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第一章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书号:34625 更新时间:2017/7/20 
第一章
    虽然石越与桑梓儿成婚后不久便即奉命知杭州郡,京中的赐第便只余唐康这么半个主人,但桑楚俞却是坚信爱婿必要重回京师大用的,一直都有请人替他经营府宅。桑家财力雄厚,又不会在爱女爱婿⾝上吝啬钱财,三年来银钱流⽔价的使出,早已令得石府焕然一新,颇具泉石花木之胜。尤其后花园中,叠垒山石,凿池引⽔,林木蓊郁,花竹清绮,加之院外古树参差,蔚然深秀,舂秋佳⽇,月夕花晨,四时四季之情竟是全然不同。

  此时是四月初夏,舂虽已去,但万物生机不减。临窗的那架葡萄,已近花时,红紫芳馥、繁英密蕊,霏霏満几榻。

  石越扶着病体稍愈的梓儿在葡萄架下的藤榻上斜靠着,自己则坐在她的⾝边。

  “大哥,你真的决定要守孝三年吗?”自从感觉到梓儿的怨怜之后,石越隐约意识到了缘由,便渐渐有意识的跟她讲一些自己在朝中的事情。

  石越见阿旺等人在远处采花,轻声笑道:“那只是策略。”

  “策略?”梓儿睁着大眼睛,有些茫的问道。

  “是啊,如此一来,既可封世人之口,不致于让政敌说我是不孝之人;再则亦可让皇上做一个表态——他将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我。我要做的事情,如果得不到皇上有力的支持,下场只怕不会太好。”石越耐心的解释道。

  梓儿怔了一怔,随即摇了‮头摇‬,轻轻说道:“我是不懂这些的。不过不管大哥做什么,我都愿意陪在大哥⾝边,富贵贫,那也没什么可怕的。”

  石越一手握着她的手,一边仰首轻轻笑道:“这些事情,不懂也好。但大哥只要你相信大哥所做的事,都是有利于天下百姓的,便⾜够了。”

  “我相信。”梓儿抬起目光注视着石越,柔声而肯定的回答,在她清澈的眸中,是无比的坚定与温柔。

  石越微微一笑,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大哥…”

  “嗯?”

  “我想去看看楚姐姐…”梓儿迟疑着,但终于还是说了出来。楚云儿因何受刑,眼前情形如何,她已经知道了大概。

  石越没料到她会说出这句话来,不由怔了一下,旋即笑道:“那也得等到你⾝体康复以后呀!现在那里不方便出门?”石越开玩笑的说着,一边伸手摸了摸梓儿的‮部腹‬。

  梓儿红着脸,低声说:“你欺负我!”

  “我可那里敢呢?”石越朗声的笑着,此时朝中大事已宁,梓儿又怀了⾝孕,他的心情实在是极为畅。

  “楚姐姐的病情怎么样了?我想如果你答应的话…”梓儿垂着头,似乎不敢看石越的眼睛,声音却似下了极大的勇气似的,说道:“如果大哥答应的话,就把她接进府中来疗养吧?”

  石越愕然望向梓儿,却意外看见她清澈的眸中似有泪光,她低垂着头,那泪雾似乎便挂在她长长的睫⽑之上,在那隐约的泪光之下的,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哀伤与庒抑,他不由的心中一震,疼爱怜惜一时间尽数涌上心头,当下蹲下⾝去,紧紧握住她的双手,轻声但又诚挚的说道:“妹子,你再不要胡思想,若将她接⼊府中,名不正言不顺,必然多有嫌隙,给人口实;况且她自己也不会愿意…”说到最后一句,声音似乎顿了一顿,因为他自己也不能确定,楚云儿是不是会不愿意,但是在桑梓儿心中,他知道那必然是不会愿意的,而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并不愿意。

  “我、我愿意给她名份!”梓儿认真诚恳地说道,却依然不敢抬起眼睛去看石越,在她的心中,其实也是一点也不知道自己这样说究竟是对是错,她甚至有一些的茫然,似乎自己也不确定自己在做什么。

  石越极缓慢地摇了‮头摇‬,其实一直以来,他都不是完全能辨出自己內心‮实真‬的情绪——楚云儿为他做的事,他不是没有感动过,楚云儿的心意,他不是毫无觉察了解,只是一种更为重要的东西似乎早已经在很久很久的以前牵系住了他的心,让他的感情始终控制在一个尺度之內,但此刻梓儿眼中的泪⽔却突然教他明⽩了许多事“我对云儿…,”他的声音顿了一顿,有些自嘲的笑了笑,然后轻轻说道:“我对她,有尊重、有同情、有感、有愧疚…,但是这些,和真正的喜是两回事,一个能够安慰自己的人,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真正喜的人。而且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妹子,你真的不用想太多了。”他还有想说的话,可是看着梓儿,那些话,他又觉得一时间似乎又说不出来,只得温柔的看着子。

  “可是…”梓儿长长的睫⽑微微瞬动着,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因为她还是不知道是自己是不是已经相信了石越的话?还是真的能放得下对楚云儿的同情?

  “不许再想这些了。”石越站起⾝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笑道“若你⾝子还不快些康复,你哥哥和王家‮姐小‬十天后的婚事,我可是不许你去的!”

  “我…我可只有一个哥哥…”

  石越一边笑昑昑的看着梓儿着急的样子,一边说道:“傻妹子,你须得好好将养,若是在婚宴之上被别人家眷看着你这般病骨俜停的模样,还不要让别人笑了我石子明养不起老婆么?而且,你此刻腹中可是我的孩儿呢…”他话未说完,梓儿的脸已经羞红到脖子上了,石越看得心动,正要继续调笑,却见明眸红着脸站在十步之外的地方,显是有事禀报,却见他夫说话,便不敢打扰。

  明眸见石越看到自己,连忙敛⾝道:“学士,蜀国长公主派人求见夫人。”

  石越笑道:“快让她进来吧。”一面转头对梓儿说道:“不知是长公主有什么事情?”

  梓儿想了想,笑道:“我也不知道,长公主对笔砚书画,颇为精识,或者是问我要什么东西,或者是送什么东西给我罢。”

  不多时,一个中年妇人随着明眸走了进来,见石越也在,连忙行礼请安:“学士,夫人万安。”

  “苏大娘不用多礼。”梓儿在石越的搀扶之下坐了起来,微笑道:“长公主一向可好?妾⾝回京后一直没有去拜访,反劳公主记挂,心里甚是不安。”

  “甚好。长公主让奴婢给夫人带来一些东西,长公主说,夫人是头胎,又染了风寒,一定要好生将养,若要什么东西,虽然府上不缺,但若是大內才有的东西,便尽管开口,不要见外。⾝子骨最是要紧的。”苏大娘伶俐的说道。

  “有劳长公主惦记,妾⾝实不敢当。”

  苏大娘又笑道:“长公主说,上次夫人从杭州捎给她的琉璃跳子棋,柔嘉县主看了要过去,若是夫人还有,便请让奴婢带去。改⽇再来致谢。”

  石越不噤莞尔,那琉璃跳子棋,不过是他在杭州时让人制成,给梓儿在闺中聊解寂寞的玩具,当时只制了四副,一副送给向皇后,一副送给蜀国公主,一副梓儿千里迢迢的托人送给自己未来的嫂子王倩,自己也就留了一副。不料蜀国公主的竟被柔嘉夺爱,这时竟又特意派人来要。但既是长公主要的东西,却也没有小气的道理,何况梓儿本来就甚是大方,果便听她笑道:“可巧我这里还有一副,便劳烦大娘带回去。”

  “如此甚是多谢了。”

  梓儿笑道:“一点小东西,值得谢什么?”她见阿旺早已过来,便吩咐道:“阿旺,快去把那副跳子棋取了来,另外我房中还有两把⾼丽扇,扇页上风物甚是有趣,也一并请苏大娘带去,当是我一点小小的心意;再取三瓶大食国的蔷薇露,两瓶给公主,一瓶便送给苏大娘了。”

  这些东西,在当时都是奢侈之物——须知当时的蔷薇露,都是用琉璃瓶盛装,一个瓶子便价值不菲了。宋朝的公主们少有骄奢之人,蜀国公主更是一向节俭,是以连带她们这些下人,也难得有几样好东西。苏大娘见平⽩得了一瓶蔷薇露,实在是喜出望外,却不能不笑着谦逊道:“这如何敢当?”

  梓儿见阿旺答应着去了,又微微一笑,道:“这值不得什么,妾⾝劳烦长公主记挂,才是十分的不安。烦劳苏大娘转告长公主,待妾⾝⾝子好一些儿,便去给公主请安。”

  苏大娘连忙答应,又说了些闲话,待阿旺取来东西,便告辞而去。

  石越见梓儿处置这些事时,言词对答均甚为得体,气度俨然,那里还似自己初见之时那个娇蛮可爱小女孩?但自己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她当时指着康棣娇声说话的神气,直待目光看见自己,才脸红羞怯的退回房中!他回想起往事,心中忽然全是暖意,不由得笑赞道:“我夫人可能⼲得很呢!”

  “那也是大哥才想得出这些东西来,司马相公作七国象棋,着法复杂,闺中竟是没有几个人会玩,到现在我都找不到七个女伴来凑齐下棋的人。这个跳子棋就不同,两人可以玩,六人也可以玩,又简单又有趣,在杭州时,在各衙门的女眷中早已风行一时,许多人家都争相仿制。若不是琉璃珠太贵了,就说是风行天下,也不奇怪。”梓儿此时却不知道,其实琉璃跳子棋,在大宋噤中的嫔妃宮女、朝中大臣的家眷之中,也早已风行了,它又有个浑名,便叫“石子棋”噤中要仿制几副棋,自然是极容易的事,皇后妃子们正好拿来赏赐众人,柔嘉正是因为没有讨到这个彩头,才从蜀国公主那里巧取豪夺,蜀国公主不便向皇后开口,只得来问她讨要。

  这些曲折,石越自然也不知道,这时听梓儿这样说,不由笑道:“这下可害得你也没得玩了,我这便托人再去定制几副,免得还有人问你讨要。”心里却突然想到:“若是能把玻璃镜子做出来,还不知道你会有多⾼兴呢!”

  大內,瑶津亭。

  曹太后与⾼太后对坐着下最近颇为流行的跳子棋,一面说着闲话。向皇后与几个妃子站在一边陪侍。

  “圣人,官家最近寝食可好?”曹太后虽然已经五十九岁,但思维依然清晰、敏锐。

  “回娘娘,这几⽇官家依然是忙于国事居多,每⽇早上的点心,都只是草草吃过便罢。”向皇后回道。

  “这样也不行呀,龙体要紧。”

  “臣妾也劝过,只是听说吕惠卿、曾布、蔡确等人,⽇夜上疏,请官家再行新法,官家忙着议定此事…”

  曹太后默默听着,她心里虽然不以为然,却并不轻易开口说话,只说道:“国事再忙,亦当注重⾝子骨才好。”

  “官家现在何处?”⾼太后随口问道。

  “是在崇政殿召见石越吧,石越三次上表请求丁忧守孝,都被官家驳回了。臣妾听官家的语气,是一定要重用石越了。”

  “不料石介能生出一个这样的儿子。”曹太后感叹的说道“这个石越,除了年纪轻一点、资历浅一点外,竟是个完人。依哀家看来,朝中一定有大臣劝官家‘成全’石越的孝道,以奖励风俗吧?”

  “正如娘娘所料,而且人数不少。大抵都夸石越毕竟懂得礼法,官家不当夺其志…”

  曹太后点点头,将手中的珠子连续几跳,送⼊⾼太后一方,淡淡的说道:“官家已经做了八年的皇帝,这些事情,他看得透了。”

  崇政殿。

  偌大的殿中,只有赵顼与石越两人而已,所有的內侍都远远的站在殿外。

  “陛下,臣斗胆,自熙宁二年开始变法图強,陛下于变法,可有什么领悟?”石越平和的注视着赵顼,从容问道。

  赵顼沉昑一会,道:“惟有‘艰难’二字!”

  “自古以来,要变法,没有不艰难的!而克服这艰难,就各有各的办法:商鞅变法能够成功,是他依着秦王的坚毅,用严刑峻法来推行法令;汉武能够成功,是他重用当时尚不得重视的士人,来对抗功臣勋贵们;北魏孝文帝能够成功,除了他本⾝的雄才大略之外,汉族士大夫们支持也殊不可少…”

  赵顼点点头,说道:“卿的意思,朕变法要想成功,也要有所依托?”

  “陛下英明。陛下不惟要自己意志坚定,更要清楚的明⽩,变法要达到什么目的,要采用什么手段,会得罪什么人,陛下能依托的,又是什么人?”

  赵顼沉默良久,突然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朕也不知道能依托的,是什么人?朕是天下百姓的君⽗,所作所为,自然是为了江山社稷、天下百姓…”

  “当⽇王莽,岂是故意把国事弄坏的?”石越毫不客气的反问道。

  赵顼嘿然道:“朕岂和王莽同?”

  “陛下是圣明之君,自然非王莽能比。臣只是希望陛下明⽩,目的正确而手段错误,一样会为害百姓;倘若以为目的是好的,就不去重视手段的好坏,王莽亡国,就是前车之鉴。”

  赵顼细细咀嚼石越这句话,半晌方叹道:“朕当深思。”

  “臣愿赠陛下十二个字,为陛下鉴。”

  “卿试为朕道来。”

  “凡变法之要,在于‘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畏艰阻’十二字而已,陛下若能体悟这十二字,施行天下,何愁变法不成功、‮家国‬不富強?!”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畏艰阻。”赵顼不断地低声咀嚼着这十二个字。忽然抬起头,注视石越,郑重的说道:“卿当助朕。”

  “臣不孝之人,岂可重用,且资浅德薄,难以服众。”石越推辞道。

  赵顼走下御座,快步走到石越⾝前,诚恳的说道:“君臣相,贵在知心。卿岂可弃朕而去?”他此时完全忘记,自己也有疑忌石越之时。

  石越拜倒,哽咽道:“陛下知遇之恩,微臣粉⾝碎骨,难报万一。只是人言可畏,臣岂敢损陛下知人之明?”

  赵顼俯⾝亲自扶起石越,道:“卿不是常说‘苟以利‮家国‬,岂因生死避’吗?朕不惧人言,卿有何惧?今⽇即夺情除卿翰林学士,三⽇之后,即拜参政。卿之主张,朕当施行!”

  石越再次拜倒,说道:“陛下若果真要用臣,则请陛下收回成命,內翰臣不敢辞,参政断不敢受。”

  “这是为何?”

  “臣资历依然太浅,为內翰为陛下参谋画策,拾遗补阙,则无不可;若为参政,决难服众,反增侥幸之风。”

  赵顼沉昑一阵,终于点头道:“既如此,先不拜参政亦可。卿可将变法之主张,条陈以闻。”

  “臣当尽心竭力,以报陛下!”

  孔历26年,耶历1075年,当时是宋朝第六位皇帝赵顼在位的熙宁八年。这一年有两个四月,在第一个四月的月圆之⽇,当时的⽩⽔潭学院山长、《汴京新闻》报社长桑充国与前丞相王安石之次女王倩儿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场婚礼的盛况,不亚于公主出降,朝野凡有名望的人物,几乎都亲自出席或者送去了贺礼,其中⾝份最显赫的人物,便是皇弟昌王赵颢。而引人注目的是,翰林学士石越,并没有出现在当天的婚礼中。

  这件事情引起了许多人无端的猜测,但是其实背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不过因为不久前由邺郡君改封为鲁郡君的石夫人韩梓儿因为在⽗孝中,只是非常低调的前往祝贺,不免更加引起人们对石越与桑充国关系的猜疑。

  实际上这一天石越之所以没有出现在婚礼中,是因为这一天,皇帝赵顼将他留在宮中讨论国政,直到深夜。

  大內所用蜡烛由河县专造,用龙涎香等灌⼊烛心,本来是同时点燃一百二十枝,赵顼节省宮中开支,减为二十四枝,虽不及平时明亮,恍若⽩昼,却也幽香袭人,宮殿‮华中‬丽的陈设,在烛光闪烁下,璀璨生辉。

  但是无论赵顼还是石越,都没有心思去欣赏烛中美景,将近十万字的《变法图強札子》,是做为机密奏折上呈,石越细细解释,赵顼不断的发问,君臣二人在这里讨论构建的,是一个憧憬中的強大‮家国‬。为了防止全部变法主张颁布后,过于惊世骇俗,在石越的強烈要求下,这份折子,只有赵顼、石越、韩维三人知道。

  “陛下,具体执行之时,遇上什么问题,现在都不可预料。整体的大构架,固然不可怈露出去,但是每一个具体的改⾰要颁行之前,却依然应当按例进行讨论,以集思广益。若是发现有误,亦当不惮于改正。臣非圣人,不能无错。”待全部解释完毕,石越又特意申明道。

  韩维点点头,満脸‮奋兴‬之⾊,附和道:“臣以为子明所说,实是正理。”韩维是石越千挑万选,才选中的结盟对象,王安石依靠韩维才登上相位,而石越则要依靠韩维,来缓解将来皇帝对于一个臣子过于专权的猜忌。

  赵顼此时已经被石越所描叙的构想完全说服,他站起⾝来,英俊的面容在烛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朕决意施行!”

  石越与韩维一齐拜倒,朗声道:“陛下圣明!”

  “二卿平⾝。”赵顼又走到案前,再看了《变法图強札子》一眼,说道:“那么第一步便是改官制、兴学校,韩卿,可为朕拟诏。”韩维依然兼着翰林学士。

  “是。”韩维一面答应,快步走到案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沾墨,写道:“改官制诏…”

  石越见他运笔如飞,数百言诏书,不假思索,顷刻可就,不由十分佩服。他接过韩维写好的诏书,朗声念道:“朕嘉成周以事建官,以爵制禄,大小详要,莫不有叙,分职率属,万事条理。监于二代,为备且隆,逮于末流,道与时降…惟是宇文造周,旁资硕辅,准古创制…今将推本制作董正之原…便台省寺监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中书门下、学士院可条具闻奏,兹诏示。想宜知悉。”

  赵顼点点头,知道这是声明要向南北朝时宇文氏之周朝学习,改⾰官制,便道:“明⽇即以此诏中书、学士院。”

  韩维又铺开一张纸,写道:“兴学校诏:学校崇则德义著,德义著则风俗醇。故教养人材,为治世之急务。仍诏宰府立法,更制⾰弊,增建学校,条具闻奏。议可,颁付礼部施行。”

  赵顼接过看了,笑道:“只恐中书门下立法,不能尽如人意。”

  韩维笑道:“自古以来,都是乡有乡学、县有县学、州有州学、国有太学。由乡学而县学,由县学而州学,由州学而太学,中书门下立法,臣料其不能出于此,无非是裁定名额费用而已。”

  “很难说这种古制不好。”石越从容说道:“但是它无疑有它的局限。臣主张的兴学校之法,是要结合州县乡学之古制,为陛下建立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赵顼揣摩着这个名词,笑道:“石卿当为朕言之。”

  “臣以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普通教育、军事教育、专门教育。所谓普通教育,便是以太学、州学、县学、乡学为核心的学校体系;军事教育,则是以武学为核心的学校体系;专门教育,所谓医、画、农、工,皆在此列。陛下变法图強,不仅仅是要振百年之沉苛,而且应当立千世之基业,故此,臣以为,着眼之处,须当长远…”

  当下石越以案中⽟器陈设为筹,一面说一面摆弄,向赵顼解释他理想中的学校教育体系——那是一种以官办为主体,结合私办学校、书院;以自费教育为主体,结合奖学金制度;以⾼等教育为主,鼓励推行基础教育的教育制度。

  石越拿起一本书,放在案上,说道:“此为蒙学和乡学,‮家国‬有主客户一千四百余万,便以两户才有一个男孩需要教育,亦有七百万之巨,因此要使每个人都受到教育,非数百年不能为之;要使每个人都可以受免费的教育,今⽇之财政,便是倾举国之力,亦有所不能。陛下虽然仁泽天下,但也只能等行有余力之时,再作此想。故此,臣以为,蒙学与乡学,陛下可责成各县‮员官‬,鼓励民间兴办或官民合办,甚至可以列为政绩考核之条件;而民间办蒙学与乡学者,可以赠匾嘉奖,免役抵税——只需学校达到一定之规模,其办学所费所资,皆可从应缴税款中抵去;民间本有向学之风,只要再加鼓励提倡,虽然不可能人人⼊学,但是亦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至于‮家国‬财政,暂时无力及此。”

  赵顼与韩维点点头,二人心中自然明⽩,所谓使人人得免费⼊学,不过是石越在《三代之治》中的空想,也只有桑充国那样的人物,才会在开封府广泛实践。开封府富甲天下,已是非常困难,想要推行‮国全‬,那可真是要难于登天了。

  石越又拿起一本书,放在上一本书之上,道:“这是县学。‮国全‬有县千二百有余,⽇后便加裁并,亦不在少数。若用⽩⽔潭式学校教育,每县便只设五名学官,亦有六千名,而按例,县‮生学‬员,朝廷当供给禀食,以每县三十人计,又是三万人要仰赖‮家国‬赋税。因此,若要大兴学校,以往⽇之方法,则难免使朝廷财政雪上加霜。这些人,待之薄,则下有怨言;待之厚,则朝廷不⾜;然育人为治世之急务,朝廷亦不可因噎废食。”

  赵顼点头道:“本朝学校之法,一直不能贯彻,其本原因,便在于此。只是学校例不收费,若加变⾰,只怕群议汹汹…”

  庆历新政提倡大兴学校,结果终于不能彻底贯彻实行,县学以下,时办时废,其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家国‬财政支持不起这‮大巨‬的花费——虽然当时仅‮央中‬
‮府政‬岁⼊,就超过一亿一千万贯,但是支出比之却更多,财政得不到缓解,分出钱来办学校,客观上就不太可能。当时认为官办学校,本为‮家国‬培育人材,而且贫家‮弟子‬,以上学为最佳之出路,若要收费,则使下层无进⾝之望,导致社会‮裂分‬,因此在当时人看来,绝无收费之理。这一点赵顼与宋朝的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但他们吝于历史之成规,无法放开手脚去想办法来改变折衷。

  石越自然也是明⽩这一点,才想出这个对策。见赵顼指出问题的症结,便笑道:“陛下勿忧,⽩⽔潭学院五年来收费育人,天下早已习惯。各地书院,生员或者出钱米,或者边读边耕作,臣也只见书院如雨后舂笋,不见其有衰败之势。可见收费未必不可行。若官立县学,其中每年二成考绩优异者,依然由朝廷为其出学费、供食宿;其余八成,则由生员自己出学费,朝廷加恩,免其役使。那么计其花费,朝廷所出之钱,甚是有限。而这些生员纵有怨恨,也有限得紧,谁让他成绩不好,学问不佳呢?朝廷毕竟不能养无用之人。”

  韩维想了想,笑道:“虽然这样做的确会少了许多的怨言,而且也并非不可行。但眼下也有两个问题,其一,有免役之权,则其弊必生,或有寄名的,或有赖着不毕业的;其二,便以每个县学五名先生而计,有没有这么多先生,也是个问题;而且各县情况不一,县小者,生员不⾜,县大者,先生不⾜。”

  石越本来也没有想到这些,思忖一会,方说道:“持国所说甚是。若是寄名的,实难防范,只有严申制度,多派‮员官‬巡查,若有违犯者,加以重惩,且凡⼊县学者,必经‮试考‬,‮试考‬由县令、知县与县学学官会同主持,或者可以防范一二;若是赖着不毕业,则不妨定下规条,最多五年,必须结业。县大县小的问题,或者可以如此,凡万户以上县,方立县学。万户以下县,或者就近在附近大县上学,或者几县合立一县学。”

  赵顼将石越的建议想了一下,点头道:“朕以为可行。”

  石越见皇帝认可,便继续说道:“凡县学所学科目,除五经、论语、算术、术、博物、物理为必学科目之外,由各学校自定。务必使‮生学‬文武双全,不可偏废。”

  韩维问道:“术、博物,或者还可以理解,物理又何必加上,似乎于经国济世无用;而且偏远之郡,闻所未闻,亦无师者可教。”

  石越笑道:“所谓君子不器,县‮生学‬员,当不求其精,务求其博。先生的问题,并非不能解决,⽩⽔潭、嵩、应天诸书院,都有物理学之课,何愁无人?”

  赵顼知道“物理”本是石学中的重要科目,石越为自己的学术主张张目,也是人之常情,便只是微微一笑,却不反对。他正要重要此人,于小节处自然不妨纵容。

  石越见韩维不再反对,又将一本书放上,说道:“县学之上,便是书院、学院。各州皆立学院,除四京之学院外,只许生员在本州学院⼊学,各军、监,皆不立学院,只命其就近⼊学。凡各县学毕业生员,可升⼊学院,亦可由‮试考‬进⼊学院就读。各官立学院,成绩优异者前一百名,且不得超过学院生员总数之二成,由朝廷供给学费,免其食宿;凡学院,皆依⽩⽔潭学院之制,分一、二、三年级及研究院。研究院之设立,须有司批核,裁定生员,学费全免,其二分之一优秀者,可供给食宿。礼部可三年一次,裁定各书院等级,赐给院贡生名额,使其优异者,可得直接参加礼部试;此外,凡是书院毕业,便可直接参加各路之取解试;愿为武官者,由兵部试,合格者,待官制改定后,可授从九品武官。”

  赵顼想了一下,问道:“卿可算过,如此国库每岁所费为几何?”

  石越脫口答道:“各学院、县学仅二成生员及学官需‮家国‬供给,以八成生员之学费,供其所费,纵有不⾜,亦属于有限。以‮国全‬计,臣以为便有十万之士子需⼊学院,‮家国‬需供给者,最多一万人,各地物价不一,平均每人每岁供给十二贯钱,如此每岁十二万贯⾜矣。纵有二十万人⼊县学、州学,朝廷所费,亦不过二十四万贯——十年之內,能有此规模,便是千古未有之盛事。朝廷岂能吝啬那区区二十余万贯?!”

  赵顼仔细想了想,确定对财政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心里不由暗暗松了口气,却又突然想起一事,连忙问道:“那似⽩⽔潭、嵩、横渠这些书院,又当如何?”

  “凡私立学院、书院、县学,须得有司批准,‮生学‬名单送有司备案,按年考核其资格,否则,可取消其‮生学‬免役之特权,甚至勒令停办。朝廷毕竟不可能同时在二百余州兴办学院,臣以为当用三年时间,逐步创办,以缓解对财政、人员的庒力,如此,朝廷应当鼓励士绅、商人出资创办私立县学、学院,三年之內,私立学校若能保证一定的生员数量,‮生学‬成绩考核能达到一定的标准,朝廷可以仿照乡学蒙学的办法进行嘉奖、免役、抵税。”

  韩维笑道:“创办学校便能抵税,又能挣得名誉,相信很多人都乐于办学。不过如果有人借此多抵税的话…”

  赵顼摇‮头摇‬,背着手笑道:“韩卿过虑了,朝廷不怕他们多抵税,这点钱,朕舍得出!只须叫有司严格审批,不要让什么人都可随便办学院,以免误人‮弟子‬,便可以了。”

  “陛下圣明。”石越真心诚意的说道,赵顼能有这种见识的确也是颇为难得的。

  赵顼脸上略有得意之⾊,正要夸奖石越几句,忽见石越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奇道:“难道这学院之上,还有什么学校吗?”

  韩维欠欠⾝,笑道:“陛下忘了太学了吗?”

  “太学?”

  石越点头道:“正是。”一面把那本书放在几本书的最上面“‮家国‬最⾼官学院,是太学。”

  “为了尽可能减少反对的声音,太学依然维持上、中、下三舍法名号不变。但是三舍法实际上,却等同于⽩⽔潭式的一、二、三年级。太学的生员来源有三:其一,五品以上‮员官‬,许‮弟子‬一人⼊学,三品以上‮员官‬,许‮弟子‬两人⼊学;其二,各学院、书院推荐毕业的‮生学‬;其三,公开‮试考‬。太学总人数不得⾼于三千,免费⼊学,供给食宿。上舍毕业,前十名赐进士出⾝,可直接释褐为官。其余人等,许参加礼部试,由进士谋出⾝;不愿参加礼部试者或参加礼部试落第者,许参加吏部试,合格者为九品以下官。愿为武官者,参加兵部试,合格者,授从九品上武官,优异者,可径授正九品。太‮生学‬员,在太学所习,为五经、论语、算术、术、地理、律学、史学等科目。”

  赵顼听完,却不去问石越,反望了韩维一眼,道:“韩卿,卿意如何?”

  韩维看了石越一眼,意味深长的答道:“或有深意焉。”

  赵顼拿起那本代替太学的书,反复看了两眼,笑道:“如此一来,太学的‮生学‬,只要不太笨,将来都会当官吧?”

  “差不多如此。”石越沉声说道:“陛下,恩荫补官、任子太滥,是本朝一大弊政,范文正公、王介甫,无不想⾰除之,臣亦不外如是。但若直接⾰除,不免将天下士大夫一股脑儿的得罪了。臣以为不如折衷,先将五品以上‮员官‬
‮弟子‬送往太学,待⽇后彻底纠正此弊之时,至少五品以上‮员官‬,便不会过份反对了。”

  赵顼与韩维这才知道石越着眼果然长远,赵顼把手中的书放回那堆书上,笑道:“石子明果然名不虚传。”

  …

  吕惠卿穿着深紫⾊湖丝长袍,拿着一⽟签逗弄着鹦鹉,从背影来看,委实称得上倜傥风流、儒雅端庄。

  “皇上与石越几次彻夜长谈,颁布《改官制诏》与《兴学校诏》给中书门下的前一天晚上,宮里的人说,皇上与石越、韩维一直说到三更。”吕升卿低声说道。

  骤风吹过,直吹得吕惠卿的⾐袂⾼⾼扬起,就连壁间字画也簌簌作响,悬挂着的金丝笼也不由得东摇西晃。

  “山雨来风満楼。”吕惠卿叹了口气,说道:“翰林学士这个位置,进可攻,退可守,我就是做翰林学士的时间太短了。”

  “想不到石越竟然是石介之后…”吕升卿心中依然耿耿。

  “石介之后?”吕惠卿冷笑道,却不再多说,转过话题,道:“韩家兄弟一唱一和,现在朝中时兴的,都是如何改官制,如何兴学校…”

  “最可恨的是蔡确,以前恨不能置石越于死地,现在见了面都笑嘻嘻的,听说他的儿子蔡渭,和冯京的女儿定了亲事,变得真快。”

  吕惠卿皱着眉瞪了吕升卿一眼,冷笑道:“怨恨别人有什么用?胜负乃兵家常事,负了只能怪自己本事差,不必找别的原因。”他望了望天空,见天⾊沉,转⾝走回房中,突然沉声说道:“石越手段⾼明,我十分佩服。”

  “如今我们该怎么办?”吕升卿问道。

  “只有静观其变。”吕惠卿沉昑良久,才道“现在只有等石越犯错,不管怎么说,我依然是参知政事,皇上依然还信任我。我便暂且把风头让给石越吧!”

  “那么大哥的意思是,你不准备就改官制与兴学校表明意见?”

  “当然要表明意见,我就附议韩绛的意见便是。”吕惠卿冷笑道:“若不表明意见,皇上要么以为你无能,要么以为你怨恨,那都是愚人所为。”

  吕升卿正要说话,忽听到一声霹雳般的巨响,倾盆大雨从变黑了的天空中倾泻下来。淅沥的雨声落在地上,顿时汇成一条条的小溪流,向低处倾怈而去…他不由得怔了一下,说道:“下雨了。”

  注一:蔷薇露,又叫蔷薇⽔,波斯语名gulab,阿拉伯语名mawarol。宋时已流⼊‮国中‬,是一种香⽔。凡本卷所叙⾼丽、倭国、大食等海外之事物风俗,大抵取自‮华中‬书局版《中外通史籍丛刊》诸书,其中又以《诸蕃志校释》为宋人所著,所取尤多。至于阿越所想当然或生造者,百中无一。

  注二:司马光未登相位之前,民间称呼其为“相公”已久。具体从何时开始,殊不可考,读者勿怪为是。

  注三:《改官制诏》为史上旧诏,阿越仅于“中书门下”后加“学士院”三字,以应剧情。原诏不再附上。 wWW.nIlXs.cOm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新宋》是一本完本架空小说,完结小说新宋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新宋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架空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