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第六章
|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书号:34625 | 更新时间:2017/7/20 |
第六章 | |
萧忽古围着金帐巡视一圈,见左右无人,一纵⾝闪⼊旁边的一个帐蓬中。帐中有两个侍卫正在喝酒,见有人闯进来,唬了一跳,立时抢过坑上的兵刃,站了起来戒备。萧忽古皱皱眉,大步走了过去,笑道:“阿萨、刺葛,有酒没?” 二人这才看清楚是萧忽古,连忙放下兵刃,笑道:“原来是萧大人,正有几袋美酒。” 萧忽古走到近前,抓起一袋酒,低声道:“皇上要让魏王复职,留守中京辅佐太子。”一面喝了两口,⾼声笑道:“果然好酒,可惜还要值班,我先走了。” 阿萨与刺葛会意的点点头,躬⾝道:“送萧大人。”二人直把萧忽古送出帐外。 萧忽古出得帐来,正待返回金帐,忽的瞥见帐角微微抖动,再望夜空,却无一丝风意,他心中一动,朝阿萨、剌葛呶呶嘴,二人立时会意,忽地往两面窜出,直抄帐后。二人方动,便见一个⾝影从帐后逃出,萧忽古冷冷望了⾝影一眼,忽然子套兵刃,大吼一声,掷向黑影。但听“卟”的一声,黑影倒在地上。 萧忽古快步上前,翻过黑影的⾝体,见他一息尚存,连忙弯了,厉声问道:“是谁派你来的?” 那人却瞪着萧忽古,却不答话。 萧忽古正待再问,便听阿萨在⾝后低声道:“萧大人,有人来了。” 萧忽古脸⾊一沉,抓起刀柄,猛的子套那人⾝体,反手一刀,便把此人的头砍了下来。也不管⾎溅得満⾝都是,一手持刀,一手提着头颅,大步往金帐走去。阿萨与刺葛连忙紧紧跟在他⾝后,一道往金帐而去,任由那些闻声而来的侍卫去处理尸体。 萧十三见萧忽古如此模样走近,心中一惊,正要拦他,却见他手中人头形状,不由惊唤道:“这是蒲哥!” 萧忽古一怔,问道:“你认得此人?” “他也是护卫,最近方调进来的。” “原来如此。”萧忽古点点头,冷冷的说道:“他在金帐后觑视,我到阿萨、刺葛帐中讨口酒喝,正好看见,追他不住,被我掷刀砍了。” 萧十三愕然道:“他怎会做出如此行径?” 萧忽古双目瞪圆,悖然作⾊,厉声道:“怎么?你以为我撒谎?” 萧十三知道萧忽古勇猛过人,怒则杀人,心中先怯了,哪敢再和他争辩,连忙放下脸来,笑道:“谁不知阿斯怜是我们契丹人中的英雄?小弟绝无此意,绝无此意。”阿斯怜是萧忽古的契丹字。 萧忽古脸⾊稍霁,将刀和头颅递给阿萨,进帐禀报。 耶律洪基正在喝得开心,见萧忽古満⾝是⾎走了进来,心中一惊,以为哪里造反了,顿时连酒也醒了几分,坐稳⾝子,厉声问道:“阿斯怜,怎么回事?”萧忽古躬⾝禀道:“护卫蒲哥觑探金帐,意图不轨,被臣给杀了。” 耶律洪基听说不过是一个侍卫不轨,立时放下心来,笑道:“这等小事,杀了便杀了。” “陛下,臣以为但凡谋反行刺,必有同谋…” 耶律洪基摆摆手,不以为然的笑道:“阿斯怜,有些事你不知道。一个护卫又怎敢来行刺朕?无非是来刺探点隐秘罢了。杀了便是,不必深究。朝中有多少人想知道朕说了什么,是怎么想的?朕可杀不完。”说罢,有意无意望了耶律孝杰、耶律燕哥一眼。 萧忽古心中一凛,这才又意识到,这个皇帝虽然纵情酒⾊渔猎,不太把百姓朝政当回事,但是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聪明人。他不敢再说,连忙答道:“遵旨。” 耶律洪基笑着倒了一杯酒,放到案上,笑道:“阿斯怜,你忠心耿耿,便赐你御酒一杯。这个金樽,也赏了你罢。” “谢陛下。”萧忽古大步上前,接过酒来,一饮而尽,将金樽揣在怀中,退出帐来。一阵夜风刚好袭过,他竟然不噤打了个冷战。他的⽗亲,本来是太子耶律浚的亲外公枢密使萧惠的旧部,当年辽帝亲征攻元昊,他⽗亲触犯军法,是萧惠念在他是随自己征回鹘阿萨兰的旧部的情份上救下。其后自己跟随招讨使耶律赵三,因为勇猛过人而名闻三军,耶律赵三下嫁爱女,皇帝手诏为护卫,一时间宠信无比——当时萧忽古绝对想不到,自己会如此之深的卷⼊到宮廷的政治斗争中。 但是无论如何,自己的岳⽗耶律赵三已向皇太子效忠,自己的⽗亲又受萧惠之恩,兼之自己几年的护卫生涯中,随眼可见皇帝的昏庸、太子的贤明——最重要的是,萧忽古认为,帮助太子,不等于背叛皇帝,而是对皇帝的另一种忠心。因此萧忽古在岳⽗的劝说下,很自然的在皇太子与魏王中,选择了皇太子。 但是今天晚上,萧忽古突然觉得,自己的皇帝,也许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 江宁。 一叶小舟泊在岸边,一个渔夫端坐垂钓。 一个壮实的和尚骑着黑驴慢慢走近,到离渔夫垂钓处数十步远的地方,便下得驴来,轻轻走近,也不做声,只盘腿坐在地上,嘴微动,双手不停的拨动着佛珠。 那渔夫钓得一阵,也不见浮标动静,心中似乎极烦闷“啪”的一声,提起线来,往另一处甩去。 和尚微微一笑,⾼宣佛号,笑道:“阿弥陀佛,相公怎么还是这般沉不住气?” 渔夫听到后面人言,似乎唬了一跳,放下竿子,转过⾝来——却正是王安石,他见着和尚,立时面露喜⾊,笑道:“智缘大师,你终于回来了。” “贫僧回来了,却不知相公回来未?” 王安石摇头摇,叹了口气,道:“我却是回不来了。” “不忙,终有回来一⽇。”智缘笑道,又问:“公子病情可有好转?” 王安石苦笑道:“时重时轻,终⽇目视南方,却不知有何心事。” “只得随缘。” “我就怕这孩子自小太聪明,易遭天妒。” “贫僧却怕公子是襟未广之故。” 王安石摇头摇,默然良久,方问道:“大师,此行顺利否?” 智缘淡然道:“略尽人事而已。相公忠君之心,也可报得了。” “或是我多虑。”王安石苦笑道:“退出朝中,许多事情,反倒看得清楚。石子明之才,若用之于正道,自是朝廷之福;若万一有莽之心,他三十便已得志,此后若数十年执政,真不可料。” “贫僧此去京师,特意见过王子纯,子纯说,石子明似乎想取得他的支持。他有意彻底的整军经武,贫僧看石子明之规模气度,不在相公之下。他由改⾰官制⼊手,更见⾼明。如此之人,不用则可惜,不防则可惧。” 王安石听说石越拉拢王韶,倒也不是太意外,问道:“军制是本朝忌讳,我创议将兵法,已是困难重重,他石子明又有何良策?” 智缘低宣佛号,缓缓说道:“其中具体之策,便是枢密使吴充,亦不得与闻。所知者,无非皇上、石越、韩维数人而已。现下所知的,不过是练兵之法,恕贫僧直言,此法已不在相公将兵法之下。” 说罢便将当⽇石越所说练兵之法复叙了一遍,且说了王韶拒绝之意。 王安石静静听完,沉思一会,断然说道:“石子明之意,不止于此。” 智缘微笑点头“相公也看出来了。石子明用讲武学堂与教导军,一面是整编军队,培训将校,训练士卒;一面也是要趁机裁汰冗兵!贫僧之见,他是想先把噤军中的冗兵裁汰到厢军,待到噤军事了,再来整顿厢军,如此步步为营,不动声⾊的解决困扰本朝数十年的大问题。” “自古以来,人心只要有退步,就不会铤而走险。噤军裁到厢军,军吏虽然薪俸减少,待遇变差,却也是技不如人,而且还有薪俸可拿,每个指挥中被淘汰的又毕竟是少数,纵有怨言,也相当有限——只是不知道石子明究竟想把噤军控制在什么规模?若是裁的人太多,终究还需要补助的手段。” 王安石摇头摇,沉昑道:“大师,只要皇上有决心,有耐心,这样裁军,总能成功。我所担心的,却是讲武学堂的山长与教导军的指挥使由谁来担任?此人若威信太⾼,皇上断不能放心;若威信不⾼,又如何服众?石子明迟迟不肯下决心推行,定然是在犹疑这个人选。” 智缘怔道:“相公是说石子明找子纯,是想让他做讲武学堂的山长?” “也许吧。”王安石收拾起钓具,轻叹口气,不再说这个话题,笑问道:“君实那边又如何?” “贫僧以为司马学士不是出世之人,但是他与石越毕竟不同,会不会回京师,也很难说。” “哦?”智缘笑道:“方今天下,除去那些顽固无识之人,真能有主张的,不过三人而已。相公主张的是富国強兵,司马学士主张的是富国安民,至于石子明,却似乎是什么都想做,他的富国強兵的主张,也包含着司马学士富国安民的內容,也有相公富国強兵的主张。相公说开源,司马学士说不能开源、只能节流;而石子明却似乎是说,既要开源,又要节流。司马学士能不能容忍他的主张,贫僧也料不到。” 这番话说得王安石也笑了“那便且听石越去做吧,我们回去手谈一局如何?” 智缘一面接过王安石的钓具,绑在驴背上,笑道:“甚好,贫僧正好手庠。” 二人相顾大笑,离了江边,向城中走去。才走近城外官道边,便听到一个背着书篓的人大声唤道:“《海事商报》,第一份《海事商报》,杭州最近创刊,江南十八家大商号联合发行,有海外奇闻,有各地商情——江东第一报,不可不看。” 王安石饶有趣兴的停下脚步,与智缘对望一眼,叫过卖报人,笑道:“报家,这又是什么时候有的报纸?” 那个卖报人打量王安石一眼,虽不认识,却也知这人气度不凡,连忙应了一声,笑道:“哎、这位官人,这《海事商报》是江南十八家大商号联手创刊,前天才在杭州发行的,快马送到江宁府,您看这报纸,厚厚一叠,不过五文钱。这也是咱们江南第一份报纸呀…” 王安石瞅了一眼,果然是厚厚一叠,不由奇道:“这岂不亏吗?” 卖报人笑道:“人家有钱,咱也管不着。官人,要不要来一份?有京师十天前的物价,听说是急⾜快马昼夜兼程从京师将物价送到杭州的;瞧这,有海外⽇本国、⾼丽的奇闻;这儿,有扬州、杭州等地物产价格——若要做个营生什么的,这《海事商报》最有用。” 智缘和尚捡起一张报纸,读得几句,突然扑嗤一笑,指着报纸笑昑昑地对王安石说道:“这是什么回事呀?《李家纺织机最好》、《买船出海,当到唐家船坊》…” 王安石接过来看了一眼,笑道:“这是所谓的‘广告’。难怪厚厚一叠,竟全是广告,果然是‘商报’。”一面掏出五文钱,给卖报人。 二人一路边看边聊,《海事商报》严格来说,也并非只是些商业信息,其中也有⽪公弼的奏章,讲的是子之法与铸钱之事;也有一篇《⾼丽游记》,不过讲的內容却不敢恭维,无非是一个落泊子如何去⾼丽经商,复兴家业,且博得美人归的耝俗故事… 王安石一面看一面笑道:“这份报纸还好是在江南发行,若在江北,定然为千夫所指,被人骂成败坏世道人心的罪魁祸首。” 智缘却似没有听到王安石的说话,出神的望着报纸,突然说道:“相公,你说这份报纸真的是商家自发创办的?” 王安石怔道:“大师何出此言?” “相公,你看这个——这是给技术学校招收学员的广告,这是招老师的广告…” 王安石看了一眼,不以为然的说道:“这不过是平常之事,大师何必大惊小怪?” “相公,我所惊怪的,不是这两则广告,而是这几篇报道——这一篇,是为朝廷的兴学校唱颂词的;这一篇,是讲江南这些商号是如何积极和朝廷合作,创办学校的;最可注意的,是这一篇对新成立的‘江南联合技术学校’的介绍,那些生学在此,甚至可以学到座钟制造工艺——其中还有几个科目,竟然是与军器监合作的,生学毕业后将往军器监各作坊做事…” 王安石连忙细细读下去,果然与智缘所说一模一样,他思忖一会,似自言自语的问道:“唐家为什么愿意放出座钟制造的技术?为什么会扯上军器监?” 智缘笑道:“只有一个解释。” 王安石嘿然叹道:“的确,也只有一个解释。”神⾊中,又似赞叹,又似另有深意。 “石越在杭州两年,所执行的政策,很博得商人的好感。如今杭州蔚然成为江东大镇,夷商往往宁可多历风浪,也愿意在杭州靠岸,市舶务的岁⼊更成为主要财政收⼊。石越是唐家的保护人,也是众所周知的——贫僧以为,这《海事商报》,是与石越进行呼应的,石越推行的第一项政策,三大报虽然都是正面的评价,但是如《汴京新闻》,总是少不了左一个建议,右一个建议,如果千里之外,能得到来自‘民间’的认可与全力支持,无疑会增加石越的威信。这样,在改官制后,如果石越愿意,他也能够有更多的理由占据一个更⾼的位置…” 王安石正要答话,忽然背后一个声音笑道:“大师说的,只怕却是错了。” 二人齐齐吃了一惊,转过⾝来望去,便见一个二三十岁的男子,站在自己⾝后七八步远的地方,笑昑昑的望着二人。若说王安石倒也罢了,智缘却是文武兼修的和尚,听觉一向敏锐,有人站在自己⾝后如此之近,他居然不知,这一惊却是非同小可。 那人见到王安石,立时拜倒,慡声道:“晚辈程栩,拜见王相公。” 王安石诧怪道:“你是何人?怎生认得我?” 程栩笑道:“晚辈本是孙少述先生的生学,西湖学院延请孙先生往学院讲学,故一向在杭州读书,是以相公不识。” 他口中的孙少述,名叫孙侔,当年与王安石、曾巩好,名倾一时。年轻时也求过功名,不料累举不第,后来⺟亲死后,自誓终⾝不仕,隐居在江、淮间,名声也是极大的。王安石却是没有想到他被请进了西湖学院,听说程栩是孙侔的生学,不免笑道:“令师一向可好?” “家师⾝体甚好。因晚辈家在金陵,此次回乡探亲,家师记念相公,特托晚辈带书信问候相公万福。本亲自送往尊府,却不料在此处邂逅。”程栩一面说,一面递过一封信来。王安石接过来草草看了,却无非是问候平安之意。 智缘打量程栩一眼,道:“施主如何认得这便是王相公?” 程栩笑道:“晚辈岂止知道王相公,也知道大相国寺方丈智缘大师的法号。”他生敏悟,自幼兼习文武,机缘凑巧听到王安石与智缘的对话,兼之平素也听说过二人的事迹,又岂能猜不出来?这时候却不过是故弄玄虚而已。 王安石于小节处却不甚注意,伸手扶起程栩,笑道:“想是尊师和你说过我的相貌,也不⾜为奇。贤侄说家在金陵,敢问令尊是?” 程栩连忙欠⾝答道:“晚辈草字近谦,排列第三,相公唤晚辈三郞便是。家⽗名讳程望,本是庆历间进士,现已致仕,便住在城东。” 虽则王安石也是庆历间的进士,却不认得程望此人,想来不过汲汲无闻之辈,当下也不再多问,笑道:“贤侄方才说大师猜错了,却是为何?难道贤侄深知其中內幕不成?” 程栩笑道:“据晚辈所知,这《海事商报》,其实与石学士无⼲,乃是提举市舶务蔡京蔡元长大人,与敝院山长李先生,召集了十八家大商号,一同商议决策的。” 王安石与智缘对望一眼,心中不约而同的想道:“蔡京不就是石越的爱将吗?”他们哪里便肯相信,这件事情,石越虽然不能说是丝毫不知情,却也的确也没有参预。 程栩此人显得甚是豪慡健谈,又笑道:“自兴学校诏颁布以来,仅以两浙路而言,学校如雨后舂笋般冒出,富民以为建学校既可博名又可抵税,无不乐从。此官民两便之事,石学士此举,颇得民心。又何必画蛇添⾜?蔡大人之所以要创办《海事商报》,传说中倒是另有隐情。” 王安石与智缘见他如此浅言深,不免心中好笑,一面却又忍不住好奇之心,不由问道:“又有何隐情?” 程栩却不过是说些市井传闻之意,更不以为意,他生洒脫,也不在乎王安石对自己的观感,因此肆无忌惮的笑着答道:“相公自是知道朝廷明颁诏令,要改⾰官制。杭州那边便有传言,说新官制其实已定,而六部九寺中,太府寺将负责商税与市舶等事务,蔡大人猜到朝廷以后必定会重视吏才,他这时候⼲出治绩来,无非是想⼊太府寺,以为升迁之道而已。两浙路上则呼应朝廷新政,下则昅引商贾拓展税收,一时之间朝野称誉,号称大治,这中间又岂能少得了蔡大人的功劳?” 王安石见程栩语气中颇有嘲讽之意,顿时大是不以为然。心道:“蔡京持着什么心迹姑且不论,但是他若真有本事报效朝廷,自当论功行赏,按能授职。若是人家有本事做点什么事出来,便嘲笑人家是追名逐利之辈,那天下事又由谁去做?”只不过程栩虽然是孙侔的生学,但毕竟相不深,兼之王安石心中并不喜蔡京,更不愿意帮他辩解,当下嘿然一笑,道:“市井传闻,姑妄听之。明年又是大比之年,贤侄此次回乡,可是想整点行囊往京师赴考?” 程栩摇了头摇,笑道:“晚辈已经无意功名,倒是想学薛提辖。” 饶是王安石颇为开明,此时也不由吃了一惊,诧道:“你想考武举,去⽔军?” “薛提辖是机缘凑巧,以后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程栩无比羡的说道:“石学士主动组织船队通商,能给朝廷带来大巨的收益。昔往大食夷商至广州、泉州,一船之货,多者可卖数十万贯,而除去税收与成本,利润少说也有两三万贯,多者十万贯。试想,若有朝廷组织的规模庞大之船队,常年来往于东、南两方航线,将大宋的物产运往各国,将各国的特产运回大宋,据晚辈估算,朝廷每年由此,最少可以净⼊两百万贯。利之所在,食髓知味,朝廷又岂会轻易放弃?晚辈在杭州时,已听到传言,说朝廷将在沿海设十个港口五支官船队,也听说会有员官向朝廷建言,若有二十万贯财产以及十户具名联保,每年一次向朝廷缴纳至少五万贯以上的税款,朝廷可许其组织五只船、八百人以下的半武装船队,来往固定的线路经商,免除他们税款…” 纵然是王安石,也万万料不到一个儒家弟子,官宦之后,会公然和他说这些満口利益的事情,他与智缘相顾苦笑,心中真是百感集。王安石虽然言利,却依然是儒家的传统——“公利可言”就是说虽然提倡重义轻利,但是“公利”还是可以说的。这同时也是石越的理论据点——不过石越在这一点上,做得比王安石虚伪得多,也成功得多,他大大倡导了“公利可言”的风气,但即便如此,象程栩这样的人,也是很少的。 程栩显然注意到了王安石的表情,可是却丝毫不以为然,反倒有点无礼的笑道:“久闻相公不是名教礼法中人,如何也如此作态?我此次回金陵,便是要说服家人,只待朝廷下诏,我便要组建船队出海,将来有朝一⽇,我还要去石学士所描述的那些陆大,我要亲自证明看看我们生活的大地,是不是真的是圆的!” 遇上这样狂妄的年轻人,倒真把王安石给弄得有几分尴尬,一面他又有几分欣赏这个年轻人的豪气,一面却未免有点哭笑不得,只得勉強点点头,问道:“贤侄既有这样的志向,为什么不去报效朝廷,参加朝廷的⽔军呢?” 程栩脸⾊奇异的望了王安石一眼,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没作声。 王安石被他这副神态弄得莫名其妙,不由望了智缘一眼。 智缘低宣佛号,他知道王安石一生,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知道下面的情弊有多少,只得轻声解释道:“相公,这事容易明⽩。薛奕的船队有多大的利润,现在朝廷的武官们,没有不知道的,如果不是石越,薛奕早就被撤换。若真要建船队,要么就是朝廷精挑细选,要么便是那些在朝中有影响的员官的亲戚——若说有人想用大笔贿赂换一个提举⽔军事来做,贫僧是不会奇怪的。无论是哪种情况,一个新人,别说是如薛奕一样指挥船队,便是做个船长,也不可能。这位程施主是心⾼气傲骨的人,又岂能屈居人下?” “让民间建立武装商船队,这件事情枢密院未必会同意。”赵顼一把抱起才两岁的淑寿公主,放在自己的膝上,微笑着逗弄着,一面和石越谈论家国大事。 石越站在一旁微笑着,他很喜这个场景,这样的赵顼,显得更加亲切。不过认为皇帝是“亲切”的,始终是一个危险的想法。若不是这里是南郊御苑,若不是这里没有别的大臣,赵顼断然不会如此显露他⽗爱的天。别的臣子,要么就会规劝皇帝守着礼法;要么就会谄媚他的“仁爱”只有石越才会微笑着,很平常的看待这种事情。 赵顼的心里,很望渴这种平常的看待。 “杭州市舶司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大宋完全可能主动参预海外贸易,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被动的菗税。”石越轻声说着,以免惊扰了才两岁多两个月的淑寿公主。小女孩睁着黑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看着石越,时不时还会菗空伸出胖嘟嘟的小手,去扯赵顼的胡须,嘴里还不停的嘟喃着奇怪的音节,看得石越几乎忍俊不住,却还不敢偷笑,只能強忍着继续陈说。“从主动海外贸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好处,因此三司使曾布最热心的支持这个建议——它的好处,主要是财政上的。进行主动贸易后,朝廷每年从中间至少可以获到三百万贯的净⼊——几乎抵得上免税法的收⼊了。同时,还有别的好处,臣以为,读诗书,谈礼乐的蛮夷,更加不容易成为大宋的威胁,他们会乐于接受陛下天子的地位,向大宋朝贡,向住大宋的教化与繁荣,因此,在对外贸易的同时,应当有专门的人向各国提供九经,如果他们的贵族弟子愿意来中土学习,我们也要提供方便。” 赵顼出神地听着石越说的话,一时间竟没有注意膝上的小女孩,已经悄悄爬了下来,而且顺便把他桌子上的东西,撒得満地都是。石越依然沉浸在他的描叙当中“陛下是天子,是代理上天治理天下万民的人,因此,教化百姓,让普天下之下所有的人都接受礼乐诗书的教化,本来就是上天赋予陛下的职责。大宋周围的国度,没有不仰慕我们华中的文明的,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当然,我们应当记住魏征的建议,不可以为了蛮夷而削弱华中,华中才是本。但行有余力,则不当放弃。所有的船队,不仅仅要为朝廷带回财政的收⼊,也要向四夷散播天子的恩泽!” “船队还有很多好处。”石越的心中,闪过一丝遍地的海外领土的感快。但是他立即庒抑住了说出来的冲动,现在还不是时候,在初期,任何过大的风险,都可能导致整个目标的严重迟滞甚至夭折。首先,要让传统的府政慢慢的喜海上外贸易带来的利益,只要时间够久,这种收⼊就会变成一种习惯,那时候,很多事情都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组织三到五只船队有其必要,在杭州的船队,可以有一支到两支,分驻杭州与明州,主要负责对⾼丽与倭国的贸易…”赵顼很奇怪石越为什么坚持对⽇本国使用一个难听的“古称”但是石越的这种习惯正在影响朝中的大臣,他们随波逐流的使用“倭国”的称呼,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恶意。“杭州以北,考虑到气候的原因,只设港口,不必再设船队。在泉州可以设一支,广州设一支,在雷州或者琼州设一支。” “广州以南的海域,在⽩⽔潭最新的教本中,被称为南海。这三支船队,将主要负责南海的贸易。同时,泉州船队,在将来朝廷能腾出手来的时候,可以将琉求括⼊大宋的版图,雷州或琼州的船队,在⽇后要惩罚趾时,也大有用处。” 赵顼皱了眉⽑,说道:“雷州是瘴疠之地,绝对无法供养一支船队。夷商也不会愿意在那里靠岸。” “陛下圣明。雷州的船队应当较小的一支,来往于趾与广州之间贸易,悉⽔路,了解趾情况,同时也以军养军。”石越一面说着,突然弯抱起摇摇晃晃走到他脚下,拼命扯他⾐襟的淑寿公主,想起自己马上要出生的孩子,几乎有忍不住要亲一口的冲动,好在五年多的时候,总算让他立时想起自己⾝处的时代,连忙抑制住自己的本能反应,将她轻轻还给皇帝。 “只怕趾不肯上当。”赵顼接过淑寿,轻轻捏了一下她的小脸,笑道。淑寿却丝毫也没有理会皇帝的威权,张着双手,拼命的想往桌子上扑,待发现企图不成,立时转换了策略,伸出手来指着石越,声气的喊道:“抱、抱…” 石越从来没有和小孩打道的经验,顿时便傻了眼,心里虽然也想抱一下,却没有胆子开那个口,半晌才缓过神来,说道:“那就看沈括的本事了,何况趾也很乐于与国中互市的。” 赵顼微笑着点点头,立即又几乎有点嫉妒的望了石越一眼,似乎不明⽩自己的女儿怎么会亲他,一面问道:“那么,卿说说,那些民间武装船队,又有什么用处?这不是与朝廷争利吗?” “贸易只会越做越繁荣。这些船队,是朝廷的补充,十家望族联保,数十万贯资产抵押,所有船只、⽔手登记在册——岸上无家属的⽔手,不得受雇于人私船队,如此,朝廷就不必担心他们敢不顾法令,这些人可以让贸易更加活跃,万一有事,又可征召他们为朝廷所用,这是寓兵于民的古义。同时朝廷又可以从中得到一大笔税收。” 赵顼思忖一会,无声一笑,问道:“这些船队归谁管?” “殿前司。⽔军将统一称为虎翼军,为了便于管理,这个旗号不再授予马步军。杭州⽔军将改名为殿前司虎翼军第一军,当然,为了减少诸夷的戒心,对外只称杭州市舶司贸易船队。至于贸易,则由太府寺直辖各市舶司,由市舶署直接派人负责。” 赵顼反复沉昑,良久,终于点点头,轻声道:“此事朕以为可行。待五月初一,新官制改定后,再下诏颁行。各主官人选,须得千万慎重,朕要一一亲自召见。” 石越正待说话,忽见李向安急忙忙走过来,叩首禀道:“陛下,三司衙门失火,火势蔓延不止。” 赵顼与石越齐齐大吃一惊,三司号称“计省”是主管家国财政的要害之地,此地失火,档案卷宗的任何损失,都会造成极大的混!这让赵顼与石越如何不惊? 赵顼也顾不得许多,抱起淑寿公主,急声唤道:“快,摆驾回宮。” 附录: ****************** 熙宁八年官制改⾰之辅枢部分简介 ****************** 改⾰后辅枢的主要机构有:兵、吏、刑、户、礼、工六部,太常、宗正、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国子、将作、军器三监。共十八个机构。在以后的几节中,将依次介绍。其中兵部、卫尉寺、军器监将在军事系统中详细介绍,刑部、大理寺将在司法系统中详细介绍。 户部 尚书,一人,正三品;例加参知政事。 侍郞,二人,分左右,从三品; 属官:郞中五人,分户部司、度支、金部、仓部四司,户部司二人,分左右,余司各一人,正五品上;员外郞,四司各一人,从六品上;四司主事各二人,从七品上… 属司: 注:宋前期户部权为三司所侵占,所掌只是各地的土贡;其官多为阶官,实掌之官为判户部事、令史等。改制之后,废三司权多归户部,新制所设,则为将户部凡属榷场、市易、市场度量之政令、物价等事均以分出,改归太府,户部所掌止于户籍、财政、赋税此之类 太府寺 卿,一人,正四品上; 少卿,二人,从四品上 属官:丞一人,正七品下;主簿一人,从八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 属司: 库蔵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 平淮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 市舶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 和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 征榷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 盐铁署:掌家国矿冶之征税和政令 商税署:掌商税 市易署:掌公家借贷、市场物价稳定及市场度量之政令 河渡署:掌诸河流过往船支之税收之事 铸币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 … wWw.nIlXS.CoM |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
免费小说《新宋》是一本完本架空小说,完结小说新宋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新宋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架空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