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 论悔过
|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书号:10170 | 更新时间:2017/3/26 |
论悔过 | |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內。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魏征上疏谏曰:“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全安,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宮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太宗曰:“我几不思量,甚大错误。”遂遣泰归于本第。 贞观十七年, 太宗谓侍臣曰: “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故孔子云:‘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也。’又曰:‘何必⾼宗?古之人皆然。’近代帝王遂行不逮汉文以⽇易月之制,甚乖于礼典。朕昨见徐幹《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因悲泣久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承意顺旨,甘言取容。朕今闻己过,卿等皆可直言。”散骑常侍刘洎对曰:“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上书者,以其不称旨,或面加诘难,无不惭退,恐非进直言之道。”太宗曰:“朕亦悔有此问难,当即改之。”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问。我当年因为各路顽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近来四海安宁,⾝为君主,即使不能自己手拿书卷阅读,也要叫人读来听。君臣⽗子的伦常、政治教化的种种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就像面对着墙壁,头脑一片空⽩,遇到事情就⿇烦了。’这确实不是句空话,我现在想起小时候做的事情,觉得很多都做得不对。” 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常常不讲法度,而魏王李泰因为出众的才华深得唐太宗的喜爱,一次,唐太宗下诏让李泰搬到武德殿居住。魏徵上书劝阻,说:“魏王既然是陛下的爱子,应当知道自己的名分和地位,保证自⾝的全安,遇事应该控制骄傲奢侈的习气,不住在招惹是非的地方。现在他搬到武德殿来居住,就在太子东宮的西边,过去海陵住在那里,当时的人都认为不合适。现在形势虽然变了,恐怕还是会引来风言风语,魏王的內心,也不会平静,李泰既然因为受到宠爱而感到害怕,何不退居原处,成人之美呢?”唐太宗说:“我没仔细考虑就这么做了,差点酿成大错。”于是就让李泰回到原来的住所居住。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情之中最让人哀痛的,莫过于失去亲人。所以孔子说:‘⽗⺟死后,服丧三年,是天下的通理,从天子到平民莫不如此。’他又说:‘何必只说商代的国君武丁这么做呢?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可是,近代的帝王实行汉文帝以⽇代月的短期服丧礼仪,这与古代礼义的典范大相违逆。我昨天看到徐幹写的《中论-复三年丧》这篇文章,觉得他论述的道理非常深刻,只可惜没早些看到它。现在我才发现,我对丧礼太疏忽大意了,可现在只能责备自己,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说完,便因悲伤过度而哭泣良久。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臣说:“臣子对帝王,常常只顺从他的旨意,用好听的话来博得他的心。但现在我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尽管坦率地指出来吧。”散骑常侍刘洎说:“陛下每次和大臣们共商国事,或看奏疏,如果发现他们的意见不合己意,就面露责备的神情,结果提意见的大臣无不面带惭⾊退朝。臣认为,这样恐怕不是鼓励大臣们提意见的态度。”唐太宗说:“对此,我也很后悔,从现在起我要改掉这个⽑病。” 评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帝王君主,也难免会有过失。重要的是对待过失的态度。掩过饰非,只能酿成更大的过错;闻过则改,就能大大降低损失。太宗度量宽宏,勇于自省,从善如流,堪称表率。 Www.NiLxS.CoM |
上一章 贞观政要 下一章 ( → ) |
免费小说《贞观政要》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贞观政要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贞观政要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