替我找⿇烦!”

  这一下王庆祺才醒悟过来,定定神说道:“表叔,我要转运了!”他把遇见皇帝的经过说了一遍。

  他那表叔吓一大跳:“真有这样的事?”

  “你不看我那朋友,大年下四处八方找我,为了什么?就为了告诉我这个消息。事情一点不假,机会也是太好了,就看我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王庆祺说“抓住了,好处多的是,说不定一迁一转,明年就能放个知府好缺,一洗穷翰林的寒酸。”

  听他说得这样子确凿不疑,他的表叔也代他⾼兴。于是王庆祺就要借钱,因为他要出门办事,而一出门就可能会遇见债主,非还帐不能过关。

  借到了钱,有一百两银子揣在⾝上,王庆祺便去找两个人,一个姓李,是个独眼龙,取“一目了然”之意,自号“了然先生”而别人都喊他“李五瞎子”;另一个姓孙,行三。李五和孙三,跟卢台子一样,都能编戏,王庆祺就是想跟他们去弄几个小生戏的本子过来。

  私房秘本,自然不肯出手。王庆祺是早就算到了的,另有一套说法,说是奉密旨缮进,升平署搬演。宮內一演,外面必定流行,岂不是一炮而红?同时答应将来抄出大內昆腔的本子,供他们改编⽪⻩之用,以为换。

  这一下说动了李五和孙三,每人给了一个秘本。王庆祺便到琉璃厂的南纸店,买了上好的宣纸,叫店里的伙计,打好朱丝格,带回他亲戚家,聚精会神地用端楷誊正,再送到琉璃厂用⻩丝线装订成册。

  这两个本子,一个是李五瞎子所编的《悦来店》,取材于一个没落的旗下达官所写的《儿女英雄传》,安公子在悦来店巧遇侠女何⽟凤的故事。另一个名为《得意缘》,描写落魄书生卢昆杰,为“山大王”看中,许以爱女狄云鸾。后来卢昆杰发觉老丈人竟是打家劫舍的“寨主”不甘辱⾝盗窟。而狄云鸾倒也深明大义,为成全夫婿弃暗投明的意愿,临时授以“雌雄镖”绝技,卢昆杰得以一路击退守路的头目,安然下山。这两个本子,都是小生戏,都有旦脚,允文允武。场子相当热闹,王庆祺揣摩皇帝的意旨,认为一进呈必蒙嘉许。

  但是,进呈得有条路子,最简捷有效的,是找御前当差的太监,不过得要花钱,钱数多少,视⾝分而定。王庆祺心想,这非得找张英麟不可,他是那里得来的消息,便由“那里”设法进呈。

  “路子倒有,我怕惹祸。”

  “你无须怕!”王庆祺指着那两个装潢得异常精致的本子说:“你看看后面!有祸我独当,有福则必是同享。”

  张英麟翻到最后一页,只见末尾写着一行蝇头小楷:“臣王庆祺跪进”便点点头说:“也罢!我找人去办。”

  他找的是一个他的同乡,开饭庄子的郝掌柜,跟宮中的太监很,讲明四十两银子的使费,一定进到乾清宮,不过⽇子不能限定,要看机会。

  “可以,可以。”张英麟特别叮嘱:“可要说清楚,是翰林院王检讨王庆祺所托。银子请你垫上,年內一定归还。”

  “银子小事。”郝掌柜好意问道:“不过你何必买了花炮给别人放?”

  张英麟不敢说怕惹祸的话,因为这一说,郝掌柜可能会迟疑顾虑,事情就办不成了。“其中有个缘故,”也说“改天得闲,我跟你细谈。”

  郝掌柜倒真是热心人,经手之际,自作主张,说明是王庆祺跟张英麟两个人“对皇上的孝心”受托的那个太监,便找了乾清宮的太监梁吉庆,转托小李进呈。

  “你拿了人家多少钱?”小李笑道“跟我说了实话,我替你办。”

  “包里归堆四十两银子,你也看不上眼,我也不忍心要。

  你瞧着办吧,能行就行,不行把东西退给人家。”

  话说得相当硬,小李颇为不悦,真想把“东西退给人家”但打开本子一看,改变了念头,这是皇帝的好消遣,何妨留下。

  “好吧!我瞧着办。”

  转眼间过了年,上灯那天,有道明发上谕:

  “翰林院编修张英麟、检讨王庆祺,着在弘德殿行走。钦此!”

  这道上谕一发抄,顿时成了朝士的话题。“弘德殿行走”就是师傅,张、王二人,不论资望、学问,都够不上资格在弘德殿行走,何以忽有这样的旨意?是不是出于那位大老的举荐?大家都想打听一下。

  谈到弘德殿当差的人的进退,最了解的自无过于李鸿藻,所以有那好事的,特地向他去打听。

  李鸿藻已经知道內幕,但不肯明言,因为一则他是方正君子,说破了张、王二人的进⾝之阶,不独有损圣德,而且近乎背后论人短长;二则因为谏劝园工,皇帝对他有点“赌气”的模样。年前因为皇帝亲政后,初遇元旦,而这年又逢慈禧太后四旬万寿,特地以“家人”的情谊,加恩近支亲贵,由孚郡王奕劻开始,直到醇王的儿子载湉,赏银子、赏顶戴、赏花翎,论大家⾼⾼兴兴过个年。此外在腊月芒又特颁一道上谕,表明两宮太后及皇帝最看重的“中外王大臣”:

  “明年恭逢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四旬大庆,并联亲政后初届元旦令辰,业经加恩近支王贝勒等,因思中外王大臣有勤劳素著者,亦宜特沛恩施,恭亲王、文祥、宝鋆,均着该衙门从优议叙;沈桂芬着赏给御书匾额一方;科尔沁亲王伯彦讷谟诂、多罗贝勒奕劻、公景寿,均着赏穿带素貂褂;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左宗棠,均着部从优议叙,用示宣纶锡羡至意。”

  军机大臣中,无不蒙恩,独有帝师李鸿藻例外,只是皇帝又赏李鸿藻的生⺟姚太夫人匾额一方,御笔“锡类延龄”四字。这意思就很明⽩了,皇帝对李鸿藻颇致不満,赏那方匾额,无非“面子帐”同时也是隐隐讥责:自己尽孝不可阻拦皇帝尽孝。凡是谏阻园工者,皇帝和內务府的那班人,都认为是在打击皇帝的孝心。

  为此,李鸿藻不能不格外谨言慎行。这虽是明哲保⾝之计,实在也是为了大局。如今近臣之中,能够对皇帝剀切陈词而使得皇帝无可如何,不能不稍存忌惮之心的,还只有这么一位为他开蒙的师傅。倘或之过急,师弟之间破了脸,就更难进言了。

  当然,李鸿藻不肯说,自有人肯说,不久,张,王二人蒙皇帝“特达之知”的来历,传播人口,已不成其为秘密。有跟张英麟、王庆祺识的,直言相询,张英麟觉得颇为受窘,而王庆祺却不在乎,笑笑不答。

  由于两人的想法不同,所以张英麟一到弘德殿,便觉局促不安,特别是看见徐桐那副道貌俨然,总是瞟着眼看他和王庆祺的样子,更如芒刺在背,迫不得已,只好常常告病假。

  王庆祺则当差当得很起劲,对李鸿藻和徐桐,坦然执后辈之礼,而遇到侍读时,却当仁不让。他是代替翁同龢的一部分职司,为皇帝课诗文,每次⼊值,总有些题外之话,形迹相当亲密,使得徐桐既妒且羡,就越发没有好脸嘴给王庆祺看了。

  “稗官说部,虽小道亦有可观焉!”皇帝有一天跟王庆祺说“采风问俗,亦宜浏览。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没有?”

  “是!”王庆祺答道“容臣到琉璃厂访查回奏。”

  “好!”皇帝又叮嘱一句:“明天就要回话,有话你跟他们说好了。”他们是指小李及乾清宮的总管太监张得喜等人。

  王庆祺名为“师傅”其实已成佞臣,因而已无法保持翰林的清望,与皇帝左右的太监常有往。当时体会得皇帝的意思,是觅几部谈风花雪月的小说,给太监转呈。于是便又到琉璃厂去溜了一趟,买了一部《花月痕》、一部《品花宝鉴》,等小李来讨回话时,随手带了进去。

  皇帝如获至宝,当天就看到深夜,还不肯释手。第二天起,得晚了,误了“书房”索又看,看到七点钟,才看奏折,第一个就是文祥销假请圣安的折子,心里便有些嘀咕,怕这天军机见面时,他有一番令人不⼊耳的话要说。

  正在发愣,小李用银盘托进一“绿头签”来,是內务府大臣明善请见。皇帝便问:“他有什么事?”

  “听说是为双鹤斋的工程。”

  双鹤斋限期一个月內修好,是皇帝在十天以前所下的手谕,明善为此有所奏请,不能不见,点点头说:“叫他来吧!”

  这一召见,使得皇帝大不痛快。明善奏报京內外报效园工的款子,一共才得十四万八千两,而双鹅斋虽是小修,亦需二十万两银子。因为限期赶修,特向户部商量借款,那知户部一口拒绝,有了“难处”所以来面奏取旨。

  “当初你们是怎么说来的?”皇帝厉声诘责“如今左一个‘有难处’,右一个‘有难处’,教我怎么办?”

  “不是奴才敢于推诿,实在是大家不肯同心协力,奴才几个商量,总要皇上有一道切实的上谕,事情才会顺利。”明善又说:“至于双鹤斋的工程,奴才那怕倾家产,也要上报鸿恩,赶在皇上万寿之前先修出来。”

  因为有后面这段输诚效忠的话,皇帝的气平了些,想了想说:“你先下去!等我看看再说。”

  等明善退下,就到了御养心殿接见军机的时刻。对文祥自然有一番慰问,文祥久病衰弱,说不动话,只说:“奴才有个折子,请皇上鉴纳。”

  他的奏折,当天下午就递了进来,是文祥的亲笔:

  “上年十月间,奴才在奉天恭读邸抄,‘修理圆明园’谕旨,仰见我皇上奉养两宮太后,曲尽孝思,无微不至。奴才虽知此举工程浩大,难以有成,惟业经明降谕旨,自不容立时中止。而中外臣民皆以当兹时势,不宜兴此巨工,众论哗然,至今未息。伏查御史德泰,前曾奏请加赋修理圆明园工程,当经恭亲王及奴才等与內务府大臣会议后,于召对时蒙两宮皇太后圣明洞鉴,以及加赋断不可行,即捐输亦万难有济,是以未经举行。天下臣民,恭读谕旨,莫不同声称颂;兹当皇上亲政之初,忽有修理圆明园之举,不独中外舆论以为与当年谕旨,迥不相符,即奴才亦以为此事终难有成也!盖用兵多年,各省款项支绌,现在被兵省分,善后事宜及西路巨饷,皆取给于捐输菗厘,而厘捐两项,已无不搜括殆尽,园工需用浩繁,何从筹此巨款?即使设法捐输,所得亦必无几,且恐徒伤国体而无济于事也。”

  读到这里,下面是两句什么话,不用看也就知道了。皇帝叹口气,把文祥的奏折一丢,站起⾝来,往外走去,殿廷⾼敞,而在他的感觉中,沉闷得令人透不过气来,几乎不可片刻居了。

  后院中月⾊溶溶,从梨花、⽟兰之间,流泻在地,映出浓浓淡淡的一片暗,舂夜的风味如酒,皇帝静静地领略了一番,忽然想到瑜嫔。正想开口,只听泰殿的大钟响了起来,缓重宽宏的钟声,共是九下,宮门早已下钥,而且召幸瑜嫔得要皇后钤印,辗转周折,过于费事,不由得意兴阑珊,叹口气仍旧回到东暖阁。

  “万岁爷歇着吧!”小李这样劝说。对于皇帝的百无聊赖的情状,他自然看得很清楚,心里也很难过,只是想不出可以为皇帝遣愁破闷的方法。

  这‮夜一‬皇帝依然是看小说消磨长夜。文祥的奏折,留中不批,明善的面奏,自然亦无下文。这样等了两天,才由太监口中传出话去,要皇帝向军机面谕,或者降旨明定由户部设法拨款兴修圆明园,是决不可能的事,因为皇帝已经很清楚,说了也无用,无非徒惹一场闲气!

  这对內务府来说,自是令人沮丧的消息,然而事情并未绝望,京里不行,京外还有办法可想。明善等人原来就有打算,凡是富庶的省分,都得报效,只是第二步的办法,不能不提前来用而已。

  于是仍旧由明善进宮面奏,请求皇帝授权內务府,行文两湖、两广、四川、浙江各省,采办楠木、柏木、陈⻩松等大件木料各三千,所需工料款,准各省报部作“正开销”并在一个月內报明启运⽇期,以资急用。

  这当然可行。明善回到內务府立即‮理办‬咨文,开明清册,到兵部请领了火牌,用专差分递。一个月限期将到,浙江巡抚杨昌浚首先有了复文,但不是报明启运⽇期,是说“浙省无从采办,请饬內务府另行设法。”他说:“浙省向无大木,例不责令办解”如果浙江有大木可办“断不敢饰词诿卸,无如限于地利,穷于物产,实非人力所能強致。”同时又举了一个实证,上年奉准建造“海神庙”所用梁柱,是在‮海上‬采办的洋木,倘或浙江出产大木,戋戋之数,何必外求?又说:“杭州省城內外,向多宽大庙宇,为列圣南巡临幸之所,军兴以后,尽成焦土,迄今十余年之久,并无一处起造,虽因民力未充,而其购料之难,亦可概见。”言外余音,大有此时不宜兴修园林之意。

  接着是四川总督吴棠的奏折。他说,道光初年,奉旨采办楠柏四百余,是在距省城数十站的打箭炉,一处“老林”中开厂砍伐,那里离⽔路甚远,中间隔着崇山峻岭,披荆斩棘,开辟运道,费了好几年的工夫才能搬运出山。这一次所需的数量,比前次多出数倍,而深山之中,因为经过兵火,烧的烧,砍的砍,成材巨木,极为罕见。必须多派⼲员,分赴夷人聚居之处,带同樵夫向导,深⼊老林寻觅,如有合适的木料,又要勘查道路,倘或中间隔着悬崖深涧,揷翅难渡,便不得不加以放弃。即令能够运出山去,还要顾虑⽔路,嘉定雅州以上,都为山溪小河,舟楫不通,大木必须逐漂放到嘉定大河,方能扎筏东下。

  这两个折子,皇帝左看右看,找不出可以驳斥的地方,只好批了个“着照所请”与务府的人,得到消息,急得跳脚,都是这样一通奏折,便轻轻卸除了千钧重担,圆明园拿什么来修?尤其是四川总督吴棠,⾝受慈禧太后天⾼地厚之恩,內务府谅他说什么也要竭诚报效,所以抱着极大的希望,那知亦来这么一套推诿的说词。所谓“恳请展缓限期”原是句试探的话,如果严限‮理办‬,则吴棠掏私囊现买大木料,当亦在所不惜,如今“着照所请”这一“展限”就遥遥无期,不用指望了。

  皇帝到底年轻,处事不够老练,明善等人,忧心忡忡,发觉此事做得相当冒失,大有难乎为继之势,然而已是骑虎难下!于是几个堂官召集得力的司官,悄悄聚会,密筹应付之道。

  “事情到了头上了,说不上不算,只有硬顶着!”总司园工监督的贵宝,心中抱着孤注一掷的想法,希望把园工搞大,到不可收场之际,能把慈禧太后搬动出来,主持大计,所以这样极力主张。他说:“前年大婚,开头那会儿,不也是困难重重,这个哭穷,那个不肯给钱,到临了儿,还不是照样轰轰烈烈办得好热闹!”

  崇纶比较稳重,摇着头说:“大婚是大婚,而且有六爷跟宝中堂在那儿主持,各省督抚说什么也得买面子。如今,这两个主儿,”他做了一个六、一个七的手势,意指恭王和醇王“都在等着看热闹,咱们别弄得不好收场!”

  “二大爷!”贵宝就象那恃宠的子侄,放言无忌“你老这话可说得远了!奉旨办事,上头还有两宮太后,难道说大家真的一点儿不管?如果打咱们自己这儿就打了退堂鼓,还能指望人家起劲吗?”

  “起劲也得看地方,瞎起劲,管什么用?”崇纶又说“咱们先得看看,到底有那几处款子跟木植是靠得住的?量⼊为出,稳扎稳打。”

  “要稳住就很难了。”明善接口说道:“广东瑞中堂那儿是靠得住的,粤海关也是靠得住的,不过就是那么一碗⽔,这会儿喝了,回头就没了!”粤海关的收⼊,向例拨充內务府经费,所以明善这样说。

  “回头再说回头的。”舂佑出了个主意“我看用不着百废俱举,咱们先修一两处,弄出个样儿来,有现成的东西摆在那里,就比较容易说话了。”

  这个建议,在座的人,无不首肯。决定先集中全力,兴修两处,一处是皇帝限期赶修的双鹤斋,一处是供奉列代御容的安佑宮。

  “那个李光昭怎么样了?我看有点靠不住吧?”崇纶这样问说。

  “不管靠得住,靠不住,反正有这么一个人替咱们出去张罗,总是好的。”

  贵宝这话说到头了,崇纶默然。于是当天就把工程范围,重新安排了一下。到了三月初,双鹤斋和安佑宮,大致就绪,奏报皇帝,由小李传谕:定于三月十二⽇,赴安佑宮行礼。当然,这是一个借口。

  到了那天,皇帝命驾出宮,带了“御前行走”的一班少年亲贵,內务府的‮员官‬和小李等人,在圆明园很周详地视察了一番,在双鹤斋传晚膳之前,召见崇纶、舂佑、明善、贵宝,有所垂询。

  巡视的时候,都是皇帝的话,这里的装修要奇巧玲珑,那里的楼梯要蔵而不露,扈从的內务府‮员官‬,无不郑重其事地表示“遵旨”但到了召见时,就尽是跪在皇帝面前的那四个人的话了。

  说来说去还是钱,捐款总数还不到三十万,各处的硬装修,用花梨木或紫檀雕花,一堂称为一槽,总计五十二槽,向粤海关“传办”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的小件,在京招商承办。此外的木植,除了四川总督吴棠,有一句口惠而实不至的“展缓限期”的承诺以外,其余各省,无不胪举理由,表示“非敢饰词推诿,实为室碍难行”估算要几百万银子的工料款,从何着落?

  皇帝越听越心烦,最后只有这样吩咐:“你们瞧着办,那一笔款子可以动用,只要跟各该衙门说通了,我一定照准。”

  这话等于未说,如果各该衙门说得通,又何必上烦宸衷?內务府三大臣一司官回城以后,赶紧又召集会议,将內务府及工部每年例修的经费,一笔一笔仔细估量,能够动用的都列了出来,也不过二十万两银子,戋戋之数,无济于事,只有尽量先用在慈禧太后常在查问进度的“天地一家舂”上面。

  过了皇帝万寿,贵宝听说成麟已经回京,刚要派人去找,成麟自己到內务府报了到,带来了一段吕宋洋木的样子,说是李光昭已经在‮港香‬定购了三万二千尺的洋木。这自然是一个好消息,三万二千尺洋木,比实际需要的,还差得很多,但有这样一个急公好义的商人,能报效数万银子,⾜以杜塞悠悠之口,拿他作个榜样,劝令捐输,所以贵宝非常‮奋兴‬。

  延⼊室內,略作旅途安好的寒暄,成麟未谈正题,先要求贵宝左右回避,同时脸⾊郁,一看就知事情不妙。

  “贵大爷,”成麟第一句话就是:“咱们上了那个姓李的当了!”

  由于心理上先有准备,贵宝不致于大吃一惊,沉着地问道:“怎么呢?你慢慢儿说。”

  “姓李的话,十句当中只好听一句,简直就叫荒唐透顶!”成麟哭丧着脸说“贵大爷,我可真不得了!将来绳子、毒药,不晓得死在那一样东西上头。”

  这一说,贵宝不能不吃惊“何致于如此?”他強自镇静着“你说说,那姓李的是怎么一个人?”

  李光昭是广东客家人,寄居海口多年,倒是认识好些洋人,但专以诈骗为业,骗到了一溜了之,打听到洋人已离海口,才又出现。

  两年前李光昭跟洋人做了一笔生意,把襄河出口之处的一片荒地,卖了给洋人,洋人上了当,心有不甘,跟李光昭提出涉,要求退回原款。李光昭骗来的钱,一半还债,一半挥霍,早已光光大吉。于是跟洋人商量,说可以筑一道堤,使得那片低洼荒地,不生⽔患,而且也带了洋人实地去勘察过,只要能把堤筑起来,这片荒地确可成为有用之地。

  等他装模作样,雇了几名土工,打线立桩,立刻便有人出面⼲涉,这个人是当地的绅士,名叫吴传灏。

  吴传灏是受地方委托,向李光昭提出涉。那片滨⽔荒地,是襄⽔宣怈之区,本没有什么人承粮管业,等于是无主公地,如果筑上一道堤,襄⽔大涨时,没有出路,必致‮滥泛‬成灾,汉三镇的老百姓,岂不大受其害?

  李光昭何尝不明⽩这番道理,但为了对洋人有所代,仰起脸大打官腔,非要筑堤不可,当时几乎动武,还是洋人劝架,才不曾打得头破⾎流。而李光昭的这些近乎苦⾁计的做作,吴传灏当然不会了解,只觉得此人不可埋喻,唯有控之于官,于是由汉县到汉府,再从汉⻩德道告到巡抚、藩司、臬司“三大宪”那里,无不贴出煌煌告示,严噤筑堤,以保民生。

  “我们大清国是有国法的,”李光昭对洋人说“朝廷是讲道理的,地方官吏一定敷衍地方士绅。不要紧,我到京里去告,非把官司打胜了不可。”

  李光昭就此借“京控”为名,摆脫了洋人的羁衅,也是他如何到了京师的来龙去脉。贵宝一听,倒菗一口冷气,不过內务府的人做事,向来顾前不顾后,所以贵宝转念一想,这个李光昭倒有些本事,且听听下文再说。

  “李光昭是早就打听好了的,知道洋人已经认倒霉回了国,才敢回汉口。”成麟又说“在路上他印了一张衔条:‘奉旨采运圆明园木植李’,又做了两面旗子,要在船上挂出来。我看这样子要出事,把当年小安子让丁宮保砍了脑袋的事一说,才算把他拦住。这个人的花样真多,胆也真大,跟洋人极,也许闯得出什么名堂来。”

  事多话长,成麟讲得又不甚有条理,因此贵宝一时颇感茫然,但最后这句话却是很清楚,成麟见闻所及,对李光昭的信心未失。但何以前面又说得他那样不堪?前后对照,成麟到底是什么意思,倒要问他一问。

  “到汉口一打听,木植如果现伐,得三年才能出山。”成麟未待贵宝开口,先就讲他回京的原因:“李光昭跟我说,不如到‮港香‬买洋木。到了‮港香‬,跟一个洋商定了三万二千尺洋木,就是我带回来的样子,李光昭付了定洋,说要两下凑钱,我特地赶回京来筹款。贵大爷,”老实的成麟以一种十分难看奇异的表情说“为了补缺,我也顾不得了,我能凑多少就买多少洋木,作为我的报效,那时要贵大爷作主,别埋没了我的苦心。若是我叫李光昭骗了,也要请贵大爷替我伸冤。”

  贵宝一听这话,只觉得他可怜,便安慰他说:“不致于那样!你的辛苦,上头都知道,小心谨慎去办吧!”

  得了这两句微带嘉许的话,成麟的勇气又鼓了起来。便下了个帖子,约请了几个至亲好友,在西河沿的龙源楼便酌,预备请大家帮忙,凑一笔整款借给他去报效木植,好补上笔帖式的实缺。

  约的是下午五点钟,一到那里,发觉情形有异,两三个便⾐壮汉,在门口靠柜台站着,双目灼灼,只是注意进出的食客。接着澂贝勒到了,直接上楼,有个壮汉便拦着成麟,不许他踏上楼梯,成麟越觉困惑。

  一样地,楼上伺候靠东雅座的跑堂也大惑不解,澂贝勒他是认得的,却不知另一个华服少年是谁?看澂贝勒弯耳语,似乎此人来头不小。

  正在张望得起劲,那位贵客随带的俊仆,一扭脸发现了跑堂,立刻就把眼一瞪,其势汹汹地奔了过去。

  “你懂规矩不懂?”他将跑堂的往外一推,低声喝问。

  跑堂的‮窥偷‬顾客的动静,是饭馆里的大忌,那人自知理屈,赶紧陪笑哈地道歉:“二爷别生气!是我看得刚才进来的那位大爷眼…。”

  “什么眼眼生的!”他抢着说道“你这儿如果打算要这个主顾,就少噜苏。拿帐来!”

  跑堂答应着到柜上算了帐,用个小纸片写个银码,回到楼上,只见那俊仆还在等着,便请教“主家”尊姓,以便挂帐。那俊仆摇‮头摇‬付了现银。跑堂的再三说好话不肯收。那是京里的风俗,非得这样才能拉住主顾,主顾虽持付现,便是看不起那家饭馆,不屑往来之意。所以跑堂的相当着急,以为真是为了刚才的行动失检,得罪了贵客。

  就这一个要给银子,一个不肯收的当儿,只见澂贝勒已陪着华服少年出了雅座,俊仆随即跟在后面,一引一从,径自下楼。龙源楼门前停着一辆极其华丽的后档车,等华服少年上了车,澂贝勒亲自跨辕,丝鞭扬处,绝尘而去,惹得路人无不侧目。

  到这时候,那些壮汉才扬长而去,成麟亦方得上楼,心里只是猜疑,估不透那华服少年是谁?倒把自己的正事都忘掉了。

  他来得太早了些,虽经此耽搁,客人尚还一个未到,跑堂的沏上茶来,成麟便跟他闲聊,问起华服少年。由于他是客,跑堂的掀开门帘,看清没有人偷听,才凑到他⾝边,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我跟你老说了吧,你老可千万放在肚子里。

  那位十八九岁,长得极清秀的小爷,是当今皇上。”成麟吓一大跳“你别胡说!那有个皇上下馆子吃饭的?”话是这么说,他也并不是坚决不信,因为想到澂贝勒已加了郡王衔,而竟替那人跨辕,则⾝分的尊贵,起码是个亲王,如今那有这么一个皇子?

  “一点都不假。”那跑堂又说:“是鸿胪寺的立五爷说的。立五爷还在西头那间雅座,他常在宮里当差,不知见过皇上多少回,错不了!”

  成麟舒了口气,心里异常好奇,看样子是不假,但皇上溜出宮来,微服私行,总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看他还似不信,跑堂的便又举证:“宣德楼的那段新闻,你老总该知道?”

  “宣德楼出了什么新闻?”成麟问道:“我去年出京,这两天刚回来,一点都不知道。”

  “那就怪不得了!”跑堂的说“翰林院的张老爷、王老爷,在那儿遇见了皇上,皇上还让王老爷唱了一段⽩门楼,夸他赛似活吕布。一过了年都升了官了。”

  愈说愈奇,也愈教成麟不能相信,然而无法再往下追问,因为他所请的客人,已陆续来赴约了。

  这些客人包括成麟的表兄巴颜和在內,听得成麟相邀,当他跟李光昭出京,大功已成,设宴庆贺,所以一见面纷纷道贺。越是恭维得好听,成麟心里越难过,也越着急,因为借钱的话,更难出口了。

  好不容易,成麟才把话引⼊正题,说是自己也打算买一批洋木报效,希望大家先凑一笔钱出来。

  “老三,”巴颜和不等他毕其词,就急地问“那李知府不是说,能凑十几万银子买洋木吗?”

  “不错!”成麟赶紧接口“不过他是他的,我是我的。”

  “这话就不对了!”巴颜和疑云大起“当初原是这么说的,一起出京办木植,他出钱,你出力,将来劳绩的保案上去,优叙大家有分,只要他补上了实缺知府,你起码也能补上一个九品笔帖式,何用你花钱报效?”

  这话把成麟问得张口结⾆,原形毕露。于是有人敷衍着说:“成三哥犯不上花这钱。即使真要报效,等李知府的木植运到,匀出多少,归你的名下,该多少价款,我们想法子凑了还他。”

  成麟心里有数,这还是人家顾他面子的说法,倘不知趣,再说下去,就要盘诘李光昭的底细,会弄得很难堪。所以装作很感地拱手说道:“这样也很好。到时候真要那么办,我再请各位帮忙。”

  这顿饭,在客人自是吃得索然寡味,做主人的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官梦震醒,而且还得应付巴颜和的索债:

  他经手替李光昭代借的五百两银子。

  这里所谋成空,李光昭却还在广州盼望。看看资斧不继,后路茫茫,一不做,二不休,悄悄在广州置办了动用物品,带着他那名十分玲珑的跟班,名叫李贵的到了‮港香‬。

  一到就住进‮港香‬最大的得利客栈,包了两间房,一间作卧室,一间作起坐,房门上贴出一条梅红长笺,大书“钦派圆明园工程监督李寓”命李贵在跟别人谈到他时,称为“钦差”又弄了几口大⽪箱,里面不知道装的什么东西,外面贴着“奉旨采办圆明园木植李”的衔条,放在起坐间里,进门客人,一望而知。同时雇了一顶绿呢大轿,每天穿起公服,戴一副大墨晶眼镜,招摇过市。

  这一下,立刻便有人来兜生意,因为两广总督衙门和粤海关有圆明园工的“传办事件”是‮港香‬商场都知道的,所以都不疑李光昭假冒。谈生意照例先拜会,后邀宴,有此一番酬酢,才讲到正题,李光昭便天⾼皇帝远地大吹特吹,提到木植,说是既买洋木,便得跟洋商直接打道,免得中间剥削。别人不知道他是骗惯了洋商的,都当他精明能⼲,便真的替他找洋商的路子。

  结果找到一个法国人,名叫安奇,一谈之下,十分契合。李光昭决定买三万尺的洋木,谈好价钱,要付定金的时候,李光昭连连冷笑,说是象这样的生意,只有买主先孝敬经手人的,如何先要定金?大清皇帝买洋木,还怕少了他的价款?等木植运到天津,验明货样,自然照价发款,內务府办事的规制一向如此。

  于是签了约。自然,安奇有安奇的打算。

  安奇在‮国中‬已有多年,但运气不好,经商迭遇风险,在广州和‮港香‬,欠下了好些债,能有这笔大生意,可以一苏涸辙,所以格外迁就。至于李光昭的来历,他虽也怀疑,却认为不致遭受任何损失,因为他对‮国中‬的官场,极其了解,天津教案发生时,曾亲历其境,看透了‮国中‬人办洋务,只讲保住虚面子,暗地里多大的亏都肯吃的。如今李光昭所签的约,有“圆明园李监督代表大清皇帝立约”字样,果然属实,则等货到天津,一经验收,不怕拿不到钱,倘或假冒,则可请求领事提出涉,一口咬定大清皇帝悔约。他深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是最会做官的,必不肯为了上十万银子,闹出大清皇帝悔约的纠纷,贻笑列国,颜面不保。

  在李光昭,也有一个如意算盘。他在广州的时候,已经知道圆明园工程罢不能,而最困难的是,缺乏木料,慈禧太后万寿期近,需求甚亟,只要有一船洋木到了天津,不怕內务府的人不听自己的话。他预备这样说:洋木总值是三十万,自己答应过报效十万银子,扣除以外,应找二十万两。付掉安奇的价款,起码还能多十万银子。拿这笔钱在吏部加捐一个“大花椽”把没有“部照”的候选知府,弄成个真的,等奖叙的旨意下来,再打点打点,搞个“不论双单月”遇缺尽先补的名堂,然后走路子指明分发到湖北,那就扬眉吐气了。

  两个人各有打算,彼此凑合,签下了一纸英文的合同。安奇认为照商场的惯例,不付定金,合同无效,坚持要“意思,意思”那怕一块钱都行。李光昭倒也慷慨,付了十块银光闪亮的墨西哥鹰洋。

  合同很简单,口头谈得详细。安奇表示他在小吕宋有人替他办货,由‮港香‬打电报到加尔各答,再由伦敦转到小吕宋,至多半个月工夫,货⾊就可运到‮港香‬,然后一起随船到天津,货领价。

  这笔易一做,李光昭成了‮港香‬商场上的知名人物,有人想做內务府的生意;有人想捐官;有人为打官司准备“京控”要找路子,都来拜托。李光昭来者不拒,无不拍保证,一定帮忙。于是有人为他惠客栈的帐,有人送“程仪”真有如鱼得⽔,左右逢源之乐。

  那知乐极生悲,就在洋木将到‮港香‬的前一天,安奇喝酒大醉,在九龙到‮港香‬的渡船上,失⾜落海,等捞救上船,已经一命呜呼,债主闻讯齐集,分掉了那一船洋木。

  李光昭得到信息,大惊失⾊,赶到安奇的洋行里去打听,得知大家分配洋木抵偿债务的经过,还想挽救,劝安奇的债主们,仍旧把洋木运到天津,照约行事,保证所得到的现款,比此刻瓜分木料来得划算。无奈合同的一方已经亡故,契约责任,自然归于消灭,倘或出了纠纷,打官司不能传安奇到案,必输无疑。所以任令李光昭说得⾆敝焦,大家只是‮头摇‬不允。

  这一下害得李光昭进退维⾕,大为狼狈。绕室徘徊了‮夜一‬,终于恍然大悟“安奇死了,还有别人。洋商不曾死绝,何妨照样再来一次!”他欣喜地自语着“对!就是这么办。”

  这一次找到的也是一个法商,名叫威利,洋行设在福州,因而谈妥了便到福州去签约。

  威利专门经营木材,在‮国中‬的业务,委托福州美商旗昌洋行代理,所以这张合同,亦由旗昌洋行出面代订,威利连带签署负责。合同中载明订购洋木三船,共计三万五千英尺,连运费在內,每尺银圆一元五角五分,总计五万四千二百五十元,在三十天內运到天津,立即验收给价,每船每迟延一⽇,津贴泊船费用五十元。至于定金,照安奇的成例,只付了十块鹰洋。

  办好手续,李光昭携带英文合约和木样,坐海轮北上,一到天津,先禀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据內务府奏准的原案,请求饬令天津海关,免税放行,一面向內务府呈报,说是“亲自航海,运来大木,将抵天津大沽,请派员点收”同时附呈木样。至于木植数量价格,李光昭因为京中‮员官‬不懂英尺大小,也不晓得洋木价格,索滥报,说第一船洋木共有五万五千五百余洋尺,总值三十万两。

  正好,两广总督瑞麟,亦专差解到一批洋木的木样,摆在內务府內,看着能否合用,如果合用“即行购买运解”內务府的‮员官‬,拿李光昭的木样,放在一起验看,认为统通合用,分呈奏报皇帝“请旨”

  对广东的处置,比较简单,只是说明情形,请旨饬令两广总督、广东巡抚,迅速购办,解运进京。关于李光昭的那一部分,却有些疑问,因为有懂洋木行情的,说洋尺比‮国中‬的“三元尺”来得小,而五万五千多洋尺的木植,也不须三十万银子。因此,內务府大臣决定请旨“饬下直督,就近派员,按李光昭所禀件数目‮寸尺‬,验收造册咨送臣衙门,一面由该督迅速设法,运赴圆明园工程处查收,再由臣等查验,是否与所报相符,核实估计价值,奏明请旨,格外恩施,以昭励。”

  这样做法,另有深意,首先是一笔运费,着落在李鸿章⾝上,不管他将来如何报销,內务府可以不必花钱。再是在李光昭⾝上留下一个伏笔,就凭“核实估计价值”这句话,就有许多好处。

  皇帝自然“依议”于是內务府抄录原奏及李光昭的原呈,办公文咨请直隶总督衙门照办。经此周折,已是一个月过去,威利运到天津的第一船洋木,已经在码头上停泊了二十天,而且洋商跟威利已经发生纠纷了。

  在福州,李光昭可以吹得天花坠,一到天津,不见码头上有任何‮员官‬,来照料这批由大清皇帝派人代表立约订购的木料,押运的洋商,便起疑心。催着李光昭收货给价,李光昭只是支吾敷衍,几天以后,连他的人影子都见不到了,于是向‮国美‬驻天津领事署申诉,提出涉。

  就在这时候,神武门出了一个子,皇帝微服游幸,⽇暮归来,拉车的一匹马不知怎么受了惊吓,由神武门狂奔⼊宮,直到景运门,才经守卫宮门的护军拦住。这件事被当作新闻一传,皇帝的荒唐行径,连带地也播传人口了。李鸿藻忍无可忍,决定犯颜直谏,而造膝密陈,因为体制攸关,毕竟不能畅所言,所以亲自缮了一通密折,当面递给皇帝。

  李鸿藻跟皇帝是师生的情谊,十三年来,除却⺟丧守制那三年,几于无⽇不见。所以皇帝的情如何,只有他最了解。外和而內刚,好面子,重感情,秉又极其机敏,谏劝之道,只有相机开陈,或者取瑟而歌,暗中譬喻。这年会试,李鸿藻以副主考⼊闱,第三场文题:“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以及试贴诗“赋得无逸图,得勤字五言八韵”的题目,就出于他所拟,而意在讽劝。此刻所上的密折,措词仍是浅明而宛转。首先引用上年皇帝亲政,两宮太后在养心殿召见亲贵大臣,面谕辅助皇帝,知无不言的训谕,作为建言的据,接着便“沥陈愚悃”说的是:

  “伏思皇上亲政以来,一年有余矣!刻下之要务,不可不亟讲求者,仍不外读书、勤政二端,敢为我皇上敬陈之:前数年皇上⽇御弘德殿读书,心志专一,经史记诵甚,读书看折,孜孜讨究,论诗楷法,亦⽇见精进;近则工夫间断,每月书房不过数次,且时刻匆促,更难有所裨益,不几有读书之名,而无读书之实乎?夫学问与政事相为表里,于学问多一分讲求,即于政事多一分识见,二者诚不可偏废也。伏愿我皇上懔遵皇太后懿旨,每⽇办事之后,仍到书房,计真讨论,取从前已读已讲之书,逐⽇温习,以思其理;未读未讲之书,从容考究,以扩其识,诗论必求其精通,字画必求其端整。沉心静气,涵养圣德,久而久之,自受益无穷矣。皇上亲政之初,凡仰蒙召对者,莫不谓天禀聪明,清问周至,钦佩同深,气象为之一振。迩来各部院值⽇诸臣,未蒙召见,人心又渐懈矣!咸丰年间,文宗显皇帝每⽇召见多至八九起,诚以中外利弊,非博采旁咨,无以得其详细也。若每见不过一二人,每人泛问三数语,则人才之贤否,政事之得失,何由得悉乎?夫臣下之趋向,视朝廷为转移,皇上办事早,则诸臣莫敢不早;皇上办事细,则诸臣莫敢不细!不如是则相率偷安,苟且塞责,其流弊有不可胜言者。伏愿我皇上仰法祖宗定制,辨⾊视朝,虚心听言,实事求是;于披览章奏之际,必求明其所以然,则事理无不贯通矣。而又勤求法制,屏无益之游观;轸念时艰,省无名之兴作。”

  通篇文章,要紧的就是最后这两句话,但摆在数百言论读书勤政之道以后,文字就显得不够力量。皇帝看完,不以为忤,却也没有摆在心上。

  李鸿藻则是一心盼望着,皇帝会虚己以听,或者召见,或者见诸行动,有改悔的迹象,结果什么都没有!自然大感失望。他所听到的是许多流言,其中最离奇的一说是,皇帝曾出现在陕西巷,韩家潭一带,那里是有名的“八大胡同”犹如唐朝长安的平康坊“苏帮”的“清昑小班”集中之区,岂是万乘天子所能驻驾的地方?因此,李鸿藻说什么也不能相信。然而惊疑莫释,只好去请教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荣禄,跟李鸿藻是至,他由工部侍郞调任户部左侍郞,兼管“三库”但始终是醇王手下的一员“大将”负着保护京师的重任。

  “有这回事。”荣禄对李鸿藻无所顾忌,直言相告“不但到了八大胡同,还有下三滥的地方。”

  李鸿藻大惊失⾊,话都说不俐落了:“那,那是什么地方?”

  言语便给的荣禄,迟疑未答,因为一则李鸿藻不会知道那些地方,解释不明⽩,再则亦真不忍言!想了想,这样答道:“四哥,你就甭问了!”

  李鸿藻心如刀绞,坐在那里,半晌作声不得,思嘲之下,挤出一句话来:“怎么跑到那些地方去了呢?”

  “不能老逛八大胡同啊!”荣禄答道:“清昑小班是內务府那班阔大爷的天下,多在內廷当过差,全都认得,撞见了怎么办?”

  “你遇见过没有?”

  “没有。”荣禄答道:“我也不敢!四哥,你想,真要遇见了,我怎么办?只有暗中保护,不敢露一点儿痕迹。”

  “唉!”李鸿藻长叹一声,不知不觉地滚出来两滴眼泪。

  “园工非停不可了!”荣禄面⾊凝重地说“⽇本人居心叵测,如果不免一战,军费就很为难,那经得住再兴大工?” Www.NIlxS.CoM
上一章   慈禧全传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慈禧全传》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慈禧全传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慈禧全传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