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感悟 十年回顾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我的人生感悟  作者:季羡林 书号:318 更新时间:2016/9/13 
十年回顾
  自己觉得德国10年的学术回忆好像是写完了。但是,仔细一想,又好像是没有写完,还缺少一个总结回顾,所以又加上了这一段。把它当做回忆的一部分,或者让它‮立独‬于回忆之外,都是可以的。

  在我一生六十多年的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德国10年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的10年。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如果我的学术研究有一个发轫期的话,真正的发轫不是在清华大学,而是在德国哥廷大学。我也提到过,如果我不是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遇来到德国的话,我的一生将会完完全全是另一个样子。我今天究竟会在什么地方,还能不能活着,都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这个10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10年,有它辉煌成功的一面,也有它暗悲惨的一面。所有这一切都比较详细地写在我的《留德十年》一书中,读者如有‮趣兴‬,可参阅。因为我现在写的《自述》重点是在学术;在生活方面,如无必要,我不涉及。我在上面写的我在哥廷10年的学术活动,主要以学术论文为经,写出了我的经验与教训。我现在想以读书为纲,写我读书的情况。我辈知识分子一辈子与书为伍,不是写书,就是读书,二者是并行的,是非并行不可的。

  我已经活过了8个多10年,已经到了望九之年。但是,在读书条件和读书环境方面,哪一个10年也不能同哥廷的10年相比。在生活方面,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所有的玩的东西,我几乎全不会,也几乎全无‮趣兴‬。我平生最羡慕两种人:一个是画家,一个是音乐家。而这两种艺术是最需天才的,没有天赋而勉強对付,绝无成就。可是造化小儿偏偏跟我开玩笑,只赋予我这方面的‮趣兴‬,而不赋予我那方面天才。《汉书·董仲舒传》说:“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极想“退而结网”可惜找不到结网用的绳子,一生只能做一个羡鱼者。我自己对我这种个也并不満意。我常常把自己比做一盆花,只有枝⼲而没有绿叶,更谈不到有什么花。

  在哥廷的10年,我这种怪脾气发挥得淋漓尽致。哥廷是一个小城,除了一个剧院和几个电影院以外,任何消遣的地方都没有。我又是一介穷书生,没有钱,其实也是没有时间冬夏两季到⾼山和海滨去旅游。我所有的仅仅是时间和书籍。学校从来不开什么会。有一些‮生学‬会偶尔举行晚会跳舞,我去了以后,也只能枯坐一旁,呆若木。这里‮国中‬
‮生学‬也极少,有一段时间,全城只有我一个‮国中‬人。这种孤独寂静的环境,正好给了我空前绝后的读书的机会。我在国內不是没有读过书,但是,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来看,什么时候也比不上在哥廷

  我读书有两个地方,分两大种类,一个是有关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等的书籍,一个是汉文的书籍。我很少在家里读书,因为我没有钱买专业图书,家里这方面的书非常少。在家里,我只在晚上临睡前读一些德文的小说,ThomasMann的名著《Buddenbrooks》就是这样读完的。我早晨起后在家里吃早点,早点极简单,只有两片面包和一点⻩油和香肠。到了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首先在餐桌上消逝的是香肠,后来是⻩油,最后只剩一片有鱼腥味的面包了。最初还有茶可喝,后来只能喝⽩开⽔了。早点后,我一般是到梵文研究所去,在那里一待就是一天,午饭在‮生学‬食堂或者饭馆里吃,吃完就回研究所。整整10年,不懂什么叫午睡,德国人也没有午睡的习惯。

  我读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的书籍,一般都是在梵文研究所里。因此,我想先把梵文研究所图书收蔵的情况介绍一下。哥廷大学的各个研究所都有自己的图书室。梵文图书室起源于何时、何人,我当时就没有细问。可能是源于FranzKielhorn,他是哥廷大学的第一个梵文教授。他在印度长年累月搜集到的一些极其珍贵的碑铭的拓片,都收蔵在研究所对面的大学图书馆里。他的继任人HermannOldenberg在他逝世后把大部分蔵书都卖给了或者赠给了梵文研究所。其中最珍贵的还不是已经出版的书籍,而是零篇的论文。当时Oldenberg是‮际国‬上赫赫有名的梵学大师,同全世界各国的同行们互通声气,对全世界梵文研究的情况了如指掌。广通声气的做法不外一是互相邀请讲学,二是互赠专著和单篇论文。专著易得,而单篇论文,由于国别太多,杂志太多,搜集颇为困难。只有像Oldenberg这样的大学者才有可能搜集比较完备。Oldenberg把这些单篇论文都装订成册,看样子是按收到时间的先后顺序装订起来的,并没有分类。皇皇几十巨册,整整齐齐地排列书架上。我认为,这些零篇论文是梵文研究所的镇所之宝。除了这些宝贝以外,其他梵文、巴利文一般常用的书都应有尽有。其中也不乏名贵的版本,比如MaxMüller校订出版的印度最古的典籍《梨俱吠陀》原刊本,Whitney校订的《阿闼婆吠陀》原刊本。Boehtlingk和Roth的被视为词典典范的《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原本和缩短本,也都是难得的书籍。至于其他字典和工具书,无不应有尽有。

  我每天几乎是一个人坐拥书城“躲进小楼成一统”我就是这些宝典的伙伴和主人,它们任我支配,其威风虽南面王不易也。整个Gauss-Weber-Haus平常总是非常寂静,里面的人不多,而德国人又不习惯于大声说话,⼲什么事都只静悄悄的。门外介于研究所与大学图书馆之间的马路,是通往车站的通要道;但是哥廷城还不见汽车,于是本应该喧阗的马路,也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真是一个读书的最理想的地方。

  除了礼拜天和假⽇外,我每天就到这里来。主要工作是同三大厚册的Mahvastu拼命。一旦感到疲倦,就站起来,走到摆満了书的书架旁,信手菗出一本书来,或浏览,或仔细阅读。积时既久,我对当时世界上梵文、巴利文和佛教研究的情况,心中大体上有一个轮廓。世界各国的有关著作,这里基本上都有。而且德国还有一种特殊的购书制度,除了大学图书馆有充⾜的购书经费之外,每一个研究所都有自己‮立独‬的购书经费,教授可以任意购买他认为有用的书,不管大学图书馆是否有复本。当Waldschmidt被征从军时,这个买书的权力就转到了我的手中。我愿意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书买回来以后,编目也不一定很科学,把质相同或相类的书编排在一起就行了。借书是绝对自由的,有一个借书簿,自己写上借出书的书名、借出⽇期;归还时,写上一个归还⽇期就行了。从来没有人来管,可是也从来没有丢过书,不管是多么珍贵的版本。除了书籍以外,世界各国有关印度学和东方学的杂志,这里也应有尽有。总之,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专业图书室。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畅游于书海之中。我读书耝略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读的,一类是浏览的。细读的数目不可能太多。学梵文必须练地掌握语法。我上面提到的Stenzler的《梵文基础读本》,虽有许多优点,但是毕竟还太简略;⼊门⾜够,深⼊却难。在这时候必须读Kielhorn的《梵文文法》,我在这一本书上下过苦工夫,读了不知多少遍。其次,我对Oldenberg的几本书,比如《佛陀》等等都从头到尾细读过。他的一些论文,比如分析Mahvastu的文体的那一篇,为了写论文,我也都细读过。Whitney和Wackernagel的梵文文法,Debruner续Wackernagel的那一本书,以及W.Geiger的关于巴利文的著作,我都下过工夫。但是,我最服膺的还是我的太老师HeinrichLüders,他的书,我只要能得到,就一定仔细阅读。他的论文集PhilologicaIndica是一部很大的书,我从头到尾仔细读过一遍,有的文章读过多遍。像这样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文学、碑铭等的对一般人来说都是极为枯燥、深奥的文章,应该说是最乏味的东西。喜读这样文章的人恐怕极少极少,然而我却情有独钟;我最爱读中外两位大学者的文章,‮国中‬是陈寅恪先生,西方就是Lüders先生。这两位大师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为文,如剥舂笋,一层层剥下去,愈剥愈细;面面俱到,巨细无遗;叙述不讲空话,论证必有据;从来不引僻书以自炫,所引者多为常见书籍;别人视而不见的,他们偏能注意;表面上并不艰深玄奥,于平淡中却能见神奇;有时真如“山重⽔复疑无路”转眼间“柳暗花明又一村”;迂回曲折,最后得出结论,让你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口服心服。人们一般读文学作品能得美感享受,⾝轻神怡。然而我读两位大师的论文时得到的美感享受,与读文学作品时所得到的迥乎不同,却似乎更深更⾼。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我个人的怪癖;我自己觉得,这确实是“癖”然而毫无“怪”可言。“此中有真意,辨已忘言”实不⾜为外人道也。

  上面谈的是我读梵文著作方面的一些感受。但是,当时我读的书绝不限于梵文典籍。我在上面已经说到,哥廷大学有一个汉学研究所。所內有一个比梵文研究所图书室大到许多倍的汉文图书室。为什么比梵文图书室大这样多呢?原因是大学图书馆中没有收蔵汉籍,所有的汉籍以及‮国中‬少数民族的语言,如蔵文、蒙文、西夏文、女真文之类的典籍都收蔵在汉学研究所中。这个所的图书室,由于GustavHaloun教授的惨淡经营,大量从‮国中‬和⽇本购进汉文典籍,在欧洲颇有点名气。我曾在那里会见过许多世界知名的汉学家,比如英国的AthurWaley等等。汉学研究所所在的大楼比Gauss-Weber-Haus要大得多,也宏伟得多;房子极⾼极大。汉学研究所在二楼上,上面还有多少层,我不清楚。我始终也没有弄清楚,偌大一座大楼是做什么用的。10年之久,我不记得,除了打扫卫生的一位老太婆,还在这里见到过什么人。院子极大,有极⾼极耝的几棵古树,样子都有五六百年的树龄,地上绿草如茵。楼內楼外,⼲⼲净净,比梵文研究所更寂静,也更幽雅,真是读书的好地方。

  我每个礼拜总来这里几次,有时是来上课,更多地是来看书。我看得最多的是⽇本出版的《大正新修大蔵经》。有一段时间,我帮助Waldschmidt查阅佛典。他正写他那一部有名的关于释迦牟尼涅槃前‮行游‬的叙述的大著。他校刊‮疆新‬发现的佛经梵文残卷,也需要汉译佛典中的材料,特别是唐义净译的那几部数量极大的“本说一切有部的律”至于我自己读的书,则范围广泛。十几万册汉籍,本本我都有‮趣兴‬。到了这里,就仿佛回到了祖国一般。我记得这里蔵有几部明版的小说。是否是宇內孤本,因为我不通此道,我说不清楚。即使是的话,也都埋在深深的“矿井”中,永世难见天⽇了。自从1937年GustavHaloun教授离开哥廷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去任汉学讲座教授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汉学研究所就由我一个人来管理。我每次来到这里,空的六七间大屋子就只有我一个人,万籁俱寂,静到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在绝对的寂静中,我盘桓于成排的大书架之间,架上摆的是‮国中‬
‮民人‬智慧的结晶,我心中充満了自豪感。我翻阅的书很多;但是我读得最多的还是一大套上百册的‮国中‬笔记丛刊,具体的书名已经忘记了。笔记是‮国中‬特有的一种著述体裁,內容包罗万象,上至宇宙,下至鸟兽虫鱼,以及⾝边琐事、零星感想,还有一些历史和科技的记述,利用得好,都是十分有用的资料。我读完了全套书,可惜我当时还没有研究糖史的念头,很多有用的资料⽩⽩地失掉了。及今思之,悔之晚矣。

  我在哥廷读梵、汉典籍,情况大体如此。

  1997年 wwW.niLxs.cOm
上一章   我的人生感悟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我的人生感悟》是一本完本综合其它,完结小说我的人生感悟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我的人生感悟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综合其它”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