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卷二百零八·书三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书号:10225 更新时间:2017/3/27 
卷二百零八·书三
  唐太宗 购兰亭序 汉王元昌 欧询 欧通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正臣

  王绍宗 郑广文 李冰 张旭 僧怀素

  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自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又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尝召三品已上,赐宴于玄武门。帝笔作飞⽩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罪当死,请付法。太宗笑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出《尚书故实》)

  购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僧智永弟子辨才,尝于寝房伏梁上,凿为暗槛,以贮《兰亭》。保惜贵重于师在⽇。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羲之真草书帖,构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辨才之所。乃敕追师⼊內道场供养,恩赉优洽。数⽇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方便善,无所不至。辨才确称往⽇侍奉先师,实常获见,自师没后,荐经丧,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更推究,不离辨才之处。又敕追辨才⼊內,重问《兰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设谋计取之必获。尚书左仆房玄龄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随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暮⼊寺,巡廊以观壁画。遇辨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房內,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竟甚相得。乃曰:⽩头如新,倾盖如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果等。江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酒也。酣乐之后,请宾赋诗。辨才探得来字韵,其诗曰: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密术,谁照不燃灰。萧翼探得招字韵,诗曰: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猨躁似调。谁怜失群翼,长苦业风飘。妍蚩略同,彼此讽咏,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明⽇乃去。辨才云:檀越闲即更来。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诗酒为务,其俗混然。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书《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数帖自随。辨才欣然曰:明⽇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辨才。辨才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也。贫道有一真迹,颇是殊常。翼曰:何帖?才曰:《兰亭》。翼笑曰:数经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榻伪作耳。辨才曰:禅师在⽇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来看。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內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颣曰:果是响榻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梁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辨才时年八十余,每⽇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第等无复猜疑。后辨才出赴邑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童子曰:翼遗却帛子在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告驿长陵诉曰:我是御史,奉敕来此。今有墨敕,可报汝都督知。都督齐善行闻之,驰来拜谒。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乎,不知所以。又遣云,侍御须见。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已得矣,故唤师来别。辨才闻语而便绝倒,良久始苏。翼便驰驿南(法书要录南作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以玄龄举得其人,赏锦琜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郞,加五品,赐银瓶一、金缕瓶一、马脑碗一、并实以珠。內厩良马两匹,兼宝装鞍辔。宅庄各一区。太宗初怒老僧之秘吝,俄以其年耄,不忍加刑。数月后,仍赐物三千段,⾕三千石,便敕越州支给。辨才不敢将⼊己用,乃造三层宝塔。塔甚精丽,至今犹存。老僧因惊悸患重,不能強饭,唯歠粥,岁余乃卒。帝命供奉榻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四人,各榻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圣躬不豫,幸⽟华宮含风殿。临崩,谓⾼宗曰:吾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耶,汝意何如?⾼宗哽咽流涕,引耳而听受制命。太宗曰:吾所得兰亭,可与我将去。后随仙驾⼊玄宮矣。今赵模等所榻在者,一本尚直钱数万也。(出《法书要录》)

  又  一说王羲之尝书《兰亭会序》。隋末,广州好事僧得之。僧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右军《兰亭》书,二曰神⻳,(以铜为之。⻳腹受一升。以⽔贮之。⻳则动四⾜行。所在能去)三曰如意。(以铁为文。光明洞彻。⾊如⽔晶)太宗特工书,闻右军兰亭真迹,求之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广州僧,而难以力取。故令人诈僧,果得其书。僧曰:第一宝亡矣,其余何爱。乃以如意击石,折而弃之;又投⻳一⾜伤,自是不能行矣。(出《纪闻》)

  汉王元昌

  唐汉王元昌,神尧之子,善行书。诸王仲季并有能名,韩王、曹王,亦其亚也。曹则妙于飞⽩,韩则工于草行。魏王、鲁王,亦韩王之伦也。(出《书断》)

  欧

  唐欧询字信本,博览今古,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率更令。书则八体尽能,笔力劲险。⾼丽爱其书,遣使请焉。神尧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真观十五年卒,年八十五。询飞⽩、隶、行、草⼊妙,大篆、章草⼊能。(出《书断》)

  又  率更尝出行,见古碑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步,复下马伫立。疲则布毯坐观,因宿其傍,三⽇而后去。今开通元宝钱,武德四年铸,其文乃欧率更书也。(出《国史异纂》)

  欧

  唐欧通,询子。善书,瘦怯(明抄本瘦怯作取法)于⽗。常自矜能书,必以象牙犀角为笔管;狸⽑为心;覆以秋兔毫;松烟为墨,末以麝香;纸必须坚薄⽩滑者乃书之,盖自重其书。薛纯陀亦效欧草,伤于肥钝,亦通之亚也。(出《朝野佥载》)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会稽人也,仕隋为秘书郞。炀帝知其才,嫉其鲠直,一为七品十余年。仕唐至秘书监。文皇曰:世南一人,遂兼五绝。一曰博学,二曰德行,三曰书翰,四曰词藻,五曰忠直。有一于此,⾜谓名臣,而世南兼之。行草之际,尤所偏工。本师于释智永,及其暮齿,加以遒逸。卒年八十九。伯施隶草行⼊妙。(出《书断》)

  褚遂良

  褚遂良,河南人。⽗亮,太常卿。遂良官至仆,善书。少则伏膺虞监,长则师祖右军,真书甚得其媚趣。显庆中卒,年六十四。遂良隶行⼊妙,亦尝师受史陵。然史亦有古直,伤于疏瘦也。(出《书断》)

  又  遂良问虞监曰:某书何如永师?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官岂得若此者?曰:何如欧询。虞曰: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官岂得若此?褚曰: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虞曰:若使手和笔调,遇合作者,亦深可贵尚。褚喜而退。(出《国史异纂》)

  薛稷

  薛稷,河南人,官至太子少保。书学褚,尤尚绮丽媚好。肤⾁得师之半矣,可渭河南公之⾼⾜。甚为时所珍尚,稷隶行⼊能。(出《书断》)又  稷外祖魏征家,富图籍,多有虞褚旧迹。锐精模效,笔态遒丽。当时无及之者。又善画,(画原作书,据明抄本改)博采古迹,埒于秘书。(出《谭宾录》)

  ⾼正臣

  ⾼正臣,广平人,官至卫尉卿。习右军之法,睿宗爱其书。张怀素之先,与⾼有旧,朝士就⾼乞书,或凭书之。⾼常为人书十五纸,张乃戏换其五纸,又令示⾼。再看不悟。客曰:有人换公书。⾼笑曰:必是张公也。乃详观之,得其三纸。客曰:犹有在。⾼又观之,竟不能辨。⾼尝许人书一屏障,逾时未获。其人乃出使淮南,临别,大怅惋。⾼曰:正臣故人在申州,正与仆书一类,公可便往求之。遂立申此意。陆柬之尝为⾼书告⾝,⾼常嫌之,不将⼊秩。后为鼠所伤,乃持示张公曰:此鼠甚解正臣意。风调不合,一至于此。正臣隶行草⼊能。(出《书断》)

  王绍宗

  王绍宗字承烈,官至秘书少监。祖述子敬钦羡柬之。其中小真书,体象尤异。其行书及章草,次于真。常与人书云:鄙夫书翰无工者,特由⽔墨之积习。恒精心率意,虚神静思以取之。每与吴中陆大夫论及此道,明朝必不觉已进。陆后与密访知之,嗟赏不少。将余比虞七,以虞亦不临写故也,但心准目想而已。闻虞眠布被中,恒手画腹⽪,与余正同也。承烈隶行草⼊能。(出《书断》)

  郑广文

  郑虔任广文博士。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制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玄宗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绝。(出《尚书故实》)

  李

  李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后,且(且原作耳,据明抄本改)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言。开元中,张怀瓘撰《书断》,冰、张旭并不载。绛州有篆字与古不同,颇为怪异。李冰见之,寝卧其下,数⽇不能去。验其书是唐初,不载书者名姓。碑有碧落二字,时人谓之碧落碑。(出《国史补》)

  张旭

  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饮醉辄草书,挥笔大叫。以头揾⽔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后辈言笔札者,虞、欧、褚、薛。或有异论,至长史无间言。(出《国史补》)

  又  旭释褐为苏州常尉。上后旬⽇,有老⽗过状,判去。不数⽇复至。乃怒而责曰:敢以闲事,屡扰公门。老⽗曰:某实非论事,覩少公笔迹奇妙,贵为箧笥之珍耳。长史异之,因诘其何得爱书。答曰:先⽗受书,兼有著述。长史取视之,信天下工书者也。自是备得笔法之妙,冠于一时。(出《幽闲鼓吹》)

  僧怀素

  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塚。(出《国史补》)

  
译文

  唐太宗 购兰亭序 汉王元昌 欧询 欧通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正臣

  王绍宗 郑广文 李冰 张旭 僧怀素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四年,自己用真草书写一套屏风,给群臣看。这套屏风的书法笔力遒劲有力。堪称当时最好的真草书法了。唐太宗曾对手下的大臣说:书法是小小的学问,初学时且忌急于求成。天天都坚持用心学习练笔,尤其胜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世上各行各艺,没有你用心去学习它而一点收获也得不到的,问题出在你不能全力以赴地去精心研究求索它。唐太宗又说:我临摹古人的书法字帖,并不特意去效仿每个字的形体结构,而将功夫用在摸透它的笔力风骨上面。笔力风骨你吃透了,形体结构自然而然地就把握了。唐太宗经常召集三品以上的臣属们,聚宴在玄武门。太宗亲自执笔作飞⽩草书,诸位大臣们借着酒兴,都纷纷从太宗手中拿过笔来,相比着挥毫书写。散骑常侍刘洎,爬上皇帝休息的上从太宗手中将笔夺过来。没有抢到笔的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刘洎爬上龙,是超越了君臣的礼度,当处死罪,一致要求依照唐朝的法律处办他。唐太宗笑着说:诸位爱卿不要这么讲!过去曾经听说过汉时有个叫班婕妤的宮庭女官,她甘愿退居东宮而不去陪伴君王。今天,我朝出了个登上龙,从君王手中抢笔书写的刘洎刘常侍!

  购兰亭序

  唐朝贞观年间,江南越州有一老僧叫辨才,是前朝著名书法家智永禅师的守门弟子。智永禅师临死前,将他珍蔵一世的先祖王羲之的著名书法真迹《兰亭序》传给辨才。辨才和尚得到这一无价墨宝后,怕将它失落了,于是在自己卧室的伏梁上凿一暗⽳,密秘地将《兰亭序》蔵在里面,就象师⽗在时那样珍重保护它。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处理‮家国‬政务之余的闲暇时间里,专心致志地研究书法。凡是能收集到的王羲之的真草书帖,他都设法弄到了,供他临摹、观赏。唯有《兰亭序》没有得到手。经过多方探询、寻找,得知这份名帖现在江南越州⾼僧辨才手中。于是派人带着他亲手写的敕书去江南越中召请辨才进京,在宮內为他设置诵经修行的道场来供养他。太宗皇帝给予他特殊的礼遇,除了⽇常用度优厚外,还赏赐给他许多贵重物品。几天以后,一次谈到书法时,问辨才和尚知不知道《兰亭序》的下落。虽经多方劝,辨才只是说他在侍奉师⽗智永惮师过世后,几经丧,不知道遗失到哪里去了。既然没有从辨才口中得到什么结果,于是又让他回到越中。后来,进一步探究推断,认为《兰亭序》还是在辨才手中。于是又敕命辨才进京⼊宮,重新追问他《兰亭序》的下落。反复三次,辨才和尚都拒不承认在他手中。唐太宗对左右的侍臣说:王羲之的书法,是我偏爱的至宝。但是他遗留下来的全部书帖中,没有象《兰亭序》这样好的。为了得到它让我一观,使得我经常睡不着觉吃不下去饭。这个辨才和尚年事已⾼,这本《兰亭序》真迹留在他手中也没有什么大用处。如果能得到一位⾜智多谋的人,想出一个计谋智取,必能从辨才和尚手中将它弄出来。尚书左仆房玄龄说: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前朝梁元帝的曾孙,现在居位在魏州萃县,有才艺、多谋略,可以担任这个差使。如果派他去越中,他一定能完成这一重任将《兰亭序》弄到手。于是,太宗立即召见萧翼。萧翼奉召到京晋见太宗后说:如果让我充当公使,直接向辨才和尚索取《兰亭序》,恐怕是有出使不义,无理之嫌。臣请换上便装用私访的形式到越中去会见辨才和尚。这就还需要王羲之⽗子几份‮实真‬杂帖作为饵。太宗采纳了萧翼的这个办法,并按照他提出的条件,给了他几份王羲之⽗子的杂帖随⾝带着。萧翼于是脫去官服、冠带,改穿便服出京南下至洛潭,搭乘一位商人的货船直下越州。到了越州后,萧翼又换上一领宽大的⻩衫,作随意无拘束状,象是一位远从山东来的书生,傍晚时走进永欣寺院。他假作观赏寺院廊房上的壁画,似乎很随意地走进辨才和尚居住的庭院,在房门前站下。辨才和尚远远看见萧翼走来,问道:施主,你是从哪里来的?萧翼走上前去拜见,说:弟子是北方人,带来少许蚕种来卖。遇到寺庙都看看,在这里遇到方丈真是三生有幸。一番寒暄过后,二人觉得言谈很投缘。辨才将萧翼请到禅房中就坐,一起奕棋弹琴,或玩投壶、握槊一类的‮博赌‬游戏,玩得很是⾼兴。待到谈文论史,更是意趣相投。辨才说道:你我初次相识,就这样相投,真应了两句古诗:不投缘的,两人在一起谈到头发⽩,还象是刚刚认识;若投缘,途中相遇两驾车并靠在一块儿聊几句,如同相知多年。今后,你我的形踪都无定处,说不上还能不能再相遇。今晚,先生就宿在我这禅房中吧。于是让伙房里的小和尚送来缸面、药酒、瓜果等。江东人所说的缸面,如同河北人说的瓮头,就是刚刚酿出来的新酒。两人对坐饮酒,酒助谈兴,好不畅快!酒喝到酣畅时,两人即席抓签昑诗,辨才抓得一签是来字韻,昑得一诗:启开刚刚酿得的一缸酒,来招待远从万里来的新朋友。我们都如行云野鹤一样的山野之人,有着相同的冷落与寂寞。然而今晚人们可以同在月光下昑诗咏物、徘徊赏月。夜深了,听着孤独的琴声更容易惹起你的万千思绪;长风吹来,羁旅在外的孤雁仰天发生悲哀的长鸣。不是君子你有什么密秘的法术,谁还愿意顾看我这个行将⼊木的老僧人呢?萧翼抓得的是招字签,也昑得一诗:我们偶然相逢在这千载古寺里共度这美景良宵,你摆下这么丰盛的酒宴将我款待。在漫漫人生之旅中我们刚刚见面就如同相知已久的朋友;虽然我刚刚踏⼊佛门,但并不觉得我们相距特别遥远。饮酒的望随着频频斟酒更加‮滥泛‬了,心中的意愿象猨猱鸣叫一样化作诗篇随口昑出。有谁怜爱我这只失群的孤雁?就让我象秋天的落叶那样随风飘去吧。这两首诗,好、坏都差不多。他们二人互相昑咏唱合,恨相识太晚,一直玩乐到第二天早晨,萧翼才离开永欣寺。离去时,辨才和尚说:施主得闲就请过来坐坐。于是,萧翼第二天就带着酒又来到寺院里。两个人还是饮酒昑诗,极尽玩乐的兴致。这样往来多次,用诗酒为由头,萧翼已经跟辨才和尚混得很了。说话间,距他来时已有十多天了。一天,萧翼带来梁元帝自书《职贡图》给辨才和尚看。辨才看后赞赏不已。由此谈论到书法的话题上来。萧翼说:弟子先祖传下来王羲之⽗子的楷书字帖,我从幼年就临摹练习。现在随⾝带着几帖,大师不嫌弃,我拿来给你看看。辨才⾼兴地说:明天来时,可将它们带来给老僧看看。第二天,萧翼果然将字帖带来给辨才看。辨才和尚很谙地说:确实是王羲之⽗子的书法真迹。然而不是最佳的上品。贫僧有一真迹,很不寻常啊。萧翼故作不知地问:什么帖?辨才和尚回答说:《兰亭序》。萧翼笑着说:几经离,《兰亭序》真迹怎么还能够存在呢?必是拓本伪造的吧。辨才和尚说:智永禅师在世时非常珍惜地收蔵它,临死前亲自托付给我。与接都有头绪,怎么会出现差错呢?待明天来时,我拿给你看。第二天,萧翼来到永欣寺后,辨才大师从屋梁上的暗⽳內将《兰亭序》书帖取出来,给他看。萧翼看罢,故意挑出指点所谓的⽑病说:果然是拓书伪品啊!二人纷争不定,各说各理,各持己见。辨才大师自从将《兰亭序》拿给萧翼看后,便不再将它放回梁上暗⽳中。而是将《兰亭序》和萧翼拿来的二王字帖,一块儿放在书案上。这时的辨才大师已经八十多岁的⾼龄了,每天还临窗将这些字帖或临摹或把玩,不下数遍,可见他老而好学啊!萧翼也因来寺院的次数多了,辨才的童仆和徒弟们等也不把他当外人看。后来有一天,辨才大师进城里去为汜桥南严迁作家斋法事。萧翼看机会到了,走近辨才大师的禅房前,对童仆说:我昨天将一块手帕遗落在大师上。童仆即开门让他进去。萧翼于是从书案上取走《兰亭序》和他拿来的二王杂帖,走出寺院后直接去永安驿馆。告诉陵诉驿长说:我是朝廷的御史,奉皇上敕命来到这里,现在皇帝亲手书写的敕令在此。你立即告诉都督府善行得知,让他立即骑马来拜见本御史。说完,将太宗手书敕令拿出给驿长看,并将具体事由也告诉了他。都督府善行得知这一事情后,立即派人召告辨才大师来见御史。都督府的官差到永欣寺去召见辨才大师时,大师尚在城里严家做家斋法事未有回来。官差一直追至严家。辨才大师见官差追到严家来召见他,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又听说御史专门要见他,更不知为了什么。待他匆忙返来赶到驿馆去拜见御史,见这位御史乃是这些天跟他在一起盘桓的萧翼,越发不明⽩了,如坠云雾中。待萧翼报说他是特奉敕命来江南取《兰亭序》的,现在《兰亭序》已经拿到手,特地召唤他来告别时,辨才大师听到这里昏厥倒地,许久才苏醒过来。萧翼辞别驿馆,返回京都,上奏太宗。太宗皇帝得到《兰亭序》后非常⾼兴。因为房玄龄荐人得力,赏赐锦彩千段。萧翼智取《兰亭序》有功,太宗皇帝提升他为员外郞,加五品,并赏赐给他银瓶、金缕瓶、玛瑙碗各一只和珍珠等。又赐给他宮內御马两匹,并配有用珠宝装饰的鞍辔,宅院与庄园各一座。唐太宗初时还生气辨才大师将《兰亭序》秘蔵起来不奉献给他这位当朝天子,稍稍平息一会后又考虑到辨才年事已⾼,不忍心再加刑在他⾝上,又过了几个月,太宗皇帝又赐给辨才大师锦帛等物三千段,⾕三千石,下敕书让越州都督府衙代为支付。辨才大师得到这些赏赐后,不敢将它们归为己有。将这此赐物兑换成钱,用这些钱造了一座三层宝塔。塔造得特别精丽,直到现在还在。他本人因为受刺⾝患重病,不能吃硬饭,只能喝粥,过了一年多就去世了。得到《兰亭序》后,太宗皇帝命令侍奉在宮內的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四人,各拓数本,赏赐给皇太子及诸位王子和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皇帝⾝体不适,病卧在⽟华宮含风殿。临去世前,对太子李治说:我想向你要一件东西,你诚心尽孝怎么能违背我的心愿呢,你的意思怎么样?太子李治泪流満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俯⾝伸耳听太宗皇帝的要求。太宗皇帝说: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是《兰亭序》啊,你能让我将它带去吗!太宗皇帝去世。太子李治继位为⾼宗,遵从太宗死前遗愿,将《兰亭序》真本随葬在太宗皇帝的墓中。到今天,赵模等人拓的《兰亭序》一本尚值钱数万啊!

  又  一说:王羲之曾书过《兰亭会序》,隋末,广州一位好事的僧人得到了它。这个僧人有三样宝物,非常珍惜的收蔵着。一是王羲之手书《兰亭会序》,二是铜制神⻳,三是铁制如意。唐太宗非常爱好书法,听到那有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就设法弄到手里。王羲之别的书法真迹,太宗皇帝都得到了。唯独这份《兰亭会序》,听说在广州这个好事僧人手中,而难以力取。于是,他派去一个人,用欺骗的手段,从这位僧人手里弄到了《兰亭会序》。僧人失去《兰亭会序》后说:第一宝物没有了,其余的宝物还有什么会值得可爱收蔵的呢?于是用如意击石,打断了扔了;又将铜⻳的一只脚摔坏了,从此不能行走。

  汉王元昌

  唐汉王元昌,神尧的儿子,擅长书写行书。诸位王中的二、三王并列都有能书法的名声。韩王、曹王都次于他。曹王能书飞⽩,韩王工书草书、行书。魏王、鲁王也就韩王之流啊。

  欧

  唐欧询,字信本,博览古今群书,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率更令。对于书法,他能书八体,笔力遒劲奇险。⾼句丽国特别喜爱他的书法,派使臣请他去。神尧感叹地说:没想到欧询的书法名声远传夷狄等少数民族。欧询死于贞观十五年,享年八十五岁。欧询的书法,飞⽩、隶书、行书、草书达到绝妙的境界,大篆、章草⼊能。

  又  欧询一次外出,看到一座古碑,碑文是前朝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下马观看欣赏好长时间才离去。行了几步,又下马立在碑前观赏。疲劳了将毯子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观赏把玩。到晚上就睡在古碑的旁边,三天后才离去。现今通用的开元通宝铜钱,是⾼祖武德四年铸造的,开元通宝这四个字就是欧询书写的啊。

  欧

  唐欧通,是欧询的儿子,擅长书法。他的字体比他⽗亲清瘦,他常常自我夸耀自己能书。欧通书写用的笔,一定是用象牙、犀角做笔管,狸子⽑做笔,外面覆围上秋兔毫。他用的墨是用松烟为主料,掺⼊麝香沫。他用的纸必须是坚薄⽩滑的,否则不书。以示他对自己书法的重视。薛纯陀也仿效欧草,却失之于肥钝,只是位居欧通的第二位。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会稽人,在隋朝,官任秘书郞。隋炀帝知道他有才能,又嫉恨他的为人耿直,在七品官的位置上一⼲就是十多年。到了唐朝,虞世南官至秘书监。隋文帝曾说过:虞世南一个人⾝兼五绝。一是博学,二是有德行,三是擅长书写,四是赋有词藻,五是忠直耿介。这五个长处有一个长处在⾝,就可以称得上名臣,然而虞世南都具备啊!虞世南的书法,行书、草书,尤其是他最擅长的。虞世南师法于佛门僧人智永。待到晚年,注⼊遒劲,俊逸的风骨。虞世南享年八十九岁,他的隶书、草书、行书、都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褚遂良

  褚遂良,河南人,⽗亲叫褚亮,官任太常卿。褚遂良官至仆,擅长书法。他少年时师从虞世南研习书法,长大成人后又师法王羲之。褚遂良的真书颇得王羲之的清秀媚逸的风格。褚遂良唐⾼宗显庆年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褚遂良隶书、行书达到绝妙的境界。他曾将自己的书法传授给史陵。然而史陵的书法太古直,失之于疏瘦。

  又  一次,褚遂良问虞世南:我的书法跟智永禅师比较谁的更好些?虞世南说:我听说智永禅师的书法一字值五万钱,你的字能卖到这个价吗?褚遂良又问:跟欧询比较又怎么样呢?虞世南说:我听说欧询不挑选纸笔。不论用什么样的纸和笔,都能随心所地书写。你能做到这样吗?褚遂良说:既然如此,我为什么偏要讲求对笔、纸的选择呢。虞世南说:要使手、笔相协调,互相配合,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啊!褚遂良⾼⾼兴兴地告辞了。

  薛稷

  薛稷,河南人,官至太子少保,书法学习褚遂良体。尤其喜爱将字写得绮丽媚好。褚遂良书法的形体,他学得一半,可称褚遂良的好弟子,他的书法很为当时的人珍视崇尚。薛稷的书法隶书、行书都能写。又  薛稷的外祖⽗魏征家中,蔵书很多。其中收蔵有许多虞世南、褚遂良书法的早期作品。薛稷锐意精心临摹仿效。他效仿虞、褚而书写的字,遒劲中显露出俊丽之气,当时诸多仿效虞、褚二人书法的人都达不到他这种造诣。薛稷还擅长绘画,他博采古人留下的作品、手迹,又从秘书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正臣

  ⾼正臣,广平人,官至卫尉卿。⾼正臣学习的是王羲之的手法,唐睿宗喜爱他的书法。张怀素的先人与⾼正臣家有往,朝中的‮员官‬们,有的通过张怀素向⾼正臣索要他的书法,有的直接向⾼索要。⾼经常为向他索要墨迹的人书十五纸,张从中替换了五纸,之后又拿给⾼看。⾼没看出来其中有被人替换的。索书的这个人告诉他:有人替换了你的书法。⾼笑笑说:那一定是张怀素⼲的。又重新仔细审看,挑出来三纸。索书的人说:还有。⾼又仔细看了看,竟然再也辨认不出来了。⾼正臣曾答应为人书写一个屏障,过了约定的时间没写。这时正赶上这个人被派往淮南,临别前,对这件事非常遗憾。⾼告诉他:我有位故在申州,跟我写一样的书体。你可以就便请他为你写这个屏障。于是立即寄书给他那位故人讲明这个意思。陆柬之曾经亲自为⾼正臣书一份任职文书。⾼正臣非常讨厌担任官职,不去上任。后来,这份任职文书让老鼠给咬坏了。⾼正臣就拿着被咬坏了的任职文书给张怀素看,说:这只老鼠很是了解我的心意。陆、⾼两人的格调不同,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正臣的书法隶书、行书、草书都行。

  王绍宗

  王绍宗,字承烈,官至秘书少监。他效仿王献之,钦慕陆柬之,书法的形体非常怪异。他的行书、章草,次于他的真书。王绍宗,常常对爱好书法的人说:一些鄙陋的人在书法上没有什么造诣,主要是太注重临摹、仿书造成的。只有下定恒心悉心尽意地去领会,杜绝一切杂念地去思索,才能有所进步。他每次跟吴中陆大夫谈论这些道理后,第二天一定在不知不觉中书法就已经长进了。陆大夫后来经过密访知道了这件事情,没少感叹赞赏王绍宗。王绍宗说:陆大夫将我和虞世南比,是因为虞世南也不临摹字帖的缘故,只是心里思到眼睛里就出现了你所思到的字形而已。听说虞世南在破屋里‮觉睡‬,总是用手在肚⽪上写字,我跟他一样啊。王绍宗隶书、行书、草书都能写。

  郑广文

  郑虔官任广文博士。他学习书法而苦于没钱买纸,得知慈恩寺有柿树叶堆积了几间屋子,于是借寺內的僧房居住。每天用红叶写书法,时间长了,写遍了寺中所积的柿树叶。后来自己亲笔书写自己作的诗,和画一同编成一卷,进奉给皇上。唐玄宗亲自在这卷书画的末尾写上:郑虔三绝四个字。

  李

  李冰擅长小篆,自己说他是秦丞相李斯的后人,而且有志于新学后进,认为曹喜、蔡邕,不必太敬仰他们。开元年间,张怀瓘撰写《书断》,李冰、张旭都没有记载在里面。绛州有一石碑上刻的篆字跟古篆不同,很是怪异。李冰看见后,就睡在石碑下面,好几天没有离开它。终于验证碑上的书法是唐初人写的,没有署上书写人的姓名。碑上有碧落二字,当时人叫它为碧落碑。

  张旭

  张旭深得草书笔法,后传给了崔邈、颜真卿。张旭说:开始时,我听说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后来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韻。张旭每次饮酒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后人评论书法名家,欧询、虞世南、褚遂臣、薛稷四人,或许有不同的意见,至于论到张旭,都没有异议。

  又  张旭脫去短⾐官任苏州常尉。上任后十多天,来一位老人递上状纸告状。张旭在状纸上批示判去。过不几天,这位老人又来了。张旭大怒责备老人说:你竟敢用闲事来屡次扰公堂?老人说:我实际上不是到你这理论事情来的。我是看到你批示状纸的字写得奇妙珍贵得可放在箧笥中收蔵起来呀!张旭听后感到惊异,问老人为什么这样喜爱书法?老人回答说:先⽗受过文化教育,还有著作遗留在世。张旭让他取来一看,方信老人的⽗亲确实是擅长书法的人。从此,张旭书法倍加长进,越发精妙,堪称一时之冠。

  僧怀素

  长沙僧怀素喜爱草书,自己声称他深得草圣张旭笔法的奥妙。僧怀素学习书法用过的废笔成堆,埋在山下,称为笔塚。 wwW.niLxs.cOm
上一章   太平广记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太平广记》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太平广记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太平广记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