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明雩篇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论衡  作者:王充 书号:10182 更新时间:2017/3/26 
明雩篇
  变复之家,以久雨为湛,久旸为旱。旱应亢,湛应沈溺。或难曰:夫一岁之中,十⽇者一雨,五⽇者一风。雨颇留,湛之兆也。旸颇久,旱之渐也。湛之时,人君未必沈溺也;旱之时,未必亢也。人君为政,前后若一。然而一湛一早,时气也。范蠡计然曰:“太岁在〔于〕⽔,毁;金,穰;木,饥;火,旱。” 夫如是,⽔旱饥穰,有岁运也。岁直其运,气当其世,变复之家,指而名之。人君用其言,求过自改。旸久自雨,雨久自旸,变复之家,遂名其功;人君然之,遂信其术。试使人君恬居安处不求己过,天犹自雨,雨犹自旸。旸济雨济之时,人君无事,变复之家,犹名其术。是则之气,以人为主,不〔统〕于天也。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舂秋》鲁大雩,旱求雨之祭也。旱久不雨,祷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祸矣。此变复也。《诗》云:“月离于毕,比滂沲矣。”《书》曰:“月之从星,则以风雨。”然则风雨随月所离从也。房星四表三道,⽇月之行,出⼊三道。出北则湛,出南则旱。或言出北则旱,南则湛。案月为天下占,房为九州候。月之南北,非独为鲁也。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有顷,天果大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昨暮月离于毕。”后⽇,月复离毕。孔子出,子路请赍雨具,孔子不听,出果无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昔⽇,月离其,故雨。昨暮,月离其,故不雨。”夫如是,鲁雨自以月离,岂以政哉?如审以政令月,离于毕为雨占,天下共之。鲁雨,天下亦宜皆雨。六国之时,政治不同,人君所行赏罚异时,必以雨为应政令月,离六七毕星,然后⾜也。

  鲁缪公之时,岁旱。缪公问县子:“天旱不雨,寡人暴巫,奚如?”县子不听。“徙市,奚如?”对曰:“天子崩,巷市七⽇;诸公薨,巷市五⽇。为之徙市,不亦可乎!”案县子之言,徙市得雨也。案《诗》、书之文,月离星得雨。⽇月之行,有常节度,肯为徙市故,离毕之乎?夫月毕,天下占。徙鲁之市,安耐移月?月之行天,三十⽇而周。一月之中,一过毕星,离则旸。假令徙市之感,能令月离毕〔〕,其时徙市而得雨乎。夫如县子言,未可用也。

  董仲舒求雨,申《舂秋》之义,设虚立祀,⽗不食于枝庶,天不食于下地。诸侯雩礼所祀,未知何神。如天神也,唯王者天乃歆,诸侯及今长吏,天不享也。神不歆享,安耐得神?如‮雨云‬者气也,‮雨云‬之气,何用歆享?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辨雨天下,泰山也。泰山雨天下,小山雨国邑。然则大雩所祭,岂祭山乎?假令审然,而不得也。何以效之?⽔异川而居,相⾼分寸,不决不流,不凿不合。诚令人君祷祭⽔旁,能令⾼分寸之⽔流而合乎?夫见在之⽔,相差无几,人君请之,终不耐行。况雨无形兆,深蔵⾼山,人君雩祭,安耐得之?

  夫雨⽔在天地之间也,犹夫涕泣在人形中也。或赍酒食,请于惠人之前,〔求〕出其泣,惠人终不为之陨涕。夫泣不可请而出,雨安可求而得?雍门子悲哭,孟尝君为之流涕。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先生泣下沾襟。或者傥可为雍门之声,出苏、张之说以感天乎!天又耳目⾼远,音气不通。杞梁之,又已悲哭,天不雨而城反崩。夫如是,竟当何以致雨?雩祭之家,何用感天?案月出北道,离毕之,希有不雨。由此言之,北道,毕星之所在也。北道星肯为雩祭之故下其雨乎?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之时,鲁未必雩祭也。不祭,沛然自雨;不求,旷然自旸。夫如是,天之旸雨,自有时也。一岁之中,旸雨连属。当其雨也,谁求之者?当其旸也,谁止之者?

  人君听请,以安民施恩,必非贤也。天至贤矣,时未当雨,伪请求之,故妄下其雨,人君听请之类也。变复之家,不推类验之,空张法术,惑人君。或未当雨,而贤君求之而不得;或适当自雨,恶君求之,遭遇其时。是使贤君受空责,而恶君蒙虚名也。世称圣人纯而贤者驳,纯则行无非,无非则政治无失。然而世之圣君,莫有如尧、汤。尧遭洪⽔,汤遭大旱。如谓政治所致,尧、汤恶君也;如非政治,是运气也。运气有时,安可请求?世之论者,犹谓尧、汤⽔旱。⽔旱者,时也;其小旱湛,皆政也。假令审然,何用致湛。审以政致之,不修所以失之,而从请求,安耐复之?世审称尧、汤⽔旱,天之运气,非政所致。夫天之运气,时当自然,虽雩祭请求,终无补益。而世又称汤以五过祷于桑林,时立得雨。夫言运气,则桑林之说绌;称桑林,则运气之论消。世之说称者,竟当何由?救⽔旱之术,审当何用?

  夫灾变大抵有二:有政治之灾,有无妄之变。政治之灾,须耐求之,求之虽不耐得,而惠愍恻隐之恩,不得已之意也。慈⽗之于子,孝子之于亲,知病不祀神,疾痛不和药。又知病之必不可治,治之无益,然终不肯安坐待绝,犹卜筮求崇、召医和药者,恻痛殷勤,冀有验也。既死气绝,不可如何,升屋之危,以⾐招复,悲恨思慕,冀其悟也。雩祭者之用心,慈⽗孝子之用意也。无妄之灾,百民不知,必归于主。为政治者慰民之望,故亦必雩。

  问:“政治之灾,无妄之变,何以别之?”曰:德酆政得,灾犹至者,无妄也;德衰政失,变应来者,政治也。夫政治则外雩而內改,以复其亏;无妄则內守旧政,外修雩礼,以慰民心。故夫无妄之气,厉世时至,当固自一,不宜改政。何以验之?周公为成王陈《立政》之言曰:“时则物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维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周公立政,可谓得矣。知非常之物,不赈不至,故敕成王自一话一言,政事无非,毋敢变易。然则非常之变,无妄之气间而至也。⽔气间尧,旱气间汤。周宣以贤,遭遇久旱。建初孟〔年〕,北州连旱,牛死民乏,放流就。圣主宽明于上,百官共职于下,太平之明时也。政无细非,旱犹有,气间之也。圣主知之,不改政行,转⾕赈赡,损酆济耗。斯见之审明,所以救赴之者得宜也。鲁文公间岁大旱,臧文仲曰:“修城郭,贬食省用,务啬劝分。 ”文仲知非政,故徒修备,不改政治。变复之家,见变辄归于政,不揆政之无非,见异惧惑,变易行,以不宜改而变,只取灾焉!

  何以言必当雩也?曰:《舂秋》大雩,传家〔左丘明〕、公羊、⾕梁无讥之文,当雩明矣。曾晰对孔子言其志曰:“暮舂者,舂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之上。暮者,晚也;舂谓四月也。舂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也,象龙之从⽔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中也,风⼲⾝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由此言之,涉⽔不浴,雩祭审矣。

  《舂秋》《左氏传》曰:“启蛰而雩。”又曰:“龙见而雩。启蛰、龙见。” 皆二月也。舂二月雩,秋八月亦雩。舂祈⾕雨,秋祈⾕实。当今灵星,秋之雩也。舂雩废,秋雩在。故灵星之祀,岁雩祭也。孔子曰:“吾与点也!”善点之言,以雩祭调和,故与之也。使雩失正,点为之,孔子宜非,不当与也。樊迟从游,感雩而问,刺鲁不能崇德而徒雩也。

  夫雩,古而有之。故《礼》曰:“雩祭,祭⽔旱也。”故有雩礼,故孔子不讥,而仲舒申之。夫如是,雩祭,祀礼也。雩祭得礼,则大⽔鼓用牲于社,亦古礼也。得礼无非,当雩一也。礼祭〔地〕社,报生万物之功。土地广远,难得辨祭,故立社为位,主心事之。为⽔旱者,之气也,満‮合六‬难得尽祀,故修坛设位,敬恭祈求,效事社之义,复灾变之道也。推生事死,推人事鬼。精气,傥如生人能饮食乎?故共馨香,奉进旨嘉,区区惓惓,冀见答享。推祭社言之,当雩二也。岁气调和,灾害不生,尚犹而雩。今有灵星,古昔之礼也。况岁气有变,⽔旱不时,人君之惧,必痛甚矣。虽有灵星之祀,犹复雩,恐前不备,肜绎之义也。冀复灾变之亏,获酆穰之报,三也。礼之心悃,乐之意忻。悃愊以⽟帛效心,忻以钟鼓验意。雩祭请祈,人君精诚也。精诚在內,无以效外。故雩祀尽己惶惧,关纳精心于雩祀之前,⽟帛钟鼓之义,四也。臣得罪于君,子获过于⽗,比自改更,且当谢罪。惶惧于旱,如政治所致,臣子得罪获过之类也。默改政治,潜易行,不彰于外,天怒不释。故必雩祭,惶惧之义,五也。汉立博士之官,师弟子相呵难,极道之深,形是非之理也。不出横难,不得从说;不发苦诘,不闻甘对。导才低仰,求裨也;砥石劘厉,求銛也。推《舂秋》之义,求雩祭之说,实孔子之心,考仲舒之意,孔子既殁,仲舒已死,世之论者,孰当复问?唯若孔子之徒,仲舒之,为能说之。

  
译文

  专门祈祷消除变异的人认为,雨下久了就成涝灾,天晴久了就成旱灾。

  旱灾是上天对君主骄横的谴告,涝灾是上天对君主恋酒⾊的谴告。有人诘难说:“一年之中,或十天下一次雨,或五天刮一次风。雨稍微下久一点,就是涝灾的预兆;天晴久一点,就是旱灾的苗头。发生涝灾的时候,君主未必就恋于酒⾊;发生旱灾的时候君主未必就骄横。君主施政,前后一致,然而无论涝灾旱灾,都是因为碰上了当时的灾害之气。”《范蠡-计然》上说:“太岁运行到北方,庄稼被毁坏;运行到西方,五⾕丰登;运行到东方,发生饥荒;运行到南方,发生旱灾。”这样说来,⽔旱灾害饥荒丰收是和太岁运转相关联的。太岁恰好运行到某一方位,灾害之气正好在世上出现,变复之家就针对这种情况编造出一套说法。君主采用他们的说法,找出自己的过错加以改正。晴久了自然会下雨,雨下久了自然会天晴,变复之家于是就把晴雨的变化说成是他们的功劳,君主认为正确,于是就相信了他们的占术。假如让君主安安静静地呆在那里,不寻求自己过错,上天仍然会下雨,雨后仍然会天晴。晴止雨止之时,君主并没有做什么特殊的事情,变复之家,仍然要自吹他们的占术。这样说来,之气的变化是以人决定的,而不是统属于天的了。人不能用道德行为感动天,天也不会随从人的道德行为来谴告人。

  《舂秋》记载鲁国举行雩祭,是天旱祈求下雨的祭祀。天旱了好长时间不下雨,祷告祭祀求天福佑,就像人生了疾病,祭祀神灵解除灾祸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变复之道。《诗经》上说:“月亮靠近毕宿,马上就有滂沱大雨。”《尚书》上说:“月亮靠近箕宿和毕宿,就会多风多雨。”如此说来,风和雨是随着月亮靠近箕宿和毕宿而来的了。房星以四颗星为标志构成三条通道,⽇月的运行,出⼊于此三道之间。出于北道就有雨,出于南道就有旱。或者说出于北道就有旱,出于南道就有雨,按照月亮靠近箕宿或毕宿这种自然现象被天下人用来预测风雨,月亮运行经过房宿北道或南道这种自然现象,被天下人用作观测涝旱的事实,月亮经过房宿的南道或北道不光是为了鲁国啊。孔子外出,让子路携带雨具,一会儿,天果然下了大雨。子路问这又是什么缘故,孔子说:“因为昨天晚上月亮靠近毕宿。”后来有一天,月亮又靠近毕宿。孔子外出,子路请求带雨具,孔子不听从,出去果然没有下雨。子路问这是什么缘故,孔子说:“那天,月亮靠近毕宿的北面,所以下雨;昨天晚上,月亮靠近毕宿的南面,所以不下雨。”这样看来,鲁国下雨本来是因为月亮靠近了毕宿,哪里是由于政治的缘故呢?如果确实是由于政令的缘故,那么月亮靠近毕宿预示天要下雨,这是天下所共同的。鲁国下雨,天下也都应该下雨。战国时期,各国政冶不同,君主施政,赏罚不在一个时间,一定要把下雨说成是上天应和六国的政令,那么上天就要使月亮靠近毕宿六七次,然后才能満⾜这种情况。

  鲁穆公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大旱。穆公问县子:“天旱不下雨,我打算晒巫求雨,怎么样?”县子不赞成他的做法。穆公又说:“我打算迁移集市,怎么样?”县子回答说:“天子死,要在小巷里集市七天;诸侯死,要在小巷里集市五天。为了天旱而迁移集市,不也是可以的吗?”考察县子的这种说法,是为迁移集市而求雨。考察《诗经》、《尚书》上的记载,月亮靠近毕宿就会下雨。⽇月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能因为迁移集市的缘故,靠近毕宿的北面而使天下雨吗?月亮靠近毕宿天下人用来预测涝旱,迁移鲁国的集市,怎么能改变月亮运行的轨道呢?月亮在天空运行,三十⽇一个周天。一个月之中,有一次经过毕宿,靠近毕宿的南边就天晴。假使以迁移集市的行为去感动天,能使月亮靠近毕宿的北面,那么在月亮已经靠近毕宿南面的时候迁移集市,能够让月亮再靠近毕宿的北面而求得下雨吗?像县子的这种说法,是不可采用的。

  董仲舒向天求雨,是为了发挥《舂秋》的大义,所以设立土坛进行祭祀。死去的⽗亲不享用庶子所供的祭品,上天也不享用各诸侯国的祭品。诸侯各国雩礼所祭祀的,不知道是什么神灵。如果说是祭祀天神,只有天子的祭品天神才肯享用。诸侯各国以及现在的地方长官的祭品,天神是不享用的。天神不享用他们的祭供,他们怎么能得到天神的恩惠呢?如果说是祭祀‮雨云‬之气的话,‮雨云‬之气用什么来享用祭品呢?‮雨云‬之气沿着石蒸发出来,紧密地接合在一起,不到一早上的时间,普天下都下了雨,这是泰山上的‮雨云‬之气。泰山的‮雨云‬之气形成的雨,能够遍及天下;小山形成的雨,只局限于一个地区。如此说来,大雩礼所祭祀的,岂不是祭泰山吗?假使真的如此,也还是得不到雨的。用什么来检验呢?⽔聚集在不同的河道里,⾼低相差在分寸之间,不挖开堤岸,⽔不会流出来,不开通河道,两条河的⽔就不会汇合在一起。如果让君主在河⽔旁边祷告祭祀,能使相差分寸的⽔流汇合吗?呈现在眼前的河⽔,⾼低相差不多,君主祈求它,终究不能流出。何况雨在降落之前无形无踪,深蔵在⾼山上,君主举行雩祭,怎么能够求得它呢?

  雨⽔在天地之间,好比眼泪在人体中一样。有人把酒食送到一个仁慈的人面前并提出请求,请求他哭出泪来,那位仁慈的人终究不会为他的请求而流泪的。眼泪不可以因请求而流出,雨怎么又可以因请求而得到呢?雍门子悲痛地哭泣,孟尝君被感动得也哭了起来。苏秦、张仪在深⾕中悲哀地诉说,鬼⾕先生眼泪流下沾了⾐襟。有人如果能发出雍门子那样的哭声,说出苏秦、张仪那样的话来,也许因此就能感动上天了吧?再说天的耳目又⾼又远,声音气息与人不相通。杞梁的子已经又悲哀地痛哭,天不下雨城墙反而‮塌倒‬,如果是这样,究竟应当用什么才能招来下雨呢?鼓吹雩祭的人,以什么办法来感动上天呢?考察月亮出⼊于房宿北道,靠近毕宿的北面,很少有不下雨的。因此说来,北道是毕宿所在的位置。北道毕宿肯因为雩祭的缘故而下雨吗?孔子外出,让子路带雨具的时候。鲁国未必举行雩祭。没有举行雩祭,雨自己仍然下得很大;没有祈求,天自己仍然很晴朗。如果是这样,天的晴雨,自有一定的时候。一年之中,晴天雨天替出现。当天下雨的时候,是谁求它下的呢?当天晴朗的时候,是谁噤止它不下雨的呢?君主听从别人的请求,举行雩祭来安抚‮民人‬施以恩惠,必定不是贤良的君主。天是极为贤良的了,这时不应当下雨,人为地请求它下雨,因此就随便下起雨来,好比君主听从别人的请求是同样的。鼓吹变复之道的人,不用类推的办法去验证它,凭空吹嘘法术,惑君主。或者这时不应当下雨,而贤良的君主祈求也不会下雨;或恰好上天正要下雨,凶恶的君主祈求它,正好碰上这个时候,这就使得贤良的君主受到枉然的责备,而凶恶的君主则获得虚假的名声。

  世人都声称圣人纯正而贤者不纯正。纯正则行为品德没有过失,没有过失则政治就不会失误。然而世间上的圣明君主,没有一个比得上唐尧和成汤的。唐尧执政时‮家国‬遭受洪⽔,成汤执政时‮家国‬遭受大旱。如果说是由于政治所带来的,那么唐尧、成汤都是凶恶的君主了;如果不是政治带来的,那就是运行的之气引起的。运行的之气出现有一定的时机,怎么可以由于祭祀祷告而出现呢?世上论说此事的人,仍然说唐尧、成汤时的洪⽔和大旱。洪⽔和大旱出现,是时节问题。那些小的旱涝灾害,都是政治造成的,假如果真如此,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旱涝灾害的呢?确实是由于政治的原因导致了灾害,不去修正政治上造成的失误,而只是举行祭祀祷告,怎么能消除灾害而恢复常态呢?世人确实认为唐尧、成汤时的洪⽔和大旱,是由于上天运行的之气引起的,并不是由于政治失误导致的。天上运行的之气时机适当就自己形成,即使举行雩礼祭祀祷告,终究毫无补益。世人又说成汤遭大旱时,他曾经找出自己的六种过错在桑林祈祷,当时立即就获得了雨。如果说旱涝是自然运行的之气造成的,那么祈祷于桑林的说法就得排除;肯定祈祷于桑林的说法,那么自然运行的之气造成旱涝的看法就得取消。世上论说这件事的人,究竟应当遵循哪一种说法呢?而救⽔旱灾害的办法,到底应当采用哪一种呢?

  灾变大致有两种,有由于政治导致的灾害,有意料不到的自然灾害。政治导致的灾害,应该进行祈祷。祈祷即使不能得到天的保佑,然而表示了君主对百姓的一种仁慈怜悯的恩典,不由得不那样做的意思。慈⽗对于儿子,孝子对于双亲,知道有病必然祭祀神灵保佑,知道疾痛必然配药医治。即使知道是本无法可治的病,治疗也没有什么好处,然而终究不肯让病人安坐家中等待死亡,还是要占卜求问是什么鬼神在作怪,请来医生配药,忧伤悲痛情意恳切,希望医治能有效果。亲人已经死亡气绝,无可奈何,还要爬上屋脊,摇动⾐服招魂,悲哀悔恨思念不已,希望死者复活过来。雩祭者的用心,如同慈⽗孝子的用意一样。意料不到的自然灾害,老百姓不知道,必然怪罪于君主,执政的君主为了安抚民心,所以也心须举行雩祭。

  问:“政治失误引起的灾祸和意料不到的自然灾害,用什么来区别它们呢?”答:君主德行纯厚政治得当,灾害仍然出现,就是意料不到的自然灾害;君主德行衰微政治失误,灾害应和这种状况出现,就是政治引起的灾害。如果是政治引起的灾害,那就在外举行雩祭而在內修改政治,用这种办法来挽回它造成的亏损;如果是意料不到的自然灾害,那就在內坚持原有的政治,在外举行雩礼,用这种办法来安抚民心。意料不到的自然灾害,历代不时出现,应当坚持本⾝一贯的做法,不应该改变政治。用什么来验证这一点呢?周公为周成王陈述治理‮家国‬的道理,说:“有时灾祸会⼲扰政事,即使在一句话一个字上,我都没有错误,只是用有才德的人,治理好我承天命所得的百姓。”周公在用人理政方面,可算是很得体的了。知道异常的灾祸,不对百姓进行救济就不会消除。因此告诫周成王从一句话一个字开始,政事上没有过失,就不要轻易改变。然而异常的灾祸,由于意料不到的之气的⼲扰而出现。造成⽔灾的之气⼲扰唐尧,造成旱灾的之气⼲扰成汤。周宣王作为一位贤君,却遭遇长时间的旱灾。汉章帝建初元年,北面三州接连大旱,耕牛死亡‮民人‬贫乏,开放流民到⾕价便宜的地方求生。圣主在朝廷宽厚英明,百官在地方忠于职守,就是太平盛世。政治上没有细小的过失,旱灾还有发生,是之气⼲扰造成的。圣主知道这种情况,不改变政治德行,调运⾕物救济百姓,运送丰收地区的粮食去救济灾区。这种见解确实⾼明,救灾的方法是非常得当的。鲁文公在位时隔年一次大旱,臧文仲对鲁文公建议:“修理外城城墙,减少吃食节省费用,致力农业,奖励各人搞好本职工作。”臧文仲知道灾祸不是由于政治失误引起的,所以仅仅是加強预防措施,不改变政治。鼓吹变复之道的人,见到灾变总是归罪于政治原因,不考察政治上有没有过失。见到怪异就惊惧疑惑,改变道德行为,把不应当改变的也改变了,结果只能是自取灾祸!

  为什么说必定要举行雩祭呢?《舂秋》上有关于雩祭的记载,作“传”

  的左丘明、公羊⾼、穀梁⾚都对此没有讥刺的说法,应当雩祭是很清楚的。曾皙对孔子谈自己的志向说:“舂末之时,舂⾐已经做好穿上,相约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里‮澡洗‬,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鲁国设雩祭之所在沂⽔旁。“暮”是晚的意思。“舂,讲的是四月。“舂服既成”讲的是四月的⾐服已经做好了。“冠者”、“童子”指的是雩祭伴奏、跳舞的人。“浴乎沂”讲的是涉过沂⽔,象征从⽔中出来的龙。“风乎舞雩”“风”是讲唱歌。“咏而馈”是讲唱着歌用酒食雩祭,歌唱咏诵而祭祀。解说《论语》的人,认为浴是在沂⽔中‮浴沐‬。风,是吹⼲⾝上。周历的四月,是夏历的二月,天气还在寒冷,怎么能‮浴沐‬后让风吹⼲⾝体呢?由此说来,是涉⽔而不是‮浴沐‬,雩祭是确实的了。《舂秋左氏传》上说:“惊蛰时要雩祭。”又说:“龙星出现要雩祭”惊蛰与龙星出现,都在二月,舂天二月雩祭,秋天八月也雩祭。舂雩是为⾕苗祈求雨⽔,秋雩是为⾕穗祈求长得満。现在祭祀灵星,就是过去秋天举行的雩祭。舂雩废除了,秋雩还存在,所以现在对灵星的祭祀,就是每年的雩祭。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这是称赞曾点的说法,想用雩祭来调和之气,所以赞同他的想法,假如雩祭不符合正道,曾点想那样做,孔子应当反对,就不该赞同了。樊迟随孔子出游,对鲁国的雩祭有所感触而求问于孔子,这是批评鲁国不崇尚德行而光知道一再搞雩祭。

  雩祭,很古以前就有的。所以《礼记》上说:“雩祭,是祭祀解除⽔旱灾害。”自古就有雩礼,所以孔子对此不讥刺,而董仲舒发挥了它的大义。如果是这样,雩祭,是祭祀之礼。雩祭符合礼,发大⽔就击鼓献上牲畜祭祀土地神,这也是符合于古礼的。符合于礼就不会错,这是应当举行雩祭的第一条理由。按照礼的规定,祭祀土地神,报答它生长万物的功德。土地宽广遥远,难得普遍祭祀到,因此建立一个社作为供奉土地神的场所,一心一意地供奉它。造成⽔旱灾害的是之气,它充満天地之间,难得全部祭祀到,所以修建祭坛设立牌位,恭恭敬敬地祈求,仿效祭祀土地神的道理,这是消除灾害,恢复正常状况的办法。把对待活人的办法推行于事奉死人,把对待人的办法推行于事奉鬼神。精气,也许像活人一样能饮食吧,所以供奉芳香的祭品,奉献可口的祭品,诚心诚意,希望能对自己的供奉给予报答。从推行祭祀社神方面说来,这是应当举行雩祭的第二条理由。一年中之气调和,灾害不发生,尚且还要举行雩祭。现在祭祀灵星是依照古代的雩礼。何况一年中之气发生了变化,⽔旱灾害经常出现,君主的惊惧,必然是很痛切的。虽然有了对灵星祭祀,仍然要再举行雩祭,唯恐只有前一项祭祀还不够周到,这就是一祭再祭的含义了。期望消除灾害带来的损失,获得庄稼丰收的报答,这是应当举行雩祭的第三条理由。行礼的时候心是至诚的,乐曲的节奏是快的。至诚可以用⽟器丝帛来表达心意,快可以用钟鼓来检验诚意。雩祭祷告祈求,君主是极诚恳的。至诚的心意隐慝于內,无法表达出来,所以举行雩祭以尽量表达自己恐惧不安的心情,把自己的诚心献到雩祭台前。用⽟帛钟鼓来表达祭祀的诚意,这是应当举行雩祭的第四条理由。大臣得罪了君主,儿子对⽗亲犯了过错,等到自己改正时,尚且应当对自己的罪过进行道歉。君主对旱灾惶恐不安,如果旱灾是由政治所引起的,就好比大臣得罪君主和儿子对⽗亲犯了过错一样。不声不响地改变政治,暗中改变道德行为,不显露出来,上天的愤怒不会解除,所以必须举行雩祭,为表达对旱灾的惶恐不安的心意,这是应当举行雩祭的第五条理由。

  汉代设立博士这种官,老师‮生学‬互相责难,想要穷尽“道”的深奥,弄清是非的道理。不进行横加责难,就得不到正确的看法。不进行一再的追问,就听不到绝妙的回答。摇动簸箕选择⾕米,是想得到精米;用磨刀石磨刀,是想使刀刃锋利。以上议论是为了推究《舂秋》的原义,寻求关于雩祭的道理,证实孔子的想法,查考董仲舒的心思。孔子已经死了,董仲舒已经死了,世间上的论述者,又应当去问谁呢?唯有像孔子这样的人,董仲舒这样的人,才能去解释它了。 wWW.nIlXs.cOm
上一章   论衡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论衡》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论衡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论衡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