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卷十九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书号:10185 更新时间:2017/3/26 
卷十九
  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从南来注之。

  渭⽔径县之故城南。《汉书集注》,李奇谓之小槐里。县之西城也。又东与芒⽔枝流合,⽔受芒⽔于竹圃。东北流,又屈而北⼊于渭。渭⽔又东北径⻩山宮南,即《地理志》所谓县有⻩山宮,惠帝二年起者也。《东方朔传》曰:武帝微行,西至⻩山宮,故世谓之游城也。就⽔注之。⽔出南山就⾕,北径大陵西。世谓之老子陵。昔李耳为周柱史,以世衰⼊戎,于此有冢,事非经证。然庄周著书云: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是非不死之言。人禀五行之精气,有终变,亦无不化之理。以是推之,或复如传。古人许以传疑。故两存耳。就⽔历竹圃,北与黑⽔合。⽔上承三泉,就⽔之右,三泉奇发,言归一渎,北流左注就⽔,就⽔又北流注于渭。渭⽔又东合田溪⽔,⽔出南山田⾕,北流径长杨宮西,又北径盩厔县故城西。又东北与一⽔合,⽔上承盩厔县南源,北径其县东。又北径思乡城西,又北注田溪。田溪⽔又北流注于渭⽔也。县北有蒙笼渠,上承渭⽔于郿县东,径武功县为成林渠。东径县北,亦曰灵轵渠,《河渠书》以为引堵⽔。徐广曰:一作诸川,是也。渭⽔又东径槐里县故城南。县,古⽝丘邑也,周懿王都之。秦以为废丘,亦曰舒丘。中平元年,灵帝封左中郞将皇甫嵩为侯国。县南对渭⽔,北背通渠。《史记。秦本纪》云:秦武王三年,渭⽔⾚三⽇。秦昭王三十四年,渭⽔又大⾚三⽇。《洪范五行传》云:⾚者,火⾊也,⽔尽⾚,以火沴⽔也。渭⽔,秦大川也,,秦用严刑败之象。后项羽⼊秦,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董翳为翟王,都⾼奴;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为三秦。汉祖北定三秦,引⽔灌城,遂灭章邯。三年,改曰槐里。王莽更名槐治也,世谓之为大槐里。晋太康中,始平郡治也。其城递带防陆,旧渠尚存,即《汉书》所谓槐里环堤者也。东有漏⽔,出南山⾚⾕。东北流径长杨宮东,宮有长杨树,因以为名,漏⽔又北历苇圃西,亦谓之仙泽。又北径望仙宮。又东北,耿⾕⽔注之,⽔发南山耿⾕,北流与柳泉合。东北径五柞宮西。长杨、五柞二宮,相去八里,并以树名宮,亦犹陶氏以五柳立称。故张晏曰:宮有五柞树。在盩厔县西。其⽔北径仙泽东,又北径望仙宮东,又北与⾚⽔会,又北径思乡城东,又北注渭⽔。渭⽔又东合甘⽔,⽔出南山甘⾕,北径秦文王萯宮西,又北径五柞宮东,又北径甘亭西。在⽔东鄠县。昔夏启伐有扈,作誓于是亭。故马融曰:甘有扈南郊地名也。甘⽔又东得涝⽔口。⽔出南山涝⾕,北径汉宜舂观东,又北径鄠县故城西。涝⽔际城北出,合美陂⽔。⽔出宜舂观北。东北流注涝⽔。涝⽔北注甘⽔而流⼊于渭。即上林故地也。《东方朔传》称:武帝建元中微行,北至池,西至⻩山,南猎长杨,东游宜舂,夜漏十刻乃出,与侍中、常侍武骑、待诏及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者,期诸殿下,故有期门之号。且明⼊山下,驰鹿豕狐兔,手格熊罴。上大乐之。上乃使大中大夫虞邱寿王与待诏能用算者,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舂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属之南山以为上林苑。东方朔谏,秦起阿房而天下,因陈泰阶六符之事。上乃拜大中大夫、给事中,赐⻩金百斤。卒起上林苑。故相如请为天子游猎之赋,称乌有先生、亡是公而奏《上林》也。

  又东,丰⽔从南来注之。  丰⽔出丰溪西,北流分为二⽔,一⽔东北流为枝津,一⽔西北流又北,⽔自东⼊焉。又北,昆明池⽔注之,又北径灵台西,又北至石墩,注于渭。《地说》云:渭⽔又东,与丰⽔会于短山內。⽔会,无他⾼山异峦,所有惟原⾩石而已。⽔上旧有便门桥,与便门对直,武帝建元三年造。张昌曰:桥在长安西北,茂陵东。如淳曰,去长安四十里。渭⽔又径太公庙北。庙前有太公碑,文字虢缺,今无可寻。渭⽔又东北与鄗⽔合,⽔上承鄗池于昆明池北。周武王之所都也。故《诗》云:考卜维王,宅是鄗京,维⻳正之,武王成之。自汉武帝穿昆明池于是地,基构沦虢,今无可究。《舂秋后传》曰:使者郑容⼊柏⾕关,至平舒置,见华山有素车⽩马,问郑容安之?答曰:之咸。车上人曰:吾华山君使,愿托书致鄗池君。子之咸,过鄗池,见大梓下有文石,取以款列梓,当有应者,以书与之。勿妄发,致之得所。郑容行至鄗池,见一梓下,果有文石,取以款梓。应曰:诺。郑容如睡,觉而见宮阙,若王者之居焉。谒者出,受书,⼊,有顷,闻语声言:祖为死。神道茫昧,理难辨测,故无以精其幽致矣。鄗⽔又北流,西北注,与盩厔池合。⽔出鄗池西,而北流⼊于鄗。《⽑诗》云:鄗,流貌也。而世传以为⽔名矣。郑玄曰:丰鄗之间,⽔北流也。鄗⽔北径清泠台西,又径磁石门西。门在阿房前,悉以磁石为之,故专其目。令四夷朝者,有隐甲怀刃⼊门而胁之以示神,故亦曰胡门也。鄗⽔又北,注于渭。渭⽔北有杜邮亭,去咸十七里、今名孝里亭,中有⽩起祠。嗟乎!有制胜之功,惭尹、商之仁,是地即其伏剑处也。渭⽔又东北径渭城南,文颖以为故咸矣。秦孝公之所居⾼宮也。献公都栎,天雨金。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七十岁而霸王出。至孝公作咸,筑冀阙,而徙都之。故《西京赋》曰:秦里其朔,实为咸。太史公曰:长安,故咸也。汉⾼帝更名新城。武帝元鼎三年别为渭城,在长安西北,渭⽔之。王莽之京城也。始隶扶风,后并长安。南有鄗⽔注之,⽔上承皇子陂于樊川,其地即杜之樊乡也。汉祖至栎,以将军樊哙灌废丘,最赐邑于此乡也。其⽔西北流径杜县之杜京西,西北流径杜伯冢南。杜伯与其友左儒仕宣王,儒无罪见害,杜伯死之,终能报恨于宣王。故成公子安五言诗曰:谁谓鬼无知,杜伯宣王。鄗⽔又西北径下杜城,即杜伯国也。鄗⽔又西北,枝合故渠,渠有二流,上承⽔。合于⾼原,而北径河池陂东,而北注鄗⽔。鄗⽔又北与昆明故池会,又北径秦通六基东。又北径鄗⽔陂东,又北得陂⽔。⽔上承其陂,东北流⼊于鄗⽔。鄗⽔又北径长安城西,与昆明池⽔合。⽔上承池于昆明台,故王仲都所屠也。桓谭《新论》称,元帝被病,广求方士。汉中送道士王仲都,诏问所能。对曰:能忍寒暑。乃以隆冬盛寒⽇,令袒,载驷马,于上林昆明池上环冰而驰。御者厚⾐狐裘寒战,而仲都独无变⾊,卧于池台上,曛然自若。夏大暑⽇,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不汗。池⽔北径鄗京东,秦阿房宮西。《史记》曰:秦始皇三十五年,以咸人多,先王之宮小,乃作朝宮于渭南,亦曰阿城也。始皇先作前殿阿房,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直抵南山。表山巅为阙。为复道自阿房度渭,属之咸,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关中记》曰: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庭中受十万人。其⽔又屈而径其北。东北流注堨⽔陂。陂⽔北出,径汉武帝建章宮东,于凤阙南,东注泬⽔。泬⽔又北径凤阙东。《三辅⻩图》曰:建章宮,汉武帝造,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其东凤阙,⾼七丈五尺,俗言贞女楼,非也。《汉武帝故事》云:阙⾼二十丈。《关中记》曰:建章宮圆阙,临北道,有金凤在阙上,⾼丈余,故号凤阙也。故繁钦《建章凤阙赋叙》曰:秦汉规模,廓然毁泯,惟建章凤阙,岿然独存。虽非象魏之制,亦一代之巨观也。泬⽔又北,分为二⽔,一⽔东北流,一⽔北径神明台东。《傅子。宮室》曰:上于建章中作神明台、并于楼,咸⾼五十余丈,皆作悬阁,辇道相属焉。《三辅⻩图》曰:神明台在建章宮中,上有九室,今人谓之九子台,即实非也。泬⽔又径渐台东。《汉武帝故事》曰:建章宮北有太池,池中有渐台,⾼三十丈。渐,浸也,为池⽔所渐。一说,星名也。南有璧门三层,⾼三十余丈、中殿十二间,阶陛咸以⽟为之。铸铜凤,⾼五丈,饰以⻩金,楼屋上。椽首,薄以⽟璧,因曰璧⽟门也。泬⽔又北流注渭,亦谓是⽔为泬⽔也。故吕忱曰:泬⽔出杜陵县。《汉书音义》曰:泬,⽔声,而非⽔也。亦曰⾼都⽔。前汉之末,王氏五侯大治池宅,引泬⽔⼊长安城,故百姓歌之曰:五侯初起,曲最怒。坏决⾼都,竟连五杜。土山渐台,像西⽩虎。即是⽔也。

  又东过长安县北,渭⽔东分为二⽔。《广雅》曰:⽔自渭出为泶,其犹河之有雍也。此渎东北流,径《魏雍州刺史郭淮碑》南。又东南合一⽔,径两石人北。秦始皇造桥,铁镦重不能胜,故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以祭之,镦乃可移动也。又东径侯祠北,涨辄祠之。此神能为大波,故配食河伯也。后人以为邓艾祠。悲哉!谗胜道消,专忠受害矣。此⽔又东注渭⽔。⽔上有梁,谓之渭桥,秦制也,亦曰便门桥。秦始皇作离宮于渭⽔南北,以象天宮。故《三辅⻩图》曰:渭⽔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度以法牵牛。南有长乐宮,北有咸宮,通二宮之间,故造此桥,广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间,七百五十柱,百二十二梁,桥之南北有堤,立石柱,柱南,京兆主之,柱北,冯翊主之,有令丞,各领徒千五百人,桥之北首,垒石⽔中,故谓之石柱桥也。旧有忖留神像。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令其人出。忖留曰:我貌很丑,卿善图物容,我不能出。班于是拱手与言曰:出头见我。忖留乃出首,班于是以脚画地,忖留觉之,便还没⽔,故置其像于⽔,惟背以上立⽔上。后董卓⼊关,遂焚此桥。魏武帝更修之,桥广三丈六尺。忖留之像,曹公乘马见之,惊,又命下之。《燕丹子》曰: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乃求归。秦王为机发之桥,以陷丹,丹过之,桥不为发。又一说,龙扶舆而机不发。但言今不知其故处也。渭⽔又东与泬⽔枝津合,⽔上承泬⽔,东北流径邓艾祠南,又东分为二⽔,一⽔东⼊逍遥园,注藕池。池中有台观,莲荷被浦,秀实可玩。其一⽔,北流注于渭。渭⽔又东径长安城北。汉惠帝元年筑,六年成,即咸也。秦离宮无城,故城之。王莽更名常安。十二门,东出北头第一门,本名宣平门,王莽更名舂王门正月亭,一曰东都门,其郭门亦曰东都门,即逢萌挂冠处也。第二门本名清明门,一曰凯门,王莽更名宣德门布恩亭。內有藉田仓,亦曰藉田门。第三门本名霸城门,王莽更名仁寿门无疆亭。民见门⾊青,又名青城门,或曰青绮门,亦曰青门。门外旧出好瓜。昔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种瓜此门,瓜美,故世谓之东陵瓜。是以阮籍《咏怀诗》云: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拒阡陌,子⺟相钩带。指谓此门也。南出东头第一门,本名覆盎门,王莽更名永清门长茂亭。其南有下杜城。应劭曰: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杜门。又曰端门,北对长乐宮。第二门本名安门,亦曰鼎路门,王莽更名光礼门显乐亭。北对武库。第三门本名平门,又曰便门,王莽更名信平门诚正亭。一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宮。西出南头第一门,本名章门,王莽更名万秋门亿年亭,亦曰光华门也。第二门本名直门,王莽更名直道门端路亭,故龙楼门也。张晏曰:门楼有铜龙。《三辅⻩图》曰:长安西出第二门即此门也。第三门本名西城门,亦曰雍门,王莽更名章义门著义亭。其⽔北⼊,有函里,民名曰函里门,亦曰突门。北出西头第一门,本名横门,王莽更名霸都门左幽亭。如淳曰:横音光,故曰光门。其外郭有都门,有棘门。徐广曰:棘门在渭北。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宮门也。如淳曰:《三辅⻩图》曰棘门,在横门外。按《汉书》,徐厉军于此,备匈奴。又有通门、亥门也。第二门,本名厨门,又曰朝门,王莽更名建子门广世亭,一曰⾼门。苏林曰:⾼门,长安城北门也。其內有长安厨官在东,故名曰厨门也。如淳曰:今名广门也。第三门本名杜门,亦曰利城门,王莽更名进和门临⽔亭。其外有客舍,故民曰客舍门,又曰洛门也。凡此诸门,皆通逵九达,三途洞开,隐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出右⼊,为往来之径。行280者升降,有上下之别。汉成帝之为太子,元帝尝急召之。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方乃得度。上怪迟,问其故,以状对。上悦,乃著令,令太子得绝驰道也。渭⽔东合昆明故渠,渠上承昆明池东口,东径河池陂北,亦曰女观陂。又东合泬⽔,亦曰漕渠。又东径长安县南,东径明堂南。旧引⽔为辟雍处,在鼎路门东南七里。其制上圆下方,九宮十二堂,四向五室。堂北三百步,有灵台,是汉平帝元始四年立。渠南有汉故圜丘,成帝建始二年罢雍五峙,始祀皇天上帝于长安南郊。应劭曰:天郊在长安南。即此也。故渠之北,有⽩亭、博望苑,汉武帝为太子立,使通宾客,从所好也。太子巫蛊事发,斫杜门东出。史良娣死,葬于苑北,宣帝以为戾园,以倡优千人乐思后园庙,故亦曰千乡。故渠又东而北屈,径青门外,与泬⽔枝渠会,渠上承泬⽔于章门西。飞渠引⽔⼊城。东为仓池,池在未央宮西。池中有渐台,汉兵起,王莽死于此台。又东径未央宮北。⾼祖在关东,令萧何成未央宮。何斩龙首山而营之。山长六十余里,头临渭⽔,尾达樊川。头⾼二十丈,尾渐下⾼五六丈,土⾊⾚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其行道因山成迹,山即基,阙不假筑,⾼出长安城。北有玄武阙,即北阙也。东有苍龙阙,阙內有阊阖、止车诸门。未央殿东有宣室、⽟堂、麒麟、含章、⽩虎、凤皇、朱雀、鹓鸾、昭诸殿,天禄、石渠、麒麟三阁。未央宮北即桂宮也,周十余里,內有明光殿、走狗台、柏梁台,旧乘复道,用相径通。故张衡《西京赋》曰:钩陈之外,阁道穹隆属长乐与明光,径北通于桂宮。故渠出二宮之间,谓之明渠也。又东历武库北。旧樗里子葬于此,樗里子名疾,秦惠王异⺟弟也,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葬于昭王庙西,渭南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云:我百岁后,是有天于之宮夹我墓。疾以昭王七年卒,葬于渭南章台东。至汉,长乐宮在其东,未央宮在其西,武库直其墓。秦人喭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是也。明渠又东径汉⾼祖长乐宮北,本秦之长乐宮也,周二十里,殿前列铜人,殿西有长信、长秋、永寿、永昌诸殿。殿之东北有池,池北有层台,俗谓是池为酒池,非也。故渠北有楼,竖汉京兆尹司马文预碑。故渠又东出城,分为二渠,即《汉书》所谓王渠者也。苏林曰:王渠,官渠也,犹今御沟矣。晋灼曰:渠名也,在城东覆盎门外。一⽔径杨桥下,即青门桥也。侧城北,径邓艾祠西,而北注渭,今无⽔。其一⽔,右⼊昆明故渠,东径奉明县广城乡之廉明苑南。史皇孙及工夫人葬于郭北,宣帝迁苑南,卜以为悼园,益园民千六‮家百‬,立奉明县以奉二园。园在东部门。昌邑王贺自霸御法驾;郞中令龚遂骏乘,至广明东都门是也。故渠东北径汉太尉夏侯婴冢西。葬⽇,柩马悲鸣,轻车罔进,下得石椁,铭云:于嗟滕公居此室!故遂葬焉。冢在城东八里,饮马桥南四里,故时人谓之马冢。故渠又北,分为二渠,一⽔东径虎圈南,而东⼊霸,一⽔北合渭,今无⽔。

  又东过霸陵县北,霸⽔从县西北流注之。  霸者,⽔上地名也。古曰滋⽔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滋⽔为霸⽔,以显霸功。⽔出蓝田县蓝田⾕,所谓多⽟者也。西北有铜⾕⽔,次东有辋⾕⽔,二⽔合而西注,又西流⼊埿⽔。埿⽔又西径峣关北,历峣柳城。东西有二城,魏置青埿军于城內,世亦谓之青埿城也。秦二世三年,汉祖⼊自武关,攻秦,赵⾼遣将距于峣关者也。《土地记》曰:蓝田县南有峣关,地名晓柳,道通荆州。《晋地道记》曰:关当282上洛县西北。埿⽔又西北流⼊霸。霸⽔又北历蓝田川,径蓝田县东。《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年,秦子向命力蓝君,盖子向之故邑也。川有汉临江王荣冢。景帝以罪征之,将行,祖于江陵北门,车轴折,⽗老泣曰:吾王不反矣!荣至,中尉郅都急切责王,王年少,恐而‮杀自‬,葬于是川。有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矜之。霸⽔又左合浐⽔,历⽩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矣。《史记》,秦襄王葬芷者是也,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上有四出道以泻⽔,在长安东南三十里。故王仲宣赋诗云: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汉文帝尝从霸陵上,西驰下峻坂。袁盎揽辔于此处。上曰:将军怯也?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圣人不乘危。今驰不测,如马惊车败,奈⾼庙何?上乃止。霸⽔又北,长⽔注之。⽔出杜县⽩鹿原,其⽔西北流,渭之荆溪。又西北,左合狗枷川⽔,⽔有二源。西川上承磈山之斫槃⾕,次东有苦⾕,二⽔合而东北流,径风凉原西。《关中图》曰:丽山之西,川中有⾩,名曰风凉原,在磈山之,雍州之福地。即是原也。其⽔傍溪北注,原上有汉武帝祠。其⽔右合东川,⽔出南山之石门⾕,次东有孟⾕,次东有大⾕,次东有雀⾕,次东有土门⾕,五⽔北出⾕,西北历风凉原东,又北与西川会,原为二⽔之会,流北径宣帝许后陵东北,去杜陵十里。斯川于是有狗枷之名。川东亦曰⽩鹿原也。上有狗枷堡,《三秦记》曰:丽山西有⽩鹿原,原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大狗来下,有贼则狗吠之,一堡无患,故川得厥目焉。川⽔又北径杜陵东。元帝初元元年,葬宣帝社陵,北去长安五十里。陵之西北,有杜县故城。秦武公十一年县之。汉宣帝元康元年,以社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王莽之饶安也。其⽔又北注荆溪,荆溪⽔又北径霸县,又有温泉⼊焉。⽔发自原下,⼊荆溪⽔,流注于霸,俗谓之浐⽔,非也。《史记。封禅书》,文帝出长门,《注》云:在霸陵县。有故亭,即《郡国志》所谓长门亭也。《史记》曰:霸、浐、长⽔也,虽不在祠典,以近咸秦、汉都,泾、渭、长⽔,尽得比大川之礼。昔文帝居霸陵,北临厕,指新丰路示慎夫人曰:此走邯郸道也。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凄怆悲怀,顾谓群巨曰: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漆其间,岂可动哉?释之曰:使其中有可,虽锢南山,犹有隙;使无可,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曰:善!拜廷尉。韦昭曰:⾼岸夹⽔为厕。今斯原夹二⽔也。霸⽔又北会两川,又北,故渠右出焉。霸⽔又北径王莽九庙南。王莽地皇元年,博征天下工匠,坏撤西苑、建章诸宮馆十余所,取材瓦以起九庙,算及吏民,以义⼊钱⾕,助成九庙。庙殿皆重屋。太初祖庙,东西南北各四十丈,⾼十七丈,余庙半之。为铜薄栌,饰以金银雕文,穷极百工之巧,褫⾼增下,功费数百巨万,卒死者万数。霸⽔又北径帜道,在长安县东十三里。王莽九庙在其南。汉世,有⽩蛾群飞,自东都门过枳道,吕后拔除于霸上,还见仓狗戟胁于斯道也。⽔上有桥,谓之霸桥。地皇三年,霸桥木灾,自东起,卒数千以⽔泛沃救不灭,晨焚夕尽。王莽恶之,下书曰:甲午火桥,乙未,立舂之⽇也。予以神明圣祖⻩虞遗统受命,至于地皇四年为十五年,正以三年终冬,绝灭霸驳之桥,以兴成新室,统一长存之道。其名霸桥,为长存桥。霸⽔又北,左纳漕渠,绝霸右出焉。东径霸城北,又东径子楚陵北。皇甫谧曰:秦庄王葬于芷之丽山。京兆东南霸陵山,刘向曰:庄王大其名,立坟者也。《战国策》曰:庄王字异人,更名子楚,故世人犹以子楚名陵。又东径新丰县,右会故渠。渠上承霸⽔,东北径霸城县故城南。汉文帝之霸陵县也,王莽更之曰⽔章。魏明帝景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老共摩铜人曰:正见铸此时,计尔⽇已近五百年矣。故渠又东北径刘更始冢西。更始三年,为⾚眉所杀,故侍中刘恭,夜往,取而埋之。光武使司徒邓禹收葬于霸陵县。更始尚书仆、行大将军事鲍永,持节安集河东,闻更始死,归世祖,累迁司隶校尉。行县,经更始墓,遂下拜,哭尽哀而去。帝问公卿,大中大夫张湛曰: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者。帝乃释。又东北径新丰县,右合漕渠,汉大司农郑当时所开也。以渭⽔难漕,命齐⽔工徐伯发卒穿渠引渭。其渠自昆明池南傍山原,东至于河,且田且漕,大以为便。今无⽔。霸⽔又北径秦虎圈东。《列士传》曰:秦昭王会魏王,魏王不行,使朱亥奉壁一双。秦王大怒,置朱亥虎圈中。亥瞋目视虎,毗裂,⾎出溅虎,虎不敢动,即是处也。霸⽔又北,⼊于渭⽔。渭⽔又东,会成国故渠。渠,魏尚书左仆卫臻征蜀所开也。号成国渠,引以浇田。其渎上承汧⽔于陈仓东,东径郿及武功、槐里县北。渠左有‮定安‬梁严冢,碑碣尚存。又东径汉武帝茂陵南,故槐里之茂乡也。应劭曰:帝自为陵,在长安西北八十余里。《汉武帝故事》曰:帝崩后,见形谓陵令薛平曰:吾虽失势,犹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剑乎?自今以后可噤之。平顿首谢,因不见。推问陵旁,果有方石,可以为砺,吏卒常盗磨刀剑,霍光斩之。张安世曰:神道茫昧,不宜为法。乃止。故阮公《咏怀诗》曰:失势在须臾,带剑上吾丘。陵之西而北一里,即李夫人冢。冢形三成,世谓之英陵。夫人兄延年知音,尤善歌舞,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常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立独‬。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上曰:世岂有此人乎?平主曰:延年女弟。上召见之,妖丽,善歌舞,得幸,早卒。上悯念之,以后礼葬,悲思不已,赋诗悼伤。故渠又东径茂陵县故城南。武帝建元二年置。《地理志》曰:宣帝县焉,王莽之宣成也。故渠又东径龙泉北,今人谓之温泉,非也。渠北故坂北即龙渊庙。如淳曰:《三辅⻩图》有龙渊宮,今长安城西有其庙处,盖宮之遗也。故渠又东径姜原北。渠北有汉昭帝陵,东南去长安七十里。又东径平陵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昭帝置。王莽之广利也。故渠之南有窦氏泉,北有徘徊庙。又东径汉大将军魏其侯窦婴冢南,又东径成帝延陵南,陵之东北五里,即平帝康陵坂也。故渠又东,径渭陵南。元帝永光四年,以渭城寿陵亭原上为初陵,诏不立县邑。又东径哀帝义陵南。又东径惠帝安陵南,陵北有安陵县故城。《地理志》曰:惠帝置,王莽之嘉平也。渠侧有杜邮亭。又东,径渭城北。《地理志》曰:县有兰池宮。秦始皇微行,逢盗于兰池,今不知所在。又东径长陵南,亦曰长山也。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风俗通》曰:陵者,天生自然者也,今王公坟垅称陵。《舂秋左传》曰:南陵,夏后皋之墓也。《舂秋说题辞》曰:丘者,墓也,冢者,种也,种墓也。罗倚于山,分卑尊之名者也。故渠又东径汉丞相周冢南,冢北有亚夫冢。故渠东南谓之周氏曲,又东南径汉景帝陵南,又东南注于渭,今无⽔。渭⽔又东,径霸城县北,与⾼陵分⽔。⽔南有定陶恭王庙、傅太后陵。元帝崩,傅昭仪随王归国,称定陶太后。286后十年,恭王薨,子代为王。征为太子,太子即帝位,立恭王寝庙于京师,比宣帝⽗悼皇故事。元寿元年,傅后崩,合葬渭陵。潘岳《关中记》,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不共陵也,诸侯皆如之。恭王庙在霸城西北,庙西北即傅太后陵。不与元帝同茔,渭陵非谓元帝陵也,盖在渭⽔之南,故曰渭陵也。陵与元帝齐者,谓同十二丈也。王莽奏毁傅太后冢,冢崩,庒杀数百人。开棺,臭闻数里。公卿在位,皆阿莽旨,⼊钱帛,遣‮弟子‬,及诸生四夷凡十余万人,持作具,助将作掘傅后冢,二旬皆平,周棘其处,以为世戒。今其处积土犹⾼,世谓之增墀,又亦谓之增⾩,俗亦谓之成帝初陵处,所未详也。渭⽔又径平阿侯王谭墓北,冢次有碑。左则泾⽔注之。渭⽔又东,径鄣县西,盖陇西郡之鄣徙也。渭⽔又东,得⽩渠技口,又东与五丈渠合。⽔出云县石门山,谓之清⽔。东南流,径⻩嵌山西,又南⼊祋祤县,历原南出,谓之清⽔口。东南流,绝郑渠,又东南,⼊⾼陵县,径⻩⽩城西,本曲梁宮也。南绝⽩渠,屈而东流,谓之曲梁⽔。又东南,径⾼陵县故城北,东南绝⽩渠枝渎,又东南,⼊万年县,谓之五丈渠。又径藕原东,东南流,注于渭。渭⽔右径新丰县故城北,东与鱼池⽔会。⽔出丽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污深,⽔积成池,谓之鱼池也。在秦皇陵东北五里,周围四里。池⽔西北流,径始皇冢北。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扩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多金,其多⽟。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斩山凿石,下锢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宮观百官,奇器珍宝,充満其中。令匠作机弩,有所穿近,辄之。以人鱼膏为灯烛,取其不灭者,久之,后宮无子者,皆使殉葬,甚众。坟⾼五丈,周回五里余。作者七十万人,积年方成。而周章百万之师已至其下,乃使章邯领作者以御难,弗能噤。项羽⼊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不能灭。北对鸿门十里。池⽔又西北流,⽔之西南有温泉,世以疗疾。《三秦记》曰:丽山西北有温⽔,祭则得⼊,不祭则烂人⾁。俗云:始皇与神女游而忤其旨,神女唾之生疮,始皇谢之,神女为出温⽔,后人因以浇洗疮。张衡《温泉赋序》曰:余出丽山,观温泉,浴神井,嘉洪泽之普施,乃为之赋云。此汤也,不使的人形体矣。池⽔又径鸿门西,又径新丰县故城东,故丽戎地也。⾼祖王关中,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社,树枌榆,令街庭若一,分置丰民,以实兹邑,故名之为新丰也。汉灵帝建宁三年,改为都乡,封段颎为侯国。后立槃城。其⽔际城北出,世谓是⽔为槃⽔,又北绝漕渠,北注于渭。渭⽔又东,径鸿门北,旧大道北下坂口名也。右有鸿亭。《汉书》:⾼祖将见项羽。《楚汉舂秋》曰:项王在鸿门,亚⽗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气冲天,五⾊采相缪,或似龙,或似云,非人臣之气,可诛之。⾼祖会项羽,范增目羽,羽不应。樊哙杖盾撞人⼊,食豕肩于此,羽壮之。《郡国志》曰:新丰县东有鸿门亭者也。郭缘生《述征记》,或云,霸城南门曰鸿门也。项羽将因会危⾼祖,羽仁而弗断。范增谋而不纳,项伯终护⾼祖以获免。既抵霸上,遂封汉王。按《汉书注》,鸿门在新丰东十七里,则霸上应百里。按《史记》,项伯夜驰告张良,良与俱见⾼祖,仍使夜返。考其道里,不容得尔。今⽗老传在霸城南门数288十里,于理为得。按缘生此记,虽历览《史》、《汉》,述行涂经见,可谓学而不思矣。今新丰县故城东三里有坂,长二里余,堑原通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孟康言在新丰东十七里,无之。盖指县治而言,非谓城也。自新丰故城西,至霸城五十里,霸城西十里,则霸⽔,西二十里则长安城。应劭曰:霸⽔上地名,在长安东三十里,即霸城是也。⾼租旧停军处,东去新丰既远,何由项伯夜与张良共见⾼祖乎?推此言之,知缘生此记乖矣!渭⽔又东,石川⽔南注焉。渭⽔又东,戏⽔注之。⽔出丽山冯公⾕,东北流,又北径丽戎城东。《舂秋》晋献公五年,伐之,获丽姬于是邑。丽戎,男国也,姬姓。秦之丽邑矣。又北,右总三川,径鸿门东,又北径戏亭东。应劭曰:戏,宏农湖县西界也。地隔诸县,不得为湖县西。苏林曰:戏,邑名,在新丰东南四十里。盂康曰:乃⽔名也,今戏亭是也。昔周幽王悦褒拟,姒不笑,王乃击鼓举烽,以征诸侯。诸侯至,无寇,褒姒乃笑,王甚悦之。及⽝戎至,王又举烽以征诸侯,诸侯不至,遂败幽王于戏⽔之上,⾝死于丽山之北。故《国语》曰:幽灭者也。汉成帝建始二年,造延陵为初陵,以为非吉,于霸曲亭南更营之。鸿嘉元年,于新丰戏乡为昌陵县,以奉初陵。永始元年,诏以昌陵卑下,客土疏恶,不可为万岁居,其罢陵作,令吏民反故,徙将作大匠解万年燉煌。《关中记》曰:昌陵在霸城东二十里,取土东山,与粟同价,所费巨万,积年无成,即此处也。戏⽔又北分为二⽔,并注渭⽔。渭⽔又东,泠⽔⼊焉。⽔南出肺浮山,盖丽山连麓而异名也。北会三川,统归一壑,历槃、新丰两原之间,北流注于渭。渭⽔又东,酋⽔南出倒虎山,西总五⽔,单流径秦步⾼宮东,世名市丘城。历新丰原东,而北径步寿宮西,又北⼊渭。渭⽔又东得西⽔,又东得东⽔,并南出广乡原北垂,俱北⼊渭。渭⽔又东径下邦县故城南。秦伐邦,置邦戎于此,有上邦,故加下也。渭⽔又东与竹⽔合。⽔南出竹山,北径媚加⾕,历广乡原东,俗谓之大⾚⽔,北流注于渭。渭⽔又东得⽩渠口。大始二年,赵国中大夫⽩公,奏穿渠。引泾⽔,首起⾕口,出于郑渠南,名曰⽩渠。民歌之曰:田于何所,池⾕口。郑国在前,⽩渠起后。即⽔所始也。东径宜舂城南,又东南径池城北,枝渎出焉,东南历藕原下,又东径鄣县故城北,东南⼊渭。今无⽔。⽩渠又东,枝渠出焉。东南径⾼陵县故城北。《地理志》曰:左辅都尉治,王莽之千舂也。《太康地记》谓之曰⾼陆也。车频《秦书》曰:苻坚建元十四年,⾼陆县民穿井,得⻳,大二尺六寸,背文负八卦古字,坚以石为池,养之,十六年而死,取其骨以问吉凶,名为客⻳。大卜佐⾼鲁梦客⻳言,我将归江南,不遇,死于秦。鲁于梦中自解曰:⻳三万六千岁而终,终必亡国之征也。为谢玄破于淮肥,自缢新城浮图中,秦祚因即沦矣。又东径栎城北。《史记》,秦献公二年,城栎,自雍徙居之。十八年雨金于是处也。项羽以封司马欣为塞王。按《汉书》,⾼帝克关中,始都之,王莽之师亭也。后汉建武二年,封骠骑大将军景丹为侯国。丹让,世祖曰:富贵不还故乡,如⾐锦夜行,故以封卿。⽩渠又东,径秦孝公陵北,又东南径居陵城北,莲芍城南,又东注金氏陂,又东南注于渭。故《汉书。沟洫志》曰⽩渠首起⾕口,尾⼊栎是也。今无⽔。

  又东过郑县北,渭⽔又东径峦都城北,故蕃邑,殷契之所居。《世本》曰:290契居著。阚駰曰:蕃在郑西。然则今峦城是矣,俗名之⾚城,⽔曰⾚⽔,非也。苻健⼊秦,据此城以抗杜洪。小⾚⽔即《山海经》之灌⽔也,⽔出石脆之山,北径萧加⾕于孤柏原西,东北流与禺⽔合,⽔出英山,北流与招⽔相得,流西北注于灌。灌⽔又北注于渭,渭⽔又东,西石桥⽔南出马岭山,积石据其东,丽山距其西,源泉上通,悬流数十,与华岳同体。其⽔北径郑城西,⽔上有桥,桥虽崩褫,旧迹犹存,东去郑城十里,故世以桥名⽔也。而北流注于渭,阚駰谓之新郑⽔。渭⽔又东径郑县故城北。《史记》,秦武公十一年,县之。郑桓公友之故邑也。《汉书》薛瓒《注》言,周自穆王已下,都于西郑,不得以封桓公也。幽王既败,虢、侩又灭,迁居其地,国于郑⽗之丘,是为郑桓公。无封京兆之文。余按迁《史记》,考《舂秋》、《国语》、《世本》言,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庶弟友于郑。又《舂秋》、《国语》并言桓公为周司徒,以王室将,谋于史伯而寄帑与贿于虢侩之间。幽王霣于戏,郑桓公死之。平王东迁,郑武公辅王室,灭虢、侩而兼其土。故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乃迁封于彼。《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谓公孙获曰:吾先君新邑于此,其能与许争乎?是指新郑为言矣。然班固、应劭、郑玄、皇甫谧、裴頠、王隐、阚駰及诸述作者,咸以西郑为友之始封,贤于薛瓒之单说也,无宜违正经而从逸录矣。⾚盾樊崇于郭北设坛,把城景王,而尊右挍卒史刘侠卿牧牛儿盆子为帝。年十五,被发徒跣,为具蜂单⾐,半头⾚帻,直綦履。顾见众人拜,恐畏啼,号年建世。后月余,乘⽩盖小车,与崇及尚书一人相随,向郑,北渡渭⽔,即此处也。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庙,东南向华岳。庙前有碑,后汉光和四年郑县令河东裴毕字君先立。渭⽔又东与东石桥⽔会,故沈⽔也。⽔南出马岭山,北流径武平城东。按《地理志》,左冯翊有武城县,王莽之桓城也。石桥⽔又径郑城东,⽔有故石梁。《述征记》曰郑城东西十四里,各有石梁者也。又北径沈城北,注于渭。《汉书。地理志》,左冯翊有沈县,王莽更之曰制昌也。盖藉⽔以取称矣。渭⽔又东,敷⽔注之。⽔南出石山之敷⾕,北径告平城东。耆旧所传,言武王代纣,告太平于此,故城得厥名,非所详也。敷⽔又北径集灵宮西。《地理志》曰:华县有集灵宮,武帝起。故张昶《华岳碑》称汉武慕其灵,筑宮在其后。而北流注于渭。渭⽔又东,粮余⽔注之。⽔南出粮余山之,北流⼊于渭,俗谓之宣⽔也。渭⽔又东,合⻩酸之⽔,世名之为千渠⽔。⽔南出升山,北流注于渭。渭⽔又东径平舒城北。城侧枕渭滨,半破沦⽔,南面通衢。昔秦始皇之将亡也,江神素车⽩马,道华山下,返壁于华平舒道,曰:为遗镐池君。使者致之,乃二十八年渡江所沉壁也。即江神返壁处也。渭⽔之,即怀德县界也。城在渭⽔之北,沙苑之南。即怀德县故城也,世谓之⾼城,非矣。《地理志》曰:《禹贡》北条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即夏后铸九鼎处也。王莽更县曰德驩。渭⽔又东,径长城北,长涧⽔注之。⽔南出太华之山,侧长城东而北流,注于渭⽔。《史记》,秦孝公元年,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者也。

  又东过华县北,洛⽔人焉,阚駰以为漆沮之⽔也。《曹瞒传》曰:与马超隔渭⽔,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地多沙,不可筑城。娄子怕说:今寒,可起沙为城,以⽔灌之,一宿而成。乃多作缣囊以堙⽔,夜汲作城,比明,城立于是⽔之次也。渭⽔径具故城北,《舂秋》之晋也。秦惠文王五年,改曰宁秦。汉⾼帝八年,更名华。王莽之华坛也。县有华山。《山海经》曰:其⾼五千仞,削成而四方,远而望之,又若华状,西南有小华山也。韩子曰:秦昭王令工施钩梯,上华山,以节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是。《神仙传》曰:中山卫叔卿尝乘云车,驾⽩鹿,见汉武帝,帝将臣之,叔卿不言而去。武帝悔,求得其子度世,令追其⽗。度世登华山,见⽗与数人博于石上,勅度世令还。山层云秀,故能怀灵抱异耳。山上有二泉,东西分流,至若山雨滂湃,洪津泛洒,挂溜腾虚,直泻山下。有汉文帝庙,庙有石阙数碑。一碑是建安中立,汉镇远将军段煨更修祠堂。碑文,汉给事⻩门侍郞张昶造,昶自书之,文帝又刊其二十余字,二书存垂名海內。又刊侍中、司隶校尉钟繇,宏农太守田丘俭姓名,广六行,郁然修平。是太康八年,宏农太守河东卫叔始为华令,河东裴仲恂,役其逸力,修立坛庙,夹道树柏,迄于山,事见永兴元年华百石所造碑。渭⽔又东,沙渠⽔注之。⽔出南山,北流,西北⼊长城。城自华山,北达于河。《华岳铭》曰:秦、晋争其祠,立城建其左者也。郭著《述征记》,指证魏之立长城,长城在后,不得在斯,斯为非矣。渠⽔又北注于渭。《三秦记》曰:长城北有平原,广数百里,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尺。渭⽔又东,径定城北。《西征记》曰:城因原立。《述征记》曰:定城去潼关三十里,夹道各一城。渭⽔又东,泥泉⽔注之。⽔出南山灵⾕,而北流注于渭⽔也。渭⽔又东合沙渠⽔,⽔即符禺之⽔也。南出符石,又径符禺之山,北流⼊于渭。东⼊于河。《舂秋》之渭油也。《左传》闵公二年,虢公败⽝戎于渭队。服虔曰:队谓汭也。杜预曰:⽔之限曲曰汭。王肃云:汭,⼊也。吕忱云:汭者,⽔相⼊也。⽔会即船司空所在矣。《地理志》曰:渭⽔东至船司空⼊河。服虔曰:县名,都官。《三辅⻩图》有船库官,后改为县。王莽之船利者也。

  
译文

  又往东流过槐里县南边,又往东流,涝⽔从南方流来注人。渭⽔流经槐里县老城南边。按《 汉书集注》 ,李奇称为小槐里,是槐里县的西城。又往东流,与芒⽔的支流汇合。这条支流在竹圃承接芒⽔,往东北流,又转弯向北注⼊渭⽔。渭⽔又往东北流经⻩山宮南边,《 地理志》 说:县里有⻩山宮,建于惠帝二年(前193 ) ,就指那座宮殿。《 东方朔传.) )说:武帝微服出游,西至⻩山宮,所以人们称为游城。就⽔注⼊渭⽔。就⽔发源于南山就⾕,往北流经大陵西边,人们称为老子陵。从前李耳在周当柱史,因为世道衰微,避世进⼊戎族地区,因此这里有他的坟。关于这一点并无确实证据,但庄周著书说:老聊死后,秦失去吊悼他,号哭了三次方才出来。这里没有说他不死;而且人承受了五行的精气,也总有终结的变化,当然也没有不死的道理。照此推断,或许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可信的。古人容许存疑,所以把两种说法都记下来备查。就⽔流经竹圃北边,与黑⽔汇合。黑⽔上流承接三泉,在就⽔右边,三条源泉一齐涌出,合为一条,北流向左注⼊就⽔;就⽔又往北流,注⼊渭⽔。渭⽔又往东流,汇合了田溪⽔。田溪⽔发源于南山田⾕,往北流经长杨宮西边,又往北流经盐屋县老城西边,又往东北流,与一⽔汇合。这条⽔上流承接盐屋县南源,往北流经县东,又往北流经思乡城西边,又往北流注⼊田溪。田溪⽔又往北流,注⼊渭⽔。县北有蒙笼渠,上流在郡县承接渭⽔,往东流经武功县,就是成林渠;往东流经县北,又叫灵积渠。《 河渠书》 以为是从堵⽔引⽔的。徐广说,此渠又叫诸川。⽔又往东流经槐里县老城南边。槐里县,就是古时的大丘邑,露王曾建都于此;秦时称为废丘,又叫舒丘。帝把这地方封给左中郞将皇甫篙,中平元年(184 ) ,立为侯国。槐里县南对渭⽔,北靠通渠。《 史记- 秦本纪》 说:秦武王三年(前308 ) ,渭⽔发红了三⽇;秦昭王三十四年(前273 ) ,渭⽔又大红了三⽇。《 洪范五行传》 说:红是火的颜⾊,⽔完全变红,是火克⽔的表现。渭⽔是秦的一条大河,,这是秦用严刑导致败的征兆。后来项羽⼊秦,封司马欣为塞王,定都于栋;封董鬓为翟王,定都⾼奴;封章邯为雍王,定都废丘。这就是三秦。汉⾼祖北征,平定三秦,引⽔灌城,于是灭了章邯。三年(前204 ) ,改名为槐里,王莽又改为槐治,世人都叫大槐里;晋太康年间(280 一289 ) ,这是始平郡的治所。槐里城有环绕如带的堤道,旧渠至今仍在,就是《 汉书》 所谓槐里环堤。东有漏⽔,发源于南山⾚⾕,往东北流经长杨宮东边。宮中有长杨树,于是就以树命名了。漏⽔又往北流经苇圃西边,也叫仙泽。又往北流经望仙宮;又往东北流,有耿⾕⽔注⼊。耿⾕⽔发源于南山耿⾕,往北流与柳泉汇合,往东北流经五柞宮西边。长杨宮与五柞宮相距八里,都是以树为名,正像陶渊明以五柳为名一样。所以张宴说:宮里有五柞树,宮在盐屋县西边。耿⾕⽔往北流经仙泽东边,又往北流经望仙宮东边,又往北流与⾚⽔汇合,又往北流经思乡城东边,又往北流注⼊渭⽔。渭⽔又东流,汇合了甘⽔。甘⽔发源于南山甘⾕,往北流经秦文王贫宮西边,又往北流经五柞宮东边。又往北流经甘亭西边,亭在甘⽔东岸的鄂县。从前夏启讨伐有启,就在此亭宣誓。所以马融说:甘是有启南郊的地名。甘⽔又往东流,到了涝⽔口。涝⽔发源于南山涝⾕,往北流经汉宜舂观东边,又往北流经鄂县老城西边,涝⽔沿着城边北流,与美破⽔汇合。美破⽔从宜舂观北面流出,往东北流,注⼊涝⽔。涝⽔北流,注⼊甘⽔,然后流注⼊渭⽔。这就是上林苑的故址。东方朔说,武帝在建元年间(前140 ~前135 )微服巡行,北到池,西到⻩山,南在长杨狩猎,东在宜舂游览。夜间漏下十刻,就出去和侍中、常侍、武骑、待诏及陇西、北地能骑的良家‮弟子‬约会(期)于殿下,所以有期门之名。天明后,就在山下乘马奔驰,猎鹿、野猪、狐和兔,又徒手与熊署格斗,皇上非常⾼兴。于是皇上派遣大中大夫虞丘寿王和能运算的待诏,登记阿城以南,盐座以东,宜舂以西所辖田亩及其售价,把这片土地划为上林苑,与南山连在一起。东方朔以秦建阿房宮而天下大的历史教训来进谏,陈述了按泰阶六符观察天象预卜吉凶变化的道理,皇上于是封他为大中大夫、给事中,赏赐⻩金百斤。最后造了上林苑。因而司马相如做了一篇天子游猎的赋,托称乌有先生、亡是公,在上林苑呈递给武帝。又东流,丰⽔从南方流来注人。

  丰⽔源出丰溪,往西北流,分成两条:一条往东北流,是支流;一条往西北流,接着又往北流,有⽔从东边注⼊;又往北流,有昆明池⽔注⼊;又往北流经灵台西;又往北流,到石墩注⼊渭⽔。《 地理志》 说:渭⽔又东流,与丰⽔汇合于短山內,二⽔汇合处并无别的⾼山奇岭,唯有原野丘陵和石堤而已。⽔上旧时有便门桥,正对便门,建于武帝建元三年(前138 )。张昌说:桥在长安西北,茂陵东边。如淳说:桥离长安四十里。渭⽔又流经太公庙北,庙前有太公碑,文字残缺,现在已无法辨认了。渭⽔又往东北流,与部⽔汇合。部⽔上流在昆明池北承接部池,就是周武王建都的地方。所以《 得经》 说;武王前来卜卦,建都选定镐京,灵⻳昭示大吉,武王都城建成。自从汉武帝在这里开凿昆明池,周都基址已遭毁坏,现在已无处探寻了。《 舂秋后传》 说:使者郑容进了柏⾕关,到平舒置时,看见华山有素车⽩马,车上人间郑容到哪里去,郑容答道:去咸。车上人说:我是华山君的使者,想请你带封信给部池君。你到咸去,要经过部池。看到大梓树下面有块有花纹的石头,你去拿来敲一下梓树,就会有人来接你的。你把信给他,但切勿拆。信到后,你可以得到你所想望的东西。郑容到了⾼“池,看见一棵梓树下果然有一块有花纹的石头。他拿起石头敲了一下梓树,有人回答道:来了!郑容就恍如睡梦中一般,清醒过来时,他看到一座宮阔,样子像是帝王的住所。一个侍者出来了,接过信到里面去了。过了一会儿,听到里面有说话声,说是祖龙死了。神明的事暗昧渺茫,是难以照常理来推想的,所以也无从细究它的秘奥了。⾼“⽔又北流,往西北与浇池汇合。浇池的⽔是从⾼“池西边出来的,西北流注⼊部⽔。《 ⽑诗》 说:浇,是⽔流动时的波浪。但世人相传,却以为是⽔名。郑玄说:丰、⾼下之间,⽔往北流。⾼笋⽔往北流经清冷台西边,又流经磁石门西边。磁石门在阿房宮前,全都用磁石砌成,所以就以磁石为门名。四方外族⼊朝的人,如果⾝上暗蔵着刀剑恺甲进门,就会觉察到,可以责令他出示神明,所以也叫却胡门。部⽔又北流,注⼊渭⽔。渭⽔北岸有杜邮亭,离咸十七里,现在叫孝里亭,里面有⽩起祠。⽩起作战有克敌制胜的本领,却愧无尹商的仁德,这里就是他自勿g 的地方,岂不可悲!渭⽔又往东北流经渭城南边,文颖以为就是旧时的咸,是秦孝公所居住的离宮。献公建都栋,天上纷纷落下金子。周太史檐去见献公,说:从前周与秦国由合而分,分后五百年又合,合后七十年才出霸王。到孝公建咸,筑冀网,才迁都到这里来。所以《 西京赋》 说:秦的居处在北方,就是咸。太史公说:长安,就是旧时的咸。汉⾼帝改名为新城,武帝元鼎三年(前114 ) ,另建渭城,城在长安西北渭⽔的北岸,就是王莽的京城。渭城开始时隶属扶风,以后并⼊长安。渭⽔南边有忱⽔注⼊。汰⽔上流在樊川承接皇子破,那地方就是杜县的樊乡。汉⾼祖到了栋,因将军樊啥以⽔淹废丘城功劳最为卓著,就以此乡赐给他作食邑。沈⽔往西北流经杜县的杜京西边;往西北流经杜伯墓南。杜伯和他的朋友左儒在宣王朝中做官,左儒无罪被杀,杜伯也为他而死,最后向宣王报了仇。所以成公子安《 五言诗》 说:谁谓鬼无知?杜伯宣王。汰⽔又往西北流经下杜城,就是杜伯国。沈⽔又往西北流,与旧渠相汇合。旧渠有两条⽔,上流承接⽔,在⾼原汇合,往北流经河池酸东边,往北注⼊沈⽔:沈⽔又北流,与昆明故池汇合,又往北流经秦通六基东边,又往北流经竭⽔破东边,又往北流,接纳了破⽔。破⽔上流承接该破,往东北流,注⼊沈⽔。汰⽔又往北流经长安城,西流与昆明池⽔汇合。池⽔上流在昆明台承接昆明池,从前王仲都就住在昆明台_胜。桓谭《 新论》 提到元帝患病,征求天下方士,于是汉中送来道士王仲都。元帝下诏间他有什么本领,答道:能经得起冷热。于是在严冬极冷的⽇子,叫他⾚膊坐在马车上,在上林昆明池上环绕结冰的池⽔奔驰。驾车人穿着厚厚的狐⽪⾐还冷得发抖,只有王仲都一人却面不改⾊,躺在池台上若无其事似的。夏天酷热的⽇子,叫他坐在太底下晒,四面围上十只火炉,他也不说热,而且⾝上不出汗。池⽔往北流经部京东边,秦阿房宮西边,《 史记》 说: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 )因咸人多,先王的宮殿小,于是在渭南建筑朝宮,也叫阿城。秦始皇先修建了前殿阿房宮,殿上可坐一万人,殿下可以竖立五丈⾼的旗。四周绕以阁道,从殿里一直通到南山;在山巅建阀,从阿房宮修建复道跨过渭⽔,与咸相连;以咸象征天极,阁道则表示跨过天汉,通到营室星。《 关中记》 说: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东西长一千步,南北宽三百步,庭中可容十万人。昆明池⽔又转向阿房宮北面流过,往东北流注⼊竭⽔破。破⽔从北面流出,经汉武帝建章宮东,在凤阀南边往东注⼊沈⽔。汰⽔又往北流经凤网东边。《 三辅⻩图》 说:建章宮,汉武帝建,周围二十余里,宮內有成千上万的门窗。东边是凤网,⾼七丈五尺,俗名贞女楼,其实不是。《 汉武帝故事》 说:阀⾼二十丈。《 关中记》 说:建章宮圆形的门网,面对北道,上面有金凤,⾼丈余,所以叫凤网。繁钦《 建章凤阀赋》 说:秦汉时的规模,已然无存了,只有建章宮的凤网,还独自屹立着,虽然不是宮外张贴告示的象魏的规制,但也可算是一代伟大的楼观了。谊⽔又北流,分为两条:一条往东北流,一条往北流经神明台东边。《 傅子- 宮室》 说:皇上在建章宮中筑了神明台、井⼲楼,⾼度都有五十余丈,上面都建了悬阁,下面有车路相通。《 三辅⻩图》 说:神明台在建章宮里面,台上有九个房间,现在人们称为九子台,其实不是。沈⽔又流经渐台东。《 汉武帝故事》 说:建章宮北有太掖池,池中有渐台,⾼三十丈。渐,是浸的意思,就是就被池⽔所浸;还有丫个说法,以为渐是星名。南有璧门三层,⾼三十余丈;中殿十二间,台阶都用⽟砌成。铸了铜凤一只,⾼五丈,以⻩金作为装饰;楼屋上方的椽头上贴着⽟璧,因此叫璧⽟门。汰⽔又往北流,注⼊渭⽔。汰⽔又名濡⽔,所以吕忱说:濡⽔发源王杜陵县。《 汉书音义》 说:濡是⽔声,并不是⽔名。此⽔又叫⾼都⽔。前汉末年,王氏五侯大规模开池建宅,把汰⽔引⼊长安城。所以老百姓的歌谣道:五侯开始兴起,曲最为盛富。毁堤毁去⾼都,⽔流连结五杜。筑成土山、渐台,象征西方⽩虎。说的就是这条⽔。

  又往东流过长安县北边,

  渭⽔东流,分成两条。《 广雅》 说:从渭⽔分出的支流就是汞⽔,正像河有雍⽔一样。这条⽔渠往东北流经魏雍州刺史郭淮碑南边,又往东南流,汇合了一条⽔,流经两座石人的北面。秦始皇造桥时,千斤椎太重,拿都拿不动,因而用石块雕刻成大力士孟贵等人像,向他们致祭,这样,千斤椎才拿得动了。⽔又往东流经侯祠北边,⽔涨时就要去祭祀。这位⽔神能掀起大浪,所以与河伯一起享祭。但后世人们却错当成是邓艾祠,真是可悲!谗人得志,世道沦亡,忠良就要受害了!⽔又东流,注⼊渭⽔。⽔上有桥,称为渭桥,秦时所建,也叫便门桥。秦始皇在渭⽔南北都建了离宮,以象征天宮,所以《 三辅⻩图》 说:渭⽔穿过都城,象征天汉;跨河建桥通往南岸,以仿牵牛星。南岸有长乐宮,北岸有咸宮,为使两宮间可以相通,因此建造了这座桥。桥宽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桥上建屋六十八间,有柱七百五十,有梁一百二十二爷。桥的南北两头有堤,立石柱。柱南由京兆尹主管,柱北由左冯诩主管;设有令承等官,各带役徒一千五百人。桥的北端,在⽔中堆垒石块,所以石柱桥。旧时有忖留神像。此神曾和鲁班谈话,鲁班叫他出来。忖留说:我的相貌很丑陋,你善于描画人物容貌,我不能出来。鲁班于是拱手作揖,对他说:请你把头露出来和我相见吧。于是忖留露出头来,鲁班就以脚画地。忖留觉察到了,就重新没⼊⽔中。所以他的像是放在⽔上的,只有背部以上露出⽔面。后来董卓⼊关,烧掉这座桥梁;魏武帝重修,桥宽三丈六尺。忖留的像,因曹公骑马时看到吃了一惊,又命令把它拿掉。《 燕丹子》 说:燕太子丹留秦作人质,秦王待他无礼,就要求回国。秦王造了一座装了机关的桥,想用来谋害他,但在太子丹过桥时,机关却没有触发。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两龙相,抬起他的车子,所以机关不发。但现在已弄不清原来的地点了。渭⽔又东流,与沈⽔支流汇合。这条支流上流承接沈⽔,往东北流经邓艾祠南边,又东流分成二条。一条往东流⼊逍遥园,注⼊藕池。池中有⾼台和楼阁,⽔上盖満碧荷,荷花和莲实可供玩赏。另一条北流注⼊渭⽔。渭⽔又往东流经长安城北边。长安城于汉惠帝元年(前194 )开始修筑,六年(前189 )建成,这就是咸城。秦时的离宮是没有城的,所以给它造城。王莽改名为常安。长安城有十二座城门。从东边出城,北端第一门原名宣平门,王莽改名舂王门、正月亭,又名东都门;外城城门也叫东都门,就是逢萌挂冠弃官而去的地方。第二门原名清明门,又叫凯门,王莽改名为宣德门、布恩亭;內有藉田仓,又称藉田门。第三叮原名霸城门,王莽改名为仁寿门、无疆亭;人们看到城门是青⾊的,又叫青城门,或名青绮门,又叫青门。旧时门外出产好瓜。从前广陵人邵平是秦时的东陵侯,秦亡后做了平民百姓,在这座城门外种瓜,瓜很甜美,所以人们称为东陵瓜。阮籍《 咏怀诗》 说:从前听说有东陵瓜,就在青门外近畔。瓜田一畦接着一畦,大瓜小瓜相连成串。诗里说的就是此门。从南边出城,东端第一门原名覆盎门,王莽改名为永清门、长茂亭。此门以南有下杜城。应劭说:下杜城就是旧时杜陵的下聚落,所以叫下杜门,又叫端门,北与长乐宮相望。第二门原名安门,又称鼎路门,王莽改名为光礼门、显乐亭,北对武库。第三门原名平门,又叫便门,王莽改名为信平门、诚正亭。又叫西安门,北与未央宮相望。从西边出城,南端第一门原名章门 ,王莽改名为万秋门、亿年亭,_又叫光华门。第二门原名直门,王莽改名直道门、端路亭,就是旧时的龙楼门。张宴说:门楼上有铜龙。《 三辅⻩图》 说:这是长安西出第二门,说的就是此门。第三门原名西城门,又叫雍门.王莽改名为章义门、著义亭。⽔从城北流⼊,有函里,人们称为函里门,又叫侠门。从北边出城,西端第一门原名横门,王莽改名霸都门、左幽亭。横,如淳说:音光,所以叫光门。外城有都门、棘门。徐广说:棘门在渭北。孟康说;在长安北,是秦时的宮门。如淳说:《 三辅⻩图》 称,棘门在横门外。按《 汉书》 ,徐厉曾驻军于此,以防匈奴。又有通门、亥门。第二门原名厨门,又叫朝门,王莽改名为建子门、广世亭,又叫⾼门。苏林说:⾼门是长安城北门。门內有长安厨官在东边,所以叫厨门。如淳说:现在叫广门。第三门原名杜门,又⽇L !利城门,王莽改名为进和门、临⽔亭。城门外有客舍,所以人们称为客舍门,又叫洛门。所有这些城门都有通衙大道四通八达,每座大开的城门各有三条大路穿过。修建大路时以大铁锤夯土,两边种植林木。左边出门,右边进门,往来有一定的路径;行人出⼊,有上行道和下行道的分别。汉成帝做太子时,元帝曾有急事要他速去,太子出龙楼门,不敢横穿御道,就一直往西到直城门才得过去。他这么久才到、皇上心里觉得奇怪,间他是什么缘故。太子把情况讲给他听,皇上很⾼兴,于是下了诏令,特许太子可以横穿御道。渭⽔往东流,与昆明旧渠汇合。旧渠上流承接昆明池东口,往东流经河池破北― 也叫女观破,又往东流,与沈⽔汇合,此渠又叫嘈渠。渠⽔又往东流经长安县南边,往东流经明堂南边。明堂就是从前引⽔围绕最⾼学府辟雍处,地址在鼎路门东南七里。辟雍的规范建筑形式上圆下方,內有九宮十二堂,四向有五个房间。堂北三百步,有观察天象的灵台,是汉平帝元始四年(4 )所建。⽔渠南岸有汉时原来祭天的圆丘,成帝建始二年(前31 ) ,废除了雍五峙,才开始在长安南郊祭祀皇天上帝。应肋说:天郊在长安南面,就是这个圆丘。旧渠北有⽩亭、博望苑,是汉武帝为太子而建的,依他的爱好,让他在那里可与宾客游。太子弄巫术害人一案被揭发后,砍开杜门向东出逃,史良娣被杀,葬开苑北,宣帝称为庚园;又因有戏子千人在思后的园庙里作乐,所以又叫千乡。旧渠又东流,接着北转流经青门外,与沈⽔的支渠汇合。支渠上流在章门西承按汰⽔,渠道引⽔⼊城,东边是仓池。池在未央宮西,池中有渐台,汉兵兴起后,王莽死于此台。渠⽔又往东流经未央宮北边。⾼祖在关东时,命令萧何去兴建未央宮,萧何就开辟龙首山来营建这座宮殿。山长六十余里,山头俯临渭⽔,山尾伸到樊川;山头⾼二十丈,山尾渐低,⾼五六丈;土壤呈红⾊,很‮硬坚‬。传说从前有黑龙从南山出来,去饮渭⽔,所经过的路线依山而形成痕迹。建宮依山为基,门阀也不须再筑台址,就已⾼出长安城之上了。北有玄武阀,就是北网。东有苍龙网,网內有阎阖、止车诸门。未央殿东有宣室、⽟堂、麒麟、含章、⽩虎、凤凰、朱雀、鹤莺、昭诸殿,天禄、石渠、麒麟三阁。未央宮以北,就是桂宮,周围十余里,里面有明光殿、走狗台、柏梁台,从前有复道相通。所以张衡《 西京赋》 说:后宮之外,漫长的阁道弯弯曲曲,通往长乐宮和明光殿,往北通到桂宮。旧渠在二宮之间流过,称为明渠。又东经武库北,从前擂里子葬在这里。槽里子名疾,是秦惠王的异⺟弟,为人滑稽而富于智谋,秦人称他为智囊。他葬在昭王庙西边,即渭南乡的搏里,所以民间称他为擂里子。他曾说:我百年之后,在我坟墓西边会夹建起天子的宮殿。赢疾死于昭王七年(前300 ) , 葬于渭南章台东边。到了汉时,长乐宮在他墓东,未央宮在他墓西相继修建起来,武库则正对着他的坟墓。秦人谚语说:力气要数任鄙,智慧要数得里。明渠又往东流经汉⾼祖长乐宮北边,就是原来秦时的长乐宮。此宮周围二十里,殿前排列着铜人,殿西有长信、长秋、永寿、永昌诸殿;宮殿泊匕有池,池北有层台,民间称此池为酒池,实则不是。旧渠北面有楼,立着汉京兆司马文预碑。旧渠又东流出城,分为两条,就是《 汉书》 所说的王渠。苏林说:王渠就是官渠,正如现在所说的御沟。晋灼说:王渠是渠名,在城东覆盎门处。一条流经杨桥下-一就是青门桥,傍着城边往北流经邓艾祠西边,往北注⼊渭⽔,现在已经无⽔了;另一条向右边注⼊昆明旧渠,往东流经奉明县广城乡的廉明苑南边。史皇孙及王夫人葬在城北,宣帝把他们迁葬到苑南,经占卜选为修建悼园的地址,迁了一千六‮家百‬民户进来,以补充人口,并设置奉明县以照管两座墓园。墓园在东都门。昌邑王贺自霸驾驭着皇帝的车驾,郞中令龚遂陪乘,到广明东都门,就是此门。旧渠往东北流经汉太尉夏侯婴墓西边。夏侯婴殡葬那天,驾枢车的马悲鸣,轻车不能前进。地下掘出石榔,铭文说:唉!让滕公就住在这间房子里吧!于是就在这里安葬。墓在城东八里,饮马桥以南四里,所以当时人称为马家。旧渠又北流,分成两条:一条往东流经虎圈南边,往东注⼊霸⽔;一条往北流与渭⽔汇合,现在已经无⽔了。

  又往东流过翎陵县北边,翎⽔从县城西北流来注人。

  一霸,是⽔上地名,这条⽔古时叫滋⽔。秦穆公称霸于世时,把滋⽔改名为霸⽔,以显耀他称霸的功业。霸⽔发源于蓝田县的蓝田⾕,就是以多⽟而闻名的地方。西北有铜⾕⽔,稍东有惘⾕⽔,‘二⽔汇合后西流,又往西注⼊坚⽔。堡⽔又往西流经晓关,往北流经晓柳城,东西有两城并峙,魏在城內部署了青坚军,所以人们又称为青堡城。秦二世三年(前207 ) ,汉⾼祖从武关进来攻秦,赵⾼派遣大将在晓关抵抗。《 土地记》 说:蓝田县南有晓关,地名晓柳,有道路通荆州。《 晋地道记》 说:关在上洛县西北。堡⽔又往西北流,注⼊霸⽔。霸⽔又往北流经蓝田川,流过蓝田县东边。按《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三年(前367 ) ,秦子向赐名为蓝君,蓝田就是子向旧时的食邑。蓝田川有汉临江王刘荣墓。景帝因他有罪征召他,临行时在江陵北门饯别,车轴忽然断了,⽗老们哭泣道:我们的大王不会回来了!刘荣一到,中尉琊都就严厉地把他斥责了一顿,他年纪轻,胆子小,心里害怕,就‮杀自‬了,葬在这里。葬后有几万只燕子衔泥放在坟上,百姓都很怜悯他。霸⽔又在左边汇合了沪⽔,流经⽩鹿原东边,与霸川西岸相邻近,就是旧时的芷。按《 史记》 ,秦襄王葬在芷,称为霸上;汉文帝葬在这里,称为霸陵,在长安东三十里。陵上有四条排⽔道用以排⽔。所以王仲宣赋诗道:往南登上霸陵的⾼冈,回头遥望着长安。汉文帝曾想从霸陵上向西跑下陡坡,袁盎在这里勒住车驾的缪绳。文帝说:将军胆子也太小了!袁盎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不在堂前的檐下安坐,家有百金的人,不倚着楼殿的栏⼲站立,圣人是不会去冒险的。现在从这里下坡,难保不出事故,假使马惊车覆,怎么对得起⾼祖呢?于是文帝才作罢。霸⽔又北流,有长⽔注⼊。长⽔发源于杜县的⽩鹿原,⽔往西北流,称为荆溪;又往西北流,左边汇合了狗枷川⽔。狗枷川⽔有两个源头,西川上流承接魄山的研梁⾕,稍东,有苦⾕,两条⽔汇合后,往东北流经风凉原西边。《 关中图》 说:丽山以西,一片平川中有个山丘,名叫风凉原,位于瑰山北面,是雍州的福地。这里说的就是这片⾼地。此⽔沿着溪边北流,原上有汉武帝祠。⽔在右边汇合东川。东川发源于南山石门⾕,稍东有孟⾕,稍东有大⾕,稍乐有雀⾕,稍东有土门⾕― 这五条⽔北流出⾕,往西北流经风凉原东边,又北流与西川汇合。风凉原是二⽔的汇流处,汇合后又往北流,经过宣帝许后陵东北。许后陵离杜陵十里,⽔流到这里名为狗枷川;川东又名⽩鹿原,上有狗枷堡。《 三秦记》 说:丽山西有⽩鹿原,原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大狗来到这里,下面有贼,狗就向他狂吠,一堡赖以平安,所以川也因而得名了。川⽔又往北流经杜陵东边。元帝初元元年(前48 ) ,把宣帝葬在杜陵,北距长安五十里。杜陵西北有杜县老城,秦武公十一年(前687 )设县,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 ) ,把杜东原上作为初陵,于是把杜县改名为杜陵,就是王莽的饶安。狗枷川⽔又北流注⼊荆溪,荆溪⽔又往北流⼊霸县,有温泉注⼊。温泉⽔自原下流出,注⼊荆溪⽔后,就流注⼊霸⽔,俗称沪⽔是搞错了。《 史记音义》 ,文帝出安门,《 注》 说:在霸陵县。说:霸⽔、沪⽔,就是长⽔就是《 郡国志》 所说的长门亭。虽然没有列⼊祭祀的典籍之內,但因离秦汉都城咸很近,径、渭、长⽔也都受到可与大川相比的祭祀。从前文帝途中在霸陵休息,向北站在⾼岸边,指着去新丰的路告诉慎夫人说:这就是去邯郸的路。于是叫慎夫人鼓瑟,文帝亲自伴着乐曲歌唱,心里很感凄悲凉。他环顾着群臣说:以北山石做棺榔,用经⿇棉絮浸了陈漆塞⼊间,难道撬得开吗?张释之说:如果墓內蔵有人们所想的东西,即使把整座南山封得严严的,也还是有隙的;如果没有人们所想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棺,又愁什么呢丁文帝说:说得不错,就封他当廷尉。韦昭说:⾼岸两边夹⽔,叫厕;现在这片⾼地就夹在两⽔之间。霸⽔又北流,汇合了两条川流,又北流,旧渠从右边流出。霸⽔又往北流经王莽九庙南边。王莽地皇元年(20 ) ,广泛征集天下工匠,把西苑、建章等十余处宮馆拆毁,拿拆下的木材砖瓦来建造九庙,下吏百姓都要纳人头税,用捐献来的钱⾕,以资助建成九庙。庙殿都是双层的,上古始祖的祠庙,东西南北各四十丈,⾼十七丈,其余的祠庙减半;做了铜的斗拱,用金银雕花装饰,把百工绝顶精巧的技艺全都使上了。截⾼补低,工程费用⾼达数百万,民佚死者以万计。霸⽔又往北流经积道。积道在长安东十三里,王莽的九庙在积道的南边。汉朝有⽩蛾成群而飞,从东都门飞过积道。吕后在霸上攘灾祈福,回来时看见一只青灰⾊的狗,扑上来用爪子抓她的胳肢窝。⽔上有桥,称为霸桥。地皇三年(22 ) ,霸桥遭火灾,东头先起火,兵卒数千人用⽔来浇,都不能扑灭;火从早晨烧起,到晚间整座桥都烧光了。王莽讨厌这场火灾,就下了一纸诏书说;甲午那天大火焚毁霸桥,乙未那天就是立舂之⽇。我以神明的圣祖⻩帝和虞舜后裔的⾝份受命作天子,到地皇四年(23 )已有十五年了。正好在三年冬尽的时⽇,毁去这座不正的桥梁,正是要振兴新朝,促进统一长存之道,就将霸桥改名为长存桥。霸⽔又北流,左边接纳了潜渠,⽔流穿过霸⽔,从右边流出。往东流经霸城北边,又往东流经子楚陵北边。皇甫谧说:秦庄王葬于芷的丽山。京兆东南的霸陵山,刘向说:庄王因山的名气大,就在那里筑墓。《 战国策》 说:庄王字异人,改名子楚,所以世人至今还称为子楚陵。又往东流经新丰县,在右边汇合了旧渠。旧渠上流承接霸⽔,往东北流经霸城县旧城南边。霸城县就是汉文帝的霸陵县,王莽改名为⽔章。魏明帝景初元年(2 37 ) ,想把长安的铜人搬过来,但因铜人太重,无法搬运,只得留在霸城以南。有人看见蓟子训和⽗老一起在‮摩抚‬铜人,说:我正好看到铸造铜人,算起来已近五百年了旧渠又往东北流经刘更始墓西面。更始帝于二年(24 )被⾚眉所杀,前侍中刘恭乘夜去把他的尸体运回掩埋了,光武派遣司徒邓禹把他安葬于霸陵县。更始帝的尚书仆、行大将军事鲍永,受命把军队结集在河东,听说更始帝已死,就投向世祖,一再升官,当上司隶校尉。他巡察京瓷时经过更始帝墓,就一 马拜哭,吊悼完毕,方才离去。光武帝去问公卿,大中大夫张湛说:仁爱的人不遗弃旧友,忠贞的人不忘记君主,这是德行崇⾼的人啊!于是光武帝心中的疑虑才消除了。又往东北流经新丰县,又向右流汇合了嘈渠,此渠是汉大司农郑当时所开。他因渭⽔难以运粮,就叫齐国的⽔利专家徐伯调派兵丁开渠,把渭⽔引进来。渠道从昆明池起,南边沿着山脚,往东通到大河,既有助于耕作,又可以运粮,利处很多,但现在已经无⽔了。霸⽔又往北流经秦虎圈东边。《 列士传》 :秦昭王约魏王会见,魏王不去,只派朱亥送了一对璧给他。秦王大怒,把朱亥关到虎栏里去。朱亥对着老虎怒目圆睁,眼角都睁裂了,⾎滴溅到老虎⾝上,老虎怕得动也不敢动,就是在这地方。霸⽔又往北流,注⼊渭⽔。渭⽔又往东流,与成国旧渠汇合。这条渠道是魏尚书左仆卫臻征蜀时所开,号为成国渠,用以引⽔灌溉田亩。渠道上流在陈仓以东承接沂⽔,往东流经郡、武功、槐里县以北,渠左有‮定安‬梁严墓,现在还有碑褐存在。⽔又往东流经汉武帝茂陵南边,就是从前槐里的茂乡。应肋说:武帝亲自在长安西北八十余里建陵。

  《 汉武帝故事》 说:武帝死后,显灵对陵令薛平说:我虽已失势,但到底还是你的君主,怎么可以让下吏兵卒之辈到我陵上来磨刀剑呢?从今以后,你要噤止他们。薛平叩头请罪,武帝忽然不见了。他去查问,果然陵墓旁边有一块方石,可以当磨石用,下吏兵卒常常偷偷地在那里磨刀剑。霍光想把那些人杀了,张安世说;神道之事幽渺难知,不宜作为执法的依据。于是才作罢。所以阮公《 咏怀诗》 说:片刻间就失去权势,让人们带剑走上我坟墓。陵墓西边偏北一里,就是李夫人墓,有三层,人们叫英陵。李夫人兄李延年懂音律,尤其善于歌舞,武帝很喜他;每当制作了新曲,听众无不受到感动。他常常在侍候武帝时跳舞,唱道:北方有一位美人,有举世无双绝⾊。看一眼会毁一座城,再一眼就亡一个国。难道你不知道毁城又亡国,绝世美人难再得!皇上说:世界上难道会有这样的人吗?平主说:有,就是李延年的妹妹。武帝召她进宮,‘见她人,善于歌舞,大为宠爱,但她不幸早死;武帝怜悯她,就以皇后之礼安葬她。武帝心里悲伤,时时刻刻思念着她,并作诗悼亡。旧渠往东流经茂陵县老城南边,茂陵县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 )设置。《 地理志》 说:宣帝设置为县,就是王莽的宣成。旧渠又往东流经龙泉北边,现在人们称为温泉,其实不对。渠北旧堤北边,就是龙渊庙。如淳说:《 三辅⻩图》 有龙渊宮,现在长安城西有龙渊庙所在的地点,就是龙渊宮的遗址。旧渠又往东流经姜原以北,渠北有汉昭帝陵墓,东南距长安七十里。又往东流经平陵县老城南边。《 地理志》 说:平陵县是昭帝所置,就是王莽的广利。旧渠南有窦氏泉,北有徘徊庙。又往东流经汉大将军魏其侯窦婴墓南边;又往东流经成帝延陵南边。延陵东北五里,就是平帝康陵所在的山坡。旧渠又往东流经渭障南边。元帝永光四年(前40 ) ,以渭城寿陵亭原上作为初陵,下诏不设共城。又往东流经哀帝义陵南边;又往东流经惠帝安陵南边,陵北有安陵县旧城。《 地理志》 说:安陵县,惠帝置,就是王莽的嘉平。渠旁有杜邮亭。又往东流经渭城北边。《 地理志》 说:县里有兰池宮。秦始皇微服出行,在兰池遇到強盗,但现在已不知道在哪里了。又往东流经长陵南边,也叫长山。秦时称皇帝坟墓为山,汉时称陵,所以通称山陵。《 风俗通》 说:陵是天然生成的,现在王公坟墓称为陵。《 舂秋左传》 说:南陵,是夏帝皋的坟墓。《 舂秋说题辞》 说:丘,就是墓;家,就是肿,就是隆起的坟,依山罗列,分出尊卑的名分。旧渠又往东流经汉承相周墓南边,墓北又有周亚夫墓。旧渠东南称为周氏曲。又往东南流经汉景帝陵南边;又往东南流,注⼊渭⽔,现在已经无⽔了。渭⽔又往东流经霸城县北边,与⾼陵⽔为分界;⽔南有定陶恭王庙、傅太后陵。元帝死后,傅昭仪随恭王返回封国,称为定陶太后。十年后恭王死了,他的儿子嗣位为王,后来被征召为太子。太子即帝位后,参照宣帝⽗悼皇的先例,在京师建立恭王宗庙。元寿元年(前2 ) , 傅后死,合葬于渭陵。据潘岳《 关中记》 ,汉代皇帝皇后同墓地,就是合葬,但不共陵,诸侯也都援此例。恭王庙在霸城西北,庙的西北面就是傅太后陵。傅太后不与元帝同葬一墓,称渭陵,并不是说元帝陵,因在渭⽔以南,所以叫渭陵。太后陵与元帝陵平级,这是说⾼度都是十二丈。王莽上书拆毁傅太后墓,坟墓崩塌,庒死数百人;开棺时臭气远扬,几里以外都能闻到。在位的公卿都合王莽的心意,送来钱币嫌帛,并派了‮弟子‬、诸生、四夷共十余万人,手持掘坟工具,帮助将作大匠去掘傅后墓,连掘二十天方才掘平,在周围种植荆棘,作为天下的戒鉴。现在那里泥土准得还很⾼,人们称为增埠,又叫增⾩,民间又说是成帝初陵处,这些也弄不清楚。渭⽔又流经平阿侯王谭墓北,墓旁有碑,径⽔从左边注⼊。渭⽔又往东流经彰县西边,这是从陇西郡的彰县迁徙过来的。渭⽔又往东流,到了⽩渠枝口;又往东流,与五丈渠汇合。渠⽔发源于云县石门山,称为清⽔,往东南流经⻩荻山西又往南流到投栩县,经平原往南流,称为清⽔口。⽔往东南流,穿过郑渠;又往东南流⼊⾼陵县,流经⻩⽩城西― 旧时的曲梁宮就在这里― 往南穿过⽩渠,转弯往东流,称为曲梁⽔。又往东南流经⾼陵县老城北边,往东南穿过⽩渠读,又往东南流⼊万年县,称为五丈渠。又流经藕原东边,往东南流,注⼊渭⽔。渭⽔右边流经新丰县老城以北,东流与鱼池汇合。鱼池⽔发源于丽山东北,原来引⽔北流,后来秦始皇葬在山北,⽔到这里就绕弯前进,东流北转。秦始皇造陵时在那里取土,挖成很深的洼地,于是积⽔成池,称为鱼池。池在秦皇陵东北五里,周围四里,池⽔往西北流经秦始皇墓北。秦始皇大搞厚葬,在丽戎之山― 又名蓝田― 营建墓地。山北多金,山南多⽟,秦始皇贪它的美名,因而葬在这里。他劈山凿石,在墓⽳下面堵死三条地下⽔,用铜铸造棺榔;墓地周围三十余里,墓室上面画了天文星宿的图象,下面用⽔银模拟天下的四读、百川,五岳、九州,地理形势无不具备。墓內还置宮观百官,堆満奇器珍宝。又令工匠制作装置了机关的弩,有人⼊內行近,就发弩死他。墓內用人鱼膏作灯烛,取其能久燃不灭。后宮没有生过儿子的妃殡,殉葬的极多。坟⾼五丈,周围五里余,筑陵动用了七十万人,接连好几年方才告成。但周章百万大军却已打到陵下了,于是派章邯率领筑陵役夫去抵抗,却约束不住这批人。项羽⼊关,掘开陵墓,用三十万人搬运墓內葬品,接连三十⽇还搬不完。关东盗贼熔化铜棺来取铜,牧人寻羊放火烧陵,大火延烧了九十⽇不能扑灭。陵墓北面与鸿门遥遥相对,相距十里。池⽔又往西北流,西南面有温泉,人们用以治病。《 三秦记》 说:丽山西北有温泉,致祭之后才可⼊⽔,不祭就会烫烂⽪⾁。民间传说称:秦始皇与神女同游,不听她的话,神女唾他,使他生疮;于是秦始皇向她谢罪,神女就为他变出温泉,因而后人就用它来洗疮。张衡《 温泉赋- 序》 说:我经过丽山,参观了温泉,‮浴沐‬于神井,赞美这广大福泽遍施于人,于是为温泉作赋。这温泉,是不会烫坏人的⾝体了。池⽔又流经鸿门西面,又流经新丰县旧城东面,这里从前是丽戎的地区。⾼祖在关中称王,太上皇想回东方去,所以仿照故乡的风貌,来建造这座新城,建立土地庙,种植松树、榆树,使街道庭院,看来就和家乡一模一样;又把一部分丰县民众迁过来,补充城內人口,所以名为新丰。汉灵帝建宁三年(170 ) ,改为都乡,封给段顺,立为侯国。以后设立架城。⽔沿城边北流,人们称为架⽔;又往北穿过嘈渠,往北注⼊渭⽔。渭⽔又往东流经鸿门北边,这是旧时北下大道所经山坡缺口的地名,右边有鸿亭。《 汉书》 载,⾼祖将见项羽。《 楚汉舂秋》 说:项羽在鸿门,亚⽗说:我叫人望沛公,他头上有一股气直冲天庭,五彩错杂相间,有的像龙,有的像云,这不是做臣子者的气,还是先杀了他好。⾼祖去会见项羽,范增向项羽使了个眼⾊,但项羽没有理会他。樊啥带了盾推开门卫闯了进来,在这里吃猪肘子,项羽夸他豪壮。《 郡国志》 说:新丰县东有鸿门亭。郭缘生《 述征记》 说:有人说霸城南门叫鸿门。项羽将利用与⾼祖的会见来加害他,但项羽心肠软,下不了决心;范增为他策划,却未被采纳,项伯终于护卫⾼祖,使他得免于难。⾼祖到了霸上后,就封为汉王。按《 汉书注》 ,鸿门在新丰东十七里,那么离霸上就应有一首里了。按《 史记》 ,项伯乘夜骑马去告诉张良,张良带他去见⾼祖,仍让他连夜回去。推究其间的里程,不可能这么远。现在⽗老相传,鸿门在霸城南门外数十里,从情理上是说得通的。郭缘生写这篇记虽然遍读《 史记》 、《 汉书》 ,但叙述一路所见,却可说读书不用脑子。现在新丰县老城东三里有一道山坡,长二里余,把它掘开以通道路,南北大开,有如门户,称为鸿门。孟康说:鸿门在新丰东十七里,但事实上却没有;大概他是指县治而言,不是说新丰城。从新丰老城西到霸城是五十里。霸城西十里是霸⽔,西二十里则是长安城。应肋说:霸,是⽔上地名,在长安东二十里,就是霸城。⾼祖过去屯兵的地方,东距新丰既然很远,项伯又怎能连夜与张良同见⾼祖呢?依此推断,可知缘生此记的谬误了。渭⽔又东流,有石川⽔南流注⼊。渭⽔又东流,有戏⽔注⼊。戏⽔发源于丽山冯公⾕,往东北流,又往北流经丽戎城东。《 舂秋》 :献公五年(前672 )伐丽戎,就在此城得到丽姬。丽戎是男爵一级的封国,姓姬,就是秦时的丽邑。戏⽔又北流,右边汇集了三条溪⽔,流经鸿门东边,又往北流经戏亭东边。应劭说:戏,是弘农湖县的西部边界。但这里和湖县隔了好几个县,不可能是湖县的西部。苏林说:戏是城名,在新丰东南四十里,孟康说:戏是⽔名,就是现在的戏亭⽔。从前周幽王想取悦褒姐,褒似不笑,幽王就敲起鼓,点起烽火来征召诸侯。‘诸侯都来了,但并没有敌人打进来,褒姐这才笑起来,幽王也非常⾼兴。后来⽝戎真的来了,幽王又点起烽火征召诸侯,诸侯都不来,幽王就在戏⽔上打了败仗,在丽山以北被杀。所以《 国语》 说:幽王灭亡。汉成帝建始二年(前31 ) ,兴建延陵作为初陵,以为不吉,又在霸曲亭南改建。鸿嘉元年(前20 ) ,在新丰戏乡立昌陵县,以照管初陵。永始元年(前16 ) ,下诏说:昌陵地势低洼,地处偏远,环境恶劣,不可作为帝‮安天‬眠地方,着即停止建设工程,撤回官民,并把将作大匠解万年贬滴到墩煌。《 关中记》 说:昌陵在霸城东二十里,筑陵时要从东山运土,按运费计算,运到的泥土与稻⾕等价,耗资巨万,接连多年还是建不起来。昌陵就在这地方。戏⽔又往北流,分为两条,都注⼊渭⽔。渭⽔又往东流,有冷⽔注⼊。冷⽔发源于南方的肺浮山,山麓与丽山相连,但山名不同。冷⽔又往北流,汇合了三条溪流,并成一条,流经架、新丰两平原之间,北流注⼊渭⽔。渭⽔又往东流,酋⽔发源于南方的倒虎山,西流汇集了五条溪⽔,并成一条,流经秦步⾼宮以东― 世人称为市丘城,经新丰原东边,往北流经步寿宮西边,又北流注⼊渭⽔。渭⽔又往东流,接纳了西⽔;又往东流,接纳了东⽔;二⽔都发源于南方的广乡原北境,一同往北注⼊渭⽔。渭⽔又往东流经下卦县老城南边,秦伐郊,把卦戎安置在这里。因为有个上卦,所以称这里为下卦。渭⽔又往东流,与竹⽔汇合。竹⽔发源于南方的竹山,往北流经媚加⾕,流过广乡原东边,民间称为大⾚⽔,北流注⼊渭⽔。渭⽔又东流,就到⽩渠口。太(大)始二年(前95 ) ,赵国中大夫⽩公上书建议开渠。引导径⽔,上端从⾕口开始,从郑渠南边流出,名叫⽩渠。民间歌谣道:在哪里耕田?在池⾕口。郑国渠在前,⽩渠开凿在后。民谣说的池⾕口,就是⽩渠的起端。渠⽔往东流经宜舂城南边,又往东南流经池城北边,有支渠流出。支渠往东南流经藕原下,又往东流经郭县老城北边,往东南注⼊渭⽔,现在已经无⽔了。⽩渠又东流,有支渠分出,往东南流经⾼陵县旧城北边。《 地理志》 说:⾼陵县是左辅都尉治所,就是王莽的千舂。《 太康地记》 称为⾼陆。车频《 秦书》 说:符坚建元十四年(378 ) ,⾼陆县有人挖井,捉到一只大乌⻳,长二尺六寸,背上有八卦古字,符坚用石块砌成⽔池来养。十六年后⻳死,取⻳骨来占卜吉凶,名为客⻳。大卜佐⾼鲁梦见客⻳说:我将回江南,但机遇不好,以致死于秦。⾼鲁梦中自己解梦说:⻳活到三万六千岁才死,⻳死必定是亡国的预兆。符坚在把⽔被谢玄打得大败,在新城佛塔內自溢而死,前秦于是也亡了。又往东流经栋城北。按《 史记》 ,秦献公二年(前383 ) ,在栋建城,从雍迁居到那里,十八年(前367 ) ,这里天降金雨。项羽把这里封给司马欣,号为塞王。按《 汉书》 ,⾼帝攻下关中才建都于此,就是王莽的师亭。后汉建武二年(26 ) ,把这里封给漂骑大将军景丹,立为侯国。景丹谦让,世祖说:做人有了荣华富贵而不回家乡,正如枉穿了漂亮的锦缎在黑夜里行走一样,所以把这桑梓之地封给你。⽩渠又往东流经秦孝公陵北,又往东南流经居陵城北、莲芍城南,又往东流,注⼊金氏破,最后往东南注⼊渭⽔。所以《 汉书- 沟恤志》 说:⽩渠首端起于⾕口,终端流人栋,现在此渠也已无⽔了。

  又往东流过郑县北边,渭⽔又往东流经峦都城北边,就是旧时的蕃邑,殷契就住在那里。《 世本》 说:契居于蕃。阐胭说:蕃在郑的西边。这样说来,那就是现在的峦城了。民间称为⾚城,⽔叫⾚⽔,都不对。符健⼊秦,守住此城抵抗杜洪。小⾚⽔就是《 山海经》 的灌⽔,发源于石脆之山,在孤柏原西面往北流经萧加⾕,又往东北流,与禺⽔汇合。禺⽔发源于英山,北流与招⽔相汇合,往西北流注⼊灌⽔。灌⽔又北流注⼊渭⽔。渭⽔又东流,西石桥⽔发源于南方的马岭山,积石山盘踞于⽔东,丽山对峙于⽔西,源泉自山上直通而下,泻为数十条瀑布,山与华山连成一体。⽔往北流经郑城西边。⽔上原来有桥,虽然早已坍毁,但遗迹还在。此桥东距郑城十里,所以人们以桥为⽔名。⽔往北流,注⼊渭⽔,阐驹称为新郑⽔。渭⽔又往东流经郑县旧城北边。按《 史记》 ,秦武公十年(前688 )立县,这地方原来是郑桓公姬友的食邑。《 汉书》 薛攒《 注》 说:周从穆王以后就建都于西郑,不可能封给桓公。幽王既已败亡,貌、浍也都被灭不,迁居到那里,建都于郑⽗之丘的,就是郑桓公。没有封于京兆的说法。我查过司马迁的《 史记》 ,参考过《 舂秋》 、《 国语》 、《 世本》 的说法,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 ) ,封异⺟弟姬友于郑。此外,《 舂秋》 、《 国语》 都说桓公是周的司徒,因王室将,和史伯商议策划,把金库里所蔵的钱帛货财寄存于貌、浍之间。幽王在戏⽔被杀,郑桓公也死了。平王东迁,郑武公辅佐王室,灭了貌、浍,兼并了两国的土地。所以周桓公对平王说:我们周室东迁,是依靠着晋、郑的。于是改封给两国。《 左传》 :隐公十一年(前712 ) ,郑伯对公孙获说:我祖先的新都在这里,能与许相争吗?这里是指新郑说的。但班固、应韵、郑玄、皇甫谧、户裴倾、王隐、阐胭等作者,都以为西郑是姬友的初封之地,这些都比薛攒独家的说法来得可靠。不应违背正史而以一些私家的记载为依据。⾚眉樊崇在城北设坛,祭祀城景王,把右校卒史刘侠卿的放牛娃盆子尊奉为帝。盆子十五岁,披发⾚脚,给他准备了红单⾐、红头巾、绣花鞋。他看到许多人拜他,害怕得要哭了。于是建王朝,立年号。月余后他乘着⽩盖小车,与樊崇及随从的尚书一人,向郑而去,北渡渭⽔,就是这地方。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庙,朝东南向着华岳;庙前有碑,是后汉光和四年(181 )郑县县令河东裴毕一一字君先-一所立。渭⽔又东流,与东石桥⽔汇合。这条⽔就是从前的沈⽔,发源于南方的马岭山,往北流经武平城东边。按《 地理志》 ,左冯诩有武城县,就是王莽的桓城。石桥⽔又流经郑城东边,⽔上有古石桥。《 述征记》 说郑城东西两边十四里都有石桥,此桥就是其中一座。又往北流经沈城北,注⼊渭⽔。据《 汉书- 地理志》 ,左冯姗有沈县― 王莽改名为制昌― 是以⽔命名的。渭⽔又东流,有敷⽔注⼊。敷⽔发源于南边石山的敷⾕,往北流经告平城东边。据老人们相传,说是武王伐封,在这里祭天,祝告天下太平_,所以城就得了告平的名字,事实如何不大清楚。敷⽔又往北流经集灵宮西边。《 地理志》 说:华县有集灵宮,武帝建,所以张超《 华岳碑》 说:汉武帝仰慕此山神灵,就在山后建宮。敷⽔又北流注⼊渭⽔。渭⽔又东流,有粮余⽔注⼊。粮余⽔发源于南方的粮余山北麓,北流注⼊渭⽔,俗称宣⽔。渭⽔又东流,汇合了⻩酸之⽔,世人称为千渠⽔,发源于南方的升山,北流注⼊渭⽔。渭⽔又往东流经平舒城北边,城濒渭⽔之滨,城墙一半已经崩塌淹⽔,南边是通衙大道。从前秦始皇将死时,江神驾着素车⽩马,途经华山之下,把璧送回华平舒道,说道:请替我带给镐池君。使者把璧送去,原来是二十八年(前219 )渡江时所沉的璧。平舒城就是江神送璧归还的地方。渭⽔北岸就是怀德县的边界。城在渭⽔以北、沙苑以南,就是怀德县旧城。人们称为⾼城,这不对。《 地理志》 说:《 禹贡》 北条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就是夏禹铸九鼎的地方。王莽改县名为德骥。渭⽔又往东流经长城北边,有长涧⽔注⼊。长涧⽔发源于南方的太华山,沿着长城东侧北流,注⼊渭⽔。据《 史记》 ,秦孝公元年(前361 ) ,楚、魏与秦接界,魏从郑开始,沿着洛⽔之滨修筑长城。

  又往东流过华县北边,

  洛⽔流⼊华县,阐胭以为是漆沮之⽔。《 曹瞒传》 说:曹.与马超隔着渭⽔,每次渡渭⽔,就受到马超骑兵的冲击。那地方多沙,不能筑城。娄子伯说:现在天气很冷,可以堆沙浇⽔造城,‮夜一‬之间就可以筑成了。于是曹做了许多绢袋来堵⽔,夜里汲⽔造城,到了天明,城就在⽔边赫然耸立起来了。渭⽔流经华县老城北边,这就是《 舂秋》 的晋。秦惠文王五年(前333 ) ,改名宁秦;汉⾼帝八年(前199 ) ,改名华,就是王莽的华坛。县里有华山,《 山海经》 说:山⾼五千初,好像斧削而成,四面呈方形,远远望去却又像花,西南边有小华山。韩子说:秦昭王叫工匠用钩梯登上华山,用节柏的树心做成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在上面刻道:昭王曾与天神在此博奕。《 神仙传》 说:中山卫叔卿曾乘云车、驾⽩鹿,去见汉武帝。武帝将把他当差役使用,卫叔卿不发一言就走了。武帝后悔,去寻他的儿子度世,要他把他⽗亲追回来。度世登上华山,看见他⽗亲和几人在岩头玩博戏,叫他回去。华山峰峦层沓,秀⾊映于云霄,所以能蕴蔵灵异之气。山上有二泉,向东西两面分流,每逢山雨涝沱,山洪猛涨,瀑布也腾空飞洒,向山下奔泻。山中有汉文帝庙,庙前有石网和几块石碑,其中一块是建安年间(196 -220 )所立;载汉镇远将军段偎重修祠堂;碑文是汉给事⻩门侍郞张艇所作,并由张艇亲自书写。文帝又刻了二十余字。这两种题刻都还在,海內享有盛名。又刻了侍中司隶校尉钟、弘农太守⺟丘俭姓名,宽六行,书法酣畅淋漓,匀称优美。太康八年(287 )弘农太守河东卫叔始、华县令河东裴仲询大力修筑坛庙,道路两旁都种上翠柏,直通到山北。关于这件事,在永兴元年(304 )华百石所立碑中有所记载。渭⽔又东流,有沙渠⽔注⼊。沙渠⽔发源于南山,往北流,又往西北流⼊长城,长城从华山往北直通到河⽔。《 华岳铭》 说:秦晋争祠,筑城立于祠左。郭著《 述征记》 指证魏造的长城在后面,不可能在这里,这说法却不对。渠⽔又北流,注⼊渭⽔。《 三秦记》 说:长城北有平原,广裹数百里,居民从井里汲⽔,在窑洞里居住,井深五十尺。渭⽔又往东流经定城北边。《 西征记》 说:城因平原而建立。《 述征记》 说:定城离渔关三十里,道路两边各有一城。渭⽔又东流,有泥泉⽔注⼊。’泥泉⽔发源于南山灵⾕,北流注⼊渭⽔。渭⽔又东流,汇合了沙渠⽔,也就是符禺之⽔,发源于南方的符石。又流经符禺之山,北流注⼊渭⽔。

  往东流注人河⽔。

  ⼊河处就是《 舂秋》 中的渭呐。《 左传》 :阂公二年(前“0 ) , 貌公在渭队打败⽝戎。服虔说:队,就是纳。杜预说:⽔的转弯处叫呐。王肃说:纳,就是⼊。吕忱说:纳是⽔相互注弃的意思。两⽔汇合之处,就是船司空的所在地。《 地理志》 说:渭⽔东流到了船司空,注⼊河⽔。服虔说:船司空是县名,有都司空官驻在这里。《 三辅⻩图》 有船库官,后来改为县,就是王莽的船利。 wWW.nIlXs.cOm
上一章   水经注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水经注》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水经注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水经注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