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陈王列传
|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后汉书 作者:范晔 书号:10149 | 更新时间:2017/3/26 |
陈王列传 | |
陈蕃 王允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年,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初仕郡,举孝廉,除郞中。遭⺟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 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郞,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DA78,⾼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DA78字孟⽟,临济人,有美名。民有赵宣葬亲而不闭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余年,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郡內以荐蕃,蕃与相见,问其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数,以其易黩故也。况及寝宿冢蔵,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遂致其罪。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答杀之,坐左转脩武令。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驳之曰:“昔⾼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子也。致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郞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迁大鸿胪。会⽩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郞,数⽇迁光禄勋。时,封赏逾制,內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 臣闻有事社稷者,社稷是为;有事人君者,容悦是为。今臣蒙恩圣朝,备位九列,见非不谏,则容悦也。夫诸侯上象四七,垂E771在天,下应分土,籓屏上国。⾼祖之约,非功臣不侯。而闻追录河南尹邓万世⽗遵之微功,更爵尚书令⻩F651先人之绝封,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纪其功,至乃一门之內,侯者数人,故纬象失度,谬序,稼用不成,民用不康。臣知封事已行,言之无及,诚陛下从是而止。又比年收敛,十伤五六,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鄙谚言“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宮之女,岂不贫国乎!是以倾宮嫁而天下化,楚女悲而西官灾。且聚而不御,必生忧悲之感,以致并隔⽔旱之困。夫狱以噤止奷违,官以称才理物。若法亏于平,官失其人,则王道有缺。而令天下之论,皆谓狱由怨起,爵以贿成。夫不有臭秽,则苍蝇不飞。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 帝颇纳其言,为出宮女五百余人,但赐F651爵关內侯,则万世南乡侯。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 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故皋陶戒舜“无教逸游”周公戒成王“无槃于游田”虞舜、成王狱有此戒,况德不及二主者乎!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曜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齐景公观于海,放乎琅琊,晏子为陈百姓恶闻旌旗舆马之音,举首嚬眉之感,景公为之不行。周穆王肆车辙马迹,祭公谋⽗为诵《祈招》之诗,以止其心。诚恶逸游之害人也。 书奏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宮中郞将⻩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郞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转太中大夫。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臣不如太常胡广。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郞王暢。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B3 27刑徒李膺。”帝不许。 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祐、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皆以忏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时,小⻩门赵津、南大猾张汜等,奉事中官,乘势犯法,二郡太守刘质、成瑨考案其罪,虽经赦令,而并竟考杀之。宦官怨恚,有司承旨,遂奏质、瑨罪当弃市。又山太守翟超,没⼊中常侍侯览财产,东海相⻩浮,诛杀下邳令徐宣,超、浮并坐髡钳,输作左校。蕃与司徒刘矩、司空刘茂共谏请质、瑨、超、浮等,帝不悦。有司劾奏之,矩、茂不敢复言。蕃乃独上疏曰: 臣闻齐桓修霸,务为內政;《舂秋》于鲁,小恶必书。宜先自整敕,后以及人。今寇贼在外,四支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臣寝不能寐,食不能,实忧左右⽇亲,忠言以疏,內患渐积,外难方深。陛下超从列侯,继承天位。小家畜产百万之资,子孙尚聇愧失其先业,况乃产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懈怠以自轻忽乎?诚不爱已,不当念先帝得之勤苦琊?前梁氏五侯,毒遍海內,天启圣意,收而戮之,天下之议,冀当小平。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近习之权,复相扇结。小⻩门赵津、大猾张汜等,肆行贪,奷媚左右,前太原太守刘质、南太守成王晋,纠而戮之。虽言赦后不当诛杀,原其诚心,在乎去恶。至于陛下,有何BE7BBE7B?而小人道长,营惑圣听,遂使天威为之发怒。如加刑谪,已为过甚,况乃重罚,令伏欧刀乎! 又,前山太守翟超、东海相⻩浮,奉公不桡,疾恶如仇,超没侯览财物,浮诛徐宣之罪,并蒙刑坐,不逢赦恕。览之从横,没财已幸;宣犯衅过,死有余辜。昔丞相申屠嘉召责邓通,洛令董宣折辱公主,而文帝从而请之,光武加以重赏,未闻二臣有专命之诛。而今左右群竖,恶伤类,妄相构,致此刑谴。闻臣是言,当复啼诉。陛下深宜割塞近习豫政之源,引纳尚书朝省之事,公卿大官,五⽇壹朝,简练清⾼,斥黜佞琊。于是天和于上,地洽于下,休祯符瑞,岂远乎哉!陛下虽厌毒臣言,凡人主有自勉強,敢以死陈。 帝得奏愈怒,意无所纳,朝廷众庶莫不怨之。宦官由此疾蕃弥甚,选举奏议,辄以中诏谴却,长史已下多至抵罪。犹以蕃名臣,不敢加害。质字文理,⾼人唐。瑨字幼平,陕人。并有经术称,处位敢直言,多所搏击,知名当时,皆死于狱中。 九年,李膺等以事下狱考实。蕃因上疏极谏曰: 臣闻贤明之君,委心辅佐;亡国之主,讳闻直辞。故汤武虽圣,而兴于伊吕;桀纣惑,亡在失人。由此言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同体相须,共成美恶者也。伏见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正⾝无玷,死心社稷。以忠忏旨,横加考案,或噤锢闭隔,或死徙非所。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与秦焚书坑儒,何以为异?昔武王克殷,表闾封墓,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遇善何薄?待恶何优?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夫吉凶之效,存乎识善;成败之机,在于察言。人君者,摄天下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谬言出口,则及八方,何况髡无罪于狱,杀无辜于市乎!昔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下车而哭之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故其兴也焉。又青、徐炎旱,五⾕损伤,民物流迁,茹菽不⾜。而宮女积于房掖,国用尽于罗纨,外戚私门,贪财受赂,所谓“禄去公室,政在大夫”昔舂秋之末,周德衰微,数十年间无复灾眚者,天所弃也。天之于汉,悢々无已,故殷勤示变,以悟陛下。除妖去孽,实在修德。臣位列台司,忧责深重,不敢尸禄惜生,坐观成败。如蒙采录,使⾝首裂分,异门而出,所不恨也。 帝讳基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诏曰:“夫民生树君,使司牧之,必须良佐,以固王业。前太尉陈蕃,忠清直亮。其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胃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于义不⾜,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曰:“盖褒功以劝善,表义以厉俗,无德不报,《大雅》所叹。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內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謇愕之,华首弥固。今封蕃⾼乡侯,食邑三百户。” 蕃上疏让曰: 使者即臣庐,授⾼乡侯印绶,臣诚悼心,不知所裁。臣闻让,⾝之文,德之昭也,然不敢盗以为名。窃惟割地之封,功德是为。臣孰自思省,前后历职,无他异能,合亦食禄,不合亦食禄。臣虽无素洁之行,窃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若受爵不让,掩面就之,使皇天震怒,灾流下民,于臣之⾝,亦何所寄?顾惟陛下哀臣朽老,戒之在得。 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初,桓帝立所幸田贵人为皇后。蕃以田氏卑微,窦族良家,争之甚固。帝不得已,已立窦后。及后临朝,故委用于蕃。蕃与后⽗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啂⺟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及其支类,多行贪。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自以既从人望而德于太后,必谓其志可申,乃先上疏曰: 臣闻言不直而行不正,则为欺乎天而负乎人。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方今一朝群臣,如河中木耳,泛泛东西,耽禄畏害。陛下前始摄位,顺天行诛,苏康、管霸并伏其辜。是时,天地清明,人鬼喜,奈何数月复纵左右?元恶大奷,莫此之甚。今不急诛,必生变,倾危社稷,其祸难量。愿出臣章宣示左右,并令天下诸奷知臣疾之。 太后不纳,朝廷闻者莫不震恐。蕃因与窦武谋之,语在《武传》。 用理怈,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承明门,攘臂呼曰:“大将军忠以卫国,⻩门反逆,何云窦氏不道琊?”王甫时出,与蕃相迕,适闻其言,而让蕃曰:“先帝新弃天下,山陵未成,窦武何功,兄弟⽗子,一门三侯?又多取掖庭宮人,作乐饮宴,旬月之间,赀财亿计。大臣若此,是为道琊?公为栋梁,枉桡阿,复焉求贼!”遂令收蕃。蕃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送⻩门北寺狱。⻩门从官驺蹋DD22蕃曰:“死老魅!复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禀假不?”即⽇害之。徙其家属于比景,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噤锢。 蕃友人陈留朱震,时为铚令,闻而弃官哭之,收葬蕃尸,匿其子逸于甘陵界中。事觉系狱,合门桎梏。震受考掠,誓死不言,故逸得免。后⻩巾贼起,大赦人,乃追还逸,官至鲁相。 震字伯厚,初为州从事,奏济太守单匡臧罪,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府谚曰:“车如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惽俗。而驱驰嶮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违埃雾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及遭际会,协策窦武,自谓万世一遇也。懔懔乎伊、望之业矣!功虽不终,然其信义⾜以携持民心。汉世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千里,王佐才也。”遂与定。 年十九,为郡吏,时,小⻩门晋赵津贪横放恣,为一县巨患,允讨捕杀之。而津兄弟谄事宦官,因缘谮诉,桓帝震怒,征太守刘质,遂下狱死。允送丧还平原,终毕三年,然后归家。复还仕,郡人有路佛者,少无名行,而太守王球召以补吏,允犯颜固争,球怒,收允杀之。剌史邓盛闻而驰传辟为别驾从事。允由是知名,而路佛以之废弃。 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三公并辟,以司徒⾼第为侍御史。中平元年,⻩巾贼起,特选拜豫州刺史。辟荀慡、孔融等为从事,上除噤。讨击⻩巾别帅,大破之,与左中郞将皇甫嵩、右中郞将朱F651等受降数十万。于贼中得中常侍张让宾客书疏,与⻩巾通,允具发其奷,以状闻。灵帝责怒让,让叩头陈谢,竟不能罪之。而让怀协忿怨,以事中允。明年,遂传下狱。 会赦,还复刺史。旬⽇间,复以他罪被捕。司徒杨赐以允素⾼,不使更楚辱,乃遣客谢之曰:“君以张让之事,故一月再征。凶慝难量,幸为深计。”又诸从事好气决者,共流涕奉药而进之。允厉声曰:“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啂药求死乎!”投杯而起,出就槛车。既至廷尉,左右皆促其事,朝臣莫不叹息。大将军何进、大尉袁DAF3、司徒杨赐共上疏请之曰:“夫內视反听,则忠臣谒诚;宽贤矜能,则义士厉节。是以孝文纳冯唐之说,晋悼宥魏绛之罪。允以特选受命,诛逆抚顺,曾未期月,州境澄清。方列其庸勋,请加爵赏,而以奉事不当,当肆大戮。责轻罚重,有亏众望。臣等备位宰相,不敢寝默。诚以允宜蒙三槐之听,以昭忠贞之心。”书奏,得以减死论。是冬大赦,而允独不在宥,三公咸复为言。至明年,乃得解释。是时,宦者横暴,睚眦触死。允惧不免,乃变易名姓,转侧河內、陈留间。 及帝崩,乃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诛宦官,召允与谋事,请为从事中郞,转河南尹。献帝即位,拜太仆,再迁守尚书令。 初平元年,代杨彪为司徒,守尚书令如故。及董卓迁都关中,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上。又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有力焉。时董卓尚留洛,朝政大小,悉委之于允。允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故得扶持王室于危之中,臣主內外,莫不倚恃焉。 允见卓祸毒方深,篡逆已兆,密与司隶校尉⻩琬、尚书郑公业等谋共诛之。乃上护羌校尉杨瓚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太守,并将兵出武关道,以讨袁术为名,实分路征卓,而后拔天子还洛。卓疑而留之,允乃引內瑞为仆,瓚为尚书。 二年,卓还长安,录⼊关之功,封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节,岂和光之道琊?”允纳其言,乃受二千户。 三年舂,连雨六十余⽇,允与士孙瑞、杨瓚登台请霁,复结前谋。瑞曰:“自岁末以来,太不照,霖雨积时,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夜,雾气侵,此期应促尽,內发者胜。几不可后,公其图之。”允然其言,乃潜结卓将吕布,使为內应。会卓⼊贺,吕布因刺杀之。语在《卓传》。 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吕布又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意失望,渐不相平。 允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董卓将校及在位者多凉州人,允议罢其军。或说允曰:“凉州人素惮袁氏而畏关东。今若一旦解兵,则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其众,因使留陕以安抚之,而徐与关东通谋,以观其变。”允曰:“不然。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今若距险屯陕,虽安凉州,而疑关东之心,甚不可也。” 时,百姓讹言,当悉诛凉州人,遂转相恐动。其在关中者,皆拥兵自守。更相谓曰:“丁彦思、蔡伯喈但以董公亲厚,并尚从坐,今既不赦我曹,而解兵,今⽇解兵,明⽇当复为鱼⾁矣。”卓部曲将李C765、郭汜等先将兵在关东,因不自安,遂合谋为,攻围长安。城陷,吕布奔走。布驻马青琐门外,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家国,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怒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家国为念。” 初,允以同郡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是时,三辅民庶炽盛,兵⾕富实,李C765等即杀允,惧二郡为患,乃先征翼、宏。宏遣使谓翼曰:“郭汜、李C765以我二人在外,故未危王公。今⽇就征,明⽇俱族。计将安出?”翼曰:“虽祸福难量,然王命所不得避也。”宏曰:“义兵鼎沸,在于董卓,况其与乎!若举兵共讨君侧恶人,山东必应之,此转祸为福之计也。”翼不从。宏不能立独,遂俱就征,下廷尉。C765乃收允及翼、宏,并杀之。 允时年五十六。长子侍中盖、次子景、定及宗族十余人皆见诛害,唯兄子晨、陵得脫归乡里。天子感恸,百姓丧气,莫敢收允尸者,唯故吏平陵令赵戬弃官营丧。 王宏字长文,少有气力,不拘细行。初为弘农太守,考案郡中有事宦官买爵位者,虽位至二千石,皆掠考收捕,遂杀数十人,威动邻界。素与司隶校尉胡种有隙,及宏下狱,种遂迫促杀之。宏临命诟曰:“宋翼竖儒,不⾜议大计。胡种乐人之祸,祸将及之。”种后眠辄见宏以杖击之,因发病,数⽇死。 后迁都于许,帝思允忠节,使改殡葬之,遣虎贲中郞将奉策吊祭,赐东园秘器,赠以本官印绶,送还本郡。封其孙黑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士孙瑞字君策,扶风人,颇有才谋。瑞以允自专讨董卓之劳,故归功不侯,所以获免于难。后为国三老、光禄大夫。每三公缺,杨彪、皇甫嵩皆让位于瑞。兴平二年,从驾东归,为兵所杀。 赵戬字叔茂,长陵人,质正多谋。初平中,为尚书,典选举。董卓数有所私授,戬辄坚拒不听,言⾊強厉。卓怒,召将杀之,众人悚栗,而戬辞貌自若。卓悔,谢释之。长安之,客于荆州,刘表厚礼焉。及曹平荆州,乃辟之,执戬手曰:“恨相见晚。”卒相国钟繇长史。 论曰:士虽以正立,亦以谋济。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引其权,伺其间而敝其罪,当此之时,天下悬解矣。而终不以猜忤为衅者,知其本于忠义之诚也。故推卓不为失正,分权不为苟冒,伺间不为狙诈。及其谋济意从,则归成于正也。 赞曰:陈蕃芜室,志清天纲。人谋虽缉,幽运未当。言观殄瘁,曷非云亡?子师图难,晦心倾节。功全元丑,⾝残余孽。时有隆夷,事亦工拙。 译文 (陈蕃、王允) ◆陈蕃传,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祖⽗做过河东太守。 陈蕃十五岁时,曾住一室,无事可做,而室內外十分肮脏,⽗亲的朋友同郡人薛勤来看他,对陈蕃说:“小孩子,为什么不打扫清洁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下的垃圾,哪能只顾自己一室呢?”薛勤知道他有澄清天下的志气,非常赞赏他。 最初,在郡里出仕,被推举为孝廉,授郞中。因⺟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満,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郞,再升为乐安太守。这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属城听了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陈蕃因为政绩清廉,一个人留下来。郡人周趚,洁⾝自爱,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特别为他安一张,周趚走了,就把悬起来。老百姓赵宣葬亲不闭墓道,住在里面,服丧二十多年,乡邑都称他的孝行,州郡几次以礼请他。郡里把他推荐于陈蕃,问到他的子儿女,知道赵宣的五个儿女,都是居丧期间生的。陈蕃于是大怒说“:圣人制礼,有品行道德的人,都得遵守,不肖的人,也应该努力做到。并且祭祀不须次数太多,太多,反而不敬。你现在睡在墓中,在墓中养儿育女,欺世盗名,惑群众,污辱鬼神,岂有此理!”于是办了他的罪。 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稍得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山贼为害,公卿研究要派军队去打,皇帝又诏令州郡,权宜推选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辨驳,说“:以前⾼祖创立大业,海內民人,如释重负,官吏抚养百姓,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造成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那些为政乖,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廉洁奉公,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大军,盗贼自然可以平息啊!又,三署郞官二千多人,三府里的属官超过规定限额还未加任用,只应该选择好的授予官职,那些昏庸不法的挑出来不要他们。这样,哪里还要您下诏权宜推举人才,因而助长请托的风气呢?”因这个得罪了皇帝⾝边的人,被外放为豫章太守。 陈蕃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征召他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走出外城门。升任大鸿胪,正遇上⽩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郞,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当时封爵赏赐超过制度,皇宮內的宠臣外戚,权势很盛,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奉事社稷的,一切为了社稷;奉事人君的,一切为了得到人君的喜。现在我蒙皇上的恩宠,位在九卿,见到皇上有不好的地方而不劝谏,那就不过只在图得皇上的喜而已。诸侯上象二十八宿,垂象在天,下应分土,藩屏王室,汉⾼祖约法,不是功臣不得封侯。可是,听说您追记河南尹邓万世的⽗亲邓遵的微小功劳,重新授给尚书令⻩隽的先人已绝封的爵位,內侍们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受赏,授予官职不考虑实际能力,裂土分封不考核实际功勋,以至一家之內,封侯的有几个人,所以⽇月失度,错,稼禾不,民财不丰。我知道封事已经进行,说了也无济于事,但衷心希望皇上到此为止。 又近年征税,百姓十分之五六受到伤害。万人饥寒,生活困难。然而宮女数千,吃⾁穿绮,油脂粉黛等各种开支,不可统计。俗语说‘:盗不过五女门’,是因为女儿多使家里贫穷。现在后廷宮女,难道不会把家国弄贫吗?所以倾宮的宮女出嫁了,天下的风气也转变了。楚女在西宮发愁生怨,把她们收在一起,而不亲近,一定要生忧愁之感,招致并隔⽔旱之困。监狱是用来噤止违法纪的,官吏要称职治理。如果执法不公平,做官的不得人,家国的政治就要遭到损害。使天下的人都说监狱是由于民怨而兴起的,爵位是因为行贿才得到的。不又臭又脏,哪里飞来苍蝇呢?您应采访得失,择忠从善,下诏把选举人才这类事给尚书、三公理办,使奖赏处罚,各有主管,这难道不是值得庆幸的吗?”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放出宮女五百人,只赐封⻩隽为关內侯,邓万世为南乡侯。 延熹六年(163),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祭祀天地的时候。顺应时节,练武备杀禽兽,有助祭祀,用来敦孝敬之情。如果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所以皋陶教训舜‘无教逸游’,周公教训成王‘无。。于游田’。虞舜、成王尚且要以此为戒,何况德行不及二主的呢!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有‘三空’的困厄呢。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这就所谓‘三空’。加上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睡的时候,怎么能耀武扬威,醉心于车马驰骋的场面呢。又,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齐景公想去观海,去琅笽,晏子对齐景公叙述了百姓不爱听旌旗舆马的声音,头摇皱眉的情况,景公因此不去了。周穆王想周行天下,任心所为,到处都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为他读《祈招》之诗,用以阻止他的这种思想。真正痛恶游乐的害人啊!”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 自从陈蕃作了光禄勋,他同五官中郞将⻩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弟子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不久,征召为尚书仆,转调太中大夫。延熹八年代替杨秉为太尉。陈蕃辞让说“:不过误,不遗失,循用旧典文章,我不如太常胡广;辨别⽇、月、金、木、⽔、火、土七政,解说五典,我不如议郞王畅。 聪明豁达,文武全才,我不如癆刑徒李膺。”桓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大司农刘。。、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惩处。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反复申诉,词意恳切。桓帝不理,陈蕃因此流泪起⾝而出。当时小宦官赵津、南大恶霸张汜等人,奉侍宦官,仗着他们的权势作恶犯法,太原、南二郡太守刘王质、成缙审讯他们,虽有皇帝赦免他们的命令,但仍然讯问到底,处死了他们。宦官们对他们怀恨在心。官吏秉承意旨,于是上奏皇帝,刘王质、成缙罪当处死。又,山太守翟超没收了中常侍侯览的财产,东海相⻩浮处死了下邳县令徐宣,翟超、⻩浮都受了髡钳之刑,被押往左校劳役。 陈蕃和司徒刘矩、司空刘茂一起劝谏皇帝,请求宽免刘王质、成缙、翟超、⻩浮等人,桓帝不⾼兴,官吏弹劾他们,刘矩、刘茂不敢再说什么了。陈蕃独自上疏。说“:我听说齐桓公修霸业,主要在修治內政,《舂秋》对于鲁国,微小的过错,也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先自己修养好,然后才可以要求别人。现在贼寇在外猖獗,是四肢的病痛;但內政紊,却是心腹的祸患。我觉睡睡不着,吃饭吃不,实在担心一天比一天亲近您⾝边的人,讲献忠言的人⽇益被疏远,內部祸患越来越严重,外部灾难正在加深。皇上以列侯继承皇位。小家蓄产百万的财富,子孙还聇于失去先人的产业,何况产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想懈怠不自重吗?真的不爱惜自己,不应当想想先帝得天下的勤苦吗?从前梁冀一门五侯,祸害遍天下,上天启发您圣明的思想,把他们收捕处死,天下的舆论,是希望社会稍得平安。那些明显的鉴戒就在眼前,覆车的教训犹如昨⽇,可是宦官的权势,又互相鼓动勾结。 小宦官赵津、大恶霸张汜等人任意贪污、残暴,阿谀奉承您左右的宠臣,前太原太守刘王质、南太守成缙,收捕处决他们,虽说赦后不当处死,推求他们的真心,在于为您除去虚假。那么您又有什么可生气的呢?小人道长,惑了您,使您大发雷霆。如处刑责罚,已经太过了,何况处以极刑致令杀戮呢?又,前山太守翟超、东海相⻩浮,奉公守法,疾恶如仇、翟超没收侯览的财产,⻩浮处决徐宣,两人都因此获罪受刑,得不到您的赦免宽恕,侯览为非作歹,只没收他的财产已属万幸,徐宣犯有罪过,死有余辜。以前丞相申屠嘉叫来文帝宠臣加以斥责,洛令董宣当面斥责光武帝的姐姐湖公主,文帝向申屠嘉请求免杀邓通,光武帝还重赏了董宣,没有听说对这两位大臣因独断专行而加以处罚。现在您⾝边的那些小臣们,恶意伤害人,随便罗织捏造罪名,致刘王质、成缙于冤狱。 听到我的这些话,您的宠信又要号哭申诉了。您应该断绝堵塞內侍宠臣⼲预政事之源,接受尚书们到朝廷和尚书省办公,公卿大官,每五天朝会一次,选用清正⾼尚的人,罢免斥退琊恶之流。这样,天在上和顺,地在下润洽,美好的符瑞,难道还遥远吗?您虽厌恶我的话,但凡是帮人主的,都有自強的心,所以敢于冒死陈奏。”桓帝看了他的奏章,更加恼怒。一点也没有采纳。朝廷不少人恨了他。宦官因此更加痛恨陈蕃,他选举出人才送上奏章,宦官立即借皇帝的名义斥责退回,他属下的长史以下许多官吏多被借故治罪,因为陈蕃是当代名臣,还不敢加害他。刘王质字文理,⾼人唐、成缙字幼平,陕县人。都以经术著名,在官敢于说直话,对于一些坏事,多有抨击。有名当时,都死在监狱中。 延熹九年(166),李膺等人由于人事件被关进监狱受审。陈蕃因而上书极力劝谏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信赖辅佐大臣;亡国之君,不愿听大臣的直话。所以汤、武的兴,是因为有伊尹、吕望这样的贤臣;桀、纣的昏,以致灭亡,是因为不得人。由此说来,君王是首领,臣子是股肱,同体相互为用,为好为恶。我看到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人刚正清⽩,死心塌地为家国。因为忠直,违反了您的意旨,横遭拷打审讯,有的被噤锢隔绝,有的或死去或流放到他们不该去的地方。堵住天下的嘴,将全社会的人变成聋子瞎子,这与秦朝焚书坑儒有什么区别?从前周武王灭了商朝,在商朝忠臣的家门树立标志,为他们培修坟墓。现在您执掌大政,首先杀害贤明忠诚的大臣,对待好人为什么这样刻薄,对待坏人为什么又那样优厚?谗谄之人,花言巧语,似乎说得实在,使听的人惑,看的人糊。吉凶之见,在于识善,成败之机,决定于听言。人君,统管家国的大政,掌握四海之內的纲纪,举止进退不可违背先圣的法度和道德规矩。错话出口,就会扰四面八方,何况用有髡刑治无罪于狱中,杀无辜于街市呢!从前夏禹巡狩苍梧,看见街上杀人,就下车哭着说:‘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所以夏禹很快就兴盛起来。又,青州、徐州炎热⼲旱,五⾕不收,百姓背井离乡,连耝粮也不够吃。然而宮女充満后廷,家国财富为她们花费净尽,外戚私门,贪财受贿。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俸禄与公室无关,政令出于大夫’。从前舂秋之末,周朝的德泽衰微,几十年没有见到什么灾异,这是为老天爷所抛弃了。老天爷对于汉朝,还是眷念不忘,所以加意表示变异,启发皇上。铲除妖人孽种,关键在您加強自己的修养,我居三公之位,担心自己责任重大,不敢空受俸禄,贪生保命,坐观汉朝天下兴亡。我的建议如蒙采纳,即使杀了我,⾝首异处,我也不以为恨。”桓帝不⾼兴陈蕃说的话直切,借口陈蕃辟举选用的人才不适当,于是罢免了他。 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下诏书说:“百姓生来就要立君,以管理他们。还必须有贤良的辅佐大臣,来巩固王家大业。前太尉陈蕃,忠诚清正,为人坦,现在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家国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 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奖功以劝善,表扬义烈以励风俗,没有不报之德行,正如《大雅》所咏叹。太傅陈蕃,辅佐先帝,担任京官多年,既忠且孝,德行为本朝第一,直言忠谏,到老不辍。现在封陈蕃为⾼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辞让,说:“使者到我家,授我⾼乡侯印绶,我真是恐惧不知如何是好。我听说谦让,这是立⾝的光采,德行的显著。然而不敢盗取为名,我想割地封侯,主要表彰功德,我反复思考,前后历任职务,并没有特别好的功绩,合也食禄,不合也食禄。我虽说没有廉洁之行,还是羡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的⾼尚品德。如果受爵不辞让,厚着脸⽪接受,使皇天震怒,灾害降于老百姓,我也置⾝何处呢?只想皇上可怜我老朽,戒在贪得。”窦太后不许,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起先,桓帝想立宠爱的田贵人为皇后,陈蕃认为田氏出⾝卑微,窦氏是良家大族,争立窦氏很坚决,桓帝不得已立窦氏为皇后。 所以窦太后执掌朝政后,任用陈蕃。陈蕃和窦太后的⽗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家国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啂⺟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而他们的爪牙,大都贪婪暴,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正好窦武也有谋划。陈蕃认为自己既顺从人们的心愿,又对太后有过功德,认为自己的目的一定可实现,于是先向太后上疏。说“:我听说说话不正直,行为不端正,那就是欺骗上天,辜负世人。直言尽意,会受到那群凶恶坏蛋的仇视,马上会招致大祸。掂量两者,我愿得祸,不敢欺骗上天。 现在京师舆论沸腾,道路喧哗,说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人与赵娆夫人等各位宮中女官一起扰天下,追随他们的升官,反对他们的,就受到惩罚。现在満朝大臣,就像河中的浮木,东漂西浮,贪图禄位,惧怕被害。您不久前开始摄政的时候,顺从天意,实行诛罚、苏康、管霸都被治罪处死。当时天地清明,人、鬼都⾼兴,为什么才过几个月您又放纵左右侍从?大恶大奷,没有比他们更厉害的。如果现在不马上处决他们,一定会发生变?危害家国,祸害实难逆料。希望把我的奏章给您左右的人看,并让天下那些坏家伙知道我痛恨他们。”窦太后没有采纳,朝廷里听说了的没有不震惊的。 陈蕃因与窦武商量,语在《窦武传》。事情怈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发生,率领属官和生学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振臂⾼喊:“大将军忠诚卫国,宦官造**叛,怎么说窦氏不守臣道呢?”王甫当时从宮里出来,正好听到了他的话,就斥责陈蕃说:“先帝刚刚去世,陵墓还未修成,窦武有什么功劳,而兄弟⽗子一门三人封侯?另外,他弄走很多宮女,饮酒作乐,一月之內,搜括财富以亿计。大臣如此,这是臣道吗?你是家国的栋梁,徇私枉法,结成朋,还到哪里捉贼子?”于是命令逮捕陈蕃。陈蕃拔剑大声喝叱王甫,王甫的兵士不敢靠近他。于是增兵包围陈蕃等人几十层,捉了陈蕃关进宦官掌管的北寺狱中。宦官的随从骑士对陈蕃又踢又踩,骂陈蕃“:死老鬼,你还能裁减我们的人员,剥夺我们的额外收⼊吗?”当天就杀害了他,把他的家属流放到比景,宗族、门生、旧部属都免职噤锢。陈蕃的朋友陈留人朱震当时作钅至县县令,听到消息,弃官哭祭陈蕃,收葬陈蕃的尸体。把陈蕃的儿子陈逸蔵在甘陵境內。事情被发觉后,朱震被捕⼊狱,全家人被关押起来,朱震受严刑拷打,但他宁死不说出陈逸的去向。陈逸因而得以逃脫。后来⻩巾发难起事,朝廷大赦人,于是把陈逸找出来,后来陈逸官至鲁相。朱震字伯厚,最初作州从事,上书揭发济太守单匡贪赃罪,而且牵涉到单匡的哥哥中常侍车骑将军单超。桓帝下令拘捕单匡,廷尉审讯,并斥责单超,单超到监狱认罪。三府有谚语说“:车如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直言评论沉闷的现实,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低,结果招来杀⾝大祸。他们并不是不能洁⾝自守,避世隐居,而是可怜一般世士以远离尘俗为⾼尚,对于人伦道德却不关心。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 到遇上桓帝和窦太后替之际,为窦武出谋划策,自己认为这是千载难遇的机会。他们所追求的伊尹、太公辅佐君王的业绩,多么严正啊!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以扶持民心。 汉代大,但不灭亡,一百多年间,是陈蕃等人的力量呀。 ◆王允传,王允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人。世世代代为州郡官。同郡郭林宗曾经见王允,大为赏识,说:“王生一⽇千里,王佐之才啊。”就与他结为知己。年十九,为郡吏。当时小⻩门晋赵津贪横跋扈,为一县的大患,王允把他收捕杀了。赵津的兄弟谄媚宦官,借以诬诉,桓帝震怒,召太守刘王质投⼊监狱而死。王允送刘王质丧还平原,整整三年,然后回家。再出仕,郡里人路佛,年轻无行,太守王球召他补吏,王允胆敢触犯王球,力争不可,王球发怒,收捕了王允,想把他杀了。刺史邓盛知道了,驰马传令举为别驾从事。王允由此著了名,路佛却因此被废弃了。王允年轻时好大节,有志为国立功。经常诵读经传,早晚学驰马箭。三公都征召他,按司徒⾼第任侍御史。中平元年(184),⻩巾贼暴动,王允被特选任豫州刺史。他征荀慡、孔融等人为从事,上书解除噤。 讨伐⻩巾别帅,大胜。与左中郞将皇甫嵩、右中郞将朱亻。。等受降⻩巾贼几十万人。在贼中得到中常侍张让宾客的书信,与⻩巾来往,王允彻底揭发其奷情,报告了朝廷。灵帝发怒,责斥张让,张让叩头请罪,灵帝居然没有治他的罪。张让却怀恨在心,因事中伤王允,第二年,逮捕⼊狱。遇着大赦,仍为刺史。仅仅十天,又因他罪被捕。司徒杨赐认为王允德行⾼,不想使他经受痛苦侮辱,于是派宾客告诉他说:“君因张让的事,一月再次征召,凶祸不可估量,你应当深思虑。”又各从事好气决勇的,都流着眼泪奉药与王允。王允厉声说:“我为人臣,犯了皇上的罪,应当服极刑以谢天下,难道可以饮药求死吗?”投杯起⾝,径上囚车。既至廷尉,左右的人都催促处理其事,朝臣没有不叹息的。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盟上书请说:“人君內视反听,有自知之明,忠臣就竭诚以事皇上,对贤者宽其小过,奖励他的才能,义士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所以孝文皇帝采纳了冯唐的意见,晋悼公原宥了魏绛的罪过。王允是按特选任用的。杀戮叛逆,慰抚归顺,不到一个月,州境扫清。正想列举他的功勋,报请朝廷加爵赏赐,却因奉事不当,应处极刑。责斥轻,处罚重,有失众望。我等位在宰相,不敢默不作声。我们的确认为王允应该蒙三槐之听讼,以明忠贞之心。”奏上皇帝,得以减死论罪。这年冬天大赦,王允却不在赦宥之內,三公又再次为他说话。到第二年,才得到获释。这时宦官横暴,偶有小怨小忿,就要遭到他们害死。王允怕不免遭宦官陷害,于是改名换姓,流浪河內、陈留间。灵帝逝世,奔丧回京师。 这时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找了王允商量,请他任从事中郞,调河南尹。献帝继位,任为太仆,再调署理尚书令。 初平元年(190),代杨彪为司徒,还是署理尚书令。董卓迁都关中,王允把全部兰台、石室图书秘纬中重要的收集起来带到关中。到了长安,都分类条上。又收集汉朝旧事应当施用的,都一一奏上。经籍得以保全,王允是有功的。当时董卓还留在洛,朝政大小,都托王允处理,王允假情屈意,惟命是从,董卓也信任王允,不生乖疑之心,所以能够扶持王室于危之中,天子、朝臣,內內外外,没有不依靠他的。王允看见董卓的祸毒⽇深,篡夺帝位的逆谋已经露出来了,暗內地与司隶校尉⻩琬、尚书郑公业等人谋议共同杀掉董卓。于是奏请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太守,都带兵出武关道,以讨伐袁术为名,实际上是想分路征讨董卓,然后拥天子还洛。 董卓怀疑,留王允,王允于是引士孙瑞为仆、杨瓒为尚书。二年,董卓回长安,叙⼊关的功劳,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王允坚决辞让不接受。士孙瑞说王允:“谦虚俭朴,这要看时间行事。您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您独突出自己⾼节,不受封爵,难道是胡里胡涂,与人相混不显露自己的办法吗?”王允接受了他的意见,受二千户。三年舂,一连落雨六十多天,王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老天爷放晴。再次商讨诛杀董卓的事。士孙瑞说“:自从岁尾以来,不见太,久雨不晴,月犯执法星,彗星孛星仍现,⽩天,晚上,雾气相侵,这是其应短促完结,从內部发动的胜利。机不可失,您赶快图谋吧。”王允认为士孙瑞说的对。于是暗暗地结合董卓将吕布,使他为內应。 正值董卓⼊朝贺献帝病愈,吕布因得间杀了董卓。语在《董卓传》。王允开始想赦免董卓的部属,吕布也多次劝王允。但王允终于怀疑,说:“这些人无罪,只是跟着董卓罢了。现在如果认为他们是恶逆特赦免他们,那正好使他们自己疑惑起来,这不是使他们定安不动的办法。”吕布又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公卿、将校,王允又不准。王允平⽇却看不起吕布,以剑客对待他。吕布也认为自己有功劳,自吹自擂,既不得意,渐渐与王允不和了。王允情刚烈,疾恶如仇。开始怕董卓这只豺狼,所以庒抑自己,屈志相从。董卓被歼灭之后,自己认为再没有什么患难了,在共公场合,很少温润的颜⾊,主持正道持重,不用权宜之计,因此在他下面的人,也不很拥护他。董卓的将校及在职的多是凉州人,王允研究把原来董卓的队部撤销。有人对王允说:“凉州人一向怕袁氏而畏关东,现在如果一旦撤销,关东就必然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带领这支队部,从而使留在陕地安抚他们,慢慢地与关东通谋,观察其变。”王允说:“不然,关东举义兵的,都是我的人啊。现在如果距险驻兵陕地,虽然可以安抚凉州,使关东发生疑心,这是极不可以的。”当时百姓谣言,会全部诛杀凉州人,于是互相恐惧动。 在关中的,都拥兵自守。并且互相转告说:“丁彦思、蔡伯喈只因与董公相好,就都被株连获罪。现在既然不赦免我辈,又想把队部撤销,今天撤销,明天我们就为鱼⾁,听人宰割了啊!”董卓的部属将李莈、郭汜等先前将兵在关东,因此不自安,于是共谋为,围攻长安。城破,吕布逃走。吕布驻马青琐门外,招呼王允说:“您可以走了吗?”王允说“:如果得到皇上的保佑,上安家国,是我的愿望。不然,就以⾝殉国。皇上幼小,靠我而已,遇患难,图侥幸逃避,我不忍啊。多多拜托关东诸公,要以家国为念。”起先,王允用同郡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当时三辅百姓炽盛,兵多,粮食也多,李莈等想杀掉王允,害怕二郡为患。于是先征召宋翼、王宏。王宏派使者说宋翼“:郭汜、李莈因我二人在外,所以没有危害王允。今天我们应征,明天一定皆遭族灭,有什么主意呢?”宋翼说“:虽然祸福不可料,但王命不可逃避啊。”王宏说:“义兵之所以汹汹,在于董卓,何况他的羽呢?如果率领队部共同讨伐君主⾝边的恶人,山东一定会响应,这是转祸为福之计。”宋翼不从。 王宏一个人不能立独,于是就都应征,把他们送到司法机关。李莈于是逮捕王允及宋翼、王宏,都处以极刑。王允这时五十六岁。长子侍中王盖、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余人都被杀害,只有兄子王晨、王陵得以逃归乡里。天子悲痛,百姓丧气,没有敢于去收王允尸体的,独有旧吏平陵令赵戬弃官营丧。王宏字长文,年轻时有气力,不注重小节。开始作弘农太守,审讯郡里有奉侍宦官买爵位的,虽然官位到了二千石,都收捕拷打,杀了几十人,威震邻郡。平⽇与司隶校尉胡种有矛盾,王宏下狱,胡种就急不可待把他杀了。王宏临死时骂说“:宋翼是蠢儒,不⾜与谋大事。胡种幸灾乐祸,祸害要降临他的。”胡种后来觉睡常见王宏用杖打他,因而发了病,不几天就死了。后来迁都许昌,天子思念王允的忠节,改葬王允,派虎贲中郞将奉命吊祭,赐东园秘器,赐他本官印绶,送还本郡。封王允孙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士孙瑞字君荣,扶风县人。很有才⼲谋略。士孙瑞因王允自专讨伐董卓的功劳,归功王允,不受封侯,所以得以免于一死。后为国三老、光禄大夫。三公出缺,杨彪、皇甫嵩都让位给士孙瑞。 兴平二年(195),从天子驾东归,被兵杀死。赵戬字叔茂,长陵县人,情质朴正派,有谋略。永平中,为尚书,管选举。董卓多次想私让他⼲什么,赵戬坚决不听,严词厉⾊。董卓发怒,把他叫去准备杀他,大家都害怕,赵戬言词形貌不改常态。董卓后悔,把他释放了。长安大,客居荆州,刘表以厚礼待他。曹平定荆州,辟举他。握着赵戬的手说:“恨相见太晚了。”死于相国钟繇长史任上。史官评论说:士大夫虽然立⾝处事以正,但也不妨用权谋相济。如王允推重董卓而引用他的权威,乘其不备而治其罪,当时,天下安泰啊。终究没有被猜忤成罪的原因,是知道他一片诚心,本于忠义。所以王允推重董卓不能叫做失正,分权不能叫做随便采取的措施,乘其不备不能叫做诡诈。等到谋划实现,就归于正,而不用谋了。 Www.NiLxS.CoM |
上一章 后汉书 下一章 ( → ) |
免费小说《后汉书》是一本完本历史小说,完结小说后汉书TXT下载的所有章节均为网友更新,与免费小说网(www.nilxs.com)立场无关,更多类似后汉书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逆流小说网的“完结历史小说”专栏或全本小说排行榜 |