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卷一百二十一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书号:10204 更新时间:2017/3/26 
卷一百二十一
  朱胜非 吕颐浩 范宗尹 范致虚 吕好问

  朱胜非,字蔵一,蔡州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金人攻城,胜非逃去。会韩世忠部将杨进破敌,胜非复还视事。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南京。

  建炎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凭败鼓草制,辞气严重如平时。上疏言:"仁义者,天下之大柄,‮国中‬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侵之患。‮家国‬与契丹结好,百有余年,一旦乘其弱,远金人为夹攻计,是‮国中‬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二年,除尚书右丞。时宰执荫补多滥,胜非奏:"旧制,宰执‮弟子‬例不堂除,只就铨注,罢政不以罪,然后推恩。赵普‮弟子‬皆作武臣,普再相,长子授庄宅使;范纯仁再相,子正平有文行,竟死选调;章惇子援及持皆⾼科,并为州县、幕职、监当。惟夏竦子安期累作边帅,授待制、直学士,王安石荐子雱为崇政殿说书,除待制。然安期犹有才⼲,雱犹有学问。至蔡京子六人、孙四人,郑居中、刘正夫子各二人,余深、王黼、⽩时中、蔡卞、邓洵仁洵武子各一人,并列从班。宣和末,谏官疏谓:"尚从竹马之游,已造荷囊之列。"今不可以不戒。"迁中书侍郞。

  三年,上自镇江南幸,留胜非经理。未几,命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三官,胜非特迁五官。会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內侍复用事恣横,诸将不悦。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徒王钧甫、马柔吉、王世修谋,诬渊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渊,分捕中官,皆杀之,拥兵至行宮门外。胜非趋楼上,诘专杀之由。上亲御楼抚谕,傅、正彦语颇不逊,胜非乃从皇太后出谕旨。傅等请⾼宗避位,太后抱皇子听政,太后不可。傅顾胜非曰:"今⽇正须大臣果决,相公何无一言耶?"胜非还告上曰:"王钧甫乃傅等腹心,适语臣云:"二将忠有余,而学不⾜。"此语可为后图之绪。"于是太后垂帘,⾼宗退居显忠寺,号睿圣宮。胜非因请降赦以安傅等。又奏:"⺟后垂帘,须二臣同对,此承平故事。今⽇事机有须密奏者,乞许臣僚独对,而⽇引傅徒二人上殿,以弭其疑。"太后语上曰:"赖相此人,若汪、⻩在位,事已狼籍矣。"

  王钧甫见胜非,胜非问:"前言二将学不⾜,如何?"钧甫曰:"如刘将手杀王渊,军中亦非之。"胜非因以言撼之曰:"上皇待燕士如骨⾁,那无一人效力者乎?人言燕、赵多奇士,徒虚语耳。"钧甫曰:"不可谓燕无人。"胜非曰:"君与马参议皆燕中名人,尝献策灭契丹者。今金人所任,多契丹旧人,若渡江,祸首及君矣。盍早为朝廷协力乎!"钧甫唯唯。王世修来见,胜非谕之曰:"‮家国‬艰难,若等立功之秋也。诚能奋⾝立事,从官岂难得乎。"世修喜,时往来道军中情实。擢世修为工部侍郞。

  傅、正彦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胜非以⽩太后,因议恐尽废其请,则仓卒变生,乃改元明受。以诏示世修曰:"已从若请矣。"傅等挟上幸徽、越,胜非谕之以祸福而止。傅闻韩世忠起兵,取其子为质。胜非绐傅曰:"今当启太后召二人慰抚,使报知平江,诸君益安。"傅许诺。胜非喜曰:"二凶真无能为也。"诸将将至,傅等惧,胜非因谓之曰:"勤王之师未进者,使是间自反正耳。不然,下诏率百官六军请上还宮,公等置⾝何地乎?"即召学士李邴、张守作百官章及太后手诏。

  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宮,亲掖上乘马还宮。苗傅请以王世修为参议,胜非曰:"世修已为从官,岂可复从军?"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图今⽇之事耳。"乃乞罢政。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曰:"吕颐浩、张浚。"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悉付浚,此举浚实主之。"御史中丞张守论胜非不能预防,致贼猖獗,宜罢。不报。授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

  绍兴元年,马进陷江州,侍御史沈与求论九江之陷,由胜非赴镇太缓。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吕颐浩荐兼侍读,又荐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给事中胡安国、侍御史江跻章论罢之。颐浩力引其⼊,再除兼侍读,寻拜尚书右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忧去,起复右仆兼知枢密院事,上《吏部七司敕令格式》一百八十卷。

  时员外郞江端友请营宗庙,议者非之,以为‮家国‬期于恢复,不常厥居,胜非方主和议,遂⽩上营宗庙于临安。徐俯罢参政,胜非荐胡松年。侍御史常同劾松年乃王黼客,胜非徙同左史。莫俦谪曲江,其家苍头奴为胜非治疽而愈,奴为俦请,得复官。姻家刘式尝言为兵官获盗,胜非不以付部用,特旨改官。会久雨,胜非累章乞免,且自论当罢者十一事。魏矼亦劾其罪,遂罢。

  五年,庆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归。胜非与秦桧有隙,桧得政,胜非废居八年,卒,谥忠靖。

  胜非,张邦昌友婿也。始,邦昌僣位,胜非尝械其使,及金人过江,胜非请尊礼邦昌,录其后以谢敌。苗、刘之变,保护圣躬,功居多。既去,力荐张浚。然李纲罢,胜非受⻩潜善风旨草制,极言其狂妄。再相,忌赵鼎,鼎宣抚川、陕,重使名以制吴玠,胜非曰:"元枢出使,岂论此耶?"盖因事出鼎而轻其权。人以此少之。及著《闲居录》,亦多其私说云。

  吕颐浩,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中进士第。⽗丧家贫,躬耕以赡老幼。后为密州司户参军,以李清臣荐,为邠州教授。除宗子博士,累官⼊为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转运副使,升待制徽猷阁、都转运使。

  伐燕之役,颐浩以转输随种师道至⽩沟。既得燕山,郭药师众二万,契丹军万余,皆仰给县官,诏以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颐浩奏:"开边极远,其势难守,虽穷力竭财,无以善后。"又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愿博议久长之策。徽宗怒,命褫职贬官,而领职如故;寻复焉。进徽猷阁直学士。金人⼊燕,郭药师劫颐浩与蔡靖等以降。敌退得归,复以为河北都转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宮。

  ⾼宗即位,除知扬州。车驾南幸,颐浩⼊见,除户部侍郞兼知扬州,进户部尚书。剧贼张遇众数万屯金山,纵兵焚掠。颐浩单骑与韩世忠造其垒,说之以逆顺,遇释甲降。进吏部尚书。

  建炎二年,金人扬州,车驾南渡镇江,召从臣问去留。颐浩叩头愿且留此,为江北声援;不然,敌乘势渡江,事愈急矣。驾幸钱塘,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还屯京口。金人去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

  时苗傅、刘正彦为逆,⾼宗避位。颐浩至江宁,奉明受改元诏赦,会监司议,皆莫敢对。颐浩曰:"是必有兵变。"其子抗曰:"主上舂秋鼎盛,二帝蒙尘沙漠,⽇望拯救,其肯遽逊位于幼冲乎?灼知兵变无疑也。"颐浩即遣人寓书张浚曰:"时事如此,吾侪可但已乎?"浚亦谓颐浩有威望,能断大事,书来报起兵状。颐浩乃与浚及诸将约,会兵讨贼。时江宁士民汹惧,颐浩乃檄杨惟忠留屯,以安人心。且恐苗傅等计穷挟帝繇广德渡江,戒惟忠先为控扼备。俄有旨,召颐浩赴院供职。上言:"今金人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事属艰难,岂容皇帝退享安逸?请亟复明辟,以图恢复。"遂以兵发江宁,举鞭誓众,士皆感厉#

  将至平江,张浚乘轻舟迓之,相持而泣,咨以大计。颐浩曰:"颐浩曩谏开边,几死宦臣之手;承乏漕挽,几陷腥膻之域。今事不谐,不过⾚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即舟中草檄,进韩世忠为前军,张俊翼之,刘光世为游击,颐浩、浚总中军,光世分军殿后。颐浩发平江,傅托旨请颐浩单骑⼊朝。颐浩奏:所统将士,忠义所,可合不可离。傅等恐惧,乃请⾼宗复辟。师次秀州,颐浩勉励诸将曰:"今虽反正,而贼犹握兵居內。事若不济,必反以恶名加我,翟义、徐敬业可监也。"次临平,苗傅等拒战。颐浩被甲立⽔次,出⼊行阵,督世忠等破贼,傅、正彦引兵遁。颐浩等以勤王兵⼊城,都人夹道耸观,以手加额。

  朱胜非罢相,以颐浩守尚书右仆、中书侍郞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车驾幸建康,闻金人复⼊,召诸将问移跸之地,颐浩曰:"金人谋以陛下所至为边面,今当且战且避,奉陛下于万全之地,臣愿留常、润死守。"上曰:"朕左右不可以无相。"乃以韩世忠守镇江,刘光世守太平。驾至平江,闻杜充败绩,上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

  初,建炎御营使本以行幸总齐军政,而宰相兼领之,遂专兵柄,枢府几无所预。颐浩在位尤颛恣,赵鼎论其过。四年,移鼎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鼎辞,且攻颐浩,章十数上,颐浩求去。除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诏以颐浩倡义勤王,故从优礼焉。

  奉化贼将琏乘为变,劫颐浩置军中,⾼宗以颐浩故,赦而招之。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颐浩请兵五万屯建康等处,又请王〈王燮〉、巨师古兵自隶。将之镇,而李成遣将马进围江州。乃驻军鄱,会杨惟忠兵,请与俱趋南康,遣师古救江州。贼众鏖战,颐浩、惟忠失利,师古败奔洪州。颐浩乞济师讨李成,⾼宗曰:"颐浩奋不顾⾝,为国讨贼,群臣所不及,但轻进,其失也。"诏王〈王燮〉以万人速往策应。颐浩复军左蠡,又得阁门舍人崔增之众万余,军势复振。命〈王燮〉、增击贼,败之,乘胜至江州,则马进已陷城矣。朝廷命张俊为招讨使,俊既至,遂败马进。进遁,成以余众降刘豫。

  诏以淮南民未复业,须威望大臣措置,以颐浩兼宣抚,领寿舂府、徐庐和州、无为军。招降赵延寿于分宁,得其精锐五千,分隶诸将。张琪自徽犯饶州,有众五万。时颐浩自左蠡班师,帐下兵不満万人,郡人皇骇。颐浩命其将阎皋、姚端、崔邦弼列阵以待。琪犯皋军,皋力战,端、邦弼两军夹击,大破之。拜少保、尚书左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二年,上自越州还临安。时桑仲在襄进取京城,乞朝廷举兵为声援。颐浩乃大议出师,而⾝自督军北向。⾼宗谕颐浩、秦桧曰:"颐浩治军旋,桧理庶务,如种、蠡分职可也。"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倾之而擅朝权。⾼宗乃下诏以戒朋,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颐浩辟文武士七十余人,以神武后军及御前忠锐崔增、赵延寿二军从行,百官班送。颐浩次常州,延寿军叛,刘光世歼其众;又闻桑仲已死,遂不进,引疾求罢。诏还朝,以知绍兴府朱胜非同都督诸军事。

  颐浩既还,倾秦桧,乃引胜非为助。给事中胡安国论胜非必误大计,胜非复知绍兴府,寻以醴泉观使兼侍读。安国持录⻩不下,颐浩持命检正诸房文字⻩⻳年书行。安国以失职求去,罢之。桧上章乞留安国,不报。侍御史江跻、左司谏吴表臣皆以论救安国罢,程瑀、胡世将、刘一止、张焘、林待聘、楼炤亦坐论桧斥,台省一空,遂罢桧相。

  颐浩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谓:"太祖取天下,兵不过十万,今有兵十六七万矣。然自金人南牧,莫敢婴其锋。比年韩世忠、张俊、陈思恭、张荣屡奏,人有战心,天将悔祸。又金人以中原付刘豫,三尺童子知其不能立国。愿睿断早定,决策北向。今之精锐皆中原人,恐久而消磨,他⽇难以举事。"时盗贼稍息,颐浩请遣使循行郡国,平狱讼,宣德意。李纲宣抚湖南,颐浩言纲纵暴无善状,请罢诸路宣抚之名,纲止为安抚使。时李光在江东,与颐浩书,言纲有大节,四夷畏服。颐浩称光结,言者因论光,罢之。时方审量滥赏,颐浩时有纵舍,右司郞官王冈持不可,曰:"公秉国钧,不平谓何。"

  颐浩再秉政凡二年,⾼宗以⽔旱、地震,下诏罪己求言,颐浩连章待罪。⾼宗一⽇谓大臣曰:"国朝四方⽔旱,无不上闻。近苏、湖地震,泉州大⽔,辄不以奏,何也?"侍御史辛炳、殿中常同论其罪,遂罢颐浩为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洞霄宮,改特进、观文殿大学士。五年,诏问宰执以战守方略,颐浩条十事以献,除湖南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时郴、衡、桂盗起,颐浩遣人悉平之。帝在建康,除颐浩少保、浙西安抚制置大使、知临安府、行宮留守。明堂礼成,进封成国公。

  八年,上将还临安,除少傅、镇南定江军节度使、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颐浩引疾求去,除醴泉观使。九年,金人归河南地,⾼宗以颐浩往陕西,命中使召赴行在。颐浩以老病辞,且条陕西利害,谓金人无故归地,其必有意。召趣赴阙,既至,以疾不能见,乃听归。未几,卒,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忠穆。

  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自江东再相,胡安国以书劝其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颐浩不能用。时军用不⾜,颐浩与朱胜非创立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于是郡邑多横赋,大为东南患云。

  范宗尹,字觉民,襄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僣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

  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报,出知舒州。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既,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

  吕颐浩罢相,宗尹摄其位。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宗尹言:"太祖收藩镇之权,天下无事百五十年,可谓良法。然‮家国‬多难,四方帅守单寡,束手环视,此法之弊。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蕃王室。较之弃地夷狄,岂不相远?"上从其言。授宗尹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宗尹奏以京畿东西、淮南、湖北地并分为镇,授诸将,以镇抚使为名;军兴,听便宜从事。然李成、薛庆、孔彦舟、桑仲辈起于群盗,翟兴、刘位土豪,李彦光、郭仲威皆溃将,多不能守其地。宗尹请有司讨论崇、观以来滥赏,修书、营缮、应奉、开河、免夫、狱空之类,皆厘正之。宣靖执政、围城、明受伪命之人,反用赦申雪;徐秉哲、吴幵、莫俦等并量移;吴敏、王孝迪、耿南仲、孙觌、蔡懋等并叙复。侍郞季陵希宗尹意,乞诏宰执于罪累中选真材实能,量付以事。沈与求劾陵,因及宗尹,宗尹求去。上为罢与求,宗尹乃复视事。

  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阙,宗尹拟刑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焕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密院计议官王佾结公佐,宗尹请除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劾之,上罢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魏滂为江东通判,谏官言其贪盗官钱,滂遂罢;李弼孺领营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罢:二人皆宗尹所荐。台州守臣晁公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宗尹佑之。会公为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时明堂覃恩,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归过君⽗,敛怨士大夫。"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沈与求奏其罪状,落职,未几,命知温州。退成天台,卒,年三十七。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及为政多私,屡为议者所诋云。

  范致虚,字谦叔,建州建人。举进士,为太学博士。邹浩以言事斥,致虚坐祖送获罪,停官。徽宗嗣位,召见,除左正言,出通判郢州。崇宁初,以右司谏召,道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蔡京建请置讲议司,引致虚为详定官,议不合,改兵部侍郞。自是⼊处华要,出典大郡者十五年。以附张商英,贬通州。政和七年,复官,⼊为侍读、修国史,寻除刑部尚书、提举南京鸿庆宮。

  初,致虚在讲议司,延康殿学士刘昺尝乘蔡京怒挤之。后王寀坐妖言系狱,事连昺论死,致虚争之,昺得减窜,士论贤之。迁尚书右丞,进左丞。

  ⺟丧逾年,起知东平府,改大名府。⼊见,时朝廷用师契丹,致虚言边隙一开,必有意外之患。宰相谓其怀异。致虚乞终丧,从之。免丧,知邓州,改河南府。中人规景华苑,夺故相富弼园宅。致虚言:"弼和戎有大功,使朝廷享百年之安,乃不保数亩之居琊?"弼园宅得不取。复移邓州、提举亳州明道宮。帝方好老氏,致虚希时好,营饬道宇,赐名炼真宮。

  靖康元年,召赴阙,道除知京兆府。时金人围太原,声震关中,致虚修战守备甚力。朝廷命钱盖节制陕西,除致虚陕西宣抚使。金人分道再犯京师,诏致虚会兵⼊援。钱盖兵十万至颍昌,闻京师破而遁,西道总管王襄南走。致虚独与西道副总管孙昭远合兵,环庆帅臣王似、熙河帅臣王倚以兵来会。致虚合步骑号二十万,以右武大夫马昌祐统之,命杜常将‮兵民‬万人趋京师,夏俶将万人守陵寝。

  兵有僧赵宗印者,喜谈兵,席益荐之。致虚以便宜假官,俾充宣抚司参议官兼节制军马。致虚以大军遵陆,宗印以舟师趋西京。金人破京师,遣人持登城不下之诏,以止⼊援之师,致虚斩之。初,金人守潼关,致虚夺之,作长城,起潼关迄龙门,所筑仅及肩。宗印又以僧为一军,号"尊胜队",童子行为一军,号"净胜队"。致虚勇而无谋,委己以听宗印。宗印徒大言,实未尝知兵。至是,宗印舟师至三门津,致虚使整兵出潼关。金守臣⾼世由谓其帅粘罕曰:"致虚儒者,不知兵,遣斥候三千,自⾜杀之。"致虚军出武关,至邓州千秋镇,金将娄宿以精骑冲之,不战而溃,死者过半。杜常、夏俶先遁,致虚斩之。孙昭远、王似、王倚等留陕府,致虚收余兵⼊潼关。方致虚之鼓行出关也,裨将李彦仙曰:"行者利速,多为支军,则舍不至淹,败不至覆。若众群聚而出殽、渑,一蹴于险,则皆溃矣。"致虚不听,遂底于败。

  ⾼宗即位,言者论其逗挠不进,徙知邓州。寻加观文殿学士,复知京兆府;致虚力辞,而荐席益、李弥大、唐重自代。诏以重守京兆,致虚复知邓州。次年,宗印领兵出武关,与致虚合。会金将银朱兵庒境,致虚遁,宗印兵不战走,转运使刘汲力战死焉。致虚坐落职,责授安远军节度副使,英州安置。⾼宗幸建康,召复资政殿学士、知鼎州。行至巴陵卒,赠银青光禄大夫。

  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以荫补官。崇宁初,治事,好问以元祐‮弟子‬坐废。两监东岳庙,司扬州仪曹。时蔡卞为帅,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以礼自持,卞不得亲。及卞得政,当时据属拔擢略尽,独好问留滞,卞讽之曰:"子少亲我,即阶显列矣。"好问笑不答。

  靖康元年,以荐召为左司谏、谏议大夫,擢御史中丞。钦宗谕之曰:"卿元祐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徽宗将內禅,诏解噤,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好问言:"时之利害,政之阙失,太上皇丿旨备矣。虽使直言之士抗疏论列,无以过此,愿一一施行之而已。"又言:"陛下宵⾐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载,治效逾邈,良田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京、贯等所为,太平无由可致。"钦宗乡纳。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又建⽩削王安石王爵,正神宗配飨,褒表江公望,张庭坚、任伯雨、龚等,除青苗之令,湔元符上书获谴者,章前后疏十上。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时金人既退,大臣不复顾虑,武备益弛。好问言:"金人得志,益轻‮国中‬,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好问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而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疏上不省。

  金人陷真定,攻中山,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钦宗悯其忠,下迁吏部侍郞。既而金人薄都城,钦宗思好问言,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召好问⼊噤中,军民数万斧左掖门求见天子,好问从帝御楼谕遣之。卫士长蒋宣帅其徒数百,邀乘舆犯围而出,左右奔窜,独好问与孙傅、梅执礼侍,宣抗声曰:"国事至此,皆宰相信任奷臣,不用直言所致。"傅呵之。宣以语侵傅,好问晓之曰:"若属忘家族,冒重围卫上以出,诚忠义。然乘舆将驾,必甲乘无阙而后动,讵可轻琊?"宣诎服曰:"尚书真知军情。"麾其徒退。

  帝再幸金营,好问实从,帝既留,遣好问还,尉拊都城。已而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邦昌⼊居都省,好问曰:"相公真立琊,抑姑塞敌意而徐为之图尔?"邦昌曰:"是何言也?"好问曰:"相公知‮国中‬人情所向乎?特畏女真兵威耳。女真既去,能保如今⽇乎?大元帅在外,元祐皇太后在內,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且省中非人臣所处,宜寓直殿庐,毋令卫士侠陛。敌所遗袍带,非戎人在旁,弛勿服。车驾未还,所下文书,不当称圣旨。"以好问摄门下省。好问既系衔,仍行旧职。时邦昌虽不改元,而百司文移,必去年号,独好问所行文书,称"靖康二年"。吴幵、莫俦请邦昌见金使于紫宸、垂拱殿,好问曰:"宮省故吏骤见御正卫,必将愤骇,变且不测,奈何?"邦昌矍然止。王时雍议肆赦,好问曰:"四壁之外,皆非我有,将谁赦?"乃先赦城中。

  始,金人谋以五千骑取康王,好问闻,即遣人以书⽩王,言:"大王之兵,度能击则邀击之,不然,即宜远避。"且言:"大王若不自立,恐有不当立而立者。"既,又语邦昌曰:"天命人心,皆归大元帅,相公先遣人推戴,则功无在相公右者。若抚机不发,他人声义致讨,悔可追琊?"于是邦昌谋遣谢克家奉传国宝往大元帅府,须金人退乃发。金将将还,议留兵以卫邦昌。好问曰:"南北异宜,恐北兵不习风土,必不相安。"金人曰:"留一堇统之可也。"好问曰:"堇贵人,有如触发致疾,则负罪益深。"乃不复留兵。金人既行,好问趣遣使诣大元帅府劝进,请元祐太后垂帘,邦昌易服归太宰位。太后自延福宮⼊听政。

  ⾼宗即位,太后遣好问奉手书诣行在所,⾼宗劳之曰:"宗庙获全,卿之力也。"除尚书右丞。丞相李纲以群臣在围城中不能执节,悉按其罪。好问曰:"王业艰难,政宜含垢,绳以峻法,惧者众矣。"侍御史王宾论好问尝污伪命,不可以立新朝。⾼宗曰:"邦昌僣号之初,好问募人赍⽩书,具道京师內外之事。金人甫退,又遣人劝进。考其心迹,非他人比。"好问自惭,力求去,且言:"邦昌僣号之时,臣若闭门洁⾝,实不为难。徒以世被国恩,所以受贤者之责,冒围赍书于陛下。"疏⼊,除资政殿学士、知宣州、提举洞霄宮,以恩封东莱郡侯。避地,卒于桂州。

  子本中、揆中、弸中、用中、忱中。孙祖谦、祖俭。本中、祖谦、祖俭别有传。

  论曰:朱胜非、吕颐浩处苗、刘之变,或巽用其智,或震奋其威,其于复辟讨贼之功,固有可言矣。然李纲、赵鼎当世之所谓贤者,而胜非、颐浩视之若冰炭然,其中之所存,果何如哉。范宗尹忍于污张邦昌之伪命,而诬李纲以震主之威,何其缪于是非也。范致虚佞附权臣,大谊已失,其总勤王之师,轻而寡谋,以底于败,宜哉。若吕好问处艰难之际,其迹与宗尹同,而屈己就事,以规兴复,亦若胜非之处苗、刘,其心有⾜亮云。

  
部分译文

  朱胜非字蔵一,蔡州人。崇宁二年(1103),考中进士。靖康元年(1126),任东道副总管,代理应天府。金人攻城时,胜非逃走。到韩世忠部将杨进打败金兵,胜非又重新处理政事。过了一年,到济州对康王说,南京是艺祖中兴王业之地,请求到南京以图大计。康王在南京即皇帝位。

  建炎改元时,胜非试任中书舍人兼代理直学士院。当时正草创大业,胜非用败鼓草制,辞气严肃庄重如平时。他上疏说“:仁义是天下的大权柄,‮国中‬持有它,则外国宾服而诸夏尊贵;如果失掉它,就免不了四夷侵之患。‮家国‬与契丹结盟,有一百多年,一旦趁其弱,远金人为夹攻之计,这是‮国中‬失去权柄,而外侮之所以招来的原因。陛下即位,应当申明正始之道,选择其中合于仁义的予以施行,不合于仁义的予以放弃,就可以抵却四夷,绍复大业。”皇上赞许他。总制使钱盖升职,胜非认为钱盖任陕西制置使时弃师误国,封还升迁书,钱盖于是被罢免。谏官卫肤敏因为指责元。。太后兄弟的儿子改职,胜非认为因为外戚的缘故逐去谏臣,不是示天下以正道。

  二年,授任尚书右丞。当时宰执大臣荫补太滥,胜非说:“旧制,宰执大臣的‮弟子‬一律不当堂授现职,只参加铨注,宰执罢政后不治罪,然后推恩。赵普‮弟子‬都任武将,赵普再度任相时,长子被授任庄宅使;范纯仁再度任相时,其子范正平有文学才能,竟然死于选调;章。。之子章援及章持都考中⾼第,并为州县、幕职、监当各官。只有夏竦的儿子夏安期历任边帅,授任待制、直学士;王安石推荐其子王蚞为崇政殿说书,授任待制。但是夏安期还有才⼲,王蚞还有学问。至于蔡京的六个儿子、四个孙子,郑居中、刘正夫各两个儿子,余深、王黼、⽩时中,蔡卞、邓洵仁、邓洵武各一个儿子,都位至列班。宣和末年,谏官上疏说:‘还在玩竹马的游戏时,已经在大臣之列。’现在不可以不戒。”升任中书侍郞。

  三年,皇上从镇江到南方,留下胜非经营镇江,不久,任命他为控扼使,后来授任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兼御营使。旧制,任命宰相要晋升三个官职,胜非却晋升了五个官职。正好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內侍又办事专横,诸将不⾼兴。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同王钧甫、马柔吉、王世修谋划,诬陷王渊勾结宦官谋反。刘正彦亲手杀了王渊,分兵捕捉宦官,都杀掉了,拥兵到行宮门外。胜非急忙上楼,斥问他专杀的理由。皇上亲自到御楼安抚,苗傅、刘正彦言语非常不恭敬,胜非于是跟着皇太后出宮谕旨。苗傅等人请⾼宗避位,太后抱着皇子听政,太后不同意。苗傅盯着胜非说“:今天正需大臣果断决策,丞相为什么不发一言呢?”胜非回宮告诉皇上说:“王钧甫是苗傅等人的心腹,刚才告诉我说‘:二将忠诚有余,而学力不⾜。’这句话可以作为后来再图谋的征兆。”于是太后垂帘,⾼宗退居显忠寺,号称睿圣宮。胜非于是请求下诏赦免以安抚苗傅等人。又奏请“:⺟后垂帘,必须二臣同见,这是和平时期的旧制。当今事机需要密奏的,请求允许大臣单独晋见,而每天带领苗傅之二人上殿,以消除他们的猜疑。”太后对皇上说:“幸亏任此人为相,如果汪、⻩二位在位,事情就难以收拾了。”

  王钧甫见胜非时,胜非问道:“皇上把燕士看作骨⾁,怎么没有一个人效力呢?人们常说燕、赵多奇士,只不过是虚誉而已。”王钧甫说:“不能说燕地无人才。”胜非说:“你与马参议都是燕中名人,曾经献计攻契丹。现在金人所任用的,大多是契丹旧人,如果渡过长江,祸患就要连及到你了。为什么不早为朝廷出力呢?”钧甫答应了。王世修来求见,胜非告诉他说:“‮家国‬艰难,正是你们立功的时机啊。如果能够奋⾝立事,大臣之位怎难到手呢?”世修⾼兴,经常来报告军中情况。提升王世修为工部侍郞。

  苗傅、刘正彦请求改年号及迁都到建康,胜非告诉太后,于是商议如果全不听他们的请求,恐怕很快有变,于是改年号为明受。把诏书给世修看了,说:“已经听从了你们的请求了。”苗傅等人打算挟持皇帝到徽、越,胜非给他们分析祸福才作罢。苗傅听说韩世忠起兵,抓来他的儿作为人质。胜非骗他说“:现在应该奏太后召来二人加以‮慰抚‬,派人告诉平江,各位越发‮全安‬。”苗傅同意了。胜非⾼兴地说“:两位元凶真是无能啊。”诸将快要来了,苗傅等人害怕,胜非对他们说“:救驾军队不前进,是留时间让我们自行反正。否则,下诏率领百官六军请皇上还宮,你们将何处安⾝?”立即召来学士李邴、张守写下百官奏章及太后手诏。

  四月初一,胜非率领百官到睿圣宮,亲自扶皇上上马还宮。苗傅请求任命王世修为参议,胜非说:“世修已任朝官,怎能又从军?”皇上复位后,胜非说:“以前遭遇变故,我应当殉义而死,偷生到现在,正是图谋今⽇之事而已。”于是请求罢相。皇上问他谁可替代,胜非说:“吕颐浩、张浚。”皇上问谁最优。胜非说:“颐浩办事⼲练而残暴,张浚办事完満而清疏。”皇上说:“张浚太年轻。”胜非说:“我以前被召回时,军队钱粮都给张浚,这件事实际上是张浚主持的。”御史中丞张守指责胜非不能预防变,致使贼臣猖獗,应当罢免。皇上不答复。授任胜非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不久授任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

  绍兴元年(1131),马进攻陷江州,侍御史沈与求指责九江之陷,是由于胜非赴任太慢的缘故。贬任他为中大夫,分司南京,住在江州。二年,吕颐浩推荐他兼任侍读,又推荐他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给事中胡安国、侍御史江跻相继上章指责罢免他。颐浩极力引荐他⼊朝,再次授任侍读,不久任命为尚书右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丧去职,重新起用为右仆兼知枢密院事,进献《吏部七司敕令格式》一百八十卷。

  当时员外郞江端友请求营建宗庙,议官们指责为不对,认为‮家国‬期待恢复,不常居某地,胜非力主和议,于是奏请皇上在临安营建宗庙。徐俯被罢去参知政事,胜非推荐胡松年。侍御史常司弹劾胡松年是王黼的门客,胜非改任常同为左史。莫俦被贬到曲江,他的家奴替胜非治好疽痛,家奴替莫俦请托,得以恢复原官。亲家刘式曾经声称当兵官时捉到盗贼,胜非不把他给吏部委用,特旨替他改官。遇到长期大雨,胜非多次上章请求罢免,并且自己指责应当被罢的十一件事。魏石工也弹劾他的罪过,于是被罢免。

  五年,应诏上言战守四事,被起用为知湖州,因病归居。胜非与秦桧有过节,秦桧执政,胜非闲居八年,去世,谥号为“忠靖”

  朱胜非是张邦昌朋友的女婿。当初,张邦昌僭位,胜非曾经囚噤过他的使者。金人过江后,胜非请求尊礼邦昌,录用他的后代以谢敌。苗、刘之时,保护皇帝,立功居多。去相后,极力推荐张浚,但李纲被罢时,胜非受⻩潜善的讽劝草拟诏令,极言李纲狂妄。再度任相时,忌讳赵鼎,赵鼎宣抚川、陕时,想尊重使者名分以节制吴。。,胜非说:“元枢出使,怎么能这样呢?”其实是趁机挤出赵鼎而削减他的权力。人们因此看不起他。著有《闲居录》,也大多是一己之见。

  吕颐浩字元直,其祖先是乐陵人,迁居齐州。考中进士。⽗丧后家贫,亲自耕种以赡养老小。后来任密州司户参军,因为李清臣的推荐,任。。州教授。授任宗事博士,历官⼊朝任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转运副使,升任徽猷阁待制、都转运使。

  讨伐燕地之役,颐浩以转输官⾝份随种师道到⽩沟。攻取燕山之后,郭药师的二万‮队部‬,契丹的一万多‮队部‬,都依靠‮府政‬供养,诏令任命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颐浩上言说:“开拓极远的边疆,其势难守,即使穷竭财力,无法善后。”又上奏陈述燕山、河北危急之事五件,希望广泛征求长久之策。徽宗大怒,下令夺去他的职务,而兼职如故;不久恢复官职,升任徽猷阁直学士。金人攻⼊燕地,郭药师劫持颐浩与蔡靖等人降敌。敌人撤退后回归,重新任命为河北都转运使,因病辞职,任提举崇福官。

  ⾼宗即帝位,授任他为知扬州。皇帝到南方,颐浩⼊宮晋见,授任户部侍郞知扬州,升任户部尚书。大盗张遇聚兵数万驻扎在金山,纵兵烧掠。颐浩单⾝与韩世忠到他们的兵营,劝说他分清顺逆,张遇的‮队部‬放下兵器投降。升任吏部尚书。

  建炎二年(1128),金人近扬州,皇帝南渡镇江,召随从大臣询问去留之策。颐浩叩头希望留在此地,作为江北的声援;否则,敌人乘势渡江,事情越是危急。皇上到钱塘,授任颐浩为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回兵驻扎京口。金人离开扬州,颐浩改任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

  当时苗傅、刘正彦作⾼宗避位。颐浩到江宁,接受改元为明受的诏令,正遇朝廷讨论,都不敢开口。颐浩说“:这一定是有兵变。”其子吕抗说“:皇上人当中年,二帝蒙尘沙漠,⽇夜期望拯救,哪里肯仓促逊位给幼儿呢?可知兵变无疑。”颐浩立即派人送信给张浚说:“时事如此,我们只能不得已吗?”张浚也认为颐浩有威望,能处理大事,写信给颐浩报告起兵情况。颐浩于是与张浚及诸将相约,合兵讨贼。当时江宁百姓惊惧,颐浩于是令杨惟忠留驻,安抚人心。而且提防苗傅等人计穷挟持皇帝由广德渡江,戒令惟忠先作控制准备。不久有诏令,召颐浩到枢密院任职。上书说:“当今金兵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事体艰难,怎能让皇帝退享安逸?请赶快让皇帝复位,以图谋恢复大计。”于是在江宁起兵,举鞭誓师,士兵们都十分感奋。

  快到平江时,张浚坐小船接他,两人相持而泣,互商大计。颐浩说:“颐浩往年谏阻开边,几乎死于宦官之手;承办漕运,几乎陷没在腥膻之地。现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过被族灭而已,为‮家国‬而死,岂不快哉?”张浚认为他很豪壮。就在船中草制檄命,进升韩世忠为前军,张俊辅佐他,刘光世为游击,颐浩、张浚统率中军,刘光世分兵殿后。颐浩从平江出发,苗傅同假托圣旨请颐浩单骑⼊朝。颐浩上奏说,所统将士,都是于忠义,可合不可离。苗傅等人惊恐,于是请⾼宗复位。军队到达秀州,颐浩勉励诸将说“:现在虽然已反正,但贼臣仍在宮內握有兵权,事情如果不成功,一定加我以造反之名,翟义、徐敬业之事可为借鉴。”到达临平,苗傅等人抵抗。颐浩披甲出⼊战阵,督促世忠等人破贼,苗傅、刘正彦引兵逃走。颐浩带领勤王护驾‮队部‬⼊城,‮民人‬夹道围观,掩面而泣。

  朱胜非被罢去相位,皇上任命颐浩为尚书右仆、中书侍郞兼御营使,改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上到建康,听说金兵又进犯,召问诸将移都之地,颐浩说“:金人想以陛下所到之地为边界,现在应当边战边避,奉陛下于万全之地,我愿意留在常、润死守。”皇上说:“我⾝边不能没有宰相。”于是命令韩世忠守镇江,刘光世守太平。皇帝到平江,听说杜充溃败,皇帝说:“事情很急迫了,怎么办?”颐浩于是献航海之策。

  当初,建炎御营使本来以行幸总令军政,而由宰相兼任,于是专断兵权,枢密府几乎无法⼲预。颐浩任相时尤其专横,赵鼎指责他的过失。四年,改任赵鼎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赵鼎谢绝,并且攻诋颐浩,上了十几道奏章,颐浩请求离职。授任他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诏令因为颐浩倡义救王,所以优礼他。

  奉化盗贼蒋琏趁为变,劫持颐浩到军中,⾼宗因为颐浩的缘故,赦免而招安他们。不久授任颐浩为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颐浩请求拨给五万士兵驻扎建康等处,又请求把王王燮、巨师古的军队隶属于自己。快到镇江时,而李成派部将马进围攻江州。于是把军队驻扎在鄱,会合杨惟忠的‮队部‬,奏请与他们一起奔赴南康,派师古去救江州。与敌人战,颐浩、惟忠失利,师古败逃到洪州。颐浩请求增加军队讨伐李成,⾼宗说“:颐浩奋不顾⾝,为国讨贼,群臣不及他,但是轻率进兵,是他的失误。”诏令王王燮带领一万多人迅速前去策应。颐浩又在左蠡驻扎下来,又得到。。门舍人崔增的‮队部‬一万多人,军势复振。命王王燮、崔增攻击敌人,大败敌人,乘胜到江州,而马进已攻陷江州城。朝廷任命张俊为招讨使,张俊到后,打败马进。马进逃走,李成率领残兵投降刘豫。

  诏令因为淮南百姓未恢复生产,必须由威望大臣管理,任命颐浩兼任宣抚,并兼管寿舂府、滁庐和州、无为军。在分宁招降赵延寿,得到他的五千精锐‮队部‬,分隶诸将。张琪从徽州进犯饶州,有军队五万人。当时颐浩从左蠡撤军,军营中士兵不満一万人,郡中百姓惊恐。颐浩命令部将阎皋、姚端、崔邦弼列阵待敌。张琪进攻阎皋的‮队部‬,姚端、崔邦弼两军夹击敌人,大败敌军。皇上授任颐浩为少保、尚书左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二年,皇上从越州回到临安。当时桑仲在襄,打算进攻夺取京城,请求朝廷举兵声援。颐浩于是大议出师,而亲自督率军队攻向北方。⾼宗对颐浩、秦桧说“:颐浩主管军事,秦桧治理政事,就像种、蠡那样分职。”二人共同执政,秦桧知道颐浩不被舆论赞许,多引荐知名人士帮助自己,打算倾轧他而独掌朝政。⾼宗于是下诏噤戒结,授任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在镇江开府办公。颐浩征召文武人士七十多人,带领神武后军及御前忠锐崔增、赵延寿两支军队随行,百官列班送行。颐浩到达常州,延寿军叛,刘光世歼灭他的军队;又听说桑仲已死,于是不再前进,称病求罢。诏令他回朝,任命知绍兴府朱胜非同都督诸军事。

  颐浩回朝后,打算倾轧秦桧,于是引荐胜非帮助自己。给事中胡安国指责胜非必误大计,胜非又任绍兴府,不久任醴泉观使兼侍读。安国庒着诏书不发,颐浩命令检正诸房文字⻩⻳年书写任命行状。安国因为失职请求离任,朝廷罢免他。秦桧上章请求留用安国,皇上不答复。侍御史江跻、左司谏吴表臣都因为论救安国被罢免,程蠫、胡世将、刘一止、张焘、林待聘、楼癤也因为是秦桧同遭贬斥,台省一空,于是罢免秦桧的相位。

  颐浩单独执政,多次请求兴兵恢复中原,说:“太祖取天下,军队不过十万,现在有军队十六七万。但是自从金人南侵,不敢挡其兵锋。连年韩世忠、张俊、陈思恭、张茶多次奏请,人有战心,天将悔祸。再者金人把中原给刘豫,连儿童都知道他不能立国。希望圣断早定,决策北伐。现在的精锐‮队部‬都是中原人,恐怕时间长了志气消磨,今后难以举事。”当时盗贼稍微平息,颐浩请求派遣使者巡行地方,处理讼狱,宣传德意。李纲宣抚河南,颐浩上诉李纲纵暴无善的事,请求罢去诸路宣抚的名号,李纲只任安抚使。当时李光在江东,写信给颐浩,说李纲有大节,四夷畏服。颐浩指责李光结,谏官因此指责李光罢免了他。当时审计滥赏,颐浩常常滥施赏罚,右司郞官王冈认为不行,说:“你秉持国权,不公平怎么行?”

  颐浩再度执政共二年,⾼宗因为⽔旱、地震下诏责怪自己征求上言,颐浩连续上章请罪。⾼宗一天对大臣们说“:‮家国‬四方⽔旱,无不报告朝廷。近来苏州、湖州地震,泉州大⽔,却不上奏,为什么?”侍御史辛炳、殿中常同议论指责颐浩的过错,于是罢去相位任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洞霄宮,为特进、观文殿大学士。五年,皇上下诏询问大臣们战守策略,颐浩条列十件事献给皇上,授任湖南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当时郴、衡、桂,颐浩派人全部讨平。皇帝在建康,授任颐浩为少保、浙西安抚制置大使、知临安府、行宮留守。明堂礼举行后,进封他为成国公。

  八年,皇上打算回到临安,任命颐浩为少傅、镇南定江军节度使、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颐浩称病求罢。授任醴泉观使。九年,金人归还河南地,⾼宗打算让颐浩前往陕西,命令中使召他到行宮。颐浩以老病辞谢,并且条奏陕西利害,认为金人无故归还地方,一定有谋。召他赶赴朝廷,到了后,因病不能晋见,于是听任他归家。不久,去世,追赠太师,追封为秦国公,谥号为“忠穆”

  颐浩有胆略,善于骑马箭,在‮家国‬艰难之际,人们十分倚重他。自从江南再度任相,胡安国用书信劝他效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务,切戒报恩复仇,颐浩不能采用。当时军中经费不⾜,颐浩与朱胜非创立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于是地方官吏常常横征暴敛,成为东南的大患。 WwW.NiLxS.cOm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宋史》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宋史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宋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