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郑孔荀列传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耽美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全本的小说 天堕武林 夺命柔情 滛虐江湖 催眠传奇 露水姻缘 社团奇遇 佛洛伊德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紫烟蒾情 宝贝记事 蔷薇妖娆 失纵蒾卻 时空浪族 段家女将 剑荡天下 成田离婚 悖伦孽恋 女校老师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后汉书  作者:范晔 书号:10149 更新时间:2017/3/26 
郑孔荀列传
  郑太 孔融 荀彧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少略。灵帝末,知天下将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名闻山东。

  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待郞,迁待御史。进将诛阉官,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強忍寡义,志无CA75。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必危朝廷。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谓颍川人旬攸曰:“何公未易辅也。”

  进寻见害,卓果作。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凶強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琊?”公业惧,乃诡词更对曰:

  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強盛,然光武以来,‮国中‬无警,百姓优逸,忘战⽇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场战‬,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弟子‬,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临锋决敌,非公之俦。三也。山东之士,素乏精悍。未有勇贲之勇,庆忌之捷,聊城之守,良、平之谋,可任以偏师,责以成功。四也。就有其人,而尊卑无序,王爵不如,若恃众怙力,将各棋峙,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五也。关西诸郡,颇习兵事,自顷以来,数与羌战,妇女犹戴戟矛,挟弓负矢,况其壮勇之士,以当妄战之人乎!其胜可必。六也,且天下強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而明公拥之,以为爪牙,譬驱虎兕以赴⽝羊。七也。又明公将帅,皆中表腹心,周旅⽇久,恩信淳著,忠诚可任,智谋可恃。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势,犹以烈风扫彼枯叶。八也。夫战有三亡,以攻理者亡,以琊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明公秉国平正,讨灭宦竖,忠义克立。以此三德,待彼三亡,奉辞伐罪,谁敢御之!九也。东州郑玄学该古今,北海邴原清⾼直亮,皆儒生所仰,群士楷式。彼诸将若询其计画,⾜知強弱。且燕、赵、齐、梁非不盛也,终灭于泰;吴、楚七国非不众也,卒败荥。况今德政赫赫,股肱惟⾐,彼岂赞成其谋,造长寇哉?其不然。十也,若其所陈少有可采,无事征兵以惊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为非,弃德恃众,自亏威重。

  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与,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郞。

  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引宾客⾼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事怈,颙等被执,公业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术上以为杨州刺。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宙,太山都尉。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融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弟子‬。”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明祖⽗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明必为伟器。”

  年十三,丧⽗,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好学,博涉多该览。亡抵于褒,不遇。时融年二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琊?”因留舍之。后事怈,国相以下,密就掩捕,俭得脫走,遂并收褒、融送狱。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蔵者,融也,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吏问其⺟,⺟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焉。融由是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州郡礼命,皆不就。

  辟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內宠,召掾属诘责之。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还府,投劾而去。河南官属聇之,私遣剑客追杀融。客有言于进曰:“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进然之,既拜而辟融,举⾼第,为侍御史。与中丞赵舍不同,托病归家。

  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三⽇,迁虎贲中郞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郞。时⻩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

  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乃收散兵保朱虚县。稍复鸠集吏民为⻩巾所误者男女四万余人,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DA78、邴原等。郡人甄子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其余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敛葬之。时,⻩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琊?”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

  时,袁、曹方盛,而融无所协附。左丞祖者,称有意谋,劝融有所结纳。融知绍、终图汉室,不与同,故怒而杀之。

  融负有⾼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自舂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子为谭所虏。

  及献帝都许,征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绵隶名而已。

  初,太傅马⽇磾奉使山东,及至淮南,数有意于袁术。术轻侮之。遂夺取其节,求去又不听,因为军帅。⽇磾深自恨,遂呕⾎而毙。及丧还,朝廷议加礼。融乃独议曰:“⽇磾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宁辑东夏,而曲媚奷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附下罔上,奷以事君。昔国佐当晋军而不挠,宜僚临⽩刃而正⾊。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胁为辞!又袁术僭逆,非一朝一夕,⽇磾随从,周旋历岁。《汉律》与罪人关三⽇已上,皆应知情。《舂秋》鲁叔孙得臣卒,以不发扬襄仲之罪,贬不书⽇。郑人讨幽公之,斫子家之棺。圣上哀矜旧臣,未忍追案,不宜加礼。”朝廷从之。

  时论者多复⾁刑。融乃建议曰:

  古者敦BE75,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无过失。百姓有罪,皆自取之。末世陵迟,风化坏,政挠其俗,法害其人。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纣斫朝涉之胫,天下谓为无道。夫九牧之地,千八百君若各刖一人,是下常有千八百纣也。求俗休和,弗可得已。且被刑之人,虑不念生,志在思死,类多趋恶,莫复归正。夙沙齐,伊戾祸宋,赵⾼、英布,为世大患。不能止人遂为非也,适⾜绝人还为善耳。虽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一离刀锯,没世不齿。是太甲之思诵,穆公之霸秦,南睢之骨立,卫武之《初筵》,陈汤之都赖,魏尚之守边,无所复施也。汉开改恶之路,凡为此也。故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荀⾰其政者也。

  朝廷善之,卒不改焉。

  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诏书班下其事。融上疏曰:

  窃闻领荆州牧刘表桀逆放恣,所为不轨,至乃郊祭天地,拟仪社稷。虽昏僭恶极,罪不容诛,至于国体,宜且讳之。何者?万乘至重,天王至尊,⾝为圣躬,国为神器,陛级县远,禄位限绝,犹天之不可阶,⽇用之不可逾也。每有一竖臣,辄云图之,若形之四方,非所以杜塞琊萌。愚谓虽有重戾,必宜隐忍。贾谊所谓“掷鼠忌器”盖谓此也。是以齐兵次楚,唯责包茅;王师败绩,不书晋人。前以露袁术之罪,今复下刘表之事,是使跛牂窥⾼岸,天险可得而登也。案表跋扈,擅诛列侯,遏绝诏命,断盗贡篚,招呼元恶,以自营卫,专为群逆,主萃渊萎。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势可见。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

  五年,南王冯、东海王祗薨,帝伤其早殁,为修四时之祭,以访于融。融对曰:

  圣恩敦睦,盛时增思,悼二王之灵,发哀愍之诏,稽度前典,以正礼制。窃观故事,前梁怀王、临江愍王、齐哀王、临淮怀王并薨无后,同产昆弟,即景、武、昭、明四帝是也,未闻前朝修立祭祀。若临时所施,则不列传纪。臣愚以为诸在冲B368,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谥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绝之。至于一岁之限,不合礼意,又违先帝已然之法,所未敢处。

  初,曹攻屠鄴城,袁氏妇子多见‮略侵‬,而子丕私纳袁熙甄氏。融乃与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讨乌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时,年饥兵兴,表制酒噤,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诸侯。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怨正议,虑鲠大业。山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因显明仇怨,故书厉融曰:

  盖闻唐、虞之朝,有克让之臣,故麟凤来而颂声作也。后世德薄,犹有杀⾝为君,破国为国。及至其敝,睚眦之怨必仇,一餐之惠必报。故晁错念国,遘祸于袁盎;屈平悼楚,受谮于椒、兰;彭宠倾,起自朱浮;邓禹威损,失于宗、冯。由此言之,喜怒怨爱,祸福所困,可不慎与!昔廉、蔺小国之臣,犹能相下;寇、贾仓卒武夫,屈节崇好;光武不问伯升之怨;齐侯不疑钩之虏。夫立大者,岂累细故哉!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以为小介,当收旧好;而怨毒渐积,志相危害,闻之怃然,中夜而起。昔‮家国‬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诚怪今者与始相违。孤与文举既非旧好,又于鸿豫亦无恩纪,然愿人之相美,不乐人之相伤,是以区区思协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构,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为国,破浮华会之徒,计有余矣。

  融报曰:

  猥惠书教,告所不逮。融与鸿豫州里比郡,知之最早。虽尝陈其功美,以厚于见私,信于为国,不求其覆过掩恶,有罪望不坐也。前者黜退,欣受之。昔赵宣子朝登韩厥,夕被其戮,喜而求贺。况无彼人之功,而敢枉当官之平哉!忠非三闾,智非晁错,窃位为过,免罪为幸。乃使余论远闻,所以惭惧也。朱、彭、寇、贾,为世壮士,爱恶相攻,能为国忧。至于轻弱薄劣,犹昆虫之相啮,适⾜还害其⾝,诚无所至也。晋侯嘉其臣所争者大,而师旷以为不如心竞。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舿下之负,榆次之辱,不如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子产谓人心不相似,或矜势者,以取胜为荣,不念宋人待四海之洛,大炉不令酒酸也。至于屈穀巨瓠,坚而无窃,当以无用罪之耳。它者奉遵严教,不敢失坠。郗为故吏,融所推进。赵衰之拔C23B穀,不轻公叔之升臣也。知同其爱,训诲发中。虽懿伯之忌,犹不得念,况恃旧,而自外于贤吏哉!辄布腹心,修好如初。苦言至意,终⾝诵之。

  岁余,复拜太中大夫。必宽容少忌,好士,喜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満,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与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贲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刑。”融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內英俊皆信服之。

  曹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祢衡跌放言,云“⽗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发耳。子之于⺟,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子皆被诛。

  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味乎?”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不变,莫不伤之。

  初,京兆人脂习元升,与融相善,每戒融刚直。及被害,许下莫敢收者,习往抚尸曰:“文举舍我死,吾何用生为?”闻大怒,将收习杀之,后得赦出。

  魏文帝深好融文辞,每叹曰:“杨、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记书‬凡二十五篇。文帝以习有栾布之节,加中散大夫。

  论曰:昔谏大夫郑是有言:“山有猛兽者,藜藿为之不采。”是以孔⽗正⾊,不容弑之谋;平仲立朝,有纾盗齐之望。若夫文举之⾼志直情,其⾜以动义概而忤雄心。故使移鼎之迹,事隔于人存;代终之规,启机于⾝后也。夫严气正,覆折而己。岂有员园委屈,可以每其生哉!懔懔焉,DB28DB28焉,其与琨⽟秋霜比质可也。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人,朗陵令淑之孙也。⽗绲,为济南相。绲畏惮宦官,乃为彧娶中常侍唐衡女。彧以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南何颙名知人,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再迁亢⽗令。董卓之,弃官归乡里。同郡韩融时将宗亲千余家,避密西山中。彧谓⽗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密虽小固,不⾜以B473大难,宜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之,彧乃独将宗族从馥,留者后多为董卓将李C765所杀略焉。

  彧比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明有意数,见汉室崩,每怀匡佐之义。时,曹在东郡,彧闻有雄略,而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初平二年,乃去绍从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以为奋武司马,时年二十九。明年,又为镇东司马。

  兴平元年,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任以留事。会张邈、陈宮以兗州反,而潜吕布。布即至,诸城悉应之。邈乃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豫州刺史郭贡率兵数万来到城下,求见彧。彧将往,东郡太守夏侯淳等止之。曰:“何知贡不与吕布同谋,而轻见之。今君为一州之镇,往必危也。”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今来速者,计必未定,及其犹豫,宜时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怀疑嫌,彼将怒而成谋,不如往也。”贡既见彧无惧意,知城不可攻,遂引而去。彧乃使程昱说范、东阿,使固其守,卒全三城以待焉。

  二年,陶谦死,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

  昔⾼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內,皆深固本,以制天下。进可以胜敌,退⾜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兗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而将军之关河也。若不先定之,本将何寄乎?宜急分讨陈宮,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麦,约食稸⾕,以资一举,则吕布不⾜破也。今舍之而东,未见其便。多留兵则力不胜敌,少留兵则后不⾜因。布乘虚寇暴,震动人心,纵数城或全,其余非复己有,则将军尚安归乎?且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弟子‬念⽗兄之聇,必人自为守。就能破之,尚不可保。彼若惧而相结,共为表里,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掠之无获,不出一旬,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矣。夫事固有弃彼取此,以权一时之势,愿将军虑焉。

  于是大收麦,复与布战。布败走,因分定诸县,兗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彧乃劝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纵之。

  及帝都许,以彧为侍中,守尚书令。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唯严象为杨州,韦康为凉州,后并负败焉。

  袁绍既兼河朔之地,有骄气。而败于张绣,绍与书甚倨。大怒,先攻之,而患力不敌,以谋于彧。彧量绍虽強,终为所制,乃说先取吕布,然后图绍,从之。三年,遂擒吕布,定徐州。

  五年,袁绍率大众以攻许,与相距。绍甲兵甚盛,议者咸怀惶惧。少府孔融谓彧曰:“袁绍地广兵強,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为其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正,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颜良、文丑匹夫之勇,可一点而擒也。”后皆如彧所筹,事在《袁绍传》。

  保官度,与绍连战,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还许以致绍师。彧报曰:“今⾕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谒,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从之,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绍退走。封彧万岁亭侯,邑一千户。

  六年,以绍新破,未能为患,但留兵卫之,自南征刘表,以计问彧。彧对曰:“绍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远兵江汉,若绍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乃止。

  九年,拔鄴,自领冀州牧。有说宜复置九州者,以为冀部所统既广,则天下易服。将从之。彧言曰:“今苦依古制,是为冀州所统,悉有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也。公前屠鄴城,海內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今若一处被侵,必谓以次见夺,人心易动,若一旦生变,天下未可图也。愿公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楚郢,责王贡之不⼊。天下咸知公意,则人人自安。须海內大定,乃议古制,此主稷长久之利也。”报曰:“微⾜下之相难,所失多矣!”遂寝九州议。

  十二年,上书表彧曰:

  昔袁绍作逆,连兵官度,时众寡粮单,图还许。尚书令荀彧深建宜住之便,远恢进讨之略,起发臣心,⾰易愚虑,坚营固守,徼其军实,遂摧扑大寇,济危以安。绍既破败,臣粮亦尽,将舍河北之规,改就荆南之策。彧复备陈得失,用移臣议,故得反B357冀土,克平四州。向使臣退军官度,绍必鼓行而前,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怯沮以丧气,有必败之形,无一捷之势。复苦南征刘表,委弃兗、豫,饥军深⼊,逾越江、沔,利既难要,将失本据。而彧建二策,以亡为存,以祸为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是故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古人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力。原其绩效,⾜享⾼爵。而海內未喻其状所受不侔其功,臣诚惜之,乞重平议,增畴户邑。

  彧深辞让。譬之曰:“昔介子推有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君奇谟‮子套‬,兴亡所系,可专有之琊?虽慕鲁连冲⾼之迹,将为圣人达节之义乎!”于是增封千户,并前二千户。又授以正司,彧使荀攸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将伐刘表,问彧所策。彧曰:“今华夏以平,荆、汉知亡矣,可声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从之。会表病死。

  十七年,董昭等共进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C85D。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表留彧曰:“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谋而鲜过者也。臣今当济江,奉辞伐罪,宜有大使肃将王命。文武并用,自古有之。使持节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彧,国之重臣,德洽华夏,既停军所次,便宜与臣俱进,宣示国命,威怀丑虏。军礼尚速,不及先请,臣辄留彧,依以为重。”书奏,帝从之,遂以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至濡须,彧病留寿舂,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帝哀惜之,祖⽇为之废宴乐。谥曰敬侯。明年,遂称魏公云。

  论曰: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间关以从曹氏。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方时运之屯E578,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势強,则皇器自移矣。此文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以成仁之义也。

  赞曰:公业称豪,骏声升腾。权诡时,挥金僚朋。北海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直辔安归,⾼谋谁佐?彧之有弼,诚感国疾。功申运改,迹疑心一。

  
译文

  (郑太、孔融、荀彧)

  ◆郑太传,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郑众的曾孙。年轻时有才略,灵帝末年,郑太知道天下会起来,暗暗地结豪杰。家里很富有,有田四百顷,但是经常还没有饭吃,名声很大,山东一带都知道他。

  开始举为孝廉,三府征召,公车征,都不就。大将军何进辅政后,征用名士,任郑公业为尚书侍郞,升侍御史。何进准备诛杀宦官,想召并州牧董卓为帮手。郑公业对何进道:“董卓強暴‮忍残‬,不讲义气,他的野心很大。如果把朝政借予他,授予他大事,会大逞凶,危害朝廷。您以亲德的重位,有辅导帝王主持国政的权威。承意独断,诛除有罪,真不应假董卓的力量作为后援啊。并且事久变生,殷鉴不远。”又为何进陈当务之急的几件事。何进不能用,于是弃官走了。对颍川人荀攸说“:何公不好辅佐啊。”何进不久被杀害,董卓果然作

  郑公业等与侍中伍琼、董卓长史何。。共同说董卓,以袁绍为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义兵兴起,董卓召集公卿讨论,发大兵讨伐义兵,百官不敢违反董卓的意旨。郑公业担心董卓兵多了,就会更加骄横,凶恶不易控制,独说:“治国在有德,不在于兵多。”董卓不⾼兴,说“:照你这样说,兵没有用吗?”郑公业害怕起来,于是言不由衷地编了一套假话,对董卓说“:我不是说兵没有用,是说山东不⾜以用大兵而已。如果不相信,可以为您大概说一说。现在山东合谋,州郡连结,百姓团结一致,不可说不強盛。然而自从光武以来,‮家国‬平安无事,老百姓生活富裕,对于战争久已淡忘了。孔子说道:‘不教育‮民人‬战争,而使他们去战,这是抛弃‮民人‬。’所以他们的人虽然多,不⾜以为害,这是一。您出⾝西州,年轻即为‮家国‬的将帅,习军事,多次参加战斗,名震当世,人人害怕您,服从您,这是二。

  张孟卓是东平的忠厚长者,眼睛也不看一眼。孔公绪清谈⾼论,不偏不倚。这些人都没有军事才能、打仗的经验,临阵决战,不是您的敌手。这是三。山东的人才,从来不勇敢。没有孟贲那样的勇敢,庆忌那样的敏捷,没有聊城那样坚固的防守,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不可任以偏师,要求成功。这是四。即使有可任用的人,也是尊卑不分,‮家国‬的爵位不给他们,他们依恃人多,依恃力量,会各自‮立独‬不前,坐观成败,不肯同心协力,一起同进同退。这是五。关西各郡,大都习军事,近年以来,多次与羌作战,妇女还戴戟持矛,带弓负矢,何况以壮勇的军士,抵挡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呢!胜利是必然的。这是六。并且天下的強勇,老百姓所怕的,有并、凉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您拥有他们,作为爪牙,有如驱虎兕以赴⽝羊,所向无敌。这是七。又您的将帅都是中表亲戚,是您的心腹,跟随很久,有恩有信,忠诚可任,智谋可恃。以团结一致的‮队部‬,当散之敌,正如猛风扫枯叶。这是八。我们知道战争有三亡,用攻理的亡,用琊攻正的亡,用逆攻顺的亡。现在您治国平正,讨灭宦官,忠义已立。用此三德,对彼三亡,奉朝廷之命,讨伐有罪,哪一个胆敢抵御!这是九。东州郑玄学问包括今古,北海邴原清廉正直,都是儒生所宗仰的,群士的楷模。他们的各将,如果向郑玄、邴原询问计划,就能够知道哪个強,哪个弱。从前燕、赵、齐、梁不是不強盛,终究被秦国灭亡;吴、楚七国不是兵不多,终究在荥被周亚夫打败。何况现在德政昭彰,辅佐贤良,郑玄、邴原难道会赞成他们的谋划,制造叛,助长寇害吗?一定不会的。这是十。

  如果我所说的,有一点点可以采纳,就是不征兵以惊扰天下,使害怕征役的老百姓集合一起为非作歹。不弃德恃众,自己亏损威重。”董卓才⾼兴了。以郑公业为将军,使他统率各军讨击关东。有人对董卓说“:郑公业智谋才略过人又与外寇结谋,现在给他军队,就是帮助了他的羽,我认为是可怕的。”董卓于是收还了给郑公业的军队,任他为议郞。董卓迁都长安,天下饥荒动,士大夫多不得活命。但郑公业家里有余财,天天招引宾客大会作乐,他所救活的人很多。他与何。。、荀攸共同谋划诛杀董卓。事情怈漏出去,何。。等人被捕,郑公业则脫⾝自武关逃走,东归袁术。袁术上奏任他为扬州刺史。没有到任,在路上死了,年四十一。

  ◆孔融传,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七世祖孔霸,为汉元帝师,官至侍中。⽗亲孔宙,太山都尉。孔融小时候就有特异的才能。十岁,跟⽗亲至京师。当时河南尹李膺自守简慢严整,不随便接见士大夫及宾客,告诉门者,不是当代名人及世代有谊之家都不得告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怎样一个人,有意去李膺家敲门,对门者说“:我是李君通家‮弟子‬。”守门的人告诉李膺,李膺请孔融相见。问道:“⾼明祖⽗曾经与我有情吗?”孔融说:“是的。先人孔子与您先人李老君同德同义,又为师友关系。那么,我孔融与您为累世通家。”在坐的人,无不为之赞叹。太中大夫陈炜后到,在坐的人把这告诉了陈炜。陈炜说“:噢,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大用。”孔融接着他的话说“:照您这么说,莫非您小时也聪明的吗?”李膺大笑说:“你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孔融十三岁时,死了⽗亲,悲痛过度,要人扶了才能站起来,州里称赞他的孝行。天好学习,博览群书。山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恨,侯览隐匿告人姓名把奏章下达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逃到孔褒家中,孔褒不在。

  这时孔融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没有告诉他。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他家。后来事情怈漏出去,国相以下,秘密捕捉,张俭得以跑掉。于是逮捕孔褒、孔融送⼊监狱。不知他们二个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隐蔵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心甘情愿。”吏问他们的⺟亲,⺟亲说:“长者担任家事,罪责在我。”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著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州郡以礼任命,都不就。征召司徒杨赐府。当时暗暗地察访官僚中的贪污分子,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多为宦官的亲族。尚书害怕得罪皇帝的宠信,召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他们的罪恶,毫不隐讳。河南尹何进当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没有及时通报,孔融就把谒夺回归府,引罪自责回去了。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私派剑客想追杀孔融,有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重名,将军如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率而去了。不如以礼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怀广大。”何进以为对,任命为大将军之后,征孔融,举⾼第,为侍御史。因为与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后来被征为司空掾,授中军候。在职三天,升虎贲中郞将。

  遇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孔融每因回答所问常有纠正他不对的地方,因此触犯了董卓的意旨,调任议郞。当时⻩巾‮犯侵‬好几个州,北海最为贼冲击的地方。董卓于是示意三府同举孔融做北海相。孔融到郡,召集士民,起兵讲武,既下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贼张饶等二十万众从冀州返,孔融战,被张饶打败。于是收集散兵保卫朱虚县。又慢慢集结官吏百姓被⻩巾所误的男女四万多人,再设置城邑,立学校,表扬儒术,推荐贤良郑玄、彭趚、邴原等人。郡人甄子然,临孝存,有名气,死得早,孔融以没有见到为遗憾。命配食县社。其余虽然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没有不以礼对待的。

  郡人无后代及四方游士有死亡的,都做棺材埋葬。这时,⻩巾又来侵扰,孔融于是出驻都昌县,被贼管亥所围。孔融非常危险,派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马上派兵三千救援他,贼因散逃走了。当时,袁绍、曹势力很強盛,孔融不对谁依附。左丞祖富有谋略,劝孔融与曹、袁绍相结纳。孔融知道袁绍、曹最终企图篡夺汉世,不想与他们搞在一块儿,一怒之下把左丞祖杀了。孔融自己以为有⾼尚的意气,立志平定‮家国‬的危难,因为才器疏阔,思想空乏,所以竟无成功。在郡六年,刘备上表荐他兼任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被袁谭攻击,自舂至夏,战士仅仅剩下几百人,流矢像雨一样来,城內已经短兵相接。孔融凭几读书,谈笑自若。晚上城陷,逃奔山东,子被袁谭所掳。到了献帝以许昌为都,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升少府。每朝会皇‮访上‬问召对,孔融常引正定议,公卿大夫都不过挂个名而已。以前,太傅马⽇石单奉使山东,及至淮南,多次对袁术不満,袁术轻视他,侮辱他,夺了他的符节。马⽇石单自己忧愤已极,呕⾎而死。马⽇石单的丧还京师,朝廷想加礼葬,孔融独说:“马⽇石单凭上公的尊贵⾝份,持天子的髦节,奉命直接处理地方事务,安宁东夏,竟然取媚奷臣,被他所指使,所上章表署名补用,马⽇石单都是第一个。依附下级,欺骗朝廷,奷诈事君。从前国佐敌晋军,不为所折服,宜僚当着⽩晃晃的刀而⾊不变。朝廷大臣难道可以受威胁为借口吗?又袁术越分叛逆,不是一朝一夕,与⽇石单随从,周旋历岁。《汉律》:与罪人往来三天以上,都应该知道其情况。《舂秋》:鲁叔孙得臣死了,为了不张扬襄仲的罪贬,不写⽇子。郑讨伐幽公,砍薄子家的棺材,因为他杀君的缘故。皇上可怜旧臣,不忍追相案罪,这是很宽大了,不宜加礼。”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时的舆论大都想恢复⾁刑。孔融建议说“:古时候的人浑厚朴实,善恶不别,官吏正直,刑法清明,政治没有错误。老百姓有罪,都是自己的责任。末世衰微,风气教化坏,政治搅了风俗,‮家国‬的法律害了‮民人‬。所以说君主失为君主的道,老百姓就涣散不服,而想用古时候的刑法残废他们的肢体,这不是除恶长善的办法。

  纣砍断早晨涉⽔者的小腿,天下的人都说纣暴无道。从前,周有千八百国,九州之人,养一千八百个君,如果各砍掉一人的脚,下面就有一千八百个纣呢。想风俗纯美,是绝对做不到的。并且受了刑罚的人,有不想活的意念,有求死的决心。大多铤而走险,不再回归正道。夙沙齐,伊戾祸宋,赵⾼、英布为世大患。不但不能噤止人做坏事,正好断绝了人为善的途径。虽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一遭刀锯,死了也为人聇笑。所以太甲的的思念常道,秦穆公之使秦国霸西戎,南睢之骨立,卫武之《初筵》饮酒悔过,陈汤之矫制发兵,斩郅支单于都赖⽔上,魏尚之守边,等等,不用再举了。汉朝广开改恶之路,大都是这样。所以聪明有德的君王,深思远虑,弃短取长,政治上的措施是不随便进行改⾰的。”朝廷认为他的建议很好,终于没有恢复⾁刑。这时,荆州牧刘表不向朝廷进贡,做了不少逾越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居然郊祀天地,拟指皇上。诏书把他宣示天下。孔融上疏说“:听说荆州牧刘表凶狠忤逆,行事不守礼制,甚至郊祀天地,拟仪如皇上。虽然逾制越分,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但就‮家国‬大体而言,应当暂时不要公开。为什么呢?‮家国‬至上,皇上至尊。⾝是圣哲之躬,‮家国‬是神器。群臣如陛,陛级悬远,禄位限绝,这有如天之不可由阶而升,⽇月的不得而逾越一样。偶有一个小臣,就要处理,并使四方都知道,这不是堵塞琊萌的办法。我以为虽有重大的罪过,也一定要隐忍。贾谊说:‘掷鼠忌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齐兵伐楚,只责备楚国不朝贡,王师败绩,不说为晋所败。以前揭露袁术的罪过,现在又把刘表的事宣扬开来,这是使瘸腿的⺟羊窥视⾼岸,认为天险也可上啊!查刘表跋扈不臣,杀害列侯,阻止诏命不行,断盗贡篚,召集大恶,保卫自己,寓蔵天下的叛逆坏蛋,郜鼎纳在太庙,没有比这更彰著的!桑落瓦解,形势自见。

  所以我认为应当隐瞒郊祀这件事,以维护国体。”五年(200),南王冯、东海王祗死了。献帝悲伤他俩死得太早了,想为他们规定四时致祭,为此,献帝问孔融。孔融回答说“:皇上仁厚,感时增思,哀悼二王的魂灵发布哀怜的诏章,考查审度从前的典章制度,订正礼制。我看历史,从前梁怀王、临江愍王、齐哀王、临淮怀王都死而无后代,同胞兄弟,就是景帝、武帝、昭帝、明帝四帝,没有听说前朝为他们修祭祀。如果是临时的,就不要列⼊传纪。我不懂事,认为他们都在幼小的年龄死去,皇上哀痛,以成人礼加以谥号,这应遵照您的意思‮理办‬,祭祀结束,以后就不要再行。至于一岁为期,不合礼意,又违背了先帝既定的法制,这是不合适的。”先时,曹进攻邺城‮杀屠‬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不明⽩,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一定的呢。”后来曹讨伐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当时,饥荒战,曹上表请噤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认为不要噤酒,而且词多侮慢。

  已经看到曹奷雄诡诈,渐渐显露,多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常常触犯了曹。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內,不封建诸侯。曹怀疑他所说渐广,更加害怕他。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的正确的议论,怕阻抗他的大业。山郗虑揣摩曹的心事,按蔑视国法奏免孔融的官。为了显明雠怨,曹故意挑拨孔融。说:“曾经听说唐、虞时代,有能让的臣子,所以麟凤飞来,颂声大作。后世德薄,但也还有杀⾝以卫君,破家以为国的。及至衰敝,微小的怨恨,一定成仇,一顿饭的恩惠,一定要报答,所以晁错念国,由于结祸于袁盎,屈平怀念楚国,因椒兰进馋言诬陷他,彭宠谋反,因朱浮的诽谤,邓禹威损,失于宗钦、冯暗的争权。这样说来,喜怒怨爱,祸福之因,难道不应当谨慎吗?从前廉颇、蔺相如小国的臣子,尚且能够相让,寇、贾世的武夫,彼此谦让崇好;光武不记杀害哥哥伯升的仇怨,齐侯不疑钩敌人。那些立大节的人,难道会被一些细故所累吗?以前听说两位执法虽平,但在私情有些芥蒂,应当修好如旧,而你们的怨恨却渐积渐多,直至互相危害,我听了非常难过,半夜就起了。以前‮家国‬东迁,文举盛称鸿豫名实相副,精通经学,出于郑玄,又明晓《司马法》。

  鸿豫也称文举奇逸传闻,我很奇怪现在你们与过去相反。我与文举既不是老朋友,又于鸿豫也没有什么恩谊,然而愿人相好,不愿人有伤和睦,所以衷心希望你们协和好。又晓得二君是被小人离间,作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而抚养战士,亲⾝为国,对付浮华结之徒,我的计谋多着呢。”孔融报书说:“蒙来书赐教,告我所不及。我与鸿豫州里邻郡,很早就知道他。虽然曾经说他的功业美好,不过想使他多看到自己的不⾜,忠信为国,不意他竟隐过掩恶,有罪不以为罪。以前我遭到废退,欣然接受。从前赵宣子早上升韩厥的官,晚上韩厥就杀了赵宣子的使人,赵宣子终以礼待他,⾼兴地要别人向他道贺,说“从此我可以免罪了。”何况没有韩厥的功,而敢枉当官之平呢?没有屈原的忠,错的智,窃位就是罪过,免罪是幸,而竟使一些多余的议论,让您得知,这是我引为惭愧恐惧的。朱、彭、寇、贾为世的壮士,爱恶相攻,是为国忧。

  至于轻弱薄劣,正如众虫的相咬,恰恰害了自己,没有别的什么。晋侯嘉奖其臣所争之大,而师旷则以为不如心竞竞。本迟钝,与人无伤,虽如韩信受了舿下之聇,荆轲受了榆次之辱,也不知贬毁对自己的严重,还认为不辽蚊虻一过,是无所谓的。子产说人心不相同,有的重视权势,想取胜为光荣,没有想宋人接待四海的客人。大钅卢本不想使酒酸嘛。至于屈。。的大瓦壶,‮硬坚‬无窍,应当处以无用之罪啊。其他当谨遵严教,不敢有失。郗虑是故吏,我所推举。赵衰提拔⾕阝鄃,不轻公叔升臣。知道您我都爱护郗虑,训诲出自衷心。虽有懿伯之忌,尚且不得念及,况恃旧自外于贤吏呢?专布腹心,修好如初。您的苦言至意,终⾝诵之不忘。”一年多,再任为太中大夫。本宽容不猜忌,好士,喜导提拔年轻人。及退任闲职,宾客天天満门。

  常叹说:“坐上客恒満,木尊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与蔡邕很好,蔡邕死后,有个虎贲士相貌有点像蔡邕,孔融每次喝⾜了酒,招他与同坐,说:“虽然没有了老成人,且喜还有典型。”孔融听说人家有善行,好像自己的一样,言语有可采取的,一定敷衍成之,告诉人家所不⾜的地方,称赞他的长处。推荐贤士,奖励进取。如果他知道的,没有说,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所以海內英俊之士,都信服他。曹既积満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郗虑又诬陷其罪,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冤枉上状奏孔融说:“少府孔融,从前在北海,看见王室不安宁,招集徒众,图谋不轨,说:‘我大圣之后,被宋所灭。有天下的,何必一定是卯金刀。’后来与孙权的使者说话,诽谤朝廷。又孔融位在九卿,不遵守朝廷的礼仪,不戴帻微行,唐突宮掖。又以前与没有出仕的祢衡无所检点地说什么‘⽗亲与儿子,有什么亲?论其本意,实为情而已。儿子与⺟亲,又是怎么回事呢?譬如寄物缶瓦中,出来就分离了’。不久,与祢衡更相标榜,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回答说:‘颜回再生。’大逆不道,应当予以重诛。”书奏,判处弃市。时年五十六。子儿女都被诛。先,女儿年七岁,男年九岁,因都幼弱,得保全。寄在人家。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为之动。

  左右的人说:“⽗亲被逮捕,不起,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遗⾁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味吗?”哥号哭而止饮。有人对曹说了,于是决定都杀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颈就刑,颜⾊不变,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以前,京兆人脂习、元升,与孔融相好,曾戒孔融刚直。及被害,许昌没有敢收尸的,脂习去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得赦,释放出来。魏文帝最爱孔融的文辞,每每叹说:“扬雄、班固一流。”招募天下有送上孔融文章的,赏以金帛。孔融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记书‬共二十五篇。

  文帝认为脂习有栾布的大节,加中散大夫。

  史官评论说:从前谏大夫郑昌有句话说:“山有猛兽,藜藿也没有人敢采。”所以孔⽗正⾊立朝,没有人过而致难于其君,晏平仲在朝中,田成子不敢弑齐君而盗其国。至于孔文举的⾼洁志行与坦率情怀,它完全可以鼓动义气而抵触奷雄之心。所以曹在世,不敢篡汉,代汉而兴的却是死后的曹丕。严气正,不过倾覆摧折而已。难道可以委曲求全以贪生吗?严严整整,明光洁⽩,孔融的品质可与⽩⽟秋霜相比啊!

  ◆荀彧传,荀彧字文若,颍川颍人,是朗陵县令荀淑的孙子。⽗亲荀绲【gǔn】,任济南相。荀绲害怕宦官,于是为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荀彧由于年轻是就有才名,所以才免于被嘲笑。南人何颙【yóng】号称能了解人,见到荀彧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在位】,被荐举为孝廉,又任亢⽗县令。董卓作时,弃官回到家乡。同郡的韩融当时带着宗族千余家,在密县西山中避。荀彧对⽗老们说:“颍川是战争必经之地。天下有变,常是用兵之处。密县虽说稍微‮险保‬,但不⾜以抵御大的灾难,应赶快离开这里。”同乡人大多留恋故土,不愿离开。碰上冀州牧同乡人韩馥派骑兵来接他们,荀彧于是自己带领宗族跟随韩馥,留下的后来大多被董卓的部将李傕所杀害、抢走了。

  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绍已经夺了韩馥的位置【关于韩馥让出冀州一事,荀彧的兄弟荀谌参与过对韩馥的劝说。据《资治通鉴》,此事发生在191年,孝献皇帝初平二年】。袁绍用贵宾的礼遇对待荀彧。荀彧是心中有数的人,看到汉室混,每每有匡正之心。当时曹在东郡,荀彧听说曹又雄才大略,而估计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初平二年【191年,献帝在位】,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曹和他谈后大喜,说:“是我的张良啊。【吾子房也。】”任命他为奋武司马,当年他二十九岁。第二年,又任镇东司马。

  兴平元年【194年,献帝在位】,曹东击陶谦,派荀彧守甄城,主管留守之事。赶上张邈、陈宮据兖【yǎn】州反曹,而暗地接吕布。【据《资治通鉴》对兴平元年的记载,曹因为杀死知名人士边让,导致兖州士大夫阶层的震撼和不満。此时,陈宮起谋反之心,劝说张邈、张邈弟张超、王楷、许汜等人一起反叛。】吕布到后,各城响应。张邈就派人欺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打陶谦,应赶紧供应他军需物资。”荀彧知道张邈有变,就布兵设防,因此张邈的计谋不能得逞。豫州刺史郭贡率兵数万来到城下,求见荀彧。荀彧就要前去,东郡太守夏侯惇等人阻止他,说:“怎么知道郭贡不与吕布同谋,而轻率地见他?如今您作为一州之首,到那儿一定危险。”荀彧说:“郭贡与张邈等人平常并没有情谊,如今来得这么快,一定还没有商定,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应及时劝说他,即使不为我们所用,也可以中立。如果先对他怀疑,他将会恼怒而与他们合谋,不如去一下。”郭贡见荀彧没有惧怕的意思,知道城不可攻,就领兵离去。荀彧就派程昱去游说范县、东阿,让他们加強城防,终于保全了三城以等待曹归来。

  兴平二年【195年,献帝在位】,陶谦死,曹想马上攻取徐州,回兵后平定吕布。荀彧劝谏说:“以前⾼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內,都是先巩固本,以控制天下。进可攻,退可守,所以虽然有失败之时,而终能完成大业。将军本以兖州为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将军的函⾕关和⻩河啊。如果不先‮定安‬它,要把本放在哪里呢?应立即分兵讨伐陈宮,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如今丢下这里而向东去,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多留兵则前方力量不能战胜敌人,少留兵则后方不能巩固。吕布乘虚⼊侵,震动人心,纵然有几座城池得以保全,其余的已不再为自己所有,那么将军还能回到哪里去呢?况且以前讨伐徐州,逞威施罚,那里的‮弟子‬记得⽗兄被杀的聇辱,必定人人坚守,即使能够攻克,也不能守住。他们如果恐惧而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坚壁清野,来等着对付将军,将军进攻打不下来,抢掠又没收获,不出十天,十万大军还未战就陷⼊被动了。虽然本来就有弃彼取此的事例,但要取决于衡量当时的形势,希望将军考虑。”曹于是大力抢收成的麦子,又和吕布战。吕布败走,趁机分别平定各县,兖州于是被平定。

  建安元年【196年,献帝在位】,献帝从河东回到洛,曹打算接车驾,迁都到许昌。众人大多认为山东还未‮定安‬,韩暹、杨奉自恃有功,傲横妄为,不可仓猝行事。荀彧于是鼓动曹说:“从前晋文公接纳周襄王,而诸侯像影子一般跟随着晋;汉⾼祖为义帝戴孝,而天下人心归附。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如今皇帝回还,洛荒芜,义士有保护正统的心愿,万民怀着感念旧时的哀思。如真能在此时奉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这是大顺;执最大的公来使天下服从,这是大略;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这是大德。【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即使有人抗命,又能有何作为呢?韩暹、杨奉哪里值得顾虑呢!如果不及时决定,让别的豪杰生出此心,以后即使再想这样,可就来不及了。”曹听从了他的意见。

  等到皇帝迁都许昌,任命荀彧为侍中,代理尚书令。曹经常在外面征战,军国大事,都和荀彧商议。荀彧又向曹推荐他的长于计谋的侄子荀攸,以及钟繇【yóu】、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都不辜负他的推荐。只有严象任扬州刺史,韦康任凉州刺史,后来一并败死。

  袁绍兼并了河朔之地后,有了骄气。而曹被张绣打败,袁绍给曹的信件语气很傲慢。曹大怒,想先攻打袁绍,而怕力量敌不过,就此和荀彧商量。荀彧估计袁绍虽強,早晚要被曹制服,于是劝曹先消灭吕布,然后再对付袁绍。曹听从了他的建议。建安三年【198年,献帝在位】,终于擒获吕布,平定徐州。

  建安五年【200年,献帝在位】,袁绍率大军攻许昌,曹和他相持。袁绍的军队很多,论及此事的人都心怀惶恐。少府孔融对荀彧说:“袁绍地广兵強,田丰、许攸这些智谋之士为他策划,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任其要职,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率其军队。恐怕难以战胜吧?”荀彧说:“袁绍兵虽多而军法不严,田丰刚直而犯上,许攸贪心而不正派,审配专横而无谋,逢纪果敢而自以为是,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就可以把他们擒获。”后来事情都如同荀彧所预计的那样,此事在《袁绍传》中。

  曹守官渡,与袁绍接连战,虽然得胜但军粮就要吃完,写信与荀彧商议,想回兵许昌以等待袁绍的军队。荀彧回信说:“如今粮食虽少,还不像楚汉在荥、成皋之间相持那时候。当时刘邦项羽都不肯先退兵,认为先退就会折了士气。您以对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划地而守,扼守咽喉要道而使他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可以看出这种局面就要结束,马上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曹听从他的意见,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终于用奇兵打败袁绍,袁绍败走。封荀彧为万岁亭侯,食邑一千户。

  建安六年【201年,献帝在位】,曹认为袁绍刚败,不⾜为患,想只留守卫之兵,自己南征刘表,以此来问荀彧。荀彧回答说:“袁绍刚败,人心惶惶,如今不趁机平定,而要远征江汉,如果袁绍收罗纠集打败的部众,乘虚而出,那么您的大事就坏了。”曹这才作罢。

  建安九年【204年,献帝在位】,曹攻下邺城,自任冀州牧。有人劝曹恢复古代九州的建制,认为冀州所统辖的地盘大了,那么天下就容易服从。曹打算接受这项提议。荀彧对他说:“如今要是依照古制,这样冀州所统辖的范围就包括了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州、并州等地。您以前‮杀屠‬邺城,天下震恐,各人都害怕不能保住自己的地盘,守住自己的军队。如今如果一处被进攻,别人一定认为其他地方也要依次被夺,人心动,如果一旦发生变,天下事就不好办了。希望您能先平定河北,然后修整恢复旧⽇京城,进兵楚郢【yǐng】,指责他们不向朝廷纳贡。天下人都明⽩了您的意思,就人人安下心来。必须天下彻底‮定安‬,才能说到古制问题,这符合‮家国‬长久的利益。”曹回信说:“不是⾜下的提醒,损失就大了!”于是九州之议作罢。

  【恢复九州古制实质上是为曹自己增加地盘。此事在陈寿的《三国志-荀彧传》中同样被记载,但不见于《资治通鉴》。这是在曹己方势力问题上的曹荀第一次意见分歧。但在早年群雄并起,一片混的时候,曹在很理智地控制自己的野心。而在八年之后,曹想自封魏王同样被荀彧反对,此时,曹便将荀彧除掉。】

  建安十二年【207年,献帝在位】,曹上书称赞荀彧的功劳说:“从前袁绍作,在官渡集结大军,当时我们兵寡粮少,打算退回许昌。尚书令荀彧极力申述应当坚守的好处,⾼屋建瓴提出作战方略,启发我的思想,改变了我错误的打算,加固营垒顽強守卫,缴获了敌人军备,终于打垮強敌,转危为安。袁绍战败后,臣的军粮也用完了,打算要舍弃收取河北的计划,转而图谋荆南。荀彧又详尽说明得失,以改变臣的意见,因此能够回师冀州,平定四个州郡。当初如果臣从官渡退兵,袁绍必定击鼓前进,敌人占了上风而勇气百倍,臣的军队胆怯不前士气低落,有必败的形势,没有一点会胜利的机会。又如果南征刘表,丢下兖州、豫州,饥军深⼊,跨越长江、汉⽔,不光难以得利,还会失去依托。而荀彧提出这两条计谋,转败为胜,转祸为福,谋略非凡而功劳出众,臣是比不上的。所以先帝看重指挥调度的功劳,而给予搏击斩获者的赏赐就较少;古人重视运筹帷幄之功,看轻攻城拔寨之勇。追论荀彧的功绩,⾜以享有⾼官厚禄。而天下人不明情况,他所得到的与他的功劳不相称,臣实在对此遗憾,请求重新评议,增添他的食邑。”荀彧极力推辞。曹劝导他说:“从前介子推有话说:‘盗窃别人财物,尚且叫做盗贼。’何况先生奇谋超群,关系到天下兴亡,我难道可以独占功劳吗?虽说仰慕鲁仲连清⾼的行为,还是效法圣人通达时务吧!”于是增封一千户,加上以前的共两千户。又要任命他为正式的尚书令,荀彧让荀攸也极力推让,达到十来次,这才作罢。曹将要讨伐刘表,询问荀彧用兵方略。荀彧说:“如今中原已经平定,荆、汉知道将要灭亡了,可声言从宛、叶进兵而从小道轻骑奔袭,以出其不意。”曹听从了他的建议。这时刘表病死。

  【个人认为,曹此举有拉拢荀彧之嫌。】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贞之节。君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曹心里难以平静。等到南征孙权,曹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趁机表奏把荀彧留下来,说:“臣听说古代排遣大将,上面设有监军,下面派有相助的副职,以此来显示‮家国‬的尊严,减少过失。如今臣正要渡江,奉辞伐罪,应当有尊贵的使节来庄重地奉行王命。文武并用,自古有之。使持节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荀彧,是‮家国‬的重臣,德行遍及华夏,已经到了军队的驻处,便于和臣一道进军,宣示朝廷命令,用威德镇抚敌寇。军贵神速,来不及请示,臣私自留下荀彧,以作重要的助手。”奏书报上去,皇帝答应了他,于是任命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谋丞相军事。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舂,曹赠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当年五十岁。皇帝为他难过痛惜,祭祀之⽇因此而不奏乐。谥为敬候。第二年,曹终于称了魏公。

  论曰:自从董卓把皇帝迁到西京,山东大。天下苍生的命如倒悬一般。荀君跨越⻩河、冀州,辗转来跟随曹氏。察看他定立的措施,谋划的策略,都是尊奉王道,以急于解救‮家国‬的危难,怎能说是趁而假借仁义,来合奷琊的谋呢?实在是把行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希望在这变时期解救民众啊。等到阻碍董昭的提议,丢了命,难道不是命该如此吗!世人对荀君的评论,也许过于注意其显达与困厄了。我常认为,中等以下的贤人,立⾝行事不能求全责备,谋划有精细与耝疏,考虑到起始未必考虑到结尾,这就是不可求全的道理啊。以子贡【端木赐,字子贡,前520—前456。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的得意门生。】的贤明,一经他游说尚且危害了两国。他并非是缺少仁德而故意如此,恐怕有所保全就必有所丢失吧,这就是做事难以两全的道理。当时时运艰难,不是英雄人物就没有能力挽救其衰亡,而此人功⾼势強,‮权政‬自然也就转移到他的手里。这又是此一时彼一时不能相提并论。主要看他回到朝廷立场上的大节,还是合于杀⾝成仁的大义的啊。

  赞曰:邓太挥洒豪气,美名传扬。为形势所,虚意应付权奷,挥霍钱财救助朋友。孔融俊逸,抑扬有致,超越世俗,易使人惊骇,孤单的声音少有应和。【邓太孔融与荀彧收为同一列传,因此在赞中被提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此人由于言辞不当,被曹忌恨。孔融虽有才名,但是格有些狂妄,有时言辞不妥,行为也不够规矩,因而史书略有微词。】直道前行,哪里是归宿?⾼远的谋略,辅佐谁人?荀彧辅助曹,实是有感于国难。事业成功却命运改变,行为可疑而心中同样不离正道。 WwW.NiLxS.Com
上一章   后汉书   下一章 ( → )
免费小说《后汉书》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后汉书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后汉书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