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卷十七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书号:10207 更新时间:2017/3/26 
卷十七
  ◎河渠一

  ⽔为‮国中‬患,尚矣。知其所以为患,则知其所以为利,因其患之不可测而能先事而为之备,或后事而有其功,斯可谓善治⽔而能通其利者也。昔者禹堙洪⽔,疏九河,陂九泽,以开万世之利,而《周礼-地官》之属,所载潴防沟遂之法甚详。当是之时,天下盖无适而非⽔利也。自先王疆理井田之制坏,而后⽔利之说兴。魏史起凿漳河,秦郑国引泾⽔,汉郑当时、王安世辈或献议穿漕渠,或建策防⽔决,是数君子者,皆尝试其术而卒有成功,太史公《河渠》一书犹可考。自时厥后,凡好事喜功之徒,率多为兴利之言,而其患顾有不可胜言者矣。夫润下,⽔之也,而为之防,以杀其怒,遏其冲,不亦甚难矣哉。惟能因其势而导之,可蓄则储⽔以备旱暵之灾,可怈则泻⽔以防⽔潦之溢,则⽔之患息,而于是盖有无穷之利焉。

  元有天下,內立都⽔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利、修理河堤为务。决双塔、⽩浮诸⽔为通惠河,以济漕运,而京师无转饷之劳;导浑河,疏滦⽔,而武清、平滦无垫溺之虞;浚冶河,障滹沱,而真定免决啮之患。开会通河于临清,以通南北之货;疏陕西之三⽩,以溉关中之田;怈江湖之潦,立捍海之横塘,而浙右之民得免于⽔患。当时之善言⽔利,如太史郭守敬等,盖亦未尝无其人焉。一代之事功,所以为不可泯也。今故著其开修之岁月,工役之次第,历叙其事而分纪之,作《河渠志》。

  通惠河

  通惠河,其源出于⽩浮、瓮山诸泉⽔也。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都⽔监郭守敬奉诏兴举⽔利,因建言:“疏凿通州至大都河,改引浑⽔溉田,于旧闸河踪迹导清⽔,上自昌平县⽩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泉诸⽔,至西⽔门⼊都城,南汇为积⽔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丽庄⼊⽩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塞清⽔口一十二处,共长三百一十步。坝闸一十处,共二十座,节⽔以通漕运,诚为便益。”从之。首事于至元二十九年之舂,告成于三十年之秋,赐名曰通惠。凡役军一万九千一百二十九,工匠五百四十二,⽔手三百一十九,没官囚隶百七十二,计二百八十五万工,用楮币百五十二万锭,粮三万八千七百石,木石等物称是。役兴之⽇,命丞相以下皆亲畚锸为之倡。置闸之处,往往于地中得旧时砖木,时人为之感服。船既通行,公私两便。先时通州至大都五十里,陆挽官粮,岁若⼲万,民不胜其悴,至是皆罢之。

  其坝闸之名曰:广源闸;西城闸二,上闸在和义门外西北一里,下闸在和义⽔门西三步;海子闸,在都城內;文明闸二,上闸在丽正门外⽔门东南,下闸在文明门西南一里;魏村闸二,上闸在文明门东南一里,下闸西至上闸一里;籍东闸二,在都城东南王家庄;郊亭闸二,在都城东南二十五里银王庄;通州闸二,上闸在通州西门外,下闸在通州南门外;杨尹闸二,在都城东南三十里;朝宗闸二,上闸在万亿库南百步,下闸去上闸百步。

  成宗元真元年四月,中书省臣言:“新开运河闸,宜用军一千五百,以守护兼巡防往来船內奷宄之人。”从之。七月,工部言:“通惠河创造闸坝,所费不赀,虽已成功,全藉主守之人,上下照略修治。今拟设提领三员,管领人夫,专一巡护,降印给俸。其西城闸改名会川,海子闸改名澄清,文明闸仍用旧名,魏村闸改名惠和,籍东闸改名庆丰,郊亭闸改名平津,通州闸改名通流,河门闸改名广利,杨尹闸改名溥济。”

  武宗至大四年六月,省臣言:“通州至大都运粮河闸,始务速成,故皆用木,岁久木朽,一旦俱败,然后致力,将见不胜其劳。今为永固计,宜用砖石,以次修治。”从之。后至泰定四年,始修完焉。

  文宗天历三年三月,中书省臣言:“世祖时,开挑通惠河,安置闸座,全藉上源⽩浮、一亩等泉之⽔以通漕运。今各枝及诸寺观权势,私决堤堰,浇灌稻田、⽔碾、园圃,致河浅妨漕事,乞噤之。”奉旨:⽩浮、瓮山直抵大都运粮河堤堰泉⽔,诸人毋挟势偷决,大司农司、都⽔监可严噤之。

  坝河

  坝河,亦名⾩通七坝。成宗大德六年三月,京畿漕运司言:“岁漕米百万,全藉船坝夫力。自冰开发运至河冻时止,计二百四十⽇,⽇运粮四千六百余石,所辖船夫一千三百余人,坝夫七百三十,占役俱尽,昼夜不息。今岁⽔涨,冲决坝堤六十余处,虽已修毕,恐霖雨冲圮,走怈运⽔,以此点视河堤浅涩低薄去处,请加修理。”自五月四⽇⼊役,六月十二⽇毕,深沟坝九处,计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三工。王村坝二处,计七百十三工;郑村坝一处,计一千一百二十五工;西坝三处,计一千二百六十二工;郭村坝三处,计一千九百八十七工。千斯坝下一处,计一万工;总用工三万二百四十。

  金⽔河

  金⽔河,其源出于宛平县⽟泉山,流至和义门南⽔门⼊京城,故得金⽔之名。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中书右丞马速忽等言:“金⽔河所经运石大河及⾼良河、西河俱有跨河跳槽,今已损坏,请新之。”是年六月兴工,明年二月工毕。

  至大四年七月,奉旨引金⽔河⽔注之光天殿西花园石山前旧池,置闸四以节⽔。闰七月兴工,九月成,凡役夫匠二十九,为工二千七百二十三,除妨工,实役六十五⽇。

  隆福宮前河

  隆福宮前河,其⽔与太池通。英宗至治二年五月,奉敕云:“昔在世祖时,金⽔河濯手有噤,今则洗马者有之。比至秋疏涤,噤诸人毋得污秽。”于是会计修浚,三年四月兴工,五月工毕,凡役军八百,为工五千六百三十五。

  海子岸

  海子岸,上接龙⽟堂,以石甃其四周。海子一名积⽔潭,聚西北诸泉之⽔,流行⼊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仁宗延祐六年二月,都⽔监计会前后,兴元修旧石岸相接,凡用石三百五,各长四尺,阔二尺五寸,厚一尺,石灰三千斤,该三百五工,丁夫五十,石工十,九月五⽇兴工,十一⽇工毕。

  至治三年三月,大都河道提举司言:“海子南岸东西道路,当两城要冲,金⽔河浸润于其上,海子风浪冲啮于其下,且道狭,不时溃陷泥泞,车马艰于往来,如以石砌之,实永久之计也。”

  泰定元年四月,工部应副工物,七月兴工,八月工毕,凡用夫匠二百八十七人。

  双塔河

  双塔河,源出昌平县孟村一亩泉,经双塔店而东,至丰善村,⼊榆河。至元三年四月六⽇,巡河官言:“双塔河时将泛溢,不早为备,恐至溃决,临期卒难措手。乃计会闭⽔口工物,开申都⽔监,创开双塔河,未及坚久。今已及⽔涨之时,倘或决坏,走怈⽔势,误运船不便。”省准制国用司给所需,都⽔监差夫修治焉。凡合闭⽔口五处,用工二千一百五十五。

  卢沟河

  卢沟河,其源出于代地,名曰小⻩河,以流浊故也。自奉圣州界流⼊宛平县境,至都城四十里东⿇⾕,分为二派。

  太宗七年岁乙未八月敕:“近刘冲禄言:‘率⽔工二百余人,已依期筑闭卢沟河元破牙梳口,若不修堤固护,恐不时涨⽔冲坏,或贪利之人盗决溉灌,请令噤之。’刘冲禄可就主领,毋致冲塌盗决,犯者以违制论,徒二年,决杖七十。如遇修筑时,所用丁夫器具,应差处调发之。其旧有⽔手人夫內,五十人差官存留不妨。已委管领,常切巡视体究,岁一番,所司有不应副者罪之。”

  ⽩浮瓮山

  ⽩浮瓮山,即通惠河上源之所出也。⽩浮泉⽔在昌平县界,西折而南,经瓮山泊,自西⽔门⼊都城焉。

  成宗大德七年六月,瓮山等处看闸提领言:“自闰五月二十九⽇始,昼夜雨不止,六月九⽇夜半,山⽔暴涨,漫流堤上,冲决⽔口。”于是都⽔监委官督军夫,自九月二十一⽇⼊役,至是月终辍工,实役军夫九百九十三人。十一年三月,都⽔监言:“巡视⽩浮瓮山河堤,崩三十余里,宜编荆笆为⽔口,以怈⽔势。”计修笆口十一处,四月兴工,十月工毕。

  仁宗皇庆元年正月,都⽔监言:“⽩浮瓮山堤,多低薄崩陷处,宜修治。”来舂二月⼊役,八月修完,总修长三十七里二百十五步,计七万三千七百七十三工。延祐元年四月,都⽔监言:“自⽩浮瓮山下至广源闸堤堰,多淤淀浅塞,源泉微细,不能通流,拟疏涤。”由是会计工程,差军千人疏治。

  泰定四年八月,都⽔监言:“八月三⽇至六⽇,霖雨不止,山⽔泛溢,冲坏瓮山诸处笆口,浸没民田。”计料工物,移工部关支修治。自八月二十六⽇兴工,九月十二⽇工毕,役军夫二千名,实役九万工,四十五⽇。

  浑河

  浑河,本卢沟⽔,从大兴县流至东安州、武清县,⼊漷州界。至大二年十月,浑河⽔决左都威卫营西大堤,泛溢南流,没左右二翊及后卫屯田麦,由是左都威卫言:“十月五⽇,⽔决武清县王甫村堤,阔五十余步,深五尺许,⽔西南漫平地流,环圆营仓局,⽔不没者无几。恐来舂冰消,夏雨⽔作,冲决成渠,军民被害,或迁置营司,或多差军民修塞,庶免垫溺。”三年二月十二⽇,省准下左右翊及后卫、大都路委官督工修治,至五月二十⽇工毕。

  皇庆元年二月十七⽇,东安州言:“浑河⽔溢,决⻩埚堤一十七所。”都⽔监计工物移文工部。二十七⽇,枢密知院塔失帖木儿奏:“左卫言浑河决堤口二处,屯田浸不耕种,已发军五百修治。臣等议,治⽔有司职耳,宜令中书戒所属用心修治。”从之。七月,省委工部员外郞张彬言:“巡视浑河,六月三十⽇霖雨,⽔涨及丈余,决堤口二百余步,漂民庐,没禾稼,乞委官修治,发民丁刈杂草兴筑。”

  延祐元年六月十七⽇,左卫言:“六月十四⽇,浑河决武清县刘家庄堤口,差军七百与东安州民夫协力同修之。”三年三月,省议:“浑河决堤堰,没田禾,军民蒙害,既已奏闻。差官相视,上自石径山金口,下至武清县界旧堤,长计三百四十八里,中间因旧修筑者大小四十七处,涨⽔所害合修补者一十九处,无堤创修者八处,宜疏通者二处,计工三十八万一百,役军夫三万五千,九十六⽇可毕。如通筑则役大难成,就令分作三年为之,省院差官先发军民夫匠万人,兴工以修其要处。”是月二十⽇,枢府奏拨军三千,委中卫佥事督修治之。七年五月,营田提举司言:“去岁十二月二十一⽇,屯户巡视广赋屯北浑河堤二百余步将崩,恐舂首土解⽔涨,浸没为患,乞修治。”都⽔监委濠寨,会营田提举司官、武清县官,督夫修完广武屯北陷薄堤一处,计二千五百工;永兴屯北堤低薄一处,计四千一百六十六工;落褵村西冲圮一处,计三千七百三十三工;永兴屯北崩圮一处,计六千五百十八工;北王村庄西河东岸至⽩坟儿,南至韩村西道口,计六千九十三工;刘邢庄西河东岸北至宝僧百户屯,南至⽩坟儿,计三万七百十二工。总用工五万三千七百二十二。

  泰定四年四月,省议:“三年六月內霖雨,山⽔暴涨,泛没大兴县诸乡桑枣田园,移文枢府,于七卫屯田及见有军內,差三千人修治。”

  ⽩河

  ⽩河,在漷州东四里,北出通州潞县,南⼊于通州境,又东南至香河县界,又流⼊于武清县境,达于静海县界。

  至元三十年九月,漕司言:“通州运粮河全仰⽩、榆、浑三河之⽔,合流名曰潞河,舟楫之行有年矣。今岁新开闸河,分引浑、榆二河上源之⽔,故自李二寺至通州三十余里,河道浅涩。今舂夏天旱,有止深二尺处,粮船不通,改用小料船搬载,淹延岁月,致亏粮数。先是,都⽔监相视⽩河,自东岸吴家庄前,就大河西南,斜开小河二里许,引榆河合流至深沟坝下,以通漕舟。今丈量,自深沟、榆河上湾,至吴家庄龙王庙前⽩河,西南至坝河八百步。及巡视,知榆河上源筑闭,其⽔尽趋通惠河,止有⽩佛、灵沟、一子⺟三小河⽔⼊榆河,泉脉微,不能胜舟。拟自吴家庄就龙王庙前闭⽩河,于西南开小渠,引⽔自坝河上湾⼊榆河,庶可漕运。又深沟乐岁五仓,积贮新旧粮七十余万石,站车挽运艰缓,由是访视通州城北通惠河积⽔,至深沟村西⽔渠,去乐岁、广储等仓甚近,拟自积⽔处由旧渠北开四百步,至乐岁仓西北,以小料船运载甚便。”都省准焉。通惠河自通州城北,至乐岁西北,⽔陆共长五百步,计役八万六百五十工。

  大德二年五月,中书省札付都⽔监:运粮河堤自杨村至河西务三十五处,用苇一万九千一百四十束,军夫二千六百四十九名,度三十⽇毕。于是本监分官率濠寨至杨村历视坏堤,督巡河夫修理,以霖雨⽔溢,故工役倍元料,自寺洵口北至蔡村、清口、孙家务、辛庄、河西务堤,就用元料苇草,修补卑薄,创筑月堤,颇有成功。其杨村两岸相对出⽔河口四处,苇草不敷,就令军夫采刈,至九月住役。杨村河上接通惠诸河,下通滹沱⼊江淮,使官民舟楫直达都邑,利国便民。奈杨村堤岸随修随圮,盖为用力不固,徒烦工役,其未修者,候来舂⽔涸土⼲,调军夫修治。

  延祐六年十月,省臣言:“漕运粮储及南来诸物商贾舟楫,皆由直沽达通惠河。今岸崩泥浅,不早疏浚,有碍舟行,必致物价翔涌。都⽔监职专⽔利,宜分官一员,以时巡视,遇有颓圮浅涩,随宜修筑,如功力不敷,有司差夫助役,怠事者究治。”从之。

  至治元年正月十一⽇,漕司言:“夏运海粮一百八十九万余石,转漕往返,全藉河道通便,今小直沽氵义河口嘲汐往来,淤泥壅积七十余处,漕运不能通行,宜移文都⽔监疏涤。”工部议:“时农作方兴,兼民多艰食,若不差军助役,民力有所不逮。”枢密院言:“军人不敷。”省议:“若差民丁,方今东作之时,恐妨岁事。其令大都募民夫三千,⽇给佣钞一两、糙粳米一升,委正官提调,验⽇支给,令都⽔监暨漕司官同督其事。”四月十一⽇⼊役,五月十⽇工毕。

  泰定元年二月,枢府臣奏:“临清万户府言,至治元年霖雨,决坏运粮河岸,宜差军修筑。臣等议,诚利益事,令本府差军三百执役。”从之。三年三月,都⽔监言:“河西务菜市湾⽔势冲啮,与仓相近,将来为患,宜于刘二总管营相对河东岸,截河筑堤,改⽔道与旧河合,可杜后患。”四年正月,省臣奏准,枢府差军五千,大都路募夫五千人,⽇支糙米五升、中统钞一两,本监工部委官与前卫董指挥同监役,是年三月十八⽇兴工,六月十一⽇工毕。

  致和元年六月六⽇,临清御河万户府言:“泰定四年八月二⽇,河溢,坏营北门堤约五十步,漂旧桩木百余,崩圮犹未已。”工部议:“河岸崩摧,理宜修治,既都⽔监会计工物,各处支给,其役夫三千人,若拟差民,方舂恐妨农务,宜移文枢密院拨军。”省准修旧堤岸,展阔新河口东岸,计工五万九千九百三十七,用军三千、木匠十人。

  天历二年三月,漕司言:“元开刘二总管营相对河,比旧河运粮迂远,乞委官相视,复开旧河便。”四月九⽇,奏准,差军七千,委兵部员外郞邓衡、都⽔监丞阿里、漕使太不花等督工修浚。后以冬寒,候冻解兴役。三年,工部移文大都,于近甸募民夫三千,⽇支糙粳米三升、中统钞一两,兵部改委辛侍郞暨元委官修辟。

  至顺元年六月,都⽔监言:“二十三⽇夜,⽩河⽔骤涨丈余,观音寺新修护仓堤,已督有司差夫救护,今⽔落尺余,宜候伏槽兴作。”

  御河

  御河,自大名路魏县界经元城县泉源乡于村度,南北约十里,东北流至包家渡,下接馆陶县界三口。御河上从河县,下⼊清池县界。又永济河在清池县西三十里,自南⽪县来,⼊清州,今呼为御河也。

  至元三年七月六⽇,都⽔监言:“运河二千余里,漕公私物货,为利甚大。自兵兴以来,失于修治,清州之南,景州以北,颓阙岸口三十余处,淤塞河流十五里。至癸巳年,朝廷役夫四千,修筑浚涤,乃复行舟。今又三十余年,无官主领。沧州地分,⽔面⾼于平地,全藉堤堰防护。其园圃之家掘堤作井,深至丈余,或二丈,引⽔以溉蔬花。复有濒河‮民人‬就堤取土,渐至阙破,走怈⽔势,不惟涩行舟,妨运粮,或致漂民居,没禾稼。其长芦以北,索家马头之南,⽔內暗蔵桩橛,破舟船,坏粮物。”部议以滨河州县佐贰之官兼河防事,于各地分巡视,如有阙破,即率众修治,拔去桩橛,仍噤园圃之家毋穿堤作井,栽树取土。都省准议。七年,省臣言:“御河⽔泛武清县,计疏浚役夫一十,工八十⽇可毕。”从之。

  至大元年六月二十九⽇,左翼屯田万户府呈:“五月十八⽇申时,⽔决会川县孙家口岸约二十余步,南流灌本管屯田,已移文河间路、武清县、清州有司,多发丁夫,管领修治。”由是枢密院檄河间路、左翊屯田万户府,差军并工筑塞。十月,大名路浚州言:“七月十一⽇连雨至十七⽇,清、石二河⽔溢李家道,东南横流。询社长⾼良辈,称⽔源自卫辉路汲县东北,连本州淇门西旧黑泊,溢流出岸,漫⻩河古堤,东北流⼊本州齐贾泊,复⼊御河,漂及门民舍。窃计今岁⽔势逆行,及下流漳⽔涨溢遏绝不能通,以致若此,实非人力可胜。又西关⽔手佐聚称,七月十二⽇卯时,御河⽔骤涨三尺,十八⽇复添四尺,其⽔逆流,明是下流涨⽔壅逆,拟差官巡治。”

  延祐三年七月,沧州言:“清池县民告,往年景州吴桥县诸处御河⽔溢,冲决堤岸,万户千奴为恐伤其屯田,差军筑塞旧怈⽔郞儿口,故⽔无所怈,浸民庐及已田数万顷,乞遣官疏辟,引⽔⼊海。及七月四⽇,决吴桥县柳斜口东岸三十余步,千户移僧又遣军闭塞郞儿口,⽔壅不得怈,必致漂张管、许河、孟村三十余村黍⾕庐舍,故本州摘官相视,移文约会开辟,不从。”四年五月,都⽔监遣官与河间路官相视元塞郞儿口,东西长二十五步,南北阔二十尺,及堤南⾼一丈四尺,北⾼二丈余,复按视郞儿口下流故河,至沧州约三十余里,上下古迹宽阔,及减⽔故道,名曰盘河。今为开辟郞儿口,增浚故河,决积⽔,由沧州城北达滹沱河,以⼊于海。

  泰定元年九月,都⽔监遣官督丁夫五千八百九十八人,是月二十八⽇兴工,十月二⽇工毕。

  滦河

  滦河,源出金莲川中,由松亭北,经迁安东、平州西,濒滦州⼊海也。王曾《北行录》云:“自偏岭四十里,过乌滦河,东有滦州,因河为名。”

  至元二十八年八月,省臣奏:“姚演言,奉敕疏浚滦河,漕运上都,乞应副沿河盖露囷工匠什物,仍预备来岁所用漕船五百艘,⽔手一万,牵船夫二万四千。臣等集议,近岁东南荒歉,民力凋弊,造舟调夫,其事非轻,一时并行,必致重困。请先造舟十艘,量拨⽔手试行之,如果便,续增益。”制可其奏,先以五十艘行之,仍选能人同事。

  大德五年八月十三⽇,平滦路言:“六月九⽇霖雨,至十五⽇夜,滦河与淝、洳三河并溢,冲圮城东西二处旧护城堤、东西南三面城墙,横流⼊城,漂郭外三关濒河及在城官民屋庐粮物,没田苗,溺人畜,死者甚众,而雨犹不止。至二十四⽇夜,滦、漆、淝、洳诸河⽔复涨⼊城,余屋漂殆尽。”乃委吏部马员外同都⽔监官修之,东西二堤,计用工三十一万一千五十,钞八千八十七锭十五两,糙粳米三千一百一十石五斗,桩木等价钞二百七十四锭二十六两四钱。

  延祐四年六月十六⽇,上都留守司言:“正月一⽇,城南御河西北岸为⽔冲啮,渐至颓圮,若不修治,恐来舂⽔泛涨,漂没民居。又开平县言,四月二十六⽇霖雨,至二十八⽇夜,东关滦河⽔涨,冲损北岸,宜拟修筑。本司议,即目仲夏霖雨,其⽔复溢,必大为害,乃委官督夫匠兴役。开平发民夫,幼小不任役,请调军供作,庶可速成。”五月二十一⽇,留守司言:“滦河⽔涨决堤,计修筑用军六百,宜令枢密院差调,官给其食。”制曰:“今维其时,移文枢密院发军速为之。”虎贲司发军三百治焉。

  泰定二年三月十三⽇,永平路屯田总管府言:“‮家国‬经费咸出于民,民之所生,无过农作。本屯辟田收粮,以供亿內府之用,不为不重。访马城东北五里许张家庄龙湾头,在昔有司差夫筑堤,以防滦⽔,西南连清⽔河,至‮安公‬桥,皆本屯地分。去岁霖雨,⽔溢,冲皆尽,浸死屯民田苗,终岁无收。方今农隙,若不预修,必致为害。”工部移文都⽔监,差濠寨泊本屯官及滦州官新诣相视,督令有司差夫补筑。三年五月十⽇,上都留守司及本路总管府言:“巡视大西关南马市口滦河递北堤,侵啮渐崩,不预治,恐夏霖雨⽔泛,贻害居民。”于是送都城所丈量,计用物修治,工部移文上都分部施行。七月二⽇,右丞相塔失帖木儿等奏:“斡耳朵思住冬营盘,为滦河走凌河⽔冲坏,将筑护⽔堤,宜令枢密院发军千二百人以供役。”从之。枢密院请遣军千二百人。

  河间河

  河间河,在河间路界。泰定三年三月,都⽔监言:“河间路⽔患,古俭河,自北门外始,依旧疏通,至大成县界,以怈上源⽔势,引⼊盐河,古陈⽟带河,自军司口浚治,至雄州归信县界,以导淀泺积潦,注之易河。⻩龙港,自锁井口开凿,至文安县玳瑁口,以通泺⽔,经火烧淀,转流⼊海。计河宜疏者三十处,总役夫三万,三十⽇可毕。”是月省臣奏准,遣断事官定住同元委都⽔孙监丞洎本处有司官,于旁近州县发丁夫三万,⽇给钞一两、米一升,先诣古陈⽟带河。寻以岁旱民饥,役兴人劳罢,候年登为之。

  冶河

  冶河,在真定路平山县西门外,经井陉县流来本县东北十里,⼊滹沱河。

  元贞元年正月十八⽇,丞相完泽等言:“往年先帝尝命开真定冶河,已发丁夫人役,适值先帝升遐,以聚众罢之。今请遵旧制,俾卒其事。”从之。

  皇庆元年七月二⽇,真定路言:“龙花、判官庄诸处坏堤,计工物,申请省委都⽔监及本路官,自平山县西北,历视滹沱、冶河合流,急注真定西南关,由是再议,照冶河故道,自平山县西北河內,改修滚⽔石堤,下修龙塘堤,东南至⽔碾村,改引河道一里,蒲吾桥西,改辟河道一里。上至平山县西北,下至宁晋县,疏其淤淀,筑堤分其上源⼊旧河,以杀其势。复有程同、程章二石桥阻咽⽔势,拟开减⽔月河二道,可久且便。下相栾城县,南视赵州宁晋县,诸河北之下源,地形低下,恐⽔泛,经栾城、赵州,坏石桥,阻河流为害。由是议于栾城县北,圣⺟堂东冶河东岸,开减⽔河,可去真定之患。”省准,于二年二月都⽔监委官与本路及廉访司官,同诣平山县相视,会计修治,总计冶河,始自平山县北关西龙神庙北独石,通长五千八百六步,共役夫五千,为工十八万八百七,无风雨妨工,三十六⽇可毕。

  滹沱河

  滹沱河,源出于西山,在真定路真定县南一里,经藁城县北一里,经平山县北十里,《寰宇记》载经灵寿县西南二十里。此河连贯真定诸郡,经流去处,皆曰滹沱⽔也。

  延祐七年十一月,真定路言:“真定县城南滹沱河,北决堤,浸近城,每岁修筑。闻其源本微,与冶河不相通,后二⽔合,其势遂猛,屡坏金大堤为患。本路达鲁花⾚哈散于至元三十年言,准引辟冶河自作一流,滹沱河⽔十退三四。至大元年七月,⽔漂南关百余家,淤塞冶河口,其⽔复滹河。自后岁有溃决之患,略举大德十年至皇庆元年,节次修堤,用卷扫苇草二百余万,官给夫粮备佣直百余万锭。及延祐元年三月至五月,修堤二百七十余步,其明堂、判官、勉村三处,就用桥木为桩,征夫五百余人,执役月余不能毕。近年米价翔贵,民匮于食,有丁者正⾝应役,单丁者必须募人,人⽇佣直不下三五贯,前工未毕,后役迭至。至七月八⽇,又冲塌李⽟飞等庄及木方、胡营等村三处堤,长一千二百四十步,申请委官相视,差夫筑月堤。延祐二年,本路前总管马思忽尝辟冶河,已复湮塞。今岁霖雨,⽔溢北岸数处,浸没田禾。其河元经康家庄村南流,不记岁月,徙于村北。数年修筑,皆于堤北取土,故南⾼北低,⽔愈就下侵啮。西至木方村,东至护城堤,数约二千余步,比来舂,必须修治。用桩梢筑土堤,亦非永久之计。若浚木方村南旧湮枯河,引⽔南流,闸闭北岸河口,于南岸取土筑堤,下至合头村北与本河合,如此去城稍远,庶可无患。”都⽔监差官相视,截河筑堤,阔千余步,新开古岸,止阔六十步,恐不能制御千步之势。若于北岸阙破低薄处,比元料,增夫力,苇草卷扫补筑,便计苇草丁夫,若令责办民间,缘今岁旱涝相仍,民食匮乏,拟均料各州县上中户,价钱及食米于官钱內支给。限二月二十⽇兴工,役夫五千,为工十六万七百一十九,度三十二⽇可毕。总计补筑滹沱河北岸防⽔堤十处,长一千九百一十步,⾼阔不一,计三百四十万七千七百五十尺,用推扫梯二十五,每梯用大檩三、小檩三,计大小檩一百五十,草三十五万八百束,苇二十八万六百四十束,梢柴七千二百束。

  至治元年三月,真定路言:“真定县滹沱河,每遇⽔泛,冲堤岸,浸没民田,已差募丁夫修筑,与廉访司官相视讲究,如将木方村南旧堙河道疏辟,导⽔东南行,闸闭北岸,却于河南取土,修筑至合头村,合⼊本河,似望可以民安。”都⽔监与真定路官相视议:“夫治⽔者,行其所无事,盖以顺其也。闸闭滹沱河口,截河筑堤一千余步,开掘故河老岸,阔六十步,长三十余里,改⽔东南行流,霖雨之时,⽔拍两岸,截河堤堰,阻逆⽔,新开故河,止阔六十步,焉能呑授千步之势?上咽下滞,必致溃决,徒糜官钱,空劳民力。若顺其自然,将河北岸旧堤比之元料,增添工物,如法卷扫,坚固修筑,诚为官民便益。”省准补筑滹沱河北岸缕⽔堤一十处,通长一千九百一十步,役夫五百名,计一十六万七百三十九工。

  泰定四年八月七⽇,省臣奏:“真定路言,滹沱河⽔连年泛溢为害,都⽔监、廉访司、真定路及濒河州县官洎耆老会议,其源自五台诸山来,至平山县王⺟村山口下,与平定州娘子庙石泉冶河合。夏秋霖雨⽔涨,拶漫城郭,每年劳民筑堤,莫能除害,宜自王子村、辛安村凿河,长四里余,接鲁家湾旧涧,复开二百余步,合⼊冶河,以分杀其势。又木方村滹沱河南岸故道,疏涤三十里,北岸下桩卷扫,筑堤捍⽔,令东流。今岁储材,九月兴役,期十一月功成。所用石铁石灰诸物,夫匠工粮,官为供给,力省功多,可永无害。工部议,若从所请,二河并治,役大民劳,拟先开冶河,其真定路征民夫,如不敷,可于邻郡顺德路差募人夫,⽇给中统钞一两五钱,如侵碍民田,官酬其直。中书省都⽔监差官,率知⽔利濠寨,督本路及当该州县用工,廉访司添力咸就,滹河近后再议。”从之。九月,委都⽔监官洎本道廉访司真定路同监督有司并工修治。后真定路言:“闰九月五⽇为始兴工间,据赵州临城诸县申,天寒地冻,难于用工,候舂暖开辟便,已于十月七⽇放散‮民人‬。”部议,人夫既散,宜准所拟。凡已给夫钞二万六千八百三十二锭,地价钱六百三十锭。

  会通河

  会通河,起东昌路须城县安山之西南,由寿张西北至东昌,又西北至于临清,以逾于御河。

  至元二十六年,寿张县尹韩仲晖、太史院令史边源相继建言,开河置闸,引汶⽔达舟于御河,以便公私漕贩。省遣漕副马之贞与源等按视地势,商度工用,于是图上可开之状。诏出楮币一百五十万缗、米四万石、盐五万斤,以为佣直,备器用,征旁郡丁夫三万,驿遣断事官忙速儿、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尚书李处巽等董其役。首事于是年正月己亥,起于须城安山之西南,止于临清之御河,其长二百五十余里,中建闸三十有一,度⾼低,分远迩,以节蓄怈。六月辛亥成,凡役工二百五十一万七百四十有八,赐名曰会通河。

  二十七年,省以马之贞言霖雨岸崩,河道淤浅,宜加修浚,奏拨放罢输运站户三千,专供其役,仍俾采伐木石等以充用。是后,岁委都⽔监官一员,佩分监印,率令史、奏差、濠寨官往职巡视,且督工,易闸以石,而视所损缓急为后先。至泰定二年,始克毕事。

  会通镇闸三、土坝二,在临清县北。头闸长一百尺,阔八十尺,两直⾝各长四十尺,两雁翅各斜长三十尺,⾼二尺,闸空阔二丈,自至元三十年正月一⽇兴工,凡役夫匠六百六十名,至十月二十九⽇工毕。中闸南至隘船闸三里,元贞二年七月二十三⽇兴工,至大德二年三月十三⽇工毕,夫匠四百四十三,长广与上闸同。隘船闸南至李海务闸一百五十二里,延祐元年八月十五⽇兴工,九月二十五⽇工毕,夫匠五百,闸空阔九尺,长广同上。土坝二。

  李海务闸南至周家店闸一十二里,元贞二年二月二⽇兴工,五月二十⽇工毕,夫匠五百二十七名,长广与会通镇闸同。

  周家店闸南至七级闸一十二里,大德四年正月二十一⽇兴工,八月二十⽇工毕,夫匠四百四十二,长广与上同。

  七级闸二:北闸南至南闸三里,大德元年五月一⽇兴工,十月六⽇工毕,夫匠四百四十三名,长广如周家店闸。南闸南至阿城闸一十二里,元贞二年正月二十⽇兴工,十月五⽇工毕,夫匠四百五十名,长广同北闸。

  阿城闸二:北闸南至南闸三里,大德三年三月五⽇兴工,七月二十八⽇工毕,夫匠四百四十一名,长广上同。南闸南至荆门北闸一十里,大德二年正月二十五⽇兴工,十月一⽇工毕,夫匠四百四十六名,长广上同。

  荆门闸二:北闸南至荆门南闸二里半,大德三年六月初一⽇兴工,至十月二十五⽇工毕,役夫三百一十名,长广同。南闸南至寿张闸六十三里,大德六年正月二十三⽇兴工,六月二十九⽇工毕,长广同北闸。

  寿张闸南至安山闸八里,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一⽇兴工,五月二十⽇工毕。

  安山闸南至开河闸八十五里,至元二十六年建。

  开河闸南至济州闸一百二十四里。

  济州闸三:上闸南至中闸三里,大德元年三月十二⽇兴工,七月二十八⽇工毕。中闸南至下闸二里,至治元年三月一⽇兴工,六月六⽇工毕。下闸南至赵村闸六里,大德七年二月十三⽇兴工,五月二十一⽇工毕。

  赵村闸南至石佛闸七里,泰定四年二月十八⽇兴工,五月二十⽇工毕。

  石佛闸南至辛店闸一十三里,延祐六年二月十⽇兴工,四月二十九⽇工毕。

  辛店闸南至师家店闸二十四里,大德元年正月二十七⽇兴工,四月一⽇工毕。

  师家店闸南至枣林闸一十五里,大德二年二月三⽇兴工,五月二十三⽇工毕。

  枣林闸南至孟泊闸九十五里,延祐五年二月四⽇兴工,五月二十二⽇工毕。

  孟泊闸南至金沟闸九十里,大德八年正月四⽇兴工,五月十七⽇工毕。

  金沟闸南至隘船闸一十二里,大德十年闰正月二十五⽇兴工,四月二十三⽇工毕。

  沽头闸二:北隘船闸南至下闸二里,延祐二年二月六⽇兴工,五月十五⽇工毕。南闸南至徐州一百二十里,大德十一年二月兴工,五月十四⽇工毕。

  三氵义口闸⼊盐河,南至土山闸一十八里,泰定二年正月十九⽇兴工,四月十三⽇工毕。土山闸南至三氵义口闸二十五里,⼊盐河。

  兖州闸。

  堈城闸。

  延祐元年二月二十⽇,省臣言:“江南行省起运诸物,皆由会通河以达于都,为其河浅涩,大船充塞于其中,阻碍余船不得来往。每岁省台差人巡视,其所差官言,始开河时,止许行百五十料船,近年权势之人,并富商大贾,贪嗜货利,造三四百料或五百料船,于此河行驾,以致阻滞官民舟楫,如于沽头置小石闸一,止许行百五十料船便。臣等议,宜依所言,中书及都⽔监差官于沽头置小闸一,及于临清相视宜置闸处,亦置小闸一,噤约二百料之上船,不许⼊河行运。”从之。

  至治三年四月十⽇,都⽔分监言:“会通河沛县东金沟、沽头诸处,地形⾼峻,旱则⽔浅舟涩,省部已准置二滚⽔堰。近延祐二年,沽头闸上增置隘闸一,以限巨舟,每经霖雨,则三闸月河、截河土堰,尽为冲决。自秋摘夫刈薪,至冬⽔落,或来岁舂首修治,工夫浩大,动用丁夫千百,束薪十万之余,数月方完,劳费万倍。又况延祐六年雨多⽔溢,月河、土堰及石闸雁翅⽇被冲啮,土石相离,深及数丈,其工倍多,至今未完。今若运金沟、沽头并隘闸三处见有石,于沽头月河內修堰闸一所,更将隘闸移置金沟闸月河、或沽头闸月河內,⽔大则大闸俱开,使⽔得通流,小则闭金沟大闸,上开隘闸,沽头则闭隘闸,而启正闸行舟。如此岁省修治之费,亦可免丁夫冬寒⼊⽔之苦,诚为一劳永逸。”移文工部,令委官与有司同议。于是差濠寨约会济宁路官相视,就问金沟闸提领周德兴,言每岁夏秋霖雨,冲失闸堤,必候⽔落,役夫采薪修治,不下三两月方毕,冬寒⽔作,苦不胜言。会验监察御史言:“延祐初,元省臣亦尝请置隘闸以限巨舟,臣等议,其言当,请从之。”于是议:梭板等船乃御河、江、淮可行之物,宜遣出任其所之,于金沟、沽头两闸中置隘闸二,各阔一丈,以限大船。若于通惠、会通河行运者,止许一百五十料,违者罪之,仍没其船。其大都、江南权势红头花船,一体不许来往,准拟拆移沽头隘闸,置于金沟大闸之南,仍作运环闸,其间空地北作滚⽔石堰,⽔涨即开大小三闸,⽔落即锁闭大闸,止于隘闸通舟。果有小料船及官用‮物巨‬,许申禀上司,权开大闸,仍添金沟闸板积⽔,以便行舟。其沽头截河土堰,依例改修石堰,尽除旧有土堰三道。金沟闸月河內创建滚⽔石堰,长一百七十尺,⾼一丈,阔一丈。沽头闸月河內修截河堰,长一百八十尺,⾼一丈一尺,底阔二丈,上阔一丈。

  泰定四年四月,御史台臣言:“巡视河道,自通州至真、扬,会集都⽔分监及濒河州县官民,询考利病,不出两端,一曰壅决,二曰经行。卑职参详,自古立国,引漕皆有成式。自世祖屈群策,济万民,疏河渠,引清、济、汶、泗,立闸节⽔,以通燕蓟、江淮,舟楫万里,振古所无。后人笃守成规,苟能举其废坠而已,实万世无穷之利也。盖⽔流变不常,久废不修,旧规渐坏,虽有智者,不能善后。以故详历考视,酌古准今,参会众议,辄有管见,倘蒙采录,责任⽔监,谨守勿失,能事毕矣。不穷利病之源,频岁差人,具文巡视,徒为烦扰,无益于事。都⽔监元立南北隘闸,各阔九尺,二百料下船梁头八尺五寸,可以⼊闸。愚民嗜利无厌,为隘闸所限,改造减舷添仓长船至八九十尺,甚至百尺,皆五六百料,⼊至闸內,不能回转,动辄浅阁,阻碍余舟,盖缘隘闸之法,不能限其长短。今卑职至真州,问得造船作头,称过闸船梁八尺五寸船,该长六丈五尺,计二百料。由是参详,宜于隘闸下岸立石则,遇船⼊闸,必须验量,长不过则,然后放⼊,违者罪之。闸內旧有长船,立限遣出。”省下都⽔监,委濠寨官约会济宁路委官同历视议拟,隘闸下约八十步河北立二石则,中间相离六十五尺,如舟至彼,验量如式,方许⼊闸,有长者罪遣退之。又与东昌路官亲诣议拟,于元立隘闸西约一里,依已定丈尺,置石则验量行舟,有不依元料者罪之。

  天历三年三月,诏谕中外:“都⽔监言:世祖费‮家国‬财用,开辟会通河,以通漕运。往来使臣、下番百姓及随从使臣、各枝⼲脫权势之人,到闸不候⽔则,恃势捶挞看闸人等,频频启放。又漕运粮船,凡遇⽔浅,于河內筑土坝,积⽔以渐行舟,以故坏闸。乞噤治事。命后诸王驸马各枝往来使臣及⼲脫权势之人、下番使臣等,并运官粮船,如到闸,依旧定例启闭。若似前不候⽔则,恃势捶拷守闸人等,勒令启闸,及河內用土筑坝坏闸之人,治其罪。如守闸之人,恃有圣旨,合启闸时,故意迟延,阻滞使臣客旅,欺要钱物,乃不畏常宪也。”仍令监察御史、廉访司常加体察。

  兖州闸

  兖州闸已见前。至元二十七年四月,都漕运副使马之贞言:

  准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司牒文,相视兖州闸堰事。先于至元十二年蒙丞相伯颜访问自江淮达大都河道,之贞乃言,宋、金以来,汶、泗相通河道,郭都⽔按视,可以通漕。于二十年中书省奏准,委兵部李尚书等开凿,拟修石闸十四。二十一年,省委之贞与尚监察等同相视,拟修石闸八、石堰二,除已修毕外,有石闸一、石堰一、堽城石堰一,至今未修。据济州以南,徐、邳沿河纤道桥梁,二十三年添立邳州⽔站,移文沿河州县,修治已完。二十三年调之贞充漕运副使,委管闸接放纲船。沿河纤道,元无崩损去处,在前年例,当⿇麦盛时,差官修理闸道,督责地主割刈⿇麦,并滕州开决稻堰,泗源磨堰,差人于吕梁百步等祇,及济州闸监督江淮纲运船只,过祇出闸,不令阻滞客旅,苟取钱物。据新开会通并济州汶、泗相通河,非自然长流河道,于兖州立闸堰,约泗⽔西流,堽城立闸堰,分汶⽔⼊河,南会于济州,以六闸撙节⽔势,启闭通放舟楫,南通淮、泗,以⼊新开会通河,至于通州。近去岁四月,江淮都漕运使司言,本司粮运,经济河至东阿割,前者济州运司,不时移文濒河官司,修治纤道,若有缓急处所,正官取招呈省,路经历、县达鲁花⾚以下就便断罪。今济州漕司⾰罢,其河道拨属都漕运司管领,本司粮运未到东阿,凡有阻滞,并是本司迟慢。迤南河道,从此无人管领,不时⽔势泛溢,堤岸摧塌,涩滞河道。又济州闸,前济州运司正官亲临监视,其押纲船户不敢分争。即目各处官司差人管领,与纲官船户各无统摄,争要⽔势,及搀越过闸,互相殴打,以致损坏船只,浸没官粮。拟将东阿河道拨付江淮都漕运司提调管领,庶几不误粮运,都省准焉。又准江淮都漕运司副使言,除委官看管闸堰外,据汶、泗、堽城二闸一堰、泗河兖州闸堰、济州城南闸,乃会通河上源之喉衿,去岁流⽔冲坏堽城汶河土堰、兖州泗河土堰,必须移文兖州、泰安州差夫修闭。又被涨⽔冲破梁山一带堤堰,走怈⽔势,通⼊旧河,以致新河⽔小,涩粮船,乞移文断事等官,转下东平路修闭,上流拨属江淮漕运司,下流属之贞管领。若已后新河⽔小,直下济州监闸官,并泰安、兖州、东平修理。据兖州石闸一所、石堰一道,堽城石闸一道,合用材物已行措置完备,必须修理,虽初经之贞相视会计,即令不隶管领,乞移文江淮漕司修治。其泰安州堽城安、梁山一带堤岸,济州闸等处,虽是拨属江淮漕司,今后倘若⽔涨,冲坏堤堰,亦乞照会东平、济宁、泰安,如承文字,亦仰奉行。又东阿、须城界安山闸,为粮船不由旧河来往,江淮所委监闸官已去,目今无人看管,必须之贞修理,以此权委人守焉。 Www.NiLxS.CoM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元史》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元史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