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归田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安排
|
逆流小说网 > 乡村小说 > 无忧归田 作者:芭蕉夜喜雨 书号:10788 | 更新时间:2017/4/6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安排 | |
这些投奔来的大夫,君子涯和傅紫萱都仔细挑选了。 挑了十来个德行、医术皆不错的郞中坐馆,保证每个领域都有人手,都有一两个大夫擅长某一类病症。这样师徒俩就不用一有人投帖就要出诊了,非得是疑难杂症师徒二人才会出手,不然真的会累死。 京中关系复杂,万一得罪了人反倒不好。 又从余下的大夫中挑了一些擅长练药制药的大夫放到药厂,常规用药有一些重要的步骤也可让他们来作,一些稀罕的药丸当然关键步骤目前还是要师徒二人出手。 傅紫萱一直想收一些女大夫,一些妇科和儿科还是用女大夫会好一些。只是没有这方面的手,只好让夏雪从药童中挑了几个伶俐的来进行培养。 而来投奔的这些大夫中有一位中年大夫极擅长看牙拔牙,也被师徒二人挑中了。 那个⻩姓大夫还琢磨出了如何用⽩瓷等一些材料来代替牙齿,跟后世的植牙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傅紫萱师徒俩大为惊叹,果然是学无止境,行行出状元啊。 那⻩大夫本来以为君子涯不会收他的,没想到君子涯不仅把他留下了,还给他单开了一间就诊室。这可把他⾼兴坏了。 从此这⻩大夫极为尽心尽力,后来还不辞劳苦年年都往其他城池的同仁医馆去巡视坐诊,后来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徒弟出来,为同仁医馆做出了极大贡献。 选人的事告一段落后。师徒二人又琢磨起医馆的经营方向来。 傅紫萱和君子涯是想等着京中的同仁医馆做成后,也培养了大批忠心的大夫出来后,便把同仁医馆开到魏朝各个大城池去。就像后世的公立医院的样子,让受到伤病痛楚的人都能看得起病。 就算是贫者或者乞丐,他们也有看病的机会。没有钱,可以以工抵资,可以赊帐。将来用劳力来补。一年补不齐就补两年,两年不行就补四年。 除了君子涯不分贵一视同仁的这种想法外,师徒俩还想让更多的人关注起大夫这个行业,让大夫得到世人的尊敬和认可。 如今行医的人还是被列在中下九流的行当中,就是宮中的御医哪怕是跟京官们同级的,也是要低人一等的。 这大夫历来就被认为是服侍人的行业,哪怕明明还要靠着大夫续命,可是达官贵族们就是认为大夫是招之即来挥之既去、服侍人的行当。 傅紫萱一直为这个行业感到不平。 明明每个人都离不开大夫,却又看不起大夫。大夫们也得不到应有的尊敬,治好了是你大夫的职责。治不好则是你没本事。把达官贵族们惹火了,搞不好全家都要被灭。 这个行业似乎是个⾼危的行业,很多时候还不能讲真话。其他行当办差的,办不好,也就是斥责惩罚罢了,只大夫这个行当,动不动就要被灭口,还可能全家被灭。 大夫名声小呢,没饭吃。名声大呢,各种纷扰。 傅紫萱总想着为这些人做些什么。 再者,如今天下学子若想出仕,只能走科举一途。 可这里面有很多人读不起书。练大字用的笔墨都买不起。再有一些人可能极有文采,但他残了或是面相破损了,哪怕只断了一手指头,想要出仕也是不能的。 那么若是能通过学医给贫者另僻一条路。让他能通过御医选拔,以圆他的⼊仕之路不也是一件皆大喜的事吗? 后来太子李义听到傅紫萱的这个想法,还亲自到明亲王府找了君子涯和傅紫萱商议。 这件事要是做好了。让贫者也能看得起病,少收或不收贫者的诊费,施惠于民,那将是收揽人心的一件大事! 就是那些贫困的人赊了帐用人力补偿都大有可为。 将来若是朝中要出工,或是要修路挖渠什么的,不是也有人手了?这些人心存感恩,必不会消极怠工,只怕原先一年的工程半年也就能好了。 再把这个医馆做成医者的选拔平台,不是也能为大魏多培养一些人才出来吗? 太子李义越想越奋兴。 如今⽗皇还看重他,⺟后也在,他又是皇后嫡长子,自然顺风顺⽔。 不过如今⽗皇还精壮正当年,谁知道过几年会出什么变故? 从来上位的过程中就少不了鲜⾎,趁着这会⽗皇还看重他,多揽一些人心,在民间多攒一些声望,对他将来登大位也是极有利的。 经过几人的一番磋商,决定其他城池的同仁医馆分号都改为“同仁惠民医馆” 而且朝廷占一半的⼲股。每三年同仁医馆可通过选拔提五到十人到吏部进行考核,将给他们授以官衔,授太医职,赐內官行走。 而官中年老致仕的太医也可发挥余热,可以到同仁医馆中坐馆,培养新人。不要求天天坐馆,只要有需要时出诊即可。如此还能拿一份丰厚的养老银子。 而宮中的太医,每年也不是专门在宮中呆着了,会安排他们到大魏朝其他各地去进行例行义诊,以此做为每年的官绩考核。同时也是让他们借此多接触一些病患,多发现一些病症,也好更好地为宮中贵人服务。 虽然这样同仁医馆的进项会分了一半出去,不过有了朝廷罩着,也四平八稳了,也没什么事可让师徒俩心的了。 而且药厂出的药丸,官中每年也采购不少,有些还被定为供奉,那这一年下来光药丸就能卖不少银子。这药厂可没朝廷什么事。 金秋十月,待傅紫萱的同仁医馆上了轨道之后,由魏元帝亲笔题词的“长山书院”京中分院也热热闹闹的开张了。 仍是分了科举班和技能班两大部分。 科举班仍是以收贫困学子为主。 而技能班因各地开了多家惠民医馆,所以大夫奇缺。长山书院的技能班便收了四个班的药童。三个男班一个女班,都是京城及京郊一些贫困人家的孩子。 技能班中还加开了一些别的班。 而武学班都用不着清风云霁亲自出马,太子早早就送了好几个武功⾼強、又擅排兵布阵的人过来授课。完全是一副为军中储备人才的样子。 一时之间,别说贫穷家的小子了,就是京中一品大员家的子孙都被送了来。 只要是没心思读书的。平时只会走街窜巷、游手好闲的统统被家里打包送了来。 能学好本事,在军中立功为家族争脸那是最好,若没那本事,送过来拘一拘子,把一⾝臭⽑病改了也能少拖些家中的后腿。不然就是跟太子的嫡系套套近乎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这个武学班最后竟人満为患。天天都有大堆的人挤在门口等着书院接收。 武学班到最后竟开了七个班!为技能班中之最。 后面还陆陆续续有家长把人送来。只是人太多了,便不再收了。只说等第一批出来再说。 不少人便围着问什么时候再收第二期?非得要得个准信才肯回… 后来武学班培养出来的人,大部分都被李义和李睿安排在军中效力了。打破了文者不会武,武者不通墨的传统。 从长山书院武学班出来的这些人皆能看得懂兵法,又会排兵布阵,武功还过硬的军中好手。且对李义的新朝极为忠心。给李义的版图向外扩了好几倍不止。 这些都是后话了。 如今京中的这个分院,后来又另开了一个礼仪规矩班。 这一个班是陈氏提议的。 她如今主持着侯府的中匮,也是经常要跟人牙子打道。家里缺人就叫人牙子领了人进来,有些学过规矩的便能很快上手,有些没学过规矩的就要费人费时来教。 所以她就想,这京中各家各户时时都是需要人的,若是有这个班把人培养出来,借着长山书院的名头,培养出来的人。人品又信得过、为人又懂规矩,那各家用起来就更是放心了。 这可是三全齐美的事,对书院、对学子们、对用人的家里,都是拍手称快之事。 便跟傅天河和傅紫萱提了提。⽗女二人都觉得好。 傅紫萱便把明亲王府中当初皇后赐下来的两位年老的尚宮请到书院做起了教习。 两位老尚宮⾼兴地很,能不伺侯人,被派去做这样让人尊敬的教习,很是开心。便千恩万谢⾼⾼兴兴地去了。 后来这个班的学员都还没等教出来。就被京中大户提前上门来要人了。 而且从长山书院出来的学员,都以签活签为主。若要签死契一定要学员们心甘情愿才行,不得迫她们。且这些人有了长山书院在后面。主人家也不敢随意打杀或是把人卖到那腌臜的地方去了。 一时之间,很多人都把孩子往长山书院送。倒把牙婆们恨得咬牙。 长山书院看着人多,便又添了她几个教习。几个教习便从来人中挑了一些品良好的女子又开了几个班。 因着傅天河如今已有爵位在⾝,长山书院已不再做成盈利的书院了。 不过就是不收贫困学子们的束脩,长山书院也没有亏钱,光京中各人士义捐的银子就花用不完了。 傅天河让人把义捐的名字刻在书院的石墙上,太子李义义捐一万两的名字⾼⾼挂在最前头,明亲王李睿义捐八千两排在第二。 那消息灵通的还能不捧着钱来? 如此长山书院也迅速在各地开了十几间分院。 收了各地贫寒学子无数。也为以后太子李义登基储备了众多人才,让李义又开创了一个大魏盛世。(未完待续…) PS:感谢“680722”投的红粉票,感谢“libralegend”打赏。非常感谢。 WwW.NiLxs.cOm |
上一章 无忧归田 下一章 ( → ) |
免费小说《无忧归田》是一本完本乡村小说,完结小说无忧归田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无忧归田的免费乡村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乡村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