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卷一百七十七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书号:10204 更新时间:2017/3/26 
卷一百七十七
  吴潜 程元凤 江万里 王爚 章鉴 陈宜中 文天祥

  吴潜,字毅夫,宣州宁国人。秘阁修撰柔胜之季子。嘉定十年进士第一,授承事郞、签镇东军节度判官。改签广德军判官。丁⽗忧,服除,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郞,添差通判嘉兴府,权发遣嘉兴府事。转朝散郞、尚书金部员外郞。

  绍定四年,迁尚右郞官。都城大火,潜上疏论致灾之由:"愿陛下斋戒修省,恐惧对越,菲⾐恶食,必使国人信之,毋徒减膳而已。疏损声⾊,必使天下孚之,毋徒彻乐而已。阉官之窃弄威福者勿亲,女宠之萌祸患者勿昵。以暗室屋漏为尊严之区,而必敬必戒,以恒舞酣歌为亡之宅,而不不泆。使皇天后土知陛下有畏之之心,使三军百姓知陛下有忧之之心。然后,明诏二三大臣,和衷竭虑,力改弦辙,收召贤哲,选用忠良。贪残者屏,回琊者斥,怀奷贼者诛,贾怨误国者黜。毋并进君子、小人以为包荒,毋兼容琊说、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家国‬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庶几天意可回,天灾可息,弭灾为祥,易为治。"

  又言:"重地要区,当豫畜人才以备患。论大顺之理,贯通天人,当以此为致治之本。"又贻书丞相史弥远论事:一曰格君心,二曰节奉给,三曰振恤都民,四曰用老成廉洁之人,五曰用良将以御外患,六曰⾰吏弊以新治道。授直宝章阁、浙东提举常平,辞不赴。改吏部员外郞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迁太府少卿、淮西总领。

  又告执政,论用兵复河南不可轻易,以为:"金人既灭,与北为邻,法当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自荆襄首纳空城,合兵攻蔡,兵事一开,调度浸广,百姓狼狈,死者枕藉,使生灵肝脑涂地,得城不过荆榛之区,获俘不过暧昧之骨,而吾之內地荼毒如此,边臣误国之罪,不待言矣。闻有进恢复之画者,其算可谓俊杰,然取之若易,守之实难。征行之具,何所取资,民穷不堪,而为变,內郡率为盗贼矣。今⽇之事,岂容轻议。"自后,兴师⼊洛,溃败失亡不赀,潜之言率验。迁太府卿兼权沿江制置、知建康府、江东安抚留守。上疏论保蜀之方,护襄之策,防江之算,备海之宜,进取有甚难者三事。

  端平元年,诏求直言,潜所陈九事:一曰顾天命以新立国之意,二曰植国本以广传家之庆,三曰笃人伦以为纲常之宗主,四曰正学术以还斯文之气脉,五曰广畜人才以待乏绝,六曰实恤民力以致宽舒,七曰边事当鉴前辙以图新功,八曰楮币当权新制以解后忧,九曰盗贼当探祸端而图长策。以直论忤时相,罢奉千秋鸿禧祠。改秘阁修撰、权江西转运副使兼知隆兴府,主管江西安抚司。擢太常少卿,奏造斛斗输诸郡租,宽恤人户,培植本,凡十五事。

  进右文殿修撰、集英殿修撰、枢密都承旨、督府参谋官兼知太平州,五辞不允。又言和战成败大计,宜‮救急‬襄等事。贻书执政,论京西既失,当招收京淮丁壮为精兵,以保江西。权工部侍郞、知江州,辞不赴。请养宗子以系国本,以镇人心。改权兵部侍郞兼检正。论士大夫私意之敝,以为:"襄、汉溃决,兴、沔破亡,两淮俶扰,三川陷没。望陛下念大业将倾,士习已坏,以静专察群情,以刚明消众慝,警于有位,各励至公。毋以术数相⾼,而以事功相勉;毋以谋相讦,而以识见相先。协谋并智,戮力一心,则危者尚可安,而衰证尚可起也。"又请分路取士,以收淮、襄之人物。

  试工部侍郞、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改知平江府,条具财计凋敝本末,以宽郡民,与转运使王野争论利害。授宝谟阁待制,提举太平兴国宮,改⽟隆万寿宮。试户部侍郞、淮东总领兼知镇江府。言边储防御等十有五事。改宝谟阁直学士,兼浙西都大提点坑冶,权兵部尚书、浙西制置使。申论防拓江海,团结措置等事。

  进工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兼知临安府,乃论艰屯蹇困之时,非反⾝修德,无以求亨通之理。乞遴选近族以系人望,而俟太子之生。帝嘉纳。兼侍读经筵,以台臣徐荣叟论列,授宝谟阁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辞,提举南京鸿庆宮。遂请致仕,授华文阁学士知建宁府,辞。

  丁⺟忧,服除,转中大夫、试兵部尚书兼侍读,转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封金陵郡侯。以亢旱乞罢,免,改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宮,改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徙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召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对,言:"‮家国‬之不能无敝,犹人之不能无病。今⽇之病,不但仓、扁望之而惊,庸医亦望而惊矣。愿陛下笃任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使臣辈得以效牛溲马之助,以不辱陛下知人之明。"

  淳祐十一年,⼊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明年,以⽔灾乞解机政。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宮。又四年,授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至官,条具军民久远之计,告于‮府政‬,奏皆行之。又积钱百四十七万三千八百有奇,代民输帛,前后所蠲五百四十九万一千七百有奇。以久任丐祠,且累章乞归田里,进封崇国公,判宁国府。还家,以醴泉观使兼侍读,召⼊对,论畏天命,结民心,进贤才,通下情。帝嘉纳。拜特进、左丞相,进封庆国公。奏:"乞令在朝之臣各陈所见,以决处置之宜。"改封许国公。

  大元兵渡江攻鄂州,别将由大理下址,破广西、湖南诸郡。潜奏:"今鄂渚被兵,湖南扰动,推原祸,良由近年奷臣憸士设为虚议,国误军,其祸一二年而愈酷。附和逢,媕阿谄媚,积至于大不靖。臣年将七十,捐躯致命,所不敢辞。所深痛者,臣任之⽇,上流之兵已逾⻩、汉,广右之兵已蹈宾、柳,谓臣坏天下之事,亦可哀已。"

  又论‮家国‬安危治之原:"盖自近年公道晦蚀,私意横流,仁贤空虚,名节丧败,忠嘉绝响,谀佞成风,天怒而陛下不知,人怨而陛下不察,稔成兵戈之祸,积为宗社之忧。章鉴、⾼铸尝与丁大全同官,倾心附丽,躐跻要途。萧泰来等群小噂沓,国事⽇非,浸至于今⽇。陛下稍垂⽇月之明,毋使小人翕聚,以贻善类之祸。沈炎实赵与{竹忌}之腹心爪牙,而任台臣,甘为之搏击。奷盘据,⾎脉‮穿贯‬,以欺陛下。致危者,皆此等小人为之。"又乞令大全致仕,炎等与祠,⾼铸羁管州军。不报。

  属将立度宗为太子,潜密奏云:"臣无弥远之材,忠王无陛下之福。"帝怒潜,卒以炎论劾落职。命下,中书舍人洪芹缴还词头,不报,谪建昌军,寻徙嘲州,责授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潜预知死⽇,语人曰:"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作。"已而果然,四鼓开霁,撰遗表,作诗颂,端坐而逝。时景定三年五月也。循人闻之,咨嗟悲恸。德祐元年,追复元官,仍还执政恩数。明年,以太府卿柳岳请赠谥,特赠少师。

  程元凤,字申甫,徽州人。绍定元年进士,调江陵府教授。端平元年,差江西转运司⼲办公事。丁⺟忧。淳祐元年,迁礼、兵二部架阁,以⽗老不忍去侧,迁太学正,以祖讳辞,改国子录。⽗忧,服阕,迁太学博士,改宗学博士。以《诗》、《礼》讲荣王府。旁讽曲谕,随事规正,多所裨益,王亦倾心敬听。轮对,极论世运剥复之机及人主所当法天者。理宗览之曰:"有古遗直风。"

  六年,进秘书丞兼权刑部郞官。七年,兼权右司郞官,迁著作郞,仍权右司郞官。轮对,指陈时病尤切,当国者以为厉己。丐外,知饶州。郡初罹⽔灾,元凤访民疾苦,夙夜究心,修城堞,置义阡,宽诛求,察诬证。进江、淮、荆、浙、福建、广南都大提点坑冶,仍兼知饶州冶司,岁有冬夏帐银,悉举以补郡积年诸税敛之不⾜者。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凤曰:"五⾕则民蒙惠,此不⾜异也。"

  召奏事,辞,不允,迁右曹郞官。疏言实学、实政、国本、人才、吏治、生民、财计、兵威八事。寻兼右司郞官,拜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丞相郑清之久专国柄,老不任事,台官潘凯、吴燧合章论列,清之不悦,改迁之,二人不拜命去。元凤上疏斥清之罪,其言明⽩正大,凯、燧得召还。有事于明堂,元凤疏言"祈天以实不以文"。又言边备,谓"当申儆军实,以起积玩之势。"及言滥刑之敝。十二年,拜右正言兼侍讲,以祖讳辞。诏权以右补阙系衔。上疏论格心之学,谓"⾰士大夫之风俗,当⾰士大夫之心术。"至于文敝、边储、人才、民心、储将帅、救灾异,莫不尽言。

  余晦以从⽗天锡恃恩妄作,三学诸生伏阙上书⽩其罪状,司业蔡抗又力言之,元凤数其罪劾之。奏上,以晦为大理少卿,抗为宗正少卿。元凤又上疏留抗而黜晦,以安士心。乃命抗仍兼司业,晦予郡。

  升殿中侍御史,仍兼侍讲。京城灾,疏言:"辍土木无益之役,以济暴露之民;移缁流‮滥泛‬之恩,以给颠沛之众。务行宽大之政,固结亿兆之心。旁招俊乂,而私昵无滥及之恩;屏去奷私,而贪黩无覆出之患。谨便嬖之防,而不使之弄权;抑恩泽之请,而不至于无节。"言多剀切。

  宝祐元年,兼侍读,迁侍御史,言法孝宗八事。荐名士二十余人,进尚书吏部侍郞兼中书舍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仍兼侍读。亟辞,出关,不允。有事于南郊,元凤为执绥官,答问多所开陈。帝因幸西太乙宮,力谏止之。三年,迁权工部尚书,力求补外,特授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蜀境与沅、靖急,朝廷择重臣出镇上流,用徐敏子易蜀帅及用向士璧为镇抚。元凤请下荆南,调兵援蜀,移吕文德上沅、靖。进依前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进参知政事,寻进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新安郡公。力辞,御笔勉谕,犹周回累⽇而后治事。疏奏正心、待臣、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八事。⾼、孝、光、宁四朝国史未就,奏转任尤焴领其事,纂修成之。会丁大全谋夺相位,元凤力辞,授观文殿大学士判福州、福建安抚使。又力辞,依前职,提举洞霄宮。

  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兵民‬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奏免修明局米五万石。拜特进,依前职。充醴泉观兼侍读。度宗即位,进少保。三年,拜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吉国公,以言罢,依旧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乞致仕,不许。四年,罢观使,以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遗表闻,帝震悼辍朝,特赠少师。

  元凤之在‮府政‬也,一契家子求贰令,元凤谢之曰:"除授须由资。"其人累请不许,乃以先世为言。元凤曰:"先公畴昔相荐者,以某耝知恬退故也。今子所求躐次,岂先大夫意哉?矧以‮家国‬官爵报私恩,某所不敢。"有尝遭元凤论列者,其后见其可用,更荐拔之,每曰:"前⽇之弹劾,成其才也;今⽇之擢用,尽其才也。"所著《讷斋文集》若⼲卷。

  江万里,字子远,都昌人。自其⽗烨始业儒。大⽗璘,乡称善人,其邻史知县者夸其能杖哗健士,璘俯首不答,归语烨曰:"史祖⽗故寒士,今居官以杖士人自憙,于我心有不释然。审尔,史氏且不昌,汝其戒之。"是夕烨陈梦一贵人⼊其家,曰:"以汝家长有善言,故来。"已而有娠,生万里。少神隽,有锋颖,连举于乡。⼊太学,有文声。理宗在潜邸,尝书其姓名几研间。以舍选出⾝,历池州教授沿江制置司准备差遣,两浙安抚司⼲办公事。召试馆职,累迁著作佐郞、权尚左郞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知吉州,创⽩鹭洲书院,兼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召为屯田郞官,未行,迁直秘阁、江西转运判官兼权知隆兴府。创宗濂书院。迁考功郞官,命旋寝。久之,以驾部郞官召,迁尚右兼侍讲。

  史嵩之罢相,拜监察御史,仍兼侍讲。未几,迁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又迁侍御史,未及拜。万里器望清峻,论议风采倾动一时,帝眷注尤厚。尝丐祠、省⺟疾,不许。属弟万顷奉⺟归南康,旋以⺟病闻,万里不俟报驰归,至祁门得讣。而议者谓万里⺟死,秘不奔丧,反挟妾媵自随,于是侧目万里者,相与腾谤。万里无以自解,坐是闲废者十有二年。后陆德舆尝辨其非辜于帝前。

  贾似道宣抚两浙,辟参谋官。及似道同知枢密院,为京湖宣抚大使,以万里带行宝章阁待制,为参谋官。大元兵围鄂,似道以右丞兼枢密使移军汉,万里迁刑部侍郞。似道⼊相,万里兼国子祭酒、侍读。⼊对,迁权吏部尚书,又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随以言者去官。后以原职知建宁府兼权福建转运使。已而,加资政殿学士,依旧职,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又兼权参知政事,迁参知政事。万里始虽俯仰容默,为似道用,然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每人不能久在位。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呼为师相,至涕泣拜留之。万里以⾝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似道不知所为,下殿举笏谢万里曰:"微公,似道几为千古罪人。"然以此益忌之。

  帝在讲筵,每问经史疑义及古人姓名,似道不能对,万里常从旁代对。时王夫人颇知书,帝语夫人以为笑。似道闻之,积惭怒,谋逐之。万里四丐祠,不候报出关。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不拜,予祠。后二年,知太平州兼提领江淮茶盐兼江东转运使,召拜参知政事,进封南康郡公,既至,拜左丞相兼枢密使。丐祠,加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辞,依旧职,提举洞霄宮。又授知潭州、湖南安抚大使,加特进,寻予祠。时咸淳九年,万里年七十有六矣。

  明年,大元兵渡江,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诟,自戕,既而脫归。先是,万里闻襄樊失守,凿池芝山后圃,扁其亭曰"止⽔",人莫谕其意,及闻警,执门人陈伟器手,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及饶州城破,军士执万顷,索金银不得,支解之。万里竟赴止⽔死。左右及子镐相继投沼中,积尸如叠。翼⽇,万里尸独浮出⽔上,从者草敛之。万里无子,以蜀人王橚子为后,即镐也。事闻,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万顷历守大郡,为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官至正郞。城破时,郴州守赵崇榞寓居城中,亦死之。

  王爚,字仲潜,一字伯晦,绍兴新昌人。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知常县。绍定四年,江淮制置司辟通判泰州。五年,差知滁州。端平元年,知瑞州。嘉熙元年,提辖左蔵东西库兼提辖封桩下库。二年,迁籍田令兼督视⼲办公事。淳祐二年,改监三省枢密院门,乞免所居官,诏从之。四年,再任。五年,迁太府寺丞、秘书丞,户部郞官、淮西总领,主管右曹。六年,为尚书左司员外郞。赐对,乞祠,不许。七年,迁秘书少监,以侍御史周坦言,罢为福建提点刑狱,差知温州。十年,差知宁国府,迁太府卿。

  宝祐元年,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权兵部侍郞,试司农卿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疏奏:"愿诏大臣相与忧而思治,惧危而图安,哀恫警省,修德行政,摧抑群之气焰,保护微本。批札毕杜于私蹊,官赏宏辟于正路。使內治明如天⽇,外治劲如风霆。则精神运动,汇昭苏,世道昌明,物情熙洽。上以迓续天命于谴告之余,下以固结人心于解纽之际。其孰能御之。"以右文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宮。五年,京湖宣抚大使赵葵辟为判官。

  开庆元年,召赴行在,授集英殿修撰、枢密都承旨、权吏部侍郞。景定元年,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为真侍郞兼太子左庶子。极言正论,太子听而说之,帝闻之甚喜。二年,迁礼部尚书,权吏部尚书,加龙图阁学士、知平江府、淮浙发运使。五年,召赴行在,进端明殿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读。召赴行在。

  咸淳元年二月,拜签书枢密院事;闰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二年,以疾乞祠,不许。乞放归田里。帝遣尚医视之,且赐食,复两乞归,皆不许。二年,拜参知政事。三年,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立皇太子,加食邑,三辞免官,不许。乞奉祠、休假,皆不许。最后乞祠禄,乃授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四辞免,不许。七年,台州言:"乞差爚充上蔡书院山主,"诏从之。八年,加观文殿学士提举万寿宮兼侍读,诏遣刑部郞官董朴起之,四上疏辞免,始从之。十年,乞致仕,不许。十一月,以爚为左丞相,章鉴为右丞相,并兼枢密使。寻授爚特进,加食邑。乞致仕,两乞辞免,皆不许。

  德祐元年,两乞改命经筵庶可优闲,再乞以旧职奉京祠侍读,皆不许。右丞相章鉴、参知政事陈宜中奏"谕留爚以镇人心,以康世道"。从之。爚两请毋暑省院公椟,不许;又奏:"乞将臣先赐罢斥,臣本志誓死报国,愿假臣以宣抚招讨等职,臣当招募忠义,共图兴复。"鉴、宜中又奏"爚单车绝江,已至萧山,乞遣中使趣还治事"。乃授观文殿大学士、浙西江东路宣抚招讨大使,置司在京,以备咨访。乞解大使职名,不许。进少保、左丞相兼枢密使,寻加都督诸路军马。累辞,皆不许。

  奏言:"今天下所以大坏至此者,正以一私蟠塞,赏罚无章故也。救之之策,在反其所以坏之之由。大明赏罚,动合乎天,庶几人心兴起,天下事尚可为也。"因言贾似道误国丧师之罪,于是始降诏切责似道不忠不孝。六月庚子朔,⽇食,爚奏:"⽇食不尽仅一分,⽩昼晦冥者数刻。微,灾异未有大于此者。臣待罪首相,上佐天子理,下遂万物,外镇诸侯,皆其职也。氛祲充塞而未能消,生民涂炭而未能拯,反复思之,咎实在臣,乞罢黜以答天谴。"答诏不许,第降授金紫光禄大夫而已。辞降官,乞罢斥,又不许。

  寻进平章军国重事,辞,不许。或请:"出宜中或梦炎出督吴门,否则臣虽老无能为,若效死封疆,亦不敢辞。"诏三省集议。乞罢平章事,不许。京‮生学‬上书诋宜中,宜中亦上疏乞骸骨。初,宜中在相位,政事多不关⽩爚,或谓京学之论,实爚嗾之。

  七月壬辰,诏:"给、舍之奏三⼊,爚与宜中必难共处,兼爚近奏乞免平章侍经筵,辞气不平,诚有如人言者矣。"遂罢爚平章,依前少保、特授观文殿大学士充醴泉观使。爚为人清修刚劲,似道归天台葬⺟,过新昌,爚独不见之。后以元老⼊相位,值国势危亡之际,天下所属望也,而卒与宜中不协而去云。

  章鉴,字公秉,分宁人。以别院省试及第,累官中书舍人、侍左郞官、崇政殿说书,进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迁同知枢密院事。咸淳十年,王爚拜左丞相,鉴拜右丞相,并兼枢密使。明年,大元兵临安,鉴讬故径去。遣使亟召还朝,既至,罢相予祠。殿帅韩震之死,鉴与曾渊子明震无他。至是,御史王应麟缴其录⻩,谓震有逆谋,鉴与渊子曲芘之。坐是削一官,放归田里。

  后有告鉴家匿宝玺者,霜晨,鉴方拥败衾卧,兵士至,大索其室,惟敝箧贮一⽟杯,余无一物,人颇叹其清约。鉴在朝⽇,号宽厚,然与人多许可,士大夫目为"満朝"云。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特俊拔。有贾人推其生时,以为当大贵,以女之。既⼊太学,有文誉。宝祐中,丁大全以戚里婢婿事权幸卢允升、董宋臣,困得宠于理宗,擢为殿中侍御史,在台横甚。宜中与⻩镛、刘黻、林测祖、陈宗、曾唯六人上书攻之。大全怒,使监察御史吴衍劾宜中,削其籍,拘管他州。司业率十二斋生,冠带送之桥门之外,大全益怒,立碑学中,戒诸生亡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由是,士论翕然称之,号为"六君子"。宜中谪建昌军。

  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二人。六人之中,宜中尤达时务。由绍兴府推官、户部架阁、秘书省正字、校书郞,数年迁监察御史。

  程元凤再相,似道恐其侵权,去之。宜中首劾元凤纵丁大全肆恶,基宗社之祸。命格,除太府卿。宜中亦自请外,为江东提举茶盐常平公事。四年,改浙西提刑。五年,召为崇政殿说书,累迁礼部侍郞兼中书舍人。七年,闽阙帅,以敷文阁待制、知福州。在官得民心,岁余⼊为刑部尚书。十年,拜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德祐元年,升同知枢密院事。二月,似道丧师芜湖,乃以宜中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已而翁应龙自军中归,宜中问似道所在,应龙以不知对。宜中以为似道已死,即上疏乞正似道误国之罪。似道行时,以所亲信韩震总噤兵,人有言震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之,以示不于似道。

  时右丞相章鉴宵遁,曾渊子等请命宜中摄丞相事。诏以王爚为左丞相,拜宜中特进、右丞相。四月,爚还朝论事,即与宜中不合。台臣孙嵘叟请窜籍潜说友、吴益、李珏,宜中以为"簿录非盛世事,祖宗忠厚,未尝轻用之。珏方召⼊朝,遽加重刑,恐后无以示信"。爚力争,以为当如嵘叟议。会留梦炎自湖南⼊朝爚与宜中俱乞罢政,请以梦炎为相。太皇太后乃以宜中为左丞相,梦炎为右丞相,爚进平章军国重事。爚拜命,即⽇僦民居,以丞相府让宜中,宜中上疏,以为"一辞一受,何以解天下之讥",亦去。遣使数辈遮留之,始至。

  时命张世杰等四道进师,二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督。爚请以一丞相建阃吴门,以护诸将;不然,则已请行。宜中愧,始与梦炎上疏乞行边。事下公卿议不决。七月,世杰等兵果败于焦山。爚奏言:"事无重于兵,今二相并建都督,庙算指授,臣不得而知。比者,六月出师,诸将无统。臣岂不知吴门距京不远,而必为此请者,盖大敌在境,非陛下自将则大臣开督。今世杰以诸将心力不一而败,不知‮家国‬尚堪几败琊?臣既不得其职,又不得其言,乞罢免。"不允。

  爚子囗乃嗾京‮生学‬伏阙上书,数宜中过失数十事,其略以为:"赵溍、赵与鉴皆弃城遁,宜中乃借使过之说,以报私恩。令狐概、潜说友皆以城降,乃受其包苴而为之羽翼。文天详率兵勤王,信谗而沮挠之。似道丧师误国,请致罚而佑之。大兵薄国门,勤王之师乃留之京城而不遣。宰相当出督,而畏缩犹豫,第令集议而不行。吕师夔狼子野心,而使之通好乞盟。张世杰步兵而用之于⽔,刘师勇⽔兵而用之于步,指授失宜,因以败事。臣恐误国将不止于一似道也。"

  临安府捕逮京‮生学‬。召之亦不至。太皇太后自为书遗其⺟杨,使勉谕之,宜中始乞以祠官⼊侍,乃拜醴泉观使。十月壬寅,始造朝,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宜中仓皇发京城民为兵,民年十五以上者皆籍之,人皆以为笑。十一月,遣张全合尹⽟、⿇士龙兵援常州,⽟与士龙皆战死,全不发一矢,奔还。文天祥请诛全,宜中释不问。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宜中遣使如军中请和不得,即率群臣⼊宮请迁都,太皇太后不可。宜中痛哭请之,太皇太后乃命装俟升车,给百官路费银。及暮,宜中不⼊,太皇太后怒曰:"吾初不迁,而大臣数以为请,顾欺我琊?"脫簪珥掷之地,遂闭阁,群臣求內引,皆不纳。盖宜中实以明⽇迁,仓卒奏陈失审耳。

  宜中初与大元丞相伯颜期会军中,既而悔之,不果往。伯颜将兵至皋亭山,宜中宵遁,陆秀夫奉二王⼊温州,遣人召宜中。宜中至温州,而其⺟死。张世杰舁其棺舟中,遂与俱⼊闽中。益王立,复以为左丞相。井澳之败,宜中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谕意,度事不可为,遂不反。二王累使召之,终不至。至元十九年,大军伐占城,宜中走暹,后没于暹。

  宜中为人多术数,少为县‮生学‬,其⽗为吏受赃当黥,宜中上书温守魏克愚请贷之。克愚以为黠吏,卒置之法。其后宜中为浙西提刑,克愚郊,宜中报礼不书衔,亦云"部下民陈某",克愚皇恐不敢受,袖而谢之。宜中礼之,而摭其过,无所得。其后,克愚发贾德生冒借官木事,忤似道,废罢家居。宜中⼊,乃极言克愚居乡不法事,似道令章鉴劾之,贬严州。克愚之死,宜中挤之为多。

  论曰:"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理宗在位长久,命相实多其人,若吴潜之忠亮刚直,财数人焉。潜论事虽近于讦,度宗之立,谋议及之,潜以正对,人臣怀顾望为子孙地者能为斯言哉?程元凤谨饬而有余而乏风节,尚为贾似道所諅。江万里问学德望优于诸臣,不免为似道笼络,晚年微露锋,颖辄见摈斥。士大夫不幸与权奷同朝,自处难矣。似道督视江上之师,以国事付王爚、章鉴、陈宜中,盖取其平时素与己者。爚、宜中于其既出,稍自异,及闻其败,乘势蹙之。既而,二人自为矛盾,宋事至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当国者戮力,犹惧不逮,所为若是,何望其能匡济乎。似道诛,爚死,鉴遁,宜中走海岛,宋亡。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宮所祠乡先生欧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忧,归。

  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即自免归。后稍迁至刑部郞官。宋臣复⼊为都知,天祥又上书极言其罪,亦不报。出守瑞州,改江西提刑,迁尚书左司郞官,累为台臣论罢。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贾似道称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诏不允。天祥当制,语皆讽似道。时內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天祥既数斥,援钱若⽔例致仕,时年三十七。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家国‬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天祥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満前。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时以丞相宜中未还朝,不遣。十月,宜中至,始遣之。朝议方擢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封吕文德和义郡王,赖以求好。师孟益偃蹇自肆。

  天祥陛辞,上疏言:"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刚断之义少,乞斩师孟衅鼓,以作将士之气。"且言:"宋惩五季之,削藩镇,建郡邑,一时虽⾜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亦以浸弱。故敌至一州则破一州,至一县则破一县,中原陆沈,痛悔何及。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以广西益湖南而建阃于长沙;以广东益江西而建阃于隆兴;以福建益江东而建阃于番;以淮西益淮东而建阃于扬州。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番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地大力众,⾜以抗敌。约⽇齐奋,有进无退,⽇夜以图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阔远,书奏不报。

  十月,天祥⼊平江,大元兵已发金陵⼊常州矣。天祥遣其将朱华、尹⽟、⿇士龙与张全援常,至虞桥,士龙战死,朱华以广军战五牧,败绩,⽟军亦败,争渡⽔,挽全军舟,全军断其指,皆溺死,⽟以残兵五百人夜战,比旦皆没。全不发一矢,走归。大元兵破常州,⼊独松关。宜中、梦炎召天祥,弃平江,守余杭。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未几,宋降,宜中、世杰皆去。仍除天祥枢密使。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偕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知枢密院事谢堂、签书枢密院事家铉翁、同签书枢密院事刘岊,北至镇江。天祥与其客杜浒十二人,夜亡⼊真州。苗再成出,喜且泣曰:"两淮兵⾜以兴复,特二阃小隙,不能合从耳。"天祥问:"计将安出?"再成曰:"今先约淮西兵趋建康,彼必悉力以捍吾西兵。指挥东诸将,以通、泰兵攻湾头,以⾼邮、宝应、淮安兵攻杨子桥,以扬兵攻瓜步,吾以舟师直捣镇江,同⽇大举。湾头、杨子桥皆沿江脆兵,且⽇夜望我师之至,攻之即下。合攻瓜步之三面,吾自江中一面薄之,虽有智者不能为之谋矣。瓜步既举,以东兵⼊京口,西兵⼊金陵,要浙归路,其大帅可坐致也。"天祥大称善,即以书遗二制置,遣使四出约结。

  天祥未至时,扬有脫归兵言:"密遣一丞相⼊真州说降矣。"庭芝信之,以为天祥来说降也。使再成亟杀之。再成不忍,绐天祥出相城垒,以制司文示之,闭之门外。久之,复遣二路分觇天祥,果说降者即杀之。二路分与天祥语,见其忠义,亦不忍杀,以兵二十人道之扬,四鼓抵城下,闻候门者谈,制置司下令备文丞相甚急,众相顾吐⾆,乃东⼊海道,遇兵,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行⼊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兵⼊索之,执杜浒、金应而去。虞候张庆矢中目,⾝被二创,天祥偶不见获。浒、应解所怀金与卒,获免,募二樵者以蕢荷天祥至⾼邮,泛海至温州。

  闻益王未立,乃上表劝进,以观文殿学士、侍读召至福,拜右丞相。寻与宜中等议不合。七月,乃以同都督出江西,遂行,收兵⼊汀州。十月,遣参谋赵时赏、谘议赵孟溁将一军取宁都,参赞吴浚将一军取雩都,刘洙、萧明哲、陈子敬皆自江西起兵来会。邹洬以招谕副使聚兵宁都,大元兵攻之,洬兵败,同起事者刘钦、鞠华叔、颜斯立、颜起岩皆死。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复永丰县,已而兵败被执,死于狱。天祥闻开礼死,制服哭之哀。

  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汀州,天祥遂移漳州,乞⼊卫。时赏、孟溁亦提兵归,独浚兵不至。未几,浚降,来说天祥。天祥缚浚,缢杀之。四月,⼊梅州,都统王福、钱汉英跋扈,斩以徇。五月,出江西,⼊会昌。六月,⼊兴国县。七月,遣参谋张汴、监军赵时赏、赵孟溁等盛兵薄赣城,邹洬以赣诸县兵捣永丰,其副黎贵达以吉诸县兵攻泰和。吉八县复其半,惟赣不下。临洪诸郡,皆送款。潭赵璠、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吴希奭、陈子全、王梦应起兵邵、永间,复数县,抚州何时等皆起兵应天祥。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皆遣人如军中受约束。

  江西宣慰使李恒遣兵援赣州,而自将兵攻天祥于兴国。天祥不意恒兵猝至,乃引兵走,即邹洬于永丰。洬兵先溃,恒穷追天祥方石岭。巩信拒战,箭被体,死之。至空坑,军士皆溃,天祥妾子女皆见执。时赏坐肩舆,后兵问谓谁,时赏曰"我姓文",众以为天祥,禽之而归,天祥以此得逸去。

  孙{卤木}、彭震龙、张汴死于兵,缪朝宗自缢死。吴文炳、林栋、刘洙皆被执归隆兴。时赏奋骂不屈,有系累至者,辄麾去,云:"小小签厅官耳,执此何为?"由是得脫者甚众。临刑,洙颇自辩,时赏〈口七〉曰:"死耳,何必然?"于是栋、文炳、萧敬夫、萧焘夫皆不免。

  天祥收残兵奔循州,驻南岭。黎贵达潜谋降,执而杀之。至元十五年三月,进屯丽江浦。六月,⼊船澳。益王殂,卫王继立。天祥上表自劾,乞⼊朝,不许。八月,加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疫且起,兵士死者数百人。天祥惟一子,与其⺟皆死。十一月,进屯嘲县。嘲州盗陈懿、刘兴数叛附,为嘲人害。天祥攻走懿,执兴诛之。十二月,趋南岭,邹洬、刘子俊又自江西起兵来,再攻懿,懿乃潜道元帅张弘范兵济嘲。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呑脑子,不死。邹洬自颈,众扶⼊南岭死。官属士卒得脫空坑者,至是刘子俊、陈龙复、萧明哲、萧资皆死,杜浒被执,以忧死。惟赵孟溁遁,张唐、熊桂、吴希奭、陈子全兵败被获,俱死焉。唐,广汉张栻后也。

  天祥至嘲,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乃教人叛⽗⺟,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冠归故乡,他⽇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其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论曰:自古志士,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以口⾆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论者,谓科目不⾜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部分译文

     陈宜中,字与权,浙江永嘉人。年少时家里很穷,但他的格特别倔強。有商贾推算他的生辰八字,认为他应当得到大贵,故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为子。到了太学后,因文章写得好而受到赞誉。宝。。年间,丁大全以亲戚乡里婢婿的关系奉承巴结卢允升、董宋臣,因而得到理宗皇帝的宠幸,擢升为殿中侍御史,在台谏官中特别骄横。陈宜中与⻩镛、刘黻、林测祖、陈宗、曾唯六人上书皇帝批评、攻击他。丁大全因此恼怒,指使监察御史吴衍弹劾陈宜中,削夺了他的官职,拘噤、监管在其他州府。司业率十二所学校的‮生学‬,穿着整齐地送他到桥门之外。丁大全因此更加恼怒,立碑文在学校中,戒令‮生学‬们不要胡地议论‮家国‬的政事,又命令,凡从此以后有上书的人,前廊的生员仔细看过以后书面报送检院。因此,士大夫们众口一词地称道陈宜中他们,号为“六君子”陈宜中贬谪建昌军。

  丁大全被放逐之后,丞相吴潜上奏要求陈宜中还朝任职。贾似道⼊朝仕相,再次请陈宜中还朝任职,有诏令六人都可免省试直接到京城赴考。景定三年(1262),廷试,陈宜中考中录取为第二名。六人之中,陈宜中尤其通达时事政务。先后任绍兴府推官、户部架阁、秘书省正字、校书郞,数年以后迁升为监察御史。

  程元凤再次担任相职,贾似道担心他侵夺他的权力,想逐去他。陈宜中首先弹劾程元凤纵容丁大全肆意作恶,为‮家国‬祸害的源。命按法律格令处置,免除太府卿职。陈宜中自己也请外任,担任江东提举茶盐常平公事。咸淳四年(1268),改任浙西提刑。咸淳五年(1269),召还朝廷任崇政殿说书,累次迁升至礼部侍郞兼中书舍人。咸淳七年(1271),闽地缺乏将帅,陈宜中以显文阁待制,任福州知州。在任官期间,深得民心,一年多以后,回朝廷担任刑部尚书。咸淳十年(1274),拜任签书枢密院事,并临时兼任参知政事。

  德祐元年(1275),陈宜中升任为同知枢密院事。二月,贾似道在芜湖兵败丧师,于是以陈宜中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此后,翁应龙从军中回朝,陈宜中问他贾似道在哪里,翁应龙回答说不知道。陈宜中以为贾似道已经死了,于是上奏疏请求对贾似道的误国之罪加以正法。贾似道率军出行时,以他的亲信韩震总管噤兵,有的人说韩震想以兵劫持打算迁行的人,陈宜中借召韩震商量事情,暗中令埋伏壮士在⾐袖中蔵铁椎击杀了韩震,以表明不是贾似道的同

  当时,右丞相章鉴晚上逃跑了,曾渊子等人请诏令陈宜中代理丞相职事。恭帝诏以王火龠为左丞相,拜任陈宜中特进、右丞相。四月,王火龠还朝论事,即与陈宜中意见不合。台臣孙嵘叟请放逐潜说友、吴益、李珏回原籍,陈宜中认为:“簿录并不是盛世所做的事情,祖宗忠厚,未曾轻易用它。李珏刚刚被召⼊朝廷,立即加以重刑,恐怕此后难以示信于人。”王火龠力争,认为应该按孙嵘叟所说的办。适逢留梦炎从湖南到京城⼊朝,王火龠与陈宜中都请求罢免自己的职务,不理政务,请求以留梦炎担任相职。太皇太后于是以陈宜中担任左丞相,留梦炎担任右丞相,王火龠担任平章军国重事。王火龠接受任命,当天就去租赁民间的住房,把丞相府让给陈宜中,陈宜中上奏皇上,认为“一个推辞,一个接受,怎么能够解除天下人的讥笑呢”?也辞职而去。派遣使者几次去挽留他,才至朝任职。

  当时,朝廷命张世杰等人分四路进军,陈宜中、留梦炎二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战。王火龠请以一丞相督师在吴门建筑关隘,以保护诸将士兵,不然的话,就自己请求担任此事。陈宜中感到惭愧,始与留梦炎上疏请求行边防守。这个意见在议论时臣僚们不能决断。七月,张世杰等人所率军队果然在焦山失败。王火龠上奏章说:“没有什么事比军务还重要,现二丞相一起担任都督,妙算计谋,指挥授任,我不能够知道。近来,六月出师,诸将缺乏统帅。我难道不知道吴门相距京城不远,而一定要为此请求,大概大敌当前,不是陛下自任统帅,就是大臣们督师出征。现在张世杰因为各位将领不能齐心协力而败,不知道‮家国‬能够经受几次失败?我既不能担负起这方面的职责,又不能听到这方面的言论,请求罢免我的官职。”没有获得允许。

  王火龠子王某于是唆使京城的‮生学‬到宮廷上书,数落陈宜中的几十件过失,简单地说,就是:“赵氵晋、赵与鉴都弃城逃跑,陈宜中于是借使者去饰说,以此回报‮人私‬的恩德。令狐概、潜说友都以守城降于蒙古,于是受他的包苴而成为他的羽翼。文天祥率兵勤王,陈宜中相信谗言而阻挠他。贾似道丧失军队大败,以致误国,表面上请求惩罚而实际上暗地里袒护他。大兵庒境于国门,勤王的军队留在京城而不派遣去御敌。宰相应当率兵督战,而他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商量好了的意见而不执行。吕师夔狼子野心,却派他去敌方通好请求结盟。张世杰的步兵用之于⽔战,刘师勇的⽔兵用之于陆战,指挥授命失宜欠当,以致造成军事失败。我们恐怕误害‮家国‬的将不只一个贾似道。”

  奏书上后,陈宜中竟然离职而去,派遣使者去召他回朝,他没有至朝。这以后,罢免王火龠,命临安府逮捕捉拿上书的京城‮生学‬。召陈宜中还是没有回朝。太皇太后自己亲自写书信送给陈宜中的⺟亲杨氏,要她劝勉谕示她的儿子,陈宜中这才请求以祠官职⼊侍朝廷,于是拜任为醴泉观使。十月壬寅,才到朝廷,不久,被任命为右丞相,然而,宋朝大势已去。陈宜中仓惶间组织京城的民众当作士兵,市民十五岁以上的都⼊籍为兵,人们都以此感觉可笑。十一月,派遣张全与尹⽟、⿇士龙的军队援助常州,尹⽟与⿇士龙都战死,而张全却不发一箭,迅速逃回。文天祥请求诛杀张全,陈宜中却释放了他而不问他的罪行。此后,常州被攻下,蒙军庒境至独松关,周围的宋军望风而逃。

  陈宜中派遣使者到蒙军中请求讲和而没有被答应,即率群臣⼊宮请求迁徙都城,太皇太后不同意。陈宜中痛哭失声地请求迁都,太皇太后于是命人装物、升车等待,发给百官路费银两。到傍晚,陈宜中没有⼊宮,太皇太后愤怒地说:“我起初不想迁都,而大臣们数次请求迁都,难道这不是欺骗我吗?”于是脫掉发簪、摘下用⽟石做的耳环丢在地上,关上阁门,群臣要求⼊內引进奏疏,都没有被允许。大概陈宜中实际上打算第二天迁都,仓促间奏陈皇上,是没有经过仔细考虑所致。

  陈宜中起初与大元丞相伯颜预期在军中相会,不久对此感到后悔,没有按约前往。伯颜率兵到皋亭山,陈宜中晚上逃跑了,陆秀夫侍奉二王到温州,派遣人员寻召陈宜中,陈宜中到温州,他的⺟亲死了。张世杰抬他⺟亲的棺材到船上,于是与他一起到闽中。益王立后,又以陈宜中为左丞相。井澳之役战败以后,陈宜中想侍奉益王逃至占城(今越南河內),于是,先到占城说是益王的意思,估计事情不可能,就没有返回。二王多次派人召他回来,最终还是未回。至元十九年(1282),元军攻伐占城,陈宜中逃到暹罗(今泰国),后来死于暹罗。

  陈宜中为人处世多讲权术谋略,少年时为县学的‮生学‬,他的⽗亲当官受赃按法应当黥面受刑,陈宜中上书温州知州魏克愚请求宽恕他的⽗亲,让他代他⽗亲受刑。魏克愚认为这是官吏狡猾的行为,最后仍然依法处罚。后来,陈宜中为浙西提刑,魏克愚到郊外接他,陈宜中报礼不写官衔名称,也落款“部下民陈某”魏克愚惶恐不安,不敢接受,袖手以表示谢罪。陈宜中表面上以礼相待,而暗地里搜寻他的过错,一无所得。此后,魏克愚揭发贾德生冒借官府木材事,违忤了贾似道,被废罢家居。陈宜中⼊朝,仍特地指斥魏克愚居住乡里的不守法行为,贾似道令章鉴弹劾他,贬谪严州,魏克愚的死是陈宜中排挤他较多所致。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吉⽔人。他相貌堂堂,⾝材魁伟,⽪肤⽩美如⽟,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看见学宮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修、杨邦义、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不久,他⽗亲逝世,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元朝的军队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对皇上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文天祥当时⼊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郞。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郞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贾似道称说有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皇上,诏令没应允。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內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1273),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江万里平素就对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家国‬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十年(1274),改任赣州知州。

  德。。初年,长江上游告急,诏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领郡里的英雄好汉,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此事报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卫京师。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兵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內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家国‬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家国‬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格豁达豪慡,平生⾐食丰厚,声伎満堂。到这时,痛心地自己贬损责罚自己,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每当与宾客、僚属谈到‮家国‬时事,就痛哭流涕,抚案说道:“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也忧虑别人忧虑的事情,以别人的⾐食为⾐食来源的人,应为别人的事而至死不辞。”八月,天祥率兵到临安,担任平江府知府。当时因为丞相陈宜中没有返回朝廷,没有派遣。十月,陈宜中至,于是派遣去任职。朝议中刚刚擢升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封吕文德为和义郡王,想以此寻求和好。师孟更加傲慢骄横、放肆。

  文天祥辞别天子,上疏说:“朝廷姑息、牵制的意向很多,奋发、果断处事的例子很少,请求处斩师孟作为战事祭祀,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又说“:宋代接受五代‮裂分‬割据的教训,削除藩镇,建立郡县城邑,虽然一时完全⾰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家国‬因此渐趋削弱。所以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县就攻破一县,中原沦陷,悔恨、痛心哪里还来得及。现在应当划分天下为四镇,设置都督来作为它的统帅。把广南西路合并于荆湖南路,在长沙建立治所;把广南东路合并于江南西路,在隆兴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并于江南东路,在番建立治所;把淮南西路合并于淮南东路,在扬州建立治所。责令长沙攻取鄂州,隆兴攻取蕲州、⻩州,番攻取江东,扬州攻取两淮,使他们所辖的地区范围广、力量強,⾜以抵抗敌兵。约定⽇期,一齐奋起,只前进,不后退,夜以继⽇,图谋复地,敌兵兵力众多,但力量分散,疲于奔命,而我宋朝民众中的英雄豪杰,于其中等待机会攻敌,这样的话,敌兵就容易被打退了。”当时朝议以天祥的议论是疏阔,难以实行,因此,他的上书没有结果。

  十月,文天祥到平江,元兵已从金陵出发进⼊常州。文天祥派遣他的将帅朱华、尹⽟、⿇士龙与张全援助常州,行到虞桥,⿇士龙战死,朱华率领广南军队,战于五牧,被打败,尹⽟也打败了,争相渡⽔,扒张全军中的渡船,张全的士兵斩断他们的手指,都淹死了,尹⽟率领残兵五百人夜间发起战斗,到第二天早晨都战死了。张全不发一箭,逃跑退却了。元兵攻⼊常州,占领了独松关。陈宜中、留梦炎召令文天祥,弃守平江,退守余杭。

  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知府。不多久,宋朝投降,宜中、张世杰都走了。继续任命天祥为枢密使。不久,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讲和谈判,与元朝丞相伯颜在皋亭山针锋相对争论。丞相发怒拘捕了他,同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知枢密院事谢堂、签枢密院事家铉翁、同签枢密院事刘祒,向北至镇江。天祥与他的侍客杜浒等十二人,于夜间逃⼊真州。苗再成出来接他,⾼兴得流着眼泪说:“两淮的士兵⾜可以兴复宋朝,只是二制置使有些矛盾,不能同心协力。”文天祥问道“:这个计谋是从哪里来的呢?”苗再成回答说“:现在先约淮西兵赶赴建康,他们必然全力以防御我们淮西的士兵。指挥东面各将帅,以通州、泰州兵攻打湾头,以⾼邮、宝应、淮安兵攻打杨子桥,以扬州兵攻打瓜步,我率领⽔军直捣镇江,同一天大举出兵。湾头、杨子桥都是沿长江的脆弱之军,又⽇夜希望我们军队攻来,攻打他们,定会很快取胜。一齐从三个方向进攻瓜步,我自己率兵从长江⽔面中以较少的士兵佯攻,虽然有智慧的人也不能预料到这一点。瓜步攻下后,以东面的军队⼊攻京口,西面的士兵⼊攻金陵,威胁浙江的后退之路,那么元军的大帅就可以生擒了。”天祥对此大加赞扬,随即写信送两个制置使,派遣使者四面联络。

  天祥没有到的时候,扬州有逃跑归来的士兵说“:秘密派遣一丞相进⼊真州劝说投降来了。”李庭芝信以为真,认为文天祥劝降来了。派苗再成迅速杀掉天祥。苗再成不忍心杀他,欺哄天祥到相城垒外,把制司的文书给他看,把他关在门外。好久以后,又派两批人分别去窥测证实天祥是否是来劝降的,如果是劝降的就杀了他。两批人分别与天祥谈话后,证实其忠义,都不忍心杀他,派士兵二十人沿路护送至扬州,四更鼓响时抵达城下,听等候开城门的人谈,制置司下令防备文丞相很严密,文丞相与随从听说后相互吐⾆,于是向东⼊海道,遇元兵,躲⼊四围土墙中得以免祸。然而,因为饥饿而不能走路,于是向樵夫们讨得了一些剩饭残羹。走至板桥,元兵又来了,众人跑⼊竹林中隐伏,元兵进⼊竹林搜索,抓住杜浒、金应带走了。虞候张庆眼睛被中了一箭,⾝上两度挨箭,文天祥两次都未被发现,得以脫⾝。杜浒、金应拿出⾝上的金银送给元军,才被放回,雇募二个樵夫抬着坐在箩筐里的文天祥到⾼邮,泛海坐船至温州。

  听说益王未立,于是上表劝请即帝位,以观文殿学士、侍读的官职召至福州,拜右丞相。不久与陈宜中等人议论意见不统一。七月,于是以同都督职出任江南西路,准备上任,召集士兵进⼊汀州。十月,派遣参谋赵时赏,咨议赵孟氵荣率领一支军队攻取宁都,参赞吴浚率一支军队攻取雩都,刘洙、萧明哲、陈子敬都从江西起兵来与他会合。邹氵风以招谕副使在宁都召聚兵众,元兵攻打他们,邹氵风兵败,同起事率兵的人刘钦、鞠华叔、颜师立、颜起岩都死了。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收复了永丰县,不久兵败被俘,死于狱中。天祥听说罗开礼死了,穿起丧服,痛哭不已。

  至元十四年(1277)正月,元兵攻⼊汀州,天祥于是迁移漳州,请求⼊卫朝廷。赵时赏、赵孟氵荣也率兵归来,唯独吴浚的士兵没有到。不久,吴浚降元,来游说文天祥。文天祥派人缚起吴浚,把他吊死了。四月,进⼊梅州,都统王福、钱汉英专横跋扈,被处斩了。五月,迁出江南西路,进⼊会昌。六月,进⼊兴国县。七月,遣参谋张汴、监军赵时赏、赵孟氵荣等率大军进赣城,邹氵风率领赣州各县的军队攻取永丰,他的副官黎贵达率领吉州各县的士兵攻取泰和。吉州八县克复了一半,仅剩赣州没有攻下。临洪各郡,都送钱劳军。潭州赵。。、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吴希。。、陈子全、王梦应在邵州、永州等地起兵,克复数县,抚州何时等人起兵响应文天祥。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都派人到军中接受调遣参战。

  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恒派遣士兵⼊援赣州,而自己率兵在兴国进攻文天祥的据点。文天祥没有预料到李恒的兵突然攻至兴国,于是率兵撤退,靠近永丰的邹氵风。邹氵风的军队已在他的前面溃败,李恒于是穷追文天祥至方石岭。巩信坚守拒战,⾝中数箭,死了。到达空坑,士兵都被打败溃散,天祥的妾子女都被抓住。赵时赏坐在轿子中,后面的元兵讯问是谁,时赏说“我姓文”众兵以为是文天祥,活捉了他返回军营,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脫。

  孙。。、彭震龙、张汴死于军中,缪朝宗自己上吊死了。吴文炳、林栋、刘洙都被抓住带回隆兴。赵时赏怒骂不屈服,有的多次被抓来的,往往很快放掉,说:“小小的签厅官,抓来有什么用呢?”因此得以逃脫的人很多。到行刑的时候,刘洙多次辩解,时赏呵斥他说:“死了算了,何必这样呢?”于是林栋、吴文炳、萧敬夫、萧焘夫都不能免难。

  文天祥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黎贵达暗中谋投降,被抓住杀了。至元十五年(1278)三月,进驻丽江浦。六月,⼊船澳。益王死了,卫王继承王位。文天祥上表自责,请求⼊朝,没有获准。八月,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瘟疫又流行,士兵死了几百人。天祥唯一的一个儿子和他的⺟亲都死了。十一月,进驻嘲县。嘲州盗贼陈懿、刘兴多次叛附无常,为嘲人一大祸害。文天祥赶走了陈懿,抓住刘兴,杀了他。十二月,赶赴南岭,邹氵风、刘子俊又从江西起兵而来,再次攻伐陈懿的羽,陈懿于是暗中勾结张弘范元帅,帮助、引导元军攻嘲。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众士兵随从措手不及,都埋头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千户王惟义抓住。天祥呑食脑子,没有死。邹氵风自刎颈项,众士兵扶着他至南岭才死。僚属士卒得以从空坑逃脫的人,至此时刘子俊、陈龙复、萧明哲、萧资都死了,杜浒被抓住,忧愤而死。仅有赵孟氵荣逃脫,张唐、熊桂、吴希。。、陈子全兵败被活捉,都被处死。张唐,广汉张木式的后裔。

  文天祥被押至嘲,见张弘范时,左右‮员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还教别人叛离⽗⺟,可以吗?”因多次強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收蔵它…山战败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态变‬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没有吃饭,没有死,才又吃饭。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睡,坐待天亮。于是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他。当时元世祖皇帝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员官‬,王积翁说:“南宋人中没有谁比得上文天祥的。”于是派遣王积翁去传达圣旨,文天祥说:“‮家国‬亡了,我只能一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以世俗之外的⾝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王积翁想与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释放文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此事于是作罢。天祥在燕京共三年,皇上知道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至元十九年(1282),福建有一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丞相。京城也有未署名的书信,说某⽇火烧蓑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丞相就没有忧虑了。当时大盗刚刚暗杀了左丞相阿合马,命令撤除城苇,迁徙瀛国公及宋宗室到开平,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朝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満⾜了。”然而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有的说应该答应文天祥的要求,诏令可以。不一会儿又下诏加以阻止,天祥已死了。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子欧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他的⾐服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评论说: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希望信奉大义于天下的人,不因为成败、锋利钝挫而动摇自己的志向,君子认为这就是“仁”用它规合天理的正道,那么人心就安宁了。商朝衰落,西周拥德而代商,盟津的军队不约而同来会者有八百诸侯‮家国‬。伯夷、叔齐两个男子汉想拦住马头加以阻止,三尺长的小孩也知道是挡不住的。后来,孔子认为这是贤能的举动,就说:“只有追求仁义才能得到仁义。”宋到德。。年间灭亡了,文天祥来往于兵营之间,开始想以言论保卫宋朝,当事情没有达到目的,就侍奉两个幼主称王于岭南海边,企图兴复宋朝,兵败被俘。我世祖皇帝以天地那么大的度量气魄,既赞扬他的节义,又爱惜他的才能,挽留他数年,好像老虎、犀牛关在笼子里,千方百计驯服它,然而始终不能达到目的。看他从容大度的气质,视死如归的气概,是因为他所追求的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难道这不可以称之为“仁”吗?宋代三百多年,录取士官的科举‮试考‬,没有什么比进士科考的规模还大,录取的进士中则没有谁能超过第一名了。自从文天祥死后,社会上有些喜⾼谈阔论的人,认为科举‮试考‬不能够充分地选拔到伟大的人才,难道是这样吗? Www.NiLxS.CoM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宋史》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宋史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宋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