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卷一百三十四
|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书号:10204 | 更新时间:2017/3/26 |
卷一百三十四 | |
邓肃 李邴 滕康 张守 富直柔 冯康国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警敏能文,美风仪,善谈论。李纲见而奇之,相倡和,为忘年。居⽗丧,哀毁逾礼,芝产其庐。⼊太学,所与游皆天下名士。时东南贡花石纲,肃作诗十一章,言守令搜求扰民,用事者见之,屏出学。 钦宗嗣位,召对便殿,补承务郞,授鸿胪寺簿。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而还。张邦昌僣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 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人,至是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官,或尚为布⾐,轻重上下,只在吏手。赏既不明,谁肯自劝?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若功状已明而赏不行,或功同而赏有轻重先后者,并置之法。"上从之。 朝臣受伪命者众,肃请分三等定罪。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肃言:"叛臣之上者,其恶有五:诸侍从而为执政者,王时雍、徐秉哲、吴开、吕好问、莫俦、李回是也;诸庶官及宮观而起为侍从者,胡思、朱宗、周懿文、卢襄、李擢、范宗尹是也;撰劝进文与赦书者,颜博文、王绍是也;朝臣之为事务官者,私结十友讲册立邦昌之仪者是也;因张邦昌改名者,何昌言改为善言、其弟昌辰改为知辰是也。乞置之岭外。所谓叛臣之次者,其恶有三:诸执政、侍从、台谏称臣于伪庭,执政冯澥、曹辅是也,侍从者已行遣,独李会尚为中书舍人,台谏中有为金人括而被杖,一以病得免者,其余无不在伪楚之庭;以庶官而升擢者,不可胜数,乞委留守司按籍考之,则无有遗者;愿为奉使者,黎确、李健、陈戩是也,乞于远小处编管。若夫庶官在位供职不废者,但苟禄而已,乞赦其罪而录其名,不复用为台谏、侍从。"上以为然。 耿南仲得祠禄归,其子延禧为郡守,肃劾:"南仲⽗子同恶,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今⽇割三镇,明⽇截两河。及陛下进援京城,又为南仲⽗子所沮。误国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赐五品服。 范讷留守东京,肃言:"讷出师两河,望风先遁,今语人曰:"留守之说有四,战、守、降、走而已。战无卒,守无粮,不降则走。"且汉得人杰,乃守关中,奔军之将,岂宜与此。"讷遂罢。內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开封买⼊內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噤卫,若夫先假指挥径徙江湖者,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因⼊对,言:"外夷之巧在文书简,简故速;国中之患在文书烦,烦故迟。"上曰:"正此讨论,故并三省尽依祖宗法。"及建局讨论祖宗官制,两月不见施行,肃言:"太祖、太宗之时,法严而令速,事简而官清,未尝旁搜曲引以稽赏罚,故能以十万精兵混一合六。自时厥后,群臣无可议者,今⽇献一策,明⽇献一言,烦冗琐碎,惟恐不备,此文书所以益烦,而政事所以益缓也。今兵戈未息,岂可揖逊进退,尚循无事之时?乞限以旬⽇,期于必至,庶几法严事简,赏罚之权不至濡滞。"肃在谏垣,遇事感,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纳。 会李纲罢,肃奏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以副圣意。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徇国者。"今⽇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兵民稍集,今纲既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居家。绍兴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 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中崇宁五年进士第,累官为起居舍人,试中书舍人。北方用兵,酬功第赏,⽇数十百,邴辞命无留难。除给事中、同修国史兼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尝与噤中曲宴,徽宗命赋诗,⾼丽使⼊贡,邴为馆伴,徽宗遣中使持示,使者请传录以归。未几,坐言者罢,提举南京鸿庆宮。 钦宗即位,除徽猷阁待制、知越州。久之,再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宮。⾼宗即位,复徽猷阁待制。逾岁,召为兵部侍郞兼直学士院。 苗傅、刘正彦迫上逊位,上顾邴草诏,邴请得御札而后敢作。朱胜非请降诏赦,邴就都堂草之。除翰林学士。初,邴见苗傅,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噤旅击贼,元唯唯不能用,即诣政事堂⽩朱胜非,适正彦及其王世修在焉,又以大义责之,人为之危,邴不顾也。时御史中丞郑瑴又抗疏言睿圣皇帝不当改号,于是邴、瑴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邴与张守分草百官章奏,三奏三答,及太后手诏与复辟赦文,一⽇而具。 四月,拜尚书右丞,未几,改参知政事。上巡江宁,太后六宮往豫章,命邴为资政殿学士、权知行台三省枢密院事。以与吕颐浩论不合,乞罢,遂以本职提举杭州洞霄宮。未阅月,起知平江府。会兄邺失守越州,坐累落职。明年,即引赦复之,又升资政殿学士。 绍兴五年,诏问宰执方略,邴条上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事。 战阵之利五,曰出轻兵、务远略、储将帅、责成功、重赏格,大略谓:"关陕为进取之地,淮南为保固之地。关陕虽利于进取,然不用师于京东以牵制其势,则彼得一力以拒我。今大将统兵者数人,皆所恃以为本,万一失利,将不可复用。偏裨中如牛皋、王进、杨珪、史康民皆京东土人,知地险易,可各配以部曲三五千人,或出淮,或出徐、泗,彼将奔命之不暇,此不动而分陕西重兵之一端也。关陕今虽有二宣抚,其体尚轻,非遣大臣不可。吕颐浩气节⾼亮,李纲识量宏远,威名素著,愿择其一而用之,必有以报陛下。"又言:"陛下即位之初,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威名隐然为大将,今又有吴玠、岳飞者出矣。愿诏大将,于所部举智谋忠勇可以驭众统师各两三人,朝廷籍记。遇有事宜,使当一队,毋隶大将,则诸人竞奋才智,皆飞、玠之俦矣。大将爵位已崇,难相统一,自今用兵,第可授以成算,使自为战而已,慎勿遣重臣临之,以轻其权而分其功。今却敌退师之后,必论功行赏,愿因此诏有司预定赏格,谓如得城邑及近上首领之类,自一命至节度使,皆差次使⾜相当。" 所谓守备之宜有五,曰固本、习舟师、防他道、讲遗策、列长戍,大略谓:"江、浙为今⽇本,保守则失进取之利,进取则虑本之伤。古之名将,內必屯田以自⾜,外必因粮于敌。诚能得以功名自任如祖逖者,举淮南而付之,使自为进取,而不至虚內以事外。臣闻朝廷下福建造海船七百只,必如期而办,乞仿古制,建伏波、下濑、楼船之官,以教习⽔战,俾近上将佐领之,自成一军,而专隶于朝廷。无事则散之缘江州郡,缓急则聚而用之。臣度敌人他年⼊寇,惩创今⽇之败,必先以一军来自淮甸,为筑室反耕之计,以缀我师。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愿预讲左支右吾之策。夫兵之形无穷,愿诏临江守臣,凡可设奇以误敌者,如吴人疑城之类,皆预为措画。今长江之险,绵数千里,守备非一,苟制得其要,则用力少而见功多。愿差次其最紧处,屯军若⼲人,一将领之,听其郡守节制,次紧稍缓处差降焉,有事则以大将兼统之。既久则谙风土,缓急可用,与旋发之师不侔矣。" 所谓措画之方有五,曰亲大阅、补噤卫、讲军制、订使事、降敕榜,大略谓:"因秋冬之,辟广场,会诸将,取士卒才艺绝特者而爵赏之。建炎以来,噤卫单寡,乃藉五军以为重,臣常寒心。愿择忠实严重之将以为殿帅,稍补噤卫之阙,使隐然自成一军,则其驭诸将也,若臂之使指矣。今诸郡厢噤冗占私役者,大郡二三千人,小郡亦数百人。臣愿讲求,除郡守兵将官自噤军给事外,余兼从⾐粮使自僦人以役。大抵杀厢军三分之二,而以其⾐粮之数尽募噤军。金人自用兵以来,未尝不以和好为言,此决不可恃。然二圣在彼,不可遂已,姑以余力行之耳。臣谓宜专命一官,如古所谓行人者,或止左右司领之,当遣使人,举成法而授之,庶免临时斟酌之劳,而朝廷得以专意治兵矣。刘豫僣叛,理必灭之,谓宜降敕榜,明著豫僣逆之罪,晓谕江北士民,此亦兵家所谓伐谋伐者。" 所谓绥怀之略有五,曰宣德意、先振恤,通关津、选材能、务宽贷,大略谓:"山东大姓结为山砦以自保,今虽累年,势必有未下者。愿募有心力之人,密往诏谕。应淮北遗民来归者,令淮南州郡给以行由,差船津济,量差地分人护送,毋得邀阻。有官人先次注授差遣,无官而贫乏者,令沿江州郡以官舍居之,仍量给钱米三两月,其能自营为生乃止。內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老弱之人,皆从宽贷,使之有更生之望。"不报。 邴闲居十有七年,薨于泉州,年六十二,谥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 滕康,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又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郞、尚书工部礼部员外郞、国子司业。 靖康二年,元帅府闻康习宪章,召至济州。康率群臣劝进,除太常少卿,使定登极礼仪。凡告天及肆赦之文,皆康为之,辞意切,闻者感动。除起居舍人、权给事中,进起居郞兼讨论祖宗法度检讨官,试中书舍人。 会显谟阁学士孟忠厚乞用⽗任减年迁官,康言:"忠厚,隆祐太后之侄也,太宗以来,凡⺟后兄弟之子无为侍从者。"武义大夫康义用登极恩,迁遥郡刺史,康又封还词头,言:"恩例迁官一等,谓于阶官上进一阶。今康义得特旨转一官,自武义大夫躐上遥郡刺史,名为迁一官,实升五等,紊法之甚也。自古召之源,非外戚挠法,则內侍⼲政,汉、唐可鉴。"凡再降旨,竟不肯行。 后军统制韩世忠以不能戢所部,坐赎金。康言:"世忠无赫赫功,祗缘捕盗微劳,遂亚节钺。今其所部卒伍至夺御器,谏臣于死地,乃止罚金,何以惩后?"诏降世忠一官。 知江州陈彦文用刘光世奏,录其守城功,迁龙图阁待制。康以光世所上彦文功状前后牴牾,阁而未下。宰相力主彦文趣康行词,康论不已,宰相衔之。会布⾐省试卷子不合式,康以其文取之,谏官李处遁论奏,遂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宮。 未几,移跸钱塘,再除中书舍人,奏曰:"去岁郊礼前⽇食,而⽇官不以闻,廷臣不以告,使陛下所以应天者未至,故逆臣敢萌不轨者,无先事之戒也。陛下即位,行再岁矣,侧怛爱民之政徒为空言,而百姓不被其恩;哀痛责躬之诏不著事实,四方不以为信。忠佞并驰,而多士解体;刑赏失当,而三军沮气。臣愿陛下取建炎初元以来所下诏书,所举政事,思审度,得无一二不类臣言者乎?望参稽得失而罢行之。"上再三褒谕,称其有谏臣风。除左谏议大夫。旬⽇间,封章屡上,遂擢翰林学士。翌⽇,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建炎三年,宰相吕颐浩议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既移跸建康,又议尽弃中原,徙居民于东南。康力持不可,上悟而止。未几,上请太后奉神主如江西,以参知政事李邴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康为资政殿学士,同从卫以行。邴辞疾,又命康权知,以刘珏为贰。赐康褒诏,许缀宰执班奏事。 康从卫至洪州,刘光世护江不密,金人绝而渡,康等仓卒奉太后趋虔州。殿中侍御史张延寿论康与珏无忧国之心,至使太后涉险,为敌人追迫,责授康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未几,许自便,复左朝请大夫,提举明道宮。绍兴二年九月卒,年四十八。八年,追复龙图阁学士。有文集二十卷。 张守,字子固,常州晋陵人。家贫无书,从人假借,过目辄不忘。登崇宁元年进士第,中词学兼茂科。除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以省员罢,改宣德郞,擢为监察御史。丁內艰去。 建炎元年冬,召还,改官,赐五品服。上在维扬,粘罕将自东平历泗、淮以窥行在,宰臣汪伯彦、⻩潜善以为李成余不⾜畏,上召百官各言所见。叶梦得请上南巡,阻江为守,张俊亦奏敌势方张,宜且南渡。守独抗疏,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又别疏言金人犯淮甸之路有四,宜择四路帅守缮兵储粟以捍御之。疏再上,又请诏大臣惟以选将治兵为急,凡不急之务,付之都司、六曹。二相滋不悦,遂建议遣守抚谕京城,守闻命即就道。 三年正月,还,奏金人必来,愿早为之图,上恻然。除起居郞兼直学士院。金人果渡淮,上幸临安。迁御史中丞。 苗、刘既平,诏赦百官,表奏皆守与李邴分为之。守论宰相朱胜非不能思患预防,致贼猖獗,乞罢政,疏留中不出,既而胜非竟罢政。 吕颐浩初相,举行司马光之言,并合三省,诏侍从、台谏集议。守言光之所奏,较然可行,若更集众,徙为纷纭。既而悉无异论,竟合三省为一。 上幸建康,吕颐浩、张浚叶议将奉上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时方拜浚为宣抚处置使,⾝任陕、蜀,守与谏议大夫滕康皆持不可,曰:"东南今⽇本也,陛下远适,则奷雄生窥伺之心。况将士多陕西人,以蜀近关陕,可图西归,自为计耳,非为陛下与家国计也。"守又陈十害,至殿庐谓康曰:"幸蜀之事,吾曹当以死争之。"上曰:"朕固以为难行。"议遂寝。 六月,久雨恒,吕颐浩、张浚皆谢罪求去,诏郞官以上言阙政。初,守为副端时尝上疏曰:"陛下处宮室之安,则思二帝、⺟后穹庐毳幕之居;享膳羞之奉,则思二帝、⺟后膻⾁酪浆之味;服细暖之⾐,则思二帝、⺟后穷边绝塞之寒苦;与夺之柄,则思二帝、⺟后语言动作受制于人;享嫔御之适,则思二帝、⺟后谁为之使令;对臣下之朝,则思二帝、⺟后谁为之尊礼。思之又思,兢兢栗栗,圣心不倦,而天不为之助顺者,万无是理也。"至是复申前说,曰:"今罪己之诏数下,而天未悔祸,实有所未至耳。"且曰:"天时人事至此极矣,陛下睹今⽇之势与去年孰愈?而朝廷之措置施设,与前⽇未始异也。俟其如维扬之变而后言之,则虽斥逐大臣,无救于祸。汉制灾异策免三公,今任宰相者,虽有勋劳,然其器识不⾜以斡旋机务。愿更择文武全材、海內所共推者,亲擢而并用之。上书论事,或有切直,宜加褒擢以来言路。" 先是,守尝论吕颐浩不可独任,张浚不可西去,与上意异,乞补外。除礼部侍郞,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鼎曰:"言事官无他过,愿陛下毋沮其气。"于是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九月,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扈从由海道至永嘉,回至会稽。 四年五月,除参知政事,守尝荐汪伯彦,沈与求劾其短,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宮。未几,知绍兴府。寻以內祠兼侍读,守力辞,改知福州。时右司员外郞张宗臣请令福建筑城,守奏:"福州城于晋太康三年,伪闽增广至六千七百余步,国初削平已久,公私困弊,请俟他年。"遂止。寻以变易度牒钱百万余缗输之行在,助国用。 时刘豫导金人寇淮,上次平江,诸将献俘者相踵,守闻之,上疏曰:"今以献俘诚皆金人,或借诸国,则戮之可也。至如两河、山东之民,皆陛下⾚子,驱迫以来,岂得已哉?且谕以恩信,贷之使归,愿留者亦听,则贼兵可不战而溃。"金人既遁,诏诸将渡江追击,守复上疏,以敌情难测,愿留刘光世控御诸渡。 上既还临安,又诏问守以攻战之利、守备之宜、绥怀之略、措置之方,守言: 明诏四事,臣以为莫急于措置,措置苟当,则余不⾜为陛下道矣。臣请言措置之大略,其一措置军旅,其二措置粮食。 神武中军当专卫行在,而以余军分戍三路,一军驻于淮东,一军驻于淮西,一军驻鄂、岳或荆南,择要害之处以处之。使北至关辅,西抵川、陕,⾎脉相通,号令相闻,有齿辅车之势,则自江而南可奠枕而卧也。然今之大将皆握重兵,贵极富溢,前无禄利之望,退无诛罚之忧,故朝廷之势⽇削,兵将之权⽇重。而又为大将者,万一有称病而赐罢,或卒然不讳,则所统之众将安属耶?臣谓宜拔擢麾下之将,使为统制,每将不过五千人,棋布四路,朝廷号令径达其军,分合使令悉由朝廷,可以有为也。 何谓措置军食?诸军既分屯诸路,则所患者财⾕转输也。祖宗以来,每岁上供六百余万,出于东南转输,未尝以为病也。今宜举两浙之粟以饷淮东,江西之粟以饷淮西,荆湖之粟以饷鄂、岳、荆南。量所用之数,责漕臣将输,而归其余于行在,钱帛亦然,恐未至于不⾜也。钱粮无乏绝之患,然后戒饬诸将,不得侵扰州县,以复业之民户口多寡,为诸将殿最,岁核实而黜陟之。如是措置既定,俟至防秋,复遣大臣为之统督,使诸路之兵首尾相应,绥怀之略亦在是矣。究其本原,则在陛下內修德而外修政耳。 闽自范汝为之扰,公私⾚立,守在镇四年,抚绥凋瘵,且请于朝,蠲除福州所贷常平缗钱十五万。累请去郡,以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召还,甫两月,复引病丐去,知平江府,力丐祠以归。 六年十二月,召见,即⽇除参知政事,明⽇兼权枢密院事。七年,张浚罢刘光世兵柄,而以吕祉往淮西抚谕诸军,守以为不可,浚不从,守曰:"必曰改图,亦须得闻望素⾼、能服诸将之心者乃可。"浚不听,遂有郦琼之变。及台谏⽗章论浚,御批安置岭表,赴鼎不即行,守力解上曰:"浚为陛下捍两淮,罢刘光世,正以其众乌合不为用,今其验矣,群臣从而媒蘖其短,臣恐后之继者,必以浚为鉴,谁肯为陛下任事乎?"浚谪永州,守亦引咎请去,弗许。 八年正月,上自建康将还临安,守言:"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江流险阔,气象雄伟,且据都会以经理中原,依险阻以捍御強敌,可为别都以图恢复。"鼎持不可,守力求去,以资政殿大学士知婺州,寻改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对,时江西盗贼未息,上问以弭盗之策,守曰:"莫先德政,伺其不悛,然后加之以兵。"因请出师屯要害。既至部,揭榜郡邑,开谕祸福,约以期限,许之自新,不数月盗平。 后徙知绍兴府。会朝廷遣三使者括诸路财赋,所至以鞭挞立威,韩球在会稽,所敛五十余万缗。守既视事,即求⼊觐,为上言之,诏追还三使。时秦桧当国,不悦,守亦不自安,复奉祠。 建康谋帅,上曰:"建康重地,用大臣有德望者,惟张守可。"至镇数月薨。 守尝荐秦桧于时宰张浚,及桧为枢密使,同朝。一⽇,守在省阁执浚手曰:"守前者误公矣。今同班列,与之朝夕相处,观其趋向,有患失之心,公宜力陈于上。"守在江右,以郡县供亿科扰,上疏请蠲和买,罢和籴。上行之,时秦桧方损度支为月进,且⽇忧四方财用之不至,见守疏,怒曰:"张帅何损国如是?"守闻之,叹曰:"彼谓损国,乃益国也。"卒谥文靖。孙抑,户部侍郞。 富直柔,字季申,宰相弼之孙也。以⽗任补官。少敏悟,有才名。靖康初,晁说之奇其文,荐于朝,召赐同进士出⾝,除秘书省正字。 建炎二年,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郞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作佐郞,寻除礼部员外郞、起居舍人,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知鼎州。 迁给事中。医官、团练使王继先以覃恩转防御使,法当回授,得旨特与换武功大夫。直柔论:"继先以计换授,既授之后,转行官资,除授差遣,更无所碍。且武功大夫惟有战功、历边任、负材武者乃迁,不可以轻授。"上谓宰相范宗尹曰:"此除出自朕意。今直柔抗论,朕屈意从之,以伸直言之气。" 四年,迁御史中丞。直柔请罢右司侯延庆,而以苏迟代之,上曰:"台谏以拾遗补过为职,不当荐某人为某官。"于是延庆改礼部员外郞,而迟为太常少卿。 十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故事,签书有以员外郞为之,而无三丞为之者。中书言非旧典,时直柔为奉议郞,乃特迁朝奉郞。自是寄禄官三丞除二府者,迁员外郞,自直柔始,遂为例。 绍兴元年,诏礼部太常寺讨论隆祐太后册礼,范宗尹曰:"太⺟前后废斥,实出章惇、蔡京,人皆知非二圣之过。"直柔曰:"陛下推崇隆祐,天下以为当,然人亦不以为非哲庙与上皇意,愿陛下勿复致疑。"乃命礼官讨论典礼。既而王居正言:"太后隆名定位,已正于元符,宜用钦圣诏,奏告天地宗庙,其典礼不须讨论。"议遂定。 上虞县丞娄寅亮上书言宗社大计,选太祖诸孙"伯"字行下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使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处藩服。疏⼊,上大叹悟,直柔从而荐之,召赴行在,除监察御史。于是孝宗立为普安郡王,以寅亮之言也。 除同知枢密院事。侍御史沈与求论直柔附会辛道宗、永宗兄弟得进,并论其所荐右司谏韩璜。先是,直柔尝短吕颐浩于上前,颐浩与秦桧皆忌之,由是二人俱罢,礌责监浔州酒税,而直柔以本官提举洞霄宮。 六年,丁所生⺟忧。起复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辞不赴。起知衢州。以失⼊死罪,落职奉祠。寻复端明殿学士。徜徉山泽,放意昑咏,与苏迟、叶梦得诸人游,以寿终于家。 冯康国,字元通,本名轓,遂宁府人。为太生学,负气节。建炎中,⾼宗次杭州,礼部侍郞张浚以御营参赞军事留平江。苗、刘作,浚外倡帅诸将合兵致讨,念傅等居中,得辩士往说之。时轓客浚所,慷慨请行,浚遣之至杭,说傅、正彦曰:"自古宦官政,株相连,若诛锄必受祸。今二公一旦为家国去数十年之患,天下蒙福甚大。然主上舂秋鼎盛,天下不闻其过,岂可遽传位于襁褓之子?且前⽇名为传位,其实废立,二公本心为国,奈何以此负谤天下?"傅按剑大怒,轓辞气不屈。正彦乃善谕之曰:"张侍郞复辟固善,然须用面议。"乃遣轓还,约浚至杭。 浚复遣轓移书傅等,告以祸福使改。既又复傅书,诵言其罪。轓至,傅马柔吉訹之曰:"昨张侍郞书不委曲,二公大怒,已发兵出杭矣,君尚敢来耶?"轓曰:"畏则不来,来则不畏。"王世修留拘轓,会浚谬为书遗轓云:"适有客自杭来,方知二公于社稷初无不利之心,甚悔前书之轻易也。"傅等见之喜,轓得免。 俄勤王之兵大集,傅等始惧,轓知其可动,乃说宰相朱胜非,以今⽇之事,当以渊圣皇帝为主,睿圣皇帝宜复为大元帅,少主为皇太侄,太后垂帘。胜非令与傅、正彦议,皆许诺。轓又请褒傅、正彦如赵普故事,遂皆赐铁券。诏补轓奉议郞、守兵部员外郞,赐五品服,更名康国。 ⾼宗反正,以张浚宣抚川、陕,浚辟康国主管机宜文字。浚至蜀,遣康国⼊奏事,诏进两官,为荆湖宣谕使。康国之行也,上幸浙东,不暇降诏旨,康国以自意为之,言者劾以擅造制书,坐贬秩二等。绍兴三年,浚召还,与康国俱赴行在。浚既黜,御史常同因论康国,罢之。起知万州、湖北转运判官。 浚相,⼊为都员官外郞。康国言:"四川税⾊,祖宗以来,正税重者科折轻,正税轻者科折重,科折权衡与税平准,故无偏重。近年监司总漕悉改旧法,取数务多,业失逃亡皆由于此。盍从旧法。"诏以其言下四川宪司察不如法者。又言:"蜀苦陆运,当谕吴玠,非防秋月,分兵就粮;兼选守牧治梁、洋,招集流散,耕凿就绪,则漕运可省。此保蜀之良策也。" 浚去相位,康国乞补外。赵鼎言于⾼宗曰:"自张浚罢,蜀士不自安,今留者十余人,臣恐台谏以浚故有论列,望陛下察之。"⾼宗曰:"朝廷用人,止当论其才与否耳。顷台谏好以朋论士大夫,如罢一宰相,则凡所荐引,不问才否一时罢黜,乃朝廷使之为朋,非所以爱人才、厚风俗也。"迁右司员外郞,除直显谟阁、知夔州。丁⺟忧,起复,抚谕吴玠军,除都大主管川陕茶马,卒。 论曰:邓肃、李邴、滕康当危急存亡之秋,皆侃侃正⾊,知无不言。张守论事明远,富直柔厄于秦桧、吕颐浩,冯康国说折二凶,皆有用之才也。 《宋史》 元-脫脫等 部分译文 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崇宁五年(1106)中进士及第,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当时正值北方同金战,酬赏功劳,每天数十百起,李邴拟制诏令没有留难。任给事中、同修国史兼直学士院,迁任翰林学士。曾参加宮內曲宴,徽宗令他做诗,⾼丽派使节⼊朝进贡,李邴作为陪伴,徽宗派宦官将李邴所做的诗词给⾼丽使者观看,⾼丽使者请求记录下来拿回去。不久,被言者弹劾罢免,提举南京鸿庆宮。 钦宗即位,李邴任徽猷阁待制、知越州。过了很久,再次被罢免,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宮。⾼宗即位,复任徽猷阁待制。过了一年,召任兵部侍郞兼直学士院。 苗傅、刘正彦迫⾼宗退位,⾼宗示意李邴草拟诏令,李邴请求得到⾼宗亲笔书信然后才敢做。朱胜非请降诏赦免,李邴在都堂草拟。任翰林学士。当初,李邴见到苗傅,当面对他讲明叛逆顺服福祸的道理,并秘密劝说殿前司将领王元率领噤军攻击苗傅,王元唯唯诺诺不敢采纳,李邴即到政事堂向朱胜非报告,正好刘正彦及其羽王世修也在这里,李邴又用大义责备他,人人都为李邴的安危担心,李邴义无返顾。当时御史中丞郑。。又抗疏说⾼宗不应当改号,于是李邴、郑。。被任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李邴和张守分别草拟百官章奏,三奏三答,以及太后手诏和⾼宗复位赦文,一天之內全部理办完毕。 四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参知政事。⾼宗前往江宁,太后六宮前往豫章,命令李邴任资政殿学士、权知行台三省枢密院事。由于同吕颐浩意见不合,请求罢免,于是以本职提举杭州洞霄宮。不満一月,起知平江府。恰逢兄长李邺失守越州,受牵连落职。次年,即引用大赦例复职,又升为资政殿学士。 绍兴五年(1135),⾼宗下诏征询治国方略,李邴进呈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件事项。 作战有利的有五点,就是出轻兵、务远略、储将帅、责成功、重赏格,大概意思是说“:关陕地区是进取之地,淮南地区是保固之地。关陕地区虽有利于进取,但如不在京东地区用兵以牵制分散敌人势力,那么敌人就能集中力量进攻我们。现在大将统率军队的不过数人,都被朝廷依恃作为本,万一失利,将不能再用。偏将中如牛皋、王进、杨王圭、史康民都是京东地区人士,了解地形的险隘平坦,可各配属队部三五千人,或出淮,或出徐、泗,敌人将疲于奔命,这是不动而分散敌人陕西重兵的一种方法。关陕现在虽有两个宣抚,但其权还轻,非派遣大臣前去不可。吕颐浩气节⾼亮,李纲识见宏远,威名素著,希望在两人中选择一人使用他,必然会有成效以报答陛下。”又说“:陛下即位之初,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三人威名隐然成为大将,现在又有吴。。、岳飞等人脫颖而出。希望诏令各大将,在所部中举荐智谋忠勇能够驾驭部众统领军队的各两三人,朝廷登记在册。遇到需要时,使他们各率一部,不隶属于大将,那么各位就会竞相贡献才智,都成为像岳飞、吴。。那样的将领了。各大将爵位已经十分崇⾼,互相之间难以统一,自今以后用兵,只能授以成算,让他们各自为战罢了,切不要派遣重臣节制他们,以削减他们的权力分散他们的功劳。现在正值打退敌军之后,必须论功行赏,希望借此机会诏令有关部门预先制定奖赏的标准,就像所说的得到城池和得到敌军首领之类,从一命至节度使,都给予不同的奖励使同他们所立的功劳相当。” 所谓守备事宜有五项,就是固本、习舟师、讲遗策、列长戍,大概意思是说:“江、浙地区为当今的本所在,要保守此地就会失去进取之利,要进取就会伤害到保守本。古代的名将,在內必实行屯田自给自⾜,在外必须因粮于敌以补助借给。果真能得到像祖逖那样以功名自任的将领,将淮南地区付给他,让他自为进取事宜,而不至于虚內以事外。臣听说朝廷下令福建建造海船七百艘,必须按时造成,请求仿效古代制度,建立伏波、下濑、楼船之官,以教练⽔战,使亲信将领统率,自成一军,专门隶属于朝廷。无事时分散到沿江州郡,紧急时集中使用。臣估计敌人以后⼊寇,必接受今天失败的教训,先以一部从淮甸南下,进行筑屋耕种的计策,以牵制我军。然后从登州、莱州渡海窥伺吴、越,以出我左翼,以武昌渡江窥伺江、池,以出我右翼,一处不能支撑大事就去了。希望预先讲求左抵右挡的计策。兵形无穷,希望诏令沿江守将,凡是能够设奇误敌的,像吴人设立疑城之类,都预先措置谋划。现在长江天险,连绵数千里,守备不一,如果措施得当,就会用力少而收效大。希望在其中最要害的地方,屯驻军队若⼲人,由一将领统率,听从当地郡守指挥,次紧要的地方随之减少兵力,有事时由大将兼领。时间一长就会悉当地风土民情,紧急时能够使用,与临时派遣的军队不能相提并论。” 所谓措施谋画的方法有五项,就是亲大阅、补噤卫、讲军制、订使事、降敕榜,大概意思是说:“借秋冬之,开辟广场,会合众将,选取士卒中才能武艺出众的给予爵赏。建炎以来,噤卫军兵力单薄,于是依赖五军以为重,臣常常感到寒心。希望选择忠实严格稳重的将领担任殿前司军统帅,弥补噤卫军缺额,让它隐然自成一军,那么驾驭众将,就像手臂指使手指一样了。现在各郡厢噤军士兵担任人私差役的,大郡二三千人,小郡也有数百人。臣希望讲求兵制,除了郡守兵将官从噤军中菗人差役外,其余的亻兼从⾐粮让他们自己雇人役使。大概减少厢军的三分之二,而以节省的⾐粮数目全部用来召募噤军。金朝自用兵南侵以来,没有不以和好为言,这决不能相信。但徽、钦二帝在其手中,不能断然拒绝,姑且用余力同它周旋。臣以为应专命一员官,如古代所谓的行人那样,或让左右司统领,应当派遣使者时,按照成法授予他,才能免除临时斟酌的烦劳,而朝廷得以专心治理军队了。刘豫僭叛,按理必须将他消灭,臣以为应降敕榜,明告刘豫僭逆的罪行,晓谕江北地区民众,这也就是兵家所说的伐谋伐。” 所谓绥怀的方略有五项,就是宣德意、先振恤、通关津、选材能、务宽贷,大概意思是说:“山东豪杰结居山寨以自保,现在虽然过了不少年,势必有未被金军攻下的。希望召募有心计才⼲的人,秘密前往诏谕。淮北地区民众前来归顺,应令淮南州郡分发路引,派船济渡,据情况派当地有关部门人员护送,不得拦阻。有官职的先注授差遣,没有官职而又贫困的人,命令沿江州郡用官府房舍安置他们,并据情况给予三两个月的钱米,到他们能够自谋生计时为止。其中有才智可以任用的人,随其才能任用,不要只是给予爵秩就算了。凡是各将用兵⼊境,有敢于抗拒的,固然应当杀戮。但其中善良、老弱,都应从宽发落赦免,让他们有获得生新的希望。”朝廷没有回答。 李邴闲居十七年,在泉州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谥号“文敏”著有《草堂集》一百卷。 wWW.niLXs.cOm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免费小说《宋史》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宋史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宋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