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卷一百五十九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书号:10204 更新时间:2017/3/26 
卷一百五十九
  王信 汪大猷 袁燮 吴柔胜 游仲鸿 李祥 王介 宋德之 杨大全

  王信,字诚之,处州丽⽔人。既冠,⼊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试中教官,授建康府学教授。丁⽗忧,服除,进所著《唐太宗论赞》及《负薪论》,孝宗览之,嘉叹不已,特循两资,授太学博士。

  时须次者例徙外,添差温州教授。郡饥疫,议遣官振救之,⽗老愿得信任其事,守不以烦信,请益力,信闻之,欣然为行,遍至病者家,全活不可胜记。

  差敕令所删定官,法令有不合人情,自相牴牾,吏得以傅会出⼊者,悉厘正之。转对,言:"敌情不可测,和议不可恃,今⽇要当先为自备之策,以待可乘之机。"上以为是。又论:"太学正、录掌规矩之官而员多,博士掌训导之官而员少,请以正、录两员升为博士。"从之。论除官脞冗之敝,乞精选监司而择籍名,郡将代半岁乃注人。上亲以其章授宰臣行。

  权考功郞官。蜀人张公迁,初八年免铨,至是改秩,吏妄引言,复令柅之,信钩考其故,吏怖服。有三蜀士实碍式,吏受赇为地,工部尚书赵雄,蜀人也,以属信,信持弗听,已而转吏部阅审成牍,抚掌愧叹,嗟不已,以闻于上。

  它⽇,上谓尚书蔡洸曰:"考功得王信,铨曹遂清。"逻者私相语,指为神明。武臣给告不书年齿,磨转荫荐,肆为奷欺,不可控抟,为擿最者数事告宰相,付之大理狱。事连三衙,殿帅王友直锐争之,上审知其非,沮之曰:"考功所言,公事也,汝将何为?"狱具,皆伏辜。因请置籍,以柅后患。

  授军器少监,仍兼考功郞官。丁⺟忧,吏裒金杀牲祷神,愿信服阕无再为考功。既起,知永州。⼊奏事,留为将作少监,复考功郞官,转军器少监兼右司郞官,升员外郞。四方有以疑狱来上者,信反复披览,常至夜分。

  升左司员外郞,转对,论士大夫趋向之敝:"居官者逃一时之责,而后之祸患有所不恤;献言者求一时之合,而行之可否有所不计。集事者以趣办为能,而不为本之虑;谋利者以羡余为事,而不究源流之实。持论尚刻薄,而浸失祖宗忠厚之意;⾰敝预烦碎,而不明‮家国‬宽大之体。因循玩习,恬不为怪。愿酌古之道,当时之宜,示好恶于取舍之间,使天下靡然知乡,而无复为目前苟且之徇。"又论:"朝廷有恤民之政,而州县不能行恤民之实。近岁不登,陛下轸念元元,凡⽔旱州郡租赋,或蠲放,或倚阁住催。然倚阁住催之名可以并缘为扰,愿明与减放。"又论豫备三说:收逃亡之卒,选忠顺之官,严训练之职。又言屯田利害。上皆纳其说。

  兼⽟牒所检讨官、提领户部酒库。久之,上谕信曰:"知朕意否?行用卿,虑书生不长于财赋,故以命卿,果能副朕所委。"

  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迁太常少卿兼权中书舍人。假礼部尚书使于金,肄都亭,连中其的,金人駴曰:"尚书得非黑王相公子孙耶?"谓王德用也。信得米芾书法,金人宝之。归言金人必衰之兆有四,在我当备之策有二,上首肯之。

  太史奏仲秋⽇月五星会于轸,信言:"休咎之征,史策不同,然五星聚者有之,未闻七政共集也。分野在楚,愿思所以顺天而应之。"因条上七事。又言:"陛下即位之初,经营中原之志甚锐,然功之所以未立者,正以所用之人不一。其人不一,故其论不一;其论不一,故其心不一。愿豫求至当之论,使归于一。锁闱封驳,而右府所不下关中书,或斜封捷出,左于公论。统领官奴事內侍,坐谪远州,幸蒙赦还而遽复故职。潜藩恩旧之隶徒,榷酤官而齿朝士。老噤校侥冀节钺,诡计可得之,而奉稍恩典,与正不异。阁门多溢额祗候。妃嫔进封而冒指它姓为甥侄。既一一涂归,有虽书读而徐核其不当者,续争救之。"上曰:"事有不可不问者,第言之,朕无有不为卿行者。"于是益抗志不回。

  宦者甘昪既逐远之矣,属⾼宗崩,用治丧事,人莫敢言。昪俄提举德寿宮,信亟执奏,举朝皆悚。翰林学士洪迈适⼊,上语之曰:"王给事论甘昪事甚当。朕特⽩太上皇后,圣训以为:"今一宮之事异于向时,非我老人所能任,小⻩门空多,类不习事,独昪可任责,分吾忧。渠今已归,居室尚不能有,岂敢蹈故态。"以是驳疏不行。卿见王给事,可道此意。"信闻之乃止。

  信遇事刚果,论奏不避权要,繇此人多嫉之,信亦力求去,提举崇福宮。诏求言,信条十事以献,其目曰:法戒轻变,令贵必行,宽州郡以养民力,修军政以待机会,郡当分其缓急,县当别其剧易严铜钱之噤,广积聚之备,处归附之人,收逃亡之卒。

  起知湖州,信未涉州县,据桉剖析,敏如流泉。擢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奏免甫官钱十四万、绢七万匹、绵十万五千两、米二千万斛。山境有犭英犭茶湖,四环皆田,岁苦潦,信创启斗门,导停潴注之海,筑十一壩,化汇浸为上腴。民绘象以祠,更其名曰王公湖。筑渔浦堤,噤民不举子,买学田,立义冢,众职修理。加焕章阁待制,徙知鄂州,改池州。

  初,信扶其⽗丧归自金陵,草屦徒行,虽疾风甚雨,弗避也,由是得寒疾。及闻孝宗遗诏,悲伤过甚,疾复作,至是浸剧,上章请老,以通议大夫致仕。有星陨于其居,光如炬,不及地数尺而散。数⽇,信卒,遗训其子以忠孝公廉。所著有《是斋集》行世。

  汪大猷,字仲嘉,庆元府鄞县人。绍兴七年,以⽗恩补官,授衢州江山县尉,晓畅吏事。登十五年进士第,授婺州金华县丞,争财者谕以长幼之礼,悦服而退。

  李椿年行经界法,约束严甚,檄大猷覆视龙游县,大猷请不实者得自陈,毋遽加罪。改建德,迁知昆山县。丁⽗忧,免丧,差总领淮西、江东钱粮⼲官,改⼲办行在诸司粮料院。

  参知政事钱端礼宣谕淮东,辟⼲办公事,充参议官,迁大宗丞兼吏部郞官,又兼户部右曹。⼊对,言:"总核名实,责任臣下。因才而任,毋违所长,量能授官,毋拘流品。"孝宗顾谓左右曰:"疏通详雅而善议论,有用之才也。"除礼部员外郞。丞相洪适荐兼吏部侍郞,仍迁主管左选。

  庄文太子初建东宮,兼太子左谕德、侍讲,两⽇一讲《孟子》,多寓规戒。太子尝出龙大渊噤中所进侍燕乐章,谕宮僚同赋,大猷曰:"郑、卫之音,近习为昌,非讲读官所当预。"⽩于太子而止。迁秘书少监,修《五朝会要》。金人来贺,假吏部尚书为接伴使。寻兼权刑部侍郞,又兼崇政殿说书,又兼给事中。

  孝宗清燕,每访政事,尝曰:"朕每厌宦官女子之言,思与卿等款语,知朝政阙失,民情利病,苟有所闻,可极论之。"大猷遂陈耆长雇直隶经总制司,并缘法意使里正兼催科之役,厉民为甚。又论:"亭户未尝煮盐,居近场监,贷钱利,隐寄田产,害及编氓,宜取二等以上充役。"又论:"赐田勋戚,豪夺相先,陵轹州县,惟当赐金,使自求之。"又论:"没⼊赀产,止可行于強盗、赃吏,至于仓库纲运之负陷者,惟当即其业收租以偿,既⾜则给还,使复故业。"转对,言捕酒之害,及居官者不得铸铜为器。上嘉奖曰:"卿前后所言,皆今⽇可行之事。"

  权刑部侍郞,升侍讲,言:"有司率用新制,弃旧法,轻重舛牾,无所遵承,使舞文之吏时出,以售其奷,请明诏编纂。"书成上进,上大悦。

  尚书周执羔韩元吉、枢密刘珙以強盗率不处死,无所惩艾,右司林栗谓:"太祖朝強盗赃満三贯死,无首从,不问杀伤。景祐增五贯,固从宽。今设六项法,非手刃人,例奏裁黥配,何所惩艾,请从旧法,赃満三贯者斩。"大猷曰:"此吾职也。"遂具奏曰:"強盗乌可恕,用旧法而痛惩之,固可也。天圣以来,益用中典,浸失噤奷之意。今所议六项法,犯者以法行之,非此而但取财,惟再犯者死,可谓宽严适中。若皆置之死地,未必能噤其为盗,盗知必死,将甘心于事主矣,望稍开其生路。"乃奏用六项法则死者十七人,用见行法则十四人,旧法百七十人俱死。遂从大猷议。

  借吏部尚书为贺金国正旦使,至盱眙,得印榜云:"強盗止用旧法,罢六项法。"还朝自劾求去,上闻之,复行六项法。

  改权吏部侍郞兼权尚书。夜传旨学士院,出唐沈既济论选举事,曰:"今⽇有此敝,可行与否,诘旦当面对。"即奏:"事与今异,敝虽似之,言则难行。"上曰:"卿言甚明。"既郊,差充卤簿使,以言去,授敷文阁待制、提举太平兴国宮。

  起知泉州。毗舍琊尝掠海滨居民,岁遣戍防之,劳费不赀。大猷作屋二百区,遣将留屯。久之,戍兵以真腊大买为毗舍琊犯境,大猷曰:"毗舍琊面目黑如漆,语言不通,此岂毗舍琊耶?"遂谴之。故事蕃商与人争斗,非伤折罪,皆以牛赎,大猷曰:"安有‮国中‬用岛夷俗者,苟在吾境,当用吾法。"三佛齐请铸铜瓦三万,诏泉、广二州守臣督造付之。大猷奏:"法,铜不下海。‮国中‬方噤销铜,奈何为其所役?"卒不与。进敷文阁直学士,留知泉州。

  逾年,提举太平兴国宮,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以大暑讨永新禾山洞寇,不利,自劾,降龙图阁待制,落职,南康军居住,提举太平兴国宮。复龙图阁待制,提举上清太平宮。复敷文阁待制,升学士。没,赠二官。

  大猷与丞相史浩同里,又同年进士,未尝附丽以⼲进,浩深叹美之。好周施,叙宗族外族为《兴仁录》,率乡人为义庄二十余亩以倡,众皆欣劝。所著有《适斋稿》、《备忘》、《训鉴》等书。

  袁燮,字和叔,庆元府鄞县人。生而端粹专静,啂媪置盘⽔其前,玩视终⽇,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太学,登进士第,调江尉。

  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合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以此为荒政首。除沿海制属。连丁家艰,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时朱熹诸儒相次去国,丞相赵汝愚罢,燮亦以论去,自是噤兴矣。久之,为浙东帅幕、福建常平属、沿海参议。

  嘉定初,召主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权考功郞官、太常丞、知江州,改提举江西常平、权知隆兴。召为都官郞官,迁司封。因对,言:"陛下即位之初,委任贤相,正士鳞集,而窃威权者从旁睨之。彭⻳年逆知其必天下,显言其奷,⻳年以罪去,而权臣遂据,几危社稷。陛下追思⻳年,盖尝临朝太息曰:"斯人犹在,必大用之。"固已深知⻳年之忠矣。今正人端士不乏,愿陛下常存此心,急闻剀切,崇奖朴直,一⻳年虽没,众⻳年继进,天下何忧不治。""臣昨劝陛下勤于好问,而圣训有曰:"问则明"。臣退与朝士言之,莫不称善。而侧听十旬,陛下之端拱渊默犹昔也,臣窃惑焉。夫既知如是而明,则当知反是而暗。明则辉光旁烛,无所不通;暗则是非得失,懵然不辨矣。"

  迁国子司业、秘书少监,进祭酒、秘书监。延见诸生,必迪以反躬切己,忠信笃实,是为道本。闻者悚然有得,士气益振。兼崇政殿说书,除礼部侍郞兼侍读。时史弥远主和,燮争益力,台论劾燮,罢之,以宝文阁待制提举鸿庆宮。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奉祠以卒。

  燮初⼊太学,陆九龄为学录,同里沈焕、杨简、舒璘亦皆在学,以道义相切磨。后见,九龄之弟九渊发明本心之指,乃师事焉。每言人心与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与天地相似。学者称之曰絜斋先生。后谥正献。子甫自有传。

  吴柔胜,字胜之,宣州人。幼听其⽗讲伊、洛书,已知有持敬之学,不妄言笑。长游郡泮,人皆惮其方严。登淳熙八年进士第,调都昌簿。丞相赵汝愚知其贤,差嘉兴府学教授,将置之馆阁,会汝愚去,御史汤硕劾柔胜尝救荒浙右,擅放田租,为汝愚收人心,且主朱熹之学,不可为师儒官,自是闲居十余年。

  嘉定初,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迁国子正。柔胜始以朱熹《四书》与诸生诵习,讲义策问,皆以是为先。又于生徒中得潘时举、吕乔年,⽩于长,擢为职事,使以文行表率,于是士知趋向,伊、洛之学,晦而复明。迁太学博士,又迁司农寺丞。

  出知随州。时再议和好,尤戒开边隙,旁塞之民事与北界相涉,不问法轻重皆杀之。郡民梁皋有马为北人所盗,追之急,北人以矢拒皋,皋与其徒亦发二矢。北界以为言,郡下七人于狱,柔胜至,立破械纵之,具始末报北界而已。收土豪孟宗政、扈再兴隶帐下,后宗政、再兴皆为名将。筑随州及枣城,招四方亡命得千人,立军曰"忠勇",廪以总所阙额,营栅器械悉备。除京西提刑,领州如故。改湖北运判兼知鄂州。甫至,值岁歉,即乞籴于湖南,大讲荒政,十五州被灾之民,全活者不可胜计。

  改知太平州,除直秘阁,主管毫州明道宮。改直华文阁,除工部郞中,力辞,除秘阁修撰,依旧宮观以卒,谥正肃。二子渊、潜,俱登进士,各有传。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初调犍为簿。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办公事。制置使赵汝愚一见即知敬之。

  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仲鸿请行。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改秩,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之田,存⾚籍,迟以数年,汰者众,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辅然之,大将吴沮而止。赵汝愚移帅闽,举仲鸿自代,制置使京镗、转运刘光祖亦荐于朝。

  绍熙四年,赴召,赵汝愚在枢密,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汝愚亲出经略西事,仲鸿曰:"宥密之地,斡旋者易,公独不闻吕申公"经略西事当在朝廷"之语乎?"汝愚悟而止。差⼲办诸司粮料院。

  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宮,仲鸿遗汝愚书,陈宗社大计,书有"伊、周、霍光"语,汝愚读之骇,立焚之,不答。又遗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汝愚又不答。孝宗崩,仲鸿泣谓汝愚曰:"今惟有率百官哭殿庭,以请亲临。"宰相留正以病去,仲鸿亟简汝愚曰:"禫⽇不决,祸必起矣。"汝愚又不答。后三⽇,嘉王即位于重华宮。

  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知阁韩侂胄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侂胄方居中用事,恚甚。汝愚迹已危,方益自严重,选人求见者例不许。仲鸿劝以降意容接,觊遏异论,而汝愚以淮东、西总赋积弊,奏遣仲鸿核实。仲鸿曰:"丞相之势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改监登闻鼓院以行。

  会侍讲朱熹以论事去国,仲鸿闻之,即上疏曰:"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宰相留正之去,去之不以礼;谏官⻩度之去,去之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之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愿亟还熹,毋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

  监察御史胡纮希侂胄意,诬汝愚久蓄琊心,尝语人以乘龙授鼎之梦,又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以为裔出楚王元佐正统所在者,指仲鸿也。初,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庆元元年,汝愚罢相,仲鸿迁军器监主簿,力丐外,除知洋州。朱熹闻其出,曰:"信蜀士之多奇也。"越三年,起知嘉定府。擢利路转运判官,数忤宣抚副使吴曦,曦言仲鸿老病,朝命易他部。未几,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谓家人曰:"曦吾死,即填其⽇。"

  时宣抚使程松已大弃其师遁,仲鸿以书劝成都帅杨辅讨贼,辅不能用。至是松至果,仲鸿谓绂曰:"宣威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总赋刘崇之继至,仲鸿遣其子似往见,以告松者告之,崇之复不听。未几,曦诛,参政李壁奏除利路提点刑狱,寻乞休致,予祠而归,迁中奉大夫。

  嘉定八年卒,年七十八。刘光祖表其隧道曰:"于乎,庆元人游公之墓。"绍定五年,谥曰忠。子似,淳祐五年为右丞相,自有传。

  李祥,字元德,常州无锡人。隆兴元年进士,为钱塘县主簿。时姚宪尹临安,俾摄录参。逻者以巧发为能,每事下有司,必监视锻炼,囚服乃已。尝诬告一武臣子谤朝政,鞫于狱,祥不使逻者⼊门。既而所告无实,具以⽩尹,尹惊曰:"上命无实乎?"祥曰:"即坐谴,自甘。"宪具论如祥意,上骇曰:"朕几误矣,卿吾争臣也。"遂赐宪出⾝为谏大夫,祥调濠州录事参军。安丰守臣冒占民田,讼屡改而不决,监司委祥,卒归之民。未几,其人易守濠,以嫌换司理庐州;守出改官奏留之,不可。

  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太学博士、国子博士、司农寺丞、枢密院编脩官兼刑部郞官、大宗正丞、军器少监。言:"忝朝迹八年,在外贤才不胜众,愿更出迭⼊由臣始。"出提举淮东常平茶盐、淮西运判。两淮铁钱比不定,祥疏乞官赐钱米销滥恶者,废定城、兴国、汉监,更铸绍熙新钱,从之,淮人以安。

  迁国子司业、宗正少卿、国子祭酒。丞相赵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宮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汝愚不畏灭族,决策立陛下,风尘不摇,天下复安,社稷之臣也。奈何无念功至意,忽体貌常典,使精忠巨节怫郁黯暗,何以示后世?"

  除直龙图阁、湖南运副,言者劾罢之。于是太学诸生杨宏中、周端朝等六人上书留之,俱得罪。主冲佑观,再请老,以直龙图阁致仕。嘉泰元年八月卒,谥肃简。

  王介,字元石,婺州金华人。从朱熹、吕祖谦游。登绍熙元年进士第,廷对陈时弊,大略言:"近者罢拾遗、补阙,有远谏之意,小人唱为朋,有厌薄道学之名。"上嘉其直,擢居第三人。

  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除为国子录,上疏言:"寿皇亲挈神器授之陛下,孝敬岂可久阙乎?"又言:"妇事舅姑如事⽗⺟,不可亏宮中之礼。"不报。孝宗崩,介又力请上过宮执丧,累疏言辞切,人叹其忠。

  宁宗即位,介上疏言:"陛下即位未三月,策免宰相,迁易台谏,悉出內批,非治世事也。崇宁、大观间事出御批,遂成北狩之祸。杜衍为相,常积內降十数封还,今宰相不敢封纳,台谏不敢弹奏,此岂可久之道。"迁太学博士。

  时韩侂胄居中潜弄威福之柄,犹未肆也,而文墨议论之士附之以希进,于是始无所惮矣。侂胄始疑介前封事诋己,且其弟仰胄尝以旧识求自通,介拒绝之,侂胄怨益深。

  添差通判绍兴府,寻知邵武军。会学噤起,谏大夫姚愈劾介与袁燮皆伪学之,且附会前相汝愚,主管台州崇道观。久之,差知广德军。侂胄之隶人苏师旦忿介不通谒,目为伪,并及甲寅廷对之语,以告侂胄。有劝其自明者,介曰:"吾发已种种,岂为鼠辈所使琊!"侂胄亦畏公议不敢发。以外艰去。

  免丧,知饶州,未赴,召为秘书郞,迁度支郞官。师旦已建节,介与同列谒‮府政‬,遇之于庭,客皆逾阶而揖,介不顾。于是殿中侍御史徐柟劾介资浅立异,奉祠,除都大坑冶。

  侂胄诛,朝廷更化,介召还,除侍左郞官兼右司、太子舍人,改兵部郞官、国子司业、太子侍讲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国子祭酒。会以不雨,诏百官指陈阙失,时宰相史弥远以⺟丧起复,介手疏历论时政,推本《洪范》僣恒晹若之证,谓:"罗⽇愿为变,是下人谋上也。修好增币,而金人犹觖望,是夷人华也。內批数出,是左右⼲政也。谏官无故出省,是小人间君子也。皆谓之僣。一僣已⾜以致天变,而况兼有之哉。"又言:"汉法天地降灾,策免丞相,乞令弥远终丧,择公正无私者置左右,王、吕、蔡、秦之覆辙,可以为戒。"

  接送伴金国贺生辰使还,奏:"故事两国通庙讳、御名,而本朝止通御名,⾼宗至光宗皆传名而不传讳,绍熙初,⻩裳尝以为言,而未及厘正。愿正典礼,以尊宗庙。"

  除秘书监,升太子右谕德。其在舂宮,笃意辅导,每遇讲读,因事规谏。太子尝索馆中图画,却而弗与,及张灯设乐,则谏止之;且乞选配故家以正始,绝令旨以杜请谒,宮僚分⽇上直,以资见闻。

  迁宗正少卿兼权中书舍人,缴驳不避权贵。张允济以阁职为州钤,介谓此小事而用权臣例,破祖宗制,不可不封还词头。丞相语介曰:"此中宮意。"介曰:"宰相而逢宮噤意向,给舍而奉宰相风旨,朝廷纪纲扫地矣。"

  居数⽇,除起居舍人。介奏:"宰相以私请不行,而托威福于宮噤,权且下移,谁敢以忠告陛下者。"乞归老,不许。言:"本朝循唐⼊阁之制,左右史不立前殿,若御后殿,则立朵殿下,何所闻见而修起居注乎?乞依欧修、王存、胡铨所请,分立殿上。"

  吏部侍郞许奕以言事去国,介奏曰:"陛下更化三年,而言事官去者五人,倪思、傅伯成既去,其后蔡幼学、邹应龙相继而出,今许奕复蹈前辙。此五臣者,四为给事,一为谏大夫,两年之间,尽听其去。或谓此皆宰相意,自古未有大臣因给舍论事而去之者,是大臣误陛下也,将恐成孤立之势。"疏奏,乞补外,以右文殿修撰知嘉兴府。

  岁余,升集英殿修撰、知襄府、京西安抚使。徙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以疾奉祠。嘉定六年八月卒,年五十六。端平三年,郡守赵汝谈请于朝,特赠中大夫、宝章阁待制,谥忠简。子野,自有传。

  宋德之,字正仲,其先京兆人。隋谏大夫远谪彭山,子孙散居于蜀,遂为蜀州人。德之以应举擢庆元二年外省第一,为山南道掌‮记书‬。召除国子正,迁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皆动物也,奇正之变,往来相生而不穷,知此然后可以致胜。

  迁编修枢密院。时兵衅有萌,会⾚眚见太,犯权星,未浃⽇,內北门鸱尾灾,延及三省、六部,诏求言,德之奏:"离为火,为⽇,为甲胄;坎为⽔,为月,为盗,为隐伏。故火失其,⾚气见,忧在甲兵;⽔失其,太失度,忧在隐伏。"因疏七事,皆当今至切之患,乃曰:"人火小变不⾜虑,天象之变,臣窃危之。"

  他⽇,又对曰:"今敌未动,而轻变祖宗旧制,命武臣帅边以自遗患。晋叛将、唐藩镇之祸基于此矣。"时吴曦在西陲,皇甫斌在襄汉,郭倪、李慡在两淮,德之预以为虑。

  除太常丞,出知阆州。会曦变,托跌⾜以避伪,事平,始赴阆。擢本路提点刑狱,制帅安丙奏:"德之傲视君命,不俟代者之来,径用观察使印领事。"诏降一官,改潼川路转运判官、湖南路提刑,改湖北。

  召为兵部郞官。朝论有疑安丙意,丞相史弥远首以问德之,德之对曰:"蜀无安丙,朝廷无蜀矣,人有大功,实不敢以私嫌废公议。"忤时相意,遂罢。安丙深感德之,尝谓人曰:"丙不知正仲,正仲知丙;丙负正仲,正仲不负丙。"请昏于德之,不许。论者益称德之之贤。起知眉州,监特奏名试,得疾而卒。

  德之大⽗耕,刚介,一朝弃官去,莫知所终。从⽗廉语德之曰:"吾昔至临安府,有人言蜀有宋宣教者过浙江而去,吾适越求之,则⼊四明矣。"德之渡浙江寻访,至雪窦,有蜀僧言:"闻诸耆老云:山后有烂平山,有二居士焉,其一宋宣教也。"德之跻攀至烂平,见丹灶,置祠其上而归。

  杨大全,字浑甫,眉之青神人。乾道八年进士,调温江尉,摄邑有政声。绍熙三年,召除监登闻鼓院。五年,光宗以疾久,不克省重华宮,廷臣多论谏者。太‮生学‬汪安仁等二百余人上书,而龚⽇章等百余人以投轨上书为缓,必伏阙。大全谓:"院以登闻名,实明目达聪之地也,今乃使人视为具文,吾何颜以尸此职。"乃为书以谏,力请过宮,书上不报。大全于是三上疏,其略曰:

  臣之志于忧君者,不畏义死,不荣幸生,不以言而获罪为聇,而以言不听从为聇。自古谏之不效,其大者⾝膏斧锧,其次亦流窜四裔,其小者犹罢免终⾝,未有若今⽇不勉于听从,亦不加于黜逐,徒饵之以无所谴呵之恩,使皆饕富贵,甘豢养,以消靡其风节。平居皆贪禄怀奷之士,则临难必无仗节死义之人。

  陛下自夏秋以来,执政从官之死者皆不信,卒之果然乎?不然乎?建康赵济死,武兴吴死,今尚不以为然,则事有几微于朕兆者,可谏陛下乎?万一变起萧墙,祸生肘腋,陛下必将以为不信,坐受其危亡矣。

  盗満山东而⾼、斯弄权,二世不知也。蛮寇成都而更奏捷,明皇不知也。此犹左右聋瞽尔。今在朝之士沥忠以告,而陛下不听,是陛下自壅蔽其聪明也。今外间传闻,以为寿皇将幸越,幸吴兴,此爱陛下之深,泯其迹也。陛下当亟图所以解寿皇之忧。

  疏⼊,又不报。

  宁宗即位,迁宗正寺主簿。庆元元年,易太常寺主簿,迁司农寺丞。修《⾼宗实录》,充检讨官。先是,韩侂胄用事,私台谏之选为己羽翼,且得知名士,借其望以庒群言,一时之好进者,恨不预此选也。会御史虚位,有力荐大全者,属大全一往见,且曰:"公朝见,除目夕下矣。"大全笑谢,决不往,明⽇遂丐外。时《实录》将上矣,上必推恩,大全去不少待。于是除知金州,至姑苏,以病卒。

  论曰:王信有文学,通政事。汪大猷敦厚老成。袁燮学有所本。吴柔胜、游仲鸿名在伪学。观李祥讼赵汝愚,公论藉是以立。王介、杨大全直道而行。宋德之其知兵者欤?

  
部分译文

  汪大猷,字仲嘉,庆元府鄞县人。绍兴七年(1137),他因⽗恩补官,任衢州江山县尉,通晓吏事。考中绍兴十五年进士,被授官为婺州金华县丞,他对争财产的人讲明长幼之礼,争财产的人心悦诚服地离去。

  李椿年施行经界法,约束的很严,传檄文让汪大猷巡视龙游县,汪大猷请求允许那些没按规定执行的人自己说明理由,不要忙着加上罪名。改任建德县丞,升为昆山知县。汪大猷遭⽗丧,⽗丧期満除服后,他被差遣为总领淮西、江东钱粮⼲官,改为⼲办行在诸司粮料院。

  参知政事钱端礼为淮东宣谕使,召汪大猷为⼲办公事,充当参议官,汪大猷升为大宗丞兼吏部郞官,又兼户部右曹。他⼊朝奏对时说“:皇上应从总的方面考核名称与实际是否相符,把具体职责给臣下。用人时要因才而任,不要撇开他的长处,要据才能授予官职,不要被资历和品级所局限。”孝宗看着左右大臣说“:汪大猷的奏疏通达、详尽、不俗且善于论议,他是个有用的人才。”授予他礼部员外郞。丞相洪适推荐他兼吏部侍郞,仍升为主管左选。

  庄文太子刚被立时,汪大猷兼任太子左谕德、侍讲,两天讲一次《孟子》,多把各种规范戒律寓于其中。太子曾拿出龙大渊所献的为宮中宴饮助兴的乐章,让太子宮中的官僚做赋,汪大猷说:“的乐歌或文学作品,是君主亲幸的人倡导的,不是讲读官应该参与的。”他向太子说明了这一点,太子就停止了。汪大猷升为秘书少监,撰写《五朝会要》。金人来庆贺,他假借吏部尚书的⾝份为接伴使。不久,他兼任权刑部侍郞,又兼崇政殿说书,又兼给事中。

  孝宗清静安宁,常询问政事,曾说:“朕常常厌恶宦官和女人的话,想和你们恳谈,想知道朝政的缺失、百姓的疾苦,如果你们听说了什么,可以畅谈。”汪大猷就陈述说耆长的雇值隶属经总制司管,据法令让里正兼管催租,对百姓危害很大。又论说:“亭户不曾煮盐,住的地方临近盐场,他们就‮款贷‬谋利,隐寄田产,危害农民,应该让二等以上亭户充役。”又说“:赏给有功劳的皇族亲戚们土地,他们争相巧取豪夺,欺庒州县,只应赏给他们钱,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土地。”又说:“没收资产,只能对強盗、赃吏实行,至于因管仓库、纲运而获罪的人,只应在他从事的行业上收租来补偿,等到数量够了就放回他们,让他们重旧业。”百官轮次奏对时,汪大猷又论述了捕酒的害处,以及不许官吏铸造铜器物。皇上嘉奖他说:“你前后所说的,都是今⽇可以实行的事。”

  汪大猷任权刑部侍郞,升为侍讲,他说“:官吏大致采用新制度,废弃旧法,轻重相违背,没有可遵循的,使利用法令条文为奷作弊的吏人时常出现,请下诏编纂明确的法令。”他写出法令条文上奏给皇上,皇上十分⾼兴。

  尚书周执羔、韩元吉,枢密刘珙认为強盗一般都不处死,无所惩戒,右司林栗说“:太祖时強盗赃満三贯处死,没有首犯、从犯,不追究是否杀人、伤人。景。。时增为赃満五贯处死,本来已经从宽。如今设有六项法,没杀人就一律处以黥刑发配,怎么惩戒強盗,希望仍遵从旧法,赃満三贯者斩杀。”汪大猷说:“这是我的职责。”于是就一五一十地上奏说:“強盗怎能饶恕,用旧法而狠狠地惩治他们,本来可以。天圣以来,更是用常行的法律,逐渐失去噤止奷琊的本意。如今所定的六项法,对违犯的人依法处理,此外只没收财产,只有再犯才处死,可以说是宽严适中。如果都置之死地,未必能噤止他们为強盗,強盗知道自己必死,将会心甘情愿地听从主谋者的安排,希望稍微给他们开辟一条活路。”于是他就上奏说按六项法,那么应处死十七人,按现行法应处死十四人,按旧法一百七十人都应处死。皇上听从了汪大猷的建议。

  汪大猷假借吏部尚书的⾝份为贺金国正旦使,走到盱眙,得到官府的告示说“:对強盗只用旧法,罢去六项法。”他回朝后自己弹劾自己,请求辞官,皇上听说这事后,又实行六项法。

  汪大猷改任权吏部侍郞兼权尚书。晚上圣旨传到学士院,提出唐代沈既济论述选举的事,说:“今⽇选举有沈既济所论的弊病,是否可行,明⽇早晨要当面奏对。”汪大猷就上奏说“:唐时的事和今⽇不同,弊病虽然相似,但言论难实行。”皇上说:“你说的很明⽩。”郊祀时,汪大猷任卤簿使,因言论不合皇上的心思被罢官,被授予敷文阁待制、提举太平兴国宮。

  汪大猷被重新起用任泉州知州。毗舍琊曾掳掠海滨居民,朝廷年年派兵防守,耗费不少。汪大猷盖了二百间房屋,派将领留守在那里。后来,戍兵认为真腊大商人为毗舍琊‮犯侵‬边境,汪大猷说:“毗舍琊面目黑如漆,语言不通,这怎能是毗舍琊?”把真腊人打发走。按旧例,蕃商和国人争斗,不是伤折罪,都可用牛赎罪,汪大猷说:“哪有中原大国用岛夷习俗的,如果蕃商在我国境內,就该用我国的法令。”三佛齐请朝廷铸造三万块铜瓦,朝廷下诏由泉、广二州守臣督造好给三佛齐。汪大猷上奏说:“法令规定,铜不下海。中原正噤止毁铜,为什么被三佛齐所役使?”终于没给三佛齐铜瓦。汪大猷升为敷文阁直学士,仍为泉州知州。

  第二年,汪大猷为提举太平兴国宮,改为隆兴府知府、江西安抚使。在大暑时讨伐永新县禾山洞寇盗,失利,汪大猷自己弹劾自己,被降为龙图阁待制,他被贬官,在南康军居住,仍提举太平兴国宮。再任龙图阁待制,提举上清太平宮。他重为敷文阁待制,升为学士。他去世后,被赠予二官。

  汪大猷和丞相史浩是同乡,又是同年考中的进士,他不曾攀附史浩以求升官,史浩十分赞赏他。汪大猷好施舍,叙述本族和外祖⽗⺟家族编成《兴仁录》,率领乡人设立义庄二十亩,倡导互救互助,众人都非常⾼兴,互相鼓励。他著有《适斋存稿》、《备忘》、《训鉴》等书。 Www.NiLxS.CoM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宋史》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宋史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宋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