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儒增篇
|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论衡 作者:王充 书号:10182 | 更新时间:2017/3/26 |
儒增篇 | |
儒书称:“尧、舜之德,至优至大,天下太平,一人不刑。”又言:“文、武之隆,遗在成、康,刑错不用四十余年。”是称尧、舜,褒文、武也。夫为言不益,则美不⾜称;为文不渥,则事不⾜褒。尧、舜虽优,不能使一人不刑;文、武虽盛,不能使刑不用。言其犯刑者少,用刑希疏,可也;言其一人不刑,刑错不用,增之也。 夫能使一人不刑,则能使一国不伐;能使刑错不用,则能使兵寝不施。案尧伐丹⽔,舜征有苗,四子服罪,刑兵设用。成王之时,四国篡畔,淮夷、徐戎,并为患害。夫刑人用刀,伐人用兵,罪人用法,诛人用武。武、法不殊,兵、刀不异。巧论之人,不能别也。夫德劣故用兵,犯法故施刑。刑与兵,犹⾜与翼也,走用⾜,飞用翼。形体虽异,其行⾝同。刑之与兵,全众噤琊,其实一也。称兵之用,言刑之不施,是犹人〔⾝〕缺目完,以目完称人体全,不可从也。人桀于刺虎,怯于击人,而以刺虎称谓之勇,不可听也。⾝无败缺,勇无不进,乃为全耳。今称“一人不刑,”不言一兵不用;褒“刑错不用,”不言一人不畔:未得为优,未可谓盛也。 儒书称:“楚养由基善,一杨叶,百发能百中之。”是称其巧于也。夫言其时一杨叶中之,可也;言其百发而百中,增之也。 夫一杨叶而中之,中之一再,行败穿不可复矣。如就叶悬于树而之,虽不叶,杨叶繁茂,自中之矣。是必使上取杨叶,一一更置地而之也。之数十行,⾜以见巧;观其之者亦皆知工,亦必不至于百,明矣。言事者好增巧美,数十中之,则言其百中矣。百与千,数之大者也。实言“十”则言“ 百”百则言“千”矣。是与《书》言“协和万邦”《诗》曰“子孙千亿”同一意也。 儒书言:“卫有忠臣弘演,为卫哀公使,未还,狄人攻哀公而杀之,尽食其⾁,独舍其肝。弘演使还,致命于肝,痛哀公之死,⾝⾁尽,肝无所附,引刀自刳其腹,尽出其腹实,乃內哀公之肝而死。”言此者,称其忠矣。言其自刳內哀公之肝而死,可也;言尽出其腹实乃內哀公之肝,增之也。 人以刃相刺,中五蔵辄死。何则?五蔵,气之主也,犹头,脉之凑也。头一断,手不能取他人之头著之于颈,奈何独能先出其腹实,乃內哀公之肝?腹实出,辄死,则手不能复把矣。如先內哀公之肝,乃出其腹实,则文当言“內哀公之肝,出其腹实。”今先言“尽出其腹实,內哀公之肝,”又言“尽”增其实也。 儒书言:“楚熊渠子出,见寝石,以为伏虎,将弓之,矢没其卫。”或曰:养由基见寝石,以为兕也,之,矢饮羽。”或言:“李广”便是熊渠、养由基、李广主名不审,无实也。或以为“虎”或以为“兕”兕、虎俱猛,一实也。或言“没卫”或言饮羽,羽则卫,言不同耳,要取以寝石似虎、兕,畏惧加精,之⼊深也。夫言以寝石为虎,之矢⼊,可也;言其没卫,增之也。 夫见似虎者,意以为是,张弓之,盛精加意,则其见真虎,与是无异。似虎之石,矢⼊没卫,若真虎之⾝,矢洞度乎?石之质难,⾁易也。以难没卫言之,则其易者洞不疑矣。善者能远中微,不失毫厘,安能使弓弩更多力乎?养由基从军,晋侯中其目。夫以匹夫万乘之主,其加精倍力,必与寝石等。当中晋侯之目也,可复洞达于项乎?如洞达于项,晋侯宜死。 车张十石之弩,恐不能⼊〔石〕一寸,〔矢〕摧为三,况以一人之力,引微弱之弓,虽加精诚,安能没卫?人之精乃气也,气乃力也。有⽔火之难,惶惑恐惧,举徙器物,精诚至矣,素举一石者,倍举二石。然则,见伏石之,精诚倍故,不过⼊一寸,如何谓之没卫乎?如有好用剑者,见寝石,惧而斫之,可复谓能断石乎?以勇夫空拳而暴虎者,卒然见寝石,以手椎之,能令石有迹乎?巧人之精,与拙人等;古人之诚与今人同。使当今工,禽兽于野,其得之,不余精力乎?及其中兽,不过数寸。跌误中石,不能內锋,箭摧折矣。夫如是,儒书之言楚熊渠子、养由基、李广寝石,矢没卫饮羽者,皆增之也。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也。”言巧工为⺟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则木车等亦宜三⽇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二者必失实者矣。 书说:孔子不能容于世,周流游说七十余国,未尝得安。夫言周流不遇,可也;言⼲七十国,增之也。 案《论语》之篇、诸子之书,孔子自卫反鲁,在陈绝粮,削迹于卫,忘味于齐,伐树于宋,并费与顿牟,至不能十国。传言七十国,非其实也。或时⼲十数国也,七十之说,文书传之,因言⼲七十国矣。 《论语》曰:“孔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也;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也;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也。’子曰:‘岂其然乎!岂其然乎! ’”夫公叔文子实时言、时笑、义取,人传说称之;言其不言、不笑、不取也,俗言竟增之也。 书言:秦缪公伐郑,过晋不假途,晋襄公率羌戎要击于崤塞之下,匹马只轮无反者。时秦遣三大夫孟明视、西乞术、⽩乙丙皆得复还。夫三大夫复还,车马必有归者;文言匹马只轮无反者,增其实也。 书称:“齐之孟尝,魏之信陵,赵之平原,楚之舂申君,待士下客,招会四方,各三千人。”言下士之至,趋之者众也。夫言士多,可也;言其三千,增之也。 四君虽好士,士至虽众,不过各千余人。书则言三千矣。夫言众必言千数,言少则言无一。世俗之情,言事之失也。 传记言:“⾼子羔之丧亲,泣⾎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难为故也。夫不以为非实而以为难,君子之言误矣。⾼子泣⾎,殆必有之。何则?荆和献宝于楚,楚刖其⾜,痛宝不进,己情不达,泣涕,涕尽因续以⾎。今⾼子痛亲,哀极涕竭⾎随而出,实也。而云三年未尝见齿,是增之也。 言未尝见齿,言其不言、不笑也。孝子丧亲不笑,可也,安得不言?言安得不见齿?孔子曰:“言不文。”或时不言,传则言其不见齿;或时传则言其不见齿三年矣。⾼宗谅,三年不言。尊为天子,不言,而其文言不言,犹疑于增,况⾼子位,而曰未尝见齿,是必增益之也。 儒书言:禽息荐百里奚,缪公未听,禽息出,当门仆头碎首而死。缪公痛之,乃用百里奚。此言贤者荐善,不爱其死,仆头碎首而死,以达其友也。世士相,文书传称之,莫谓不然。夫仆头以荐善,古今有之。禽息仆头,盖其实也;言碎首而死,是增之也。 夫人之扣头,痛者⾎流,虽忿恨惶恐,无碎首者。非首不可碎,人力不能自碎也。执刃刎颈,树锋刺,锋刃之助,故手⾜得成势也。言禽息举椎自击,首碎,不⾜怪也;仆头碎首,力不能自将也。有扣头而死者,未有使头破首碎者也。此时或扣头荐百里奚,世空言其死;若或扣头而死,世空言其首碎也。 儒书言: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匕首之剑,刺之不得。秦王拔剑击之。轲以匕首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尺。言匕首之利,荆轲势盛,投锐利之刃,陷坚強之柱,称荆轲之勇,故增益其事也。夫言⼊铜柱,实也;言其⼊尺,增之也。 夫铜虽不若匕首坚刚,⼊之不过数寸,殆不能⼊尺。以⼊尺言之,设中秦王,匕首洞过乎?车张十石之弩,垣木之表,尚不能⼊尺。以荆轲之手力,投轻小之匕首,⾝被龙渊之剑刃,⼊坚刚之铜柱,是荆轲之力劲于十石之弩,铜柱之坚不若木表之刚也。世称荆轲之勇,不言其多力。多力之人,莫若孟贲。使孟贲挝铜柱,能〔洞〕出一尺乎?此亦或时匕首利若⼲将、莫琊,所刺无前,所击无下,故有⼊尺之效。夫称⼲将、莫琊,亦过其实。刺击无前下,亦⼊铜柱尺之类也。 儒书言:“董仲舒读《舂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尚书毋佚》曰“君子所其毋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佚”者也。人之筋骨,非木非石,不能不解。故张而不弛,文王不为;弛而不张,文王不行;一弛一张,文王以为常。圣人材优,尚有弛张之时。仲舒材力劣于圣,安能用精三年不休? 儒书言:夏之方盛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而为之备,故⼊山泽不逢恶物,用辟神奷,故能叶于上下,以承天休。 夫金之,物也,用远方贡之为美,铸以为鼎,用象百物之奇,安能⼊山泽不逢恶物,辟除神奷乎?周时天下太平,越裳献⽩雉,倭人贡鬯草。食⽩雉,服鬯草,不能除凶;金鼎之器,安能辟奷?且九鼎之来,德盛之瑞也。服瑞应之物,不能致福。男子服⽟,女子服珠。珠⽟于人,无能辟除。宝奇之物,使为兰服,作牙⾝,或言有益者,九鼎之语也。夫九鼎无能辟除,传言能辟神奷,是则书增其文也。 世俗传言:“周鼎不爨自沸;不投物,物自出。”此则世俗增其言也,儒书增其文也,是使九鼎以无怪空为神也。且夫谓周之鼎神者,何用审之?周鼎之金,远方所贡,禹得铸以为鼎也。其为鼎也,有百物之象。如为远方贡之为神乎,远方之物安能神?如以为禹铸之为神乎,禹圣不能神,圣人⾝不能神,铸器安能神?如以金之物为神乎,则夫金者石之类也,石不能神,金安能神?以有百物之象为神乎,夫百物之象犹雷樽也,雷樽刻画云雷之形,云雷在天,神于百物,云雷之象不能神,百物之象安能神也? 传言:秦灭周,周之九鼎⼊于秦。 案本事,周赧王之时,秦昭王使将军攻王赧,王赧惶惧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还王赧。王赧卒,秦王取九鼎宝器矣。若此者,九鼎在秦也。始皇二十八年,北游至琅琊,还过彭城,齐戒祷祠,出周鼎,使千人没泗⽔之中,求弗能得。案时,昭王之后三世得始皇帝,秦无危之祸,鼎宜不亡,亡时殆在周。传言王赧奔秦,秦取九鼎,或时误也。传又言:“宋太丘社亡,鼎没⽔中彭城下,其后二十九年,秦并天下。”若此者,鼎未⼊秦也。其亡,从周去矣,未为神也。 舂秋之时,五石陨于宋。五石者星也,星之去天,犹鼎之亡于地也。星去天不为神,鼎亡于地何能神?舂秋之时,三山亡,犹太丘社之去宋,五星之去天。三山亡,五石陨,太丘社去,皆自有为。然鼎亡,亡亦有应也。未可以亡之故,乃谓之神。如鼎与秦三山同乎,亡不能神。如有知辟危之祸乎,则更桀、纣之时矣。衰无道,莫过桀、纣,桀、纣之时,鼎不亡去。周之衰,未若桀、纣。留无道之桀、纣,去衰末之周,非止去之宜神有知之验也。或时周亡之时,将军摎人众见鼎盗取,奷人铸烁以为他器,始皇求不得也。后因言有神名,则空生没于泗⽔之语矣。 孝文皇帝之时,赵人新垣平上言:“周鼎亡在泗⽔中。今河溢,通于泗⽔。臣望东北,汾直有金气,意周鼎出乎!兆见弗则不至。”于是文帝使使治庙汾,南临河,祠出周鼎。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神器事皆诈也,于是下平事于吏。吏治,诛新垣平。夫言鼎在泗⽔中,犹新垣平诈言鼎有神气见也。 译文 儒者的书上称颂尧、舜的道德,是最优秀最⾼尚的,所以天下太平,一个人也没有被用过刑罚;又说周文王、周武王的道德崇⾼,一直延续到周成王和周康王,刑罚被废弃四十多年没有用过。这是想称颂尧、舜,赞扬文王和武王。这样做,是认为说话不过头,那么一个人的美德就不⾜以被赞颂;作文章不过分,那么一个人的功绩就不⾜以被赞扬。其实尧、舜的道德即使最优秀,也不能使任何一个人都不被刑罚过;文王、武王的道德即使崇⾼,也不能使刑罚不用。如果是说那时候触犯刑法的人少,使用刑罚不多,是可以的;要说那时候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被刑罚过,刑罚被废置不用,就太夸大了。 因为能使所有人不被刑罚,就能使所有诸侯国不被征伐;能使刑法废弃不用,就能使武器收起不用。据考察,尧讨伐过丹⽔一带的民族,舜征伐过有苗,共工、驩兜、三苗和鲧才认罪,可见刑罚和武器都使用过。周成王的时候,四个诸侯国想篡权背叛,淮夷和徐戎,也一起参与危害活动。杀人用刀,砍人用武器,治人的罪用刑法,惩罚人用武力。武力与刑法没有两样,武器与刀没有不同,即使是善于辩论的人,也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对道德恶劣的人必然要用武器,对犯法的人必然要用刑法。刑法与武器,就像脚与翅膀一样。跑步用脚,飞用翅膀,脚与翅膀的形体虽然不同,但它们能使⾝体移动却是相同的。刑法与武器,在保全百姓和噤止奷琊上,它们实质是一样的。宣扬要用武器,却说不要使用刑法,这就像人的耳朵没有了而眼睛还很完美,于是只据眼睛完美就称人⾝体健全,这是不能信从的。有人敢杀老虎,害怕杀人,而以杀老虎受称赞,说他很勇敢,这话不能听。⾝体没有残缺,勇敢得没有不能去的地方,这才算是完全的人。如今说所有人不被刑罚,不说所有武器不用;赞扬刑法废弃不用,不说所有人不背叛,这不能称作道德优秀,也不能说是天下兴旺。 儒者的书上称赞楚国一个姓养名由基的人善于箭,他一片杨树叶子,百发能百中。这是称赞他擅长于箭。说他有时中一片杨树叶子,可以;说他百发百中,就太夸大了。 一片杨树叶子能中,但一再中它,就要破碎不能再了。如果是靠近长在树上的叶子来,虽然不想中,由于杨树叶子茂密,自然能中它。要不这肯定是让人上树把杨树叶子取下来,一一调换放的地方再。它几十次,就完全可以表现出他的技巧,看他的人也都知道他箭的功夫,但也一定不会到一百次,这是很清楚的。传说事情的人喜夸大他技术⾼超,中几十次,就说他中一百次。百和千,是数字的大者。他们真想说十次就会说一百次,想说一百次就会说一千次。这是跟《尚书-尧典》上说尧“能使上万个邦和睦相处”《诗经-大雅-假乐》上说周成王有“子孙千亿”是同一个意思。 儒者的书上说:“卫国有个忠臣叫弘演,被卫懿公派去当使者,没有回来,这时狄人进攻懿公而且把他杀了,吃光他的⾁,只扔掉他的肝。弘演出使回来,对着懿公的肝讲述完成使命的经过。他悲痛懿公的死,⾝上的⾁被吃光,连肝都没有依附的地方,于是取出刀来剖开自己的肚子,全部掏出肚子里的东西,这才放进懿公的肝死去”说这话的人,是想称赞他的忠心。说弘演自己剖开肚子放进懿公的肝而死去,是可能的;说他全部掏出自己肚子里的东西这才放进懿公的肝,未免太夸大了。 人们用刀刃互相刺杀,刺中五脏就立即死去。为什么呢?因为五脏是气的主宰,像头是⾎脉集中的地方一样。头一断,手就不能再取别人的头附着在自己的颈子上,怎么唯独能先掏出他肚子里的东西,才放进懿公的肝呢?肚子里的东西一掏出来人就会立即死去,那手就不能再拿住东西了。如果是先放进懿公的肝,才掏出他肚子里的东西,那么文章上该说放进懿公的肝,再掏出他肚子里的东西。如今先说全部掏出他自己肚子里的东西,才放进懿公的肝,而且还说是“全部”这是在夸大事实。 儒者的书上说:“楚国的熊渠子夜出,看见一块横着的石头,以为是伏在地上的老虎,就用弓箭它,箭进去看不见箭尾的羽⽑。”有人说:“是养由基看见横卧在地上的石头,以为是头犀牛,拿箭它,箭进去连箭尾的羽⽑都看不见。”有人说:“是李广。”即使熊渠、养由基、李广谁是当事人的名字没有弄清楚,也没有关系,有人认为是老虎,有人认为是犀牛,犀牛、老虎同样凶猛,实际上是一回事。有人说“没卫”有人说“饮羽”“羽”就是“卫”方言不同罢了。总之是想说明横卧在地的石头像老虎、像犀牛,由于害怕,倍加精力集中,所以箭进石头很深。说以为横在地上的石头是老虎,所以把箭进了石头,是可能的;说连箭尾的羽⽑都看不见,就太夸张了。 看见像老虎,心中就认为是真的,于是张弓它,精力集中,加倍用心,那他们看见真老虎跟这情况没有两样。像老虎的石头,箭能进去看不见箭尾的羽⽑,要是真老虎的⾝体,箭能穿过它吗?石头的质地箭很难进去,而⾁却容易进去。以能进难⼊的石头而连箭尾的羽⽑都看不见来说,那他容易进的⾁,穿是毫无疑问的。擅长箭的人能中远处微小的目标,不差毫厘,怎么能使弓弩增加更多的力量呢?养由基参加军队打仗,用箭晋侯,中了他的眼睛。以一个平常人用箭大国的君主,他加倍集中精力,一定跟横着的石头情况相同。当他中晋侯眼睛的时候,难道能够再穿到颈后去吗?如果能穿到颈后,晋侯就该死了。 用牛车拉开有十石力气才能拉开的弩,恐怕不能进石头一寸,箭就会折成三段,何况是用一个人的力气,拉开只用微弱力气就能拉开的弓,即使集中精力,加倍用心,怎么能进去看不见箭尾的羽⽑呢?人的精力就是气,气就是力。人碰上⽔火的灾难,感到惶惑恐惧,抬东西搬东西,精力集中,加倍用心到极点,平常抬一块石头的也会加倍用力抬起二块石头来。像这样,那么看见横躺着的石头用箭它,精力、用心都比原来加倍,顶多不过进去一寸,怎么说看不见箭尾的羽⽑呢?如果有喜用剑的人,看见横躺着的石头,由于害怕而砍它,难道又说他能够砍断石头吗?以力大能⾚手空拳跟老虎搏斗的人,突然看见横躺着的石头,用手捶它,能使石头有痕迹吗?善的人集中精力与平常人一样,古人加倍用心跟今人相同,让现在能箭的人在野外禽兽,他们想获得它,不是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了吗!至于他们中野兽,不过进去几寸。要是由于差错误中石头,就不可能把箭头进石头里去,而箭就会被折断。像这样,儒者的书上说楚国的熊渠子、养由基、李广横躺着的石头,箭进看不见箭尾的羽⽑,都是夸大。 儒者的书上称赞鲁般和墨子技艺⾼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不会落下来。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 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终于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般技艺⾼超,丢失了他的⺟亲。”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亲,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般终于失去了他⺟亲。如果木老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內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一样也该三天內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鲁般的⺟亲。看来这二件事一定都不符合实真情况。 书上说:“孔子不能被世人任用,就周游七十多国进行游说,还未曾得到安⾝。说孔子周游得不到赏识和重用,是可能的;说他去七十国追求官禄,是夸大。 察看《论语》和各家学派的书,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途中在陈国断了粮食,在卫国被铲除车迹,在齐国忘记了⾁味,在宋国因习礼大树被砍,再加上到费城和顿牟城去做官,到过的地方不超过十个家国。传说到过七十国,不是事实。或许孔子为求取官禄到过十多个家国,至于到过七十国的说法,是书籍上的记载,因而说他为求取官禄到过七十国。 《论语-宪问》说:“孔子向公明贾问公叔文子说:‘真的,他不说话、不笑、不要财物吗?’公明贾回答说:‘这是由于告诉你的人把事情讲过头了。他是该说的时候才说,人们不讨厌他说话;有了⾼兴的事然后才笑,人们不讨厌他笑;合乎礼义之后才接受财物,人们不厌恶他接受财物。’孔子说:‘难道他是这样吗?难道他真是这样吗?’”公叔文子确实是该说才说,、有⾼兴事才笑、合乎礼义才接受财物,人们传说称赞他;至于说他不说话、不笑、不要财物、那是庸人说的竟然把事情过分夸张了。 书上说:“秦缪公讨伐郑国,经过晋国不借路,被晋襄公率领姜戎军队中途在崤塞之下拦截,一匹马,一辆战车都没有回去的。” 当时秦派遣的三位大夫孟明视、西乞术、⽩乙丙都又被放回去。三位大夫又被放回去车马一定有跟着回去的,文章说一匹马一辆车都没有返回的,是夸大事实。 书上称赞: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舂申君,能谦恭地款待下面的门客,于是招引会聚了四面八方来的士,各得三千人。这是想说他们谦恭地待士到极点,投奔他们的人们多。说投奔的士很多,是可能的;要说各得三千人,则是夸张。 四位君子虽然喜士,士来的即使很多,不会超过各一千多人,书上却说三千人。说多一定说以千数,说少则说一个也没有,这是社会上一般人的情况,是叙述事情的错误。 传记书载说:“⾼子羔死了亲人,眼睛哭出了⾎,守孝三年没有露过牙齿,君子认为难能可贵。”这是因为很难做到的缘故。不认为它不是事实,而认为难能可贵,是君子的言论有错误。⾼子眼睛哭出⾎,大概一定有这事。为什么呢?荆和进献宝⽟给楚王,楚王砍掉了他的双脚,他痛惜宝⽟不被接受,自己的心情不被理解,痛哭流涕,眼泪流尽了接着继续流⾎出来。如今⾼子悲痛亲人哀伤到了极点,泪⽔流完了,⾎随着流出来,是事实。但是说他“三年没有露过牙齿”这是夸大。 说没有露过牙齿,是想说他不说话、不笑。孝子死了亲人不笑,是应该的,怎么能不说话呢?要说话,怎么能不露牙齿呢?孔子说:“守丧时说话不要太华丽。”或许他曾短期不说话,传书就说他不露牙齿;或许不笑,传书则说他三年不露牙齿。殷⾼宗有意沉默,三年不说话。尊贵为天子不说国事,而《尚书-无逸》就说他“不说话”子张就曾怀疑有夸大,何况⾼子地位卑,却说“没有露过牙齿”这肯定是过分夸张了。 儒者的书上说:“禽息推荐百里奚,秦缪公不接受,缪公离开。禽息就对着门撞头终于打碎了脑袋而死。缪公感到悲痛,就任用了百里奚。这是说贤者推荐道德⾼尚、有才能的人,不惜自己生命,用撞头打碎脑袋而死来举荐他的朋友。世上的读书人都以此相互励,许多书上传颂这件事,没有说它不是这样的。其实,用头叩地来举荐贤人、能人的,古今都有。禽息用头撞地,大概是事实;但说打碎了脑袋而死,这是夸大。 人叩头,心里悲痛的人会叩得流⾎,即使是愤恨惶恐,也没有打碎脑袋的。不是头不能打碎,而是人的力量不能自己打碎。拿刀刃抹脖子,杀自,树起刀锋刺进膛,由于有锋刃的帮助,所以手完全能够形成这样的威力。要说禽息举起槌子自己打碎脑袋,不⾜奇怪;叩头打碎脑袋,是人力不能自己做到的。有叩头死的人,没有把脑袋破碎的人。这也许是禽息叩头举荐百里奚,社会上的人凭空捏造说他因此死了;或者是叩头死的,社会上的人却凭空捏造说他打碎了脑袋。 儒者的书上说:“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政,拿着短剑,刺杀没有成功。秦王拔剑刺他。荆轲用短剑掷秦王不中,击中铜柱,刺进去一尺深。”这是想说短剑锐利,荆轲力大,投锐利的锋刃,穿⼊硬坚的铜柱。由于想称赞荆轲的勇敢,因此过分夸大了这事。说刺进铜柱,是事实;说他刺进去一尺深,则是夸张。 铜虽然不如短剑硬坚,掷进去不过几寸,大概不会进去一尺深。拿进去一尺深来说,假设刺中秦王,短剑能穿透他吗?用车拉开具有十石之力的弩,立在墙上的木靶,尚且箭不能进去一尺深。用荆轲手的力量,投一把又轻又小的短剑,加之⾝上又被秦王的龙渊宝剑砍伤,还能掷进硬坚的铜柱,这是说荆轲的力量比具有十石之力的弩还大,铜柱的硬坚不如木靶的強。世人称赞荆轲的勇敢,没有说他力大。力大的人,都不如孟贲。即使孟贲掷短剑击铜柱,能穿透一尺深吗?这也许短剑要锋利得像⼲将、莫琊那样,没有东西刺不穿,没有东西砍不下,才确实有掷进一尺深的效验。其实,称赞⼲将、莫琊,也超过了事实。夸它们没有东西刺不穿,没有东西砍不下,也和说短剑能掷进铜柱一尺深是一类。 儒者的书上说:“董仲舒读《舂伙》,专一精思,志向不在别的上面,三年不看一眼菜园。”说不看一眼菜园,是事实;说三年之久,是夸张。 董仲舒即使专心一意,也有松懈和休息的时候,在松懈和休息的时间,也应当到门和厅堂边走走,能到门和厅堂边,怎么会不看一眼菜园呢?听说用心专一的人察看东两看不见,专心思考“道”会忘掉自⾝,但没有听说不到门和厅堂去,要坐着思考三年,来不及看一眼菜园的。《尚书-毋佚》说:“君子做官不能贪图安逸,首先要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然后才能安逸。”安逸,就是松懈。人的筋骨不是木头和石头,不能不松懈。所以把弦绷得很紧而不松驰,周文王不⼲;光放松而不紧张,周文王不做;有松弛有紧张,周文王把它当作常规。圣人能力极強,尚且有松弛与紧张的时候,董仲舒比圣人的能力差,怎么能够用心专一三年不休息呢! 儒者的书上说:“夏朝正有德兴盛的时候,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青铜,铸成鼎,并把图像铸在鼎上,使之齐备,让老百姓认识它们,所以进⼊山林⽔泽不会碰上不利的东西,可以避开魑魅魍魉,因此能够和协上下,以承受上天的福禄。 青铜的本是物体,以远方进贡的东西为好,用它铸造成鼎,以鼎上的图像像各种东西的奇形怪状,怎么就能使人们进⼊山林⽔泽不会碰上不利的东西,避开妖魔鬼怪呢?周朝的时候天下太平,越裳人进献⽩野,倭人进贡鬯草。吃⽩野,喝鬯草酿造的香酒,尚且不能除去妖魔,青铜铸的鼎,又怎么能避开鬼怪呢?况且九鼎的形成,是夏朝功德隆盛的吉祥征兆。实际上,佩带吉祥的东西,也不能得福。男人佩⽟,女人带珠,珠⽟对于人,也不能避奷除凶。宝物奇物,即使是兰草,或者是象牙,有人说对避琊有好处,其实也跟九鼎能避鬼怪的话一样。九鼎不能避奷除凶,传说它能避开妖魔鬼怪,这是那些儒书上夸张的文辞。 社会上一般流传说:“周天子的鼎不用烧火⽔会自己开,不放东西,东西会自己出来。”这是社会上庸人夸大的说法,是儒书夸张的文辞。这是使不神奇的九鼎凭空变成神了。要说周天子的鼎是神,拿什么来证明呢?因为周天子铸鼎的青铜,是远方进贡的。大禹得铜铸成了鼎,铸成的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像。如果认为远方进贡的东西是神,那么远方的东西怎么会是神呢?如果认为禹铸的鼎是神,禹圣为什么不能成神呢?圣人自己不能成神,铸造的器物怎么是神呢?如果认为青铜的东西是神,那么青铜是石头之类的东西,石头不能成神,青铜怎么能成神呢?以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是神,那各种东西的图像,像有云纹和雷纹的酒杯,有云纹和雷纹的酒杯上刻着云和雷的形状,云和雷在天上,比各种东西更像神,云和雷的形象不能成神,那么各种东西的图像又怎么能成神呢? 传说:“秦灭掉周,周天子的九鼎归秦。”考察本来的事实。周赧王的时候,秦昭王派将军摎进攻赧王。赧王感到惶恐害怕就跑到秦国,磕头接受惩处,全部献出他的三十六座城,三万人。秦国接受了他献出的东西,放他回去。赧王死,秦王得到了珍贵的重器九鼎。像这样,九鼎就在秦国。 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向北巡游到琅琊山,回来经过彭城,就斋戒祭祀祝告,想从⽔中找出周天子的鼎,便叫上千人下到泗⽔中去,找了很久没有能够得到。考察时间,秦昭王之后经过三代到始皇帝,秦国没有大的战灾祸,鼎应该没有丢失,要丢失时间大概在周代。流传的说法是赧王跑到秦国去,秦国得了九鼎。或许这个传说不对。又传说:“是在宋国太丘土地庙丢失的,鼎被沉⼊彭城下的泗⽔中。那之后二十九年,秦国兼并了天下。”照这样说,鼎没有在秦国。它的丢失,是随着周朝的灭亡而消失,并不是神了。 舂秋的时候,五块陨石坠落在宋国。五块陨石是五颗星星。星星离开天,就像鼎在地上丢失一样。星星离开天不算神,鼎在地上丢失怎么还能成神呢?秦朝的时候,三座山消失了,就像太丘的土地庙在宋消失,五颗星星在天消失一样。三座山消失,五块陨石坠落,太丘土地庙不见,都自有原因。然则鼎丢了,丢了也有它相应的道理,不能因为丢失的缘故,就说它是神。如果鼎跟秦朝时候的三座山一同消失呢?消失就不能是神。如果它有知,想避天战的灾祸呢?那要经过桀、纣的时代。家国衰败混无道的,莫过于桀、纣。桀、纣的时候,鼎没有丢失。周朝的衰败混,不如桀、纣。把鼎留给无道的桀、纣,而丢失在衰亡的周朝,这样的留和去是不恰当的,也不是神有知的证明。也许正在周亡的时候,将军摎手下的人看见鼎把它偷走了,而其中奷诈的人把它冶炼铸成别的器物,所以秦始皇寻找不到。后来因此有它是神的说法,就凭空捏造出沉⼊泗⽔的话来。 汉孝文皇帝的时候,赵国人新垣平对皇上说:“周天子的鼎丢在泗⽔中,现在⻩河滥泛与泗⽔相通,我看东北方向,汾一带正有金气,估计周天子的鼎会出现!吉兆出现不去接那是不会得到的。”于是汉文帝派使臣在汾修庙,南面靠⻩河,希望通过祭祀让周鼎出来。有人上书告新垣平说神气出现的事全是欺诈的,于是文帝把新垣平的案子给了司法官吏。司法官吏定罪,杀了新垣平。说周鼎在泗⽔中,就像新垣平欺诈说周鼎有神气出现一样是假的。 Www.NIlxS.CoM |
上一章 论衡 下一章 ( → ) |
免费小说《论衡》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论衡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论衡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