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1 第二十一章 蓝玉的覆灭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明朝那些事儿1  作者:当年明月 书号:2953 更新时间:2016/10/9 
第二十一章 蓝玉的覆灭
  【蓝⽟的昏着】

  昏着是围棋用语,它的意思是指⾼明的棋手出现不该有的错误,把这个词用在蓝⽟⾝上是很合适的,离开‮场战‬后,这位英明神武的大将军似乎就和任意妄为这个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归途中,蓝⽟⼲出了一件颇为让人不聇的事情,他欺负了元主的老婆,而这位女情也甚是刚烈,‮杀自‬了。(私元主妃,妃惭自尽死)

  蓝⽟的行为违反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也十分不得人心,朱元璋十分愤怒,但由于考虑到蓝⽟功劳很大,便没有去更深的追究他,而蓝⽟却以为这是默许的表现,更加猖狂起来。

  此后,他的这类表演越来越多,在他回到喜峰关口时,由于已经是黑夜,守关的‮员官‬休息了,听到有人叫关就立刻跑去开门,而蓝⽟却⼲出了谁也想不到的事情。

  他命令自己的士兵攻击关卡,打破城墙強行闯⼊,还颇为洋洋自得。

  这就太过分了,守关的‮员官‬也是人,人家已经跑去开门了,而你连一会都不愿意等,难道你是赶去救火不成?

  这两件事让朱元璋十分恼火,他原来准备封蓝⽟为梁国公,为了警告蓝⽟,他把梁字改成了凉字,大家从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蓝⽟态度的转变。

  蓝⽟似乎也应该有所警觉了,但他却注定是个有两分颜⾊就要开染坊的人。不但继续放任自己的行为,居然还把手伸到了军权上,他不经过朱元璋的允许,在军队中任命自己的亲信‮员官‬,布置自己的势力。

  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锦⾐卫的眼睛,于是朱元璋开始考虑怎么处理这个胡惟庸第二了。

  蓝⽟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却在获得成功之后做出如此多不法的事情,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但其实只要联系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纳哈出投降事件,就能合理的解释蓝⽟的行为。

  从宴请纳哈出时的傲慢到喜峰关的骄狂,我们可以给蓝⽟下一个结论,那就是:这是个耝人。

  所谓耝人,不是指他没有文化或是行为耝鲁,而是指他的行为欠考虑,为人处事不通人情,属于那种想了就⼲,⼲了再想的人。其实他的格一向如此,就算不在这件事上犯错误,迟早也会在那件事上捅漏子。

  这就是所谓的格决定命运吧,而关键问题在于,蓝⽟的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在很大程度上,他的生死只取决于朱元璋的容忍和耐心,而朱元璋并不是个有耐心的人。

  蓝⽟很快就犯了新的错误,朱元璋考虑到蓝⽟的功劳,破例封给他太子太傅的官衔,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是个从一品官职,一般‮员官‬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而蓝⽟就像吃错了药似的,居然在很多人面前大叫:“以我的功劳难道不能给个太师吗?”(我不堪太师耶?)

  这就不是要求进步了,是嫌自己活得太长。

  朱元璋再也不能忍受了,如果他还能忍,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他又一次亮出了屠刀。

  要说明的是,在历史上,蓝⽟被杀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明通鉴》记载,蓝⽟被杀和燕王朱棣有莫大的关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的行事方法和手段都很接近朱元璋,所以很多人都说他最像朱元璋,此人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也有所了解了,这里先不说他,后面自有专题介绍。

  蓝⽟是常遇舂的內弟,而常遇舂的女儿又是太子朱标的妃子,所以蓝⽟和太子的关系很好,在出征纳哈出回来后,这位仁兄找到太子,对他说:“燕王不是一般人,迟早是要造反的,我找过人望他的气,有天子气象,你一定要小心。”

  蓝⽟算是够朋友,把这些话对太子说了,只是希望太子小心,但他忘记了一句成语“疏不间亲”你蓝⽟最多不过是个外戚,怎么能和亲兄弟比!

  太子后来在闲聊时把蓝⽟对他说的话告诉了燕王朱棣,于是朱棣便狠狠地告了蓝⽟一状。朱元璋在朱棣的挑拨下才对蓝⽟动手。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在我看来,蓝⽟被杀的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他的骄纵不法,无论如何,朱元璋决定要对蓝⽟下手了。

  既然决定要动手,先要给蓝⽟一个罪名,毕竟程序还是要走的。总不能无缘无故就拉出去砍头,如果要告蓝⽟小偷小摸,应该不会有人相信,而当时包二等生活作风问题似乎还是一种荣耀。

  看来还是谋反这个罪名好一点,标题醒目,主题鲜明,且方便实用一看就懂,我们一直用它。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卫指挥蒋瓛告发蓝⽟谋反,洪武四大案的最后一案——蓝⽟案终于拉开了序幕。

  无数人头即将落地。

  在锦⾐卫告发后,朱元璋很快就逮捕了蓝⽟,并将他下狱审理,公正的说,蓝⽟狂妄不法是有实据的,但谋反实在没有真凭实据。作为一个新贵将领,没有深厚的基,没有充⾜的准备,蓝⽟是不敢造反的。

  加之罪,何患无辞。

  估计蓝⽟在牢里是挨了不少黑的,因为这个本来没有谋反打算的人居然写出了长篇供词,不但说明了自己造反的企图,还供出了企图谋反的方式、地点,看来他在监狱中应该出演了一次监狱风云的主角。

  既然蓝⽟招认了,那就杀了蓝⽟结案吧。可就如前面所说,如果朱元璋真的这样做了,他也就不是朱元璋了。

  但凡谋反,肯定不会只有一个人的,这就是线索,就要查下去,于是张三李四王二⿇子都出来了,锦⾐卫搞这一套也是十分有经验的(具体作过程及方法参见胡惟庸案件)。

  最后一共搞出多少人呢,经查,蓝⽟同共一万五千人。从这个数字看,蓝⽟平时的人际关系还是不错的。

  蓝⽟本人被灭族,被他牵连的人数不胜数,因此案被杀的共有一个公爵,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各级‮员官‬更多,那些在胡惟庸案中幸存下来的人曾经心存侥幸,但他们不会想到的是,自己也不过多活了十几年而已,终究没有逃过这一刀啊。

  这些因为蓝⽟案被杀的人死后也没有得到安息,他们的名字被编为《逆臣录》,我估计了一下,如果列出一万五千人的名字,列名至少是两个字,加上字就是五个字。这份《逆臣录》大概在三万字到七万五千字左右,赶得上一份硕士论文的字数。

  但这篇论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写成的。

  蓝⽟案把洪武年间的功臣宿将几乎一扫而空,从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开始,到此也应该告一段落了,该杀的杀了,不该杀的也杀了,大家歇歇吧。

  蓝⽟的一生是极富戏剧的,他的前半生一直笼罩在名将的影中,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历史并没有亏待他,在他的后半生让他成为了主角,建立了自己的功业,却又在他最出风头的时候将他拉下马,难道这是天意吗?

  当然不是,蓝⽟的悲剧并不是历史造成的,而是他格缺陷的必然结果,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终究不负名将之名,用赫赫战功证明了他自己,他的不朽功绩将记⼊史册,为后人追忆。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似乎又是幸运的。

  那‮夜一‬,我梦见百万雄兵。

  【真正的动机】

  在蓝⽟案中朱元璋挥动屠刀,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大家也可以想到,杀掉一个小小的蓝⽟何必要牵连这么多的人,而且蓝⽟并不是胡惟庸,他的同并不多。朱元璋却不断的把很多无辜的人当作蓝⽟的同杀掉。这就值得我们细细分析了,朱元璋行为的背后到底隐蔵着什么目的?

  我们的‮探侦‬又该上场了,前面说过,很多看上去不相⼲的事情,其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在那枯燥的历史资料里面往往隐蔵着事实的真相,只等着你去发掘,在蓝⽟案中也是如此,答案可能就在那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各位‮探侦‬开始自己的侦查吧。

  我先说一下自己的思路吧,蓝⽟案件发生的时间是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我们以此为线索,看看在这一年的前后出现过什么事件呢?这些事件应该对蓝⽟案的处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和分析后,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史载: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病亡,其子朱允炆继太子位。

  如果联系起来仔细思考一下,朱元璋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但并非嫡子(其⺟为庶⺟),而朱元璋却早早的将他立为太子,可见他对朱标是很満意的。朱元璋对朱标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在朱标死后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

  这个选择应该说也是不错的,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朱允炆也是个很好的继承人。但问题在于,朱允炆太小了,他不像自己的⽗亲,经历过开国时期艰苦的考验,也没有驾驭群臣的手段。

  蓝⽟这一批开国功臣,文韬武略,能谋善断,只有朱元璋能够控制他们,朱标也还算有点威信,用俗话说就是还勉強能庒得住阵,但朱允炆就完全没办法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岂能拱手让人,良弓走狗之类的要先清理⼲净,这样才能保证朱允炆的皇位。

  现代的史书对朱元璋杀功臣的动机目的也基本持上述观点,但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我们应该通过对史料的联系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才是科学的历史观。

  朱元璋杀掉了那些能⼲的大臣,但他还要考虑到,必须有人去保卫‮家国‬,而那些未经历过战争考验的书呆子是不能完成这一使命的。朱元璋完美的解决了这一矛盾(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他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封到了各地,这些人历史上称为藩王,允许他们拥有军队。

  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也想到了这几个藩王有可能会造反,于是他创造了一整套制度来制衡各藩王的权力,这一制度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应该说他所制定的藩王制衡体系相当完善,但并不完美。再仔细的人也会有疏漏,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的这个体系有一个微小的漏洞,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漏洞虽小,却是致命的。

  另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明朱元璋杀害功臣的动机。

  有一次,朱元璋又要杀掉大批功臣,朱标看不过眼,劝他:“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朱元璋不作声,叫人找了一带刺的木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捡。朱标也不是⽩痴,看见有刺自然不动手。朱元璋冷冷的看着他说:“我杀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上的刺,这些都是危险人物。”

  这件事很清楚地说明了朱元璋的动机,但这个故事还有下半部分,从这一部分里我们能够了解朱标是怎样的一个人,朱标⾝为太子,却从来没有享受过皇帝的尊容,但他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他。

  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他的口气并没有吓倒朱标,这个平时说话轻声细语的儿子居然敢反驳,而且话说得十分难听。

  朱标以同样冷淡的口气说道:“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

  这句话分量实在太重,隐含的意思就是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你自己不贤明,怎么能够怪大臣呢?

  朱元璋被惊呆了,这个老实巴的儿子居然敢挖苦自己!他然大怒,拿出当年打天下的气势随手起武器——座椅,朝太子掷去,朱标⾝手敏捷,躲了过去,但朱元璋的这一板砖还是让他吓得不轻,回去就生了重病。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朱标确实是一个仁慈的君主,而且他敢于坚持原则,属于外柔內刚的格。朱元璋一生看人都很有一套,他选择的这个继承人也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从朱标的话语里也可以看出他有着卓越的见识,那一句“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实在很有见地,如果后来的崇祯皇帝能够懂得这一点,他的天下可能也不会丢得这么快,更不会发出“大臣皆可杀”的感叹了吧。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朱标都是理想的继承人,他自幼跟随朱元璋,谦恭待人,和大臣有着良好的关系,见识过腥风⾎雨而处变不惊,有着丰富的处理政事的经验。

  朱元璋对朱标也很重视,他在洪武十年(1377)已经将很多政事给朱标处理,并告诉了朱标处理‮家国‬大事的四字诀“仁、明、勤、断”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朱标的⾝上,可以说当时的朱元璋最信任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马皇后,另一个就是太子。

  然而上天似乎是要惩罚朱元璋,朱标比朱元璋更早去世,这个噩耗彻底摧垮了朱元璋,他不顾大臣的劝阻,将皇位传给了年纪尚小的朱允炆。这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儿子的感情之深。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朱标确实是实至名归的继承人。

  然而在某些史料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是可以篡改的】

  记载朱元璋事迹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明太祖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首先还是老一套,说朱棣刚生出来的时候,到处冒光及五⾊満室(具体描述可参考朱元璋出生记录)。然后说朱元璋十分喜朱棣,不喜太子和太孙。甚至说朱元璋屡次要改遗嘱,临死前要传位给朱棣,是被太子矫诏阻止的。

  这些情节我们都似曾相识,没有什么新意,但这毕竟是史料上的记载,我么不得不慎重的进行分辨。

  我们说过,此文不但要叙述那段历史,还会告诉大家一些分析历史的方法,如之前讲过,看一段史料先要辨明材料作者是谁,有什么倾向,掌握了这个规律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所谓《明实录》是明朝史官的历史记录,自永乐夺位后,对前朝历史多有篡改,已是不争的事实,朱棣为了说明自己不是夺位,对继承人的确定问题更是极为重视,出现这些记载当不在意料之外。

  而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后世的史官及正统史料都没有采纳这些说法,这些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们仔细分辨和筛选了史料,他们对这些记载的态度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据以上情况,我们应该可以推定,朱标和朱允炆是当之无愧的继承者。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和朱棣的格和做事方法是很相像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朱元璋想要传位给朱棣的证据。

  事实上,朱元璋后来已经认识到其为政过严的问题,他教导太子“以仁治国”并对早年政策多有修正。朱元璋是一个成的政治家,他明⽩张弛治国的道理,选择仁慈的朱标为继承人是合情合理的。

  朱标是一个不幸的人,他的一生都生活在朱元璋那庞大的⾝影中,没有自治、自决的权利,生命线也不长,而他的儿子朱允炆更是不幸。这⽗子俩算得上是难兄难弟。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几百年,⻩沙早已经将那些故往埋葬,但我们还是应该从那写故纸堆中找出真相,还朱标⽗子一个公道。

  因为迟到的公道仍然是公道。 Www.NIlxS.CoM
上一章   明朝那些事儿1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明朝那些事儿1》是一本完本言情小说,完结小说明朝那些事儿1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明朝那些事儿1的免费言情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言情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