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第七十九章 新生
|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宋风 作者:戒念 书号:35176 | 更新时间:2017/7/22 |
第七十九章 新生 | |
苏轼是王静辉最崇敬的大文豪,他对于苏轼是格外敬重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费这么大力气去治疗苏洵了,因为王静辉相信只有避免由于苏洵的故去而使苏轼免去那关键的三年丁忧时间,会极大改变苏轼坎坷的命运,当然在他心中,苏轼不是一个适合当官的人,因为他的那张嘴实在是没有把门的。 王静辉对着试卷楞了半天也没有下笔,这时同考场的一名士子已经卷了,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时间犹豫了,因为卷速度在试考中也占了很大的优势,他清楚的记得宋朝初期就有谁先卷谁拿状元的先例,虽然后来打击过这些“快手”但卷速度仍然是状元的重要考量之一。王静辉用⽑笔沾満墨后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念奴娇⾚壁怀古,写完后,他立刻卷走出了考场。 在乘马车回家的路上,王静辉的精神不⾼,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试考发挥不佳而垂头丧气,实际上这场试考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但这首念奴娇一出,哪里还有通不过试考的道理。王静辉还是在为抄袭那首⾚壁怀古而感到有些內疚,毕竟来到这个时空后自己抄袭的诗词作品实在是太多了,本来那首“明月几时有”已经让苏轼失去的够多了,这下连他的⾚壁怀古也给一窝端,苏偶像还能不能成为豪放派词人的开山鼻祖,这就很难说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静辉一想到现在由于他的影响,宋朝的政治格局已经大为改观。已经不是历史上同时期地政治格局了。虽然自己没有直接进⼊朝堂介⼊这些是是非非,苏轼地命运也肯定跟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苏轼以后可能还会因为地嘴巴不牢而招祸,但有自己在旁边护佑,应该没有机会发明“东坡肘子”了。想到这里,王静辉心头轻松了许多。心中也不噤笑骂道:“抄了就是抄了,反正那些诗词也没有少抄,都抄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以后如果老天开眼,让我能够顺利改变宋朝的历史宿命的话,连苏轼都做不成‘东坡肘子’,以后那些原本是国中地文学史璀璨的星座还不知道有多少没有了呢,与其让他们默默消失,还不如拿来给我争名气的好!”秘阁试考阅卷速度很快,十天后便发榜公布下一关殿前御试的名单。王静辉毫无悬念的排在了榜首。同时那首“大江东去”的念奴娇也传遍了汴都文人的耳朵里。所有的文人都被这首念奴娇给惊呆了纷纷传抄,一时间大有“汴都纸贵”的苗头,连英宗赵曙的嘴边上也不时念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最有意思地便是苏轼知道⾚壁怀古是王静辉过阁试上所做后,跑到他的书房里痛心疾首的对他说道:“改之,恐怕这‘⾚壁怀古’一出,念奴娇的词牌也被废了!” 这时关于王静辉的各种传闻也成为汴都大街小巷、茶馆酒肆当中人们的热门话题,这时所有的人才得知王静辉这次参加制举科试考的推荐者竟然是宰辅韩琦和枢密使富弼。这多少让所有地人都大大的羡慕了一把:只要王静辉的成绩不算差,能够取个第四等的成绩,一旦⼊朝为官,有这两个群臣领袖护佑,那岂不是平步青云?不过看这个才子在过阁试上的表现,就是拿个第三等状元也亦非难事。 三月二十二。在过阁试半个月后,御试在皇宮垂拱殿门前广场上举行了。王静辉虽然也先后进过两次皇宮,但去的都是福宁殿,垂拱殿是大臣朔⽇上朝地地点,大气磅礴的气象可不是福宁殿所能比的了的。王静辉坐在首座正对着垂拱殿的大门,深昅一口气:“浅予,只要过了这一关,我们便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在准备试考的那些⽇子里面,王静辉就据英宗赵曙⽗子的格来预测试题,因为最后御试的考题和“抡才大典”的状元考诗词墨义经帖有很大不同:一道策论,这也是宋朝自开国来到现在家国选拔人才贯彻太祖太宗皇帝以策论选士精神的唯一体现了。一篇三千字以上的策论,对于试考的士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对王静辉也一样,所以为了以防万一,王静辉也借鉴了苏轼传授的经验,据统治⾼层的执政态度来扣题。 对于后来成为神宗皇帝赵顼的格,王静辉通过历史资料和他的接触不难判断,赵顼有着強烈的中兴大宋的想法,而他老子英宗赵曙可就不好说了,但王静辉还是庒在了中兴的题目上,毕竟历史上英宗赵曙被濮议给拖惨了,胜利后没有几天便一命呜呼,就是有这种想法也没有机会实现,现在历史的格局已经改变,从与赵顼的接触中,王静辉感觉到英宗赵曙绝对不会再延续仁宗时代的芶且偷安的政策了,如果他的寿命够长,难保不会在他这一任上会有大动作。 王静辉翻开御试试卷:国无九处之蓄曰不⾜,无六斥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国也…他看过后一抹微笑浮现在他的嘴角:御试策论题出自《中庸》王制篇,这句话正是讲家国经济储备的题目,虽然不是自己准备的变法题目,但他在这方面也是下了苦功的。 “看来自己给颍王赵顼上了一年的“经济课”终归还是有些成效的,至少在策论这道最后的关口助我爬过去。”王静辉想过后便轻沾墨汁用小楷在试卷上奋笔疾书起来。 大宋治平三年三月二十八,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让颍王府邸做一团,每个人都是既奋兴又紧张,因为怀胎十月的向王妃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颍王赵顼的长子,只要他能平安长大。很可能将会是大宋的储君。未来地帝国地皇帝,所以每个仆从都不敢疏忽。谨慎的做着自己该做地事情。颍王府中到处都是报喜或者是端盆忙碌的人影,不过当中最郁闷的还是太医了,因为他刚才慌的表现让颍王赵顼极为不満,要不是有两个受过王静辉精心训练地产婆在镇守在向王妃边。这个小生命可能现在已经可以告别这个世界了。 “果然还是王静辉想得周到,否则可就⿇烦了…”颍王赵顼一边用小拇指逗弄着躺在向王妃⾝旁的小家伙,一边心有余悸的回想刚才王妃分娩时的危急状况。由于皇宮中出派的太医和产婆糟糕的表现,让当时的赵顼如热锅中的蚂蚁,而那两名产婆在向王妃刚开始感觉有些不适的时候,便非常有经验的指挥府中仆役布置好产房,在产婆和太医还在争论王妃是否要分娩地时候,她们早就做好接生的准备了。这多少让有些慌的赵顼平静些,毫不犹豫的换上这两个产婆来接生。向王妃很顺利的便诞下了一个婴儿,这让赵顼欣喜若狂的同时。也在心中非常感王静辉能训练出这么好的产婆。 当得知颍王妃平安生下一个男婴的消息时,英宗赵曙地脸上也奋兴的有些嘲红,立刻赐下一大堆的各种药材补品和赏赐,要不是旁边的老太监告诉他现在颍王府上下已经被闹腾的不可开,他恐怕就要摆驾颍王府了。朝中的各位大臣贺喜地奏章也不断的传送到英宗赵曙的案头,让他合不拢嘴。 此时王静辉在平民医馆的书房中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看着満城舂⾊。默默的说道:“这下子可真的要变了…” 虽然向王妃生下一个男婴,在这个时代来说,一个孩子长大实在是太困难了,帝王家的孩子也是如此,但这在王静辉还是非常⾼兴,他会加強那两个产婆关于婴儿护理方面的知识。尽最大可能保障这个孩子成长。“也许是一代明君,也许是想哲宗那样的昏君,更有可能是个像仁宗那样平庸的皇帝,这又有谁能告诉我呢?”王静辉苦笑的摇头摇,把这些烦恼甩在一边。 “历史的发展是不可知的,尤其是家国的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封建时代,皇帝的言行更是会放大到影响一国兴衰的地步。还是多准备点险保措施吧,免得这个让自己费尽心力的小家伙把这个时代搅得不可收拾!”王静辉想到这里,便又回到书案旁,继续写他给赵顼那篇建议成立总参谋部的策论。 王静辉对这篇策论是相当重视的,按照以往的惯例,他的策论只要是行之有效的话,基本上都能够被英宗⽗子采纳,所以这次是格外的慎重。既然文官把持枢密院来分武官的权力出任国防部长,那就让这个总参谋部来充当美军联席会议的角⾊,继续把这份权利摊薄,来分枢密院的权利,免得碰上不会打仗的枢密使遇到战争的时候瞎出注意,让富有前线指挥作战才能的将领来给统治者当参谋,提供更为专业化的建议。这便是王静辉这份策论的立⾜点。 对宋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王静辉知道,宋朝统治阶层为了防范边疆重臣,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一旦前线将领立下重大军功,按照宋朝的惯例肯定会有文官进言圣听,召回将领离开军队许以⾼官,以后他基本上就是做个富家翁的前途了。 防范手握重兵的将领作固然是件好事,但宋朝人的做法就有些太过了。王静辉的策论中就是把这些召回来的将领组成总参谋部,负责训练新兵、培养军事人才,在家国边疆有警的时候,据反馈上来的信息借助沙盘来模拟推演,给皇帝和大臣以最专业化的建议。而且在对外用兵的时候,皇帝可以从总参谋部中挑选自己信任的人来担任监军,可以据前线场战的状况来给领兵作战的将领以决策上的参考,这总比皇帝派个外行的太监当监军来指手画脚要強得多。由此还可以衍生出前线作战参谋部,这样也可以降低由于将领个人考虑不周而引发的灾难… “这样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多少也算是个进步,总比宋太祖赵匡胤搞的那套要強得多。至少那些立下战功的将领还有个地方发挥自己地余热。给皇帝专业化地军事建议,这也比只懂得之乎者也的儒生強得多。”王静辉放下笔再次审核策论时默默地想到。 写好策论后。王静辉并没有急着把它到赵顼的手里,一方面因为赵顼刚刚当上⽗亲,朝中员官的拜访⾜矣踏破颍王府邸的门槛,这个时候送去难免赵顼不会重视;另外一方面。枢密副使郭逵地命运已经定下来了,就算郭逵要辞去枢密副使的职位来当总参谋长,也要等今年他摆平西夏再说。王静辉思来想去,还是扣下了策论,等过段⽇子在往上差,也好在这几天中对其再加工补充。 “史书上记载,正是今年西夏国主谅祚亲率大军扰大宋边境,才会被中一箭,不知道有了新式装备的郭逵,能不能在这场冲突中⼲掉谅祚呢…”王静辉不无恶意的在诅咒谅祚早死。只要谅祚一死,那西夏的统治⾼层就会裂分成后派和帝派来互相內斗,这样多少能够让大宋口气。 颍王赵顼这一当上⽗亲,虽然是件好事,但可把王静辉和蜀国公主可拖惨了。本来王静辉想趁着考完试这段轻松的⽇子来和蜀国公主多见见面的,但赵顼一有孩子连他自己忙得都找不到北了,哪还顾得上这对苦命鸳鸯,不要说是见面。连两人互相传递情义的诗词也无法传递。无奈下王静辉和蜀国公主只能苦苦的等待了,他们在等待王静辉发榜的那一天,希望能够凭借这状元郞地名声来彻底结束这种“地下”的生活。 虽然还不知道自己试考结果怎么样,但王静辉心中对自己在这次试考中表现很満意,同时他通过试题也确定了英宗赵曙不是甘于寂寞的人,赵曙虽然不像历史上的神宗皇帝那样扯起变法的大旗开始埋头大⼲。但显然比他历史上的继位者神宗要聪明的多,开始零敲细打对某些方面进行先期改良。 想到这里,王静辉看看他写的那本关于建立参谋制度地策论:“呵呵,没想到英宗赵曙会借着处理郭逵来对大宋现有的军制进行变动,聪明!要是一上来便对经济下手,牵扯的人实在是太多,绝对会遭遇狙击。虽然加⼊参谋制度不能解决本上的问题,但至少会使大宋目前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现状有所改善。” 历史上记载英宗赵曙体弱多病,王静辉现在虽然只见过他一两面,虽然面⾊不是很好,但还不至于那么弱不经风。“只要英宗赵曙能够多活上几年,那大宋地历史将会有彻底的改变。英宗的政绩就是再平庸,至少在执政上是非常稳当的,从历史上濮议较量的过程上来看,赵曙是个谋定后动的人,只不过当时他没有想到反对派的力量是如此坚决而已。守成固然是平庸的代名词,但总比一味的锐意进取而导致好心办错事速加灭亡的好。”王静辉想到。 既然能够确定英宗赵曙本人是个不甘寂寞的主儿,王静辉就趁着自己难得清闲的⽇子,开始依照历史上王安石策动的熙宁变法的有关条目进行分析,试图想分析出王安石的利弊得失,好在恰当的时候能够拉赵曙一把,让他在家国改⾰中能够少犯点错误,达到富強大宋的目的,让底下这些贫苦百姓少受点罪。 王静辉不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他在二十一的专业和这些完全搭不上边,但他是未来人,见多识广而且又清楚王安石变法这段历史,这就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也知道自己一旦完成了娶蜀国公主的心愿后,就是步⼊仕途也很难进⼊大宋的统治⾼层。宋朝统治者对防范外戚的警觉一点也不比防范边疆重臣差,尽管按照宋朝的传统惯例,第一人及第,不下十年便能升至参知政事这样的辅相职位,驸马的名头非常荣耀,但自己当上驸马的同时,也就是和参知政事和枢密使这样的关键职位说再见的时候了。 王静辉想到这里心中便苦笑道:“这是否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呢?自己是因为蜀国公主而觉醒的,但也正是因为蜀国公主自己无法在仕途上能够发展到顶峰。看来我还真不是当官的命,好在我也不想成为诸葛亮那样的一代名臣贤相,在宋朝这个陌生的时代中,⾝边能够有个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富贵満堂也没有什么不好。再说自己和英宗⽗子的关系现在看上去还不错,自己的建议也都能借别人的嘴巴来说出来并且施行,这难道不好吗?不过就是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名气罢了。” WwW.NiLxS.Com |
上一章 宋风 下一章 ( → ) |
免费小说《宋风》是一本完本架空小说,完结小说宋风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宋风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架空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