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选录) 荀罂 伍员
|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智囊(选录) 作者:冯梦龙 书号:10186 | 更新时间:2017/3/26 |
荀罂 伍员 | |
【原文】 鲁襄时,晋、楚争郑。襄公九年,晋悼公帅诸侯之师围郑,郑人恐,乃行成。荀偃曰:“遂围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与之战。不然,无成。”(边批:亦是。)荀罂曰:“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犹愈于战,暴骨以逞,不可以争。大劳未艾。君子劳心,伍员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乃许郑成,后三驾郑,而楚卒道敝,不能争,晋终得郑。 吴阖闾既立,问于伍员曰:“初而言伐楚,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恶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将自有之矣,伐楚何如?”对曰:“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阖闾从之,楚于是乎始病。 〔评〕晋、吴敝楚,若出一辙。然吴能破楚,而晋不能者,终少柏举之一战也。宋儒乃以城濮之战咎晋文非王者之师。噫!有此议论,所以养成南宋为不战之天下,而竟奄奄以亡。悲夫! 按:吴璘制金,亦用此术。虏忍耐坚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不决。于是选据形便,出锐卒,更迭挠之,与之为无穷,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坚忍之气,俟其少怠,出奇胜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舂秋鲁襄公时期,晋楚两国争夺郑国。襄公九年,晋悼公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一起围攻郑国,郑国人感到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求和。荀偃说:“应该继续围攻郑国,等到楚国救郑的时候,就可以战楚军;如果现在和郑国议和,就不会得到实际的利益。”(边批:也对。)荀罂却说:“不可,应该和郑国结盟引兵而归,这样楚国就会出兵讨伐郑国。先让楚军疲惫不堪,再将我国的军队分成三部分,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轮流战楚军。那么在我们的军队还没有疲惫之前,楚军就早已疲惫没有能力作战了,比现在就和楚国战要好得多。假如现在就和楚国战,必然会伤亡惨重,因此应该以不战为上策。所谓聪明的人靠智慧取胜,愚笨的人靠蛮力克敌,这就是先王克敌制胜的道理啊。”群臣都表示赞成,于是接受郑国的求和。后来晋国三次出兵讨伐郑国,但楚军国队由于长途行军而精疲力竭,本没有办法作战。因此最后终于由晋国取得了郑国。 吴王阖闾即位后,曾经问伍员说:“当初贤卿曾经建议讨伐楚国,寡人也有讨伐楚国的意思,但唯恐吴王僚派我伐楚,又不愿意他占有我的功劳。现在寡人想亲自率领军队讨伐楚国,贤卿认为怎么样呢?”伍员答:“楚国执政者众多但意见不一,谁也不肯承担责任。假如大王动员三军,只是⽩⽩地劳民伤财,因此不如先发一军,使楚国出兵战。当楚国出兵后,大王就立刻退兵;楚国退兵之后,大王再次出兵。楚军这样往来跋涉,必定会疲于奔命,而产生放弃战的想法。此时大王再运用各种手段,使楚国的军事政治更加混,彻底瓦解楚国人的斗志,然后大王再动员三军,必定能彻底摧毁楚国。”阖闾欣然采纳了伍员的意见,从此楚军就陷⼊疲于奔命的苦境之中。 评译 晋和吴削弱楚国的实力,用的都是一样的手法,但是吴能在柏举大败楚军,而晋却不能在城濮消灭楚。宋儒在批评楚晋城濮之战的时候,竟然说晋文公不是真正的王者之师,不能伐楚。唉!正是因为宋儒有这种思想,才使南宋出现不战而和的妥协论调,终于使南宋逐渐由衰而亡,真是可悲! 按:宋将吴璘对付金兵,也是用的这种方法。金兵的特点是忍耐力強,命令严酷,一旦令下,必定会誓死执行任务,因此每次决战的时候,总是要打上好几天。吴璘于是选择有利的地形,出派精锐兵卒,轮番进行扰,使金兵穷于应付,没有办法休息,以磨蚀他们坚忍的耐力,然后趁着金兵稍稍有些惰怠时,立即以奇兵进行袭击,从而大获全胜。 注释 ①围郑:此年二月郑曾朝贡楚国,因此晋国攻打郑国。 ②行成:求和。 ③三分四军:时晋有上、中、下、新四军,晋军分成三部,每一部战楚国,则其余二部可休整,故可久战不疲。 ④艾:休息。 ⑤驾:兵车,此处指对郑用兵。 ⑥乖:互相违戾。 ⑦莫适任患:意见纷纭,而谁也不肯担负责任。 ⑧亟:屡次。 ⑨柏举之一战:公元前506年,吴与蔡、唐攻楚,大破楚军于柏举,乘胜攻⼊郢都。 Www.NiLxS.CoM |
上一章 智囊(选录) 下一章 ( → ) |
免费小说《智囊(选录)》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智囊(选录)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智囊(选录)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