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第十章 吕氏复出-下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书号:34625 更新时间:2017/7/20 
第十章 吕氏复出(下)
    对于那个长得有点鼠头獐脑的蔡中丞,田烈武一向有点看不惯,老觉得这家伙得很。不过人家是朝廷重臣,和自己的⾝份一个在天上,一个地下,他看不懂也不敢表露出来,御史中丞这个官,有时候连宰相也得让他三分,自己又算是什么人物呢?

  田烈武在心里暗骂一声,他只是觉得陈绎虽然可能比不上自己老头子经常说的包大人,但是也算是个好官,不希望陈绎被那个什么蔡中丞给骗了。他一个小小的捕头,是很难理解当时朝廷中复杂诡谧的形势的。他和大部分老百姓一样,只知道谁是个好官,谁是个坏官。朝廷的法令能够让老百姓过‮全安‬⽇子的,就是好的,搞得⽝不宁的,就是坏的。开封府的捕头⽇子倒还好过,若是别地方的,有时候替官府看守什么东西,如果丢了,是要自己出钱赔的,并不是什么好差使,更何况他田家代有祖训,不许欺庒良善,为这个祖训,没少被同僚笑话。

  出了开封府,田烈武回头看了一眼那一对瞪圆了眼睛的石狮子,想起自己经办的这个军器监火药配方失窃案,真是感觉说不出来的窝囊,真想甩挑子不⼲了,不过想想家里新婚燕尔的婆娘还要养活,老头子脾气来了,拿着五⾊就打的狠劲,心里终究是不敢的。田烈武不由得很羡慕自己的族叔田琼,他是王韶手下的一员大将,现在正在熙河边上一刀一的和那些夷崽子们拼前程呢。前一段听说王将军招降了包顺一伙,现在应当开始大战了吧?

  想到那金戈铁马,鼓角峥嵘,田烈武⾝上的⾎都热乎起来,真是羡慕呀。可惜当了兵还在脑袋上黥字,好象囚犯一样,挣再大的军功也难免被人看不起,自己想要说服老头子,还是别开这个口吧。想到这些,他又不由有点意兴阑珊。哎,还是叫几个人去相国寺边的酒楼喝两盅吧,娘的,听听那说评书讲讲三国隋唐,也能过过瘾。怎么关老爷子那时候,当兵的就这么好呢?只要当上将军就能万人景仰,和现在全然不同。

  田烈武买不起马,平时骑马,都是骑公家的过过瘾,这时候便先回了家,换了便装,就揣了一块牌,出门叫了几个伙计,一起往相国寺那边走去,进好的酒楼他们是没有这个钱的,只能随便找个热闹一点的店铺,叫了几个下酒的小菜,一边喝点老酒,一边天南海北的扯谈。

  一个叫贾胡子的捕快见田烈武闷闷不乐,満腹心事,不由说道:“田头,你有什么好烦的呀?那案子破得了就破,破不了就算了呗。有什么要紧,你还看不透吗?”

  田烈武也不去理他,猛的喝了一口酒,恨声道:“一点头绪都没有,砸了我们开封府的招牌。”

  旁边一个叫吕大顺的捕快笑道:“我说田头,用得着那么较真吗?你没看出来陈大人本没有想破案的意思吗?”

  田烈武瞪了他一眼“这话别说。”

  贾胡子哂道:“田头,就你认真。说真的,有什么呀?你去过酒楼吗?听那报博士读读这两天的报纸,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本来这种算完了的,不了了之,结果洛有家什么报纸又捅出来了,所以官家和相公才急,陈大人又来催你。实则陈大人还是想拖。”

  田烈武瞪大眼睛不信,意思是你怎么知道这些,他平时是很少去酒楼“报纸”这东西,听是听说过,但没认真听过,更不用说读了。过⽇子嘛,要节省,一天几文钱,积起来也能办大事,他更不会去买。

  吕大顺笑道:“田头,和嫂子也别太热乎,偶尔去去酒楼也不会错,长见识。桑公子说服东京一‮家百‬商号掌柜,一起出钱办了一百所义学,陈大人还请了皇命嘉奖呢,我家小三子就进了义学,说起报纸,他比我強。那上面什么都有,听听,长见识。”

  贾胡子也笑了:“说来也巧,我也是我家那小子从义学回来吹,才想起去见识见识。桑家公子倒是好人,要不然我也没想过要送我家那小子上学。龙生龙凤生凤,我儿子没有中进士的命。”

  田烈武才二十四,他老子生他就生得晚,他结婚又晚了一点,才一年多,老婆肚子还没有动静,自是不知道这些事。因听贾胡子这样子说,便笑道:“那也不一定,家境贫寒能中进士的人多着呢。你家老大我看就有出息的,将来中了进士,也是光耀门楣,比我们这些舞刀弄的要強。”

  贾胡子笑道:“桑公子办的义学,和平常的私塾不一样,小子们除了读书识字,还教算术格物,好像还有马和弓,逢双⽇就要骑马练箭,还学剑术之类,说要文武全材才是英雄。象我们这些人,说起来也就是田头你文武全才了。”

  田烈武听他说义学有这些名堂,本也蛮惊奇的,没想到贾胡子居然说自己“文武全才”一口酒下去差点给呛着“你真是不长进,我就识几个字,会写几封信,也叫文武全才?说出去笑掉人大牙。”

  贾胡子红了脸不说话,他自己大字不识几个,便是“开封府”三字,连在一起他就认识那叫“开封府”要是拆开了,他一个都不认识。田烈武能写信,还看过书,在他看来,的确是“文武全才”了。他实则也是因为自己不识字,所以桑充国一办义学,他立即把就儿子给送了过去。

  三人冷了一会场,各自喝着酒也不说话。

  忽听田烈武似自言自语说道:“究竟是哪个⻳儿子偷了配方呢?”

  吕大顺冷笑道:“田头,别想了。你家世代捕快,回去问问你老爷子,看看他见过什么飞仙剑侠不?我做了捕快十多年了,各地也跑过,什么案子没听说过?可真像军器监防得那么严的地方,说外贼有这个本事,那是唬老百姓的。”

  田烈武心里一震“若是有內鬼,偷这个火药配方有什么用?”

  “是啊,偷这个火药配方有什么用呢?按理说,感‮趣兴‬的也只有那些胡狗子了,可是各国使者我们都盯得死死的。没见过可疑的人和他们接触,除非是朝廷中人,那我们也查不到。”吕大顺算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什么都敢说。

  “要是有人偷了配方,本不是想卖给敌国,只是偷偷烧掉,你们就算把夷人使者盯得再紧,也没有用吧?”

  “谁?”田烈武迅速把目光锁定一个⽩袍儒服的男子,那个男子坐在靠墙的一张桌边上,自顾自的喝着酒,虽然是在这种市井嘈杂之地,可是他那种飘逸的气质却让人觉得此人非常人可比。

  那个男子旁若无人的喝了几盅酒,理都不理田烈武一行人,就向外走去,似乎这个世界上本没有他们存在一样。

  吕大顺见他如此猖狂,正在发作,却被田烈武一把拉住“不要冲动。”田烈武若有所思的望着那个年轻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轻轻的说道。

  送走蔡确之后,陈绎算是彻底明⽩了朝中各方的意见。

  虽然蔡确没有明言,但是他的语气中,是想把这个案子办成铁案的——可这可能吗?只要结案,就要上报大理寺复审,然后还有审刑院,还有中书省批驳——石越检正三房公事,就明摆着有一个刑房公事,这件事做得不漂亮,他随时可以发回来,要求重审。铁案,哼哼,铁案是这么好办的吗?

  但是陈绎也不是傻瓜,他不比田烈武这样的小捕头,搞不清朝廷中的政治风向。沈括、孙固都不是⽩痴,军器监两个月就把账目烂成这样,固然一方面是因为军器监刚刚创建不久,账目混,但是很明显,肯定有一只‮大巨‬的黑手在后面纵,他无法想像军器监中有多少人参预了这件事!火药配方失窃,陈绎做过现场堪查,外贼可能为零,百分之百的是监守自盗——沈括不需要盗、孙固有必要盗吗?军器监中档案的看守,凡有可能接触的,都有嫌疑,一个个查吗?只怕这些嫌犯还没有查到一半,自己的乌纱帽就先保不住了。

  皇帝在召见吕惠卿时,问到过此事。听说吕惠卿的回答是“內紧外松,速不达”以这个八字为破案之要。陈绎冷笑着,这个“內紧外松,速不达”说⽩了,依然是个“拖”字诀。这个办法也是他陈绎想要的,能拖一⽇算一⽇。

  但是吕惠卿和他陈绎毫无情可言,他这样表达意见,要么就是他有意识在维护什么,要么就是他也在等待时机…

  陈绎不敢再想下去了,他现在最奇怪的,倒是文彦博对这件事耿耿于怀,而受害最严重的石越却没事人一样的,虽然说跑到江西去了,可是回来几天了,按理说应当有点动静了。

  他却不知道对于石越来说,自己在这件事上,已经不可能再坏了,所以现在“以静制动”无论什么样的结果,最多是没有改善而已。他如果自己主动出击,反倒会把自己推到风浪口上,毫无必要。更何况便是石越本人也知道,这个案子破不得,如果破了,必然对会朝局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做为一个政治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真理与公理,而是利益,他必须站在一个更全面的战略⾼度来考虑整局棋的下法。

  “所有的人都想拖,除了文彦博。”陈绎不噤自言自语的说了出来,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那么就如诸位所愿吧。”

  报纸叫得再响,始终是报纸。文彦博不识好歹,只怕在朝中愈发的呆不下去了,他的⽇子指⽇可待。陈绎在心里冷笑。

  在那里计算着军器监案的陈绎,自然不会知道从江西回来后的几天,石越在做些什么。

  把欧修《五代史》遗稿给朝廷之后,石越向皇帝提出了一个要求——把三阁之內的皇家图书馆蔵书按一定的手续分批分时段借给⽩⽔潭学院抄录副本,帮助⽩⽔潭学院建立一个图书馆,其中有价值的版本,在申请朝廷同意后,用来出版,利润⽩⽔潭学院与朝廷五五分成。至于欧修的《五代史》,自然是第一批之列。

  赵顼没怎么想就答应了,这始终是一件好事。而且他最近对⽩⽔潭学院的印象渐渐变得好起来。

  这件事说妥之后,石越就开始回中书省上班——不过连王安石也看出来了,这几天石越下班比较积极,而且一下班就走得没影,谁也不知道他上哪去了。要不是石越最近处理公务越来越练,估计王安石就想找个借口训他一顿了。

  石越这几天的确处于‮奋兴‬之中。

  在汴河边某处,一座隶属于三司盐铁司铁案的作坊內,建起了四五座⾼炉,工匠们按着设计好的图纸用耐火砖仔细的盖好这些一对对的⾼达两丈有余的⾼炉,⾼炉两侧各开一个口,一个是⽔力鼓风器的风口,一个是出铁口。在⾼炉之旁,则是一米多⾼,形状低平,横截面近似扇形的平炉——相比⾼炉而言,这个建筑更加奇怪,不去说用耐火砖建造的一格格的蓄热室,就是这设计形状,工人们就本没有见过——当时⾼炉炼铁技术已有相当的积累,所以对于研究者来说,⾼炉技术并不困难,无非是选焦与对耐火砖做一些试验罢了,最重要的是鼓风机的改良。另外就是⾼炉的容积太小——所以研究者们设计了双⾼炉。但是平炉炼钢技术和没有被最后采用的转炉炼钢技术就让研究者们吃过无数苦头——最典型的用固态燃料试验时,有时候炉渣会阻塞蓄热室,从设计到改良平炉的构造,研究者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炉与平炉之外,铁矿石、焦炭、鼓风机、⽔车、还有骡子,一应俱全。半个月前就被调集到此处的工人们,并不知道他们要做的是什么,偶尔有一些陌生的人来指指点点,观察施工的进度。工人们虽然猜到是要炼什么东西,但也没有什么好奇的,谁知道官老爷们要搞些什么事呢?

  只有到了最近几天,附近的士兵突然多了起来,一个⽩⽩净净、⾝材⾼大的年青公子和一个⾝材瘦小的⻩脸中年人经常过来观察,工匠们眼中平时很大的‮员官‬,见了这两个人都毕恭毕敬的,有耳尖的就听到他们叫这两人什么“史大人”、“曾大人”跟着这两个大人的,是几个在官坊中很出名的铁匠,还有几个清清秀秀的年轻人——倒似读书人的样子。

  这些工匠们只能从这些表面的现象知道他们做的事情很重要,但是重要到什么程度,他们并不知道。

  然而石越却很清楚的知道。

  可以说他曾经一直在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但当沈归田秘密报告他,兵器研究院终于掌握了⾼炉炼铁和平炉炼钢技术之时,他几乎有点不敢相信。

  从他担任提举虞部胄案事开始就已经在努力这件事了,大宋最优秀的铁匠和科学家们投⼊了无数的时间和金钱,石越所知道的试验就有三十多次,虽然每次都不是全无所得,但是开始想增加⾼炉⾼度,导致⾼炉轰然‮塌倒‬的事情也不是没有碰到过。虽然知道有很多事情不可以強求,但是石越终是有点灰心,一年的时间过去之后,他已经对此不抱什么希望了…

  然而搞笑的是偏偏就在吕惠卿⼊主军器监不久,这样伟大的成就,却终于被那些⽇以继夜工作、试验的研究者们发明了。石越几乎有点嫉妒吕惠卿的“好运”幸运的是,陈元凤也好,吕惠卿也好,都把眼光投向了火药——他们被震天雷惑了眼睛,陈元凤死死的盯着几个火器研究组,几乎是尽可能的満⾜他们的一切要求,希望能够有所成绩,结果却忽视了这些不起眼的铁匠们——铁匠们的试验所,在⽩⽔潭附近的河边,和兵器研究院有一定的距离。

  而这些人也表明了他们最基本的立场——详细的资料首先到了石越手中,另一份则做为平常的数据封⼊了兵器研究院的资料库之中。

  无论如何,石越是不甘心把这样的成绩拱手让给吕惠卿的——但是他同样也不愿意让这样具有很大意义的发明被封存起来,毕竟这项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钢铁器的成本,促进整个社会对钢铁器的使用。石越始终不能把自己完全变成一个政客,他依然有自己执着的东西。

  于是很自然的,石越选择了曾布,曾布虽然是新的核心成员却和自己情一向不错;曾布和吕惠卿的关系相当的紧张;最重要的是,曾布还是三司使——除了吕惠卿和自己之外,官方现在唯一与铁器有关系的盐铁司就归他管。

  检正工房公事石越在职权范围并不大的工部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再加上眼睁睁看着吕惠卿步步得势而心怀不満的曾布,新的炼钢技术在军器监之外问世,就不那么困难了。

  “子明,你觉得搞出这些东西来有用吗?”一⾝便服的曾布对新技术的意义并不是很理解,如果不是相信石越的眼光与能力,以及抱着“反正也是公家的钱,能打击吕惠卿一下也不错”的消极想法,他未必会参预这件事情。

  石越却是一肚子无法抑制的喜悦,他丝毫也没有在乎曾布的疑虑,微笑着说道:“子宣兄,如果成功,仅仅是大宋的兵器甲仗,成本就会降低许多,每年为国库节省的钱,数以百万计,单这一项,就是极大的成绩了。”

  这些理由曾布自然是早已听石越说过,但是对于炼钢一事,他实在是一无所知——当然石越所知的,也不会比他多太多“能成功吗?”曾布依然有点不放心,虽然是‮家国‬的银子不心疼,但是如果失败,让御史知道,不大不小也是个罪名。

  若不是心情极好,石越简直要有点不耐烦,他指了指正在忙碌着的那几个特意想办法带出来的研究骨⼲,笑道:“能不能成功,得问他们。”

  曾布自然不会傻得去问他们,那在他看来,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尴尬了一会,曾布似有所感的说道:“说起来,子明和王相公倒是很像。这等奇技巧之物,愚兄是全然不知道有何用处,而子明偏偏就能看出来有益于国计民生,这般见识,除子明之外,当世惟有相公了。”

  石越心里不以为然的想道:“那就未必,至少吕惠卿肯定明⽩。”嘴上却笑嘻嘻的回答:“我哪敢和相公比,不过生这些事情罢了,不过子宣兄现在可是‘计相’,为‮家国‬省钱挣钱,都是你的份內事了,你也终不能省这个心。”

  曾布解嘲的笑道:“计相,嘿嘿,在那些自称‘正人君子’的人嘴里,我不过是个言利之臣罢了。”对于旧们,曾布是很不以然的。

  这话石越却不方便回答,只好⼲笑几声,说道:“言利也好,言义也好,只须为国为民,就是道理所在。管别人说什么呢。走,子宣兄,我们过去看看…”

  其实从兵器研究院的报告中,石越已经知道⾼炉炼铁以六天为周期,每炉出铁一般是四到五吨——石越对这个概念并不清楚,而让他吃惊的是⾼炉与平炉的不成比例——报告中宣称,平炉以一天为一周期,但一次却可以炼⾼达百吨的钢⽔,并且质量稳定——这才是最关键的。既便石越再怎么外行——何况他并不是全然外行,否则不可能给研究院建议——他也知道研究员们在平炉技术上取得突破,堪称伟大。

  但是对于⾼炉与平炉的产量为什么不成比例,石越却一无所知了。也许原本就应当是这样的吧,石越当时就是这样的想法。

  政治家的责任就是鼓励科学家们去发明创造,让科学家们的成绩可以变成效益,为新的发明储备基础知识与人才,而不是对发明者指手划脚。这是石越一早就有的觉悟。政治家把手伸进自己不懂的领域,就一定会成为那个领域最大的危害。

  石越很早就一直在怀疑的问自己,是不是在科学上说得太多了——在科学上,自己远远不是一个合格的启蒙者,如果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什么,以自己如今的⾝份地位,就会让这些研究者甚至是未来的研究者们,走无数的弯路。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一个明智的做法——闭嘴。我应当相信专业人士,我只需鼓励他们继续研究与改良就是了,我的责任,就是把图纸与试验,变成工业。

  当七天之后,当曾布目瞪口呆的看到一炉流出数十吨钢⽔之后,石越知道现在是尽他的责任的时候了。

  对于曾布这些人碰上什么⾼兴的事情总要写一两首诗,石越感到十分的无奈。他实在不想写诗!而且他也觉得曾布写的诗并不怎么好,但是那是曾布的自由,他也没有办法阻止。正如他没有办法阻止曾布要先向中书报告此事一样,石越无可奈何的意识到,第一,曾布始终是王安石的信徒;第二,新的钢铁技术在当时虽然很有用,而且王安石也很重视新技术的发明,但是始终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用不着立即惊动皇帝;第三,王安石是宰相,向他先报告才是正道。

  非常巧的是,同时被任命为同判司农寺主持新法大部分事务的吕惠卿,也在中书。听到曾布眉飞⾊舞的形容新的炼钢技术,王安石喜出望外,一缕胡子⾼兴得直抖,他的心里,可能正在计算着大宋国库为此要节约多少钱——特别在这个时候,王韶在西北用兵,军器供应对于朝廷的财政支出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而吕惠卿则表情奇怪的望了石越几眼,嘴角动了一下,终于没有说话。

  “子宣、子明,这件事的确是很了不起。”王安石笑道,他一⾼兴起来,就会叫石越的表字,虽然是在中书省亦如此。

  石越心里还是很佩服王安石的眼光的,⾝居⾼位者能看出来这件事了不起,已经很不容易了。当下谦谦一笑,说道:“此事陛下曾询垂下官,圣意亦颇留意于此,钢铁之易得,只须铁矿跟得上,对大宋而言,就不仅仅是省钱而已。”

  在座的自然都知道石越曾经认为汉代強盛的一个原因就是铁器大行于世,但这个时候也没有人和他讨论这个观点的是非对错。当下冯京便接上话说道:“那么就应当把这个好消息禀告皇上。”

  王安石笑道:“不急。明⽇早朝时再说不迟,到时圣上自有许多事要问起,我们也要先商量商量。”其实在朝会上郑重其事的说这件事,已是说明王安石很重视这件事情了。

  石越却是别有主意,当下对冯京使了个眼⾊,微微笑道:“丞相所言甚是,明⽇早朝再说不迟。”

  待到众人散了,吕惠卿借故来到石越的办公房,笑道:“子明真是奇才,昔⽇诸葛孔明能造木牛流马,真是能者无所不能。”

  石越一边请吕惠卿坐了,一边笑道:“吉甫兄说笑了,这是子宣的功劳,与我何⼲。”

  吕惠卿哈哈笑道:“子宣亦说是子明的功劳,两位倒真是谦虚得紧。”

  石越打着哈哈装糊涂:“是吗?总之是为国有利,也不用管是谁的功劳了,大家同殿为臣,都是为皇上效忠,为‮家国‬尽力,算这么清楚做什么?”

  吕惠卿听他这么说,心里暗骂一声“小狐狸”嘴上却甜藌藌的说道:“子明真是⾼风亮节,我自愧不如。”

  他心里哪能不怀疑,回去后立即就叫陈元凤去查,结果报知河边治炼研究还在那里试验,本没有成功,找不到证据,自然也只好做罢——如果是他自己去看看,定然可以看出来问题来,两处的平炉结构,出了奇的相似。

  第二天早朝,在王安石说了新技术的发明之后。年轻的皇帝微微怔了一下,如果是石越或者吕惠卿弄出来的,他都不奇怪,但是扯上曾布,那就在意料之外了。静静的听王安石把新技术的意义说了一下,赵顼这才想起这些事情原来石越和自己谈论过。

  当下便笑道:“这件事二卿功劳不小。”

  石越和曾布连忙出列,齐声说道:“此陛下之福,非臣等之功。”

  赵顼笑了笑,他倒不会当真以为那是自己的功劳“这事既然有益于国,可推行天下。有司详议曾、石二卿及相关人等之功劳赏赐,再报上来给朕看。”

  王安石正要答应,却听石越上前说道:“陛下,凡事推行天下,必有方略,若无方略,虽有良法而不能为其善。臣有《论钢铁利弊札子》,恭请陛下御览。”

  赵顼一向知道石越的能力,当下笑道:“呈上来。”

  早有內侍接过,恭恭敬敬的递给皇帝。赵顼打开看时,却是好大一篇文章,除了把新技术推行‮国全‬之外,还有技术管制、钢铁专营专卖,扩大生产,降低价格,让农民用得起钢铁,提⾼生产效率等等措施。最显眼的是石越要求三司盐铁司铁案‮立独‬出来,成立钢铁监,专门管理‮国全‬与钢铁有关的问题;并提出了把各治铁坊变成钢铁厂,提出了一系列‮立独‬经营与财务核算的主张,并且希望要求把钢铁变成“采矿-冶炼-生产-专卖”四级体系,四者彼此既合作又‮立独‬,又主张除了冶炼一环之外,别的三环皆可以引进民间资本…

  赵顼虽然觉得石越说的有理,但是这些东西都是闻所未闻,未免有几分疑虑,特别是让民间进⼊钢铁业,他疑虑更多。要知道当时开矿的主要是囚犯,人聚集多了本来就容易出问题,何况还是在那里挖铁矿。官府自己管着都要防范严密,让民间参预进来,这件事赵顼是不可能同意的。不过说在生产与专卖上有限度的引进,按石越说的官民合营,倒未必不可以接受。

  他看完后,便把札子递给王安石,一边说道:“石卿所虑,颇有可采之处。中书商议得失,再报与朕知道。”

  皇帝不知道,这一“商议”就是旷⽇持久,王安石虽然对这种种想法表示欣赏,但是他没有看出来这样做有何必要。虽然王安石是勇于有为的人,但是如果现有的东西能运行良好,他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去改变。甚至连冯京都没看出来这种实质上是在钢铁业进行公司化的行为有什么优点可言。而石越又本无法说服他们…

  结果虽然技术管制、专营专卖、扩大生产降低价格等等建议还是被采用了——其实如技术管制、专营专卖,这些本不需要建议,本来就在做——所以实际上是,石越的主张本没有被采用。但是新技术倒是很快的推行下去了——因为西北的战争迫切需要更多的兵器。

  无可奈何的石越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唯一好处是,皇帝为了奖励他或者说安慰他,他又升官了。石越现在有一串长长的官名:“赐紫金鱼袋、礼部郞中、直秘阁、朝请大夫、检正中书三房公事、骑都尉”——他的本官与散阶,都是皇帝特旨,本朝少有的殊荣。但实际上除了工资⾼一点之外,完全没有实际作用。宋代本官经常不任职,因此礼部郞中对于石越来说,不过挂个名罢了。

  而也就在石越在中书省试图说服王安石与诸位宰相接受他的钢铁业公司化的主张之时,远在西北的王韶开始了他一连串的胜利。

  面对着王韶驻扎在渭源堡的大军,羌人部落各自倚险自守,不敢出战,企图拖跨宋军。王韶率军从抹邦山,过竹牛岭,仰攻羌人,取得第一场大胜。其后又在竹牛岭虚张声势,让羌人以为自己还在竹牛岭,王韶却亲率大军,偷偷抵达武胜,半路邀击羌人援军,大败羌人。王韶遂在武胜建城堡而守,然后自己趁胜攻击,在巩令城大败羌族玛尔戬,招降其部落两万余人。自此王韶威震洮河,兵锋所向,羌族无不战懔。玛尔戬惶惶不可终⽇,覆亡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方面,不甘寂寞的章惇在湖南开始招降苗族,修建城镇,把雪峰山脉大梅山上的数万苗族纳⼊朝廷的管制当中。

  得到王安石支持的军事行动接连取得大捷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京师,《新义报》、《汴京新闻》对这些胜利的歌颂,让王安石在京师百姓中的形象也变得⾼大起来。大宋的子民们,太‮望渴‬一场胜利来鼓舞他们的士气民心了。所以无论是实际上为新所控制的《新义报》,还是标榜着“中立”的《汴京新闻》,都没有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相比之下,石越钢铁新技术的成就,在当时的人们眼里,简直就不值一提。如果不是市易法在时时提醒着开封的市民们新法有多少弊端——现在连上街卖⽔果,都要一笔所谓的“免行钱”了!

  相比《新义报》与《汴京新闻》⾼调赞美王韶的胜利,《西京评论》就要酸溜溜得多,他们居然在这个时候不识好歹对在武胜筑城等事宜要花掉多少钱表示了质疑,暗示着王将军用钱用得太多!他们的口吻和枢密使文彦博大人简直一模一样。结果《西京评论》当天在汴京的销量跌了三成,而文彦博大人则被王安石驳了个狗⾎淋头,连皇帝在心里也怪他多事。

  被石越称为“往坏里说叫不太识得好歹,往好里说叫有风骨”的文彦博,的确也没有让石越“失望”眼见着昔⽇的好友今⽇的政敌一⽇一⽇得势,除了经过石越改良的青苗法之外,别的新法他一样比一样看不顺眼,而军器监案明明是个糊涂案还就是破不了…文彦博已经一⽇也不想在朝廷中呆下去了,有了被赶出朝廷的觉悟的他更加无所忌惮,愈发坚定的攻击市易法与保马法起来。

  在石越几次和皇帝谈论朝政时,他已经明显的感觉到赵顼对文彦博有了不耐烦的情绪。当他隐晦的告诉冯京,希望冯京劝一劝这位文大人注意一下策略之时,冯京摇了‮头摇‬苦笑道:“没有用的。他早就想走了。”

  到了九月初的时候,御史张商英的一次弹劾,最终导致了文彦博的提前罢官。张商英弹劾枢密院诸使包庇亲戚、纵容院吏犯法等十二条罪名,直接导致三个枢密使副文彦博、吴充、蔡同时请辞。赵顼没有办法,只好把张商英罢了,这个才到京师没几个月的御史,庇股还没有坐热,就被“贬”去两浙路监税了。皇帝无论如何,也不希望他的枢密院突然间没有枢密使了。

  但是这件事使得赵顼对文彦博的印象恶劣起来——大宋皇帝在用人的时候,最爱讲究平衡之术,赵顼用王安石为相,却故意把政见不合,曾经三元及第,又是富弼女婿的冯京放在中书,同时枢密院文彦博和吴充,都与王安石不和,这就是明里暗里的防了这个表面上大权在手的宰相一手。所以赵顼其实并不希望文彦博去职的,因为无论是枢密副使吴充还是参知政事冯京,在声望上都不⾜以与王安石相提并论。

  但是文彦博一再“不可理喻”的挑战新法的行为,终于让赵顼很不耐烦。而王韶的胜利也给皇帝吃了一颗定心丸,现在已经不是那么需要文彦博在枢密院主持大局了。张商英去两浙路没有多久,文彦博罢枢密使,守司徒兼侍中、河东节度使、判河。同时,吴充为枢密使。 Www.NIlxS.CoM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新宋》是一本完本架空小说,完结小说新宋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新宋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架空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